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习俗教学设计

节日习俗教学设计
节日习俗教学设计

《节日习俗》教学设计

昌乐县城关街小学

李美丽

教材分析:

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能够打开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促进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国际意识。基于这种情况在学生了解本国习俗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异国习俗”这一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去了解外国人在节日生活中有哪些风俗习惯。教材以范例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用询问、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法去获得相关信息,在课堂上交流。活动中教师可针对中国人过圣诞节、母亲节等外国节日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加强,人们已经能够接纳国外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事物。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与现象。

3、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本课主要采用搜集资料、交流的方式组织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

课前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节日习俗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活动二:课堂交流

1、图片展示圣诞节、感恩节或其他国外节日,国外人们庆祝节日的情景,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你了解这个节日的来源或其他方面的知识吗?

2、学生交流,教师视交流的情况适当补充。

3、你还知道哪些国外的节日习俗?

4、学生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说搜集资料的方法,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三、办手抄报

组织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用剪贴、抄写的方式办一份图文并茂的“有趣的外国节日”手抄报,并进行评比展览。

教学过程:

(一)迁移导入

师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多彩的民族节日》,知道了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和我国一样,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他们都有着自己传统的节日,你们知道西方国家都有哪些重大的节日吗?

生答:有——圣诞节、感恩节、狂欢节和开斋节等

师述:由于西方各国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习俗的不同,所以产生了这些多彩的节日,(板书:异国习俗)

师:昨天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搜集和查找了这些节日的资料,今天我们就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全体同学一起去了解和感受些外国的节日。

(今天我们就用课件为我们展示这些节日的资料)

(二)感受内涵

1、认知圣诞节

师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的这位老人你们认识吗?(生:认识,他是圣诞老人)在什么节日里我们能够见到他呢?(生:圣诞节)(板书:圣诞节)

师问:哪个小组来为大家介绍?(2组来介绍)(鼓掌)你们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圣诞节?

组长答:我们准备从圣诞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等几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圣诞节。

师:那就开始吧!

组长:我先来给大家讲一讲圣诞节的来历吧!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这是许多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就像我国过年一样热闹)组长: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圣诞节最具特色的是什么?(圣诞老人、圣诞树、还有礼物)

生2: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圣诞老人吧!圣诞老人可是圣诞节最受欢迎的人物,瞧,他正赶着车来到了我们中间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课件:圣诞老人的来历: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师:传说圣诞老人会驾着驯鹿四处漫游,会细心地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我们这些孩子,如果表现好,在节日的时候就会得到礼物。

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你们知道有什么作用吗?(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孩子们最盼望是圣诞节的早上,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其实这些礼物都是爸爸妈妈放的。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

生2:所以每年圣诞节的时候,一些有爱心的人士通常都会扮成圣诞老人为穷人捐款捐物,让他们也能分享、感受圣诞节的快乐。

师:你们看,他们多有爱心呀!

生3:大家知道过圣诞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准备好一棵什么?——(圣诞树)

生3:你们知道圣诞树有什么作用吗?(生:在树上挂满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礼物,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关于圣诞树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根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生3: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一些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都喜欢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大家还要围做在圣诞树下吃圣诞大餐。(课件:圣诞大餐的图片)

师:听了这些介绍,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圣诞节时,像中国过春节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很注重全家人

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美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节日期间人们都很注重全家团圆的节日氛围

师:如今,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许多西方国家都流传着与圣诞节有关的文学作品、歌曲和传统歌剧等。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圣诞节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春节)说说看,他们哪些地方相似?(生说: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喜迎新年)

师:虽然这些过节的方式有些不同,但人们表达的心愿都是相同的。

师:他们小组汇报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价一下吧!(生自由评价)2、认知感恩节

师:哪个小组再为大家来做介绍?(我们1组吧)你们小组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你们汇报的是什么节日?(感恩节)

请问你们想以什么方式来向大家展示呢?

