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汾河生态修复标语

1、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实现河湖长治久清 4、打造汾河流域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富民产业带 5、金钱是一时的财富、环境是世代的瑰宝。 6、大力搞好河道整治、努力改善河道环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7、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宜居黄岩。 8、铁腕治水大会战,百河竞赛争上游。 9、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整治母亲河,造福全临汾。 11、治水治堵治污,打造宜居环境。 12、搞好河道管护、共创美好家园。 1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14、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15、污染河道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6、加强河道管护、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17、治水播绿造景,共建生态宜居城。 18、请保护河道、维护生命健康。 1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保护河道环境、追求完美人生。 21、谋治水方略,建宜居黄岩。 22、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流更畅。 23、污染河道千夫指,铁腕治水万人颂。 24、全民开展河道整治,共创健康和谐环境。 25、古有大禹治水,而今铁腕治水。 26、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7、山美水美生活更美,卫生健康幸福和-谐。 28、宜居治水梦,和谐尧乡情。 29、还城乡碧水,共建美丽尧都。 30、加强河道管护、维护良好环境。 31、保护青山绿水、营造美好家园。 32、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33、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4、保护碧水蓝天,共迎生命绿色。 35、打造水景观,丰富水文化。 36、坚持长效治水,构建和-谐河流。 37、卫生环保创文明,治水增绿为宜居。 38、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39、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40、科学治水,人水和谐。 41、加强河道水质保护、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2、截住千家万户污水,流淌千条万渠清泉。 4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44、加强水环境治理,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45、保护环境常抓不懈、保持清洁持之以恒。 46、全面开展截污治污努力建设宜居黄岩。 47、全民参与、全员动手、整治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新农村。 48、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8年7月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资质证书编号:晋林资证字乙B06号 设计负责人:王金潮 设计主持人:张晓星 设计人员:宋志伟谭璟董志郑强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2. 工程区基本概况 (3)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3) 2.1.3 气候条件 (4) 2.1.4土壤条件 (4) 2.2 森林资源 (4) 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 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 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5) 3.3 设计依据 (6) 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6) 3.4.1 建设方针 (6) 3.4.2 建设途径 (6) 3.4.3 建设目标 (7) 4. 调查与规划设计 (7) 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7) 5.1 工程建设范围 (7) 5.2 建设布局 (7) 5.3 工程建设规模 (8) 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8) 6. 工程设计 (8) 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8) 6.2 林种设计 (9) 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9) 1

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9) 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10) 6.4 造林方式设计 (11) 6.5 造林技术设计 (11) 6.5.1 种苗设计 (11) 6.5.2 整地设计 (12) 6.5.3造林密度与配置 (12) 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12) 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12) 7. 绿化工程量 (12) 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13) 7.2规划苗圃工程量 (13) 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13) 7.4鱼塘美化工程量 (13) 8. 投资概算 (14) 8.1 概算依据 (14) 8.2 投资概算 (14) 8.2.1直接投资 (14) 8.2.2 间接投资 (15) 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15) 8.2.4 利润与税金 (15) 8.3 资金来源 (15) 9. 保护设计 (15) 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16) 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 (16) 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 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 (16) 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16) 9.6 加强护林防火 (17) 10. 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保护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doc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摘要: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经济发展,新疆伊犁州森林资源在不断遭到破坏,总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它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疆伊犁州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我国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森林是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森林覆盖率非常低。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森林资源在不断遭到破坏,总量在不断的减少。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 1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意义 对全人类来说,森林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是核心。对于我国来说,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涵养水源。我国严重缺乏水资源,各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森林好比是蓄水库,可以有效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二是防风固沙。我国西部地区荒漠化比较严重,培育森林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森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止荒漠化蔓延;三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林业,建防护林可以保护农田,保持土壤肥力,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四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森林是自然界独特的风景,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五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里生活着众多的动物,没有了森林这些动物很难生存。森林是动物良好的栖息地,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2森林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当前伊犁州森林保护中存在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而且呈加剧趋势。每年都有大量的林地资源在减少,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森林病虫害、不合理采伐和毁林开荒等。基本建设和工业生产也占用大量的林地。 2.2林业产业效益低 林业产业效益低是森林资源保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伊犁州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企业趋同,资源分散,重复生产,长期经济效益不高。伊犁州的林业产业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建立健全的森林工业体系,实现林工结合的发展,实现了以工养林的发展,森林工业才可以反哺森林资源。而伊犁州森林工业不可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反哺,因为它正在不断萎缩,不断下降。 2.3自然灾害频发 森林资源保护中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长期遭受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尤其是在我国西部。我国每年都有大面积的农田遭受旱涝灾害。全国水土流失的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荒漠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伊犁州的个别地区土地盐碱化、草场退化等问题比较突出。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保护森林资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产业发展 第三章生态修复 第四章生态保护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范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实现汾河流域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汾河流域,是指汾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出露带在流域范围内的岩溶泉域、跨流域向汾河补水的水源和输水工程沿线管理

