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国共的用意

国共的意图

重庆谈判是抗战后期国共多次谈判的继续,是国民党妄图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共问题而发动多次谈判的连贯过程中的一环,它并非孤立的,①但它却是日本突然投降这一背景下猝发的事件,因为作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毛、蒋的正式见面而成为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在这一系列的谈判中,国共彼此的意图随着战事的进行也在改变着。这些谈判既是政治谈判,更是政治谈判掩盖下的军事谈判,当然也包括这次著名的重庆谈判。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日本投降。这突然的投降,使国共两党的行动骤然提速。共产党本打算以波茨坦宣言的名义,绕开蒋政府接受他们所包围的日伪军队的投降,并占领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要点。但盟军关于日军向蒋投降的命令以及不久前签订的中苏条约,蒋介石的这两张牌从两个方向阻断了中共的行动意图,一张使中共不能采取与盟军直接挂钩的方法绕过蒋,从而不能实现使日军向中共交防的意图。另一张则使中共不能与苏军配合作战。更重要的是,这两张牌使蒋介石、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再次获得国际社会的确认,中共力争成为“君”的意图已不可能实现。②

而对于蒋介石来说,由于垄断了日军的受降权,并且获得了苏联对其的“道义”支持,扭转了在日军一号作战打击下形成的被动局面,使原来在国共谈判中的守势变为攻势。“但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

于是蒋主动三次电邀毛赴渝谈判。

这个建议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由侍从室主管情报的第六组组长唐纵以书面的形式提出。8月11日,唐即拟定一份“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具申”,并于8月12日呈蒋。在该文的政治部分唐提出如下建议:“中央表示统一团结战后建设之殷望,并重申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之诺言,同时表示希望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如毛泽东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④因此,邀请毛来渝谈判的政治效果就显而易见了,毛来不来对国民党来说均有利。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民党方面对于这次重庆谈判的基本意图。

对于当时迅速变化的局势,毛泽东在23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如下总结:“中国有两种可能进入和平情况,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现在是得不到,原因有二:一是苏联为了国际和平和受中苏条约的限制,不可能帮我

们;而是蒋利用其合法地位,使日本完全投降他。我们只能承认这个事实。”①也就是说,在经过日军投降后国共两周的较量之后,毛承认了逆转的事实。

在这次会议前后,斯大林两次来电敦促毛赴渝谈判,特别是二电,其大意为:尽管蒋介石挑衅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拒?②这个引起了毛泽东新的认识。就这样,在八年抗战后人人思和,苏、美的极力促成和当时国共局势的变化背景下,以及共产党希望在政治上争取主动,认为和平将更有利于他们发展,中共最终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

8月28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在机场毛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谈话,表示:“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③

通过这篇看似平淡的讲话,毛向外界传达了自己来渝参加谈判的主要意图,而这段话也成为日后研究重庆谈判中对于共产党意图的正统观点。

①《析国民党发起重庆谈判的动机》,《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作者:周利生

②《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作者:邓野

③《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编者:胡绳

④《在蒋介石身边八年: 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编者:公安部档案馆

①《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编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②《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师哲

③《毛泽东同志谈话》,《新华日报》1945年8月29日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欢庆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沸腾。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询问各战区的情况,陈立夫、白崇禧认为时机难得,应趁此一举剿灭“共党”。不料,蒋介石却提出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时间国民党文武官员大惑不解。蒋介石为了向世人表明他对国共和谈的诚意,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的举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渝谈判。毛泽东及时地指出,只有去和谈,才能表明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才能取信于天下。张治中和美国大使赫尔利专程从重庆飞来延安迎接毛泽东。 8月28日,毛泽东赴渝谈判,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和延安军民到机场为毛主席送行。毛泽东的毅然之举,令蒋介石手足无措。他一面派周至柔去九龙坡机场迎接,一面让陈布雷控制《中央日报》对此只作简单报道。九龙坡机场,民盟主席张澜、副主席沈钧儒及黄炎培、章伯钧、郭沫若等前来迎接毛泽东。飞机降落,毛泽东第一个走出机舱,他向拥上来的人群挥手致意,同周至柔握手。《中央日报》女记者童欣抢先发问,毛泽东热情作答。蒋介石在山洞官邸彬彬有礼地会见了毛泽东,两个敌对了19年的领袖握手言和。谈判终于拉开了帷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正气凛然步入会场。可蒋介石只派来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和张治中几位谈判代表,而且连谈判的基本条款都没有。 毛泽东向国民党代表提出八条谈判要点,率先表明了中共对和谈的诚意。张群等人却由于毫无准备陷于尴尬境地。此时,蒋介石正加紧破坏和平。他命陈布雷重印《剿匪手本》,又暗命国民党十九军围剿山西上党地区的共产党军队。谈判十分艰难。蒋介石为了他一统天下提出极其苛刻的条件。毛泽东则以中国的前途命运为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让步,显示出了非凡的斗争才华。 在决定让出江南解放区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蒋介石秘密下发《剿匪手本》的阴谋,使蒋介石非常难堪。经过43天的反复谈判,国共两党终于达成协议。张治中、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在《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上签字。张治中代表蒋介石举行盛大宴会欢送毛泽东离渝。毛泽东发表了《和平、民主、团结、进步》的讲话,得到重庆各界要人的一致赞同。九龙坡机场,毛泽东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登上舷梯,他又一次向欢送的人群举起帽子。挥手致意。这是巨人的挥手,凝结了现代中国历史上那辉煌的一瞬。 重庆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很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国民党最大的一个机会,结果,蒋介石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从而走向了覆灭。 如果,当时蒋介石不那么的仇恨共产党,不那么急切的想消灭共产党,和平解决争议,可能他就不会那么灰溜溜的逃到台湾去了。 历史上那么多的成王败寇,成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败者却无一例外的都是败在自己手上!以史为鉴,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 f

