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粮油加工?油脂工程?

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董文宾梁西爱代春吉苗晓洁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微生物的增殖率高,干菌体含油量高;用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周期短、产量高、不受场地、季节、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人类提供了科学产油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即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氮源,辅以无机盐生产的油脂和另一些有商品价值的脂质。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关键要看经济上是否可行。微生物生产油脂成本取决于培养基的价格和发酵结束后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脂类的费用。目前,即使在最佳条件下,由微生物生产!"油脂的价格仍明显高于用大豆、油菜籽或油棕生产!"油脂的价格,因此,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价值高的特殊营养油脂、特殊工业用途油脂,如类可可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食用色素、甾体激素、蜡酯、羟基脂肪酸等。利用微生物可生产各种类型脂肪酸,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五碳五烯酸、二十六碳六烯酸等,这些具有特殊生物功能和特殊用途的功能性油脂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将越来越重要。更重要的是微生物油脂生物安全性好,更有利于健康,这一点可抵消其价格略高的缺陷。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

(!)微生物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代谢活力强,易于培养和品种改良。

(#)微生物产油脂所需劳动力低,占地面小,且不受场地、气候和季节变化等的限制,能连续大规模生产。

($)微生物生长所需原材料来源丰富且便宜,可利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及造纸业的废弃物(如乳清、糖蜜、木材糖化液等)为培养基原料,十分有利于废物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微生物油脂的生物安全性好。

(&)可利用不同的菌株和培养基的产品构成变化较大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一些功能性油脂,如富含油酸、!’亚麻酸、((、)*(、+,(、角鲨烯、二元羧酸等的油脂以及代可可脂。

&%#微生物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之一,微生物油脂也和动植物油脂一样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体质脂形式,即作为细胞的结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细胞质中,在微生物中含量非常恒定,如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磷脂;另一种形式是贮存脂形式,油脂在微生物细胞内以脂滴或脂肪粒形式贮存于细胞质中。

微生物油脂中甘油三酯约占-&.,其他脂质(如糖脂、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约占!/.。少数不常见脂质,如硫脂(硫酸脑苷脂,脑硫脂)、肽脂、甾醇、羟基脂、蜡酯、甘油硫酸酯、醚酯等,在细菌(包括古细菌)中也有发现。酵母和霉菌还可生产各种类胡萝卜素、甾醇、脂酰基鞘氨醇类神经鞘脂及糖脂。

微生物油脂的成分组成大致上类似植物油,主要为中性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磷脂及不皂化物。

#微生物油脂生产的基本流程

微藻、酵母、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可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源生产油脂和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脂质。真核的微藻、酵母、霉菌能在它们体内合成与植物油脂相似的甘油三酯(单细胞油脂,012),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脂质,如蜡、聚酯、聚’"’羟丁酸等。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年第$期

?油脂工程?粮油加工

微生物油脂生产的基本流程如下:

碳源(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油脂)!菌体(微藻、酵母、霉菌和细菌)!下游加工(提取,精制等)!微生物油脂(供食用,营养剂或非食用)

!微生物油脂应用现状

!"#食品工业

!"#"#奶与奶制品

从被孢霉属真菌油脂中提取出的!!亚麻酸,添加到奶或奶粉中可提高其营养价值,使之接近母乳。亨氏公司、贝因美、飞鹤乳业、银桥乳业等知名乳品企业已添加了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含""的微生物油脂。

!"#"$糕点

在冷冻糕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油脂既能作为油脂源又有利于产品的质构与口感,用富含亚油酸的微生物油作为油脂来源,可使亚油酸及其他活性物质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起到积极的预防效果。!"#"!乳化饮料

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为油相,用乳糖酶对脱脂乳中的乳糖进行水解,以此溶液为水相,添加适量乳化剂,制成水包油型乳化饮料代替牛乳,既可避免乳糖不适症,又可预防动脉硬化。

!"#"%其他方面

面包制作和酱油新产品中也有应用。

!"$饲料工业

微生物油脂在对虾、蛋鸡的饲料添加剂新产品中也有应用。粗制品作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加入饲料中,可明显提高畜禽的消化吸收率,改善肉类和蛋的品质等。

