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关系_余芳东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关系_余芳东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关系_余芳东

中美汇率变化 实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中美10年数据验证摘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以2000年至2010年十年的中美数据为例,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 关键字:中美十年通货膨胀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误差原因一、2000年至2010年中美通货膨胀率变化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年份中国CPI% 美国CPI% e*=e中-e美 2000 0.4 3.38 -2.98 2001 0.7 2.83 -2.13 2002 0.8 1.59 -0.79 2003 1.2 2.27 -1.07 2004 3.9 2.68 1.22 2005 1.8 3.39 -1.59 2006 1.5 3.24 -1.74 2007 4.8 2.85 1.95 2008 5.9 3.85 2.05 2009 -0.7 -0.34 -0.36 2010 5.1 1.64 3.36 由此可得两国10年通货膨胀率变化折线图,如下。依图可知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相对平缓。2000年到2006,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2007年至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美元依旧平稳,人民币回落贬值,2009年中国在经济危

机爆发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通货膨胀率下降,中国通货膨胀率小于美国,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回升。 中美通货膨胀率趋势图 -2 -10 1234567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中国CPI%美国CPI% 二、2000年到2010年中美汇率变化,及与e*关系比较。 中美汇率与通货膨胀率 由上表与下图知,2000年至2008中美汇率缓慢递减,2009至2010缓慢上升;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2000至2006中美汇率递减,2007至2008递增,2009再次递减。现实汇率变化与购买力平价理论变化趋 年份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0) e* 2000 8.2784 -2.98 2001 8.277 -2.13 2002 8.277 -0.79 2003 8.2774 -1.07 2004 8.2768 1.22 2005 8.1917 -1.59 2006 7.9718 -1.74 2007 7.604 1.95 2008 6.9451 2.05 2009 6.6227 -0.36 2010 6.8282 3.36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

论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摘要: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较大的偏差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二是因为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汇率调节能力的因素,即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缺陷。当前的措施是应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 关键字:相对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汇率人民币汇率 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如果用i 和i* 表示本国和外国t期的通货膨胀率St-1、St 分别代表基期和t期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即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St /St-1=(1+i )/(1+i* ) 根据上式,我们得到一个直观的检验标准,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

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 二、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现实表现分析 作为正处于经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乎一直在和通货膨胀作斗争。虽然终于在2002年下半年摆脱了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通货紧缩,中国就又陷入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中国不断演进的同时,人民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表现又如何呢?根据易纲、范敏(2002)的研究表明,1980~1996年十七年中,除了1980~1994年1990~19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通胀率外(其未作检验的1978~1979年里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美国),其余年份里中国通胀率均高于美国。从1997年11月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在1998~2003的5年内,中国物价水平低于美国。这样,以1978为起点,可以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94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对比出现了两种不同情况,而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一是在1980~1994 年和1990~1991年间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为负,而人民币汇率不升反降,二是在其它年间中美两国通胀率差为正,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人民币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1994年1美元兑换8.4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 / 1.7-1)*100%=412%,人民币持续16年贬值)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通货膨胀造成了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物价上升的循环,通货膨胀从三个方面向汇率转化: 1.进口成本推动。国家物价局专门对主要生产资料进口对国内物价的推动进行计算,得出推动系数为1:1.55,即主要生产资料进口

购买力平价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 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关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 摘要: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超过外国,则本币将贬值。但是在实际中,例如2000以来,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表现,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理论。本文通过2000年以来的数据,试图找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人民币汇率实证中为什么不成立 关键词:汇率购买力平价通货膨胀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瑞典学者卡塞尔在2世纪完成的。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0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它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表述了汇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对外价值,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化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率之差,即Δe=ΔP-ΔP*。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于美国,那么Δe>0,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上升;反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下降。

以上分别是2000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平均中间价、中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国通货膨胀率的数据。 由图表可以看出:2000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小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应该下降。但是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表可知,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不变,这好像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样,2004年到2010年之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是高于美国的,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当上升。但是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却大幅下降,这样也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其实不仅在中美两国,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不能在绝大部分国家得到验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偏差呢? 1,从技术上讲,主要问题是:(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因而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很难决定的问题。(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受到观察能力和技术、数据不足或别的原因限制,研究人员难以保证基期年的准确选择。 2,从短期看,汇率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我们的分析以物价水平的灵活调节为前提,而如果存在价格粘性导致其不能在短期内调整,则汇率就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3,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的变动会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的偏离。在购买力平价分析中,它把汇率的变动完全当成一种货币现象:反映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实际汇率不会发生变动,名义汇率的调整完全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在实际中,名义汇率变动不仅仅与价格水平的变动有关,还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资本流动、消费偏好甚至政治因素都有关系。尤其在转轨经济中,体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经济变量的影响。 另外,鉴于我国国情,在实际中存在许多影响汇率调节的因素,人为的阻碍也是导致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准确的因素。 例如:在我国从1997年到 2005年,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以及SARS等突发事件。防范突发事件,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人为地对汇率进行调控,保持汇率稳定。

