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北京市【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北京市【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零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

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

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活,还能井然有序。当然,一味的紧张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劳逸结合也是学习的法宝。

五、知识容量:科学合理有梯度

精美课堂量适宜,科学合理如登梯。

循序渐进按节奏,进退自如默化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①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②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③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④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完美的课堂还具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又有智慧思维的启迪,既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还有创新领悟的生成。

六、能力训练:立竿见影搞反馈

效果如何训练测,立竿见影好甄别。

即学即用即评价,弥补缺失巩固得。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潮,是深化认知,发散思维,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育、教养、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知识与个性、实践与能力、觉悟与品德

的和谐发展。但仅有讨论还不够,一堂好课应有适当的训练与检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别是要体现出对学困生学习自尊心的保护,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经常检测并及时反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认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就可以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七、目标达成:当堂检测要灵活

目标明确课堂活,直捣黄龙再打锣。

蔓叶斜枝均去掉,保留主干向银河。

按理说,评价一堂课,应把“教学目标”放在前头,我却把它列在第七位,因为我更看重的是目标的达成和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措施。评价一堂课,着眼点在课堂,行家却能瞅到备课。备课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放空炮”。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如果目标不明确或干脆无目标,形如漫无边际地瞎学乱教,势必一团糟。好的课堂,师生对目标都了然于胸,教学指向“直捣黄龙”,教学过程尽量避免旁逸斜出。这样的课堂自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纲挈领,直奔主题。

八、延展带动:余音绕梁怕下课

课堂好坏易甄别,度日如年烦躁憋。

期待上学怕下课,余音绕梁赛憩歇。

“你的每堂语文课我都很期待,课堂上真的希望时间停滞,特别害怕听到下课铃声。”这是学生恭维老师的一段话,我却觉得道出了最佳课堂的真谛,那就是余味悠长影响深远。期待着上课,意味着视学习为享受;害怕铃声,则说明这样的课堂趣味横生。鉴于此,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询问学生的心情体验。好课应是教师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九、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春满园

师道尊严要两谈,和谐融洽春满园。

训斥不能长记性,温柔反倒悟箴言。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学相长,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还能领略整个过程,而且能得到教师智慧的引领和闪光的启迪。老师传授的是“点金术”而不是简单地送金子,学生掌握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好的课堂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美好,并借助这种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自觉回馈老师和社会。

十、课堂情景:胜似联欢喜洋洋

学习真谛在激昂,兴奋堪当师智商。

点火放炮群情起,寓教于玩入殿堂。

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知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形”散而“神”聚。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要环环相扣,要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思”起来、“活”起来。但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互信、互动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要有“度”,既要学生“动”,又不能让学生“乱”。教师要用一根“线”始终牵住学生的活动,从而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要体现有效的师生对话,教师的巧妙设疑,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由此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的潜能。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导读:本文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 明慧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感谢国培提供了“影子教师”培训,二十多天的影子学校生活,老师们一起合作,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听影子学校老师和靶子学员的课,对如何上好一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一、充分备课 余映潮先生在他的讲座中提到“备课永远是广泛积累的绝佳机会”。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备课,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他在讲《祝福》时,查阅200多篇关于《祝福》的文献资料,讲《夸父逐日》查阅十多万字的资料;刘丽丽老师讲《答谢中书书》时查阅资料,并作了抄摘,所用16K白纸达到了15页,抄写教案四遍,重点、难点分别用红色、蓝色的笔作了标注,详细又明确,足见他们对备课的重视,一堂好课与老师充分备课是分不开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总说,会上课的老师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多少种学习方法。听了不少河北师大附中老师的课,深