!"!医疗方面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缺乏#$%"&将产生某些疾病,或者说某些疾病伴随着#$%"&的含量减少而产生,而补充#$%"&则可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例如,在新生儿湿疹的治疗中,给患处涂抹小麻油或红花油(含亚油酸),可很快见效,这是患儿缺乏#$%"&所致。婴幼儿严重缺乏’("和"",可造成永久性智力低下和视力障碍。)"*+岁儿童出现皮肤骚痒,眼角干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成绩下降,与其血浆内""和’("含量低下有明显的正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含量较正常人低许多。高血压患者、高脂、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含量较正常人低;食用适量富含#$%"&微生物油脂,可明显降低高脂、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内的脂质和胆固醇水平,同时提高血浆内载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喂养适量""和’("的婴儿的智商比没有用此喂养的婴儿的智商高0分(贝蕾智力量表测试)。

总之,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从食用到粉末涂料、可塑剂、润滑油、香料和农药等生产的出发原料和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新动向,新趋势

专家认为目前的研究应注重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即寻找低廉的原料,筛选更有效的菌株,减少油脂提取步骤或采用新的提取方法等。若其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便可以获得广阔的市场,而且,更易于被素食者所接受。微生物油脂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除了作为食品强化剂、添加剂形式销售外,还可以制成软胶囊形式,则附加值更高。还能进一步浓缩,甚至进一步分离成单离脂肪酸,可获得高额利润。

参考文献

*郑建仙主编1功能性食品〔2〕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331

+董欣荣,曹健1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4〕1郑州粮食学院学报,*333,+5(6):*5"*)1

7王萍1微生物油脂生产和应用〔4〕1粮食与油脂,*333,(7):63"8*1

6郑建仙主编1现代新型蛋白和油脂食品开发〔2〕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571

8尤新主编1功能性发酵制品〔2〕1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559 )山东大学科技处1高产微生物油脂菌种〔4〕1技术与市场,+555(0):*01

0:;,<=.;>2",?@A;.B A.=A&&A C D E,B=,D D F,G E>&E C C A H;,B>A I A B.-J A C D:

E J-B E G,D E.C&=.;-A;E C,D,B C H D;E D E.C〔4〕9:B E CK H D;,*3372,F80:8

&H--B057"053&;>E&G H&&E.C053"0*5&1

L M D A I A C&/,N A C D,B B&,"O,D A2,P H A&A Q?,C>R H;S A&&49T J A S,!

7=,D D F,G E>&E CO.F&@A,B D@F-;.O B A J&〔4〕1#@F&E.B.S F U R A@,I E.;*33),83:8/8:/3*8"3+51

32A B B.;4,/,H S@,;C A4,C>-A G D29T J A S,!7=,D D F,G E>&H--B A J A C V D,D E.C E C&G@E W.-@;A J E G-,D E A C D&〔4〕9(H J,C#&F G@.-@,;J,G.B.S F,*33),**:73"6)1

*5何东平,郑竟成,吕兴祥9微生物油脂的开发与利用〔4〕9中国油脂,*33L,+7()):+L1

陕西科技大学R类科研创新团队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558!*+!+5

作者简介:董文宾(*38*!),男,陕西凤翔人,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新材料制备及分析检测技术。

通讯地址:(0*+5L*)陕西省咸阳市人民西路63号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年第$期"!!

