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一说起肝病人们就会变脸色,在人们的印象中肝病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许多肝病都具有传染性,对人们的健康威胁非常大,而一些患有肝病的人士甚至会遭到一些歧视,所以,对于治疗肝病,了解肝病是许多人应该了解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肝病,下面来看看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吧。

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

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

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

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

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

但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有时出现张目凝视,浅昏迷时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因查体不能配合,肝震颤不能引出或引出不准确。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深昏迷。此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呼吸过度换气,阵发性惊厥,各种刺激无反应。

肝病的威胁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一般的肝病可以用药物来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肝病来说用任何的方式都是无法治疗的,所以,患者们在患上了肝病了之后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肝病症状发展到了什么时期,例如肝昏迷的四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肝性脑病专家共识终版

肝性脑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为更好地规范HE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和《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组织全国知名肝病专家就当前我国HE的命名、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如下共识。 表1 推荐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 证据等级数据类型 ⅠⅡIII META分析或多项随机的试验结果 单项随机试验或非随机的实验研究结果病例报道研究或专家的推荐意见 1 肝性脑病的概念及临床分型 1.1 肝性脑病的概念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各种门-体分流(porto-systemic venous shunting)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并排除了其他已知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该综合征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临床上可以表现为程度和范围较广的神经精神异常,从只有用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方法才能检测到的轻微异常,到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智力减退,甚至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过去所称的肝性昏迷(hepatic coma),在现在看来只是HE中程度相当严重的一期,并不能代表HE的全部。 1.2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型 1.2.1 根据HE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下列3种类型【1】 A型:急性肝功能衰竭(a cute liver failure)相关的HE,常于起病2周内出现脑病症状。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时,HE出现于2~12周,可有诱因。 B型:门-体旁路性(portal systemic b ypass)HE,患者存在明显的门-体分流,但无肝脏本身的疾病,肝组织学正常。临床表现和肝硬化伴HE者相似。这种门-体分流可以是自发的或由于外科或介入手术造成。如先天性血管畸形、肝内或肝外水平门静脉的部分阻塞(包括外伤、类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引起的高凝状态所致的门静脉及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以及淋巴瘤、转移性肿瘤、胆管细胞癌压迫产生的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门-体分流。 C型: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HE,常常伴门脉高压和(或)门-体分流,是HE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中肝功能不全是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门-体分流居于次要地位。 根据HE临床症状的轻重又可将C型肝性脑病分为轻微HE(minimal HE,MHE)及有临床症状的HE(symptomatic HE,SHE)。 表2C型肝性脑病的亚型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肝昏迷患者用肥皂水灌肠,可导致( D ) A、腹水加重 B、腹泻加重 C、酸碱平衡失调 D、血氨的产生和吸收 E、肠麻痹 2、某肝病病人近2日嗜睡,今晨测体温时呼之不应,但压迫其框上神经有痛苦,应判断为( D ) A、深昏迷 B、昏睡 C、嗜睡 D、浅昏迷 E、意识模糊 3、对肝性脑病患者,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 )

A、低热量饮食 B、暂停蛋白质摄入 C、清除肠内积血 D、米醋加生理盐水灌肠 E、口服50%硫酸镁溶液导泻 4、肝性脑病病人应避免使用( D ) A、止痛药 B、安眠药 C、镇静药 D、含氨药 E、麻醉药 5、肝昏迷的饮食护理应为( B ) A、低蛋白、低盐、高脂肪 B、禁蛋白、低脂肪、高糖 C、高蛋白、低脂肪、高糖、低盐 D、低蛋白、高脂肪、高糖、低盐 E、适量蛋白和脂肪、低糖、低盐