通货膨胀与汇率

通货膨胀与汇率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已成为一种顽疾,不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通货膨胀,当然其程度可能有显著差异。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较低,表现为温和的膨胀;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较高,表现为恶性的或剧烈的膨胀。有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时期上,通货膨胀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在许多经济学家间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根源。但是,只要存在通货膨胀,那么它对经济的影响就是相同的,物价上涨,居民实际收入下降,造成经济和政治的不安定。 原因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通货膨胀也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通货膨胀的经济指标很多,常用的有: 1.生产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主要反映商品的生产成本,即生产原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该指标对未来的消费价格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是预示消费价格趋势的指标。生产物价指数与汇率的关系非常微妙,并且反复无常,如果生产物价指数较预期的高,则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有关部门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种情况下该国货币的汇率可能会上升;但如果有关部门处于其他的考虑,没有紧缩银根,则该国货币的汇率就可能下跌。2.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主要反映城市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情况,是广泛用来反应通货膨胀的情况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来表示。当消费物价指数上升时,显示通货膨胀率上升,即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理论上来说,该国货币应该有下降的趋势,但很多国家都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往往同时带来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会利好该国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余芳东内容提要: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北京100826近来国外有关人士声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并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但是分析表明由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要求与我国经济现实条件不相符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阶段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确定人民币汇率的条件不成熟以此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有失偏颇缺乏科学依据。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与经济现实条件的差异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即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当一国价格水平上涨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货币出现等比例的贬值当一国价格水平下降时意味着该国货币购买力的上升货币出现等比例的升值。汇率是购买力平价的无偏估计量其变动总是收敛于购买力平价。但是在当今乃至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贸易壁垒、非贸易品、垄断等在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而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各不相同尚没有形成充分自由贸易、充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条件难以满足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所反映的范围和决定因素各不相同两者很难趋于一致。71改革20036REFORM 在范围上购买力平价包含了各国之间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比关系而汇率只反映国与国之间贸易品部分的价格比率没有反映各国建筑品、各种服务项目等非贸易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在决定因素上购买力平价直接受对比国之间实际价格水平的影响反映某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而汇率除了受各国通货膨胀率变动的影响以外主要由外汇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随着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利率、经济增长、甚至政策干预、投机炒作、资本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波动。而且在当今世界中汇率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汇率在短期内变动幅度大且较为频繁而购买力平价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二、购买力平价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变动的基础其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行为从1994年起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像其他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形成的基础在长期趋势上汇率应围绕购买

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是资金的两个价格,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利率的走势也是外汇市场的焦点。但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象经济增长、外贸赤字与汇率的关系那么简单,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住汇率的波动趋势。如果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国的中央银行联储就会提高利率以对抗潜在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的货币美元就由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差扩大,在资金市场上的吸引力相对提高,资金就会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从这方面看美国提高利率对美元的汇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会引起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下跌,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收益率下降,由于国际游资是要寻找投资回报的,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游资在美国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必然要离开美国,到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又会对美元的汇率构成贬值的压力。另外,利率的上升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从这些方面看,加息最终使汇率受到损害。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国因为担心经济过热而提高利率,导致道琼斯股票指数的暴跌,最终使美元的汇率在当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因此,面对提高利率使该国汇率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两种可能性,我们不要用恒等式的概念去套,而是对当时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关键是要看提高利率在吸引资金流入和引起资本市场下跌而资金外流方面,哪一个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特别是要留意股市的下跌是一种由于利率上升引起的短时间的调整,还是一种由于经济增长受阻而出现的中长期下

