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流体第一章、基本概念

热工流体第一章、基本概念
热工流体第一章、基本概念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工质及热力系统

一、工质

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能量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在热力过程中,完成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必须借助于某种工作介质---工质来实现。工质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只是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即在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中,伴随工质热力状态的不断变化,使得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界面而发生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二、热力系统

根据热力学分析的需要,在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中,选取某一范围内的物体作为热力研究的对象,称为热力系统或系统。将与热力系统相互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热力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成为界面或边界。

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界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

图1-1 热力系统、外界与边界

三、热力系统的分类

根据界面上系统与外界间能、质交换的情况不同来分类:

闭口系统:界面上无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质量cm);

开口系统:界面上有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体积cv);

绝热系统:界面上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界面上既无质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因此绝对的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都是不存在的。只有当系统与外界间的热量、功量、质量的交换无限小或该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看作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简化。

在热力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系统。像具有无限大热容的系统,他们在放出或吸收有限的热量时不改变系统的自身的温度,被称为热源或热库。另外,若热力系统与外界可逆的功交换只有体积变化功一种形式,则该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统。

第二节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一、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

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热力状态或状态。

热力状态是系统各种宏观物理特性的表现,能描述这种宏观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热力状态参数或状态参数。

该课程主要讨论的状态参数有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热力学能(U)、焓(H)、熵(S)等。其中,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被称为基本状态参数;而其余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测量,必须由基本状态参数导出,所以称为导出参数。

二、基本状态参数

1、温度

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理论观点看,温度标志着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强烈程度。

为了使温度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国际上规定热力学温标作为测量的最基本的温标。它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制定的,与测温物质的特性无关,可以成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热力学温标的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开)。把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即水的固相、液相、气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的温度作为单一基准点,并规定为273.16k。

因此,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是谁的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规定摄氏温度有热力学温度移动零点来获得。

273.15t T K

=- (1-1) 由式(1-1)可知,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并无实质差异,而仅仅是零点不同。

2、 压力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力(即压强),即

/P F A = (1-2)

P---压力;

F---作用于界面的垂直作用力; A---作用面积。

分子运动学说把气体的压力看作是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结果。

测量工质压力的仪器称为压力计。由于压力计的测量元件处于某种环境压力的作用下,因此,压力计所测得的压力是工质的真实压力(或称绝对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叫做表压力或真空度。

图1-2

当绝对压力大于大气压力(见图1-2a )时

b e p p p =+ (1-3)

式中e p 表示测得的差数,称为表压力。如工质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见图1-2b )

b v p p p =- (1-4)

式中v p 也表示测得的差数,称为真空度。此时测量压力的仪表较真空计。

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度和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

图1-3

作为工质状态参数的压力应该是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可用气压计测定。

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 a 。

1p a =1N/m 2

工程中还采用其他压力单位,见表1-1。

表 1-1

例1-1测得两系统内的表压力分别为0.015Mp a 和1.5Mp a ,当时气压计读数为0.1013

Mp a ,试计算两系统的绝对压力。 解:

110.0150.10130.1163g b p p p =+=+= Mp a 22 1.50.1013 1.6013g b p p p =+=+= Mp a

3、 比体积与密度

单位质量物质所占的体积称为比体积,即

/v V m = (1-5)

v---比体积,m3/kg ; m---物质的质量,kg ; V ---物质的体积,m3。

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单位kg/m3。

/m V ρ= (1-6) 显然,v 与ρ互成倒数。

第三节 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坐标图

一、平衡状态

一个热力系统,如果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能够始终保持不变,则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只有在系统内或系统与外界之间一切不平衡的作用都不存在时,系统的一切宏观变化方可停止,此时热力系统所处的状态才是平衡状态。

二、状态方程

对于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他处于平衡状态时,个部分具有相同的压力、温度和比体积等参数,且这些参数服从一定关系式。这样的关系式叫做状态方程式,即

T=T(p、v) p=p(T、v) v=v(p、T)

三、状态参数坐标图

由于两个参数可以完全确定简单可压缩系统的平衡状态,所以由任意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所组成的平面坐标图上的任意一点,都相应于热力系的某一确定的平衡状态。同样,热力系统每一平衡状态总可在这样的坐标图上用一点来表示。这种由热力系统状态参数所组成的坐标图称作热力状态坐标图。常用的热力图有压容(p-v)图和温熵(T-s)图等。注意,只有平衡状态才能用状态参数图上的一点来表示。