6、下列属于肝昏迷前期的表现的是( A ) A、多语,兴奋 B、肝臭 C、轻微的性格及行为异常 D、昏睡及精神错乱 E、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 7、肝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神志恢复即可给予蛋白质饮食,但较适宜的选择应是 ( C ) A、兽类动物蛋白质 B、禽类动物蛋白质 C、植物蛋白质 D、蛋白质每日在40g以上 E、蔬菜、水果 8、肝性脑病患者为减少肠道氨的吸收,不宜采用的措施是( B ) A、生理盐水清洁灌肠 B、肥皂水清洁灌肠

C、硫酸镁导泻 D、白醋加生理盐水灌肠 E、番泻叶液口服 9、肝性脑病病人应当( E ) A、供给足量的热能与蛋白质 B、给予足量脂肪以提供热能 C、供给足量的糖和钠盐 D、每天给水不少于2500ml E、给予足量的碳水化合物 10、肝昏迷前驱期的主要表现是( A ) A、轻度性格和行为改变 B、扑翼样振颤 C、脑电图异常 D、意识错乱 E、昏睡但可以唤醒 11、慢性肝病病人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臭、扑翼样振颤,应考虑( C ) A、肝硬化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肝性脑病又被称为肝昏迷,是指由肝脏严重病变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门体分流性脑病则是由门静脉高压导致门一腔静脉侧支循环广泛形成后,使大量门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引发的肝性脑病。而对无明显肝性脑病表现,但可用精细智力测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异常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前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去除诱因、保护肝脏功能、减少肠腔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并发症为原则。临床上肝功能较好、门体分流性脑病及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者,大多预后较好;有严重腹水、黄疸、出血倾向等预后较差;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者预后最差。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常见的病因多继发于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术后,尤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 化最多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药物(利尿剂、安眠药、含氮药物等)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便秘等。 2.身心状况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常因原有肝病性质、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诱因不同而异。临床可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其分为四期。但各期分界并不完全清楚。 一期(前驱期)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为突出表现。表现为轻度精神异常, 应答尚准确,有扑翼样震颤。病理反射阴性,脑电图正常。因临床表现不明显,极易被忽略。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表现为言语不清、 书写障碍及定向力和理解力障碍,不能完成简单计算,多有睡眠时间倒置,此期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且脑电图开始出现异常。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昏睡,可唤醒,尚能对答,神经体征 持续或加重;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常阳性。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生理反射存在,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肝性脑病病人暂停蛋白质饮食是为 A、减少氨的形成 B、减少氨的吸收 C、促进氨的转化 D、降低血尿素氮 E、降低肠道内pH值 2、肝性脑病患者禁用的治疗是 A、硫酸镁导泻 B、食醋灌肠 C、温水灌肠 D、肥皂水灌肠 E、生理盐水灌肠 3、肝性脑病昏迷前期的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是 A、大米粥、炒生菜 B、小松糕、什锦菜 C、蔬菜汁、小馒头 D、西红柿面条、拌蘑菇 E、肉末蛋羹、拌菠菜 4、不属于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期的主要表现是 A、阵发性惊厥 B、行为失常 C、睡眠障碍 D、意识错乱 E、肌张力增高 5、下列不属肝性脑病常见诱因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 B、大量排钾利尿 C、高热量饮食 D、严重感染 E、便秘 6、肝硬化大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失血量多导致休克 B、失血后引起脑卒中 C、失血造成脑组织缺氧 D、失血量大干扰脑代谢 E、肠道积血产氨增多 7、乳果糖在治疗肝性脑病中的机制是 A、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

