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3.21.1 试样制备

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 (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下表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测定水含量用试样的数量

3.21.3 结果整理

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 ρd=

ρ/(1+0.001w) 式中:ρd ——干密度,g/cm 3;ρ ——湿密度,g/cm 3;

w ——含水量,%。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

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如曲线不能4出明显的峰值

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

按下式计算空气体积等于零的等值线,并将这根线绘在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图上,以资比较。 100101.01w G V s a

d +-=ρ 式中:ρd ——试样的干密度,g/cm 3;Vs ——空气体

积,%;

Gs ——试样比重,对于粗粒土,则为土中粗细颗粒混合

比重;w ——试样含水量,%。

当试样中有大于38mm 颗粒时,应先取出大于38mm 颗粒,并求得其百分率p ,把小于38mm 部分作击实试验,按下面的公式分别对试验所得的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适用于大于38mm 颗粒的含量小于30%时)。 最大干密度按下式校正:

s dm dm G p p '+-='01.001.011ρρ 式中:ρ'dm ——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 3;

ρdm ——用粒径小于38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3;P ——试料中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百分数,%;Gs ' ——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毛体积比重,计算至0.01。最佳含水量按下式校正:

w 0'= w 0(1-0.01p)+0.01ρw 2 式中: w 0'——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w 0 ——用粒径小于38mm 的土样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P ——同前;w 2 ——粒径大于38mm 颗粒的吸水量,%。

3.21.4试验完毕后,切断电源。仪器应清洗干净,工具应还原归位,同时记录仪器使用前后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时间。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研究

土工击实实验方法的研究 击实实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实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实验和室内击实实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实验地段,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实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实验。实验时,在一定条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 土工击实实验方法 土工击实实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实验的工程之一。实验采用击实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计算式为: K= ρ d / ρdmax 式中,k为压实度,% ;ρd为工地碾压的干密度,g/cm3。ρdmax为室内实验最大干密度,g/cm3 。 若k越接近100% ,则压实质量越高。对于受力主层或者重要工程K要求大些;对于非受力主层或次要工程,k值可小些[2]。 3 土工击实实验曲线 室内击实实验,击实功瞬时作用于土,土的含水量基本不变。在同一击实功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增大,但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干密度就变小。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得到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含水量W与干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3.21.1 试样制备 3.2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3.2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3.2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3.21.2 试验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

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 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 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 的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 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下表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测定水含量用试样的数量