图1-4

第四节热力过程的基本概念

一、热力过程

由于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热力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经过连续的中间状态变化到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全过程,称为热力过程或过程。

任何热力过程中的始态与终态都是平衡状态。如果始台与终态间发生的中间状态处处平衡,这就是平衡过程;如果中间状态中存在不平衡状态时,这就是不平衡过程,平衡过程中的每一热力状态]都具有确定的宏观特性,在热力状态图中可用一条确定的实线来描述其过程变化,在不平衡过程中,除了始态与终态可由确定的状态参数表示外,不平衡的中间状态是无法用确定的状态参数表示的。同样,在热力状态图中也无法用确定的曲线来表示不平衡中间状态的变化。但为了方便讨论不平衡过程的变化,则在始态与终态间用虚线连接来近

似的描述。

二、准平衡状态

一切过程都是平衡被破坏的结果,工质和外界有了热和力的不平衡才促使工质向新的状态变化,故实际过程都是不平衡的。若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坏后自动回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即所谓弛豫时间又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叫做准平衡过程。

三、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当热力系统在变化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可逆耗散时,系统及外界都能按原路线逆行至初态,并能完全恢复至各自的初始状态,这就是可逆过程;否则就是不可逆过程。

一个可逆过程,首先应该是准平衡过程,应满足热的和力的平衡条件,同时在过程中不应有任何耗散效应。这也是可逆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过程功和热量

一、功的热力学定义

在力学中把力和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定义为力所作的功

W=F*S (1-7)

功的热力学定义:功是热力学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热力学中约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取正,而外界对系统做功取负,在法定计量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称为功率(W)。

图 1-5

如图1-5所示为简单可压缩系统,设活塞在气缸里可作无摩擦运动。气缸的端面面积为A ,缸内有1kg 气体,其压力为p ,比体积为v1,在p-v 图上可用1点表示他所处的状态。如果气缸的气体在压力p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膨胀,推动活塞向右移动距离x 到达点2,气缸里的气体体积增大到v2,其膨胀过程在p-v 图中为一条横线1-2。在活塞无摩擦的理想情况下,1kg 气体对活塞所作的功用w 表示,则

()21w p x p v v =?A ?=- (1-8)

其值大小相当于p-v 图中1-2过程线下面积。 对于实际膨胀过程往往是非等压过程,利用积分

2

2

121

1

1

nm w w pdv S

=

?==?? (1-9)

由于功量可以用p-v 图中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所以p-v 图有称为示功图。

功量不是状态参数,而是与过程特性有关的过程函数。在相同的始态与终态之间,过程曲线形状不同,过程线下的面积亦不同。

二、热量

当系统与外界间只有功和热的交换时,不作为功而通过界面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这就是热量的热力学定义。其中没有强调温差的作用,所以该定义同样适用于无温差的可逆传热

过程。

热量的单位是J (焦尔),工程上常用kj(千焦)。工程热力学中约定:体系吸热,热量为正;反之,则为负。

图1-6

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可由下式计算:

q Tds δ= (1-10)

2

121

q Tds -=

? (1-11)

可逆过程热量12q -在T-s 图上可用过程线下方的面积表示。

热量使能量传递的度量,是过程量。只有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才有所谓的功和热量,没有能量的传递过程就没有功和热。

第六节 热力循环

一、 循环概说

实用的热力发动机必须能连续不断的做功。为此,工质在经历了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后,必须能回到原来的状态,作为工质在经过若干过程后,重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样一系列过程的综合,叫做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全部由可你过程组成的循环称为可逆循环;若循环中有部分过程或全部过程是不可逆过

程的,则该循环为不可逆循环。在状态参数的平面坐标图上,可逆循环的全部过程构成一闭合曲线。

二、 正向循环

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向循环。它使外界得到。正向循环在p-v 图和T-s 图

上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 正向循环的经济性用热效率t η来衡:

1

net

t w q η=

(1-12)