切地体会到他们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重视。 1.阅读法 周智华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一每分钟500字;初二每分钟600字;初三每分钟700字。面对刚进校的学生,在《我的老师》这一课中,要求不出声、不跳读、不回读。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周老师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并引用《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2.勾画法 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整体感知文意时,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快速看课文,并将与三个问题有关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种方法在语文学习上经常用到,却往往被老师忽略,但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从细节着眼。 3.“三步走”法 “三步走”是一读二划三写。在品味语言时,代老师采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读出语言的精美,又让他们勾画句子引起注意,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看似简单的三步,却是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长期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力。 4.扩展延伸法 董瑞芳老师在《芦花荡》教学中,介绍作者孙犁时,讲“荷花淀派”,延伸到“山药蛋派”。代士莉老师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上,先让学生在网上查找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10 做到三个“不唯”方始为“好课”●张伟“好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超出一般,有个性,有“看点”,有新颖独到处,流于一般、四平八稳无所谓“好”课。“好课”应当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以为可以借用陈云同志的“不唯书、不唯上”,再加一个“不唯课堂”这样“三个不唯”来确立。不唯书。就是不唯高架的理论和教科书上的现成定论。《马背上的小红军》课文题目经修改后叫作《倔强的小红军》。一位教师为此在自己的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比较两个课题,看哪个更适合于眼前的这位小红军。”经过激烈争论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认识:“课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谁‘上马’,因为谁上了马谁就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反之将面对死亡。‘倔强’反映的只是人的性格特点,是单层面的,小红军表现出的那种固执不上马,却不是性格使然,反映的恰恰是他‘利在他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小红军是上马了,但那正是他牺牲的时刻!‘马背上’给人的是强烈的内心震撼,是‘倔强’不能比拟的。”这样的课是好是坏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不唯上。就是不唯专家、领导和权威。这一点对中国的儿童显得尤为重要,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太大,应从娃娃抓起摒除“人治”思想。《黄河象》讲的是一头黄河象历经200万年形成化石的事。一位教师就以“200万年前的事科学家们也没见过,他们说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为题,引导学生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专家的结论,并按照教材提供的黄河象“脚踩着一块石头”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逆推学习,不但自主地得出大象陷入河底和化石形成的过程,对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也进行了验证。同是一样的结论,不是“唯”科学家而得,是在批判中建构,所得是多方面的。不唯课堂。好课应是能“透过墙壁看世界”的,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它不能仅限于课堂,课本也“仅是一个例子”。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凭借课文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转换,使之与课堂外、现实中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生成和建构起一些新认知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课文,抓住“信息”这一关注点,以“‘卡通’世界”为线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以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深化了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取得课堂内、书本上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名师眼里的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支玉恒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具有生命活力地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二)靳家彦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作者: 加入日期:10-06-30 (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贰)靳家彦: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浅谈一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摘要:评价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标明确,教法得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差异,促进全员发展;学生积极参与、投入,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关键字:宽松和谐、全员发展、学以致用、五实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那么,一堂优质小学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目标明确,教法得当。 一堂好课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支玉恒 什么是好课 ——直观的感性评价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 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

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 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二)靳家彦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靳家彦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涉及的因素很多,课堂评价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课程标准是尺度,学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动态生成的效果是尺度,听课教师的主观感受也是一个潜在的尺度。各小组经调查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思想: 任课教师必备的“六个好” 专家说,一堂好课要让学生觉得“小眼灿灿,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嘴滔滔”。各位同学在各校工作的过程中,从中悟出,一堂好课必备“六个好”,才算成功的一节课。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孩子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孩子的心情。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愉悦幸福,兴奋激动,热情激岩。心弛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所以,好的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孩子们的是欢乐吗? 二、和学生建立好关系 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去创造。有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游戏、玩耍,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经常好问:教师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创设好的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无论创设的是故事情景,活动情景,还是游戏情景,动画情景,它都破开学生心灵的层层坚冰,泛起学生心潮的层层波澜,使学生凝神静思,小手高举,口若悬河;使课堂高潮岩起,笑声朗朗,掌声阵阵。 好的问题情景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指导 主体,并不排斥“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宜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一张图片的展示,都使学生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困惑中得到解脱,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学专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

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

一节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一节好语文课的评价标准 语文是基础性的学科之一,也是现阶段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从语文课课程性质的角度分析,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德育性的统一。因此,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却发现,有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却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或者以本为本,只满足于教材知识的传授;或者功利浮躁,不肯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扎扎实实下功夫;或者迎合应试教育,将本该快乐的语文课堂演变成学生的屠宰场;或者干脆将语文与数理化课程等同,希冀着通过大量的练兵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凡此种种,都与语文课程的实质相去甚远。 事实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体制和大语文观的日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语文正越来越成为一门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课程。语文课堂的涉及面正越来越广,越来越庞杂。从标语对联,到药品说明书,从手机短信到交通标志牌,几乎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能被引入语文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也因此,语文课程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更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持续的学习意识。 正所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我认为短期内还无能有人找

