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口耳目

3 口耳目
3 口耳目

3 口耳目

教材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

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

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

擦的习惯。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二、课文学习

1. 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

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 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优秀教学教案】3.一只贝(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语文S版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教学重点】 以阅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捡过贝壳吗? 2.播放视频歌曲:《小贝壳》 3.多么漂亮的一只贝壳呀。这节课我们也学习关于贝壳的一篇文章,就是贾平凹的《一只贝》。 4.贾平凹简介:1953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5年毕

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互动学习,互助检验自学结果。 3.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4.认读生词:同桌互读,然后开火车读。 咸淡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 5.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文章中描绘了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的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贝壳,但他却孕育出了一颗珍贵的珍珠的故事。) 6.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三、精读感悟 1.同学们都知道海边的贝壳很美,可是你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小结:课文从“有一次”到“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这一部分描写了漂亮贝壳的由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 (1)漂亮的贝壳都做了什么? (串成了项链) (2)找出描写动作的词? (捡、串、系) (3)第二句、第三句是什么句子? (感叹句) (4)人们在夸赞什么? (孩子漂亮,贝壳漂亮) (5)读的时候把重音放在哪? (这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 (6)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3.自由读3-10自然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范文共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范文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3.一只贝

3.一只贝 柳泉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贺巧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贝忍受痛苦和石子抗争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3) 学习课文,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感受贝面对不幸默默无闻、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关键】: 重点: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的含义。 难点:说说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珍珠的形成和贝壳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贝壳,珍珠饰物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贝壳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见过吗?在哪里见过?喜欢吗?谁能说说你见过的贝壳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2.出示珍珠饰物让学生观察。 师:这个女同学最喜欢了,谁能用一些词来形容珍珠? 师:你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想知道贝克和珍珠有什么关系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第3课,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吧。 3.板书课题:一只贝 二. 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朗读全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文主要说了个什么故事? (5)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案)识字3 口耳目

3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口耳目》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口耳目》教案 3口耳目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 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 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 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 3 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 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 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小学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学设计(部编版)

小学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学设计(部编版) 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 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 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树木月亮耳朵小鸟 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 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 笼子里面有九只兔. 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一只贝教学设计自主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旋涡”“棱角”“荣耀”“稀罕”等词语。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坚强不屈、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初步认识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下列生字,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咸拢虹漂案荣稀罕涨泽 3、学习文中的生词: 4、咸的投映体面涨潮旋涡起伏棱角折磨 荣耀瓦砾稀罕磨制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有些贝壳,(课件出示:贝壳图片)你们觉

得这些贝壳美吗? 2、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只贝》中也有一段对美丽贝壳的描写,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找到这段文字。(板书课题) 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这壳上曾经投映过……也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默读,配上海潮的声音,学生边默读边想象:这些贝的壳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并朗读。生评价。配上海浪的声音再齐读,感受贝壳的美丽。 过度:这些漂亮的贝即使生命结束了,壳上却仍然留着人们喜爱的色彩和线条。这就是大自然赋予贝的荣耀。孩子们忍不住要把这些漂亮的贝一一捡起来。但有一只贝却没人要?那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2、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件: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3、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说它既可怜又可敬?) 三、品读感悟: (一)贝的可怜 1、让我们带着疑问回到课文中,找到表现贝可怜的句子。(板书:可怜)(分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2018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