三、 逆向循环

将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循环叫逆向循环。一般来讲逆向循环必然消耗外功。逆向循环在p-v 图和T-s 图上都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逆向循环主要应用于制冷和热泵。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用途不同,即收益不同,故其经济性能指标也不同,分别用制冷系数ε和热泵系数ε’表示:

2net

q w ε= (1-13)

1

'net

q w ε=

(1-14)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热工基础(张学学--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第三版) 张学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2.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3.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物。 4.热力系统: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5.外界(或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物体。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交换。 8.热力状态:系统中的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各种宏观物理状况的总和称为工质(或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9.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10.基本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11.表压力Pg、真空度Pv、绝对压力P P g = P - P b P v = P b - P 12.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

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热力过程: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4.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15.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完成后,如系统和外界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样热力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自由膨胀、不同工质混合。 17.可逆过程是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 18.系统对外界做功的值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值为负。 系统吸收热量时热量值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热量值为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也可表述为: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2.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U +W 微元过程:δQ =dU +δW 可逆过程:Q =?U +? 1pdV δQ =dU +pdV 2

热工与流体力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参数中,与热力过程有关的是_____。 A.温度 B.热量C.压力 D.比容 2.若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愈剧烈,则愈高。 A.压力 B.温度 C.比容 D.功 3,摄氏零度等于华氏度。 A.32 B.36 C.33.5 D.35 4.满足q=Δu关系的热力过程是。 A.任意气体任意过程 B.任意气体定容过程 C.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D.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5.卡诺循环由两个和两个过程组成。 A.等压/定容 B.等温/绝热 C.等压/绝热 D.等温/定容 6.准静态过程是一个过程。 A.可逆 B.内部可逆 C.外部可逆 D.内外均可逆 7.热力学平衡态是指系统同时处于平衡和平衡 A.质量/压力 B.温度/质量 C.压力/质量D.温度/压力 8.从绝对真空算起的压力为。

A.表压力B.绝对压力C.真空度D.标准压力 9.封闭系统是指的系统。 A.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 B.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C.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热量交换 D.与外界没有功交换 10.dq=du+pd的适用范围是。 A.理想工质、可逆过程 B.任意工质、可逆过程 C.理想工质、任意过程 D.任意工质、任意过程 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用“干压”代替“湿压”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压缩机功耗 B. 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 C. 提高制冷系数 D. 使制冷设备简单 12.逆卡诺循环是在哪一个过程向外界放热。 A.定温过程 B.绝热膨胀过程C.B与D D.绝热压缩过程13.要确定未饱和水的参数,除了知道其压力外,还必须知

道其。 A.温度B.温升C.干度D.过热度 14.在水蒸气的p-v图中,零度水线左侧的区域称为。A.过冷水状态区 B.湿蒸汽状态区C.过热蒸汽状态区 D.固体状态区15.某温度和压力下的过热蒸汽,其压力其温度下的饱和压力,其温度其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16.当喷管流道截面积从大变小又从小变大时,气体的流速。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一定 17.活塞式压缩机多变压缩时的耗功定温压缩时的耗功。A.大于B.等于C.小于D.无法确定 18.对于二维稳态温度场,其温度场可表示为。 A.t=f(x,y,z,τ) B.t=f(x,y,z ) C.t=f(x,y,τ) D.t=f(x,y) 19.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交叉D,垂直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及内燃机原理》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课程代号: 学分:4 总学时:64 H 课程类别:限选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车辆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为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内燃机基本原理,能对内燃机的性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具备一定的热力学过程和内燃机主要参数的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机械方面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内燃机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各种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能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结合工质的热力性质,分析计算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了解提高热效率的正确途径和措施。了解内燃机排污、噪声、振动的知识,掌握内燃机台架试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机械原理”、“汽车构造”等课程。只有在学好上述课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学习本课程。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热力学部分 绪论

(一)热能及其利用 (二)热力学发展简史 (三)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基本概念(一)热能在热机中转变成机械能的过程(二)热力系统 (三)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四)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五)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六)过程功和热量 (七)热力循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二)热力学能和总能 (三)能量的传递和转化 (四)焓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六)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 (七)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一)理想气体的概念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三)理想气体比热容 (四)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

