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二、文物断代

文物是某一年代或时期的作品,每一件(单位)文物都有其明确的制作或出现年代。文物年代的确定对揭示文物价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因而判明文物年代,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物是人类创造而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认为等多种因素,造成大量文物的年代。文物恩年代不明,就无法了解产生了它的背景,也无比了解它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即难以揭示它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所以,鉴定文物,鉴定其年代是首要任务。

三、文物价值的评估

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有高低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文物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而又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并非都是直观的。其中有不少文物的价值,是隐藏于自身的深层结构之中。因之,要较全面地客观揭示出文物的真正价值,对文物的研究和鉴定是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物处境需经鉴定

文物,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文化财产。除各国文物法规规定的可以出口的以外,严禁处境。那么,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可以处境,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严禁出口,都需经过鉴定方可确定。而各国的鉴定标准是不一致的,其标准是以保护本国文化遗产为原则的。

文物研究的领域

一、研究文物的价值

文物价值具有客观性,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我们要确定人类创造的文化遗存中哪些是属于文物,就要依其所具有的假质而定,一般而言,只有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者和纪年价值方可判定为文物,这就下来需要研究;而同属文物者,其价值高低不一,也需要研究。

二、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有大小之分,而这又是受文物价值高低所制约,因之,文物的作用与文物的价值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不只是表现在对具体文物的研究,阐明个别方面的个别问题上,更主要的是把微观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在宏观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个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从而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可见,文物除了具有提供史料的作用外,还起着教育和节间的作用。

三、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任何学科研究共同采用得罪人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文物学研究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文物种类繁多,若不分类,研究便无从入手。因之,文物的分类,可以说是文物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滚与文物分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文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四、研究器物与遗迹

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后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一)研究器物,一般而言,器物来源有五:1、考古调查采集;2、考古发掘出土;3、传世品(包括历代王朝内府收藏的、文化教育或科研单位收藏的、寺庙道观收藏的、、私人收藏的);4、国家间的馈赠;5、从被征服国家强来的。对这些器物的研究,主要是从客观探讨各类器物产生、发展、衰落乃至绝迹的演变过程,从微观的角度里研究器物的原料、质地、产地、造型、装饰、用途、制作工艺及其价值。

(二)研究遗迹遗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和遗址、墓葬、建筑(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对史迹研究,主要是探讨其历史沿革、年代、价值、作用和保护措施等。

五、研究文物鉴定

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文物鉴定研究中,探讨文物鉴定的原则、方法和文物鉴定的内容(辨别真伪、断定年代、价值评估)是其主要任务。

六、研究文物保护

保护文物的目的是通过文物保护使文物不受损坏或延长其“寿命”以达到永久地保存或延长保存时间,使之长久地发挥作用。因而研究文物保护是文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对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物保护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两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已越来越重要,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同样,传统保护技术也不能忽视,而应对丰富的保护技术及长期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保护经验加以收集、整理、进行科学总结,使之发扬光大。

七、研究文物管理

文物管理的研究,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和执行措施,制订文物保护法规及文物管理手段是其研究的主要课题。

八、研究队伍建设

文物队伍的建设也是文物学研究不可忽视的课题。文物保护、管理需要有一支精明能干的高素质的文物干部队伍。就中国而言,这支队伍还有薄弱,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还很少。文物要保护和发挥作用,博物馆要发展,文物鉴定和市场管理要加强,而人才培养则是首要的任务。

九、研究文物收藏

文物收藏以性质可划分为公藏和私藏。公藏是由私藏发展而来。公藏又分由中央和地方收藏两种,且公藏占据主导地位,也即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文物归国家所有。而私藏水自古己有,且比公藏的出现要早数百年,各种国发展的情况也不平衡。就中国而言,各朝代发展也不平衡,而且所谓“收藏”,已成专指民间收藏,即私人收藏。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问题素养的提高,文物收藏热潮趋向不断高涨发展。这就涉及到文物市场的开放和,以及如何提高文物收藏队伍素质和如何防止文物走私等等问题,都是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第二节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文物鉴定的主要目的是:判明文物年代,评估文物价值,诠释文物用途,揭示文物蕴含,进行文物真伪辨识。由此可见,凡属文物均需鉴定。这就构成文物鉴定学,即鉴定文物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这是文物学的又一份支学科。对文物进行鉴定,由于文物种类繁多,鉴定的具体对象恩有多种,内容有所不同,鉴定手段也不尽相同。现又出现专项文物鉴定,如石器鉴定、玉器鉴定、骨角牙器鉴定、蚌器鉴定、木器鉴定、铜器鉴定、铁器鉴定、金银器鉴定、陶瓷器鉴定、珠宝器鉴定、玻璃器鉴定、书画鉴定、货币鉴定、古代鉴定等等。

一、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

文艺鉴定的内容十分恩,现将其主要内容归纳于下:

质地鉴定。文物载体有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质地鉴定,为文物藏品的分类保管提供科学的鉴定资料。

辨识真伪。一般来说,史前发掘出的文物都是真品,不存在在问题。伪造文物无利可图的文物,一般不会有伪造品,也不存在辩伪问题。但经伪造可牟取暴利的文物,就混杂赝品,就需要辩伪。特别是珍贵文物,在传世品、流散文物中往往混有赝品,有些作为技术甚高,可达到以假乱真,一致有些甚至被收藏、收购。所以在研究、保管、展览、收购时,需认真鉴别真伪,以防以讹传讹,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恩。另外文物藏品中,往往还混入一些纺织品,虽非以牟利而仿制,但也属赝品之列。此外,有些不可移动文物,也需进行真伪鉴定如依某名碑(碑自身可移而归入不可移动类是就整体而言)造假碑,以假冒名家书法,捶拓高价出售,这种伪碑文流传下来,就需进行真伪辨别。又如古建筑中有修茸、重建、或乙地仿建甲地某一建筑物,需鉴别其修建、重建年代。而当今仿建者均不属文物范畴。因而辨识文物真伪是文物鉴定的一重要内容。

文物断代。凡属文物,均有它自身产生的年代,并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见证物。因而判明其产生年代,方可将其置于当时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其真正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所以文物断代是文物研究的前提。如果文物时代判错了,其研究结果也必然是错的。文物断代除了一些赝品造成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鉴定辨别恩外,主要是大量文物本身无纪年、无文献记载可考,而需经鉴定、予以判明年代。另外文物史迹中无文字记载的古遗址、古墓葬,也要经过调查或试掘,对其年代作出初步判断。概而言之,事物断代的鉴定,是对所有文物而言,而非仅指某一类文物,更不仅指辨别赝品。由此可见,文物断代,是文物鉴定主要内容之一,在文物鉴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评估文物价值。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那么哪些物质文化遗存是属于文物,这就需要进行鉴定,对其进行是否具有文物价值的评估以确定是不是属文物。一旦确定文物,海牙进一步研究其价值的高低。这是文物鉴定的又一重要内容。

评定文物等级。是文物鉴定的最后一个内容。文物价值有高低,因而应根据其价值高低进一步将文物划分出等级。如中国把文物藏品划分为一、二、三级别文物;把文物史迹划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都需经鉴定,并推荐各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二、文物鉴定的主要方法

文物鉴定方法,是在鉴定文物的实践中不但总结出来的,且针对不推鉴定对象而采取不推鉴定方法。所以文物鉴定方法已有多种,但就其基本方法而言,可归纳为传统鉴定法和《现代汉语词典》科学技术鉴定法两大类:

(一)传统鉴定方法

文物传统鉴定法,是自古以来人们在研究、鉴定文物中不断探索、总结、发展、再总结的科学成果。其基本内容,是在文物分类的基础深,对同类文物进行比较辨识和综合考察。

比较法俗话说:“凡是需有比较才有鉴别。”文物鉴定也不例外。古今中外,都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文物。如对真伪、年代、价值、工艺未作鉴定的文物藏品,鉴定时,选取已知真伪、年代的内类文物作标准器来加以比较,通过观察,寻找两者间在质地、

造型、纹饰和制作工艺诸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两者间的矛盾和联系。在比较、分析的研究过程中,作出分析的判断,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综合考察通过对文物本身的调查、查阅文献加以考证和对鉴定同类文物一般规律的总结运用,以及自己累积的鉴定经验,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判断,以达正确鉴定文物目的。此法对鉴定文物史迹尤为使用。一般而言,文物史迹体量大、内容多、涉及面广,采用综合分析法鉴定较易奏效,并可取得较满意的科学的鉴定结果。

运用传统方法鉴定文物,除上述两种通用的基本方法外,对不同的鉴定对象(如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漆器、书画、石刻恩、古建、文房四宝……)还必须采用各自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这是由不同种类文物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从事文物鉴定人员,或文物考古人员、文物爱好者,除掌握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外

,还要掌握各类文物鉴定的相关知识,并在文物鉴定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收新的鉴定知识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二)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方法

鉴定文物,有些仅用传统鉴定法难于奏效,这就需要借助某些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鉴定。如在进行陶、瓷器的年代鉴定时,如遇到无纪年或无确定年代的标准器可作比较,又无文化层或窑口(已确定年代)作依据,那么就需要运用热光的方法加以测定。又如要对透气的产地、冶铸工艺、矿产来源进行鉴定,这是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鉴定的,需采用金相分析法对其所含成分加以分析。再如要鉴定陶、瓷器的产地、真伪需对陶、瓷器进行成分分析等等。

迄至目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文物鉴定尚仅以文物的成分分析和年代测定为较常见。我们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今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文物将会越来越广泛。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文物学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已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对文物进行年代测定、成分分析鉴定和对文物、史迹的调查。

(一)年代测定断代

1、放射性碳素断代(又称碳—14断代)。

此文物断代法,是里翁考古测年技术对文化层的断代,该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也即得以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素—14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他们在机体死亡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般地速度筛。只要测出有机物中碳—4放射性减少的程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但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是年代会有差距,故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方可使用。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考古发掘时个,采集碳—14测定标本(各文化层分别脂肪置放,其中有木炭最佳,木头、骨头、蚌壳亦可,但骨头、蚌壳所测数据误差较大)测定,遂可知各文化层所处年代,该文化层所出土的文物年代一般是按同文化层年代相一致。但有时也会有晚的混入早的文化层中,这有自然、人为两种情况,还有发掘时文化层变化未及时发信也会出现把完的遗物混入早的遗物中的现象,整理时要特别注意此类现象。

2、古地磁断代。

文物古地磁断代,系指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窑、炉、灶砖、陶器、瓷器的年代测定。这是根据粘土中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而永久磁化,其磁性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测出粘土制品中的热剩磁性,与古地磁强度虽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对照,便可推出烧制时的年代,但误差较大。

3、钾一氩法断代。

钾一氩法断代,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氩与放射性钾的比值测年的技术。即测出岩石中氩—40的含量及钾—40的比值,就可推知岩石的形成年代。这主要运用于测定被埋在火山灰中或与火山岩层相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年代一确定,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也即可以断代。