B、与游离氨结合,从而降低血氨 C、与氨合成尿素和鸟氨酸,从而降低血氨 D、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 E、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假性神经递质形成 8、治疗肝性脑病减少肠内有毒物质产生和吸收的措施不包括 A、使用降氨药物 B、减少蛋白摄入 C、口服新霉素 D、口服乳果糖导泻 E、弱酸性溶液灌肠 9、肝性脑病患者以下哪种情况应慎用谷氨酸钾 A、腹水 B、肝性脑病晚期 C、功能性肾衰竭 D、伴继发感染 E、稀释性低钠血症 10、治疗肝性脑病正确的措施有 A、高蛋白饮食 B、肥皂水清洁灌肠 C、静注多巴胺 D、进粗糙食物 E、谷氨酸钾静脉滴注 11、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主要表现是 A、轻度性格和行为改变 B、意识错乱 C、昏迷 D、扑翼样震颤 E、昏睡但可唤醒 12、对肝性脑病患者,错误的护理措施是 A、低热量饮食 B、暂停蛋白质摄入 C、清除肠内积血 D、米醋加生理盐水灌肠 E、口服50%硫酸镁溶液导泻 13、关于肝性脑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日总热量以脂肪为主 B、血氨偏高者限制蛋白质摄入 C、病情好转后主要选择动物蛋白 D、应控制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

肝昏迷分为几期

肝昏迷分为几期 以上各期的分界有时并不是很清楚的。前后期的临床表现往往有交错重叠。当病情发展或经过治疗好转时,可表现升级或降级。肝昏迷分为四期,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不同,要注意患者的情况,这是最重要的,到了后期也就是最危险的时期,这个时候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对外界各种刺激没反应。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 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有的病人不言不语,有的则多言多语;乎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

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现在是什么时间均出现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三、 3期,又称昏睡期 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肝昏迷的诊断及治疗

肝昏迷的诊断及治疗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 encepHabpathy,PSE)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or latent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诱因: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可归纳为三方面:①增加氨等含氮物质及其他毒物的来源,如进过量的蛋白质、消化道大出血、氮质血症、口服铵盐、尿素、蛋氨酸等。便秘也是不利的因素,使有毒物质排出减慢。②低钾碱中毒时,nh4+容易变成nh3,导致氨中毒,常由于大量利尿或放腹水引起。 ③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使肝功能进一步减退。例如手术、麻醉、镇静剂、某些抗痨药物、感染和缺氧等。在慢性肝病时,大约半数病例可发现肝性脑病的诱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暴发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周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慢性肝性脑病多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由于大量门体侧支循

环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分流手术后,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有摄入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在肝硬化终末期所见的肝性脑病起病缓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后死亡。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flapping tremor 或asterix- is),亦称肝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嘱患者手紧握医生手一分钟,医生能感到患者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1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较差,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术、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孪及babinski 征阳性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肝性脑病

讲授内容旁批 肝性脑病 学习要点:.肝性脑病常见诱发因素、临床分期、肝性 脑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定义】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 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肝功 能衰竭的终末表现,也是导致肝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及机制】 1.病因 肝硬化是主要原因,其中以病毒性肝硬化最 多见。其他有重症急性病毒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药 物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晚期、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等。 2.发病机制 迄今未完全明了,各种肠道毒性物质未 能被肝细胞代谢解毒,直接进人体循,透过血脑屏障至 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1)氨中毒学说:正常人肠内产氨占产氨总量的90%,大 部分是血循环弥散至肠粘膜的尿素经大肠杆菌尿素酶分 解产氨,小部分是食物蛋白经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氨的 清除主要是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当肝功能衰 竭时,肝合成尿素的能力减退;有门腔分流存在时,肠 内产生的氨,未经肝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到脑组 织。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有:①干扰大脑细胞能量 代谢;②抑制神经细胞膜;③使脑内神经介质发生改 变;④抑制大脑边缘系统,从而发生肝性脑病o (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靠 神经递质传导冲动。正常时肠内某些胺类物质如酪胺和 苯乙胺在肝内被单胺氧化酶分解清除,肝功能衰竭时清 除发生障碍,酪胺和苯乙胺可进入脑组织,在脑内形成p 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后二种物质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 质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不能传导神经冲动,因此称为 假神经递质。 (3)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中芳 香族氨基酸常增加而支链氨基酸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 如:酪胺酸和苯苯丙胺酸分解成酪胺和苯乙胺可致肝性 脑病。

