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但是在当今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

力平价上下波动。在近10年间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1美元兑8.7019元人民币升至目前的8.277元升值幅度为5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因国内价格偏低而引起货币购买力上升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短期的变动主要受市场外汇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是从市场外汇的供求关系看外汇供大于求汇率下跌本币升值供不应求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我国的对外贸易、资本流入流出、外汇储备规模等都会改变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人民币汇率也随之而变动。二是非市场行为也是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目前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而在资本项目下受政府严格管制居民和非居民不能在我国境内进行人民币与外币的自由买卖海外投资购汇受到严格限制并且长期以来实行鼓励/多出口、少进口0的对外贸易政策。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市场对外汇的实际需求。目前国内市场外汇供应增加、而需求不足人为地给人民币形成较大的内在升值压力这与人民币汇率受非市场行为的干预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既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为了满足扩大对外开放、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例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日元和东南亚国家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而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综上购买力平价只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短期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市场外汇供求关系

并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偏差有其理论原因也有实际测算的误差因素在国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测算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进行GDP国际比较。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测算的结果显示有些国家购买力平价高于汇率有些国家则低于汇率有些国家两者相接近。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79: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22。我国自1993年以来已先后三次以试验性方式参加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的国际比较项目结果也显示出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要高于汇率。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出现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不相符而引起的偏差二是实际测算过程中的统计误差。72改革20036REFORM一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不相符而引起的偏差目前我国仍处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市场经济需要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尚没有达到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完全有效的市场经济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来确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前提不充分条件不成熟。一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国内存在着大量的非贸易品使得购买力平价和人民币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各不相同。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对比国之间GDP所有商品和服

务的比价关系而汇率只反映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通常以投资品和教育、医疗、政府公共消费等非市场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非贸易品在GDP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据测算约为50。非贸易品往往因质量较差其价格较低。如果将这部分的非贸易品与国际上优质高价的商品和服务相比必然会高估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从而使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远远高于汇率。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低政府对教育、医疗、房租、工资等项目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价格机制不甚完善价格扭曲现象较为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的价格偏低。据统计政府消费、居民服务性消费占GDP比重大约为30左右。这样与国际市场价格比较的结果也会高估人民币购买力进而也加大了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因此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条件与购买力理论的要求不相符合是造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在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各国的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十分明显并且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差幅度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两者的偏差程度相对较小一般在20以内。比如2001年欧元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0.89:1汇率为1.022:1两者相差15左右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与其购买力平价基本一致均为0.7:1日元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58:1其汇率为121:1

相差30。对于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相对较小市场经济不发达致使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形成较大幅度的偏差而且汇率往往要低于购买力平价。例如2001年韩国韩元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59巴西前者相当于后者的40俄罗斯为30印度则仅为16差幅甚至要高于我国。二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由于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消费习惯以及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等方面千差万别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面临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一是商品和服务代表性和可比性之间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在价格调查中强调代表性忽视可比性比较结果则会高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相反如果强调可比性而忽视代表性比较结果则会低估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二是各国不同的支出结构对购买力平价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不同的汇总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比较结果等等。此外计算购买力平价需要有一套十分详细的价格和支出数据我国现有统计基础与其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测算的购买力平价数据结果的统计误差可能较大。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世界银行关于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系数是通过少数专家利用有限的资料推算出来的其数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把握。据有关专家估计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高估了人民币实际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夸大了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差程度。因此由于实际测算的困难和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这是当前人

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偏差较大的重要实际原因。从上述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分析当前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有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把用于

GDP73改革20036REFORM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和确定汇率水平的依据。相应地用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作为评价当前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也是十分不正确的。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币汇率要高于购买力平价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这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表现出的共同趋势。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偏差幅度应该越来越小。附: 2001年世界银行公布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美元1汇率美元1购买力平价P汇率日本157.63121.53129.70挪威11.178.99124.28瑞士2.051.69121.60丹麦8.658.32103.95美国1.031.00102.79英国0.700.69100.27瑞典10.0810.3397.55中国香港7.567.8096.89芬兰1.071.1295.34法国1.031.1292.24新加坡1.641.7991.43冰岛88.7397.4291.08德国0.991.1288.46比利时0.981.1287.48荷兰0.971.1287.16奥地利0.971.1286.74以色列3.624.2186.03科威特0.260.3185.81爱尔兰0.931.1283.01加拿大1.281.5582.37卢森堡0.871.1278.17意大利

0.851.1276.16澳大利亚1.451.9374.97墨西哥6.899.3473.71西班牙0.781.1270.23马耳他0.310.4569.68新西兰1.632.3868.39沙特阿拉伯l2.453.7465.37中国澳门5.238.0365.13希腊

0.711.1263.43阿根廷0.631.0063.31巴拿马0.611.0061.07葡萄牙0.671.1260.35韩国763.071290.9959.11塞浦路斯