土工击实试验

[管理]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演讲人:方克海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平均,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土的平均性 取样时样品的平均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确凿,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6kg左右。这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平均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简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佳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保证水分平均。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为实际加水量。当然,土样合宜放置太久,否则水分损失过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3.3润滑剂的影响 击实试验中,在击实筒及护筒内壁平均地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从而减少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即减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当击实功及击实方法不变,即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总功W总保持不变时,认为抹有凡士林与未抹凡士林两种情况下,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体间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体所获的实际击实功ω=W总- Wf -ωf1增大,使得土体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也相应减少,从而使得土体所获得的实际击实功增大。因此,抹有凡士林的干密度较未抹凡士林的干密度要大。但是如果土样含水率较高时,做试验是有解放水溢出也能起到润滑的作用。3.4每层装土的质量的影响 击实时,将制备好的土样分3,5层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每次约800,900g,按五层时,每次约400,500g,对于大试筒,按三层法,每层试样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是用扰动样做的试验,在工程上运用于控制填土地基及夯实效果,提供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两种,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20mm粘性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40mm。要准备:1)天平:称重200g、0.01g;2)台秤:称重10kg、5g;3)标准筛:孔径20mm、40mm和5mm;4)试样推土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或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备土量>20kg(2200g×6(>50kg重型5300g×6),风干过筛5mm(重型过20mm或40mm)将筛下土拌均匀(四分法)取代表性试样测定风干土含水量、塑性指数(Ip)。根据塑限(Wp)预估最优含水量,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量的一组试样,例:假定Wp=20%,备16%、18%、20%、22%、24%,但Ip>20%,则应按15%、18%、20%、22%、25%;根据试验所需要的土量与含水量,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mω=(m0/(1+0.01ω))×0.01(ω1-ω0) 式中mω——制备样所需要的含水量(g); m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g); ω0——湿土(或风干土)质量(%); ω1——制样要求的含水量(%), 例:Wp=20%,风干含水量=4.2%,要制ω=16%,轻型击实,击实筒容积947.4立方厘米。求预加含水量?mω=(2200/(1+0.01×4.2))×0.01(16-4.2)=249.1(g),五个点一组这是其中一个点的加水量。 备好样用手捏一下,中间点是否捏的最紧,有时塑限不一定准,能有一点捏的最紧,试验结束就有最有点出现,否则要调整加水量,静止一昼夜,备样是击实试验结果好坏的重要一环,备不好样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峰值不明显。 击实筒内壁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轻型分三层击实每层25击(重型分五层击实,每层56击;若分三层每层94击),每层交界处要刮毛,最后一层要加护筒考虑高出>6mm,击实结束,卸护筒修平,称重(准1g),注意去皮,取含水量(双试验)(误差<1%),计算湿密度ρ0(准0.01g/cm3),含水量(105-110度烘烤升温后不少于8小时)出来计算干密度ρd=ρ0/(1+0.01ωi), ωi——某点试样含水量(%), 绘制ρd—ω关系曲线附记录,计算饱和含水量一同绘入图中, ωset=(ρw/ρd-1/Gs)*100, ρw——温度4度时水的密度; Gs——土颗粒密度,注意这里气体体积为零; 轻型击实试验中,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应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进行校正。 1)最大干密度校正:ρ,dmax=1/(((1-P5)/ρdmax)+(P5/(ρw×Gs2)), P5——粒径大于5mm土的质量百分比(%); Gs2——粒径大于5mm土粒的饱和面干比重,注:饱和面干比重指当土粒呈饱和面 干状态是的土粒总质量与相当于土粒总体积的纯水4度是质量的比值。2)最优含水率的校正ω,opt=ωopt(1-P5)+(P5×ωab)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击实试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试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试验和室内击实试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试验地段,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试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试验。试验时,在一定条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土工击实试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试验的项目之一。试验采用击实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计算式为: K= ρd / ρdmax 式中,k为压实度,% ;ρd为工地碾压的干密度,g/cm3;ρdmax为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g/cm3 。 若k越接近100% ,则压实质量越高。对于受力主层或者重要工程K要求大些;对于非受力主层或次要工程,k值可小些[2]。 3 土工击实试验曲线 室内击实试验,击实功瞬时作用于土,土的含水量基本不变。在同一击实功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增大,但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规范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 土的均匀性 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 6kg 左右。这

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保证水分均匀。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为实际加水量。当然,土样不宜放置太久,否则水分损失过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3.3润滑剂的影响 击实试验中,在击实筒及护筒内壁均匀地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从而减少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即减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当击实功及击实方法不变,即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总功W总保持不变时,认为抹有凡士林与未抹凡士林两种情况下,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体间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体所获的实际击实功ω=W总- Wf -ωf1增大,使得土体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

[管理]土工击实试验

[管理]土工击实试验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演讲人:方克海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 土的均匀性 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 6kg 左右。这

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保证水分均匀。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为实际加水量。当然,土样不宜放置太久,否则水分损失过多,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3.3润滑剂的影响 击实试验中,在击实筒及护筒内壁均匀地抹上一薄层凡士林,从而减少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即减少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 。当击实功及击实方法不变,即击实试验的击实功总功W总保持不变时,认为抹有凡士林与未抹凡士林两种情况下,土体间的摩擦力相同,克服土体间的摩阻力做的功ωf1相等,因此,土体所获的实际击实功ω=W总- Wf -ωf1增大,使得土体的干密度增大。未抹凡士林的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大。抹了凡士林之后,使得土体与筒壁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