肝昏迷患者的输血

肝昏迷患者的输血 首先肝昏迷的病人伴有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常常先出现低钾。 适当输注新鲜血浆及白蛋白,可提高白蛋白及调理素水平,改善微循环,补充凝血因子,有利于肝细胞再生,促进利尿,减轻腹水,防止出血及脑水肿。可在急性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初2周内,予以血浆800-1200ml;慢性重型肝炎在病初1月内,每周予以血浆200-400ml、白蛋白10-15g,凡合并肝性脑病者应注意加用BCAA,以后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出血的防治 出血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肝细胞大量坏死,所以应密切观察血象(如检测血小板计数、PT、PTA、纤维蛋白原),及早发现出血倾向及DIC,早期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重型肝炎病人凝血因子水平甚低,及时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合理应用全血、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剂十分必要。 ①新鲜血浆:血浆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补充新鲜血浆,不但能扩充血容量,减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同时也补充了凝血因子,补体和调理素,补充调理素,补充了血浆蛋白,还可避免由红细胞破坏产生的高胆红素及促凝血因子,所以重型肝炎时,每周可以补充新鲜血浆2-3次,每次200ml。以采用6h以内的新鲜血浆较好。 ②新鲜全血:对失血严重或合并贫血病人可输全血,但因库血各种凝血因子稳定性极不一致,一般库存4℃血浆中,凝血因子逐渐减少,因子V活力每天下降5.5%,因子VIII在1-2d内丧失80%,血小板24h丧失40%,故新鲜血较好。然而全血可增加血粘稠度,加重微循环障碍,又可因红细胞破坏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及促凝血因子,易促进病情恶化,因而全血不宜用量过多,要严格控制适应征。 ③凝血酶原合物:又称多价凝血因子,简称PPSB,含有II、V、VIII、IX4种凝血因子,每瓶400U。临床有效剂量为10U/kg.d,溶于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0-250ml内静脉滴注。一般每日或隔日一瓶,严重出血倾向者,首剂10U/kg.d,2-3h后,每6h注射5U/kg,达到止血目的。 ④纤维蛋白原制剂:对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g/L的病人,除输血浆外可给纤维蛋白原1.0-1.5g,注射用水稀释100ml静脉滴注,1h内滴完。一般短期内不必重复。 (在4℃时保存一天含氨100μmol·L-1,保存4天为193μmol·L-1,31天为428μmol·L-1)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又称为肝昏迷或门体脑病。肝性脑病按病因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损害、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脑电图为肝性脑病较敏感的检查可显示异常改变。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因为、肝性脑病实验室检查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处理都是综合性、多环节的,因此对肝性脑病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减少影响肝性脑病患者的有害物质,才能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肝昏迷的分期目前多采用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即昏迷前兆的表现、浅昏迷、深昏迷这样一种临床发展过程分期。这种分期比较简便,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早期判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有的病人不言不语,有的则多言多语;乎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现在是什么时间均出现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但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 一说起肝病人们就会变脸色,在人们的印象中肝病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许多肝病都具有传染性,对人们的健康威胁非常大,而一些患有肝病的人士甚至会遭到一些歧视,所以,对于治疗肝病,了解肝病是许多人应该了解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肝病,下面来看看肝昏迷的四个时期的介绍吧。 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 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

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 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 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

但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有时出现张目凝视,浅昏迷时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因查体不能配合,肝震颤不能引出或引出不准确。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深昏迷。此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呼吸过度换气,阵发性惊厥,各种刺激无反应。 肝病的威胁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一般的肝病可以用药物来治疗,但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肝病来说用任何的方式都是无法治疗的,所以,患者们在患上了肝病了之后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肝病症状发展到了什么时期,例如肝昏迷的四个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肝性脑病分期期表