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粮油加工?油脂工程? 微生物油脂及其新的应用研究 董文宾梁西爱代春吉苗晓洁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微生物的增殖率高,干菌体含油量高;用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周期短、产量高、不受场地、季节、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人类提供了科学产油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即微生物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氮源,辅以无机盐生产的油脂和另一些有商品价值的脂质。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关键要看经济上是否可行。微生物生产油脂成本取决于培养基的价格和发酵结束后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脂类的费用。目前,即使在最佳条件下,由微生物生产!"油脂的价格仍明显高于用大豆、油菜籽或油棕生产!"油脂的价格,因此,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价值高的特殊营养油脂、特殊工业用途油脂,如类可可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食用色素、甾体激素、蜡酯、羟基脂肪酸等。利用微生物可生产各种类型脂肪酸,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油酸、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五碳五烯酸、二十六碳六烯酸等,这些具有特殊生物功能和特殊用途的功能性油脂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将越来越重要。更重要的是微生物油脂生物安全性好,更有利于健康,这一点可抵消其价格略高的缺陷。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 &%&微生物油脂的特点 (!)微生物适应性强,生长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代谢活力强,易于培养和品种改良。 (#)微生物产油脂所需劳动力低,占地面小,且不受场地、气候和季节变化等的限制,能连续大规模生产。 ($)微生物生长所需原材料来源丰富且便宜,可利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及造纸业的废弃物(如乳清、糖蜜、木材糖化液等)为培养基原料,十分有利于废物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微生物油脂的生物安全性好。 (&)可利用不同的菌株和培养基的产品构成变化较大的特点,尤其适合开发一些功能性油脂,如富含油酸、!’亚麻酸、((、)*(、+,(、角鲨烯、二元羧酸等的油脂以及代可可脂。 &%#微生物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之一,微生物油脂也和动植物油脂一样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体质脂形式,即作为细胞的结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细胞质中,在微生物中含量非常恒定,如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磷脂;另一种形式是贮存脂形式,油脂在微生物细胞内以脂滴或脂肪粒形式贮存于细胞质中。 微生物油脂中甘油三酯约占-&.,其他脂质(如糖脂、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约占!/.。少数不常见脂质,如硫脂(硫酸脑苷脂,脑硫脂)、肽脂、甾醇、羟基脂、蜡酯、甘油硫酸酯、醚酯等,在细菌(包括古细菌)中也有发现。酵母和霉菌还可生产各种类胡萝卜素、甾醇、脂酰基鞘氨醇类神经鞘脂及糖脂。 微生物油脂的成分组成大致上类似植物油,主要为中性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磷脂及不皂化物。 #微生物油脂生产的基本流程 微藻、酵母、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可以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源生产油脂和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脂质。真核的微藻、酵母、霉菌能在它们体内合成与植物油脂相似的甘油三酯(单细胞油脂,012),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脂质,如蜡、聚酯、聚’"’羟丁酸等。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年第$期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千姿百态,人类对它的应用也涉及各个领域,我们主要讨论下它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制造发酵食品,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污染食品,保证食品安全。在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食品的保鲜技术正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保鲜技术将逐步被一种全新、无毒、高效的保鲜技术—微生物保鲜技术所取代。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工程食品保鲜 1、微生物发酵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它在食品方面应用非常广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奶酪、面包、一些食品添加剂和各种酒类等都是微生物发酵的产品。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古已有之,酒在古代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现代发酵工程更是把微生物发酵运用到各个方面。 1.1酵母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地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几位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非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各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有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制作面包时酵母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大学校园空气微生物污染调查 了解校园四季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变化趋势与污染情况。方法采用撞击式采样器,在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对某大学校园空气中细菌粒子和霉菌粒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季节间有很大不同,细菌含量在夏季最高,霉菌含量高峰在夏秋两季。细菌浓度比较高的功能区有道路、寝室、食堂、超市、体育馆、微机室和教室。可吸入霉菌粒子占霉菌粒子总数的比例高于细菌粒子。结论校园空气微生物含量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季节间和不同功能区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存在一过性污染情况。 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吸附在颗粒物上形成生物粒子,随风飘荡,其中小粒径的生物粒子在疾病传播方面具有更大意义。研究表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与环境、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和活动情况、空气流通程度等因素有关[1,2]。高校校园是师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普遍存在空气微生物污染问题[3,4]。加强对高校校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对于了解校园卫生状况,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菌落总数,cfu)这一指示微生物指标对校园主要功能区空气质量进行生物学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校园概况沈阳市内某高校,2001年新迁校址,主要建筑物距离城市南北向主干道约150~1000m。 1.2采样为全面反映校园内师生主要活动区域空气微生物状况,按功能不同将校园分成12个不同的功能区,即操场、道路、绿地、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超市、体育馆和办公室。参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共设采样点126个。于2008-12,2009-03、2009-06、2009-09采样,分别代表冬、春、夏和秋四季,在各功能区人员负荷最重、活动最频繁时采样。参照《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GB/T18204.1-2000),采用撞击式采样。JWL-2型采样器有上、下两级,上级收集粒径 及以上的微生物粒子,下面级收集以下粒径的可吸入微生物粒子。采样高度为1.2~1.5m,采样时间1min,采样流量28.3L/min。细菌在37℃培养48h,霉菌在26℃培养72h 后,分别计数两级采样皿中的细菌菌落数和霉菌菌落数(cfu),也即捕获在采样皿中的空气细菌粒子数和霉菌粒子数。全年共采样2016份。 1.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高盐查氏培养基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按使用说明配置、灭菌。使用Φ9cm平皿,每平皿倾注20ml培养基,冷却备用。 1.4主要仪器JWL-2 两级筛孔型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北京检测仪器有限公司;DXC-280B型不锈钢手提式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YLN-30A菌落计数器,北京市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SHP-250型生化培养箱和MJP-250型霉菌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B-4A控温电热板,金坛市天竟实验仪器厂,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采样时使用。 1.5 统计分析菌落计数后,按照公式n=N×1000/(Q×t)计算受检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式中:N—平皿菌落计数,个;Q—空气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1.6质量评价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细菌菌落总数≤2500cfu/m3为合格。 2.结果 2.1空气中细菌粒子浓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见表1,图1。 由表2可见,同样在冬季,室外空气中霉菌粒子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三个季节,而在室内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计要求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详细设 计要求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设计要求 (附简图) 一.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1)生产用菌种的鉴定:主要包括纯度鉴定,生产性能的检查,有无杂菌污染。还有就是菌种的活性,重要特性有无退化等。 (2)如菌种已发生功能性改变或被杂菌污染,还需要进行菌种的纯化或或复壮。 (3)其次在规模生产之前,还要通过实验室中试,确定该菌群的最适生长温度,PH,发酵培养基的最适成分与比例;生长曲线的绘制与最适培养时间的确定。我们一般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丝)做为生产发酵用的菌种。最佳接种量与装液量的控制。 二.实验室菌种的活化与种子培养阶段: (1)将冷冻保藏管中的菌种在斜面中活化(37℃ 24h),并在平板中进行纯化(37℃ 24h)。最终得到斜面菌种或菌种斜面。 (2)摇瓶培养阶段: 取一环纯化后的的菌种,接入装量为20mL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置于180r/min中摇床中培养 (37℃ 18h)。分别取1mL的种子液 ,接入五个盛有20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置于180 r/ min摇床中培养(37℃ 24h)。接种量为三角瓶实际培养基装量的4-5%.PH控制在之间。

