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水生态修复‘2016年第10期

山西水利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王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生态修复规划环境保护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指标的主

要影响因素,通过现状和规划预期成果对比对规划目标可达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环境效益;汾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05-03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既有历史时期生态变迁 的因素,又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植 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纳污量超出水环境承载 能力。表现为: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地表径流量不断减 少,水域面积严重萎缩,植被减少退化、水土流失加 剧,河流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此次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规划(2015—2030年)的目标是恢复汾河河道健 康生命,谋求汾河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5年建 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流域 “两山两盆一河”的协调发展格局。

1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内容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 态修复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持节水优先,控制用水总量;充分利用山洪水和外 调水,压采、限采地下水,增加水域面积,加大人渗补 给,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河流水源;强 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土结构,保障经济 发展,使汾河流域实现植被茂盛、河宽水清、支流纵 横、生态和谐。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自然水循环和社 会水循环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使流域的上下 游兼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根据流域实际情况 和功能地位,规划主要任务有: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 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和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 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污染防 治规划。

2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可能涉及的敏感 环境保护要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环境和生态功能目标。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 上,结合环境规划内容、现状调查和保护目标,初步确 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3.1环境保护指标实现影响因素

3.1.1政策因素

规划是否启动,政策因素和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 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 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方略和海绵城市的 新理念。针对汾河出现的生态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 工程。

3.1.2组织和管理因素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 治理工程,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是工程顺利实施 的关键。为此,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协调 和决策工作,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 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丄3经济技术因素

新的科学技术为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带 来了新理念、新特点。规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 于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对项目的科学 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和论证,兼顾区域经济条 件,求得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协调。

2016 年 10 月5

长江流域环境问题及整治

长江流域安徽区几个环境问题及对策思考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但对于这样一条横贯我国中部的大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首先介绍一下长江流域的概况。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 万,占流域面积的1.2%。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 m3。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2.经济损失巨大;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而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我推测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3.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4.流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导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湖库富营养化问题 近年来,由于排入湖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五”期国家重要点治理的“三湖”,即滇池、巢湖和太湖,全部都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目前维持在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近城郊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富营养化程度。下面以巢湖为例,浅谈湖库富营养化问题。 巢湖富营养化得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2. 农业面源污染; 3. 蓝藻污染; 4. 机动船舶污染; 5. 裕溪河河水倒流入湖; 6. 水体交换不畅。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利用水利工程调控改善巢湖水质是随机性的,难以成为正常防污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什么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世界共有十大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而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十分严重: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分析: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汾河生态修复标语

