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

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

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

TAM的衍生物。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与TAM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

1.3 雷洛昔芬

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雷洛昔芬于1997年获FDA批准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1999年又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近期完成的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组织对近2万名妇女进行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停经妇女连续5年每天服用雷洛昔芬或TAM都可使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同时,与TAM相比,雷洛昔芬组的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病例数分别少36%和29%。已向FDA申请以使雷洛昔

芬获准治疗此适应证,未来有望替代TAM而成为绝经后妇女预防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2 AI

通过抑制芳香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组织中雄烯二酮和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由此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AI仅适用于绝经后患者,根据化学结

构可分为非甾体类和甾体类药物两类。

2.1 非甾体类AI

2.1.1 氨鲁米特

对ER阳性患者更有效,对骨转移者的疗效较TAM好,对肝转移者疗效较差。氨鲁米特早先曾一度用作绝经后转移性乳腺癌经TAM治疗失败后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后因其不良反应较严重并常致患者因此中止治疗,故现已不常用。氨鲁米特也不应联用TAM,否则疗

效不增而不良反应却会增加。

2.1.2 来曲唑

对芳香酶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的强力抑制活性。Dombernowsky等[4]报道了一项旨在比较两种剂量的来曲唑(0.5 mg/d和2.5 mg/d)与口服甲地孕酮(MA)160 mg/d二线治疗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或未知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551例患者均为抗雌激素治疗失败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88例服用0.5 mg来曲唑,174例服用2.5 mg来曲唑,189人服用MA治疗。研究结果显示,3组的总客观缓解率依次分别为13%、24%和16%。其中0.5 mg和2.5 mg剂量治疗组之间以及2.5 mg和MA组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尤以 2.5mg剂量组疗效更佳。2.5 mg剂量组的缓解期和到治疗失败的时间也长于其他两组。在到肿瘤进展的时间上,2.5 mg组优于0.5 mg组,但与MA组无显著差异。2.5 mg来曲唑组的耐受性明显优于MA组,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37.4%和48.7%,有统计学差异。2.5 mg来曲唑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体重增加以及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例数也均明显少于MA组。来曲唑用作二线内分泌药物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高度有效且安全。

BIG1-98试验是一项比较来曲唑和TAM用作乳腺癌辅助治疗5年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国际临床研究[5]。研究结果显示,来曲唑能够显著提高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具体数值为84.0%,而TAM组是81.4%(P = 0.003),即来曲唑降低复发风险19%。来曲唑也能较TAM降低远处转移风险27%(P= 0.006)及全身治疗失败(定义为自随机分组到全身复发的时间,包括出现第二原发肿瘤或任何原因所致死亡)的风险17%(P = 0.02)。BIG1-98研究证实来曲唑用作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来曲唑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7.4%,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痛、疲乏、外周水肿、潮红、皮疹、呕吐、便秘,偶也见致骨骼肌疼痛、呼吸困难、

胸痛、咳嗽、病毒感染、严重肝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2.1.3 阿那曲唑

具有强力芳香酶抑制作用。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6,7]比较了阿那曲唑与MA治疗既往TAM失败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药的临床获益率相似,但阿那曲唑组在生存率方

面明显优于MA组,耐受性也更好,故可替代MA用作标准二线治疗药物。两项分别在北美及欧洲地区进行的大规模Ⅲ期临床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还比较了阿那曲唑和TAM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这两项研究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至少和TAM相当。其中对已知为ER阳性患者,阿那曲唑治疗患者到肿瘤进展时间中位数比TAM明显更长(P <0.05)。阿那曲唑和TAM治疗的耐受性相似,但阿那曲唑组的血栓栓塞事件和阴道出血的发生率更低。阿那曲唑一线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有效,并可考虑用作首选一线药物,特别是对ER阳性的患者。阿那曲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厌食)、潮红、阴道干燥、皮疹、乏力、抑郁和头疼;不太常见的副反应有体重增加、外周组织水肿和出汗等。

2.2 甾体类AI

2.2.1 福美坦

选择性AI,不影响肾上腺激素的合成,故用药期间不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适用于TMA 等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患者。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显示,使用福美坦治疗患者28%达到缓解,缓解持续时间为13~33个月,另有26%患者疾病达到稳定,疗效显著优于氨鲁米特和MA。福美坦为肌内注射剂,每2 wk注射1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潮红、皮疹和恶心等。2.2.2 依西美坦