培养基组成见下表: (注;1ppm=1mg/l) 三.生产车间多级种子罐发酵阶段: 工艺流程 工艺条件 中控 ℃ 蒸汽 ~ MPa ~ 加料体积50%~75%,实际为60% ~ 精密试纸或PH 计 121℃~125℃ ~ MPa ~ 25℃~35℃ 常压 摇瓶菌种 物料量的%.实际接种量为1% 25℃~35℃ 镜检: 24~36h 菌体的形态、密度

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油脂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谢小萍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工082班080107305) 摘要:微生物油脂(亦称单细胞油脂,sco)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油脂资源,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生产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对微生物油脂制备、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制备;开发利用 0 引言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sco),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最早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准备利用内孢霉属Endomyces vernalis和单细胞藻类镰刀菌属Fusarium 的某些菌种作为油脂生产菌,以解决当时食用油的不足。之后,美国也开始研究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但由于不能进行深层培养,故结果不终于筛选出适合深层培养的菌株,于是开始工业化生产微生物油脂。 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有许多优点:(1)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2)可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工业废弃物作为微生物生长原料,既降低处理废物的成本,又保护环境;(3)所需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场地、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 (4)利用生物技术改良菌种或选择不同培养基,可使微生物生产经济价值高的功能性油脂和有特殊用途的油脂,如富含Y一亚麻酸、花生四烯酸、EPA、DHA 等油脂及代可可脂。而且,由于人口增长使得日益增加的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愈发尖锐开辟微生物油脂这一新的油脂资源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生物油脂制备 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为: 原料灭菌茵体培养茵体收集干燥 菌种筛选 油脂提取微生物毛油精炼 1.1 菌种选择 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菌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油脂积累量大,含油量应达50%以上,且油脂转化率不低于l5%:(2)生长繁殖速度快,杂菌污染困难;(3)能适应工业化深层培养,装置简单;(4)风味良好,安全无毒,易消化吸收。真核的酵母、霉菌和藻类能合成与植物油组成相似的甘油三酯,而原核的细菌则合成特殊的脂类,如蜡、聚酯、聚-β- 羟丁酸等【1】,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酵母、霉菌和藻类,如产油油脂酵母(Lipomyces lipofera)、胶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等。 1.2 茵体预处理 微生物油脂通常积累在菌体细胞内,由坚韧的细胞壁包裹,部分与蛋白质或糖类结合以脂蛋白、脂多糖的形式存在,故分离较为困难,因此必须对菌体进行预处理才利于油脂的提取。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干菌体掺砂共磨法、与稀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细则5: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米糠、芝麻、棕榈果实、橄榄果实(仁)、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如:核桃、杏仁、葡萄籽等)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植物油。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 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 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 低温冷压榨→ 离心分离 离心倾析→离心分离 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 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 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 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 2. 油脂精炼 化学精炼工艺流程: 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 物理精炼工艺流程: 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 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

