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摘要秸秆中的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生物法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热点。从木质素生物降解性出发,对降解木质素微生物、酶系以及降解条件进行介绍,以期为木质素生物降解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

秸秆是一种丰富的纤维素可再生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逾6亿t,除少量被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或用作粗饲料、薪柴外,大部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1]。能源紧张、粮食短缺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而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利用,能在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缓解或解决问题。

木质素又称木素,是植物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资源[2-4],每年全世

界植物可生长1 500亿t木质素,且木质素总与纤维素伴生,具有无毒、价廉、较好的可热塑和玻璃化特性。木质素是苯丙烷结构单元组成的复杂的、近似球状的芳香族高聚体,对羟基肉桂醇(phydroxy cinamylalcohols)脱氢聚合而成,一般认为木质素共有3种基本结构(非缩合型结构),即愈创木基结构、紫丁香基结构和对羟苯基结构。木质素结构单元之间以醚键和碳-碳键连接,连接部位可发生在苯环酚羟基之间,或发生在结构单元中3个碳原子之间,或是苯环侧链之间。木质素于分子量大,溶解性差,没有任何规则的重复单元或易被水解的键,因此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而不规则[5,6]。

从20世纪开始,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途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降解法[7]。物理法包括辐射、声波、粉碎、整齐爆破等[8,9]。化学法包括无机酸(硫酸、乙酸、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氨水等)和有机溶剂(甲醇、

乙醇)等。物理化学法,即化学添加法和气爆法相结合。此3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但都存在条件苛刻、设备要求高的特点,从而使预处理成本增加,且污染严重。生物降解法是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研究的,采用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产生分解的酶类,从而可以专一性降解木质素。此法具有作用条件温和、专一性强、无环境污染、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1降解秸秆木质素的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于真菌、细菌及相应的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起,国内外学者对木质素降解的研究从白腐真菌开始。白腐真菌是指一类具有相同功能引起木质白色腐烂的丝状真菌的集合,凭借其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白腐真菌的菌丝穿入木质,侵入木质细胞腔内,释放降解木质素的酶,导致木质腐烂为淡色的海绵状团块。目前,用于木质素降解研究的白腐菌主要有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杂色云芝(Coridus versicolor)、香菇(Lentinula edodes)、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等[10,11]。杭怡琼等[12]以稻草秸秆加20%棉籽壳为培养基质,接入3种侧耳菌株,经研究发现,从接种到子实体形成过程中,培养物的木质素呈不断下降水平,木质素降解率与酶活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王宏勋等[13]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木质纤维素组分含量变化,研究了3株白腐菌在50d培养期内降解稻草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3株白腐菌对稻草秸秆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具有一定的顺序和选择性,先降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再同时降解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并且对木质素有很好的降解优势。毕鑫等[14]研究白腐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条件,利用Lip粗酶液在体外直接降解稻草,3d后Klason木质素的降解率为%。戴永鑫等[15]研究了白腐菌及其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对秸秆的木质素生

物降解方法,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双菌联合固态培养可使木质素降解率达到%。鞠洪波[16]以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9种食用菌对云杉木质素的降解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杏鲍菇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木耳、茶树菇、柳菇、榆黄菇对木质素降解能力较高,其余4种食用菌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弱。

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表明细菌可以代谢低分子的磺化木质素、Kraft木质素片断等,细菌能够使木质素结构发生改性,成为水溶性的聚合产物;另外,细菌与真菌协同作用使木质素易于受到真菌的攻击,且可去除对腐朽真菌有毒性的物质[17]。降解木质素的细菌种类很多,其中放线菌是公认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包括链霉菌(Strptomyces)、节杆菌(Arthrobacter)、小单胞菌(Micromonospra)等。Tuomela M等[18]研究表明链霉属的丝状细菌降解木质素最高可达20%,放线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在于增加木质素