范围。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汾河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在汾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机制,协调和解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逐级落实本行政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任务应当逐年分解落实,其完成情况应当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 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相关性。 1 相关概念 1.1 格局 在生态学中,格局一词早期多用于种群生态学,主要是对种群分布格局的描述,如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离散分布、均匀分布等。随着景观生态学的诞生与发展,格局一词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不同类型的缀块可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等。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除水平格局之外,还包括垂直格局,即植物体的垂直配置。格局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组织层次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对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部分,其格局的描述及研究尚涉及很少,事实上各环境因子在时空上的配置,对生态过程同样有很大影响。 1.2 过程 “生态系统行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过程”是相同的术语,为了避免同拟人论的含义相混淆,一般不使用“生态系统功能”这个词,多采用“生态系统过程”的说法。与格局不同,过程强调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动态特征。生态学过程包括生物过程与非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种群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群落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包括: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干扰等等。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批复》)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观念,建立我省“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明确煤炭生产企业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责任。按规定把保护与恢复治理费用列入企业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在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新、改、扩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发放

生产许可证的条件。通过开展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评估和监理等工作。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管理。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加快推进恢复治理工作和项目实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制订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2010年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以前重点推进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确定大同、阳泉、临汾、太原等市为重点矿区区域治理地区,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强力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开始显现,全省矿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工业步入环境污染少、生态恢复快、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发展。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热度★★★☆☆ 一、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1)分布 ―→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特别提示】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图文拓展〗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 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 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 境建设(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新 版)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

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水生态修复‘2016年第10期 山西水利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王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生态修复规划环境保护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指标的主 要影响因素,通过现状和规划预期成果对比对规划目标可达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环境效益;汾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05-03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既有历史时期生态变迁 的因素,又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植 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纳污量超出水环境承载 能力。表现为: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地表径流量不断减 少,水域面积严重萎缩,植被减少退化、水土流失加 剧,河流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此次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规划(2015—2030年)的目标是恢复汾河河道健 康生命,谋求汾河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5年建 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流域 “两山两盆一河”的协调发展格局。 1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内容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 态修复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持节水优先,控制用水总量;充分利用山洪水和外 调水,压采、限采地下水,增加水域面积,加大人渗补 给,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河流水源;强 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土结构,保障经济 发展,使汾河流域实现植被茂盛、河宽水清、支流纵 横、生态和谐。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自然水循环和社 会水循环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使流域的上下 游兼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根据流域实际情况 和功能地位,规划主要任务有: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 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和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 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污染防 治规划。 2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可能涉及的敏感 环境保护要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环境和生态功能目标。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 上,结合环境规划内容、现状调查和保护目标,初步确 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3.1环境保护指标实现影响因素 3.1.1政策因素 规划是否启动,政策因素和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 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 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方略和海绵城市的 新理念。针对汾河出现的生态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 工程。 3.1.2组织和管理因素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 治理工程,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是工程顺利实施 的关键。为此,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协调 和决策工作,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 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丄3经济技术因素 新的科学技术为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带 来了新理念、新特点。规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 于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对项目的科学 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和论证,兼顾区域经济条 件,求得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协调。 2016 年 10 月5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613740595.html, 浅谈森林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马清江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10期 [摘要] 森林与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 着巨大作用。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森林的防护功能也因其树种结构的单一性,远远不及天然林的平衡性和多功能性。因此,要加紧保护现有天然林植被,大力营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层次的复合性水土保持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1、森林与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生态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互创条件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这个基础。经济取之于自然而求得发展,然而取之过度,大自然就强迫经济来偿还。因此,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现实生活中由经济来偿还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我国来看,全国每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原因致使粮食减产1000多万吨。从全球而言,损失无法估量。 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其系统自身调节能力远比草原要强,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 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 (1)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据调查,一棵二十五年生天然树木可吸收降水150mm/h,一棵二十二年生人工水源林可吸收降水300mm/h,而裸露地仅吸收降水5mm/h。林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四十二号)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7年1月1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1月11日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范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实现汾河流域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汾河流域,是指汾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出露带在流域范围内的岩溶泉域、 - 1 -