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 ①干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 ②溶剂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 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 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 (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 2. 过氧化值超标; 3. 溶剂残留量超标; 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企业应建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地区。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厂房设计合理,能满足生产流程的要求。企业的不同性质的场所能满足各自的生产要求。 厂房具有足够空间,以利于设备、物料的贮存与运输、卫生清理和人员通行。 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防止积水和尘 土飞扬。 厂房与设施必须严格防止鼠、蝇及其他害虫的侵入和隐匿。 生产区域(原料库、成品库、加工车间等)应与生活区分开。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压榨法制油生产的企业应具备 (1)筛选设备;(2)破碎设备(需要破碎时);(3)软化设备(需要软化时);(4)轧胚设备(需要轧胚时);(5)蒸炒设备(需要蒸炒时);(6)压榨设备;(7)剥壳设备(需要剥壳时);(8)离心分离设备(需要离心分离时);(9)其他必要的辅助设备。 2. 采用浸出法制油生产的企业应具备 (1)筛选设备;(2)破碎设备;(3)软化设备;(4)轧胚设备;(5)浸出器;

制药工艺学_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生产油脂研究进展 姓名:班级:学号:学院: 摘要: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开拓油脂新资源的一条好途径。简要地介绍了产生油脂微物 生资源的探索, 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的优点, 特种油脂的功能, 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微生物产生油脂的影响及微生物产生油脂过程中的生化研究。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油脂 一前言 目前,用于生产油脂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动植物等, 而石油储藏量却在逐年减少, 动植物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日益饱和, 因比多渠道开发其他油脂资源就成为必然。经过几十年来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已探明微生物发酵产生油脂是开拓油脂新资源的一条好途径。 二产油脂微生物资源的探索 微生物产生油脂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连年战火,油脂奇缺,德国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微生物生产油脂的研究工作,并发现了高产油脂的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starkeyi),粘红酵母属(Rhodotorulaglutinis),曲霉属(Aspergillus) 以及毛霉属(Mucor)等微生物。80年代初,日本成功地建立了发酵法工业化生产长链二元酸的新技术,结束了以蓖麻油裂解合成十三碳二元酸的历史。1986年,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推出含微生物γ-亚麻酸(GLA)油脂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和高级化妆品等产品,微生物油脂实用化已迈出了第一步[1]。之后我国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了GLA。 进入90年代,特种油脂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罗玉萍等[2]分离到一株高产棕榈油酸的酵母,总脂中棕榈油酸含量高达50.14%。Matsunaga等筛选到两株Cyanobacteria总脂中棕榈油酸的含量分别达54.4%和54.5%。这些工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棕榈油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Stewdansk和Radevan分别筛选到产生花生四烯酸(AA)的真菌,它们总脂中AA的含量达到42%~55%[3,4];1996年

食用油脂微生物

食用油脂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种类 1.自然界除了肉眼可观察到的动物、植物外,还有一类不易被肉眼直接观 察到的生物,人们通常将此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称之为微生物。 2.微生物种类广泛,一般包括病毒、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蓝细 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原生物等。 二、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1.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要以“纳米”为度 量单位。 2.种类繁多:如常见的真菌,目前已命名的就有十几万个;细菌,按现有 分类标准已有1000多种。 3.分布广泛:只要人类存在的环境就无处不在,如一般城市街道空气中含 微生物5000个/m3,普通宿舍20000个/m3 ,土壤中甚至要以亿计。在人类及其他高级生物无法存在的环境,如缺氧、高温、低温、酸碱性环境甚至有毒环境下,许多微生物都可存活。 4.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和合成能力,可在简单的营养基 质中繁殖生长,如普通的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的牛乳中繁殖一代仅需 12.5mins,以此计算一个大肠杆菌一昼夜可繁殖115代,数量可达 4.15?1034个。 三、微生物的作用 1.参与物质的循环:如其重要的分解作用,它可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 动植物、微生物的有机体,最后转化为最简单的无机体,供植物或其它生物利用;另外微生物又是自然界化合物最初级生产者,它可利用太阳能,从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化合物。 2.对人类的有益帮助:如日常生活中食用的味精、酱油、醋、酒、馒头、 面包等均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又如各种有机酸、维生素、酶制剂及众多药物均是借助微生物制成。 3.对人类有害影响:各种疾病、食品变质等。 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温度 ?水分活度 ?氧化还原单位 ?辐射作用 ?超声波 ?营养物质 ?PH值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氧化剂 ?有机化合物