历史③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2.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3.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4.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可向学生简要介绍《历史·3》(必修)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并与学生一起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 单元导言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析中国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理解概念:“百家争鸣”的含义。 学生结合教材第4页【历史纵横】思考“百家争鸣”的含义。 教师归纳解释: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重庆谈判国共的用意

国共的意图 重庆谈判是抗战后期国共多次谈判的继续,是国民党妄图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共问题而发动多次谈判的连贯过程中的一环,它并非孤立的,①但它却是日本突然投降这一背景下猝发的事件,因为作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毛、蒋的正式见面而成为一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在这一系列的谈判中,国共彼此的意图随着战事的进行也在改变着。这些谈判既是政治谈判,更是政治谈判掩盖下的军事谈判,当然也包括这次著名的重庆谈判。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长崎先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日本投降。这突然的投降,使国共两党的行动骤然提速。共产党本打算以波茨坦宣言的名义,绕开蒋政府接受他们所包围的日伪军队的投降,并占领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要点。但盟军关于日军向蒋投降的命令以及不久前签订的中苏条约,蒋介石的这两张牌从两个方向阻断了中共的行动意图,一张使中共不能采取与盟军直接挂钩的方法绕过蒋,从而不能实现使日军向中共交防的意图。另一张则使中共不能与苏军配合作战。更重要的是,这两张牌使蒋介石、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再次获得国际社会的确认,中共力争成为“君”的意图已不可能实现。② 而对于蒋介石来说,由于垄断了日军的受降权,并且获得了苏联对其的“道义”支持,扭转了在日军一号作战打击下形成的被动局面,使原来在国共谈判中的守势变为攻势。“但国民党政府对于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所顾忌。国民党军队完成发动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而,蒋介石选择了举行谈判来争取时间。” ③ 于是蒋主动三次电邀毛赴渝谈判。 这个建议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由侍从室主管情报的第六组组长唐纵以书面的形式提出。8月11日,唐即拟定一份“日本投降后我方处置之意见具申”,并于8月12日呈蒋。在该文的政治部分唐提出如下建议:“中央表示统一团结战后建设之殷望,并重申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之诺言,同时表示希望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如毛泽东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④因此,邀请毛来渝谈判的政治效果就显而易见了,毛来不来对国民党来说均有利。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民党方面对于这次重庆谈判的基本意图。 对于当时迅速变化的局势,毛泽东在23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如下总结:“中国有两种可能进入和平情况,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现在是得不到,原因有二:一是苏联为了国际和平和受中苏条约的限制,不可能帮我