意大利Pharmacia公司研究开发的第三代AI,1999年在英国首次被批准上市,此后又陆续在美国、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上市。依西美坦能与体内芳香酶不可逆地结合,但它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醛固酮的生物合成均无明显影响。

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在769例经TAM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又复发的绝经后妇女乳腺癌患者中比较了依西美坦25 mg/d和MA 40 mg,qid两方案的临床作用[8]。结果表明,依西美坦治疗的总有效率较MA高(分别为15.0%和12.4%),中位生存时间也明显大于MA (P = 0.039)。接受依西美坦治疗的患者,其肿瘤再度恶化的时间晚于MA治疗患者(分别为20.3 wk和16.6 wk,P = 0.037),到治疗失败的时间也较MA组长(分别为16.3 wk和15.7 wk)。依西美坦用作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药物的疗效优于MA。另一项Ⅱ期研究考察了依西美坦25 mg/d与TAM 20 mg/d一线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依西美坦组的临床获益率为58%,高于TAM组的31%,由此提示依西美坦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亦有良好疗效。依西美坦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失眠、皮疹、全身及腹部疼痛、厌食、呕吐、抑郁、脱发、末梢或

双足肿、便秘和体重下降等。

3 LHRH类似物

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LHRH类似物的代表性药物为戈舍瑞林。

戈舍瑞林可抑制脑垂体促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从而引起男性血清睾酮和女性血清雌二醇

水平的下降,但其用药初期反会致使暂时增加男性血清睾酮和女性血清雌二醇的浓度。戈舍瑞林适用于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期及绝经期妇女乳腺癌,它每4 wk用药1次,可在无组织蓄积的情况下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也无明显变化,故不需要调整剂量。患者在初次使用戈舍瑞林后约21 d其血清雌二醇浓度开始受到抑制,后者能随以后每28 d 1次的继续治疗而维持在绝经后水平。戈舍瑞林治疗会引起明显的骨质丢失(6个月疗程结束时椎骨骨矿物密度平均下降4.6%,停药6个月后恢复到低于基线值2.6%),故已知有骨代谢异常的妇女使用戈舍瑞林时应谨慎。戈舍瑞林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

皮疹、潮红、头痛、抑郁、阴道干燥及乳房大小的变化等。

4 孕激素

通过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和ACTH,或通过PR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此类药物主要有甲羟孕酮(MPA)和MA,它们对绝经前及绝经后的患者均有效,其中对ER或PR阳性患者疗效更佳。孕激素对TAM治疗无效者也有效,对骨转移的疗效优于TAM。不过,由于孕激素会致肥胖、乳房胀痛、阴道出血及其可能存在的致血栓症等副作用,所以很少用于术后内分泌治疗,而主要用于改善食欲、增加体重、保护骨髓功能

和提高化疗耐受性等。

5 结语

TAM长期用作乳腺癌的标准激素治疗药物,AI用于经TAM治疗后的二线治疗也有近20年的临床实践。迄今大量的研究业已证实,在TAM一线治疗转移性疾病或TAM辅助治疗后疾病有进展时,用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是恰当的。对于具高风险深度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病人,AI由于在此方面的发生率比TAM低,故可用作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

随着高选择性和高效第三代AI的广泛应用,AI的临床重要性已显著增加。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一类特选)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的内分泌治疗属于乳腺癌的全身治疗措施,是通过改变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来阻碍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相当类型的乳腺癌组织需要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来生长,那么用某些化学方法阻止这些激素反应过程,就有可能减慢甚至使癌细胞停止生长。 那么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在一些类型的乳腺癌癌细胞表面散在分布着一些激素受体位点(我们将其比喻为“锁”),激素分子象钥匙一样可以和激素受体位点“锁”相结合,进而刺激细胞分裂生长,因此可以促进肿瘤快速生长。这种类型的的乳腺癌称为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那么,减少“钥匙”或“锁”的数量及影响“钥匙”和“锁”相配或其他任何可以阻止这种结合过程的治疗方法均可以起到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起作用。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竞争抑制剂)代表药物:他莫昔芬(三苯氧胺)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体内正常雌激素的作用。他莫昔芬的分子结构类似于雌激素,可以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止体内正常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把错误的钥匙插进门锁中,可以很合适的插入,但无法转动,而正确的钥匙因为锁孔被占无法开锁。这样,癌细胞无法接受激素的刺激,肿瘤停止生长。 2、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氟隆、瑞宁得、依西美坦 芳香化酶是女性体内产生雌激素过程必需的一种活性酶,抑制芳香化酶可以有效的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减少“钥匙”的作用,因而减少其对癌细胞的刺激作用。 3、去势药物代表药物:诺雷得