生物制药工艺学

附件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7年本科插班生招生入学考试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药物概念、性质、特点与研究范围。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制药工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制品等的 概念;生物药物的类别。 2、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基因工程药物与基因药物的区别;生物药物的发 展前景与方向。 3、应用:生物药物的应用范围;DNA重组药物的应用范围;生物药物的发展与药学发展 的关系。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 2、掌握生物活性物质制备的步骤及提取、浓缩与干燥方法。 3、了解中试放大工艺设计特点方法和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微生物纯培养,诱变育种,核酸疫苗等概念; 2、理解:各种方法的异同及诸多因素对生化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提取的方法和工艺 要点;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内容;微生物菌种保藏和防止菌种退化的方法;生物药物分

离纯化的原理。 3、应用:DNA重组体的几种主要表达系统和特点;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熟悉生物材料预处理的目的,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液固分离的方法和设备。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常用细胞破碎的方法;凝聚作用和絮凝作用;过滤和离心分离的概念。 2、理解:细胞破碎的方法和各自特点、适用范围。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方法和原理;去除杂蛋白、多糖和金属离子的方法和原理;影响液固分离的因素。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生物材料的细胞破碎方法;错流过滤的使用特点。 第四章萃取法分离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剂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方式,破乳化方法。 2、掌握双水相萃取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3、掌握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影响因素。 4、熟悉反胶束萃取原理及其在生化药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5、了解萃取设备和溶媒回收方法。 6、了解超临界萃取方式及流程。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溶剂萃取法,反萃取,萃取比(萃取因素),分配比,萃取率,双水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超临界萃取的概念;乳化和破乳化的概念; 2、理解:各种萃取方法的特点;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超临界萃取剂的特点。 3、应用:举例说明不同萃取法的应用;破坏乳状液的方法;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流程及应用。 第五章固相析出分离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固相析出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熟悉结晶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 3、了解成盐沉淀法、亲和沉淀法、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 1、识记: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等电点沉淀法等的概念;Ks盐析,β盐析,盐析分布曲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不使用溶剂从微生物中提取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婴幼儿发育必需营养素,在其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代表分别是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在婴幼儿时期花生四烯酸属于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缺乏对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由于婴幼儿体内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效率很低,其合成量不足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所以必须从食物中额外补充。 通过发酵富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微生物是目前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主流生产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提取方式是将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得到大量微生物,然后进行预处理破壁,再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脱溶,得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毛油。该提取方式需要使用大量溶剂,如己烷、丁烷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溶剂回收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存在安全隐患。 无溶剂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提取方式,它利用油脂与水分子在高温下的极性差异,通过高速离心等方法将水相和油相分离得到油脂。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无溶剂提取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近些年逐渐受到油脂生产企业的重视。 专利CN101463371A公开了一种无溶剂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基中培养所述微生物,处理来自所述培养基的微生物细胞并没有干燥细胞已释放胞内脂质,将包含已释放胞内脂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一、离心技术 1. 制备超离心三种转子P318 2. 制备超离心三种离心方法P320

3. 沉降速度和沉降系数 P328 ①沉降速度: 即在离心力作用下,物质粒子于单位时间内沿离心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②沉降系数: 即物质粒子在单位离心场中的沉降速度,量纲为秒。 一般所说沉降系数为S 20,w 。 4. 分析超离心的两种方法 P331 Svedberg 方程式: 测分子量实质是用不同方法测其沉降速度。 原理 测量量 沉降速度法 根据沉降速度测出沉降系数以推出分子量。 界面位移量与离心时间。 沉降平衡法 特定平衡下,离心力与扩散力平衡,液面浓度为0, 池底浓度为2c 。 任意两位移处的浓度。