4、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黑曜岩水合法断代,是利用表面水合层厚度测定黑曜石工具制作年代的技术。黑曜石是一种火山玻璃,石器时代的人类常用以制作工具,其表面常吸附一薄层水,并向内部扩散形成水合层,时间越长水合层越厚。用显微镜测出水合层厚度,便可计算出工具的制作年代。

5、裂变径迹法断代

裂变径迹法断代,系利用铀—238自发裂变所产生径迹的数目测年的技术。在绝缘固体或矿物中,铀—238原子核自发生裂变时会产生约10微米长的柱状损伤,称作“裂变径迹”,径迹数随年代而增加。故据样品中的铀含量和劣迹径迹数,便可推算出样品经受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将样品用化学试剂侵蚀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进行观察。古代陶瓷、玻璃等高温制品均可用这一方法测定年代,并可与钾一氩断代相互核校。

第三节文物鉴定的意义与要求

一、文物鉴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首先,文物保护、管理,需投入大量资金。经对文物鉴定,评定文物价值、文物等级,采取分级管理,可以节约资金。其次,国家文物经营部门,如文物商店在经营流散文物收购、销售业务时,文物定价标准是依对其鉴定意见而定的。西方拍卖市场派米文物时,要附权威机构、专家的鉴定意见书作为所拍卖文物真伪的凭据。由此可见,鉴定意见是决定文物经济价值高低的关键。假如文物商店收购文物时,鉴定有误,就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销售时,若鉴定失误,就会造成国宝流失它国,而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损失。再次,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慨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南宋“永历年制”款褐釉炉。复次,文物鉴定还有重要的司法经济意义。如依法打击惩处盗劫文物、文物走私罪犯时,系依罪犯所盗劫、走私文物的价值予以量刑处理。法律的量刑“罚款或制刑”等,就是贯以文物鉴定意见为依据的。由此可见文物鉴定还关系到国家、法律的尊严,并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

二、防止国宝流失

文物的销售、出口,各国都有自己标准。哪些文物可以销售、出口,需经依销售、出口标准进行鉴定来确定。此外,还需有文物出口把关人员。这类国家把关人员需具备能正确鉴定文物的让来承担,以防止国宝外流。

三、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上述文物鉴定的意义,主要是对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者而言。事实上,不是以文物鉴定为职业的人,学习、掌握一些文物鉴定知识,同样十分有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另一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文化生活,并在精神上得以升华。古今中外,都不乏文物爱好者、收藏家、鉴定家。

四、文物鉴定的要求

文物鉴定是一项很严肃且科学性很亲的工作,这是文物鉴定必须科学、准确所决定的,文物进定又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这是文物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及真伪难辩所决定。它要为文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含专门史)及其他需要利用文物研究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学等有相关科学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文物资料。因此,鉴定需力求准确无误(实际上有误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一经鉴定错,其研究结论也必然是错的,就会出现误导。此外,文物鉴定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是由文物法规所决定的。再加上鉴定的对象是载体不同、时代不同、形态各异的各种各样的文物。这就决定了文物鉴定具有自己的

特点和要求:具体、细致、严密和求实。

现将文物鉴定的基本要求归纳如下:

(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恩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指导文物鉴定工作。对文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文物作出正确的鉴定。

(二)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进行文物鉴定,力求准确地辨识文物的真伪,判明其年代,阐明其作用。

(三)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揭示文物的形式与内涵,力求对文物价值的高低作出正确的评估,为文物等级的划分奠定科学

的基础

(四)要求文物鉴定者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文物鉴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文物作伪的手段,掌握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作出正确性强的鉴定。

(五)要求文物鉴定者要事实地对待文物鉴定工作,一笔不苟地完成好交给德国的鉴定任务,不能马虎或感情用事。如在海关负责文物出口把关,不能马马虎虎地把真品当赝品放行。特别要警惕不法分子的行贿而导致感情用事,让祖国的珍贵文物流失。

(六)要求文物鉴定者恩,具有高度的法制观念,树立对国家文化财产高度负责的崇高品德。

(七)要求认真作好文物鉴定的各项资料规律,写出正确的鉴定意见书。

(八)要求不断深造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

第二章文物的性质和借鉴作用

第一节历史性

文物,无论是遗物还是遗迹,都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因此,它必然具有历史性。而文物,又是一定时期人类为适应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之需的产物。因之,它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蕴含着该时代的各个方面信息,而具有历史的阶段性。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文物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人类的整个历史和某一恩历史时代乃至同一时代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和习俗等等。这就是文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由于文物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它蕴含着人类历史以及时代的诸多信息,因而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从中获取种种信息,使我们得以较具体而形象地认识历史,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如:研究原始社会,这段历史最长、占去人类会的99%以上,而这段历史却无文字记载,其历史心里信息均储存于物质文化遗存中。要恢复这段漫长的历史只有依靠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取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和遗迹。从对已获取的史前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的遗物和遗迹。从对已获取的史前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与分析,原始世界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就中国而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迄今已发现(含发掘)旧救时代遗址、地点多达200多处,有的伴存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其分布地域十分广泛,除新疆外,各省(含台湾省)区或多或少有所发现。其年代最早的首推拒今250晚年的四川“巫山人”(又有称之为“元谋人”)化石(伴出骨器)地点,其后有距今180万年的山西西侯度人遗址,有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距今约10万年的辽宁喀左鸽子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有距今208万年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有距今1.8万年的山顶洞人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等。可以说代表了人类进化和旧石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其中又以华北地方发现最多。通过对当时的文化层、遗迹、遗物并结合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的探讨和研究,已基本深建立起旧石器文化的年代编年,并根据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种属及生存与遗迹的变化及采用孢粉分析等各种手段恩恢复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及其自然环境,从而大致恢复了原始社会早期的历史,勾勒出当时人们生活得到社会面貌。

纵观一部原始社会史,除了文献所载远古传说故事和民主学资料可供参考外,其根本是要依靠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研究,才能写成。就中国而言,虽已写原始社会按史、中国原始社会史组作,但因多为历史学家所撰,缺乏对文物的研究和对实物资料的运用,基本上是依靠文献资料写成,因此,已越来越暴露其不足之处。随着考古发现的文物日渐增多,以研究文物为基础来撰写一部新的中国原始社会史已势在必行了。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恩,才能写出一部有血有肉而且更加符合历史真实的原始社会史。

第二节艺术性

文物的艺术性,主要是视其所具有的审美、欣赏、愉悦功能、借鉴作用和美学、美术史、艺术史的资料价值。他们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

审美功能,主要指由美学的深层次给人已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欣赏功能,主要指从观赏的角度给人以联想并陶冶人的情操。愉悦功能,主要指给人以娱乐并寓教于乐。借鉴作用,主要是指取其精华,从艺术表面形式、手法技巧和制作工艺的的等方面得以借鉴和创新。美学、美术史、艺术史资料价值,系指为美学、美术史、艺术史的研究提供弥补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具有艺术性(如生产工具),而具有艺术性的文物,其用途和作用也有所不同。以其用途和作用不同,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遗物和遗迹。

如遗物中的(玉块??54)、石块、蚌块、玉镯、石镯、骨镯、金镯、金耳环、玉簪、金簪等装饰。鼎、釜、甑、鬲、盆、盘、豆、壶、觚、鬻、杯、碗、尊、罐等陶器皿。鼎、鬲、献、豆、盘、觚、爵、角、尊、盆等铜器皿。碗、盘、碟、杯、盅、壶、瓶、罐等瓷器皿。又如陶塑、泥塑、石雕、瓷雕、动物形玩具等。这些实用器的倒行、装饰纹样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如建筑,可分为宫廷、府第、住房、寺庙、宫观、亭台、祠堂、桥、牌坊、陵墓及纪念性按建筑物等。其中以宫廷建筑最堂皇,也最具艺术性。这同宫廷建筑是最高统治者行使权力、生活起居和完了的场所有密切联系。因要使建筑达到与统治者的权力地位和奢侈生活需求相一致,就必然要在建筑用材的选择、建筑群体的布局、建筑单体的形式、装饰设计诸方面进行艺术美的创作,使之既体现权力的尊严又具艺术美,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建筑遗存为建筑美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二类,为供观赏而创作的工艺品、美术品等艺术品。

此类作品丰富多彩,争奇斗艳。如史前的陶塑、泥塑、玉雕、石雕、骨雕、木雕、人物、动物等艺术品,历史时期的陶塑、泥塑、铜铸、铁铸、铁雕、玉雕、石雕、骨雕、牙雕、竹雕、木雕、人物、动物其他艺术品。题材丰富多彩造型千姿百态,神态栩栩如生。此类作品迄今仍颇富裕艺术魅力。

第三类,各种祭祀时礼器、法器和供奉的对象而创作的宗教雕塑艺术作品。

就我国而言,史前的陶塑、泥塑、石雕女神像。如辽宁阜新“女神庙”中出土的女神,有与真人相若和大于真人两三北的女神是其代表作。历史时期铜铸、泥塑、陶塑、彩塑佛像、菩萨、观音及瓷塑观音等。又如玉琮、石琮、玉壁、石壁、骨壁、玉璜、玉琥、玉圭等礼器,其中玉琮、玉壁始出现于样少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流行于龙山时代的良渚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

第四类,明器(专为随葬制造的器物)中的一些器物。

如雕塑人物俑、家蓄、生肖、动物俑、镇墓兽,房屋及工具模型。此外,还有仿礼器、生活器皿等器物前者自身即隶属雕塑艺术品,后者造型、装饰均具有艺术价值。在中国,器皿类名气始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俑类作品始见于春秋,盛行于秦汉,唐至明依然较流行之。在墓葬中常出土陶、瓷俑。其代表作首推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陕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其形体大小与真人、真马相若,造型准确,比例适宜,形神兼备、神态各一,判若真人真马,栩栩如生。其中兵俑是根据不同身份、年龄用写实写真的手法设计圆雕而成,姿态表情描绘细腻,维妙维肖。彩绘绚丽,色调明快,对比浓烈。马俑也是采用写实、写真手法圆雕而成。造型准确,比例适度,神韵十足。秦兵马俑堪称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三节科学性

文物所具科学性,系指文物蕴含的知识,科学与技术信息。各种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产生它所处实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如陶器的命名,具有划时代意义。用粘土烧造器皿,这是人类首次利用天然才俩创作人造用具,是对土调水具有可塑性的物理性能认识的标志,也是人类陶坯经焙烧可变硬的化学变化认识的标志。

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的又一划时代创举。青铜器的发现是人类已掌握合金业主技术的实物证据。

纺织品的发现,是人类掌握纺织技术的标志。

建筑遗迹的发现,是人类掌握建筑技术的标志。

天文图像的发现表明人类已一定的天文知识。

彩陶纹样中发现有用同样笔划构图的,表明人类在当时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在世界各国中文明遐迩,并被誉为“瓷国”。瓷器的烧造渊源陶器的烧造。早在新时期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就开始出现选择高岭土烧制白陶器。而龙山文化烧造弹壳黑陶褛空高柄杯按的烧成温度已高达1100度左右,已几近烧制瓷器所需的温度,这为以后发明烧造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