的水溶性[18]。其他降解木质素的细菌主要是非丝状细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木质素的降解,如微球菌属(Micrococcus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 ss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等。非丝状细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差,只能降解小分子量或者木质素的降解产物,其中假单胞菌属是最有效的降解菌[17-19]。张甲耀等[20]通过对一嗜碱细菌对麦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研究,发现在最佳综合培养条件下该菌株10d对木质素降解率可达%。

2秸秆木质素降解酶系

目前认为最重要的木质素降解酶有3种,即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锰过氧化物酶(Man-dependent Peroxidase,Mnp)和漆酶(Laccase,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可使木质素分子中碳—碳键断裂成苯氧残基,漆酶对木质素有降解和聚合的双重作用[21]。

Lip是最早发现的木质素降解酶,存

在于大多数降解菌中,它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41 000,有1个血红素构成其活性中心,可连接至少1个黎芦醇。Lip能催化木质素中富含电子的酚型或非酚型芳香化合物发生氧化,从而使木质素形成活性基团,然后发生一系列的非酶促裂解反应,实现对底物的部分氧化或彻底的氧化[22]。

Mnp 也是最常见的木质素降解酶,也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46 000。锰过氧化物酶在过氧化氢存在时能氧化酚型木质素及木质素模型物,即Mn2+及一种螯合物催化木质素发生降解。Mn2+被氧化成Mn3+,Mn3+反过来又氧化酚型化合物,并保护Mnp不受反应活性自基的破坏[23]。

Lac是一种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典型含Cu2+的糖蛋白。Lac所催化的主要是氧化反应,表现在底物自基的生成和4个铜离子的协同作用,主要攻击木质素中的苯酚结构单元;在反应中,苯酚的核失去1个电子而被氧化,产生含苯氧基的自活性

基团,可导致芳香基的裂解。Lac同时具有催化解聚和聚合木质素的作用,因此单独存在时不能降解木质素,只有同时存在Mnp等其他酶,避免反应产物重新聚合时,才有较高的木质素降解效率[23,24]。3秸秆木质素生物降解的条件

在木质素降解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来源以及营养限制对生物降解木质素有极大的影响,是木质素降解的关键因素。研究报道和Lentinula edodes只有在其他替代碳源如葡萄糖存在时才能降解木质素[25]。王宜磊[26]研究碳源和氮源对Coriolus versicolor木质素酶分泌的影响,发现淀粉含量丰富的物质做碳源有利于木质素降解酶的分泌。毕鑫等[27]研究在静置和振荡2种方式下不同营养条件对白腐菌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的影响。静置培养时,碳氮比低的培养基中显示较高的酶活,碳源以葡萄糖和糊精同时存在及分段加入要比单一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获得更高的酶活;振荡培养时,在碳氮比高的培养基中酶活最高,而类似于静

置培养的氮源组合及分段模式却明显抑制Lip的合成。

Cu2+、Fe2+、Mn2+等金属离子对木质素降解有很大的影响。Kerem Z等[28]研究Pleurotus o-streatus在含不同量Mn2+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对木质素的降解,结果表明增加Mn2+的含量可使木质素降解率提高。余惠生等[29]人研究Cu2+对Panus conchatus产木质素降解酶的调控,结果表明,Mnp的产生受Cu2+浓度影响不大,而Lac的产生却受Cu2+的严格调控。没有Cu2+的存在,Lac酶活力很低,适量的Cu2+浓度能够提高Lac酶活力。

许多研究表明,某些具有木质素结构类似物的添加可以明显提高木质素降解能力。外国学者等[30]报道黎芦醇对Lip 合成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的碳源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黎芦醇,发现2种培养基中的Lip酶活力都提高。罗宇煊等[31-33]对一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时发

现,ABTS、愈创木酚能提高嗜碱细菌产Mnp和Lac的产量。

4结语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具有条件温和、专一性强、不存在环境污染、处理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发出降解秸秆木质素的复合菌剂,对于解决能源紧张、粮食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22] FERRAZ A,GUERRA A,MENDONA R,et advances and mechanistic basis for fungal biopulping[J].Enzyme Microb Technol,2007,43(2):178-185.