5. 超离心的其他两种应用P334 ①对生物大分子的均一性估计; ②生物分子形状、大小及水合度的判断。 二、膜分离技术 1. 各向同性膜与各项异性膜P341 ①各向同性膜:厚度大,孔隙为圆柱体。流速低,易堵塞。 ②各向异性膜:1)正反两面结构不同:功能层是孔径一定、薄的“皮肤层”,支 持层为孔隙大得多、更厚的海绵层; 2)喇叭口滤膜,孔隙为圆台形。 2. 截留分子量P343 分子量截留值是指阻留率达90%以上的最小被截留物质的分子量。 3. 浓差极化现象P346 超滤是在外压作用下进行的。外源压力迫使分子量较小的溶质通过薄膜,大分子被截留在膜表面,并逐渐形成浓度梯度,产生浓差极化现象。 ?害处:引起流速下降、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决方法:振动、搅拌、错流、切流等技术。

4. 五种微孔滤膜P355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的角色;了解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2.了解土壤生态条件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理解土壤自净 的概念,了解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概念; 3.了解空气的生态条件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熟悉空气微生物 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4.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理解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自净过程;了解衡量水体 自净的指标;掌握 BOD;COD;TOD;DO;SS及 TOC 等概念;了解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理解 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概念;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掌握污化系统的划分以及各带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生态条件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水体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分类;土壤的生态条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的生态条件;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最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有机污染物生物净化(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 ?无机污染物生物净化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机理 ?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 ?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 一、好氧分解 ?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 ?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 ? C → CO2 + 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 H → H2O ? N → NH3→ HNO2→ HNO3 ? S → H2SO4 ? P → H3PO4 ?二、厌氧分解?厌氧细菌 ?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 → RCOOH(有机酸)→CH4 + CO2 ?N → RCHNH2COOH → NH3(臭味) + 有机酸(臭味) ?S → H2S(臭味) ?P → PO 3- 4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好氧分解(后续)第二节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一、碳源污染物的转化

?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 1.纤维素的转化 ?β葡萄糖高聚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β1-4糖苷键)。 ?来源: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城市垃圾等,其中均含有大量纤维素。 A.微生物分解途径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放线菌——链霉菌属。 ?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需要时可以向有菌种库的研究机构购买或自行筛选。 2.半纤维素的转化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3.木质素的转化自然界中哪些微生物能够进行木质素的降解呢??确证的只有真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疑似的有软腐菌。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白腐—树皮上木质素被该菌分解后漏出白色的纤维素部分。*木质素降解的意义何在呢?(二)油脂的转化

微生物油脂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研究进展

微生物油脂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微生物生产油脂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油脂的菌种、影响油脂形成的因素及微生物油脂的制取.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制备工艺;功能油脂 随着人口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们不得不积极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新能源,生物柴油就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无论是食品油脂还是生物柴油原料油脂的主要来源都是植物以及动物脂肪,但是资源的匮乏远不能满足人们工业生产和生活对各种油脂的需求。所以微生物油脂的开发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油脂工业,而且也必将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个重要途径。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是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微生物油脂与传统的油脂工艺相比,除了油脂含量高外,微生物细胞增殖快,生产周期短,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且用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比农业生产油脂所需的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限制,能够连续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利用高科技方法使微生物产出比动物、植物油脂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油脂[1]。 1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1.1 国外微生物油脂的研究 关于微生物产生油脂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国外对于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准备利用内孢霉属和单细胞藻类镰刀属的某些菌种生产油脂,以解决食用油匮乏问题,后因战争爆发而中止研究。随后美国、日本等也开始研究微生物油脂的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科学家筛选到了高产油脂的斯达氏油脂酵母、黏红酵母属、曲霉属以及毛霉属等微生物,并进行规模生产。后来发现利用微生物生产普通油脂成本太高,无法与动、植物来源的油脂相竞争。有关微生物油脂的探索此后一度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1.简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答:性质: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 任务:1)生物制药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工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和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和质量控制。 2.简述糖类药物的分类、生理功能 答:糖类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其分子构成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糖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这是糖类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类产热快,供能及时,价格最便宜。每克糖类能提供16.7kJ(4.0kcal)的能量,而脑神经及神经组织只能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如果血糖过低,可出现昏迷、休克和死亡。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所有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中都含有糖类,作为控制和代替遗传物质的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都含有核糖。 (3)节约蛋白质 当机体供能不足时,可动用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生的能量来弥补,如果膳食镇南关提供了足够能量的糖类,这样就可以节省蛋白质,而且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和三磷腺甘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氨储留。营养学上称此为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4)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氧化要靠糖类供给能量,当糖类供给不足或因疾病(糖尿病)不能利用糖类时,机体所需要的热能大部分由脂肪供给,而脂肪在缺少糖类是,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可引起身体疲劳、促进衰老,甚至引起酸中毒,所以酮体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糖类供应充足,脂肪完全可进行氧化,不会产生酮体。 (5)保肝解毒 当肝糖原及葡萄糖充足时,肝对某些化学物质如四氧化碳、砷及酒精等多种有毒物质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也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3.谈谈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 答:(1)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2)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3)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4)原材料中浓度较低; (5)常为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复杂,空间构象严格。 (6)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分类: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 4.简述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答: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应用化学方法和蛋白工程技术创制新结构药物;中西结合创制新型生物药物 5.简述生物材料的来源