瓷器的烧造,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原料是瓷土或瓷石,这需要掌握辨别只是和经验;(二)釉的发明与应用;(三)烧成温度高达1200度以上,需具备一定技术来改进窑室结构,选择燃料,掌握火候瓷器的烧造也有一个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而有原始瓷和瓷器之分原始瓷,已知始见于商代。于河南郑州二里冈商代早期商代中期的遗址和墓葬均有发现青瓷其。至商代晚期,原始瓷器的出土地点已广泛分布,于河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河北藁城台西、山东济南大辛庄、益都苏埠屯、江西清江吴城等地德意志或墓葬均有出土。原始瓷器所具特点是:选料不精,工艺简陋,火候欠佳,釉层厚薄不一,易于剥落,于后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烧制的真正瓷器上尚存一定差距。

瓷器,已知始见于东汉。于浙江上虞上浦小仙坛东汉晚期龙窑窑址出土的饰斜方格纹的青釉坛为我们体归了实物证据。经有关专家用理化方法测试,其结果表明,是胎体(莫来氏结晶好)烧成温度、吸水率、施釉及釉胎结合等方面皆具备了瓷器应具有的特征,达到了瓷器的标准,已至青瓷最早问世。其后,从出土的大宗瓷器表明,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白瓷、黑釉瓷、窑变瓷、白釉黑花瓷、斗彩瓷、五彩及青花五彩此,以及釉上蓝彩,釉下五彩、釉下青花、金彩、粉彩、墨彩等瓷器相继问世。品种繁多,釉色缤纷,装饰题材丰富多彩,装饰纹样瑰丽多姿。陶器、原始瓷器至瓷器,以及每一种瓷器的出现,都体现出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提高、窑炉的改进、烧成温度的提高及火候的掌握水平,也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

从上述陶器青铜器、纺织品、铁器遗迹、瓷器可窥视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也充分表明文物具有科学价值的客观性。

第四节纪念性

文物价值,以往仅以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作为衡量的标尺。事实上,纪念性也应是衡量文物价值的标尺之一,亦即有的文物,其价值系以具有纪念行为主。数古代、近代名人故居、祠堂、墓葬及遗物等。又如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

总之,一件东西或一个单位是不是属文物,应根据以上所述四性(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纪念性)来界定。不过,每一件文物或每一个文物单位不一定非四性具备,应依实际情况而定。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创作,只有继承自己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文化艺术,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中国丰富的古代文物中,有大宗巧夺天工、绚丽多姿的艺术珍品,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艺术珍品,尽管有的有文献记载,但它一般都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文物方能具体地把各种传统艺术珍品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如若没有各个实地遗留的绘画、雕塑和古建筑,我们就无从真正认识这些古代艺术。因之,这些文物可以为今天进行艺术创作河东提供有益的借鉴。充分发挥文物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今天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民族的新文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三章文物的鉴定与辨伪

可移动文物的鉴定与辩伪,包括公藏的馆藏(含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图书馆)文物寺藏含寺庙道观文物(主要是宗教文物)和私藏的流散文物等。其鉴定对象,依质地不同可分石器、陶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玉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锡器、铅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纺织品、服饰、文献、古籍、书法、绘画、货币、玺印……。

第一节铜器的鉴定与辩伪

铜器,系指用铜或铜的合金制造的工具、武器恩、器皿、乐器及装饰品等。铜是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人类开始以天然铜缎制小件工具或饰品,继而发明冶铜技术。铜,依其成分有红铜、青铜、黄铜、白铜之分。天然铜和早期冶炼的同,没有掺入其他金属,称红铜;铜中加入适量锡或铅,熔点降低且改善硬度,称锡青铅青铜,统称青铜;而含有一定比例锌者称黄铜,含有一定比例镍者称白铜。

铜器,已知距今约一晚年前即已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发现过天然同铜饰件就是明证。另位于土耳其东南隅的恰约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第4、5层出土一件用自然铜打制的穿孔锥、两件残铜针和一件保存完好的铜针、针尖磨制而成。4层距今年代越6840+250年,5层年代距今6620+250年,经校正尚可提早约1000年。至于最早冶炼技术,学者们认为约于距今6000年左右在土耳其、伊朗境内出现。旧大陆的青铜文化则迟及11世纪方产生。不过,随着世界各地考古发现,铜器的低于日渐扩大,数量日渐增多,关于铜器的发展史的观点也在不断修正。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铜器起源也较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遗址中均曾出土早期铜器或发现有关线索。早期铜器包括红铜、黄铜、青铜等小型工具和饰件。人们已掌握冶炼、翻模制法、雕刻铸造青铜器的一整套工艺技术。齐家文化时期始出现青铜镜、兵器和镶嵌绿松石的青铜器。上代中期铜器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发展,出现较精细花纹,且具备了上代大多数器种,并始出现铭文。上帝晚期的铜器种类丰富,盛行装饰繁缛花纹,铭文字数渐多。西周早期铜器承袭晚商传统,西周中晚期趋向衰落,纹饰趋向简单化,及至春秋中期方出现新风格。春秋晚期至战国,铜器装饰普遍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针刻等新工艺。战国晚期日用铜器增多,专项规格化和朴素的作风。秦汉铜器仍继续这一倾向,多素面,仅铜镜的造型、花纹仍在不断发展。

铜器的鉴定与辩伪对象包括器皿、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度量衡器、符节、语玺印、铜镜、钱币、杂器(炉、灯、贮贝器、带钩、枕、熨斗、炭箕、熏炉)佛像等。因篇幅关系、除铜镜、铜币另分析介绍外,这里仅介绍中国铜器器皿的鉴定与辩伪。

(一)青铜器皿的鉴定

铜器的鉴定是铜器鉴定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学习、掌握铜器鉴定的基本知识,如铜器在产生、发展过程中,铜器器皿所表现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这铜器的种类、造型、装饰纹样,铭文及铸造工艺诸方面都有所反映。因而鉴定铜器应从几方面入手。铜器皿的鉴定尤其是这样。

造型青铜器皿的造型特征和各类器的发展演变情况是鉴定的重要证据之一。依器形和用途可分鼎、鬲、甗、簠、敦、铺、盂、盆、(烩?)、鍪、爵、角、尊、、、卣、彝、觥斝觚斝觯、洗、舟罍罍、瓿、樽、(?)盘、(?)、匜、鉴、等、。各类器在同一时代早晚不同或不同时代,其造型的时代特征明显。

(二)铜器的辩伪

鉴定铜器,首先要辨真伪,方进行其他鉴定和研究工作。因之,除掌握铜器真品的实地特征以便鉴定时比较外,还需了解伪器的辩伪方法、伪器的制作方法和伪器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1、铜器的辩伪方法

铜器的辩伪方法很多,现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器形辩伪。主要是根据各个时期有各自的主要器形,和不同时代同类器所变现的时代特征。如若器形或造型风格与时代不符即肯定是伪器。

第二,纹饰辩伪。主要是根据各个时期有各自的主要装饰纹样及不同时代同类纹样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如果纹饰及纹饰风格与时代特点不相符,也肯定是伪器。此外,如若纹饰中发展有与此纹饰无关的线条,就是作伪留下的破绽。

第三,铭文辩伪。主要是观察铭文的风格与该器时代的书体是否相合。文字使用年代的上下限(指具有时代性的文字,如)和文字笔画演变情况与该时代是否相符;字口内是否有锈斑(伪品字口内无任何锈斑);有无人为结合的痕迹;字口是否有刀疤和爆裂痕(有者是伪品)。

第四,锈蚀辩伪。主要是观察锈蚀是否是自然形成。

第五,工艺辩伪。主要是观察铜器是否用范铸法铸成。用范铸法铸成的,会有范痕,也可能残存范土。

第六,从质、重、声、味辩伪。战国以前的铜器,皆为铜、锡或铅合金的青铜器。锡的成分越大,铜质量德国灰色色泽越浅淡。商至战国的铜器质纯净,极少有砂粒等杂质。宋伪器的含锡量极少,而铅、锌含量增多,铜质皆发慌。且明代伪器色为黄中泛白,清代伪器色黄中透绿。这可从器物口沿、耳、足、底露出的铜色观察之铜器的重量,一般而言,商早期器轻薄,商晚期厚重,,春战国器较早商器还轻薄且精细。汉代铜器拙重粗矮。宋以后伪器绝大多数比真器重,有压手感。总之,伪器较真器重。此外,商周铜器,以手敲击遂发出清脆声,且有土气。宋以后伪器多为黄铜器恩,用手敲击之,声甚细长且混浊,无土香味,却有汉腥味。

2、铜器的伪造方法

为更好掌握铜器的现在辩伪,必须了解青铜器的作伪方法:

第一,翻铸法。此作伪手段有三:即以原器、文献图录为本,杜撰图样。

第二,拼凑法。此作伪手法大多是酒器旧器进行部分该作,使之从造型较平常为稀世之品。

第三,伪铭法。此作伪铭的手段有五:一是真器作伪铭。在本无铭文的原器上刻上铭文,兵器尤多见。二是伪器作真铭。有的原器已残,但尚残存带铭文的部分,作伪者的这块铭文配于伪品上。有的铭文甚至已有著录,故欺骗性很大。三是真铭怎可伪铭。原器本已有铭文,为增字增值而在原铭前后增刻文字。四是镶嵌伪铭。即将铭文事先刻在一铜片上,而后在器的内壁嵌入该带铭铜片而铸造之。五是用腐蚀法作假铭。即在青铜器表涂上一层蜡,留出刻文部分,将字的笔画用化学物质(如三氯化铁、硝酸等)进行腐蚀,使之出现凹陷的字口。

第四,纹饰作伪法。此作伪手段有五:一是真器伪纹。真器外表凿刻纹饰。二是增刻纹饰。即原物已有简单的纹样,作伪者往往在其素面部分按照纹饰风格加刻之。三是改革纹饰。即将原有的简单纹饰废弃,重新改刻。四是补贴纹饰。即原器无纹饰或虽有纹饰,但因腐蚀过甚,剥落严重,作伪者将残存部分用酸腐蚀,经磨平为地子,再将刻好纹饰的锡、铅电焊贴其深,而后作假地子或假锈。对此法可采用刀片将纹饰与器壁恩的连接处稍剔一下,即露马脚。五是掏纹饰。即在无花纹的原其上錾刻纹饰,再沿着纹样将无纹部分掏锈,或者按纹样掏空,使原器变化一饰镂孔纹之器。

第五,作假地、假锈法。此伪作法有五:一是用盐???砂作假地。用大漆调色或加绿松石烧上去,由于是烧上去的,故地子色泽深浅、层次的变化不自然,锈单调,层次少,若用开水一煮,锈即脱落或变色二是用盐酸水浸泡生锈。用此酸腐蚀生成的地子深浅不一,层次复杂,露不出枣皮红地子,而露出的却是黄色质黑灰。锈多浅绿色和氨水调和抹在同气上,放在潮湿的地方三、五天后便生成绿锈。这种锈浮薄、单调、但坚硬,不易抠掉,可用硝酸等咬腐,便露出铜的本色。四是用酒精浸泡漆皮、调色作假锈。这种假锈颜色、层次都较复杂、自然,但松软,且发白,用指甲一抠便脱落,用香蕉水条或的颜色中,后埋入一米的地下,待过三、四年后,自身便生出一层锈。这种锈虽是自然生成,但天亮地子,也没真锈坚硬。