国共重庆谈判

论国际社会对两党的认识1945年重庆谈判前夕 一、实力 共产党作为结构紧密的团体,由工农构成。在土地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使共产党获得大量民心,属于在农民阶层拥有较强影响力和威望的组织。战地面积有限,且国内地位不稳固,军队不够多,甲胄武器不先进,有内部封建势力残存。奉行社会主义,主要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政策上主张民主。 而国民党结构松散,以上层社会资产阶级为主,享有中国战胜国领袖地位,军事能力处于主导地位,内部有分歧,声望大,民心不足。占地面积大。奉行资本主义,以蒋介石等人为首,统治上更倾向独裁。 一、内部关系 两党之间有着明显利益所带来的决策分歧。 其中,国民党欲剿灭共产党或吞并其军事实力和实权,列其为内部管辖。究根结底,来源于国民党对共党二次合作的恐慌和不信任,而国民党也想要在新政府中争取绝对发言权。两党十分重视军事能力,在二者间有较大分歧。 而共产党重视军事实力,不肯妥协,也希望在新政府中得到一席之地,所以大力推举民主社会,发展民盟。由于民主和平团结的政策影响,不得不对国民党态度有所缓和。 所以,二者互相失信,均希望增己方军事实力同时削减对方的。而共产党均不真正承认国民党的实际领导权,国民党也不承认解放军部队和驻扎地。 暂时两党之间处于预备作战阶段,而互不发声,以双线的保障,期望以现有实力达成宿求。 二、外交关系 苏联:共产党主张的共产主义和苏联的政策上会很亲近,而苏联仍希望共产党也希望中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对象,而共产党也竭力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但是,苏联因为对国民党的承诺,而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与中共的关系。 国民党则默许了苏联红军驻扎于东北的同时,同意以外蒙古独立为条件换取了东北的返还和不予中共任何援助。但苏联依旧担忧东北南下形势。 美国:希望中国可以抗衡苏联。故愿中国不发生内战,同时培养能抗衡苏联,亲美国政府的政党和国家。至于两党矛盾,要从中协调。 美国担心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会使它们站在统一战线而对其不利,但碍于共党有一定军事实力,与国民党一旦开战不可轻易速决。美国不希望自己卷入东亚纷争,所以美国期望国共关系中有有所商榷的余地,持调停态度。 而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本就在国际社会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需要顺应超级大国的利益需求。 我认为国际社会对于两党的认识是:双方实力和内构主张不同,国际社会希望从双方的争端中获利,因而在背后左右双方势力。国际社会更倾向于站在长远的角度去支持一个对自己外交有利的政党,来稳固自己的国际地位,并抗衡对立国。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摘要:重庆谈判是国共双方在1945年进行的一次和平谈判。这次谈判是在多种复杂因素下促成的。虽然 国共双方显然都不指望一次谈判就能得到什么实质结果,但在美苏压力以及国内人民期盼和平的呼声中,双方还是在重庆会面了。虽然历史证明,重庆谈判实际上并未取得什么结果,但作为抗战结束后中国两大势力举行的一次和平谈判,我们还是要充分肯定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国共双方参加谈判的用意,谈判中的争议,结果及原因,历史影响 1国内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当时首都南京受到日军部队的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又改重庆为直辖市,并于1940年定为“陪都”。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日战争期间,英、美、法等数十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或外事机构,而且还建立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这使得重庆在当时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城市。 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压在中国头上的百年外侮也消除了,但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的贫民失去生命或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大片的土地因为侵占掠夺及封闭而荒芜,数以千亿计的公有私有财产被破坏,各个阶级百废待兴,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都遭受了巨大的牺牲,所有人都不愿意继续看到战争的发生。中国人民期待着凭借着自己努力取得的政权去建设新中国,重建家园,建立联合政府,实现近代化,而这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最迫切也是最美好的愿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霸占抗战胜利的果实,维持其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使中国继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国民政府当局想利用“和平谈判”为幌子,背后积极进行军事部署,发动内战,与此同时蒋介石连续三次致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以此来争取有利的舆论,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而蒋介石也相当然地以为毛泽东不敢来重庆进行和谈。 从早期国共合作破裂之后,部分共产党党员及拥护共产党的人民群众受到国民党的打击,于是,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活动,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与国民政府革民军进行了长期的作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西安事变,两党宣布停战并联合抗日。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双方针对避免内战和重组政府及改制部队等举行了这次谈判。 当时共产党拥有人民军队约一百万,而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而中国共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在和谈中也准备了一些让步。而抗日战争后,共产党也拥有了一些受到人民拥护的解放区和民选政府,但国民党同样拒绝解放区的存在,这也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当时中共提出联合政府口号,打出的是一面民主政治的旗帜,蒋在经过长时间思考之后,决定打出另一面民主旗帜与之抗衡,此即提前召开国民大会,制颁宪法,将训政变为宪政,从而以宪政的名义抵制联合政府。 2国际背景 这一历史大事件并不只是由中国内部的情形造成的,更是在当时国际方面美苏双方的强大作用力下产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蒋介石虽然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他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为了调兵遣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蒋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谈判,就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他自己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而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另一个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8月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问题。8月25日,中央政治局鉴于形势的发展,紧急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日,中共中央根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26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 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下午3时许,到达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以及重庆各界知名人士邵力子、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黄炎培、郭沫若等。《大公报》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现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的行动是“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抗战胜利后,“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新华日报》发表四位读者来信说:“毛泽东先生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重庆谈判是一场复杂而异常艰苦的斗争。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的会来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