绝经前女性体内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以往我们是通过对绝经前妇女施行卵巢切除(用外科手术和射线)、或者肾上腺切除和垂体切除来降低雌激素水平。现在我们可以采用药物来达到类似的作用。 4、激素受体调节剂代表药物:氟维司群 氟维司群的主要功能是破坏雌激素受体和阻断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起到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Q&A 我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我需要内分泌治疗吗? 如果癌肿仅局限于乳腺,那么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即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但当癌肿已转移到其他部位时,治疗起来就会困难的多。不幸的是,乳腺癌是否已经发生转移很难确定。因此,临床医生建议,无论是否有证据表明癌细胞发生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应给予全身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或二者同时给予。尽管化疗、内分泌治疗可能有副作用,但一旦癌肿复发将危及生命。因此,辅助治疗利大于弊。 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可进行内分泌治疗。要想明确你是否适合进行内分泌治疗,首先要将你的癌肿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如果检查结果表明你的癌肿是雌激素阳性(ER+)或孕激素阳性(PR+)或双阳性,那么意味着你的癌肿对激素敏感。这时,你的医生会建议你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你的检测结果是阴性(ER—PR—),无论你的年龄大小,内分泌治疗将对你的肿瘤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晚期乳癌患者,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即使有内脏转移,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ER和PR阴性的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内分泌治疗,尤其是对软组织转移和/或以骨转移的患者。此外,临床中ER和PR状态也可能为假阴性,且有些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的激素受体情况也可能不同。因此对于ER和PR阴性,仅有骨转移或软组织转移的复发转移患者,也可以考虑严格疗效评价和病情监控下试用一次内分泌治疗。 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是复发乳腺癌的首选一线治疗。对未接受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患者,初始治疗可以是抗雌激素单药治疗,或有效的卵巢功能抑制后加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卵巢功能抑制可以采取外科切除,或应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绝经前抗雌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首选二线治疗方案是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