1、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实现河湖长治久清 4、打造汾河流域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富民产业带 5、金钱是一时的财富、环境是世代的瑰宝。 6、大力搞好河道整治、努力改善河道环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7、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宜居黄岩。 8、铁腕治水大会战,百河竞赛争上游。 9、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0、整治母亲河,造福全临汾。 11、治水治堵治污,打造宜居环境。 12、搞好河道管护、共创美好家园。 1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14、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15、污染河道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6、加强河道管护、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17、治水播绿造景,共建生态宜居城。 18、请保护河道、维护生命健康。 1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保护河道环境、追求完美人生。 21、谋治水方略,建宜居黄岩。 22、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河道岸更绿、水更清、流更畅。 23、污染河道千夫指,铁腕治水万人颂。 24、全民开展河道整治,共创健康和谐环境。 25、古有大禹治水,而今铁腕治水。 26、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7、山美水美生活更美,卫生健康幸福和-谐。 28、宜居治水梦,和谐尧乡情。 29、还城乡碧水,共建美丽尧都。 30、加强河道管护、维护良好环境。 31、保护青山绿水、营造美好家园。 32、坚持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33、大力整治河道水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4、保护碧水蓝天,共迎生命绿色。 35、打造水景观,丰富水文化。 36、坚持长效治水,构建和-谐河流。 37、卫生环保创文明,治水增绿为宜居。 38、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39、积极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40、科学治水,人水和谐。 41、加强河道水质保护、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2、截住千家万户污水,流淌千条万渠清泉。 43、搞好河道环境整治、造福子孙后代。 44、加强水环境治理,创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45、保护环境常抓不懈、保持清洁持之以恒。 46、全面开展截污治污努力建设宜居黄岩。 47、全民参与、全员动手、整治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新农村。 48、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第十章专项规划 第二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些有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论文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如何合理的制定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并简单列出修复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措施及水源净化方法。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河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治理 一、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规划概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而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可以说,水资源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系统的质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生态环境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湿地消失、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面积的水体被覆盖, 河道被硬化、渠化, 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 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 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等问题,导致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生命,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状态的河流整治工程进行了反思, 并逐步对已改造的河流进行了回归自然状态的再改造。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即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同步进行, 保护推动修复, 修复促进保护。其一, 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对水体及涉水部分进行保护, 包括保护水量水质, 防治水污染, 使其质量不再下降。同时保护水系和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护水中生物及其多样性, 保护水生物群落结构, 保护本地历史物种、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栖息地。此外, 还要注意保护水文化。其二, 对已经退化或受到损害的水生态环境采取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修复, 遏制退化趋势, 使其转向良性循环。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可利用现有的或建设湿地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控制点源和非点源等) 、清除内污染源(受污染的淤泥二次释放, 还有藻类和其他水生物残体等) 、相机以水工程科学调度调水释污、河道整治、水系调整、建设江河湖泊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滨水生态隔离带工程(包括滨水景观绿化带) 、河道曝气、前置库等各项工程技术措施, 进行合理选配。目的是要起到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和进入水体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使水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配套, 确保工程技术措施的全面实施, 发挥其最大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效果。【1】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原则。 水利部《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包括: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经济社会现实可行原则、保护与修复长期性原则、保持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原则【2】。 (1) 遵循自然规律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健康江河湖泊应该是生态功能与开发利用功能和谐统一的, 既有良好的生态, 又能够合理利用, 造福人民。维护江河湖泊的健康, 既要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 又要可持续开发利用其使用功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要树立与江河湖泊和谐共处观念, 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 特别是人与水的关系。国内一些湖泊的治理经验表明, 要慎重采取换水和清淤的措施来改善水生态环境, 否则, 都极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要深化对江河湖泊的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特别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 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如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四川盆地仅为4%。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t。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已加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 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 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临,防 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据历史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余年中,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10年一次。在本世纪内就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49年和1954年4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后伴随而来的是瘟疫流行,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 目前长江中、下游抗御中、小洪水的能力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各地提防的防洪标准约为抗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取分蓄洪措施,而分蓄洪区都是已垦殖地区,人口稠密,分洪损失巨大。特别是荆江南北两岸平原总面积约4万km,有耕地153万km21,人口1500万人,目前防洪标准不足抗御10年一遇的洪水。在汛期们,长江洪水水位一般高出荆江北岸地面10余m,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如遇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特别是类似187O年的特大洪水,可能导致南北堤防溃决,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打乱这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部署。长江中下游洪灾已成为我国心腹之患。 3.下游和河口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汾河流域xx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植被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第二稿)

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8年7月

项目名称:汾河流域(清徐段)生态与环境治理植被建设项目工程主管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清徐县人民政府 设计单位:太原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资质证书编号:晋林资证字乙B06号 设计负责人:王金潮 设计主持人:张晓星 设计人员:宋志伟谭璟董志郑强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1) 1.1 项目提要 (1) 2. 工程区基本概况 (3) 2.1 地理位置及自然情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 地形地貌及土壤 (3) 2.1.3 气候条件 (4) 2.1.4土壤条件 (4) 2.2 森林资源 (4) 3.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 3.1 工程建设指导思想 (4) 3.2 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5) 3.3 设计依据 (6) 3.4 项目建设方针、途径与目标 (6) 3.4.1 建设方针 (6) 3.4.2 建设途径 (6) 3.4.3 建设目标 (7) 4. 调查与规划设计 (7) 5. 建设范围、布局、规模与进度安排 (7) 5.1 工程建设范围 (7) 5.2 建设布局 (7) 5.3 工程建设规模 (8) 5.4 项目建设期限与进度 (8) 6. 工程设计 (8) 6.1 工程区立地类型质量评价 (8) 6.2 林种设计 (9) 6.3 树种选择及配置 (9) 1