第二节货币的鉴定与辩伪

货币,是用于对遗址、墓葬进行断代的依据之一,如出土“半两”可把时代定为秦汉,出土“五铢”可定位汉代,出土“货泉”、“大泉五十”可定位新莽……,而货币本身也存有断代、识版别、辩真伪五问题,因而货币鉴定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弄清各时期货币的文物价值,如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为货币研究和教学提供可靠的标本,为货币收藏、保护提供可靠依据,是货币鉴定的主要目的。

货币的鉴定

货币鉴定的内容包括各类货币的时代特征、铸造年代、版别、币值、流动地区、制作工艺、辨识真伪等等。

货币鉴定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首先要掌握货币产生及其演变发展形成、各国各时代货币的时代特征、货币的存量形成。其次要掌握辨别真伪的方法。

1、货币的起源于发展

货币,是一种具有独立恩价值形态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尺度而流通的特殊商品。

货币,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也不是人类的有意识发明,而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的必然产物。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原始社会最为漫长,并有一个很长历史时期没有货币。至原始社会晚期,人们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换时,是采用以物易物形式进行的。随着交换的日趋频繁,人们审干物物交换很麻烦,便无数的商品中自发地分离出某种人们都能接受的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这种商品被称之为“一般等价物”它可直接与一切其他商品相交换。人们可将自己的商品环城一般等价物,而后用它来换取自己所需的任何商品。起初,一般等价物尚未固定于某一种商品里充当,不同时期、不推地区用何种商品(如牲畜、兽皮、纺织品、贝壳……)来充当未统一(只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统一之)。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由某一种商品充当。当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品德国特殊商品被人们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时,货币也即应运而生。货币自诞生迄至今天约已有四五千年历史。

2、古纸币的鉴定

古代使用纸币显晚于金属货币。就中国而言,于公元11世纪,四川地区首创第一版纸币——北宋的“交子”问世以后,纸币的印刷和使用遂在中国各朝代沿袭。南宋发行了“关子”、“会子”;金代发行了“交钞”、“宝券”;云带发行恩了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发行“大明宝钞”;清代发行了“大清宝钞”等。已知现存年代最早的纸币是元代的交钞和宝钞。而现存世界上最大幅面的纸币首推“大明宝钞”,币面达20.9X32厘米。

纸币作伪,古已有之。在古代,中国为维护社会整场的经济秩序,对纸币造伪者用以极刑,甚至在纸币面深印上处死、斩首等律令。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受经济效益的驱使而造伪币,故历代各朝代的纸币,都发现有假币。所以纸币也需认真鉴定。纸币的鉴定除断代、看品相、定价值外,还要辨别真伪。

纸币的断代,首先应对历差发行的纸币情况有所了解,各个朝代发行那种纸币恩,有几种版式等。这要结合文献和实物掌握真品的品相。而纸币的辩伪则还要了解个朝代假纸币的情况和种类。同时,用真品品相作比较。此外,纸币的真伪便是还要注意3点:(1)观察纸张质地和印刷工艺

根据文献记载,元初纸币是用木板印在棉纸上的,至圆末改用铜板印刷,并改用桑皮纸。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即是用桑皮纸印刷的。此类纸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纸质厚而松;一是在阳光下透视,有粗条线形的直、横条纹,仔细审视,桑皮等植物纤维痕尚清晰可见。

(2)观察纸币的品相

凡文物,都是品相越好价越高,纸币也不例外。不过纸币的品相是按成划分等级的,这是纸币易损所决定的。如残存三四成的纸币级差,六七成纸币稍好,八九成纸币更好,而真版纸币最趋完美。但业余纸币易腐烂和易损坏,故不易保存,故明代以前的纸币大都已残破。如元代距今已七百余年,已发现的的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大都已显残边缺角,且大多出土于内蒙古等西部沙漠干燥地区,实难得到。因之,如若见到此二类品相极佳的元代纸币,当属赝品。

此外,在鉴定纸币时,拟对其价值的评估,还需注意观察其面值,而且不要误以为面值约稿价越高,今实际价值恰相反。如同是大明通行宝钞,面值一贯的远低于面值五十文、一百文的。

(3)近代银元的鉴定与辩伪

银元的铸造,西方早于中国。现以中国银元为例,介绍近代银元的鉴定与辩伪。

中国在清代以前通行的银币系以重量计。

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的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并在民间交易中流通,洋商还利用银元套购白银,致使白银大量外流。为防白银进一步外流,清延决定自铸银元,最初由民间和地方政府仿制。在道光年间,福建漳州、台湾率先铸造了“寿星”、“漳州军饷”等银元。鸦片战争以后,为改变银两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因背铸有龙纹而俗称“

龙洋”。尔后各省相继仿制。至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值则例,正式规定银元本位币,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翌年五月开铸“大清银币”。中华民国成立后,公布新“国币条例”,仍袭以元为单位,铸造俗称“大头”的袁世凯头像银元全国流通。1927年,被法胜利,改铸俗称“小头”、“船洋”的孙中山头像银元,一面为孙中山像,一面为帆船的银元。自此,外国银元渐被淘汰,“袁头”和“孙像币”遂广为流通。到1935年以后,国民政府推行纸币,禁用银元。但在抗日战争后期按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统治区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纸币大为贬值,人们保存的“龙洋”“孙像币”、“袁头”等银元重新流通于市场。迄至大陆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例收兑银元,银质铸币方停止流通。后从以下四方面操作:

(1)观外形。观外形,系指对银元的色泽、图案花纹、大小、厚薄等进行细致观察,寻找有无破绽,是否整场。如有否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新版的不正常现象。

(2)称重量。银元(库平七钱二分)的标准重量是26.8克个,成色89%—90.5%,正常的银元经流通磨损等,重量应达25.6

克。凡重量低于25.6克,成色低于85%,不是锉版、锉边、挖补,就是赝品。

(3)听声音。听声音,系指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来的声音进行辨识。即用两个指头轻捏于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散发出清脆的声音,且平缓柔和者系真品;如发出的声音尖而高,且带有铜声而嘶哑,周边不一致,就是包皮、挖补的银元。而假银元发出的声音多半的的尖短而低闷。

(4)酸检验。在鉴定银元时,如采用一身三法仍感没把握,可在银元上滴一滴酸液,若发现银元呈绿泡或变黑,可以肯定是成分不足或假质银元。

为了能在进行鉴定银元时,更快寻找出赝品的破绽,而不致于上当受骗。还要进一步掌握银元的造假伎俩。较常见的伪造银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灌铅锡。。此法系指外观似银元,实内夹有铅或锡,只有外表一层为银。

(2)包皮。此法,系指银皮包铜芯。

(3)半包馅。此,花纹与正常银元同,银批成色8恩%左右,里边半边是白银,半边是铜馅。

(4)挖补。将银元挖去一部分用铅或锡补后镀银,以墨西哥鹰洋为最多,一般挖补量达越3克。

第三节瓷器的鉴定与辩伪

瓷器,系指以瓷土或瓷石等原料为胎,胎表施釉,经高温(1200度以上)焙烧达烧结(呈莫来氏结晶)据不吸水性的器物,其发源地是中国。

中国有“瓷器之国”之美称。早在商代已有原始瓷器,于江西吴城商代遗址及山东益都县(现青州市)苏埠屯一座商代墓均有出土。至东汉时期烧制出真正的瓷器,并已生产青釉瓷和黑釉瓷等不同品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越窑产品质量最佳。至品种又增多。而真正达成成熟期是质量唐代。到北朝后期新产白瓷、白瓷在唐代以邢窑产品为最著名。于唐代还新产绞胎瓷、黄釉瓷及花釉瓷,长沙窑还发明高温釉下彩新工艺恩,开创以绘画作为瓷器装饰手法。宋元时期,瓷器生产出现繁荣景象,形成诸多窑系,且名窑辈出,工艺频频创新。如定窑创履烧新工艺。生产的白瓷造型秀美,胎薄釉润,产量增加。耀州窑产青、白、黑瓷。青瓷花纹极富丽。又如钧窑巧妙运用窑变新工艺,以斑斓的釉色取代花纹图案装饰,独树一帜子。(资?)州窑以白釉黑花瓷器闻名,占领当时的民间市场。再如景德镇窑于北宋中期主要烧造青白瓷(新青瓷),至元代创烧的有青花和釉里红,并能烧造大型瓷器。龙泉窑生产粉青,以烧造“油滴”、“兔毫”纹饰而著称。复如吉州窑杂仿其他名窑,创烧出“玳瑁”釉和剪纸贴花釉等名瓷,颇具民间特色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他名窑还有:汝窑、哥窑、德化窑等。迄至明清,以景德镇产品为最精,所产青花釉成了当时各种产品中的主流,此间还出现低温黄油、孔雀绿釉、五彩、斗彩、釉上蓝彩、墨彩、金彩、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至此瓷器的造型装饰和烧造工艺已达到最高水平。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自商代发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瓷器不仅是中国人喜爱的日用品、艺术品、而且也颇说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自汉代始销往世界各地。至唐宋已大量运销海外,甚至远销到非洲。中国和世界上国家、地区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不断出土中国古陶、瓷器。许多国家宫廷、博物馆、寺庙及个人收藏中存有大量中国古陶瓷器就是明证。自唐送以来,随着瓷器的外销,其制作技术也流传到东方许多国家,伊斯兰国家、欧洲国家等均相继仿效生产。

古代瓷器,现已成为世界艺术瑰宝之一,是世界文化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探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在收藏、研究古代瓷器时,均需对古代瓷器进行鉴定。

(一)瓷器的鉴定

瓷器鉴定是文物鉴定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掌握瓷器鉴定恩,首先要学习、掌握瓷器鉴定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瓷器;瓷器在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瓷器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各主要窑口产生、兴盛恩、衰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生产的瓷器所具有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而各时代、各窑口生产的瓷器的基本特征和时代风格都在造型、纹饰、胎釉、款识和工艺等方面有所反映,因而鉴定时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瓷器,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文物、考古学家和陶瓷鉴定专家已较一致认为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可称之为瓷器。

1、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如高岭土、瓷石等。

2、瓷器的胎体五必须经过(1200度—1300度)的高温焙烧达烧结(呈莫来氏结晶)而成。

3、瓷器表面所施饰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下胎体一道烧成达呈玻璃质釉,并与胎体融为一体。