组长:我们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大家都很认真,对于感恩节大家有什么疑问,大家尽可以提,我们的汇报方式就叫-----“有问必答”(生齐说)

其他生问:我想知道感恩节的时间和来历?(这个问题请同学来回答)

生1介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恩节是美国一个很古老的节日,在每年的十一月最后的一个星期四,它也是全家人欢聚的日子。

感恩节的来历:1620年,一群英国人来到美洲大陆求生。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了造房、捕鱼、种植玉米等。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为了感谢印地安人的帮助,英国人邀请印地安人一起举行庆典。后来这一习俗延续下来,并流传到其他地区。

师:由此可见,感恩节创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感谢别人)(最初是为了感谢印地安人,到现在人们还在过感恩节,就是为了让人们学会感恩)

其他生问:我想知道感恩节为什么叫“火鸡节”?感恩节还有什么特色食品?

生2介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人们过感恩节一定会吃火鸡,那时北美人的祖先移居到新大陆,初登陆就遇到农业歉收,又受到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仇视。正值寒冬来临,移民们以为在劫难逃,就听天由命;不料在这绝望之际,从远处飞来了一大群火鸡,这才使他们绝处逢生。人们一直以为是上帝给他们用火鸡帮他们渡过难关,形成吃火鸡的习俗。而且火鸡是美国的感恩节的大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所以感恩节又称“火鸡节”。感恩节还有南瓜馅饼和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

师:听了我的介绍大家有没有食欲?这儿就有一份感恩大餐,你们想尝尝吗?(课件:感恩大餐)

生问:我想了解感恩节有哪些庆祝活动?

生3介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都很热闹,白天大摆筵席,举行摔跤、赛跑、射箭等体育比赛,夜晚燃篝火载歌载舞。感恩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感恩节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师:真有意思,听了他们的回答,你们有些什么感受?

其他生:感恩节最初是为了感谢别人而创立的一个节日,所以我

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感恩,我们对父母、老师、亲朋、同学、社会等等都应该抱有一颗感恩之心。

师:你们组同学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组长:我们组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为了我们在默默的奉献,我们要学会向他们感恩。

师:下面我们还是来听听音乐吧。(播放《感恩的心》歌曲)

师:表示感恩除了口头上说,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感恩呢?(生自由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3、合作讨论,探究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下面这些图片,你认为这是哪个国家的节日?(课件出示桑巴舞图片)

生:我知道这是巴西的狂欢节。

师:谁查到了有关狂欢节的资料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1答:巴西的狂欢节是为了庆祝国王的生日而举行的活动,狂欢节前,巴西人个个都要耗费巨资购买节日服装、面具、食品、饮料,哪怕是借钱也再所不惜,堪称“世界之最”的群众庆祝活动。它是巴西唯一不分肤色和种族,无论男女老幼,不管贫富贵贱,普天同庆的节日,也是唯一可以忘却烦恼尽情宣泄的日子。所以巴西被称为“狂欢节之乡”。

师:从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巴西人对狂欢节的热爱和重视的程度。

生2答:狂欢节最精彩的场面是桑巴舞比赛,现在巴西的狂欢节已经离不开桑巴舞,桑巴舞已经成为巴西狂欢节的代名词,巴西人说“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甚至说“桑巴舞已经渗透到巴西人

的血液中”。

师:巴西的狂欢节不仅让人们享受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欣赏了精湛的表演,更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师:再看图片,这又是哪个国家的节日呢?(课件出示图片)

生:这是西班牙的西红柿节。

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

生2:(出示图片简单介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西班牙的西红柿节:西班牙的西红柿节始于上世纪40年代,它是西班牙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日,补喜欢它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番茄大战”。

师:西红柿节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丰收的喜悦,还有狂欢的快乐。

师:世界上各国的节日有很多,我们继续来看图片,谁知道这是什么节日?