6.3.1 树种选择原则及依据 (9) 6.3.2 工程树种选择及配置 (10) 6.4 造林方式设计 (11) 6.5 造林技术设计 (11) 6.5.1 种苗设计 (11) 6.5.2 整地设计 (12) 6.5.3造林密度与配置 (12) 6.5.4 造林季节与造林方法 (12) 6.5.5 幼林抚育及管护 (12) 7. 绿化工程量 (12) 7.1 护岸景观林带工程量 (13) 7.2规划苗圃工程量 (13) 7.3 景点片林工程量 (13) 7.4鱼塘美化工程量 (13) 8. 投资概算 (14) 8.1 概算依据 (14) 8.2 投资概算 (14) 8.2.1直接投资 (14) 8.2.2 间接投资 (15) 8.2.3 规划设计与工程监理费 (15) 8.2.4 利润与税金 (15) 8.3 资金来源 (15) 9. 保护设计 (15) 9.1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16) 9.2 加强制度、目标、责任制的管理 (16) 9.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 9.4 加强保护执法工作 (16) 9.5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16) 9.6 加强护林防火 (17) 10. 效益分析与评价 (17)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工作计划 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之年,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部署,科学谋划,积极推进,确保取得阶段性效果。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水资源的科学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遏止局部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通过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创建水生态系统规范管理体系,打造“碧水蓝天、魅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原则,按区域、分步骤,科学关闭自备井,在2012年已关闭10眼的基础上,今年再关闭8眼自备井,实现全部关闭。并对全县地热井规范管理,切实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合理利用地上水,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抓好四项工程建设: 1、地表水厂及管网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利时机,投资9644万元建设一座日供水能力为2万立方日的地表水厂及配套管

网,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今年5月份可以开工建设,2014年底投入使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切实增强公共供水能力。 2、环城水系引黄供水工程。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扬水站2座,节制闸10座,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2015年可投入使用。年引黄河水800余万立方米,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农田灌溉。 3、渠道治理工程。自2015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投资1800万元对西清临干渠等主干渠进行治理,提高渠道利用系数。 4、尖冢灌区改造工程。尖冢灌区是卫运河流域最大的灌区,灌区面积45万亩,由于建设时间早,设备老化,计划投资1600万元,进行设备维修改造和闸涵建设,工程实施后灌区内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进一步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节约地下淡水资源。 (三)发展节水型农业,创造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从水生态承载力出发,积极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更持续的经济发展。2015-2015年每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2015年实施老官寨镇21个村的节水改造,铺设地下管道347.9千米,利用现有的机井发展管灌面积3.78万亩,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四)建设生态环境工程,创建美丽和谐 2015年,我县利用引黄工程在县城新区建设的北湖、玉河两处大型的水生态公园将开始蓄水开放,切实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同时建设的“环城水系”工程,可使县城东西南北四条渠道24公里常年蓄水100万方,环城水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doc