谈判技巧之重庆谈判一波三折

重庆谈判一波三折 蒋介石打了3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他对毛泽 东来渝的态度,我认为经过了两次转变,即由“诚恳忍耐”到“拘留审判”,再到“授勋礼送”。 蒋最初决定的接待方针是“诚恳忍耐”。蒋表示要诚恳地接待毛 泽东。蒋估计到时毛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他说要忍耐。抗战 胜利以后,当时全国的军队编制是100个师,中共提出要48个师的 编制,蒋介石觉得太多,称顶多给你12个师。蒋介石在日记里就是 这幺说的。后来蒋介石作出退让,表示可以给中共20个师的编制。 中共还提出一个要求,即山西、陕西等5省的省政府要由中共来组织,天津等市的副市长由中共党员来担任。蒋介石认为毛要求太高,所以马上转变方针变成了“拘留审判”。 蒋介石想把毛泽东扣下来,然后交给法庭审判,蒋在日记里已 经开始起草中共的所谓罪状,列了十几条。但是他又担心,如果把 毛泽东拘留审判,美国和苏联不会赞成。美国大使赫尔利对毛泽东 的安全作了保证的,并且亲自到延安去迎接毛泽东。蒋估计反应最 强烈的是苏联,可能会采取两个行动:一是拒绝交还东北。抗战胜 利前夕,苏联红军打败了日本关东军,占据着中国的东三省。二是 苏联可能会从新疆过来打中国。蒋介石反复掂量,最后决定了新的 方针。我概括成4个字:第一,“授勋”。抗战胜利了,国民党、国 民政府给抗战有功人员每人颁发一枚“抗日战争胜利勋章”。蒋介石 决定给毛泽东也授一枚抗战胜利勋章。第二“礼送”。在毛泽东离开 重庆的时候,蒋介石派张自忠、陈诚为代表,客客气气地一直把毛 泽东送回延安。这就是毛泽东在重庆停留的几十天里,蒋介石对他 的3种不同态度。 那幺蒋介石为什幺放走毛泽东?按照蒋的说法,他是希望用这 个方式来感动中共、感动毛泽东。但更重要的,我想是因为蒋介石 担心苏联和美国的反应。还有,蒋担心中共的军事力量。毛泽东去 重庆之前是做了准备的,他告诉党内同志:我到了重庆有可能会坐 班房,也好,我可以借这个机会读 点书。毛还跟刘伯承、邓小平讲,你们给我好好地打,你们在战场 上打得越好,我在重庆就越安全。毛的布置蒋介石当然不知道,但 是中共已经拥有180多万的军事力量,这个蒋介石是明白的。如果 把毛泽东扣下来,那不是逼着中共跟自己较量吗?

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教材分校是上好一节的基础,首先我和给我考官交流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理解。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F写了中国传统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该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该地位非常重要。但这节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探究的能