生(齐):母亲节。

生3:我查到的母亲节的资料,我来与大家分享吧。美国国会于1914年下令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后来传到其它国家,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但是,各国的母亲节日期并不完全一样。母亲节这天各地都举行庆祝活动,以颂扬母爱的伟大。中国人过母亲节是近年的事,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日期: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师: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劳,请看(出示父亲节的图片)

生4:老师,我来介绍下父亲节吧。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1909年就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据说第一个提出这种建议的是华盛顿的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她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正式通过,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我们国家也在这天为父亲过节。

师:请再继续看下面的图片,这是哪个国家的节日呢?(出示图片)

生1:这是复活节。

生5:不对。这应该是穆斯林的开斋节吧。

师:对,这是穆斯林的开斋节。

生6:我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开斋节的有关习俗吧。开斋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称为“斋月”,这个月每天从黎明到日落,穆斯林都不能饮食、娱乐等,只有太阳落山才能进食。这一个月叫“封斋”,斋月期间,穆斯林们在日出之前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的整个白天无论怎样饥饿,都不准食吃喝,平时吸烟的也要暂时戒烟,到教历10月1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就叫“开斋节”。开斋节的庆祝活动盛大隆重,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开斋节要过三天。从第一天清晨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人人都要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然后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做开斋祈祷。有的地方甚至有几万人同时参加,场面非常壮观,做完开斋乞讨,他们还要走亲访友,互相问候,家家户户都置办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

师:看来开斋节是穆斯林人们最重视也是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就像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哪个组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3:开斋节时,穆斯林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人出散“麦子钱”所以开斋节又叫“济贫节”。

师:老师发现这几个节日期间,人们都不忘在自己欢乐的同时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说明了他们是很有爱心的,爱心是没有国界和民族界限,它是人类的共性。

师:虽然这些节日习俗对我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还是应该怎样?

生: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俗。

师:说得好,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和节日习俗,将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很多这样不同的节日习俗,所以我们对这些节日习俗的差异,要学会理解、尊重和接受。

(三)拓展认知

师:你们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节日吗?

其他生说:我知道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在这天我们可以与亲朋好友开个玩笑或瞎编话,欺骗、捉弄他们而不会受人指责。

其他生:我知道万圣节每年的11月1日这是西方国家古老的传统节日。许多公共场所都会布置上很多鬼怪装璜,孩子们会穿上模样恐怖的服装迎接这个“鬼节”。

其他生:我知道复活节是春分月圆后的第1个星期日,这是西方基督教古老的传统节日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节日因此得名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虽然各国过节的方式不同,但节日中是有共性的一面,如表达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都追求一种欢乐、团圆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所以有些节日文化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传播的。像西方的圣诞节已经影响和传播到了我国,而我国的有些节日也影响和传播到的其他的一些国家,像中秋节就已经传播到周边的一些国家。

(四)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切,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统和环境的不同,在民族风情、文化习俗方面都有所不同,但人们表达祝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是一样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让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全人类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愿我们用快乐、感恩的心态去迎接美好的生活。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今天你们查阅了很多有关国外节日习俗的资料,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课后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资料整理起来,做一份图文并茂的“异国节日习俗”手抄报吧。

教学设计说明:

1.巧用媒体,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能激发孩子无尽的想象力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优美的课件让学生折服于外国的节日习俗中,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又为了解外国人的日常习俗埋下伏笔。

2.注重调查,拉近生活距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在生活中学习道德。而课前的调查和资料的搜集,能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素材,同

时也拉近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因而,课前,我先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搜集有关外国节日及习俗的资料

3.注重活动体验,形成道德习惯

“活动体验”是《品德与社会》课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尽量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节日的气氛。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文化背景及地域的差异,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尊重外国人们的风俗和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入春节: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 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 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 (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 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中国的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走进春节。 1.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同桌讨论后交流)