厦门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曹黛、徐威 指导教师:林宗进 简要背景说明: 厦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它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现代色彩交融。佳木,奇花,掩映着碧海、白沙、奇石、秀屿。 厦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关注人和自然的平衡,不断地为保护环境而探索 课题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厦门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的调查,了解厦门当前水环境状况,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 活动计划: 时间安排:第一阶段:开题----寒假前(设计问卷,安排外出调查计划) 第二阶段:寒假期间(外出调查,发问卷,采访专家,查阅资料) 第三阶段:寒假后----结题(对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课题报告,制作幻灯片)活动地点:厦门环岛路,西堤码头,东渡码头,第一码头,火烧屿,海洋三所,筼筜湖厦门市新华书店等。 活动所需设备:数码相机,电脑等。 一、水环境状况: 1、厦门周围海域海水水质评价: 厦门市几个主要海滨浴场的总大肠菌群监测表明,曾厝垵浴场、太阳湾浴场、黄厝海滨浴场和前埔浴场因其周围海域比较开阔,海区海水自净能力较强,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小,海水水质状况良好,海水质量符合海滨浴场海水水质国家质量标准,是较优良的海滨浴场。 鼓浪屿美华浴场、鼓浪屿港仔后浴场、珍珠湾浴场等几个浴场的海水水质一般,勉强可以游泳,状况不容乐观。 厦大白城浴场因受厦大一带生活污水的影响,其总大肠菌群数超标严重,海水水质较差,不适宜游泳。 2、水域环境质量: A.海域: 以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评价,2000年厦门周围海域超标率72.4%,高于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但与1999年相比有所改善。海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总铅与总大肠菌群。总体而言,东部海域水质明显好于西部海域。 B.筼筜湖与马銮湾:经多年的综合整治, 筼筜湖水质不断得到改善,几个主要污染指标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产业发展 第三章生态修复 第四章生态保护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范流域内开发、利用、建设等活动,实现汾河流域生态良好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汾河流域,是指汾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出露带在流域范围内的岩溶泉域、跨流域向汾河补水的水源和输水工程沿线管理

范围。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汾河流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四条在汾河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专项资金,逐步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机制,协调和解决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立河长,实行河长负责制,逐级落实本行政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任务应当逐年分解落实,其完成情况应当纳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东江源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自然地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理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水文气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土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矿产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社会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开发利用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水功能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水生态系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态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2水生态系统调查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河道生态需水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水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批复》)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观念,建立我省“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明确煤炭生产企业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责任。按规定把保护与恢复治理费用列入企业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在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新、改、扩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发放

生产许可证的条件。通过开展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评估和监理等工作。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管理。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加快推进恢复治理工作和项目实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制订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2010年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以前重点推进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确定大同、阳泉、临汾、太原等市为重点矿区区域治理地区,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强力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开始显现,全省矿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工业步入环境污染少、生态恢复快、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发展。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

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m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m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m3,2000~2014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m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m3/kg,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m3/kg,2000~2014年,平均含沙量为2.36m3/kg,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4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14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 0.337m3/kg。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黄河主流摆动不定,形成大面积河滩区,属于平原弯曲型河道,在汛期和凌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洪水和冰凌灾害。该河段内有以“万里黄河第一闸”著称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

程,历年来为河套灌区、鄂尔多斯灌区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在灌溉、防洪、发电及工业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上游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有刘家峡、青铜峡及海渤湾水利枢纽,而该区域几乎没有地表径流,也无支流汇入,因此,入境黄河水成为该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各水文监测断面的年径流量普遍呈现出衰减的趋势,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关系到沿黄两岸人民的人健康生活和安居乐业,是该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 3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3.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沿河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就是:通过发挥工程功能、协调人与水之间关系,洪水时消减水量、缺水时补充水量,大沙时排沙、小沙时蓄水;通过生物措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及水生物涵养能力,达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在水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水质优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力,以点带面,改善全流域水生态环境。 3.2加大力度治理水环境污染,为水生态修复提供条件 该区域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灌溉退水中的残留物及工业废水。因此,应对灌溉退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防治水污染。除此之外,该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开展种草植树,采取坡面种草、沙漠区植树等绿化措施,进行封沙固土,增加植被覆盖率,阻止风沙对地面的侵

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2005年6月5日

项目名称: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项目托付单位:沈阳市环保局 项目承担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项目总负责:郝明家郭怀成 项目参加人员: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郝明家教授级高工 赵玉强高级工程师 张丽君高级工程师 乔卓工程师 薛兵工程师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郭怀成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永博士范英英硕士 周丰博士毛国柱博士 王金风硕士邢可霞博士

王真硕士王丽婧硕士 郁亚娟博士黄凯博士 王树通硕士 前言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持续的改革、调整、改造和建设,这座新中国的老工业都市积蓄了巨大的进展能量,沈阳人民重新焕发了重振老基地、再造新沈阳的激情和干劲。面对老工业都市如何实现可持续进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在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初,沈阳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克服一切困难、三年创建国家环保榜样都市的目标,到2003年底,差不多完成了创模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然而,沈阳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沈阳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方式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专门落后,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的状况依旧存在,日益激烈的都市竞争,焦