《热工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热工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experiment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是否独立设课:是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课程性质:必修实验项目数:8个 必做实验项目数:8个选做实验项目数:0 开放实验项目数:8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7个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6实验学时:2/个 课程总学分: 1 实验学分:1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本科生实验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一种可发掘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方法。 学生应集中时间,独立、系统、详细、全面的研究和实践,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注:适用专业、年级:1、能动大三本科生土木学院大二本科生2、 3、4、

五、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应包括对报告内容、格式的要求)。 1)学习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数据采集;4)实验数据处理;5)结论分析6)统一的作业册 2、考核方式: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1)预习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 2)实验报告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等。 预习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占40% 实验报告占60% 六、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热工基础实验讲义 (1)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李河.《热工基础实验讲义》.大连理工大学.大工印刷厂.2008 2、主要参考书: 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1)施明恒.《热工实验的原理和技术》. 东南大学出版社 (2)《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实验教学大纲制订者:李河 审定者: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系、部)实验中心(实验室)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法律 ---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 (一)法或法律的定义: 法的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法律”,通常那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以上使用。 广义的“法律”通“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法律。 (二)法的特征 法的特征:指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所持有的属性。 特征: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造法的两种形式。 2、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法是制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4、法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三)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指法的质的规定性,是法的内在、基本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

要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 二、法律价值和法律理念 (一)法律的价值 首先:法具有服务性价值,它确认和保护、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确立规则,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次:法本身还具有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相对稳定相的价值、是国家权力运用公开化的价值等。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时,法律才有价值可言。 (二)法律的理念 法律的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精神、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上的意识形态,它基于某种基本的法律制度而产生。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三、法律的形式和体系 (一)法律的形式 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法律的主要形式。 规范性文件:国家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章作业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 第二章 解: 由题意可知 ⑴ 在初始平衡状态时,由力的平衡可得 11b p A p A M g =+ ① 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时,由力的平衡可得 22b p A p A M g =+ ② 由于假定活塞和汽缸壁间无摩擦,气体可以和外界充分换热,则可视为 可逆及定温过程。即满足 2211pv p v = ③ 由式①②③可求得 332 1.5110v cm =? 所以 215.1h cm = 则活塞上升的距离h ?为 21 5.1 h h h cm ?=-= ⑵ 在整个热力过程中,气体的膨胀功 12 ln p w RT p = ④ 在整个过程中重物的位能 所以整个过程中气体的换热量 43.5610p Q w E J =-=? 解: 由题意可知 Q 工质在汽轮中所做的功等于工质焓的减少 又因蒸汽的流量为380t /c h = 故 所产生的功率 744.1104.110s W kW P w c ?==?或(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单位,尤其是功率单位:功率定义式:P=W/t (1瓦=1焦/秒)) 解: 由题意可知 在气体由状态1沿A 变化至状态2时 在气体由状态2沿B 返回状态1时,热力学能在数值上等于40KJ,方向与之相反,则 80KJ Q U W =?+=- 放热过程 同理可得,在气体由状态1沿C 返回状态1时 90KJ Q U W =?+=- 放热过程

解: 由题意可知 ⑴ 压缩过程中对每千克的空气所做的功量等于空气的内能增加量与同外界交换的热量的代数和,即 ⑵ 每生产1Kg 的压缩空气所产生的技术功为 ⑶ 由⑵的结果可得带动此压气机需要用的电动机的功率为 42.7410t W P wC ==? 其中C 为流量 2-9.利用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0A B A B q q T T += A q 放出热量,B q 吸收热量 2-13 (1)1221130273.15110.61500273.15 c T T T T T η-+==-=-=+ (2)1211 net t q q q q ωη-== 1000.61 61c t q kj ωη==?=g (3)2110.61c q q η=- =20.3910039q kj =?= (4)61 1.0160 w p kj s t === 2-16 后一种方法: 供暖系数'1 112 net Q Q Q Q εω==- 而2121Q Q T T =12211273.150.93293.15 en Q Q T Q Q T =?=?= 所以1210.07net Q Q Q ω=-= 其中: en T 为室内温度 2T 为室外冷空气温度 前一种方法: 所以'11 0.7510.70.07net net Q Q ωω==倍 前一种方法是后一种的倍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41123 总学分:2 热工基础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选修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32 学时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发动机原理。 教材:傅秦生,何雅玲,赵小明. 热工基础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1. 童钧耕主编. 工程热力学(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姚仲鹏、王瑞君编. 传热学(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 3.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有关能量转换和热量传递规律方面的知识,探索提高各种热工设备热效率的技术措施,使学生能在各自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工作,这是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科学素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熟练掌握热能转换和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的分析计算; (2)掌握热能传递与转换的一般规律以及热能在工程上有效合理利用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工作介质的热力性质,了解各种热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能源及其利用,热能及其利用,热工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工程热力学的发展,工程热力学的研究方法;传热学的发展及研究方法,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热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无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无 第二章: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热力系统,热力状态及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功,热量与熵,热力循环。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功,热量与熵,热力循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静态过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可逆过程的特点和实现条件,熵的引出和定义。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闭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稳定流动系统能量方