肝性脑病分期期表 肝性脑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肝性昏迷,对患者的健康危害特别大,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一般有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一旦进入昏迷期,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大的危害,常常会引起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在平时生活当中要加强护理,注意用药治疗等等。 ★肝性脑病分期期表 肝性脑病临床分期: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有扑击样震颤,脑电图正常。 ★二期(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有扑击样震颤及明显神经体征,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三期(昏睡期) 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可引出扑击样震颤,脑电图异常。

★四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无扑击样震颤。 浅昏迷:生理反射可有,肌张力增高;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发因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关心、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活动会增加肝脏耗氧量,使肝细胞损害加重。因此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肝脏足够供血,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3.安全护理 患者出现躁动时应设专人看护,加床档,必要时可用约束带,以防患者坠床。 4.用药护理 遵医嘱及时使用抗肝性脑病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使用能够加重肝性脑病和损伤肝脏的药物。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能差,故应慎重使用镇静剂。 5.饮食护理

对于肝性脑病高危患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40g 以下,但不能持久地限制,以免引起氨基酸不足,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植物蛋白。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低脂、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坚硬、油炸、辛辣刺激等食物。 6.保持大便通畅 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素、积食、积血等,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液体,忌用肥皂水。 7.并发症护理 (1)控制感染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如发生感染时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 (2)消化道出血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止血并补充新

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

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一、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协助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因乏力或腹水量多而导致摔伤、碰伤。 二、饮食护理:对无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饮食、或软饭避免刺激调味品及油腻食物。每日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入量。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或渣软饭。避免粗糙坚硬、带刺带骨的食物。以蒸、煮、炖等烹调方式为好;胶水患者应用低盐饮食。一般2~3g/d,食盐酱油10~15t/d,严禁饮酒。对肝能动显著减退或者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摄入。 三、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冲洗会阴、观察有无会阴部水肿,易患者若有阴书水肿、可用吊带将阴书托起,以免与双腿磨擦损伤局部皮肤。 四、卫生宣教:对有黄疸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

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用湿水擦洗全身、不要搔抓及使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碱性肥皂,以免抓破感染和碱性肥皂进一步刺激皮肤。 五、出入量观察:认真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者尤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尿量及血电解质变化)。 六、严格遵医嘱用药: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少量。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药,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 七、注意隔离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八、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一般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九、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烦燥不安、昏迷症状,应按照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处理。

肝昏迷病人的家庭应急措施

肝昏迷病人的家庭应急措施 *导读:肝昏迷的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言语不清、 精神欣快或抑郁、举止失常、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等。体检可有黄疸、消瘦、蜘蛛痣、肝脾肿大、腹水、下肢肿等原发性肝病体征。……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指由于肝细胞的严重损害,导致代谢障碍,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由于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门静脉血中的有毒物质绕过肝脏,直入体循环而致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所引起的意识障碍和以 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其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言语不清、精神欣快或抑郁、举止失常、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等。体检可有黄疸、消瘦、蜘蛛痣、肝脾肿大、腹水、下肢肿等原发性肝病体征。肝昏迷的病因 1.直接原因。肝实质弥漫性损害可致肝昏迷,如肝硬化、重症 肝炎及肝癌等。 2.血氨增高。进食过量的蛋白质、口服铵盐或上消化道大出血,均可使血氨增高,以致产生精神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3.电解质紊乱。应用大量利尿剂或放腹水过多、胃肠道感染反 复呕吐、腹泻等均可使电解质紊乱。 4.各种感染、缺氧,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使用麻醉、镇 静药也可诱发肝昏迷。