跌趋势。例如去年以来美国联储为对抗潜在的通胀压力,不断提高利率,前后达6、7次之多,但前面的加息虽然当时对美国股市造成压力,但从其后公布的经济数据看,美国经济并没有由于加息而受影响,股市在经短暂回调后仍继续上升,因此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继续逞强。但在最后的加息后,美国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大公司盈利受到影响,美国股市动荡中大幅下调,美元对欧元汇率终于也因此而下跌7%左右。 在这一分析中,除了留意美国经济的有关数据外,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的物价直属,具体而言是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的通胀情况。四、政治因素分析 经济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国际上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冲突、对立,甚至战争,都会对国际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重大政坛人物的变更,由于其经济、政治观点、政策的不同,也会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国际游资除了要寻找理想的投资回报外,还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政治与汇率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故此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因此作为一个外汇炒家不但要留意各国经济的变化,也必须要经常了解、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动态,掌握一般性的规律,对有关时间作出迅速的反应,否则很容易吃亏。 那么,什么是一般性的规律呢?从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等实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

金融学论文——购买力平价与汇率问题

目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1)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1)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发展 (2)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 (4) (一)巨无霸指数 (4) (二)人民币汇率的实证检验 (5) 三、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原因 (6)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 (6) (二)我国经济条件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要求不符 (7) (三)实际测算的统计误差造成的偏离 (8) 四、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9) (一)提供人民币汇率走向政策依据 (9)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 (三)完善我国国民核算体系 (10) (四)研究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的比较方法 (11)

试述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偏离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以后,曾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同时对它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尽管该理论存在天然缺陷,但并没有影响它的应用。本文将简要阐述该理论,讨论其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偏离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讨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该理论认识的加深,更好的运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确保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方向发展。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发展 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并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加以完整的阐述。该理论是一个古老的,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直至现在,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前提和假设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而各国的价格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各国价格水平的对比。 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所谓一价定律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以同一货币衡量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即: * i i p e p ?=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当然,一价定律也有它前提条件。⑴衡量的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是同质的;⑵该商品价格完全弹性。 基于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在以下假设条件下成立:⑴市场完全竞争;⑵各国价格体系相同;⑶不考虑交易成本关税等费用。 (二)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式为:*/P P E =,式中E 为汇率(直接标价法),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综合物价水平。绝对购买力平价说明某一时点上的汇率的决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来衡量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国家必须保证自己国家的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数量。在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造成 纸币大幅贬值,出现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少,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同样,在纸币供应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减少也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或者物价水平自发上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一国经济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依据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

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国内物 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 值决定的。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第01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02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国际金融—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二节 实证分析方法与检验结果 一、实证分析方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之后,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该理论的争论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争论的焦点不仅仅在理论本身,更多的在于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检验购买力平价理论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实际汇率(the real exchange rates),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为 S P P E ?=* (3.9) 式中E 为实际汇率,S 为名义汇率,P 和*P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的物价指数。实际汇率的含义是扣除两国相对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汇率,这和经济学中实际产出、实际货币供应量等变量的含义是一样的。 (1)当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实际汇率保持不变,即01E E =时,称购买力 平价成立,这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确定的汇率相等(这里假定基期的名义汇率是适当的)。 (2)当01E E >时,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产生偏离,出现名义汇 率低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本币贬值。

(3)当01E E <时,这种偏离表现为名义汇率高估,即相对于购买力平 价汇率来说本币升值。 假定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为30.8,当时中国的物价指数为110,而同期美国的物价指数为105 (这里假设上一年为基期),则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92.730.8110 1050000=?==*S P P E 至年末,名义汇率下跌至50.8,这期间中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25,而美国的物价指数上升到110,则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为 48.750.812511011 11=?==*S P P E 由此可见01E E <,实际汇率上升(注意是直接标价法)。如果假定年初 30.8的名义汇率是合理的话,那么,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汇率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即人民币汇率高估。则购买力平价汇率为 00.992.711012501 1=?==*E P P S p 或者 00.930.8105/110110/125//00 101=?==**S P P P P S p 也就是说,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的话,年末的名义汇率应该是00.9。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 3.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摘要:在开放经济中,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意味着汇率变动会导致国内价格大幅度波动。但由于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不完全且存在时滞,汇率变动对我国CPI的传递效应受食品价格冲击的影响非常大。人民币升值并不能通过进口贸易渠道直接降低国内价格水平,加快人民币升值以抑制通货膨胀并非有效。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汇率传递