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之后,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清晰可见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本节当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教法采用视频欣赏、图片字材料阅读、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谈话法等 ②学法那么本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我将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场景。提问:孔子是何时人呀?能用个词形容看这个时候的感受吗?奥运会怎么重大的场合,大导演张艺谋为何要设置这样的一幕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百家争鸣探询其中的答案。进入本。(写板书) 通过这样的导入是希望通过视频观看,讲学生的感受,提问设疑,确定春秋战国时期。调动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本以下的学习环节。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经贸实践 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岳佳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针对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对比国内外发展概况,陈述我国在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居民;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一、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的内涵及特点 (一)个人理财的内涵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满足生活的需要,必须依据的基本财务状况。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关于个人理财的定义,业界有不同的定义。个人理财是实现了个人目标和人生理想,安排,实施和管理的总体协调财务计划的过程中的所有环节。 (二)个人理财的特点 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包括财富,财富保障和安排的积累。个人理财应遵循的规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个人理财具有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规避风险,灾害的作用。 二、我国居民个人理财现状 (一)个人理财的需求量增加 在中国个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个人金融业务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2006年麦肯锡的调查显示,1995年至2005年里,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未来金融市场的增长率将在年均增长率为10%到20%的跨越式发展。个人理财前景非常广阔,需求旺盛,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的改革在我们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为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市场上的发展空间所带来机遇和挑战。 (二)居民个人理财的需求动机多元化 由于居民风险偏好,收入和资产等不同的人生阶段,居民的金融需求,积极性也将发生变化。需求主体分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每一组不同的收入,风险偏好是不同的,目标追求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不同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机构以提供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居民个人理财市场活跃 在商业银行之后,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公司相继成立了金融中心来推广金融产品。不少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角色,积极兴办金融工作室。同时,该基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令人瞩目。 三、我国居民个人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个人理财自身层面 财务管理理念尚不成熟。目前,大多数居民的投资理念保守,住宅投资还是首选方式。居民将钱存在银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单一的个人理财产品,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其次,居民缺乏金融投资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悉金融产品,不理解金融市场,忽略自己的特定需求。我国缺乏充分认识风险防范机制的居民,居民往往只是看中高收益,忽视高风险,最终导致个人财产损失惨重。 (二)金融服务机构层面 1、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 2、市场不完善阻碍业务的发展。 3、金融机构软硬件建设与个人理财的需求存在差距(三)政府层面 个人理财市场体系不健全。首先,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奠定了个人理财的潜在风险。盲目竞争市场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必要的个人金融风险,并且对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影响,难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普通百姓的利益。 四、我国居民个人理财主要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居民个人理财自身层面 1、培养个人理财的现代意识。从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个人储蓄存款的居民呈现逐年增加逐年的趋势。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在许多人看来一夜之间很多人一起理财。不过,这并不代表,你买了产品就是学会理财。我们处于起步阶段的个人理财,有钱的人表现了个人理财强烈的现实需求。因此,建立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总结经验在生活中,通过财务规划有一个高品质和自由的生活。 2、按照不同人生阶段选择理财方案。个人理财非正式指向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不同的家庭财务目标,要根据具体的家庭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变化,制定和实施家庭理财的具体方案,实现人生的目标是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家庭。财务目标生命阶段,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练习,也是人生的财务规划可能不是一个“理论”,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一般情况下,个人理财的过程中必须熟悉资产负债表,什么是未来收入的预测,确定您的财务目标,无论是消费或投资计划提前,并准备预算,合理安排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不盲目消费,完全投入。 3、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1)识别和评估风险。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从居民的角度来资助这是不可能不承担风险,因此要获得回报风险便难以获得风险报酬。其次实现低风险,高回报的个人理财涉及到财务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背景知识的财务目标。(2)防范与化解风险的具体方法。①风险规避。②控制风险。 (二)金融服务机构层面 1、增加理财产品,提高服务水准。 2、从战略的高度科学、合理定位。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4、加强组织架构整合。 5、创新激励机制。 6、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 7、谨慎选择客户。 8、培养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9、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 (三)政府层面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当局应积极规范个人理财市场。完善个人理财市场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法律环境,更好的服务,为个人理财市场的主体规定。加强相关有效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众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有效监管,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广大金融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春晓;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与风险控制分析 [D];中国政法大学;2011. [2]王栋;工行BDJ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大 学;2010. [3]陈兵;中国个人理财业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上海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陈杨;新形势下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1. (岳佳凝:集美大学财经学院。) 88

重庆谈判剧本

重庆谈判剧本 重庆谈判剧本 旁白:1945年抗战刚结束 , 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在议事。 王炳南:抗战打了那么多年,中国的老百姓苦了累了,疲惫不堪了,人民渴望和平的呼声很高呀~都希望实现全国统一。 周恩来:主席~蒋介石给他的部队下达了三大命令,加紧调集前方士兵,连日伪军都收编到国民党的部队里,很明显已经在磨刀,想对我们下手了。 朱德 :蒋介石不消停呀,主席~你说怎么办, 叶剑英(拿着电报上):主席~蒋介石又来电了,这已经是第三封电报了 言辞诚恳,还是请你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的大事,这一回,与往日不同,是由蒋介石直接致电,发出正式邀请,而且于八月十六日将电文公诸《中央日报》。这表明此次邀请非同小可。蒋介石制造了很大国际舆论。 周恩来:如果我们不去国民党就会把蓄意制造内战、不愿和谈的罪名嫁祸给共产党,共产党将失信于天下。 朱德:蒋介石是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主席~不能去。这是一场“鸿门宴”,此去凶多吉少呀,。 王炳南:谁都知道,蒋介石请你到重庆谈判是在拖延时间,好让他的部队充分调动布防,蒋介石急于要接收大批伪军,然后部署与中共决战,正需要时间,蒋介石这是在拖延时间,准备内战呀。毛泽东:我必须去~我要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争取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以期实现全国统一的新局面。我倒要看看这个蒋介石能玩出什么花样来,给普天下四万万同胞一