跨流域向汾河补水的水源和输水工程沿线管理范围。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汾河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在汾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机制,协调和解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逐级落实本行政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任务应当逐年分解落实,其完成情况应当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第九条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 - 2 -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 1 汾河概况 汾河流域是中国文化发展较早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丁村人文化”就在这里发现。灌溉业发达,自流灌溉始于宋、金,井灌则创于周、秦。汾河流域的太原、临汾也是中国煤炭、重型机械工业的基地。 1.1 地理位置 汾河流域地跨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30′~113°32′,北纬35°20′~39°00′,东隔云中山、太行山与海河水系为界,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其支流水系发育在两大山系之间。西连芦芽山、吕梁山与黄河北干流东侧众多支流为界,东南有太岳山与沁河毗连,南面则以紫金山、中条山、孤山、稷王山与涑水河接壤。汾河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流经忻州、吕梁、太原、晋中、临份、运城6个地市45个县(市、区),在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河口高程368m,河道总高差1308m。汾河流域面积(3982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5%,水资源总量(3.36×109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7.2%,全长709.9km,覆盖人口887.5万。1.2 支流水系 沿途汇入汾河的支流较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岚河、潇河、昌源河、磁窑河、文峪河、洪安涧河、浍河7条;流域面积在500~1000km2的支流有洪河、东碾河、象峪河、乌马河、龙凤河、

段纯河、涝河、团柏河8条;流域面积在300~500km2的有干河、屯兰河、惠济河、交口河、南涧河、潏河、滏河、豁都河、三官峪9条;支流中以岚河的泥沙最多,文峪河的径流量最大。汾河两岸有许多泉水出露,较大的泉水有太原的兰村泉、晋祠泉,介休洪山泉,霍县郭庄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新锋的古堆泉,翼城的利民池等。 1.3 干流河段 汾河自宁武县管涔山发源地至太原市兰村为上游,兰村至灵霍山峡入口为中游,以下为下游: (1)上游河长216.9km,流域面积7705 km2,除局部相间有河川地,小型盆地及阶台地约共占10%以外,其余多属砂页岩、变质岩或灰岩土石山区。宁化以上为管涔山林区、植被优良;宁化以下植被一般,水土流失较强,尤以岚河区域为最。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 (2)出兰村山口以后,进入太原盆地,直至灵霍山峡入口,是为中游。河长157.6km,流域面积15526 km2。中游灌溉事业发达,早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引水灌溉。汾河两条最大的支流——潇河、文峪河分别在本段东、西岸汇入。潇河属植被条件一般的砂页岩地层土石山区及黄土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文峪河上游为关帝山林区,中游浅山区植被相对较好。中游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城市及工业需水量及农业灌溉用水量庞大,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3)自义棠进入灵霍山峡后,即为下游。河长335.4km,流域

太原市环保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太原市2008年环保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一、2008年环保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绿色转型为突破,以推进污染减排为抓手,以保障奥运会、煤博会环境质量为契机,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工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污染物减排及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年共减排二氧化硫7500吨、化学需氧量1000吨,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2天,比上年增加33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51天,比上年增加32天,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42,比上年降低15.4%,市区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一)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绿色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太原的战略决策。2008年,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发布实施了《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和15个绿色标准,初步构建了绿色标准骨干体系,环保部门牵头在经济社会12个领域开展了“绿色十佳”创建活动,确定重点创建目标单位300家;按照绿色转型的要求,全市启动了太原西山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共关停选煤、化工、建材企业167家,区域内的太原玻璃瓶厂等4家市属企业现已开始搬迁,太化集团、狮头水泥等重点企业初步完成了企业新搬迁厂址选择的基础性论证工作;结合煤炭领域的清理整顿,全市关停规模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的90座9万吨以下小煤矿,杏花岭区和迎泽区率先退出煤炭生产领域;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绿色高压线”,严把环境准入和总量控制关口,年内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893项,对76个达不到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或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予以否决,对76个未批先建的违法建设项目、80个未按“环评”批复要求建设和未按期验收的建设项目依法进行了处罚。 (二)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积极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减排指标,全面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全年共关停、取缔、淘汰小石灰窑、小炼铁、小机焦等污染企业及设施226