土工击实自动计算标准表格.doc

试表 01 山东省公路工程 ) 3 含水量干密度曲线 m c 1.90 / g ( 度 密 干 1.85 承包单位: S333线寿张至莘县段改建工程第四合同项目部 1.80 工程名称:S333线寿张至莘县段改建工程 监理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交通工程监理公司 1.75 配合比:素土 桩号:K257+800 筒号:1# 筒容积: 1.70 3 击锤重: 4.5 kg 2177cm 10 12 14 8 层次: 5 每层击数:27 大于 (5) mm颗粒含量: 0 % 超尺寸颗粒吸水率:0 %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 3 m 筒加湿土重( g)8786 9022 9880 9879 9763 c 1.90 / g ( 筒重( g)4615 4615 5313 5313 5313 度 湿土重( g)4171 4407 4567 4566 4450 密 干 1.85 湿密度( g/cm 3) 1.916 2.024 2.098 2.097 2.044 干密度( g/cm 3) 1.738 1.806 1.840 1.808 1.734 1.80 盒号11 5 12 46 31 46 33 25 41 4 盒+湿土重( g)158.67 163.28 181.25 164.14 150.99 157.32 153.14 156.32 164.32 166.75 1.75 盒+干土重( g)146.34 150.36 164.31 149.33 135.68 140.81 135.24 138.29 143.28 145.34 盒重( g)25.39 25.20 25.91 24.51 24.88 24.65 24.59 24.27 25.94 24.95 1.70 合同号:四 编号: 0- 2- 2 落距:45cm 20 22 16 18 超尺寸颗粒毛体积相对密度:含水量 (%)0 含水量干密度曲线 湿土重( g)133.28 138.08 155.34 139.63 126.11 132.67 128.55 132.05 138.38 141.80 8 10 12 141618 20 22 干土重( g)120.95 125.16 138.40 124.82 110.80 116.16 110.65 114.02 117.34 120.39 含水量 (%) 水重( g)12.33 12.92 16.94 14.81 15.31 16.51 17.90 18.03 21.04 21.41 素土土粒比重及塑指或无Gs=2.61;Ip=11.8% 含水量( %)10.19 10.32 12.24 11.87 13.82 14.21 16.18 15.81 17.93 17.78 机结合料平行试验平均值ρ =1.85g/cm3; ω =14.5% 平均含水量( %)10.3 12.1 14.0 16.0 17.9 最佳含水量 W= 14.3 % 最大干密度ρ= 1.85 3 g/cm 试验:复核:审核:监理:2005年4月8日

土工击实试验

土工击实试验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土的均匀性 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

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6kg左右。这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臵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臵,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好放臵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保证水分均匀。因此,加水量宜根据试验所得的经验值换算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111期)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 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字体:大中小 ■朱东升 ■朱东升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111期)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 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字体:大中小

■朱东升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111期)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 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字体:大中小 ■朱东升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2009年第3期总第111期)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 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09-09-22]字体:大中小

字体:大中小 ■朱东升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350004 ) 摘要击实试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试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关键词击实试验干密度最优含水量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1 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 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 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 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 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试验和室内击实试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试验地段, 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 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 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试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试验。试验时,在一定条 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 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土工击实试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试验的项目之一。试验采用击实 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 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土工击实试验方法的研究 ■朱东升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350004) 摘要击实试验是建筑物地基、道路地基、室内地坪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工作中积累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击实试验的方法及其要点,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关键词击实试验干密度最优含水量 1研究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研究土的填筑特性,常用现场填筑试验和室内击实试验两种方法。前者是在现场选一试验地段,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法进行填土,并同时进行有关的测试工作,以查明填筑条件(包括土料、堆填方法,压实机械等)与填筑效果的关系。该方法能反应施工的实际情况,但需时间和费用较多,只在重大工程中进行。室内土工击实试验是近似的模拟现场填筑的一种半经验性的试验。试验时,在一定条件下用锤击法将土击实,以研究土在不同击实功能下的击实特性,以便获取设计数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填筑标准。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填土击实特性的重要方法。[1] 2土工击实试验方法 土工击实试验是研究土压实性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建筑工程必须试验的项目之一。试验采用击实仪法,即通过锤击使土密实,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的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量(最优含水量)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为了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制定土的压实标准。通常,工地压实质量控制采用压实度,计算式为: K=ρd/ρdmax 式中,k为压实度,%;ρd为工地碾压的干密度,g/cm3;ρdmax为室内试验最大干密度,g/cm3。若k越接近100%,则压实质量越高。对于受力主层或者重要工程K要求大些;对于非受力主层或次要工程,k值可小些[2]。 3土工击实试验曲线 室内击实试验,击实功瞬时作用于土,土的含水量基本不变。在同一击实功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水量,土的干密度增大,但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干密度就变小。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得到在一定击实功作用下含水量W与干密度ρd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细粒土的试验曲线(图1)呈抛物线型,曲线峰值即是土的干密度最大点,该点的干密度就是最大干密度ρdmax ,相应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W0。而粗粒土的曲线没有细粒径土规则,有时候还会出现双峰值。 曲线峰值为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交叉点,因此,准确地确定该点是击实试验的关键。如曲线不能给出峰值,应进行补点试验。 图1 击实试验曲线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标准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1.1 试样制备 1.1.1 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伴和,闷料一夜备用。 1.1.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 1.1.3 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出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1.2 试验程序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选用干