③ 口耳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口、耳”等7个字。 2. 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 预设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教学目标 1.会认“口、耳”等7个字,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 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掌握字形。 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设计意图:联系课文插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 题,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预设2:“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预设3:“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图中有哪些生字,你认识它们吗? 二、读准课文,认识字词 (一)观察图片,学习“手、足、口、耳、目”。 1.分别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学生看图读出图片对应的身体部位名称。 同桌之间互动,一个指自己的身体部位,一个读出该部位对应的汉字。 请代表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师生互动,老师指,学生们读。 2.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目”“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 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设计意图:学习 生字通过观察图画、表演、象形字、 数笔画等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口耳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目、羊、鸟、兔”六个生字。 2、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语言教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口、耳、目、羊、鸟、兔六个字,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口、耳、目、羊、鸟、兔”六个生字六个字的插图。 教学过程: 复习:同学们,把你学过的声母背给老师听听好吗?谁愿意把韵母也背给老师听听?整体认读音节最难,谁能背下来请站起来,我和你一起背。 【复习巩固学过的拼音,为后面的游戏做准备。】 新授: 1、认识“口”字 (1)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老师的口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声母;再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韵母。大家猜的都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老师让你看着我的口形,你却看着我的嘴,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明确,“嘴”就是“口”。】 (3)大家说得对,请同学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的图片?那么右下角像什么呢?对,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人们把口字进化成

这样的。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看,这个口字四四方方的多漂亮,今后,我们就把口写成这个样子。 (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词吗? 【加深印象】 2、认识“耳”字 (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左耳垂。 (2)出示耳的插图问:“这是什么,它的右下角像什么?这个字太难记了,我们来认识现在的“耳”字,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请注意这耳坠(竖)可要写长一点。 【形象的比喻,加深记忆。】 3、认识“目”字 (1)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老师的耳坠上,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 【让学生明确:“目”就是眼睛】 (2)出示目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古象形文字。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目”字是怎样写的。 师板书“目”学生跟着书空。注意: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里边一定要写成两横。 【与“日”字区别开。】 (3)谁能用“目”组词并说句子。 【巩固记忆】

3、口耳目

《口耳目》 学习目标 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等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等4个字。认识3种笔画“横折、撇、弯钩”。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等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等4个字。认识3种笔画“横折、撇、弯钩”。 教学难点 1.会读课文,理解字义。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2分)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 ①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②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 ③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 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 2.引导学生说说人由哪些器官组成。板书:口耳目 二、初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翻到第9页,看看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1分) 2、图上出现的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自由读一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3、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多。 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 4、教师领读生字,一起读生字,老师说生字,学生指身体部位。 5、出示图片,认读生字,送字宝宝回家。

6、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个生字都跟什么有关?(身体的五个器官) 7、日加一笔或减一笔能不能变成一个新字呢? 8、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个生字,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图片,小朋友分别做的是什么动作?用一个字告诉老师。 9、谁有好的方法能记住这个生字呢?比如猜谜语,加一加。 10、做游戏:利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先师生、后同桌之间)(1分) 11、开火车读字(1分) 三、指导书写(8分) 课文中不光要让我们认识口、耳、手、足、坐、站这七个生字宝宝,还要求我们会写四个生字宝宝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在学习写字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老师教给同学们两种笔画,同学们还记得吗?(横、竖)今天我们再学三种笔画。第一种是横折,回顾田字格的知识,然后小手伸出来,跟我写。 1、范写口、木、耳,学生书空。强调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顺、笔画,组词,造句。 过度:现在学习第二种和第三种笔画,撇和弯勾。 2、观察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四、拓展阅读 五、小练笔 用口耳目手足站坐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集体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人体器官,分别是口耳目手足,那他们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用他来做哪些事呢?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器官的作用,并朗读儿歌:口能说,耳能听,目能看,手能做,足能行。 1、全班读,男女赛读,分组读。 2、生活中对站和坐也有一些要求呢,让我们翻开课文第10页,看看课文中对站有什么要求?这几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白这组谚语告诉我们站、坐、行、卧的正确姿势。并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教育学生正确的书写坐姿。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书上的这四句谚语吧!