(1)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2)走亲戚。师:是呀,从年初一开始,人们就忙着走亲拜友,互相祝福,分享过年的快乐。 (3)压岁钱。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 “岁”与“邪祟”的“祟”同音,长辈们希望能压住邪祟,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4)贴“倒福”、春联、窗花、年画。(师: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要倒贴?除了贴福,还会贴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春联,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引导春联的读法。 (5)放烟花鞭炮。节日的礼花绽放在空中,多美!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不少烟花的照片,想看吗?) (6)挂中国结(出示中国结)同学们,红红的中国结是用一根红丝线缠绕而成的,喜气的中国结让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洋溢着喜庆,团结,象征着世界华人心连心。(挂在黑板上面) 小结: 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开的心莫过于收到长辈的红包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红包,不过里面不是压岁钱,却同样是老师对同学们的祝福。想不想得到老师的红包? 要得到红包也不难,老师这里针对春节设计了四关,只要你能闯出一关就能得到老师的红包,大家有信心吗?好,先祝大家马到成功! 3.闯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师:同学们,老师祝贺你们顺利过关,为了奖励大家,老师也要送大家一首好听的歌《恭喜恭喜》,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拍起自己的手来! 三、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每当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通过这些节日,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快乐。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春节以外的一个传统节日,交流并记录你们对它的了解。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请问你们小组讨论的是哪一个节日,在讨论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也讨论了这个节日,有没有要补充的吗?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中秋、重阳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去了解我国传统节日。 2、通过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节日》,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重阳节,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能不能给我们报报书名? (学生自由讲) 3、你一般都是利用什么时间读书的呢?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只要你是一位热爱课外阅读的同学,就总会有一本自己最喜爱的书。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2)同桌交流。 (3)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听了刚刚的介绍,老师发现两个问题,首先同学们的口才是越来越棒了,我想这一定是得益于你们平时大量的阅读好书。第二,我发现你们手上的确是一本好书。如果我们能经常把自己阅读的好书与大家分享,互相交换着看,那我们的班级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中国节 1、所以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中国传统节日》。(出示《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里面说的都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学生自由讲) 总结:历史传承下来的、代代相传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2、有谁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元宵节、清 明、端午、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 3、《中国传统节日》这本书,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八个节日(课件出示8个节日) 四、感受中秋节 1、同学们,我们上个月就刚刚过的其中一个--(中秋节) 2、那同学们都是怎么庆祝的?(学生自由讲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3、现在的中秋节也就是团圆节,吃月饼、赏圆月,更期盼家人团圆。即使再忙,这一天也要回家,图的就是一个团圆! 4、其实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很早就流传了,自读你们手中的资料《吃月饼》想一想:吃月饼这一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这段资料中有许多生字,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了,读书莫放拦路虎,遇到“拦路虎“,我们要及时扫除。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反馈(吃月饼这一习俗是怎么由来的?) 同学们读书的效率很高,老师把你们刚刚说的答案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归纳了一下。(出示课件) 先秦时期:老人吃的糍粑饼 唐明皇时期:仿造嫦娥的仙饼

《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 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 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 课型、课时: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2.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 4.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2. (1 (2 (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3. (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 (2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 2. 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 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执教者苏玉斌 课 时 1课时所属教材目 录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 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

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 方法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5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传统 节日?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生:……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学生观看欢 度春节的画面 通过与学生交谈,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演示课件,以生动的欢度春节画

综合实践课《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教学设计 鄯善县育才学校张华 基本信息名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执教者张华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材 审定委员会2014年审查通过 课题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可就在当下有关中华传统节日日益受到大家重视,民族之风日益扩散和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今天,我们却发现他们对很多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与感受仍相当有限,对节日民俗活动的理解存在表面化和追捧倾向,相关可接受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内容也多为单调与零散的,大多孩子只是从大人的口中粗略与简单的了解了一些相关内容。再加之,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民族教育和民族活动开展之风已受到严重伤害,从而导致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表现出了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我们觉得重视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回归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民族教育不光是我们的,更是需要孩子们来感受、认知、传承与创新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非

常有兴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 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 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过程与方法 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交流、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 重要性和它的习俗。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培智生活语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上海卢湾区培智生活语文第九册第15课《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生字“船、蛋、晚”能对三个生字组词,学习部首舟字旁、虫字底。 2、会读会认生字“墓、赏、划、烈、陵、沙”。 3、能熟练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传统节日,明白三个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氛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三个生字“船、蛋、晚”; 教学目标:会读会写“船、蛋、晚”,能给“船、蛋、晚”三个字组词。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船、蛋、晚” 教学难点:舟字旁和虫字底的认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扫墓、粽子、月饼的图片。 问:这张图片是在做什么啊?扫墓 那我们大家再来看下这张图片是什么啊?粽子 那大家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吗?端午节 好,大家都很棒,那我们在来看下这张图片里面是什么东西啊?月饼。那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要吃月饼吧?中秋。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明端午中秋》。