一.引言 08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出现大衰退,美元贬值加剧,失业增加,内部矛盾加剧。外国势力为了减少经济危机带来对本国的伤害,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通过国际舆论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想让中国为美国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买单,从而使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 自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 年7月21日晚宣布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人民币一路呈现了升值趋势。同时国内物价在此期间也一路飙升,尤其是国内的消费价格指数更是出现了斜线上行的趋势,中国国内表现出明显的通货膨胀态势。通货膨胀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水平,因此长期以来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汇率作为联系本国与外国物价的纽带,是一国物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一国物价水平的变化。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汇率改革后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但是伴随的却是国内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断上涨,那么在这一现象的内部是否存在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呢,其影响效果如何呢?根据这些疑问我们对汇率变动对中国当前通胀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进而引起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启发和思考。 二、汇率对物价的不完全传递效应 汇率传递效应是指名义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品的进出口价格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在开放经济中,较高的汇率传递效应意味着汇率变动会导致国内价格大幅度波动。Campa和Goldberg(2002)指出,名义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低传递效应导致国内经济的支出转换效应也较低,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可以用来独立应对各种实际冲击。正如Choudhri和Hakura(2006)所强调的,揭示汇率变

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购买力平价

7.3实际汇率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经济学家们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贸易品部门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贫穷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发达国家的CPI 水平也更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在1964年还发现:发达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的价格之比系统性地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为什么呢? 7.3.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如果假定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P d =SP f ,不可贸易品由各国国内供求因素决定,那么相对购买力平价还可以做以下变形。具体推导如下: 假定A 、B 两国都生产贸易品(T A P 和T B P )和不可贸易品(N A P 和N B P ),且两国贸易品所占的权数α相同;两国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因而一国国内各部门之间工资是均等化的(N A T A W W =;N B T B W W =);在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假定A 国劳动生产率较高(T B T A X X >),在非贸易品部门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同(N B N A X X =)。不论是贸易品还是不可贸易品,其价格为X W P =。根据以上假定,有以下公式: T A T A T A X W P =;N A N A N A X W P =T B T B T B X W P =;N B N B N B X W P =()N A T A A P P P αα-+=1;()N B T B B P P P αα-+=1由于两国可贸易品的价格服从一价定理,有T A T B SP P =,S 表示每单位A 国货币等于S 单位的B 国货币。将()N A T A A P P P αα-+=1的两侧同时乘以S ,可以发现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两国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分别为T T T X W P =和N N N X W P =, 由于N T W W =,我们可以得到不可贸易品的价格表达式:??? ? ??=N T T N X X P P 上述公式的含义就是不可贸易品的价格是可贸易品价格的倍数,这一倍数取决于可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具体来看,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和整个经济体的工资成正比,与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A 、B 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分别为

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

一、如何理解通货膨胀? 1、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2、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a.农产品供不应求b流动性过剩 3、应对措施: (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二)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三)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 总之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二、汇率变动有哪些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差额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决定着该国外供求状况,国际收支的收入项目形成了该国的外汇供给,国际收支的支出项目形成了该国的外汇需求。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国际储备增加,使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使外汇的供给小于需求。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汇率发生变动。 2、通货膨胀的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若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对内贬值, 则其对外价值也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反之, 若一国发生通货紧缩,

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姓名:王茂学号:2010644301 成绩: 摘要:如果一国的汇率上升,这种上升的效果会通过作用于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导致国内的物价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但是这种现象在我国似乎不成立,几年内,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从“8”字头,一直到现在“6”字头,这种年年升值现象已经十分明显。与此同时,2011年全年的CPI指数是上涨5.4% ,说明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在上升,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但是,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要说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之下,一国的汇率下降,也就是本币贬值,是怎么影响国内的价格水平,是怎么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这个过程。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概念。 “汇率”也可以叫做“外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而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知道了什么是外汇和通货膨胀,然后我们就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是什么把外汇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就从工资机制,生产成

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这四个方面分别讨论。 1 ,工资机制从货币工资机制来讲,如果一国的外汇下降,也就是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推动生活费用的上涨,从而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又会推动货币成本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如此循环不已,最终是使口商平和进口替代品乃至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国内发生通货膨胀。 2 ,生产成本机制从生产成本机制来讲,当进口商品是本国产品的重要原料或中间品时,本币贬值会直接导致本国商品的价格上升。例如,一个大量消费进口原油的国家,其货币贬值会使进口原油的本币价格上涨,通过成本上升来推动原油相关产品价格的普遍上升。 3 ,货币供应机制从货币供应机制来讲,本币贬值后,由于货币机制和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货币供应量有可能增加。另外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后,政府在等量外汇的结汇方面,将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国货币,也会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4 ,收入机制从收入机制来讲,如果因为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从而本币贬值又不能减少进口总量(或减少进口总量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上升),外国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较低从而本币贬值不能增加本国的出口总量(或增加的总量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收入会减少,支出增加,并而导致贸易收支恶