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细粒土)~1100g (粗粒土);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 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量,计算至0.1%。测定含水量用试样的数量按下表规定取样(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测定水含量用试样的数量

土工击实试验

土工击实试验培训 演讲人:方克海 1、击实的原理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作为填土施工控制质量主要依据。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2、土击实性的意义 用土作为填筑材料,如修筑道路、堤坝、机场跑道、运动场、建筑物地基及基础回填等,工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经过搬运未经压实的填土,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孔隙、空洞较多,土质不均匀,压缩量大,强度低,抗水性能差。为改善填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必须按一定的标准,采用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或振动等方法将土压实到一定标准,以满足工程的质量标准。 3、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3.1 土的均匀性 取样时样品的均匀性不好控制,如果取样不准,即使其他方面控制的多么准确,最终的击实数据也是不可靠的。所以

取样一定要认真细致,确保试样能够代表母体。对于中粗粒土,必须严格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需要的总数量,然后再分成5个试样,每个试样 6kg 左右。这5个试样要代表原土样的实际级配,不能因粗细颗粒离析而影响试样的均匀性。否则,由此引起的试验结果数据变异大,无规律,击实曲线无峰值或呈波浪线等。 3.2土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依据规范进行土样的制备工作,对于天然含水率高的土样,宜用湿土法,对于天然含水率低的土样,宜用干土法。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按2%~3%含水率递增(递减),拌匀后装入塑料袋内或密封于盛土器内静置备用,击实试验中按公式计算出来的理论加水量制样并不能达到理想结果,水分损失不可避免。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密封装置,尤其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容易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通过大量反复试验,得出下列规律: 在室温为24℃~28℃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0.5%~0.8%,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以内;室温为28℃~35℃时,实际加水量比理论加水量多1.0%~1.2%,闷料一天后,含水率与预估含水率非常接近,土在第二天含水率降低1%左右。 对于同样的土样,含水率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而制备好的土样最好放置24h,以便分子充分扩散,

Excel在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中的应用

Excel在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中的应用 Excel不仅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也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制图工具。它可以根据表格中枯燥的数据迅速便捷地生成各种直观、生动的图表,并且还允许用户根据需要修改及自定义图表。巧妙灵活地使用Excel提供的格式化功能,可以使生成的数据表格或图形更加美观、清晰。 土工试验成果的精确度在整个勘测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表格和图表功能,可以对土工试验资料进行自动处理,提高成果的精确度及美观性。本人在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中使用Excel时深深体会到它的方便快捷,在此想摘取几点小技巧与各位分享。 1固结试验计算成果及e-p、e-logp曲线的绘制 固结试验的特点是计算过程固定,成果曲线单一,正好可以充分发挥Excel的图表功能。此项工作分三步进行: ①编制计算成果表,即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建立所需要的计算成果表; ②直接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生成e-p曲线和e-logp曲线; 以上两个过程需要应用Excel的格式化功能,使获得的成果更加美观清晰。 ③将计算结果输入已编制好的曲线表格中,曲线就会随数据的改变而改变,十分直观。 2直接剪切试验成果线性回归分析 Excel图表内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线性回归分析,这一功能完全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直剪试验的成果分析。在直剪试验中,c、j 值的精度十分重要,甚至反映出地质勘测成果的精度。传统的制图方式人为误差占了较大比例,应用Excel的线性回归分析可以消除人为误差,提高成果精度。 3土工试验成果汇总 Excel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各种复杂的表格,而且表格的修改也十分方便快捷。应用时首先新建一工作簿,选择sheet1工作表,根据需要制作好土工试验成果总表,然后将制作好的成果总表在同一工作簿内复制若干张,每次需用时,将试验成果输入总表中,再打印输出。 应用Excel的统计功能,可方便快捷地将同一工作簿进行汇总。方法是先在已有数据的工作表之后生成一张空白工作表,将每一层土样数据剪贴到空白工作簿中,应用Excel的函数功能汇总出最后成果。 Excel可以在同一坐标内绘制两组不同的曲线,并用不同线型表示,这一功能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地质勘测工作的很多方面。 在以上应用中,本人先将每一个试验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簿保存为一个文件,应用Excel的模板功能,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4结语 以上只简要介绍了Excel在土工试验资料整理中较为典型的几种应用。Excel软件易学易用,特别适合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土工试验人员使用。Excel还可以应用于土工试验其它许多项目的资料整理和曲线生成(如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应用VB Excel,还可以开发出Excel的更多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