4、瓷器胎质细腻致密,无吸水性或吸水率在0.3%以下。

5、瓷器胎质坚硬结实,叩之有清脆悦耳的金石之声。

6、瓷胎为白色或近白色,薄胎者具有透明性。

上述标准是鉴定对象否属瓷器的依据。肯定系属瓷器以后,再进一步从以下几十方面加以鉴定。

瓷器真伪的辨识,因有些伪造、仿造品,制作技艺高超,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也即给鉴别增加了难度。但只要掌握了鉴定知识和积累一定鉴定经验。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还是可找出赝品的破绽,把赝品识别出来,因而鉴定瓷器时,一是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有明确地点或地层抑或窑口、年代的标准器为鉴定依据。二是以传世瓷器所具时代风格、基本特征和地方特色为鉴定依据,但无论是恩用标准器来加以比较鉴定,还是从鉴定对象本身所具时代风格、基本特征和地方特色为依据加以鉴定,都必须从瓷器的造型、纹饰(有纹饰者)、胎釉、款识(有款识者)、工艺几方面入手按,对瓷器的年代、窑口及瓷器真伪进行鉴定。

(二)瓷器的辩伪

鉴定瓷器,掌握历代瓷器的时代特征、朝代特征、窑口特征,以此作为标准来进行鉴定和辩伪工作是很重要的,但为更好作哈鉴定和辩伪工作,还需进一步了解作伪的几种常用手法。根据瓷器鉴定家在鉴定实践中发现的作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整器作伪,即指后人根据前人制作某一物,照样或依文献的记载抑或图录而制造的器物。如明永乐制缠枝纹青花压手杯,于即出现仿制品,不过赝品的器件较真品大些,又青花色调无浓艳感。其后,于清代亦出现仿永乐的压手杯,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制品,其青花已完全是青花器的风格,貌似神非,同治、光绪的纺织品,器体放大,胎体厚重,纹饰粗犷,且造型已无一定之规。

作伪者为使所作伪器俏似真品,往往采用烟熏(用香火烟熏做旧,但嗅之有味);茶水煮(以土茶水煮器)使器面上有红褐茶锈痕;假出土(将所做伪器故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夜气是低温铝釉的五彩、粉彩、三彩等器,更易于氧化或腐蚀而显旧气)等,尔后再入窑复烧而成。

部分作伪,系指伪器的口,流、嘴或腹、底或足、把等部位有后补或后配上的。即用石膏、铜、锡、铁、木、金漆、水泥等为材料补上口、流、嘴、腹、底部的缺少部位,或配上缺失的足、把等,或在缺釉部位上重新敷以釉汁,再入窑烧之。此外,佛像、人物瓷塑,有的头、手、足是后配的。动物行器皿、动物瓷塑中,有的头、脚、尾是后配的。凡此,无论再好的高手,修补部位都会留下补痕,补的颜色即使一开始能与原器一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差别。因而,鉴定时,只要仔细观察,是可以找到破绽的。

套口,此伪作形式有多种。如器口、颈破损、旋削切去肩部以上部分,用另件旧器与之严密地进行插合镶接,并采用见不得黑线弦纹遮盖接痕,或在折沿口的下边内外套,遮人眼目,往往不易看出,若用手指伸于器内拭摸,即有触感。又如以旧器套旧、口颈,即在旧器物上套上新的或选相仿的旧器的口颈。注意接口部位,能发现其痕迹。

镶底,此伪作法也有多种,如在破损的器底近釉处精密旋切,选用同类器或其他合适的底足与之镶接,一般不易显露痕迹,又如将新、旧器的底取下,特意改装,换镶其他合适的且带官窑款的旧器底,以冒充真品、珍品。

后加款,系指在原无款的器物上加款。此伪作法也是多样的,有的在原无款的旧器或新仿器上加刻,加书稀有年号款。如有人在宋影青或定窑器上加刻“元佑??”或加书“绍熙”、“嘉定”等年款有的将原无款或有款已损坏抑或普通款的器底旋切下来,换嵌上带真款的同类器或别类器的款抑或官窑款等。此法较流行于民国时期,而且技艺相当高明。

后“加彩”,是家常见的一种作伪手法。其表现手法主要有:(1)在旧器脱釉后加刻暗花、施釉后再上彩。如将康熙脱釉的旧器,改头换面,施描五成墨地三彩的品种。(2)将旧器改造成新品种。如将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素白胎或青花器的后挂各种色彩,以冒充旧彩器。如将明成化青花盘后挂红釉,改成红釉青花器等。(3)在清代各朝的素面器上后加彩。如彩成红彩、斗彩、法郎彩、三彩、墨彩、金彩等较名贵的品种。这是较舵鲣的手法之一。如民国时期,多见在康熙旧器上后加彩,不过绘画虽惟肖但不惟妙,显缺乏神韵,色彩也过于鲜艳,且釉面及彩上无自然形成的哈蜊光泽和彩晕;(4)在原器缺损部位,依葫芦画瓢地填补描绘,入窑焙烧后挂彩,较多间挂虹彩。

一般而言,伪器难与真器匹敌。这在伪器所具特点有所表现:胎体不是过重便是过轻;胎质、釉质过细;造型失去真器风格;轮廓线显生硬;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釉面光泽显强;釉色,白釉太白且白中泛蓝而不是泛青;彩色太鲜(白彩太白、红彩太红)而无真器彩色的意蕴;造型和纹饰有些特征强调太过分而极不自然;有些纹饰的绘画线条不流畅而显笔力拘谨;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欠自然。因之,我们在辩伪时应从这些方面去找突破口。

第四节书画的鉴定与辩伪

书画鉴定,这里仅指中国所特有的古代书画艺术作品的鉴定。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中一支并蒂奇葩。中国书法和绘画除有各自的特色外,两者之间还有其密切的关系,而形成一些民族特点。

中国书画的民族特点主要有:

(1)书法、绘画共同构成一个画面,如文人画,系为诗、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

(2)追究书法、绘画的造型系以线状笔划或兼用点构字、以先勾勒兼用点构图而成。

(3)追究书法、绘画系以帛、绢、纸为载体,以中国特有的毛笔沾墨(包括石青、石绿、赭石、朱砂等各种矿物质颜料。和藤黄、花青、胭脂等植物汁颜料)来完成。

(4)中国书画,可根据使用环境不同确定其形式,依形式又分刮挂釉、手卷、扇面、横披、册页、格心、屏条、对联等多种形式。

(5)中国书画的装璜采用装裱形式。中国书画完成,还要经过装裱加以装璜,方使书画达到完美的境界。中国古代书画同其他文物一样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且具有经济价值。又由于古代著名之书画家的书画作品传世稀少,乃至仅存著录者,所以传世佳作既珍贵又昂贵恩,这就导致摹本(他人所复制)、临本(他人所临仿),尤其伪品(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仿制品)的大量出现。因而对古代书画的鉴定,在辨识真伪的同时,要确定年代,还要评价其文物价值,划分文物级别及评估其经济价值。在这里必须进一步指头的是,鉴定古代书画文物与鉴定其他文物虽有相同之处,但又有不同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书画绝大多数属传世品,出土文物中罕见书画。传世品中的书画又往往是孤立地流传,除书画本身有的有题跋或见于著录爱,少有与之相联系的恩才小。加之,有些摹品、临品、伪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致使恩鉴定书画比鉴定其他文物复杂和难度大。另一个不同点是,在古代书画的真迹中还需辨识系属手笔,还是吸收属代笔,且不论真迹还是伪品,都应该了解该作品的产生时代,这对评价真迹的文物价值和对摹品、临品、伪品的历史、艺术价值的评价大有裨益。至于中国历史上何时出现模仿和伪作书画,现已知始出现于唐,实当更早。于唐初许多古人名作,就有人临摹或双钩,或廓填或集字,但多数是公开的,后人往往恩把他们定为真迹。而专为牟取暴利造假书画骗人则肇事于宋代,且宋人仿古和伪作的书画,已可乱真,如明人董其昌所曾说:“宋元名画,一副百金,鉴定稍讹,辄收赝本,翰墨之事,弹谈何容事!”及至明清,书画作伪更为风行,出现了许多专造假书画片区,伪作技术也更高明,如苏州、扬州等地按,有专人伪造宋元明人书画,尤以苏州所造绢本青绿重彩山水为多,款署宋人赵千里(伯驹)或明人仇十洲(英),诘恩称“苏州片”。又如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于湖南长沙以伪造名情人书画为主的“长沙货的,河南开封以伪造宋人书法为主的“开封货”,此外,北京、上海各地,也是近代伪造宋人书画的中心。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画学》记:“作伪书画者,自古有之按。如唐之程修己伪王佑军,宋之米元章伪褚河南,不过以此游戏,未必以此射利也。国初苏州专诸巷,有钦姓者,父子兄弟俱善作伪画,近来所传之宋、猿人,如宋徽宗、赵之矩、李公麟、郭忠怒、董源、李成、郭熙、徐崇嗣诸家,小条短幅,大半皆出其手,示威执勤家款。……就余所见,若沈氏双生子老宏、老启、吴延立、郑老会之流,有真迹一经其眼,数日后必有一幅,字则双钩廓填,画则模仿酷肖,虽专门书画者,一时讹能,以此获距巨利而愚弄人。”也可窥视宋元名清书画伪品之多,鉴别实难之一斑。

上述表明,鉴定书画,内容多样,涉及面广,实践性强,需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只要方法对,肯下功夫,审视入微,谨慎,还是可以较从容辨识真伪的,乃至成长为书画鉴定家。

一般而言,书画鉴定,首先要以书画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风格为其主要依据。这里所指的书画艺术副个,包括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个人风格等。这方面拟在下面书法鉴定与辩伪和绘画鉴定与辩伪中分别介绍。

书法鉴定与辩伪

书法,系指写字的艺术,非指一般的写字。书法艺术应用笔、结字和章法等三个基本要素。其审美要求是重骨力、有劲健感,追求运笔迟重沉凝,入木三分,且讲究章法。中国书法艺术作品依载体主要可分甲骨文、钟鼎文陶瓷文、砖瓦文、碑文等,依字体主要可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魏碑、草书(章草、今草、狂草)、行书等多种书体,且各具风采,给人以绚丽多姿的美感。隶书的质朴飞扬,真书的灵秀端庄,行书的流畅宛转,草书的飞宕纵横,而各具魅力。因之这里所入世,岂能为永忠画像,且冷枚的署款浅淡上浮,图章、印色皆极粗劣,此画后为添伪款无疑。

由于名、清及近现代造假画,已形成地方特色,因而需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绘画造假的地方特色。通常以“苏州片”、“湖南造”、“后门造”、“上海造”等称谓替代该地区所造假画的泛称。如:

苏州片系指先江苏苏州地区,在明清时有一小部分人专以画假画为业。他们所造的假画大多数是有底稿的。虽然不大,乃有小异,且大多是绢本,题材以青绿色山水为常见。所题名款皆为古代著名画家,如李思训、赵伯驹、仇十洲等,其中一部分有柯九思、文徽明、董其昌等的假题跋。

扬州片系指现江苏扬州地区,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专造当地名家原济、郑板桥的画。路数呆板、技法拙劣,假迹明显,容易识辨。

湖南造亦称“长沙货”。系指现湖南长沙,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一些人所造假书画。他们少用纸,多用板绫和绢绘画,题材广泛,无稿本可依,凭空伪造。题明末清初的“节烈名分”和冷门书画家款居多,但做旧技术拙劣,地子被洗得灰暗无光,易识别。