二、观看图片,朗读课文 根据三张图片让学生齐读两遍的“扫墓、赏月、划龙船”。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齐读这三个词语“扫墓、赏月、划龙船”。 三、默读课文,找出生字 让学生小声默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生字。 好,接下来同学小声默读课文,把课后的生字找出来。我们大家来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四、学习生字,抄写生字 讲解生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组两个词。在这里讲解舟字旁和虫字底 1、船字音:chuán 部首:舟字旁组词:轮船、小船结构:左右结构笔画:11画。 同学们,我们第一个生字读作什么?chuán。船的部首什么?舟。知道吗?这个读作舟字旁,跟老师读两遍舟字旁;它是什么结构啊?左右;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船”字;我们给船组词呢?轮船、小船,齐读两遍船(轮船)(小船) 2、蛋字音:dàn 部首:虫字旁组词:鸡蛋、蛋糕结构:上下结构笔画:11画 我们的第二个生字读作什么?dàn。蛋的部首什么?虫字底。知道吗?这个读作虫字底,跟老师读两遍虫字底;它是什么结构啊?上下结构;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蛋”字;我们给蛋组个词呢?鸡蛋、蛋糕。齐读两遍蛋(鸡蛋)(蛋糕) 3、晚字音:wǎn 部首:日字旁组词:晚上、夜晚结构:左右结构笔画:1 1画我们的第三个生字读作什么?wǎn。晚的部首什么?日字旁。它是什么结构的啊?左右结构;一共有几画?11画,书空“晚”字;我们给晚组个词呢?晚上、夜晚。齐读两遍晚(晚上)(夜晚)。 好,我们现在拿出生字簿把生字和组字扫一遍。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船、蛋、晚”三个生字,而且同学们还给它们组了。真不错!现在我们先下课休息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清明端午中秋》的课文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 编版) 《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 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

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 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人来就是传,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 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进节日: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同学们放学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这些节日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一讲我们不知道的一些过节的习俗。

四年级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我国的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风俗和传说故事。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资料,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学生查阅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知识与技能: 学会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习俗。 2、感受到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懂得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学看日历,引入课题 1、出示十月份日历 我们刚刚过了金秋十月,今年的十月份,你们过得开心吗? (国庆放假7天、还有重阳节和中秋节)

2.看一下每个小组的年历,你能说出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哪些属于中华传统节日? (师出示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经历说起,与学生细数一年中的节日。在这个过程中区分中华传统节日与其他节日,宛如在学生眼前展开了一幅民族风俗的长卷,学生沉睡的记忆被唤醒,对民族风俗文化的亲近、向往之感油然而生。 二、自主探究,认识春节 1、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哪一个节日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2、我们中国人民是以怎样的方式来欢庆春节的呢?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踊跃发言) 3、老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过春节的方式可真不少,有放爆竹的、还有做家庭游戏的,可真开心,其实我也很喜欢过春节。那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4、全班交流: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展开交流,并适时拓展。 (1)贴春联

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讲解学习

初步认识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教案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三、教学过程: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在寒假中,我们过了一个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 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师:除了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接下来老师再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2.提示课题板书:初步认识部分中国传统节日