坦)、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氟维司群)和孕激素类药物(醋酸甲地孕酮和甲羟孕酮)。 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原则主要遵循: 1、不重复使用辅助治疗阶段治疗失败的药物; 2、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患者首选芳香化酶抑 制剂AI治疗; 3、绝经前乳癌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卵巢功能有 效抑制治疗基础上,遵循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 疗原则; 4、芳香化酶抑制剂失败的可选择孕激素治疗或氟维司群; 5、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来曲唑) 治疗失败可选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 坦)、孕激素或氟维司群;甾体类芳香化酶抑 制剂治疗失败可选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 孕激素或氟维司群。 6、既往未曾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者仍可选择他莫昔 芬或托瑞米芬。 抗雌激素药物氟维司群是激素受体阳性、抗雌激素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经治再次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得内分泌治疗属于乳腺癌得全身治疗措施,就是通过改变人体正常生理过程来阻碍癌细胞得生长与繁殖。相当类型得乳腺癌组织需要雌激素与孕激素得刺激来生长,那么用某些化学方法阻止这些激素反应过程,就有可能减慢甚至使癌细胞停止生长。 那么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在一些类型得乳腺癌癌细胞表面散在分布着一些激素受体位点(我们将其比喻为“锁”),激素分子象钥匙一样可以与激素受体位点“锁”相结合,进而刺激细胞分裂生长,因此可以促进肿瘤快速生长。这种类型得得乳腺癌称为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得乳腺癌。那么,减少“钥匙”或“锁”得数量及影响“钥匙”与“锁”相配或其她任何可以阻止这种结合过程得治疗方法均可以起到内分泌治疗得作用。knQJptc。0PCXCt1。 0kEYdlx。 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之一起作用。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竞争抑制剂) 代表药物:她莫昔芬(三苯氧胺)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体内正常雌激素得作用。她莫昔芬得分子结构类似于雌激素,可以与乳腺癌细胞表面得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止体内正常雌激素与孕激素与受体得结合。让我们想象一下:一把错误得钥匙插进门锁中,可以很合适得插入,但无法转动,而正确得钥匙因为锁孔被占无法开锁。这样,癌细胞无法接受激素得刺激,肿瘤停止生长。f1b780C。U6jhYPH。G30m5kT。 2、芳香化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氟隆、瑞宁得、依西美坦 芳香化酶就是女性体内产生雌激素过程必需得一种活性酶,抑制芳香化酶可以有效得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减少“钥匙”得作用,因而减少其对癌细胞得刺激作用。m9iT0I9。rvvCc9L。8rhlj3c。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大事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大事记 1、卵巢切除术是最经济的手术去势治疗方法。 2、卵巢放射去势:不稳定,显效时间长,非永久性,毗邻器官的损伤。 药物治疗阶段: 1、选择性ER调节剂 他莫西芬TAM NATO试验:证实了他莫西芬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降低复发率 1982年Preece研究:TAM用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客观缓解率73% 1986年NSABP的B-09试验发现化疗+TAM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提高与ER、PR状态有关 1986年美国批准TAM用于ER和(或)P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 1988年EBCTCG的Meta分析TAM降低死亡率 1998年EBCTCG研究口服TAM2年疗效优于1年,5年优于2年,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疗效不依赖于年龄、月经状态和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和既往是否接受化疗 2002年SWOG-8814研究TAM序贯化疗优于单独使用TAM 2007年NCCN指南TAM作为ER和(或)P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 2011年EBCTCG发表了Meta分析5年的他莫西芬第一个10年的乳腺癌复发率,对10年后的复发风险无影响。且在雌激素ER阳性的患者中,相对危险度与孕激素PR状态、年龄、淋巴结状态及是否化疗无相关性。 2013年ATLAS试验和aTTom试验证实使用TAM10年效果优于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 他莫西芬类似物Toremifen和Raloxifene用于他莫西芬不能耐受的替代治疗和二线治疗 2、卵巢去势药物(LHRH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 戈舍瑞林有效率33%-36.4% 1972年的ABCSG 05试验: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组无复发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优于化疗组 1996年EBCTCG发表在Lancet临床研究:无论采用外科手术或放疗去势,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抑制可明显提高DSF和OS 2014年ASCO提前公布了大型临床研究SOFT、TEXT研究联合分析结果,相比TAM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依西美坦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剂显著改善DFS、无乳腺癌复发时间和无远处复发时间,是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采用药物卵巢去势,推荐治疗时间2-5年3、芳香化酶抑制剂AI 1981年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安鲁米特批准用于乳腺癌,安鲁米特应用时必须常规补充可的松,并且伴有共济失调、甲状腺功能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法倔唑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兰特唑 研究表明晚期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23%-37%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非甾体类可逆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阿那曲唑1995年英国上市 来曲唑1996年英国上市 甾体类芳香化酶灭火剂:依西美坦1997年进入临床 2015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向所有绝经后的ER 和(或)PR阳性患者推荐,尤其是具备以下因素者(1)高度复发风险者;(2)对他莫西芬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共识 江泽飞徐兵河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20世纪70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90年代,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05年1月2日,我国北方部分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的专家,根据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参考乳腺癌治疗的国际指南,就内分泌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基本共识,由执笔者整理成文。 一、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应该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患者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1、进展缓慢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原发和(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如术后2年以后出现复发转移; 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2、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概念,.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是基于患者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角度提出来的,以界定哪些患者适合内分泌治疗,满足下列条件中一条或数条的患者有可能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1.原发灶和(或)复发转移灶ER和(或)PR阳性; 2.老年患者; 3.术后无病间期较长; 4.既往内分泌治疗曾获益。 3、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以便在控制疾病进展的同时,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2).激素受体阳性、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绝经后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 (3).首选化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化疗无效,肿瘤未控的治疗间隙,或患者任何原因不能耐受继续化疗时,应及时给予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不明或既往检测阴性的患者,也应该通过测定新近出现复发病灶,或重新测定以往病灶受体结果,争取内分泌治疗的机会。(4).在治疗阶段,严格疗效评价标准,本着&ldquo;效不更方,无效必改&rdquo;的原则。在每次治疗失败后,都提倡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合理的序贯使用。疾病发展相对缓慢阶段可以序贯应用不同类型的内分泌药物。 (5).治疗后,晚期患者疾病长期保持稳定应视为临床获益,因为持续稳定6个月以上的患者,生存期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相同。基于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的特点,应该尽量延长治疗用药时间,尽可能用到疾病进展,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药物选择:对于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首选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 主讲:方红副主任医师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 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 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 TAM的衍生物。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与TAM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 1.3 雷洛昔芬 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雷洛昔芬于1997年获FDA批准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1999年又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近期完成的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组织对近2万名妇女进行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停经妇女连续5年每天服用雷洛昔芬或TAM都可使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同时,与TAM相比,雷洛昔芬组的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病例数分别少36%和29%。已向FDA申请以使雷洛昔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原则