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森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 究 阅读技巧:ctrl+d收藏本篇文章 【摘要】森林和生态环境在人类生存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建设情况,森林绿化、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三者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注重森林绿化、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生态天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先简单分析森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森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深林绿化;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前言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紧密相关,并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全面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对于森林绿化、生态建设、保护这三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森林绿化 森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保障.森林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森林自身具有美化环境、蓄存水资源、抗风固沙的功效,它和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

障,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摇篮[1].森林绿化隶属于生态林业事业,它 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严重的河流泛滥问题,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正 常生活和工作构成严重威胁.植被破坏、乱砍滥伐是引发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进而出现水土流失.而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它在洪灾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二)森林、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反,经济的发展还能优化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毫无节制地向生态系统索取,这不仅会破坏 自然资源,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时严重可能出现经济倒退[2]. 三、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与发到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生态建设水平并不高,影响因素众多,例如,国家的整体实力、生活水平等,具体因素如下: (一)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较为理想,大约为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但人均森林蓄积量较低,几乎名列世界末端,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生态建设不完全.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生态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可知,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虽然实现森林绿化的面积较多,但质量几乎都不合格.例如,在森林绿化中存在品种单一、成活率不高、养 护不到位等问题,无法达到保持水土的功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1、前言 1.1项目背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013年,一场持续多日,遍及多个省市的雾霾震惊了国人,引起了世界的围观,再次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结构和产业调整的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人与自然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共处。在这样的历史现状及契机下,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开发势在必行。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足用好国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利好政策,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是迫在眉睫。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特提出建设颍上县鲁口镇一期60MW光伏发电工程。 1.2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颍上县焦岗湖光伏发电与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一期60MWP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颍上聚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1.3建设地点及项目情况简介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2°54′,东经115°56′~116°38′。西接阜阳市颍州区和阜南县,东靠凤台县,北为阜阳市颍东区和亳州市利辛县,南邻霍邱县及寿县。淮河是颍上县南部界河。本项目位于颍上县焦岗湖农场。安徽省焦岗湖农场组建于1956年,位于阜阳颍上、六安寿县、淮南凤台三县交界处,地处颍上县鲁口镇境内。 本项目拟建规模为60MW,选址位于安徽省阜阳颍上县鲁口镇焦岗湖滩涂未利用水面。本工程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焦岗湖的滩涂水面上打桩架设太阳能电池板,本期项目占地面积123.3511公顷,为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项目采用250Wp多晶硅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40000片,光伏组件采桩基安装在焦岗湖水面上。所有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27度倾角0度方位角固定安装。项目周边均为水面,500m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存在。 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四周村庄较少,区域周边多为水面、荒地和耕地。项目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军事设施和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等保护单位。 本项目评价区域属于“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

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1)

汾河流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1前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逐渐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水资源的竞争,更表现为水文化的竞争。在现代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流域规划及水资源开发建设不应仅仅考虑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环境本身的保护管理问题,更要研究流域人居空间文化系统与流域特色景观系统,以水为载体,充分挖掘提炼不同流域的历史文化特质内涵,建构多元化文化背景中的特色流域。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孕育了山西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三晋的悠久历史。汾河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长694公里,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汾河流域作为三晋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从逐水草而居的狩猎时代到近代农耕文明的构建,汾河流域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带。早在10万年前“丁村人”就在汾河岸边的襄汾县一带活动,并在此繁衍形成中华民族的原始氏族部落;炎黄时期,尧、舜均建都于汾河下游,禹王在汾河流域留下了许多治水的足迹,民间亦有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养蚕于夏县的传说;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期的西周和春秋时代,汾河流域又有强国“晋”迅速崛起。之后,富庶的汾河流域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必争之地。如今,汾河流域仍然是山西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粮棉主产区、经济发达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8年以来,山西省实施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清水复流”工程,致力于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这为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文化整合开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流域文化研究角度对汾河流域进行整体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强化流域特色,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带动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2研究意义 有利于流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通过梳理汾河流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发现汾河流域文化的分类和空间分异,为流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效路径;

森林及其保护

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 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及保护森林 ———————情景导入先思考——————— “十”字架的沉重 思考探究:(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破坏。 (2)这种问题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 提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有: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的特点 (1)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2/3以上,可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 2.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及原因 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 二、保护森林 1.世界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1)政府????? 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 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不同表现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度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2.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图解破坏森林的危害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 B .无计划垦殖 C .大量使用薪柴 D .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解析:选D A 是原始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B 、C 是农业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大规模减少是由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2.下列不是森林破坏后果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