广东造系指现广东,于晚清及近代有些人造的假画。他们无稿本,而是灵活摘用所绘题材以设色人物伪褚,间有花卉,多用绢本,造明以前的大名家,并多有宋徽宗题鉴。色彩、绢均做得很旧,若揭开背面即为白色。又因做旧用胶矾太重,且绢丝经捣制,毫无筋骨,用受触摸即掉末。

后门造系指现北京地安们,近代一些人所造的假画。他们所造的假画都是清代“臣字款”画(即指清代画院画家奉命作画的官员所绘,在画家名款上冠“臣”字),且大都是毫无根据的作伪,水平低劣,易于辨识。

上海造系指现代(仅指1912—1949年的民国时期)上其出现做假画的小集团所造的假画。该小集团是集体造假,且专做有名有著录的假画。他们依个人的专长分工合作,如在著录中寻找某一幅名画,某人依原本绘画,某人写字,某人刻章,某人做旧,某人装裱等。故所做假画,与原本肖似,很难辨真假。此外,于近现代,还有一些地区出现专做假画的个体。

浅谈中外美术史的重要性

中外美术史的个人理解 其实对于大四来说,中国美术史来的太晚了,应该早早的把这课程上,这样从一开始就能在我们脑中根深蒂固,对后期的创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艺术创作是需要内容的,是必须具有生命力的,一件艺术品在它的背后总会一个故事,一个内容。这也是能够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最重要的部分。 刚上大一的我们或许没有经历太多的故事。所以这时候艺术创作我们可以依靠某一个阶段的传统文化,或某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赋予其生命力。当时我第一件的作品便是以民国时期拆迁为内容而创作的。 可见学习中外美术史可深入领略传统文化内涵,和可以更深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美术史与历史学有密切联系,同时涉及到古迹和文物的考察与鉴定。美术发生史必须以考古材料为基础,这就与考苦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美术史还与一般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有交叉关系,但是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第一性资料,同时伴有审美判断,这两点可与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史、民族学、民俗学划清界线。美术史需要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的指导,还涉及美术批评,但它是以具体作品阐明美术历史的发展,又与哲学、美学、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区别开来。 并且初步入学得我们表现手法单一,有些内容在纸上自己根本无从下手。所以当时都是靠自己不断去阅读有关书籍,大量借鉴前人的手法,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才有后来的创作。 从这些知识上我们都能了解,就是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在硬性的表现手法上,还有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对描绘对象的深刻剖析的提炼。 所以,在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时候,并不能单靠个人在艺术领悟方面的天赋,更需要对美术史的了解。 中国的美术史研究早在先秦的诸子百家著作中已有零星言论。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为最早的美术史文献。中国古代美术史常以画品、书品、画论、书论、画史、书史、书画著录的形式表现出来。南朝齐谢赫的《画品》提出“六法”为品评画家的标准。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第一部较完整的绘画史。为传记体绘画史,这种体例影响到后代千年之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椿《画继》、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基本属这种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史研究间接地接受西方影响,中间媒介为日本。潘天寿、秦仲文、俞剑华分别著《中国绘画史》,以文献为依据,系统叙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胡蛮的《中国美术史》,第一次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美术。1949年后,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史系,成立了美术研究所。美术史著述颇多,王煦、王朝闻、王伯敏、常任侠等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中国美术史研究正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西方现存最早的美术史文献始于古希腊人。普林尼的《博物志》以列传体解说名作,与鲍萨尼阿斯的《希腊周游记》被视为美术史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G.瓦萨里著《艺苑名人传》为早期较完备的美术史著作,作者被视为美术史之父。他将“产生、完成、衰落”循环这一古代概念引入美术史中。近代意义

浅谈文物鉴定

浅谈文物鉴定 【摘要】文物鉴定,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科学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打下比较科学的材料基础。同时,文物鉴定又是保护、收藏的基础,其道理很简单,不辨明真伪,或把赝品当成真品,就失去了保护、收藏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文物鉴定方法 文物鉴定在方式上可以分为“目鉴”和“科鉴”两种。“目鉴”即俗称的“眼学”,全凭鉴定专家的经验;“科鉴”是运用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进行检测。无论“目鉴”还是“科鉴”,其操作都必须由人来完成,受人的主观性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文物鉴定报告的可信性。在文物鉴定之前必须对鉴定方法在规则上进行规范,这种规则即——“双盲法”。 鉴定在对象上可分为“客体”和“主体”,客体即待鉴定物品,主体即对该物品进行鉴定的专家。所谓“双盲”,即鉴定主体“盲”,鉴定客体“盲”。 “双盲法”在国际上使用的最成功的领域是用于dna检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对于“双盲法”的了解是通过看刑侦片中审讯嫌疑人的情节。为什么要将嫌疑人一个个隔开,使他们彼此失去联系?就是因为这样可以讯问出更多的漏洞,发现更多的问题。试想,

如果让嫌疑人讨论,统一口径之后回答,可信度又能有多少呢?正是因为“双盲法”的这种特点,才使得它被普遍采用,并定为鉴定规则。 文物鉴定中“双盲法”的操作包括四个方面,叙述如下: 1.鉴定主体对鉴定客体“盲”。“科鉴”中有一种方法叫“同位素分析法”,其全称为——同位素食性分析法。同位素分析法,是利用同位素进行食性分析的方法。 c13和n15是c12和n14的同位素,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且一部分“贮存”于骨骼内,其含量很少而且比例不同。通过对生物体内c13和n15进行测定,可以分析出生物的饮食结构。 例如要对一个春秋时期的古墓葬中的人骨进行分析,看看他是贵族还是平民,这时候就要用到“同位素分析法”。通过正确测定人骨胶原蛋白质中的同位素含量,可以推断墓主人的日常饮食结构。如果检测结果表明其肉类食品摄入量较高,说明墓主人为贵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左传》中对贵族有所谓“肉食者”的说法。反之,植物类食品摄入量较高,则为平民的可能性较大。 但是,采用“同位素分析法”之前,检测人员不能了解该墓的任何信息。一旦他知道了该墓的形制、葬式、陪葬品等,很可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定论,从而左右他的鉴定结果。同时,他不能仅就这一个墓中的骨骼做一次性鉴定。待鉴定物品必须要混入一批同类物品中。也就是说,检测人员是对一堆骨骼作鉴定,但究竟是哪一

古玩鉴定标准

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标准 一件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物,它属于什么时代的遗物,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究竟有多高,这是文物鉴定者首先遇到的问题。文物鉴定者把对文物的辨伪和对其价值确定的工作称为文物鉴定工作,即通过各种手段断定一件文物的真伪,确定其时代范围,评估出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后,有选择地加以收藏。对于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除需要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手段。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否则,一件文物往往会因为鉴定的错误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被人们遗弃,同时也可能将一件后世仿做的胭品视为宝物而予以收藏,从而造成损失或引起后世的混乱。 文物鉴定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文物的价值。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对任何文物都必须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鉴选工作,尤其是防止“左”的倾向。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以现代人的政治态度、认识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去要求古人。例如:我们今天绘画水平已经高度发展,相对几千年以前的崖画及彩陶器皿中绘制的简单线条图案,真可以说是天坡之别,无法同日而语,但如果将两种艺术分别放到原有历史环境中去看,价值的高低就很难区分了。因此,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是不存在的。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在鉴定文物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科学的标准。不同的文物价值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文物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不足为奇,但它可能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珍贵了。因此,我们应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做到鉴定准确,选择合理。 既然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它就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时候,完全一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器物也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在鉴定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鉴选文物过程中,考虑的问题相对要多些。在我国,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经过鉴定、定级,可以收存的称为藏品。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对人藏文物有明确的规定。 1957年2月3日文化部颁发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规定,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依据其价值分别定为一、二、三级藏品。一级藏品为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即珍贵藏品;二级藏品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即重要藏品;三级藏品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即一般藏品。具体的定级标准如下: 一级藏品: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

正规文物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正规文物鉴定 篇一: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

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

古玩鉴定和买卖有几个要注意

古玩鉴定和买卖有几个要注意 古玩鉴定有几个要注意:1。如果主人花了大价钱,一般鉴定人说话留点裕度,要听话听音,这也是鉴定人的好意。2。当面鉴定往往拉不下面子,所以鉴定人说话也留裕度。3。收藏种类繁多,一般鉴定人不是自己本行,也说话留裕度。4。自己咬定是对的,那鉴定人说话也就留点裕度,没有必要吵架争论。一般高手好东西是不拿来鉴定的,事实上拿来鉴定,其本身就自己有怀疑,特别收藏多年的人。4。一般自己的东西总认为是对的,说假的一般都不会接受(无非本来买的时候就怀疑的,价格也不高的)。但看别人的东西容易看得准。所以一般鉴定师不愿意鉴定,因为鉴定一般往往是不愉快的结束。我认为由于网上照片不清楚,网上鉴定有许多困难,但一般的东西是可以看的,而且比现实鉴定要真实,没有利益冲突和面子问题,所以网友要重视网上的鉴定。 买古董时须注意: 浅谈古玩的误区.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因素和缺乏经验,初入收藏的朋友在收藏有以下误区1.盲目听信卖家的编造的美丽谎话,在这行里,为了推销假品,说假话,编故事.刚入道者很容易受骗. 2.以为别人的判断是绝对正确.对古董鉴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专家也未必精确无误. 3.当老户人家的旧东西全部当成有价值的东西.这要看他家上辈的家境是否裕, 有没有喜好古董,当时购置这写老件是否花大钱, 4.相信器物的款识和铭文.很多人在款识和文字作假,这是在文玩字画上最常见. 5.以为偏远山村和乡下的老农民的家里东西绝对可靠.说实在,就说在古董行内, 不少农民其实都是古董"倒爷'. 6.越脏越证明东西旧.脏的东西不见的旧,干净的东西不见的新.事实上,很多作伪者往往用新的东西,故意做旧. 7.越破越残越证明东西老. 8.东西越老越值钱.我个人觉得艺术水平高的器物,即使年代不久远,有的收藏价值极高,就说北京怀仁堂的瓷器珍品虽说是解放后的作品,但是已经有收藏价值. 9.年代越近,东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1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二、文物断代 文物是某一年代或时期的作品,每一件(单位)文物都有其明确的制作或出现年代。文物年代的确定对揭示文物价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因而判明文物年代,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物是人类创造而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认为等多种因素,造成大量文物的年代。文物恩年代不明,就无法了解产生了它的背景,也无比了解它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即难以揭示它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所以,鉴定文物,鉴定其年代是首要任务。 三、文物价值的评估 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有高低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文物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而又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并非都是直观的。其中有不少文物的价值,是隐藏于自身的深层结构之中。因之,要较全面地客观揭示出文物的真正价值,对文物的研究和鉴定是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物处境需经鉴定

文物鉴赏论文(青铜器)