来源: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江泽飞宋三泰孙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苯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本文根据2006年美国NCCN乳癌治疗指南,结合国内部分专家的临床经验,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和早期乳癌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 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 适用于绝经后,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类:①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和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性地抑制酶的活性。有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AG)、第二代的fadrozole、第三代的瑞宁得(阿那曲唑)和弗隆(来曲唑)。②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可作为假底物竞争占领酶的活性位点,并以共价键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有第一代的Testolactone、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司坦)、第三代的阿诺新(依西美坦)。 3、LH-RH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LH-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或LHRH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和LH, 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代表药为Zoladex (诺雷德), 可以代替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乳癌。 4、雄激素和雌激素,治疗剂量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可以改变人体内分泌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也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5、孕激素,通过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和ACTH,或通过孕激素受体作用乳癌细胞。常用的有甲孕酮(MPA)和甲地孕酮(MA)。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 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ER/PgR)、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程度。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Endocrine responsive),既过去所说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 1. 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 2. 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 3. 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 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散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概况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该疾病。据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在沿海城市如上海等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有12万~15万名乳腺癌患者需要观察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一般用于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后的缓解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品种较多,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抗雌激素、芳香酶抑制剂(AI)、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和孕激素这四类,其中抗雌激素和AI 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 1 抗雌激素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其受体的作用。 1.1 他莫昔芬(TAM) TAM于20世纪60年代合成,197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随后的临床试验还发现,TAM可以抑制绝经前妇女ER阳性的乳腺癌生长,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TAM已被用作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不考虑其分期因素[1,2]。TAM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失调、闭经、阴道出血、外阴瘙痒、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TAM也会引起 血脂水平变化并潜在损害心血管系统。 1.2 托瑞米芬 TAM的衍生物。多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托瑞米芬的抗肿瘤机理与TAM相似,它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且高剂量时对部分ER阴性患者也有效。与TAM不同,托瑞米芬反可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应用未发现会致骨髓抑制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都很好。托瑞米芬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部潮红、多汗、子宫出血、白带、疲劳、恶心、皮疹、瘙痒、头晕和抑郁等。但既往患有子宫内膜增生症或严重肝衰竭患者禁止长期服用托瑞米芬;有血栓性病史者一般也不宜接受托瑞米芬治疗[3] 1.3 雷洛昔芬 属选择性ER调节剂,它对骨等组织的ER激动剂样作用可保护骨骼和心脏的功能,使骨矿物质密度增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而其在乳房中呈现的ER拮抗性质则可经由与ER结合,从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雷洛昔芬于1997年获FDA批准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1999年又被批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近期完成的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组织对近2万名妇女进行的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停经妇女连续5年每天服用雷洛昔芬或TAM都可使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减少近一半。同时,与TAM相比,雷洛昔芬组的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病例数分别少36%和29%。已向FDA申请以使雷洛昔 芬获准治疗此适应证,未来有望替代TAM而成为绝经后妇女预防乳腺癌的首选药物。 2 AI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发表时间:2009-03-01发表者:吴世凯 (访问人次:1604) 吴世凯宋三泰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癌内科 从1893年英国Beatson博士应用卵巢切除去势术治疗晚期乳腺癌首获成功至今,一百多年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卵巢切除去势术、诺雷德药物去势、三苯氧胺(T AM)、孕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类、氟维司琼等诸多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选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的相继研发成功,以及多项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三苯氧胺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完成,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日益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但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如何科学解读文献、如何合理应用临床研究结论,常常面临困惑。我们在乳腺癌的临床实践中,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始终坚持“辅助治疗跟着人家的文章走,解救治疗跟着自己的疗效走”的科学理念,力求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 一、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辅助治疗跟着人家的文章走”的意思是,因为辅助治疗是在手术切除可见肿瘤以后所进行的治疗,故无法根据具体病灶的大小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医生只能依据已经完成的相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选择辅助方案,也就是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确定我们的辅助治疗。目前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主要为TAM和第三代AIs (一) TAM 绝经前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不进行卵巢去除或卵巢功能抑制,TAM几乎为唯一选择。但关于TAM应用的时限长短,NSABP B14的研究结果曾显示,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延长TAM到10年,与服药5年相比并没有显示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优势,反而还导致子宫内膜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增高。但新近ATLAS试验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不同的结果。该试验共115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入组,完成5年TAM辅助治疗后,再随机分为继续TAM治疗及空白对照两组,1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10年TAM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种优势不受ER(+)或不明、年龄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在TAM后 5-9年、1 0-14年期间,这种优势持续存在。虽然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但10年TAM组的死亡率较低。这一研究结果尚未得到最后的结论,但至少提示我们,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延长TAM的用药时间,仍可能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二)第三代AIs 对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内分泌治疗选择,第三代AIs已经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但其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3