点在环境,作为老工业都市,沈阳进展的关键也在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生产力的进展,就没有对外开放的条件,就没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就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此,沈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建设生态都市的伟大战略构想。通过生态都市建设,实现沈阳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进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生态都市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及众多学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水环境是都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促进沈阳市生态都市的建设,特设立“沈阳市水环境爱护与生态修复规划”。本规划由沈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联合编制完成。编制单位在辽宁省和全国其他地点开展了多项水环境研究和规划工作,同时参与了沈阳市水环境的多项研究,积存了丰富的经验。 本规划在充分分析沈阳市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与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沈阳市建设生态都市的需求,并将兼顾沈阳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以后的进展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要求,以水环境预测与污染操纵、沈阳市景观格局分析与水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为基础,开展沈阳市水系建设及爱护规划、水

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三篇

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三篇 导读:本文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1) 呵护生态鱼类,倡导文明新风! 保护鱼类功在千秋,重视生态造福后代! 净化环境治污染,保护生态讲文明! 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呵护鱼类! 追求绿色时尚,享受环保生活!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碧水蓝天! 以法龙溪自然环境,以德创造家乡文明! 改善鱼类生态,营造龙溪碧水! 环保事业连万家,保护环境你我他! 保护水域环境,提倡鱼类生态! 保护环境光荣,破坏鱼类可耻! 破坏环境,千夫指;保护鱼类,万人颂! 创水域环境,还鱼类摇篮! 保护环境是责任,爱护鱼类是美德! 清理水域污染,使龙溪洁美起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鱼类!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绿色文明龙溪! 鱼类可持续发展,环境更优美舒适! 捕鱼者,禁!炸鱼者,罚!毒鱼者,惩! 传承环保美德,弘扬爱卫精神! 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2)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从我做起! 2、爱护环境,净化心灵。 3、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4、美好的环境才能带来新的美好的一天。 5、除了记忆,什么也别留下,除了清澈,什么也别给它。 6、塘水清净,人人有责! 7、护一方清水,成一代志士。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无污染。 9、我和你一样需要洁净的脸庞。 10、你追求的是绚丽多彩,我追求的是清澈见底。 11、让我们共同为美丽的鱼儿创造一个洁净的空间。 12、请不要乱扔垃圾,鱼儿不喜欢。 13、鱼儿说:我想拥有一个清净的家。 14、清波荡漾,鱼翔浅底,你忍心破坏这美景吗? 15、一汪清泉,一份责任,一片爱心。 16、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清爽。 保护水域环境宣传标语(3)

河湖水系生态环保工作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河湖水系生态环保工作方案

河湖水系生态环保工作方案 为制止撒网捕捞、无序垂钓等行为,切实保护鱼龟等水生物资源,维护河湖堤岸设施和生态景观,加强水域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公共设施,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加强河湖水系管理,保护水生态环境通告如下: 一、提倡文明垂钓,严禁在梨乡水城〃魏都生态水网河湖水系张网捕鱼、炸鱼、电鱼、毒鱼。 二、广大群众应自觉保护河湖水域环境,不在河湖附近丢弃垃圾,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不得践踏、损坏花草树木和水生植物,破坏景观桥梁栏杆、公共照明设施;不得在河湖岸边及桥梁闸涵上擅自设置广告等。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禁渔期和禁渔区的规定;不得在河湖水系内抛撒禁用饵料或其它可导致水质污染的物质。 四、广大群众应自觉保护水利工程和公共设施,不得在河湖堤岸、边坡挖坑垂钓,破坏渠道边坡;不得擅自修筑钓鱼台,影响水系观赏效果。 五、渔具销售商不得制售毒鱼药品和禁用渔具,不得印刷、发布与毒鱼药品和禁用渔具有关的广告。 六、严禁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向河湖水系内排污;严禁在河渠保护范围内种植庄稼、堆放农作物秸杆、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严禁破坏河湖观光路,堆放建筑物料。 第 2 页共 4 页