青铜艺术拾隅 ——关于青铜器的纹饰铭文的欣赏与研究 学校:上海财经大学 院系/专业:金融学院/10金融实验班 姓名:尹笑谈 学号:2010113318 【摘要】本文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青铜器的纹饰的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简要介绍了青铜器铭文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色与分类,并总结了隐藏在这些特色背后的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背景,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整理;第二部分应用第一部分的知识描述和鉴赏了大克鼎的纹饰、铭文和构造;第三部分发表了笔者个人对古物鉴赏应用的一些见解。【关键词】青铜器纹饰铭文大克鼎应用文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青铜器大多不是光滑朴素的,它们大多都镌刻着复杂而精美的纹饰与铭文。其上的纹饰铭文之精美独特,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古人想象力之丰富,雕刻技巧之高超,锻造技术之精巧成熟。其中的一些工艺,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难于复制的。之前我就对青铜器的这些精美构造有些许肤浅的认识并常常感慨祖先之智慧,通过这学期对青铜器的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学习以及我针对自身知识要求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我更发现青铜器原来还有这么繁杂的学问。在此,我将针对青铜器的纹饰与铭文,从审美与艺术角度,对我这学期的学习做个小结。 青铜器上的纹饰也不是这些器物生而就有的,它们始于夏代晚期,而且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虽然动物纹在器物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黑陶片中也有刻划,但在青铜器上出现却要更晚一些。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崛然而起的,而是吸收了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同样,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青铜器的锻造技术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 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人物画像纹、火纹等类型。 动物纹中也有许多小类别。兽面纹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兽面纹旧称饕餮纹,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有的还有眉或两耳或爪子。即使是同时代的兽面纹,也有详略之分,有的简略到只有一对兽目,这较多的出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但商中期更突出目纹一些也比较精细,具有更为强烈的神秘气氛,但图案仍是抽象的;有的形象具体,这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特点是扩大了角的部位,而兽目相对的缩小了,并且有平调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有的更是有了对原始图案的变形,这也是出现于日渐繁华与奢靡的商代晚期,他有着多种细化的分类,但总体来看没有之前那些兽面纹的工整,甚至有些失去整体感。虽然它们的形象是公式化的,但却有着纷繁复杂的角形,有牛角形、外卷角形、内卷角形等各种。龙纹也是在青铜器上比较“活跃”的一种纹饰。青铜器纹饰中凡是体型蜿蜒的动物都可以归之于龙类。按照图案的结构龙纹可大致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和两头龙纹。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前两者。爬行龙纹,顾名思义即作爬行状的龙,它们在青铜器上大都呈对称排列并由各种不同角形的兽头和蛇类的体躯组合而成,并且角形大部分与兽面纹相同,但也有取消了角直接代之以凤的长冠但保留兽头的;卷体龙纹是龙体躯蜷曲的形象,这种蜷曲是圆形的蟠曲或上部直立下部蟠坐,且显然这两种构

文物鉴定程序

文物鉴定程序详解 如今,古玩市场上80%以上都是仿古品,而且仿各大名窑、各个朝代的瓷器,仿品生产分工明确:专做胎的,专绘画的,专做旧的,几乎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仿古生产,古玩市场。 如今,人们谈起古玩收藏时,都会发出“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的感叹!慧眼是借不到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去炼,怎么炼呢?得好好学习“文物鉴定与修复”这门技术。 一、文物鉴定有四个工作流程 文物鉴定的四个工作流程就是:定名称——断时代——定价值——存档案。 1.定名称:人家拿个东西给你鉴定,首先会问你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所以鉴定一样东西时先得取个准确的名称。 1986 年文化部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定名要求科学、确切、简明,时代一般不入名称。 命名公式:特征要素+通名=文物名。 可细化为:作者产地+工艺技法+纹饰题材+材料质地+器形通名=文物名。通名是指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类事物的称谓,是文物名称最基本最核心的成名,如碗、瓶等。最简单的器名只由二个要素组成,质地+通名,如石斧、木椅等。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最多选用三至四项要素,以文字传达出文物的外在形式和最本质的内涵特征,达到“见其名如见其物”的要求,同时避免名称过长。 2.断时代:定名称之后,紧接着的问题来了,这是哪个年代的东西?是老的还是新的?因此,这个环节既要断代,也要辨伪。我们要根据所鉴定物的造型、工艺、铭文等特征信息,参照不同年代的文物标准器,给器物定年代,因为不同年代的器物,特征是不同的。从年代上辨伪,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是清仿明的?民国仿清的?还是现代仿古的?要从各个细节去分辨,给文物断定一个准确出生年代,为定价值打下基础。 3.定价值:文物价值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博部门所定的级别,二是文物市场反映的经济价值。文博部门一般只论文物级别,而不论文物价格,有些市场价格很高的犀角、象牙、金银器,文物级别却很低,有些文物级别很高的,如袁州铜镜、朱德扁担等一级文物,市场价不会高。文物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二级;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三级;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另外,国家还规定,地市一级鉴定委员只能定三级文物,省级定二级,国家级定一级,要三人以上签字。文物无价,硬要定价的话,主要参照市场走势。一是以历史上拍卖同类器为参考定价,中央台《鉴宝》节目专家定价就是据此;二是到各大古玩市场询价,了解行情。定价上要把握一个诀窍:同样是一种器物,年代早、“有功的”(有铭文、花纹)的,比“没功的”价高;出身名门(如官窑、名人名家)比老百姓器物价高;品相残损的大打折扣。 4.存档案:文物鉴定之后,要留下四种文字档案:一是文物鉴定清册,内容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完残情况、鉴定意见、备注等,最后签上所有鉴定专家的名字;

文物鉴定之乱

文物鉴定之乱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物鉴定之乱 陶瓷造假重灾区以江西景德镇、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禹县神镇、宝丰县)、浙江龙泉地区、广东潮州等地为重;青铜器造假重灾区则是以河南洛阳伊川县烟涧村为代表的制假村;玉器造假重灾区:河南(南阳镇平县石佛寺镇)、安徽(蚌埠),这些地区主要是汉代玉器造假地,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书画造假重灾区:天津鼓楼地区为最广,北京潘家园、琉璃厂等地的假书画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庙和清凉山古玩市场则多为当地书画家,作品被造假严重。 文物鉴定之乱 “故宫博物院陈列的玉器也都是标准件,不是那些个‘金缕玉衣’专家鉴定的,但是傅忠谟先生没有教出徒弟来。” 《了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特约撰稿何盼娅| 北京报道 2013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北京中贸圣佳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发出公告,要拍卖钱书书信手稿,遭到钱书遗孀杨绛反对后,两家公司陆续宣布撤拍。 在保利撤拍的3封信中,有两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长魏同贤指为伪造,对此保利方面表示:“相关拍品已撤拍,不予回应。” 这为近年来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又添一新例。“20年时间,从零到现在的几百亿,市场发展迅猛势必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人才问题,对这个行业特性的认知问题等,都存在着缺陷。”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对《了望东方周刊》说。 2012年3月16日发布的《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报告披露,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结束了美国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据《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度,全国共举办779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成交额达553.53亿元。 此外,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潮使得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和乱象层出不穷。2011年3月,《北京商报》记者探访北京琉璃厂附近文物市场,报道称,北京琉璃厂东西两条街上,存在众多贴有“文物鉴定”字样的商铺,“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是新货,也有人能够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即便你拿来的是块石头,也有人能‘指鹿为马’。事实上,这种

文物鉴赏心得

“文物鉴赏”学习感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信息,其承载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字,包括文件、书籍、印章等等,它可以直接记载历史;第二类是实物,这一类数量大,种类多,可以从中挖掘大量的历史信息;三类是精神传承,比如道德、宗教、语言、艺术、工艺等等。这一切就构成了传统文化。 文物是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物。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文物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在我们所遇到的“文物”中,往往真假相间、鱼龙混杂。还有一些文物,在物换星移的漫长岁月中,其本来面目被掩盖了,人们对它难以正确地认识,因此在应用文物前,首要任务就是鉴定。文物鉴定是文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技术前提。 文物鉴赏是人们对文物形象的理解、感受和评价,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鉴赏的方法丰富多彩,是体现文物所具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公证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习“文物鉴赏”,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文物的知识,更是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发扬了优良传统,弘扬了民族精神。对我个人而言,更是提升了文化品位,提高了个人素质。 在老师讲授的众多知识点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玉器鉴赏。 古人有佩戴玉的习惯,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戴玉呢?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个:(一)分别等级。佩玉是在当时是一种政治行为,其本质在于给人身上的佩玉装饰赋予一定的政治含义,还被列入了周代的国家典制当中。天子要求用全佩,贵人则身必佩玉,而且佩玉常常是组配。(二)作为君子道德标准的象征。《礼记?玉薻》中还有下列重要论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也。”从中道出了问题的根本。(三)以身正范,赞赏玉之互相碰撞之声为美乐,并自诩为道德操守的践行者,不啻是一种玉 文化的伟大创造。君子佩玉,除了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价值取向以外,还彰显了作为君子在道德上的追求和取舍。所谓玉之五德:“仁、义、智、勇、洁”,就是以玉的坚硬象征君子之节气操守,以玉的滋润代表君子之谦虚风度。通过佩玉来匡正和规范君子的言行,从而达到最高的道德向往和理想追求。这只是“文物鉴赏”中的其中一个知识点,却让我们生动有趣的了解了文物的文化和背景,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文物鉴定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分类。把混和相间的各种文物分为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不同类别,以便研究和保管。文物分类往往与定义相联系。比如青铜器、玉石器等都有自己的定义,符合这个定义的,就是这类文物,这个定义也往往是文物分类的标准。二、比较。比较是文物鉴定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也可称为类比,是在各不相同的文物中,找出相同或相似之处。这种比较是认识文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两件或几件文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作出这两件或几件文物在其他特征上也相似的结论。例如造型、纹饰、铭文、墨迹等,都是比较时常常找的相似点。三、辨识。实际上就是对文物的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力的手段。一件文物乃多样性的统一(造型、纹饰、质地等),如果不把这件文物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和因素,不加以分析,那就不可能认识这件文物。然而,分析还不能单独提供完整的认识,它还需要有个综合过程。因为综合是根据分析的结果,而把各种事物和现象作为整体来认识的。 文物鉴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向美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它涉及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状态,包括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并终究转化成对文物的评价。我们常常看到,文物鉴赏家在鉴赏文物时,不断发出赞叹的声音,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满足之情,这正是多种心理功能转化成对文物的评价的一种外在表现。 除了了解历史,我们还学习到文物鉴赏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文物。文物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具有历史内涵,代表并体现了一段特定的历史。其次,我们要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文物,文物身上的岁月痕迹、斑驳陆离的沧桑感,是它内涵的历史感,