个交代~就是虎口,我毛泽东也要去闯一闯,比起战场上为党和人民牺牲的同志们,我毛泽东就是死又算得了什么, 旁白:经过40多天艰苦而复杂的谈判,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又叫“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指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当时最大的反对派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其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目录 ? 1 谈判背景 ? 2 大致过程 ? 3 谈判结果 ? 4 后续活动 o 4.1 1月停战令 o 4.2 政协会议 ? 5 评价争议 ? 6 注释 谈判背景 主条目:1945年国共冲突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翻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政府军国民革命军长期进行战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双方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以后,双方为避免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争取和平建立新政府而举行了这次谈判。 大致过程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三次电邀中国共产

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抗日战争期间因为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迁重庆,称“陪都”),中国共产党方面于23日决定由毛泽东率团前往参加谈判。 8月28日,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中共中央驻地延安乘专机赴重庆,重庆谈判开始。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举行多日会谈,达成了多项共识。 重庆会谈期间,蒋中正和毛泽东仅以主客身份相礼待,双方并未参加实质性会谈;具体谈判在周恩来和王世杰之间进行,但毛泽东在重庆短暂居住为国共谈判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中共的官方史料往往对毛泽东赴渝声称“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真正的诚意,而且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等真会这样快地应邀来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为了便于谈判进行,使谈判能取得具体的成果,只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提出意见”。实际上,八月二十四日,中共电报重庆,称只由“周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而毛泽东“亦准备随即赴渝”,即周恩来先去重庆,而毛泽东则籍故推迟。即使按此电报只由周恩来赴重庆,国府也不可能毫无准备。随后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毛泽东突然发电报给重庆改口宣布毛泽东将与周恩来,王若飞同机赴重庆。至于政府方面为何没有提出方案,邵力子在后来的政协会议第三次会谈中说道:“为什么政府方面不自动先提方案呢?这有很重要的理由。在抗战胜利以后,蒋主席邀请毛泽东先生的电报,已将政府的希望充分说明,我们只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倘若政府先提具体方案,也许使中共方面认为政府已有一种定见,而有碍会谈的进行。中共最初提出十一点意见,政府即就所提的各条逐一答复,会谈纪要发表,条目上虽稍有变更,大体是以中共最初所提的十一项为根据。从这一点,更可以看出政府始终培养和谐空气,寻求问题解决的诚意”。 10月10日,会谈双方签署协议《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由于签署日期为10月10日,又称为《双十协定》。 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与国民政府方面磋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重庆谈判蒋写给毛的三封信

第一封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第二封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送来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防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巳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属守将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第三封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迎接,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毛泽东的往来电报 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的第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百家争鸣现象

浅谈“诸子百家”现象 摘要: 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及战乱不同,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方面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黄金时期”。先后出现了儒道墨法等各个学派,即所谓“诸子百家”,进而产生了所谓的“百家争鸣”的现象。思想文化的如此繁荣,这在之前从未出现,在之后由于统治者对思想方面的压制也不复出现。诸子百家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而我们今日所说的中国文化,大部分就是在这一时期扎根发芽,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 诸子百家产生影响 正文: 人们时常说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恩格斯在盛赞文艺复兴运动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天翻地覆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也处在这样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群英荟萃的时代。 那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们在表现出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强烈的独立意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群体品格。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孔子、孟子、曾子、旬子等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以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孙子等为代表的兵家思想,以公孙龙、施惠为代表的名家思想,以鬼谷子、苏秦、张仪等为代表的纵横家思想等构成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奠基的时期。他们的这些人格魅力和智慧之光,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永远地照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程。 “诸子百家”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天子的暗弱,诸侯们逐渐开始争夺霸权。不久后,春秋时代四大国:齐楚秦晋相继崛起,相互争夺霸权。再到春秋后期,多数诸侯国内部也都出现了士大夫权倾国君的局面。在旧的社会体系崩溃的时候,新的思想必须出现以使得人们的心理去除因为没有精神依靠而形成的恐慌,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新的民族思想支柱。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士”阶层的出现和活跃。此外,当时诸侯各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对学术研究采取宽松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主要基地稷下学宫是最为典型的例证。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影响最深刻的无疑是儒家。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