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湖北大学商学院818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名词解释+判断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名词解释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答案】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的物价上涨。供给便在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变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以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动说来说明这种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如下图1所示。

图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该图说明:①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强,此事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②在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之间,总需求的增加将会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③当达到成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单位成本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但事实上,通货膨胀既可以实在实现充分就业后,由总需求绝对增长引起,也可以是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由总需求较总供给在数量与速度上的相对增长引起。所以,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修正指出,在实现充分就业前,只要总需求的增长大于总供给的增长,从而物价的上升幅度不能为增加的总供给所吸收,便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如下图2所示。

图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修正者)

在上图2中,横轴代表总产出或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物价水平P,代表总供给,代表总需求,代表生产总量,代表物价水平。

当社会总需求增加,即从移动到时,生产量由移动到,供给曲线由移动到

,物价水平由上升到。

2.三元悖论

【答案】1999年,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开放经济不可能同时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至多只能同时追求其中的两个目标。这便是开放经济所面临的政府选择的“不可能三角”,也称“三元悖论”。

3.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变动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会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即认为:失业率高,通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就高。并认为两者间这种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提高失业率或提高通胀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下图说明。

令下图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由降到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上升到。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也

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进一步对此图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4.经济发展

【答案】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国民生活质量、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5.卢卡斯批判

【答案】所谓卢卡斯批判,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卢卡斯运用理性预期理论分析政策结果不佳的原因,对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有用性的批判。卢卡斯认为,根据理性预期的基本原理——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变量的预期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当政策变动时,预期和过去信息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发生变动,此时凯恩斯主义运用以往数据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价某种政策的效果,反而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说政府的任何政策,不论是货币的还是财政的,都不会产生任何有益于社会的效果。基于此,卢卡斯认为,一项具体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公众对该政策的预期。卢卡斯批判本质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者企图用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批判或否定。

6.货币工资刚性

【答案】是指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当劳动需求量低于供给量时,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呈现出一种向下的刚性的现象,是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工资刚性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西方国家里有大量工会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希望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以便预先规定厂商和工人的未来行为,工资因此会在一个合同生效期固定不变,合同到期后也不一定能得到迅速调整;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第三个原因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工资刚性是从供给方面对失业的一个基本解释,当价格水平较低时,实际工资较高,这样会形成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这就是产生失业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