3、听关键词,猜节日。(通过猜节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 板书: 吃汤圆,猜灯谜。元宵节(正月十五) 祭祖、扫墓。清明节(4月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吃糕,赏风景。重阳节(九月初九)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提问:从这些传统节日的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三、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风俗习惯?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 (演示ppt) 2.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通过了解请大家把这些传说故事讲给家人或你的朋友听。 四、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学到了很多知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节日,尤其西外的学生更应该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畅游西方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主题:中国传统节日 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中国传统节日》一、春节 1、春节的由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古代的新年,今天我们称之为春节,而古时这一天却称为“元旦”,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卷一“元旦”中解释道:“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欲呼为信念。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是第一和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 即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早晨。它是古代官方的法定岁首,千百年来发展成为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重要 的一个节日。 2、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2)除夕:对联、饺子、鞭炮、守岁 说说家乡的 (3)元宵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灯节。它是 风俗习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古时人们认为这一天是大吉 大利的日子。正月又称“元月”,“夜”在古代也称 为“宵”,“元宵”便由此得名。 3、诗词赏析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 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 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 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 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 center can only view/control of the cameras. This period monitoring system more zhiqian original Institute of monitoring 179 a camera of number for has increased, reached 203 a, increased camera main consider cover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part monitoring corner regional and focus regional, increased has 60 a alarm probe, its purpose is reached security full cover, into floor within of personnel of access are has track can found, some focus parts not only to has depending on like information can storage, also to has audio information do can storage, For future extrac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for foot prepared. While currently social security also in complex period, for like medical facilities such of special public more is should particularly note platform storage capacity calculation way category parameter 1# video collection type D1 D1 camera number D1 camera bandwidth (Mbps) 2 D1 storage days 30 single road single days storage space (GB) 21.1 CIF CIF

对外汉语教案——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45min 对象:留学生执教者: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课目中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与熟悉中国传统节日,做到入乡随俗的过上有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留学生看,读,写等模式,使之有百分之八十五了解并学习到本科 的知识点;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中国能喜欢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传 播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学生能了解并熟悉课堂上面讲述的中国传统节日; 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汉语说出一些关于课堂上面讲述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1.留学生有自己的节日和宗教信仰,在讲述中国传统观节日的时候相对应的可能会与他们的国家冲突,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2.对于习惯自己语言的他们,汉语是相对陌生的,用汉语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有一些新 词他们不能理解,导致了教学过程很难顺利进行。 教学准备教学ppt 相关视频 学生分析留学生虽然喜欢汉语,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连续性讲述的汉语会让他们感到疲惫,而不能专心听课,而中国传统文化又偏向于这方面,但是他们同时喜欢游戏和表现 自己,通过这点,在课堂上面不要完全自己讲,设计一些简单有趣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 戏,便可调动气氛,减少自己和留学生的疲惫度,大家都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 中去。 教学要求由于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还是很浅,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加深他们的认识,并培养出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1,直接导入本课新内容

(5min)老师:大家好!大家今天过得好吗? 学生:好。。。 老师:嗯,很好,我知道穆斯林的同学们前段时间刚过完自己的传统节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么有谁能告诉大家你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讲述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 老师:嗯,很好,那大家来中国这么久了,有谁能告诉大家,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零零散散讲出一个或者两个) 老师: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various in forms, rich in content, are a part of our long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等,大家来到中 国,就一定要好好过一下这些节日。 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2,带领同学朗读以上生词,读两到三遍,并让个别同学自己读,着重纠音。 老师:学完了以上的生词,现在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授新课( 6-35mi n)一:春节 1,根据ppt上面的图片跟大家讲述春节 老师:春节在中国也叫过年,它是一年的新的开始,大家可以想想出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草发芽了,那是不是很漂亮,很值得庆祝呢?它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It’s also a symbol of unity ,prosperity and new hope for the future sustenance。(因为这句他们可能还有些不明白,所以用英语解释一遍) 2,讲述春节的必备习俗,利用图画教学法和实物讲授法来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加了解春节和对春节更加感兴趣。 老师:大家知道过春节,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吗?在你们国家有看到过中国人过春节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很少很少的知识,也可能需要你去引导他们才能记起一些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授课时间:____ 月_____ 日星期______ 课型 ____ 本学期第_____ 课时” 教学内容:我国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 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 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走进节日: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除夕, 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PPT举例子)福字怎

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ooo学生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多了一层了解。然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在我们的身边,又产生了许多新节日。每当这些节日来临,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欢庆节日。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过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也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不仅是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还是促进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其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提个要求:同学们放学回家后,把今天学到的这些节日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同时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讲一讲我们不知道的一些过节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