[23] HIROMICHI I,MASANORI W,YOICHI H,et pretr-eatments for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of beech wood by ethanolysis and white rot fungi[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3,103(3):273-280.

[24] 张建军,罗勤慧.木质素酶及其化学模拟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1,64(8):470-477.

[25] LEATHAM G activities of Lentinula edodes and Phaner-ochaete chrysoporium[J].Applie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1986,24(1):51-58.

[26] 王宜磊.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木质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分泌的影响[J].微生物学杂志,2000,20(1):29-31.

[27] 毕鑫,路福平,杜连祥.白腐菌产木素过氧化物酶发酵条件的优化[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8(1):12-16.

[28] KEREM Z,HADAR Y. Effect of manganese on lignin degradation by Pleurotus ostreatus during soligstate fermentation[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3,59(12):4115-4120.

[29] 余惠生,付时雨,王佳玲,等.铜Ⅱ离子对白腐菌Panus conchatu产木素降

解酶的调控[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9,7(1):41-46.

[30] TONON F,ODIER of veratryl alcohol and by drogen pero-xide in ligninase activity and ligninase production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oilogy,1988,54(2):466-472.

[31] 罗宇煊,张甲耀,管筱武,等.嗜碱细菌降解木素的复合碳源共代谢研究I——复合碳源组合方式及氮源的选择[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2):246-250.

[32] 罗宇煊,张甲耀,龚利萍,等.嗜碱细菌降解木素的复合碳源共代谢研究II——营养条件调控机制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6):57-59.

[33] 罗宇煊,张甲耀,许威亚,等.正交试验选择嗜碱细菌降解木质素金属离子最优综合培养条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4):5-7.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研究进展 摘要秸秆中的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生物法对其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热点。从木质素生物降解性出发,对降解木质素微生物、酶系以及降解条件进行介绍,以期为木质素生物降解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法降解;秸秆;木质素 秸秆是一种丰富的纤维素可再生资源,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逾6亿t,除少量被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或用作粗饲料、薪柴外,大部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1]。能源紧张、粮食短缺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难题。而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利用,能在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缓解或解决问题。 木质素又称木素,是植物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资源[2-4],每年全世

界植物可生长1 500亿t木质素,且木质素总与纤维素伴生,具有无毒、价廉、较好的可热塑和玻璃化特性。木质素是苯丙烷结构单元组成的复杂的、近似球状的芳香族高聚体,对羟基肉桂醇(phydroxy cinamylalcohols)脱氢聚合而成,一般认为木质素共有3种基本结构(非缩合型结构),即愈创木基结构、紫丁香基结构和对羟苯基结构。木质素结构单元之间以醚键和碳-碳键连接,连接部位可发生在苯环酚羟基之间,或发生在结构单元中3个碳原子之间,或是苯环侧链之间。木质素于分子量大,溶解性差,没有任何规则的重复单元或易被水解的键,因此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而不规则[5,6]。 从20世纪开始,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途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降解法[7]。物理法包括辐射、声波、粉碎、整齐爆破等[8,9]。化学法包括无机酸(硫酸、乙酸、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氨水等)和有机溶剂(甲醇、

最新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有机污染物生物净化(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 ?无机污染物生物净化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机理 ?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 ?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 一、好氧分解 ?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 ?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 ? C → CO2 + 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 H → H2O ? N → NH3→ HNO2→ HNO3 ? S → H2SO4 ? P → H3PO4 ?二、厌氧分解?厌氧细菌 ?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 → RCOOH(有机酸)→CH4 + CO2 ?N → RCHNH2COOH → NH3(臭味) + 有机酸(臭味) ?S → H2S(臭味) ?P → PO 3- 4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好氧分解(后续)第二节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一、碳源污染物的转化