马未都谈文物鉴定:二流的制度比一流的人强

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请牛福忠串成了“金缕玉衣”。牛福忠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他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微博)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贷款,最终5.4亿元打了水漂。 文物专家还能信吗?古董的价值究竟应该谁说了算?文物的鉴定与评估到底有没有一定之规? 南方周末(微博)记者对多年从事文物鉴定的马未都、艺术品价格评估专家龚继遂进行专访。 金缕玉衣造假揭开了文物界的乱象,乱象背后,究竟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技术出错可以原谅道德瑕疵就别混了 “牛津大学热释光鉴定机构在香港有一位常驻人员,内地有些人和她商量把样品调包,事成之后送她一辆宝马。她说门儿都没有,你这是在侮辱我。” 南方周末:一件文物的“断代”,目前在鉴定专业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马未都:用于确定文物年代的科学鉴定有两项,一项是碳-14,一项是热释光,两种方法都设有相关机构。碳-14误差较大,鉴定高古文物时上下差两三千年无所谓。但近古文物,比如一两千年历史的文物,基本上都不用碳-14鉴定。 热释光鉴定,误差在200年左右,相对精确。牛津大学的一个附设机构最为权威,现在该机构已从牛津大学剥离出来独立运营。在国际着名拍卖行的法律纠纷中,热释光鉴定报告都被法律机构采信。 热释光鉴定报告采取专家负责制,以测试者签字为准。苏富比、佳士得这两大拍卖行经过热释光测试的文物,都会提供证书号供人查询。测试报告有三种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与主诉年代相符”,也就是说与文物拥有者的陈述相符。第二是“与主诉年代不符”。最后一种情况,当鉴定机构认定文物曾做过手脚,或者其他原因,可以出示一个没有结果的报告,鉴定费用仍然照章收取。 南方周末:所有文物都可以采用热释光鉴定么? 马未都:热释光需要取样,比如你拿瓷器去鉴定,牛津大学就要在瓷器底部钻孔,取出绿豆大小两个切块,一个备份,另一个鉴定。小巧精致的瓷器无法取样也就无法用热释光鉴定,某些重要文物也不允许钻孔取样。 热释光测试出的年代从文物最后一次入火算起,假如一件商代青铜器在明代遭遇火灾,

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二、文物断代 文物是某一年代或时期的作品,每一件(单位)文物都有其明确的制作或出现年代。文物年代的确定对揭示文物价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因而判明文物年代,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物是人类创造而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认为等多种因素,造成大量文物的年代。文物恩年代不明,就无法了解产生了它的背景,也无比了解它在那个时代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即难以揭示它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所以,鉴定文物,鉴定其年代是首要任务。 三、文物价值的评估 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有高低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文物作为人类创造出来的而又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并非都是直观的。其中有不少文物的价值,是隐藏于自身的深层结构之中。因之,要较全面地客观揭示出文物的真正价值,对文物的研究和鉴定是重要手段之一。 四、文物处境需经鉴定 文物,是世界各国的重要文化财产。除各国文物法规规定的可以出口的以外,严禁处境。那么,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可以处境,何年代的文物、何种类的文物严禁出口,都需经过鉴定方可确定。而各国的鉴定标准是不一致的,其标准是以保护本国文化遗产为原则的。 文物研究的领域 一、研究文物的价值

一些考古学通论试题

考古学通论试题 一、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大汶口文化的分期、类型及基本文化特征。 2、论述二里冈文化的发现、命名及基本文化特征。 3、论述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其重要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山顶洞人裴里岗文化石家河文化半坡类型夏家店上层文化琉璃河燕国墓地 虫鸟书体东下冯遗址走马楼简牍马王堆汉墓镇墓兽长沙窑 考古学通论1997(每个4分,共20分) 一,名词解释: 1,夏鼐2,山顶洞人3,腰坑4,空首布5,黄肠题凑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4、5题选做一题) 1,试述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及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 2,简述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3,举例说明文物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4,浅谈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关系。 5,浅谈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关系。 考古学通论1998年 一,必答题(没小题20分,共80分) 1,简述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几支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年代和文化特征: 裴李岗(或磁山)文化大地湾(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 2,铁器的发明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汉画像石墓的分布、画像题材内容及画像雕刻技法。 4,概述隋大兴,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 二,任选题(任选一题,20分) 1,列举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现,并论述其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2,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 考古学通论2001年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25分) 1,山顶洞人2,夏家店下层文化3,梁思永4,陶俑5,敦煌莫高窟 二,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述大汶口文化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现状 2,试述二里岗文化的发现,文化特征及其意义 3,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墓画面主要有哪些内容? 4,论述唐代三彩器的釉色特点,器物种类和残生发展的历史原因。 考古学通论2002年 一,解释(任选其中五题,每题5分) 1,安特生2,舞阳贾湖3,良渚文化4,恒北商城5,晋侯墓地6,汉代瓦当7,曹魏邺城 二,论述(任选二题,每题25分)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 (自2006年1月12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健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以下称"本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文物鉴定专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性质与任务 本会是国家文物局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而设立的文物鉴定咨询机构。由国家文物局聘请文物、博物馆及相关行业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文物管理工作需要,对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等级进行鉴定和评价,为文物征集、保护、管理和执行有关文物保护法规提供依据。 第三条机构设置 本会设委员若干名,其中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三名),均由国家文物局聘任。 本会设专业组,委员按其鉴定专长分别参加一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设召集人一名。 秘书处设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社会文物处,秘书长一名,由该处负责人担任。秘书处负责本会的日常工作,承担鉴定任务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标准和条件 委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文物保护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从事文物的专业研究,在相应领域有多年的鉴定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在文物研究领域有突出业绩; (三)具有文物博物专业高级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本会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产生办法 本会委员限额,缺额递补,原则上每两年增补一次。 委员候选人由现任委员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 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经专业组讨论后,交委员会进行差额无记名投票,根据得 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新入选委员经征得其本人及所在单位或当地文物行 政主管部门同意,由国家文物局审定并公示,如无异议,再予公布并颁发聘书。 第六条工作范畴 (一)为国家文物保护管理的行政决策提供咨询; (二)为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和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征集、保护进行监督 指导,提供鉴定咨询,承担相关研究工作; (三)参与国有馆藏文物一级品鉴定确认工作; (四)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涉及重大刑事案件的文物司法鉴定结论进行复核; (五)总结文物鉴定经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培养文物鉴定人才; (六)国家文物局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工作程序 (一)根据工作需要,由秘书处组织委员开展工作; (二)涉及重大文物鉴定事项时,每一文物类别的鉴定委员不少于三名;

古玩鉴定方法范文

古玩鉴定方法范文 第一章文物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文物鉴定,系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判定、诠释文物的年代、质地、价值、用途以及文物的真伪辨识。为文物研究和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历史或研究专门史提供现在可靠的资料按,也为文物保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文物鉴定是建立在对文物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所以文物鉴定本身也是一门专门学问,是文物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文物具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每一件(一处)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二是文物不能再生产。 文物具有以上两个极重要的特征。然而因文物在漫长的自然和 __发展变化过程中,有的文物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甚至出现难识真面目,造成人们难于识别其年代与价值。加上,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一些处于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各种手段伪造出大量伪文物。还有以非牟利为目的而赏赐、赠送、展览等需要仿制某些文物,导致鱼目混珠,使人们难辨真伪文物。凡此,都显示文物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物鉴定,也是建立博物馆。国家公信力的必要组成。

一、真伪辨识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 着文物经济价值的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骨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在中国,文物作伪,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当时主要是伪造铜器和书画,并已见于著录。古代铜器作伪,除在着色方面狠下功夫外,还在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下功夫,有的作品堪称达到以假乱真水平,而给真伪辨识增加了难度,需认真鉴别。 此外,文物仿制也风行世界。它是随着赏赐、赠送、观赏、纪念、展览需要应运而生发展的,而非以牟利为目的的仿制某一文物。如博物馆固定或流动展览,抑或国外举办文物展览。为确保某些文物的安全,某些文物以仿制品(或称复制品)代替。 古代文物作伪或仿制,有的工艺制造很高,可达以假乱真程度。 不过,由于文物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能再生产的。任何时期制作的假文物,即使做得十分逼真,也不具备文物所具有的时 代特征、神韵。而且在造型、纹饰、色泽、铭文(有铭文的恩文物)、工艺方面会露出破绽,因而尽管假文物的混入给文物鉴定真伪增加难度,但认真鉴定,还是可以把假文物辨识出来。

文物鉴定方法

文物鉴定方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结合文物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系统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主持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鉴定。 第三条非文物系统完成的文物科技成果,其上级主管部门可委托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按本办法的规定组织鉴定。 第四条列入国家文物局科技计划(以下简称文物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以及未列入科技计划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 第五条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1. 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2. 软科学研究成果。 3. 已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 4. 已转让实施的科技成果。 5. 文物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科技成果。 第六条科技成果鉴定时可以根据项目内容和科技成果的特点选择下列鉴定形式:

1. 验收鉴定:由鉴定委员会按计划任务书(合同书)规定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测试。 2. 会议鉴定: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会议鉴定形式。 3. 函审鉴定:由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定形式。 第七条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申请书》。 第八条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 已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要求; 2. 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列异议和权属方面的争议; 3. 技术成果资料齐全,主要包括:计划合同书或任务书、研制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国内外技术发展的背景资料以及引用参考文献目录、成果使用报告(使用日期在六个月以上,使用单位二个以上)。 4. 在经盛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家文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 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 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是___宋代所著。 A、赵佶 B、欧阳修 C、吕大临 D、王厚之C 2、中国文物管理的原则与方式是____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A 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是:_____ A、石器 B、玉器 C、古建筑 D、铜器C 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是____ 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B、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 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 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____。 A、周代 B、秦 C、 D、商代D 6、瓷器已知始见于__。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两晋B 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的是____。 A、半坡类型 B、史家类型 C、马家窑 D、庙底沟类型C8、以下属于遗物的是 _____ A、二里头宫殿遗址 B、郑州商城 C、窑址 D、河姆渡文化骨耜D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的场 所的是_____。 A、博物馆 B、纪念馆 C、动物园 D、不可移动的文物单位C 10、著名的素纱禅衣和T型帛画是在___墓中出土的。 A、马王堆汉墓 B、刘胜墓 C、南越王墓 D、妇好墓A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 于_____。 A、文化市场 B、文物管理机构 C、稽查大队 D、收藏机构B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 的类型为:____

A、石岭下 B、半山 C、半坡 D、马厂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的内容为:_____ A、法规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技术管理B 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_____等级的人的陪葬 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的是_____ A、玉琮 B、玉璧 C、锥形器 D、贵族墓地D 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物是_____。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A 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_____的方针。 A、发掘为主 B、抢救为主 C、保护为主 D、保护为主,抢救第一D 18、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_____等级的人的陪葬 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9、以下器物中属于礼器的是_____。 A、剑 B、鼎 C、戈 D、簇B 20、宋代吕大临所著____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和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A 21、以下不属于文物鉴定的内容是____。 A、辨别真伪、 B、考察艺术性 C、断代年代 D、价值评估B_ 2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_____两大类。 A、公藏文物和庋藏文物 B、宗教文物和科技文物 C、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D、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D 23、以下不属于____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红山文化 D、齐家文化C24、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是 _____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A 25、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文物的价值以_____为主。 A、科学性 B、历史性 C、纪念性 D、艺术系C26、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常 以_____纹饰作为主要装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