热工基础(1.1.4)--基本概念

习 题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压力,温度,动能,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 体积,速度,比体积,动能,位能,高度, 压力,温度,重量。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 水银蒸气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200mm ,水银柱高800mm ,如图1-9所示。已知大气压 力为735mmHg (lmmHg=133.322Pa),试求容器中气体 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1-10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α= 30°,压力计中使用 ρ=0.8g/cm 3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L = 200mm ,当地大气压力p b =0. lMPa 。 求烟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5 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1-11所示。 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110kPa ,B 为真空表,读数为45kPa 。若当地大气压p b =97kPa ,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6 如图1-12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 部的电阻丝加热水。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试述系统与外 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 取水为系统; (2) 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 取如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7 某电厂汽轮机进口处蒸汽压力用压力表测量,其读数为 13.402MPa ;冷凝器内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706mmHg 。若大气压力为0.098MPa ,试求汽轮机进口处和冷 凝器内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8 测得容器的真空度p v =550mmHg ,大气压力p b =0.098MPa ,求容程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压力变为p b =0.102MPa 。求此时真空表上读数为多少mmHg? 9 如果气压计压力为83kPa ,试完成以下计算: (1) 绝对压力为0.15MPa 时的表压力; 图1-9 习题1-3 图图1-10 习题1-4图 图1-11 习题1-5图 图1-12 电加热水过程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的定律、定理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初步掌握工程设计与研究中获取物性数据,对热力过程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热能及其利用,热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概况。 2、基本概念 了解工程热力学中一些基本术语和概念:热力系、平衡态、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 掌握状态参数的特征,基本状态参数p,v,T的定义和单位等。 熟练应用热量和功量过程量的特征,并会用系统的状态参数对可逆过程的热量、功量进行计算。 3、气体的热力性质 了解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比热容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熟练应用气体状态方程解决气体的变化过程参数的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 了解能量、储存能、热力学能、迁移能、膨胀功、技术功、推动功的概念,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式、掌握体积变化功、推动功、轴功和技术功

的概念及计算式。注意焓的引出及其定义式。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来分析计算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5、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 了解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和熵的变化。了解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及多级压缩的过程 掌握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的初终态基本状态参数p,v,T之间的关系。 熟练应用4种基本过程以及多变过程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功量的计算。能将各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能正确地应用在p-v图和T-s图判断过程的特点。 6、热力学第二定律 了解用可用能、有效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在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实质的基础上,认识能量不仅有"量"的多少,而且还有"质"的高低。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实质,掌握熵的意义、计算和应用;掌握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熵增的计算,从而明确能量损耗的计算方法。 熟练应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对热力过程进行热工分析,认识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7、水蒸气 了解水蒸相变过程、蒸气图表的结构及有关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例如:汽化、凝结、饱和状态、饱和蒸气、饱和液体、饱和温度、饱和压、三相点、临界点、汽化潜热等。 掌握水蒸汽的定压汽化过程及水蒸汽的P—V图和T—S图。 熟练应用水蒸气图表分析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中热量及功量的变化。 8、湿空气 了解湿空气的组成,及焓湿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实际应用的湿空气过程。 掌握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能区别哪些参数是独立参数,哪些参数存在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含湿量等概念。 熟练应用含湿图分析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9、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第1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篇电阻电路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1.1电路和电路模型 ?电路(electric circuit)是由电气器件互连而成 的电的通路。 ?模型(model)是任何客观事物的理想化表示,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要性能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抽象。 ?电路理论(circuit theory)为了定量研究电路的电气性能,将组成实际电路的电气器件在一定条件下按其主要电磁性质加以理想化,从而得到一系列理想化元件,如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等。