?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 1.纤维素的转化 ?β葡萄糖高聚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β1-4糖苷键)。 ?来源: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城市垃圾等,其中均含有大量纤维素。 A.微生物分解途径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放线菌——链霉菌属。 ?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需要时可以向有菌种库的研究机构购买或自行筛选。 2.半纤维素的转化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3.木质素的转化自然界中哪些微生物能够进行木质素的降解呢??确证的只有真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疑似的有软腐菌。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白腐—树皮上木质素被该菌分解后漏出白色的纤维素部分。*木质素降解的意义何在呢?(二)油脂的转化

木质素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本文由dylan_ma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41 卷 3 期第 2007 年 6 月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na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Vol 41 No. 3 . Jun. 2007 文章编号 : 1000 - 2340 ( 2007 ) 03 - 0356 - 07 木质素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苏同福 ,高玉珍 ,刘 ,周 ,宫长荣霞斌 1 1 1 2 1 ( 1.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2. 黄河中心医院药剂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 摘要 : 对木质素的制备、总量的测定及其结构和分子量的测定等进行了综述 , 并分析了这些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将太赫兹技术应 用于木质素测定的前景 . 关键词 : 木质素 ; 降解 ; 太赫兹中图分类号 : Q 539; O 636. 2 文献标识码 : A Rev iew of D eterm ina tion of L ign in SU Tong2fu , GAO Yu 2zhen , L I Xia , ZHOU B in , GONG Chang2rong U ( 1.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1 1 1 2 1 2. Pharmacy of yellow R iver Central Hosp ital, Zhengzhou 450003, China ) Abstract: Testing methods for total lignin, p reparation of lignin, 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weight,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Problem s existing in these testing methods are analysed and the p rospects of the terahertz technology app lication to lignin analysis are pointed out . Key words: lignin; decompose; terahertz 木质素 ,又称为木素 , 广泛地存在于木材与禾本植物体内 , 通常认为是植物体在次生代谢合成的 ,在植物体内具有机械支持、防止生物降解、输送水分等功能 . 木质素的化学组成是苯丙烷类物质 (包括对羟基苯丙烷、—邻甲氧基苯丙烷以及 4 —羟基—3, 5 —二甲氧

微生物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实验五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外界环境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物则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它们须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利用。例如生物大分于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须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分别分解为糖、肤、氨基酸、脂肪酸等之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而进入细胞。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生物大分子能力各有不同。只有那些能够产生并分泌胞外酶的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分子有机物。 ★分别介绍淀粉水解、油脂水解、明胶液化和石蕊牛乳等试验的基本原理。1.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胞外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2、油脂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脂肪酶(胞外酶),能将培养基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产生的脂肪酸,可通过预先加入油脂培养基中的中性红加以指示[指示范围pH 6.8(红)-pH 8.0(黄)]。当细菌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时,培养基中出现红色斑点。 3.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明胶培养基本身在低于20℃时凝固,高于25℃则自行液化。某些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胞外酶),将明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培养后的培养基即使在低于20℃的温度下,明胶也不再凝固,而由原来的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 4.石蕊牛乳试验 牛乳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细菌对牛乳的利用主要是指对乳糖及酪蛋白的分解利用。牛乳中加入石蕊是作为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石蕊中性时呈淡紫色,酸性时呈粉红色,碱性时呈蓝色,还原时则部分或全部褪色变白。 细菌对牛乳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产酸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红。