0.360.6456.65斯洛文尼亚133.79242.7555.12坦桑尼亚

454.06876.4151.81克罗地亚4.218.3450.46波兰1.984.0948.25智利298.06634.9446.94购买力平价美元1汇率美元1购买力平价P汇率赞比亚1645.183610.9445.56秘鲁1.573.5144.90埃及1.583.6742.92斐济0.972.2842.49马来西亚1.613.8042.27拉脱维亚0.260.6341.41匈牙利118.36286.4941.31玻利维亚

2.696.6140.65立陶宛1.634.0040.64爱沙尼亚6.9617.4839.82巴西0.932.3639.61博茨瓦纳2.295.8439.18肯尼亚

29.7378.5637.84土耳其464782.601228367.3037.84捷克共和国14.3338.0037.72尼日利亚41.60111.2337.40阿尔巴尼亚

50.73143.4835.35斯洛伐克15.3148.3631.66塞内加尔

230.67729.0031.64俄罗斯8.8029.1730.16罗马尼亚

8832.0429808.5729.63伊朗1714.005819.0029.46泰国

13.0244.4829.28阿尔及利亚22.4777.2229.10哥伦比亚

625.842299.7727.21斯里兰卡23.5088.0026.70土库曼斯坦1321.725200.0025.42蒙古273.761097.7024.94保加利亚

0.542.1924.52菲律宾12.1050.9923.73印度尼西亚

2423.6810260.9023.62格鲁吉亚0.482.0723.22南非

2.008.612

3.20哈萨克斯坦33.93146.7423.12中国1.888.2822.68巴基斯坦12.8158.2322.00孟加拉国11.845

4.2921.82亚美尼亚

116.25555.0620.94老挝1790.268900.0020.12越南

2945.8314806.0019.90尼日尔144.30733.0419.68乌兹别克斯坦79.01431.9918.29尼泊尔13.2973.7518.02乌克兰0.955.3717.62莫桑比克3622.5320703.6017.50印度7.7747.7216.29白俄罗斯222.671384.1516.09卢旺达69.43442.9915.67塔吉克斯坦

0.342.3814.40埃塞俄比亚0.978.3411.69吉尔吉斯

5.4348.4411.21实习编辑:蔡立斯74改革20036REFORM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研究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作者:————————————————————————————————日期: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

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10年数据验证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以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中美数据为例,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关键字:中美十年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误差原因一、2000年至2010年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年份中国CPI% 美国CPI% e*=e中-e美 2000 0.4 3.38 -2.98 2001 0.7 2.83 -2.13 2002 0.8 1.59 -0.79 2003 1.2 2.27 -1.07 2004 3.9 2.68 1.22 2005 1.8 3.39 -1.59 2006 1.5 3.24 -1.74 2007 4.8 2.85 1.95 2008 5.9 3.85 2.05 2009 -0.7 -0.34 -0.36 2010 5.1 1.64 3.36 由此可得两国10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折线图,如下。依图可知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相对平缓。2000年到2006,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美元依旧平稳,人民币回落贬值,2009年中国在经济危

机爆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通货膨胀率下降,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回升。 中美通货膨胀率趋势图 -2 -10 123456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中国CPI%美国CPI% 二、2000年到2010年中美汇率变化,及与e*关系比较。 中美汇率与通货膨胀率 由上表与下图知,2000年至2008中美汇率缓慢递减,2009至2010缓慢上升;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2000至2006中美汇率递减,2007至2008递增,2009再次递减。现实汇率变化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变化趋 年份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0) e* 2000 8.2784 -2.98 2001 8.277 -2.13 2002 8.277 -0.79 2003 8.2774 -1.07 2004 8.2768 1.22 2005 8.1917 -1.59 2006 7.9718 -1.74 2007 7.604 1.95 2008 6.9451 2.05 2009 6.6227 -0.36 2010 6.8282 3.36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 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

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 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从1997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在1998~2003的5年内,中国物价水平低于美国。这样,以1978为起点,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4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对比出现了两种不同情况,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是在1980~1994 年和1990~1991年间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不升反降,二是在其它年间中美两国通胀率差为正,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人民币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1994年1美元兑换8.4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 / 1.7-1)*100%=412%,人民币持续16年贬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物价上升的循环,通货膨胀从三个方面向汇率转化: 1.进口成本推动。国家物价局专门对主要生产资料进口对国内物价的推动进行计算,得出推动系数为1:1.55,即主要生产资料进口

购买力平价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 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 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另外,鉴于我国国情,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影响汇率调节的因素,人为的阻碍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准确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但是在当今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xx金融2xx 汇率(exchange rate,ER)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制定,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同时,一国汇率的变化也会对该国经济造成影响。 通常汇率变化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就业和国民收入等。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一下是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预期。其影响因素有以下一些:1.国际收支状况变化。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2.价格水平。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4.市场预期与投资市场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然引