到最理想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最合理的语文评课标准。我结合自己多次听优质课的经验和比较有水平的教学工作者评点语文课的所闻,还有自己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在语文课堂评价方面提出一些带观察性质的评课标准。总的来说,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评课。 一、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采用哪些方法,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是否做到明确、具体。 我们要看一堂课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看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正确把握,对写作特色的正确品悟。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反映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这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是指要抓住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

浅谈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标准

浅谈上好一堂语文课的标准 发表时间:2013-12-25T11:02:17.9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梁晓芳[导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兴致意境,寓知识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 ◆梁晓芳山东省平度市西关小学266700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融兴致意境,寓知识内容;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似一部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矛盾体。欲授好一堂质量较高、形式完美的课,除了教师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和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法。因此,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成为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目标明确化 目标是方向,具体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必须考虑下列因素:1.依据大纲要符合本学科总的目标任务和特点。2.要弄清所教内容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3.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此基础上确定教给学生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培养哪些智能,进行什么思想教育等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严防笼统空洞,过高过低。否则对教学起不到积极指导作用,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一体化 1.一堂好课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结合,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结果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而是教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自己引导的路子走,即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学生,从而驾驭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课有活跃、舒缓气氛之分,而课堂气氛是制约和影响教学中诸因素的主要条件之一,它是由教师的教学风格决定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与教师教学风格及其感染力,是潜移默化、息息相关的,并形成了不同的课堂气氛。不同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激昂演讲型的、有温文讲授型的、有幽默型的、有逻辑型的等。不管何种风格、何种类型,能使师生一体化才是成功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的最佳途径,各种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之不同,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完成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处理课题的重点、难点方面,更值得探讨和重视。同时,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引入课题 每节课的引言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特别是语文课,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引言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因此,引言的设计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尽量避免节节课一个格式导入。 2.处理课题 课题的处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各部分难易特点和对学生估计的情况,精心设计确定的主要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方法,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教学中贯彻“少”、“精”、“活”、“实”的原则。 3.创设问题 对知识点的启发、引导、点拨不能离开提问,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同样一个问题,问法不同,学生理解程度可能就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要准备多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提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像机等教具,能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发展学生思维。 四、内容正确化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正确无误,达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教师必须准确使用普通话,特别是小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准确的语言,要书写规范,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思路清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板书条理化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板书,使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得以突出,并反映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板书边讲边点,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六、效果良好化 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后,学生达标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达到了要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上这六条标准,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兴趣盎然、增强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并树立起学好语文课的信心,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会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觉悟也会不断提高。 总之,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要求教师在理解大纲要求,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表现力,较高的组织能力等自身的高素质,并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必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思想境界,因此,敬业精神和渊博知识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条件。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支玉恒——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靳家彦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北京市【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零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

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教研前沿 2013-04-12 11:50 (壹)支玉恒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贰)靳家彦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五、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现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导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展其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叁)贾志敏让课堂充满活力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

语文名师谈一堂好课的标准

贾志敏——--让课堂充满活力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讲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的课才算好课? 我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 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4、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支玉恒——直观的感性评价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中学语文---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 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老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靳家彦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有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一、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三个维度,其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所以,语文课应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书)训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 1.识字教学应重视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教学应重视分析汉字的构字原理,针对每个汉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分解一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可以提高识字效果。学生掌握了构字原理,在他们心中每个汉字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幅画或一个故事,就会少写错别字,并且举一反三,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应注重“感悟一积累一运用”。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所谓感悟就是通过阅读来感受领悟文本内涵。为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品词的方法有换词比较、换位比较、添词比较和省词比较等;品句往往通过变换句型来进行;品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品味文本内涵,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积累就是把有关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 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谓运用就是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用词、造句、构段、仿写的训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双向互动的对话。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让学生担任“导游员”、“解说员”,为“游客…‘观众”们解说,回答“游客”“观众”们的询问。 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工具性,应构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回环上升的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字人手,品词、品句、品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再回头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注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法,拓展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做到“五个参与”。(1)全员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个都不能少”。(2)全程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序、高效。(3)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言积极,配合默契。(4)创造参与: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发言或练习中有创新因素。(5)差异参与: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的能力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种形式合作学习,如指定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合作学习、按兴趣结组合作学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