肝昏迷家庭应急处理 1.消除肝昏迷的诱因,预防感染,应用利尿药时注意补钾,禁用安眠药及含氮物质(鸡蛋、牛奶等)。 2.饮食以糖类为主,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如果进入昏迷期应下鼻管,按比例配制以糖为主的营养丰富的流食,病情好转后,应尽早恢复饮食,先少量多餐,逐渐增加蛋白质摄人量,开始30—40克,以后每2—3天增加5—10克。 3.卧床休息,定时翻身,以防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 4.低脂、低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流质饮食。 5.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类及含氮药物。 6.每天服用胡芦素0.6毫克及齐墩果酸160毫克,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措施【最新】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系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和诱因①多数由各型肝硬化引起,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最为常见。②门体分流手术。③少部分由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肝炎和药物性肝病引起。④其他,包括原发性肝癌后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使用镇静催眠药及麻醉药、便秘、外科手术、感染、尿毒症等。 2. 发病机制①氨中毒理论,是肝性脑病众多发病机制中研究最多、依据最充分的发病机制。②假神经递质理论,肝衰竭时,蟑胺和苯乙醇胺增多取代正常神经递质。③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毒性作用。④γ氨基丁酸/苯二氮(GABA/BZ)复合体的抑制作用。⑤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理论,主要是芳香族氨基酸增高(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而支链氨基酸降低。 (二) 临床表现

①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和行为异常为其突出表现。可有扑翼样震颤(肝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②二期(昏迷前期),有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睡眠时间倒错。可有幻觉、恐惧、狂躁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Babinski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③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突出。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④四期(昏迷期),程度不等的昏迷,脑电图明显异常。 (三) 辅助检查 ①血氨,门体分流性脑病多有血氨增高,急性肝衰竭者血氨多正常。②脑电图,脑电图改变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典型的改变为节律性慢波,出现普遍性每秒1~3次的δ波。③简易智力测试,主要用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及轻微肝性脑病。测试内容有书写、构词、画图、搭积木及用火柴杆搭五角星等。 (四) 治疗要点 ①消除诱因,如控制感染、纠正低钾性碱中毒、停用肝损害有关药物等。②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减少或暂禁蛋白饮食,停用含氮药物;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或口服33%的硫酸镁

第四章消化系统第六节_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及答案

第四章消化系统第六节_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乳果糖在治疗肝性脑病中的机制是 A.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 B.与游离氨结合,从而降低血氨 C.与氨合成尿素和鸟氨酸,从而降低血氨 D.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 E.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假性神经递质形成 【解析】: D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口服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吸收。 2.不属于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期的主要表现是 A.阵发性惊厥 B.行为失常 C.睡眠障碍 D.意识错乱 E.肌张力增高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计算。言语不清,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躁狂。此期病人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现异常。阵发性惊厥是四期(昏迷期)深昏迷的表现。 3.患者女性,50岁。肝硬化十余年伴大量腹水,近日出现意识障碍,血氨增高,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禁忌食用的食物种类是 A.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E.钠盐 【答案】:C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肝性脑病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4.患者男性,50岁,因肝硬化腹水入院。住院期间患者突然出现淡漠少言,神情恍惚,衣冠不整,吐词不清。下列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乳果糖口服 B.肥皂水清洁灌肠 C.硫酸镁导泻 D.白醋加生理盐水灌肠 E.番泻叶液口服 【答案】:B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并发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脑病或发生便秘,应给予灌肠或导泻。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肠内保持偏酸环境,有利于血中NH3逸出肠黏膜进入肠腔与H+合成NH3+随粪便排出。 5.患者男性,57岁。肝硬化病6年,此次以肝性脑病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此时可选用的最佳药物是 A.氯丙嗪 B.吗啡 C.地西泮 D.硫喷妥纳 E.哌替啶

(完整版)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又称为肝昏迷或门体脑病。肝性脑病按病因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损害、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脑电图为肝性脑病较敏感的检查可显示异常改变。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因为肝性脑病的症状、肝性脑病实验室检查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处理都是综合性、多环节的,因此对肝性脑病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减少影响肝性脑病患者的有害物质,才能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肝昏迷的分期目前多采用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即昏迷前兆的表现、浅昏迷、深昏迷这样一种临床发展过程分期。这种分期比较简便,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早期判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有的病人不言不语,有的则多言多语;乎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现在是什么时间均出现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但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有时出现张目凝视,浅昏迷时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因查体不能配合,肝震颤不能引出或引出不准确。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深昏迷。此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呼吸过度换气,阵发性惊厥,各种刺激无反应。