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放船下水;严禁无牌无证船只在河湖水系内穿行。 八、对违反上述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由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没收非法所得、罚款、行政拘留等处罚;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本通告由县水利局负责解释。 十、本通告自XX年9月19日施行,XX年9月18日废止。 第 3 页共 4 页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水生态修复‘2016年第10期 山西水利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王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生态修复规划环境保护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指标的主 要影响因素,通过现状和规划预期成果对比对规划目标可达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指标;环境效益;汾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6) 10-0005-03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既有历史时期生态变迁 的因素,又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挤占生态用水,植 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纳污量超出水环境承载 能力。表现为: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地表径流量不断减 少,水域面积严重萎缩,植被减少退化、水土流失加 剧,河流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此次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规划(2015—2030年)的目标是恢复汾河河道健 康生命,谋求汾河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5年建 设,10年自然修复,总计1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流域 “两山两盆一河”的协调发展格局。 1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内容 结合汾河流域生态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生 态修复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坚持节水优先,控制用水总量;充分利用山洪水和外 调水,压采、限采地下水,增加水域面积,加大人渗补 给,提升地下水位;恢复森林植被,涵养河流水源;强 化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水土结构,保障经济 发展,使汾河流域实现植被茂盛、河宽水清、支流纵 横、生态和谐。把“海绵城市”延伸到“海绵流域”,促进 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结合,自然水循环和社 会水循环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使流域的上下 游兼顾,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根据流域实际情况 和功能地位,规划主要任务有: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节 水工程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河流水系整治规划和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地下水保护及岩溶泉恢复规 划;河源和泉源保护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污染防 治规划。 2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流域规划方案实施可能涉及的敏感 环境保护要素及引发的环境问题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包括环境和生态功能目标。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 上,结合环境规划内容、现状调查和保护目标,初步确 定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环境保护指标可达性分析 3.1环境保护指标实现影响因素 3.1.1政策因素 规划是否启动,政策因素和政策导向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 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 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方略和海绵城市的 新理念。针对汾河出现的生态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 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重大战略 工程。 3.1.2组织和管理因素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 治理工程,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是工程顺利实施 的关键。为此,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 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协调 和决策工作,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 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丄3经济技术因素 新的科学技术为此次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带 来了新理念、新特点。规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 于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要对项目的科学 技术水平进行分析、评估和论证,兼顾区域经济条 件,求得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协调。 2016 年 10 月5

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库区生态保护工程以及水环境修复工程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1指导思想 (3) 1.2基本原则 (4) 1.3编制依据 (4) 1.4实施范围及目标 (5) 2水环境概况 (6) 2.1项目区概况 (6) 2.2...口水库概况 .. (8) 3问题诊断 (11) 3.1目标要求 (11) 3.2存在问题 (14) 3.3现状评价 (14) 4绩效目标 (16) 4.1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指标 (16) 4.2投融资效率目标与指标 (17) 4.3管理效力目标与指标 (17) 4.4社会效应目标与指标 (21) 5技术路线与措施 (22) 5.1河道整治工程 (22) 5.2库区生态保护工程 (25) 5.3水环境修复工程 (28) 6效益分析 (33) 6.1社会效益 (33) 6.2经济效益 (33) 6.3生态环境效益 (34)

6.4管理效益 (34) 7保障措施 (35) 7.1.组织领导保障 (35) 7.2政策法规保障 (36) 7.3 资金投入保障 (37) 7.4 技术人才保障 (37) 8项目及投资估算 (38) 8.1投资估算 (38) 8.2实施期限 (41) 8.3运营保障措施 (41)

1概述 1.1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是生态之本,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承担着保护淮河源头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渠清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差、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重且难以短期内恢复、水环境隐患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86号),切实改善...市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并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写本实施方案。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为统领,以“三源两河一中心”(三源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淮源、集中式饮用水源,两河即唐河、白河,一中心即市、县两级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工程为支撑,深入开展水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