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的预测 08金融学1班陈杰鹏145 一、人民币汇率回顾 (一)人民币汇改前历程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 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人民币在1994年起与美元非正式地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 (二)人民币汇改后发展历程 1.2005年~2008年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美元/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图1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2005.7~2008.9) 当初之所以选择2005年这个时机来改革汇率机制,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由图一可以看出,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逐步与美元脱钩,中国的高度发展的经济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高预期可在图中展现出来。所谓“强国有强币”,而体现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就是GDP。我们可以直观得看出中国在05年到08年GDP处于稳健快速的增长状态下,经济发展迅猛。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以及发行方式决定了其以GDP、CPI增长情况和经济周期等为依据。在这三年间,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的升值状态,这与GDP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加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2008年~2010年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2)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 (一)巨无霸指数 (4) (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 (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 (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8)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 (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9)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 (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0) (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

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 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⑴衡量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是同质的;⑵该商品价格完全弹性。 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⑴市场完全竞争;⑵各国价格体系相同;⑶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P P E =,式中E 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 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首先,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来看,中央政府把20178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让住房回归居住功能,及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上。而要做到这两点 一是要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转型,由投机炒作为主导的住房市场转型为以消费为主导的住房市场。对此,尽管政府职能部门一直在说,要鼓励居民的住房消费,但是对2016年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来说,如果不挤出房地产泡沫,不让房价下跌,而要保持房价稳定,要想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转型或回归到居住功能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就不可能。而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转型,让房价下跌必然会在短期内冲击2018年GDP增长。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预计中央政府可能会放弃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让GDP增长目标在6.5%以下,长痛不短痛。如果这样房地产化经济将会调整,而房地产化经济短期调整必然会对GDP的增长带来冲击,而这种短期冲击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有可能在这过程中得以强化。 二是中央政府要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可能是2018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倾向。对此,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8年仍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但是这种稳健性与2017年货币政策相比,会处于偏紧的态势。在这种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有些资产泡沫可能会引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人民币汇率同样可能处于贬值的劣势地位。 三是当前中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尽管可以让中国货币政策当局及政府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动监管者及参与者,可缓解金融市场所面对危机。但是这样做也可能让整个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充斥,逆向选择泛滥。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及市场投资者更是会进行更多更高风险投资,肆意扩张信用,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市场出现问题或发生危机,政府会来保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更是累积增多而是减少。这既不利于降低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也使得去杠杆的效果更差。从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第01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02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一、实证分析方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之后,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该理论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争论的焦点不仅仅在理论本身,更多的在于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检验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实际汇率(the real exchange rates),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 S P P E ?=* (3.9) 式中E 为实际汇率,S 为名义汇率,P 和*P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实际汇率的含义是扣除两国相对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汇率,这和经济学中实际产出、实际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含义是一样的。 (1)当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实际汇率保持不变,即01E E =时,称购买力 平价成立,这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确定的汇率相等(这里假定基期的名义汇率是适当的)。 (2)当01E E >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产生偏离,出现名义汇 率低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本币贬值。

(3)当01E E <时,这种偏离表现为名义汇率高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 价汇率来说本币升值。 假定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为30.8,当时中国的物价指数为110,而同期美国的物价指数为105 (这里假设上一年为基期),则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92.730.8110 1050000=?==*S P P E 至年末,名义汇率下跌至50.8,这期间中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25,而美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10,则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48.750.812511011 11=?==*S P P E 由此可见01E E <,实际汇率上升(注意是直接标价法)。如果假定年初 30.8的名义汇率是合理的话,那么,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即人民币汇率高估。则购买力平价汇率为 00.992.711012501 1=?==*E P P S p 或者 00.930.8105/110110/125//00 101=?==**S P P P P S p 也就是说,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的话,年末的名义汇率应该是00.9。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 3.1。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一)

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一) 摘要:2008年底,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走势,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阐述了人民币目前面临的各种压力,并做出2009年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预测。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二、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2.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购买力平价

7.3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经济学家们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贸易品部门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贫穷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发达国家的CPI 水平也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在1964年还发现:发达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之比系统性地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为什么呢? 7.3.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如果假定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P d =SP f ,不可贸易品由各国国内供求因素决定,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还可以做以下变形。具体推导如下: 假定A 、B 两国都生产贸易品(T A P 和T B P )和不可贸易品(N A P 和N B P ),且两国贸易品所占的权数α相同;两国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因而一国国内各部门之间工资是均等化的(N A T A W W =;N B T B W W =);在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定A 国劳动生产率较高(T B T A X X >),在非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N B N A X X =)。不论是贸易品还是不可贸易品,其价格为X W P =。根据以上假定,有以下公式: T A T A T A X W P =;N A N A N A X W P =T B T B T B X W P =;N B N B N B X W P =()N A T A A P P P αα-+=1;()N B T B B P P P αα-+=1由于两国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有T A T B SP P =,S 表示每单位A 国货币等于S 单位的B 国货币。将()N A T A A P P P αα-+=1的两侧同时乘以S ,可以发现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两国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分别为T T T X W P =和N N N X W P =, 由于N T W W =,我们可以得到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表达式:??? ? ??=N T T N X X P P 上述公式的含义就是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是可贸易品价格的倍数,这一倍数取决于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具体来看,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和整个经济体的工资成正比,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A 、B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分别为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一)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一)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

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