木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木质素介体反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综述评论 木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木质素-介体反应 系统的研究进展 YA N W C 闫文超,黄 峰*,高培基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 对木质素降解酶作用过程中介体物质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包括漆酶/介体系统(L M S)在生物漂白、脱木质素、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 关键词: 木质素酶系统;漆酶/介体系统;生物漂白;木质素降解 中图分类号:T Q 351.013;O 6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3)01-0083-06 ADV ANCES OF CU RRENT IN V EST IGAT IONS ON MEDIAT OR SYST EM FOR LIGN IN BIO -DEGRA DAT ION OF LIGN IN YAN Wen -chao,H UANG Feng,GAO Pe -i ji (State key Lab o f M icrobial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 sity ,Ji nan 250100,China) Abstract:Advances of current inv estigations on mediator systems for bio -degradation of lignin are reviewed,includ - ing application researches of laccase -mediator -system (L M S)on bio -bleaching ,bio -delignification,pollution tr eat - ment,and kinetic studies o f L M S. Key words:lignolytic systems;laccase mediator system(LM S);bio -bleaching ;delignification 木质素是一种具有复杂而不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它的结构基本单元是苯基丙烷,靠多种不同的碳-碳键和醚键连接而形成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它是水不溶性的。植物木质化组织中含木质素20%~30%。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具有物理或化学结合,使植物的机械强度提高。白腐真菌以及某些细菌可将木质素彻底降解,使有机碳变成无机碳返回自然界碳循环圈。木质素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到目前为止尚未被很好的利用。很久以来人们对于用真菌在制浆造纸工业中进行木质素降解和生物漂白方面做了许多实验和努力,然而要想得到令人满意的木质素降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这与现有的制浆和漂白工艺不相容。而且,与传统的化学漂白或酶处理比较起来,对活的有机体的控制也很不方便。使用木质素酶系统替代真菌培养进行制浆漂白,被认为是技术上可行的,它的应用不需要对现有的工艺流程做大的改动。 收稿日期:2001-07-26 作者简介:闫文超(1979-),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木质素降解机理研究。*通讯联系人第23卷第1期 2003年3月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Vol.23No.1 M ar.2003

去除木质素

目前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方法主要是在纤维素转化阶段之前利用溶剂或化学品脱除木质素的方法,秸秆等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利用思路如下: 利用溶剂或化学品溶解木质素的过程往往需要高温处理,一旦降温,木质素即沉淀析出,易造成浆液浓稠,设备结垢的难题。超临界方法作为一种绿色化学的处理工艺,目前已经在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过程中有所应用,主要原理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利用CO2等溶剂及改性剂的作用破坏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链接,达到提高木质纤维素产糖率的目的。可以查询到的专利有:一种以棉籽壳为原料制备纤维素类化合物的方法(CN103122034A,2013年5月公布);一种玉米秸秆预处理方法(CN101565725A,2009年10月);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木质素(CN103502320A,2014年1月公布);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木质素(CN103502383A,2014年1月公布)等。综合以上处理方法,其主要工艺流程可归纳如下: (a)样品处理; 粉碎机处理样品,使样品的表面积尽可能增加。 (b)木质素去除; 利用醇(甲醇,乙醇,丁醇,戊醇)、超临界CO2(31度,1072 psig)、亚临界水(250-280度)、超临界水(>374度,>221 bar)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反应萃取溶剂。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的方法处理木质纤维素样品。有报道采用流量20g/min CO2,33%的戊醇水溶液作为萃取剂,在180度,15MPa的条件下处理秸秆后,其最终产糖率由8%提高到93%,木质素去除率达到90%。 为了防止木质素沉降聚集,制备木质素微粒(粒度范围50-500微米),在脱除木质素的过程中有专利提出了采用多级降温降压的措施。