?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实际器件只呈现一种电磁性质,而能把其它电磁性质排除在外,所以器件建模是有条件的,一种近似表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条件变了,电路模型的形式也要作相应的改变。 ?电路分析(circuit analysis ),就是对由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模型的分析。虽然分析结果仅是实际电路的近似值,但它是判断实际电路电气性能和指导电路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不同工作频率下的电阻模型 R R C L

?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使用时的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无须考虑电磁量的空间分布,相应的电路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由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或简称为集中参数电路。描述电路的方程一般是代数方程或常微分方程。 ?如果电路中的电磁量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使得描述电路的方程是以时间和空间为自变量的代数方程或偏微分方程,则这样的电路模型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路集中化条件:实际电路的各向尺寸d远小于电路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波长λ,即d

例1.1.1我国电力用电的频率是50Hz ,则该频率对应的波长8 /(310/50)km 6000km c f λ==?=可见,对以此为工作频率的实验室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因此它能满足集中化条件。而对于数量级为103km 的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则不满足集中化条件,不能按集中参数电路处理。 例1.1.3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来说,如果所接收到信号频率为400MHz ,则对应的波长为 8 6 /[310/(40010]m 0.75m )c f λ==??=因此,即使天线的长度只有0.1m ,也不能把天线视为集中参数元件。

《表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表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9903 课程名称:表演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ct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数字媒体艺术导论》 二、课程简介 《表演基础》课程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拓展课。本课程以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创作方法基础,达到表演艺术与数字媒体两个专业间的跨领域结合地目的。教学手段上,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与训练建立学生正确的表演艺术创作观,提升观察、体验生活的感知能力,同时具备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现的基本方法技能,消除紧张、解放天性,也使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表演与各元素的有机联系,明白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自觉将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 【英文课程简介】 The course "Basic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art.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digital media to formul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 the basis of certain performance creation method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performing arts and digital media in different fields.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discussion and training, students can establish correct concepts of performing art creation, enhance their perception of observing and experiencing life, possess basic skills of stage performance and on-camera performance, eliminate tension and emancipate their nature, and gradually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various element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and art, and be conscious. Take life as the source of cre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表演基础》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规律,掌握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基本方法,具备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现的基本方法技能,消除紧张、解放天性,并能够在规定情境中还原生活,真实地积极地有机行动,独立完成单人行动小品或多人小品短剧的构思和表演。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山东大学 “工程燃烧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号:0183100310 课程名称:工程燃烧学I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CombustionⅠ 总学分:2 总学时:34 授课学时:30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热工学流体力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汪军,工程燃烧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 2、霍然等,工程燃烧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 3、岑可法等,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严传俊,范玮等,燃烧学(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7。 5、刘联胜,燃烧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6、黄勇,燃烧与燃烧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7、(美)特纳斯著,姚强,李水清,王宇译,燃烧学导论:概念与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 8、C. K. Law, Combustion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9、Poinsot, T. and Veynante, D.,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Combustion, 2005. 10、Irvin Glassman, Richard A. Yetter, Combustion, 4th Edition- Elsevier,2008 11、徐通模,燃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 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中第1项为教材,其它为主要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燃烧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该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属热动类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燃烧现象和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燃烧技术中所必须的热化学、燃烧动力学及燃烧过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中典型燃料的特性、燃烧特点和规律,包括着火的形式和条件、火焰的传播、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新型燃烧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锅炉、内燃机、涡轮机、火灾、家用炉灶、焊枪等燃烧现象从宏观上能有所认识,微观上能有所解释。为改进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分析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过程、避免不正常的燃烧现象、控制和降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由燃烧热力学、燃烧反应动力学、着火理论、火焰传播与稳定性、煤燃烧原理与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新型燃烧技术等部分组成。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热工流体第一章、基本概念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工质及热力系统 一、工质 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能量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在热力过程中,完成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必须借助于某种工作介质---工质来实现。工质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只是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即在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中,伴随工质热力状态的不断变化,使得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界面而发生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二、热力系统 根据热力学分析的需要,在相互作用的各物体中,选取某一范围内的物体作为热力研究的对象,称为热力系统或系统。将与热力系统相互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热力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成为界面或边界。 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界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 图1-1 热力系统、外界与边界 三、热力系统的分类 根据界面上系统与外界间能、质交换的情况不同来分类: 闭口系统:界面上无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质量cm); 开口系统:界面上有质量交换的系统(控制体积cv);