典型护理案例(肝性脑病)

案例库格式 一、患者病情 床号:30床姓名:周翠兰性别:女年龄:52岁籍贯:江苏盐城 入院日期:2012-5-26 入院医疗诊断: 1,肝昏迷(肝性脑病) 2,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 主诉:神志欠清、腹胀四天 现病史:患者于四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始出现神志欠清,精神异常,言语错乱,稍有烦躁,感腹胀,在当地医院予利尿消腹水、护胃、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腹胀较前好转,但意识障碍 症状较前加重,并逐渐出现嗜睡、口齿不清、小便不能自控,遂至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 收住入院;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咳嗽、气喘,无恶心、无呕血、黑便、便血,无头痛、头昏、眩晕,无胸闷、心慌、胸痛;目前患者神志不清,起床来食纳、睡眠差,大小便 通畅,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过去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过敏史): 患者有“乙肝后硬化”病史五年余,有“伤寒、肝性脑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否认有“结核”等其他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家庭遗传史:否认“血友病”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史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 1、饮食情况:患病前饮食规律,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饮食清淡易消化,患病后适量热量、优质低蛋白(肝性脑病发病期间无蛋白饮食)、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 2、休息与睡眠情况:受伤前睡眠每天6~7小时,现患者处于昏睡状态 3、排泄情况:大便每2~3日1次,尿量:1000ml/日 4、日常活动与自理情况:平时生活有规律,生活自理,现处于昏睡状态,自主 活动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五级。 心理社会资料:(包括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个人工作学习情况,经济与家庭支持 患者感觉病情较重,焦虑,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疾病预后。务农,老伴及子女轮流照看,与子女关系和谐。 二、身体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心肺腹部体检等阳性体征、专科情况) T:36.2oC,P:80次/分,R:18次/分,Bp:110/75mmHg,身高:160cm,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肝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各型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手术后引起的肝性脑病, 其中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多见 a)上消化道出血,经细菌分解后,产生大量氨,引起血氨升高,促进肝性脑病 b)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低钾性碱中毒 c)高蛋白饮食:摄入的蛋白过多,加重肝脏负担 d)感染 e)药物:利尿剂(造成低钾)、安眠药(地西泮)、镇静药、麻醉药、含氮药物 f)便秘: 二)临表: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可有扑翼样震颤,脑电波多数正常 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随地便溺、能答应准确,但有时吐字不清较缓慢 甚至幻觉、恐惧、躁狂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为主 肌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示异常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昏睡状态,可唤醒,扑翼样震颤任存在,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脑电图有异常表现四期:(昏迷期)神智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 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肌张力亢进,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下降,瞳孔散大,脑电波明显异常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 ◆各期分界不是很清楚,前后期临床可以重叠 ◆肝功能损害严重的肝性脑病常有明显黄疸、出血倾向、肝臭,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三)辅助检查: a)血氨慢性肝性脑病有血氨升高。 急性肝性脑病大多正常 b)脑电图检查:前驱期正常 昏迷前期-昏迷期脑电波明显异常,典型的改变:节律变慢,波形正常 c)简易智力测验:对于早期肝性脑病、亚临床肝性脑病最有价值 四)治疗原则:(要点) 消除诱因,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积极防治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 避免快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减少或临时停止高蛋白饮食 灌肠或导泻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止使用肥皂水灌肠 口服或鼻饲50%硫酸镁30~50ml导泻 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昏迷病人以33.3%乳果糖500ml灌肠作为首选治疗 抑制肠道细菌生长 口服抗生素、甲硝唑,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减少氨的形成吸收 口服乳果糖:目的酸化肠道 促进有毒物质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