《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9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2015年版)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最新的Globocan 2012年数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67万女性罹患乳腺癌,其中52.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每年有近20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尤其显著。从死亡率的曲线也可以看出,随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的普及,虽然全球乳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然而,在中国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不显著。 为了更好地改善预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乳腺癌的治疗标准和模式,将循证医学的数据融入到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临床工作者可借鉴国际上权威的指南或共识。应用最为普遍的是美国NCCN 乳腺癌临床指南及St. Gallen 乳腺癌专家共识。NCCN 每年会发布新的版本,涵盖了乳腺癌的各个诊疗领域,并将新的研究结果和治疗模式融入到现有的治疗常规中。然而,一味地增加临床试验结果难免教条及繁复,同时很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难以完全参照临床试验的结果或者目前还不具备完整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St. Gallen 共识每2年更新1次:主要就早期乳腺癌诊疗进行专家讨论,针对循证医学还不能完全阐述的或诊疗过程中还存在质疑的问题以投票的形式产生一个专家共识。这些指南和共识对我国乳腺癌的治疗起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乳腺癌的诊治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发病率、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特征不 [关键词]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卵巢功能保护 DOI: 10.3969/j.issn.1007-3969.2015.09.011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639(2015)09-0755-06 同、医保条件不同、患者经济条件及药物可获得性不同等特征。因此在采用这些指南或共识进行临床操作中,难免存在差距和偏移。 众所周知,乳腺癌的治疗依赖于不同个体的分子亚型,而其中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占60%以上。如何对该部分患者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最为适宜的治疗时间等,关系到众多患者的预后。为此,我国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治疗现状,参考最新的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乳腺癌发病特征和诊疗实际情况,共同商讨制定了2015版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共识。本共识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①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②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③ 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共识;④ 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保护共识。1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在70~74岁达到发病高峰。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曲线呈现双峰模型,在50岁及70岁都显示出发病的高峰,中位发病年龄为45~55岁[2]。这提示我国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占总体乳腺癌患者的一半以上,对这部分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应如何干预值得进一步 商榷。 长久以来,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治疗5年一直是标准治疗方式。1998年,EBCTCG 755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是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也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患者术后需要进一步治疗。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是术后治疗的方法之一,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如卵巢切除、抗雌激素药物。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虽然对某些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大部分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不甚明显,且花费较高。专家建议乳腺癌患者术后及时服用中药巩固治疗,同时注重饮食健康,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度运动锻炼,更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身体的恢复。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着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观看下面的视频:中医药袁希福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真实病例,相信他们的康复经验一样值得你借鉴采用。 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由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30年的抗癌经验,在先辈们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 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乳腺癌优势: 一、无毒无痛,防治同步:虽然说手术治疗可以将癌变病灶切除,但却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功能障碍,且创伤大;放化疗虽然可以杀死一定的癌细胞,但是却明显的抑制了消化道和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而这些不良症状可以在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后,而获得明显的改善。 二、以人为本,辩证施治:中医多是从患者全身考虑,而并不只是局限于病灶本身。局部的治疗并不能彻底的根治疾病,中医则是标本兼治,并改善患者的组织形态及体质,在整体的治疗中不但保证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在适当的条件下消灭病灶。 三、应用形式多样化:中药三联平衡疗法可以提高远期疗效,减少肿瘤的复发,这些都是中医治疗的益处。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彻底治疗疾病。 四、方法简便,费用低:此药物无任何味道;服用量小;患者在家里便可接受治疗,花费少,适用广大工薪族和农民患者朋友。 此外,乳腺癌患者术后也更应该注重健康合理的饮食,忌食含激素的保健品及用激素喂养的家禽。避免食用霉变、腌制、熏烤、油炸食品,注意饮食合理化、多样化、营养化,以养正气。坚持适度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乳腺癌患者身体的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有关介绍,如果您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乳腺癌的内容,欢迎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相信他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解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建议