鸟的天堂(9)

鸟的天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相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很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持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很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准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很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能够分为几个部分?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口耳目 教案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字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真不少!还叫得出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 2、导入: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

二、教学“目” 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 (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 (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 (1)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象的地方?(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办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11个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小老师没教的字。 (3)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设计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 教案三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

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一年级上册语文3 口耳目【教案】部编版

3 口耳目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卧”的规范。 ●重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横折、撇、弯钩”3种笔画。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坐、立、行、卧”的规范。 1.识字写字。 (1)借助图片认识生字,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建立文字和实物之间的联系。(2)本课的生字多数是身体的一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或同学的身体来认识“口、耳、目、手、足”几个生字。 (3)“坐、站”是表示动作的字,学生通过做动作,认识这两个生字。 (4)教师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认识生字的书写要求,学生通过描红、临摹等方式练习写字。 2.课文。 本课课文是关于“坐、立、行、卧”的规范的内容。教师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用听读、跟读、齐读、自读等方式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等方式理解课文并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身体力行。 3.语文实践。 (1)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教师)、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同桌之间相互对坐,同桌相互监督。把右手的食指指尖放在自己的鼻子尖 上,教师说哪一个器官,你就快速地指向那一个器官。 2.教师按照平时的说法(嘴巴、眼睛、耳朵、手、脚)做游戏,并随机板画,也可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把“眼睛”改为“目”,把“嘴巴”改为“口”,把“耳朵”改为“耳”,把“脚”改为“足”,再做2次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口耳目”。 二、看图识字。 1.认识“手、足、口、耳、目”5个生字。 2.认识“站、坐”,读准字音。 3.朗读课文。 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同一个器官的不同名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 案三篇 【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鸟的天堂(教案)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品读“树”,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勃勃生机。 3、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大自然的伟大。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树”,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勃勃生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 种梦境般的美丽。”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位于新会区的天马村看看(播放录像片段)。 2、同学们,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全班读)“鸟的天堂”,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再有感情地 读一次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天堂”,在神话故事中是一 个舒适、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着巴金先生的文字,走进鸟的天堂。 二、自读汇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3)在不懂的地方打上“?”。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书写“巢”,比较“无瑕”“应不接暇”。 (2)读出带有“应接不暇“的句子,说意思。 (3)抽读课文7、8、12、13自然段,指名回答,讨论。 4、过渡: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这榕树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笔墨, 走近这株神奇的树吧。 三、读议“树”,品味写法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课文写了这株大榕树的什么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画 出有关的语句。(生自学) 2、小组交流,把感悟到的跟同学交流。 3、配乐范读课文,想想: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 4、学生自由说特点, 5、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先说说它的“大”吧(指名说,老师随机引导)

3口耳目

口耳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册识字第三课。共七个字,所要学习的口耳目手足是象形字,是人体的器官。七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学情分析: 对这七个字孩子应该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差别,有所侧重。 教学目标: 1.认识“足、站”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2.体会象形字的形象性,感受汉字演变的过程,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足、站”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练习口头组词。 教学难点:体会象形字的形象性,感受汉字演变的过程,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教学方法: 结合身体对应部位来识记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耳目。同学们观察下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三、学习生字口头组词 1. PPT出示“口、耳、目”字的演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字?在汉字王国里,有些字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出来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象形字 2.你能用“口”来组个词吗?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丰富的词汇 同时引导他们说句子。 3.猜一猜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手) 指导口头组词说句 4.五个萝卜一条根,拼搏摔打它在先。(足)指导口头组词说句 5.PPT出示“口耳目手足”边读边着自己身体对应部位,达到熟练程度。 6.说说我们的口耳手足能做那些事? 小结:口耳目手足是人体器官,能做很多的事,我们要好好爱护身体,养成好习惯。 四、课中操 五、学课文 同学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首先就要从姿势开始,要知道,优雅的姿势人人爱。 1.你会站和坐吗?让学生说一说。 出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解释体会站坐行卧姿势 站如松:站立时,像松树一样

鸟的天堂教学的教案

鸟的天堂教学的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

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只贝教学设计教案

一只贝 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形成的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只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

识字3口耳目

创新教案 《口耳目》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课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口耳目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 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口耳目》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