绝热系统:界面上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界面上既无质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 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因此绝对的绝热系统和孤立系统都是不存在的。只有当系统与外界间的热量、功量、质量的交换无限小或该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看作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简化。 在热力学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系统。像具有无限大热容的系统,他们在放出或吸收有限的热量时不改变系统的自身的温度,被称为热源或热库。另外,若热力系统与外界可逆的功交换只有体积变化功一种形式,则该系统称为简单可压缩系统。 第二节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 一、热力状态与状态参数 热力系统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热力状态或状态。 热力状态是系统各种宏观物理特性的表现,能描述这种宏观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热力状态参数或状态参数。 该课程主要讨论的状态参数有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热力学能(U)、焓(H)、熵(S)等。其中,温度(T)、压力(P)、比体积(v)或密度(ρ)是可以直接测量的,被称为基本状态参数;而其余状态参数不能直接测量,必须由基本状态参数导出,所以称为导出参数。 二、基本状态参数 1、温度 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理论观点看,温度标志着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强烈程度。 为了使温度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国际上规定热力学温标作为测量的最基本的温标。它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制定的,与测温物质的特性无关,可以成为度量温度的标准。 热力学温标的温度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开)。把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即水的固相、液相、气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的温度作为单一基准点,并规定为273.16k。 因此,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是谁的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规定摄氏温度有热力学温度移动零点来获得。

第1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设随机过程 +∞<<-∞=t t X t X ,cos )(0ω,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当0cos 0=t ω 即 πω)21(0+ =k t 即 πω)2 1 (10+=k t 时 {}10)(==t x p 若 0c o s 0≠t ω 即 πω)2 1 (1 0+≠ k t 时 当 0c o s 0>t ω时 ξπ ωωξd e t x X P t x F t x ? - = ??? ? ??≤=02cos 0 2 021cos ),( 此时 ()t e x t x F t x f t x 0c o s 2c o s 1 21,),(022ωπ ω? =??=- 若 0c o s 0

?? ?= ,2 ,cos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t t t X π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21。试确定)(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2 1 ,(x F 和)1,(x F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 1;,(21x x F 解:(1)先求)21,(x F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10,2 1*2,2cos 21π X 随机变量?? ? ??21X 的可能取值只有0,1两种可能,于是 21 021= ??????=?? ? ??X P 2 1121=??????=??? ??X P 所以 再求F (x ,1)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 2 cos (1)πX {}{}2 1 2)1(-1(1)====X p X p 所以 ???? ???≥<≤<=2 121- 2 1-1 0,1)(x x x x F (2) 计算)1,2 1 ;,(21x x F ??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1(, 1 0)2 1( X X ?????≥<≤<=??? ?? 11 102 1 00 21,x x x x F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课程编号:ENPO330103 学时:48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58)学分:2.5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傅秦生赵小明唐桂华.热工基础(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 参考教材 [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100字左右) 性质:基础理论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两方面的热工理论知识,获得有 关热科学的基本分析计算训练和解决有关热工工程问题的 基本能力。同时还应为学生对热学科的建模和问题的处理 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热工基础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基本理论和热量传递规律,以提高热能利用完善程度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航空航天和建筑等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将来解决热工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第一、第二定律),以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能量分析计算和不可逆分析计算; 2.掌握包括理想气体、蒸气和湿空气在内的常用工质的物性特点,能熟练应用常用工质的物性公式和图表进行物性计算; 3.掌握不同工质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对工质的热力过程和循环进行计算,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热能转换的能量分析和计算能力; 4.掌握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的机理,进而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 5.能对较简单的工程传热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具有解决较简单的传热问题,尤其解决是与力学分析有关的传热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0绪论(能源概述) 1、内容:能源和热能利用的基本知识:本学科研究对象,主要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