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用于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以下为根据《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整理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策略。 一、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策略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70~74岁达到发病高峰。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曲线呈现双峰模型,在50岁及70岁都显示出发病的高峰,中位发病年龄为45~55岁,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占总体乳腺癌患者的一半以上。 对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治疗5年一直是标准治疗方式。新的临床研究如ATLAS,aTTOM研究发现长期治疗将在治疗10年后显示出生存的改善。“进一步降低年轻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是否可转变为生存改善”一直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热点。结合最新公布的SOFT和TEXT研究结果,2015年St.Gallen全球专家组就是否应该联合卵巢功能抑制、联合多久以及预后是否获益等也达成了一些共识。 中国乳腺癌专家参考这些进展,基于我国现状,达成了以下共识: 目前我国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推荐使用TAM 5~10年是标准方案。 联合卵巢功能抑制在小于35岁的人群中相比单用TAM能明显获益,但辅助化疗后激素水平恢复到绝经前水平很难作为一个因素来评价是否应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因为还与化疗的方案、疗程及监测的时间有关。 大于等于4个淋巴结转移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重要考虑因素。其次,如果有1~3个淋巴结转移、组织学3级等其他多个危险因素,也可考虑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多基因检测在国内很少开展,如显示不良预后,也可支持联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导语:好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其实简单说,就是因为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所以,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展变化中有非常 好多人都不明白,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其实简单说,就是因为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肿瘤,所以,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展变化中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内分泌治疗就是要把雌激素降下来,减缓甚至阻止癌细胞的继续生长,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为了防止乳腺癌复发,患者术后往往还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是当前比较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时会抑制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的存在,对于女性骨骼形成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在治疗过程中,要阻止骨骼中的钙质流失。 如果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则会导致骨质的减少,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因此,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同时,维护其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定期测定骨密度,以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对骨骼的伤害程度并制订补救的方案,根据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程度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必要时可以使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或双磷酸盐来阻止骨量流失。同时,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也应尽量选择引起骨质疏松风险较低的药物。 此外,应用内分泌治疗乳腺癌,血脂健康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在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与之关系最为密切。女性绝经后易发生血脂改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增加动脉粥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发病率高,已达30-40/10万左右,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高,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目前,乳腺癌的治疗除了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即内分泌治疗。 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历史 1. 1896年Beatson开始用切除卵巢治疗晚期乳腺癌。 2. 二十世纪中期,较多采用内分泌器官(卵巢、肾上腺、垂体)切除治疗晚期乳腺癌。 3. 内分泌治疗的迅速发展是在激素受体被发现(1959~1966)之后,使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能有目的的选择,并可预测疗效。 4. 1977年FDA批准三苯氧胺上市。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依据 1.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体内雌激素水平病理性升高,刺激乳腺细胞过度增长,内分泌治疗的目的:降低体内循环和肿瘤内雌激素水平。 2. 乳腺组织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雌激素与其受体结