微生物油脂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概况

微生物油脂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概况 摘要:微生物油脂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油脂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 通过与植物、动物油脂比较阐述微生物油脂对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等说明微生物油脂的应用价值。展望了微生物油脂在食用油脂、生物柴油、功能性油脂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用价值;功能性油脂; Abstract: microbial oils is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concept of microbial oils, studying history and current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lant fat, animal fat and microbe oil to human health that explan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oils. And Forecast the microbe oil in edible oil, bio-diesel oil, functional oil . Key word: Microbial oil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 Application; Functional Oils; 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s)又称单细胞油脂(SCO:single cell oil),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作为碳源,在菌体内产生的大量油脂。当前,人口的增长使得不断增加的油脂需求量与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随着日趋严重的全球性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使得人们不得不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新能源,如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就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无论是食品油脂,还是生物柴油原料油脂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植物以及动物脂肪,但是利用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食用和生活中各种油脂的需求。所以开辟微生物油脂这一新的油脂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油脂工业技术,而且也将是工业化生产油脂的一个重要途径[1] 。 与动、植物油脂的生产相比,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有许多优点:(1)微生物细胞增殖快、生长周期短;(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原料丰富,且能利用农副产品及食品工业、造纸工业中产生的废弃物,起到保护环境作用;(3)所需劳动力少,同时不受季节、气候变化的限制; (4)能连续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5)利用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方法,能使微生物产生更能符合人体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油脂,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g-亚麻酸(GLA)和花生四烯酸(AA)、类可可脂等[2]。 1.微生物油脂的研究进展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科学家就曾试图利用酵母、单细胞藻类和菌类生产油脂,以缓解当时食用油脂供应不足的状况,后因战争爆发而中止了研究[3]。其后美国对微生物油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含答案 1.简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答:性质: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崭新的综合性制药工程学科。 任务:1)生物制药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工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和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和质量控制。 2.简述糖类药物的分类、生理功能 答:糖类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其分子构成一般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糖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这是糖类最重要的生理功能。糖类产热快,供能及时,价格最便宜。每克糖类能提供16.7kJ(4.0kcal)的能量,而脑神经及神经组织只能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如果血糖过低,可出现昏迷、休克和死亡。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所有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中都含有糖类,作为控制和代替遗传物质的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都含有核糖。 (3)节约蛋白质 当机体供能不足时,可动用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产生的能量来弥补,如果膳食镇南关提供了足够能量的糖类,这样就可以节省蛋白质,而且摄入蛋白质的同时摄入糖类,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和三磷腺甘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体内氨储留。营养学上称此为糖类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4)抗生酮作用 脂肪在体内氧化要靠糖类供给能量,当糖类供给不足或因疾病(糖尿病)不能利用糖类时,机体所需要的热能大部分由脂肪供给,而脂肪在缺少糖类是,氧化不完全,会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物质,在体内积存过多可引起身体疲劳、促进衰老,甚至引起酸中毒,所以酮体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糖类供应充足,脂肪完全可进行氧化,不会产生酮体。 (5)保肝解毒 当肝糖原及葡萄糖充足时,肝对某些化学物质如四氧化碳、砷及酒精等多种有毒物质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也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3.谈谈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 答:(1)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 (2)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 (3)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 (4)原材料中浓度较低; (5)常为生物大分子,组成、结构复杂,空间构象严格。 (6)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分类: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 4.简述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答: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应用化学方法和蛋白工程技术创制新结构药物;中西结合创制新型生物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