202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测试题及答案(精编试卷) (18)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消化性溃疡并发大出血急救的中心环节是: A.补液输血 B.禁食输液 C.止血抗休克 D.手术治疗 E.以上均不是 答案:C 2、对消化性溃疡出血不适用的是 A.口服去甲肾上腺素 B.双气囊三腔管压迫 C.冰盐水洗胃 D.甲氰咪胍静脉注射 E.纤维胃镜下高频电灼 答案:B 3、在西方国家急性胰炎的主要病因除因胆道疾病外是 A.大量饮酒 B.暴饮暴食 C.手术创伤 D.药物刺激 E.钙离子 答案:A 4、肝昏迷病人经治疗神志恢复后可逐渐给予蛋白质饮食,最适宜的选择是 A.动物蛋白质

B.蔬菜、水果 C.碳水化合物 D.植物蛋白质 E.每日蛋白质在40g以上 答案:D 5、哪些药物不引起消化性溃疡 A.阿斯匹林 B.消炎痛 C.强的松 D.碳酸氢钠 E.保泰松 答案:D 6、肝硬化腹水病人为何发生呼吸困难A.合并肺瘀血 B.腹水抬高膈肌 C.引起右心衰竭 D.腹水压迫支气管 E.合并呼吸 答案:B 7、下列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哪项不妥A.呕吐后应漱口 B.便秘时可多吃蔬菜水果 C.腹泻时可多吃高蛋白、高脂饮食D.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 E.消化道出血后不宜立即灌肠 答案:C 8、肝昏迷昏迷前驱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表情欣快,定向力减退 B.精神错乱 C.运动失调

D.肌张力,腱反射亢进 E.意识错乱,行为失常 答案:E 9、结核性腹膜炎最多见的病理分型是 A.粘连型 B.渗出型 C.干酪型 D.混合型 E.坏死型 答案:B 10、关于胃窦炎的治疗,最正确的是 A.维生素B12治疗 B.稀盐酸口服 C.铁剂 D.杀灭HP E.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D 11、急性胰腺炎产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低血容量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疼痛引起神经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A 12、轻、中度溃性疡性结肠炎治疗首选药物是A.肾上腺皮质激素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抗生素 D.手术治疗 E.免疫抑制剂

肝昏迷

肝昏迷 肝昏迷(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肝昏迷两大类。急性肝昏迷的病因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化学药品或毒蕈(xùn)中毒、急性妊娠脂肪肝等。 基本概述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称为肝昏迷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 可持续几天至数周,应注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般是在上述诱因后出现。 (1) 行为变化,包括轻诉性格变化经,常用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随地便溺,举止反常。 (2) 思维混乱,陈述不正常。包括言语不清,对时间、人、地点的概念混乱,还会出现幻觉、恐惧和烦躁。 (3)失眠或昼睡晨醒。 后期表现 (1) 双上肢扑翼样震颤(嘱其双手平举而不由自主地出现上下抖颤),肌张力高,阵发性抽搐,神志模糊至昏迷,脑电图不正常。 (2) 重症肝炎,肝硬化病人常伴有黄疸、腹水、蜘蛛痣、肝掌、皮肤出血点。 (3) 病人呼气时可嗅到特殊气味,似泥土味、果味,俗称“肝臭”。 (4) 化验检查示肝功能不正常,血氨升高。 病因 介绍 (1) 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2) 重症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3) 原发性肝癌。 诱发因素 (1) 肝硬化病人大量呕血便血,腹水病人大量放腹水或利尿治疗后。 (2) 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3) 以上肝病病人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营养吸收不良、肠道毒素入血,促进肝昏迷发生。 (4) 严重肝病饮食不节,饮酒或食用过量的肉、蛋、奶等食物,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 (5) 有以上肝病而使用某种药物不当,如镇静药、止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 救护措施 肝昏迷特别应注意维持营养,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早期治疗,积极清除和减少氨这一有害物质对脑组织的损害,防止褥疮、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