合后进入细胞内,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雌激素敏感基因,促进细胞生长并表达出孕激素受体。雌孕激素受体在肿瘤中的存在可以预测肿瘤对激素治疗的反应。 3. 大约有2/3的绝经后乳癌病人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对激素治疗敏感。有效的病人缓解时间较化疗长,且不良反应轻。 三、内分泌治疗的分类 1. 非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卵巢、肾上腺、垂体,放疗照射双侧卵巢。 2. 药物治疗:应用刺激素受体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LH-RH类似物。 四.、乳腺癌分为2种类型: 一种类型由激素刺激生长, 如雌激素及孕激素; 一种肿瘤的生长不受这些激素的影响. 与肿瘤有关的激素受体:ER+/PR+ 绝经前:雌孕激素由下丘脑(LHRH) + 垂体(LH + FSH), 刺激卵巢产生。绝经后:雌激素由体内雄激素经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 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影响因素九 内分泌治疗实施细则: 1.月经状况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进展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主要全身治疗手段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已经开始用双侧卵巢切除治疗约经前乳腺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笨氧胺的问世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的里程碑,九十年代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内分泌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内分泌治疗对激素依赖性复发转移乳腺癌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用于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根据2006年美国NCCN 乳腺癌治疗指南,结合国内部分专家的临床经验,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复发转移、术前新辅助和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基本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AI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雌/雄类激素和和孕激素。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 )结合,阻断雌激素对受体作用。最常用的药物是本笨氧胺(TAM ),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高危健康妇女的预防乳腺癌。 2、芳香化酶抑制剂(AI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释放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成雌激素,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治疗肿瘤的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 )适用于绝经后,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二类: (1)、非甾体类药物,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和内源性 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地抑制酶的活性。有第一代的氨基导眠能(AG )、第二代的fadrozole 、第三代的瑞宁(阿那曲唑)和弗隆(来曲唑)。

(2)、甾体类药物,与芳香化酶内源性作用底物雄雄烯二酮和睾酮结构相似,可作为假底物竞争占领酶的活性位点,并与共价健形式与其不可逆结合,形成中间产物,引起永久性的酶灭活,从而抑制雄激素的形成,有第一代的Testolactone 、第二代的兰他隆(福美司坦)、第三代阿诺新(依西美坦)。 3、 LH-RH 类似物,通过负反馈作用下丘脑,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LH-RH);同时还能竞争性地与垂体细胞膜上的GnRH 受体或LH-RH 受体结合,阻止垂体产生FSH 和LH ,从而减少卵巢分泌雌激素。代表药物有诺雷德,可以代替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乳腺癌。 4、雄激素和雌激素,治疗剂量的雄激素和雌性激素可以改变人体内分泌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也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目前临床应用较少。 5、孕激素,通过改变身体内分泌环境,经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产生LH 和ACTH 或通过孕激素受体作用乳腺癌细胞。常用药物有甲孕酮(MPA )和甲地孕酮(MA )。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复发转移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目的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要考虑患者肿瘤组织的激 素受体水平、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程度。原则上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既过去所说的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特点: 1、激素受体(ER 和/或PR )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 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漫性

乳腺癌长期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作者: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王涛江泽飞,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叶棋浓; 来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凡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不论年龄、淋巴结状态或是否应用了辅助化疗,术后通常都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时限是5~10年。内分泌治疗的长

期性提示关注其不良反应的重要性。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提早停药,才能保证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长期性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1998年早期乳腺癌研究人员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对包括37000例患者的55个临床随机试验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TAM治疗可以使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减少47%、病死率减少26%,且疗效不依赖于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既往是否曾接受化疗。2011年EBCTCG发表了有关TAM疗效的研究,证实TAM治疗5年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一项针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比较了TAM治疗10年与5年的疗效,共6846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应用TAM治疗10年能够给患者带来在诊断后第2个10年的获益。提示对于部分乳癌患者,可以给予10年TAM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领域,还有一类重要的药物是芳香化酶抑制剂。目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对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肾上腺等分泌的雄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来,而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变。国际上已进行数项入组患者近万例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如ATAC(Arimidex,Tamoxifen,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rial,ATAC)、BIG1-98(Letrozole Monotherapy vs. Tamoxifen Monotherapy or vs. Letrozole in Sequence with Tamoxifen for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ndocrine-Responsive Early Breast Cancer)、IES031(The Intergroup Exemestane Study)及MA-17(A randomized trial of letrozol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fter five years of tamoxifen therapy for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研究等,这些研究针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比较了芳香化酶抑制剂与TAM的疗效。几项研究结果均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优于TAM,标准治疗时间是5年。MA-17研究还发现,如果乳腺癌术后经TAM治疗5年后绝经的患者再继续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治疗5年,与仅用TAM治疗5年的患者相比,乳腺癌复发风险进一步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