购买力平价(PPP)理论及案例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即购买力平价。 CPI是消费价格指数 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 RPI是零售价格指数。 购买力平价(PPP) 在短期中,市场汇率会对货币政策、政治事件和预期变化做出反应,表现得很不稳定。但长期中,汇率基本上还是由各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来决定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将倾向于使在国内购买贸易品的成本等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商品的成本。所得数值单位不再是美元,而是虚拟的“国际元”。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简单地说,购买力平价是国家间综合价格之比,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用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购买力平价是一个特殊的空间价格指数,与比较某一国家两个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不同,它是比较某一时期内两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 巨无霸指数

一个测量购买力平价的简单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无霸指数。 这个指标由于《经济学人》杂志的使用而闻名于世。《经济学人》杂志将麦当劳的在各国的分店中卖的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进行了比较。 算法是以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除以另一个以当地货币计算的巨无霸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单选题 以巨无霸汉堡为例,如果在中国一个要卖15元,在美国买一个需要3美元,那么如果只参考这一个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现在的人民币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被高估 ?被低估 ?持平 ?不好说 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 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可能会一周几次在麦当劳进餐,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者可能从来就不会去吃巨无霸。 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仍广为经济学家所引述。

基本面分析之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基本面分析之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 系 发布时间:2009-5-5 11:25:06 利率与汇率是资金的两个价格,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利率的走势也是外汇市场的焦点。但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象经济增长、外贸赤字与汇率的关系那么简单,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住汇率的波动趋势。如果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国的中央银行联储就会提高利率以对抗潜在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的货币美元就由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差扩大,在资金市场上的吸引力相对提高,资金就会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从这方面看美国提高利率对美元的汇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会引起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下跌,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收益率下降,由于国际游资是要寻找投资回报的,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游资在美国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必然要离开美国,到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又会对美元的汇率构成贬值的压力。另外,利率的上升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从这些方面看,加息最终使汇率受到损害。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国因为担心经济过热而提高利率,导致道琼斯股票指数的暴跌,最终使美元的汇率在当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因此,面对提高利率使该国汇率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两种可能性,我们不要用恒等式的概念去套,而是对当时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关键是要看提高利率在吸引资金流入和引起资本市场下跌而资金外流方面,哪一个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特别是要留意股市的下跌是一种由于利率上升引起的短时间的调整,还是一种由于经济增长受阻而出现的中长期下跌趋势。例如去年以来美国联储为对抗潜在的通胀压力,不断提高利率,前后达6、7次之多,但前面的加息虽然当时对美国股市造成压力,但从其后公布的经济数据看,美国经济并没有由于加息而受影响,股市在经短暂回调后仍继续上升,因此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继续逞强。但在最后的加息后,美国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大公司盈利受到影响,美国股市动荡中大幅下调,美元对欧元汇率终于也因此而下跌7%左右。 在这一分析中,除了留意美国经济的有关数据外,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的物价直属,具体而言是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的通胀情况。四、政治因素分析经济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国际上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冲突、对立,甚至战争,都会对国际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重大政坛人物的变更,由于其经济、政治观点、政策的不同,也会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国际游资除了要寻找理想的投资回报外,还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政治与汇率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故此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因此作为一个外汇炒家不但要留意各国经济的变化,也必须要经常了解、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动态,掌握一般性的规律,对有关时间作出迅速的反应,否则很容易吃亏。 那么,什么是一般性的规律呢?从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等实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而且由于美国两边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北边是加拿大,南边是中南美等小国,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只要世界上发生较大的政治事件,资金都会流入美国以规避风险,因此美元就因为发挥"资金避难所"的角色而汇率上升。而西欧由于传统上与东欧及前苏联国家在经济、贸易、政治等各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苏东发生动乱,西欧必然受到波及,欧洲国家货币的汇率就会应声下跌。这已经一再为国际金融市场所证实。比如说99年的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冲突并演变成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的战争对欧元的影响。本来从整体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不比美国差,因此在98年底欧元诞生前不乏分析师看好欧元,但是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