农作物秸秆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农作物秸秆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l16(54)分配表(采用5因素4水平进行设计),根据各因素及水平的不同组合,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探索出更加简单、高效的降解木质素的最优化组合方式。并考虑经过一定的生物学方法,探索使其变成一种生物型清洁能源的可行性。 关键词:正交试验固态发酵降解最优化 1 前言 木质素也称木素,是一类高分子有机物质,其在植物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资源。其总与纤维素伴生,具有价廉、无毒、较好的可热塑和玻璃化特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秸秆是一种含有丰富纤维素的可再生资源,基本组织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除少部分被用于造纸、纺织等行业或用作粗饲料、薪柴外,大部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浪费。目前为止,超过95 %的木质素仍以“黑液”直接排入江河或浓缩后烧掉,很少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对秸秆木质素的研究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从20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途径,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生物降解法。而利用微生物降解木质素具有作用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处理成本低等优点,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再利用,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1)实验菌种 实验选用的菌种为白腐菌的典型种黄孢原毛平革菌 (p.chrysosporium),购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2)实验材料 土豆(市售);pda培养基;溶壁微球菌;木质素;玻璃容器或瓷器;ph试纸;细纱布;胶头滴管;烧杯(50ml,100ml,500ml,1l);玻璃棒;普通漏斗;定性快速滤纸;量筒 (5ml,100ml,500ml,1l);坩埚;称量瓶;kh2po4(2.0mg·ml-1);mgso4·7h2o(0.5mg·ml-1);酒石酸铵(0.2mg·ml-1);微量元素液(70ml·l-1)。其中微量元素液的成分为nacl(1.0mg·ml-1),cocl2·6h2o(0.18mg·ml-1),na2moo4·2h2o(0.01mg·ml-1), znso4·7h2o(0.1mg·ml-1),cacl2(0.1mg·ml-1),cuso4·5h2o(0.01mg·ml-1), mnso4·h2o(0.5mg·ml-1),feso4·7h2o(0.1mg·ml-1), alk(so4)2·12h2o(0.01mg·ml-1),mgso4·7h2o(3.0mg·ml-1),hbo3(0.01mg·ml-1),nta(115mg·ml-1)。 (3)实验仪器 恒温箱;无菌操作台;恒温磁力搅拌加热器;烘箱;抽滤装置;高压蒸汽灭菌锅;粉碎机;电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 2.2 实验方法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堆肥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生物降解研究现状 Ξ 席北斗1 刘鸿亮2 白庆中1 黄国和3 曾光明3 李英军1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31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2) 摘 要 堆肥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厨房垃圾、园林垃圾、农村秸秆和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纤维产品均可作为堆肥原料,这些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堆肥过程中较难生物降解。因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能加速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的高效微生物。研究发现,对纤维素和木质素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主要是高温放线菌和高温真菌,其中有独特降解机制的白腐菌在木质素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堆肥 纤维素 木质素 生物降解 高温放线菌 高温真菌 白腐菌 Study on current status of lignin and cellulose biodegradation in composting process Xi Beidou 1 Liu Hongliang 2 Bai Qingzhong 1 Huang Guohe 3 Zeng Guangming 3 Li Y ingjun 1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Beijing 100012; 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Composting is nowadays a general treatment method for solid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16153.html,postable wastes in 2clude household ,garden waste ,straw etc.These materials contain lignin and cellulose which are difficult for biodegradation.Thus ,efficient degradation lignin and cellulose in composting process is https://www.360docs.net/doc/571116153.html,plex or 2ganic compounds like lignin and cellulose are mainly degraded by thermophilic microfungi and actinomycetes.Due to its special enzyme system ,white 2rot fungi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lignin degradation K ey w ords composting ;cellulose ;lignin ;biodegradation ;thermophilic actinomycetes ;thermophilic microfungi ;white 2rot fungi 1 前 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农业废弃物,包括稻草、谷物秸秆、水稻壳、甘蔗渣、动物粪便,日常生活的废弃纤维产品,如废纸及其他废纸产品等,越来越多,这些原料用于生产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好氧堆肥处理是依靠垃圾中各类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分解有机物中交替出现,使堆温上升、下降,从分解水溶性有机物开始,逐渐分解难分解有机物(如纤维素和木质素),并转化为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但传统堆肥法存在发酵时间长、肥效低(腐殖质转化不完全)等问题,因此,加 速腐殖化进程可提高堆肥效率和堆肥质量。由于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加强木质纤维转化为腐殖质便成为堆肥充分腐熟的关键[1]。近几十年 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寻找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最佳途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秸秆等含木质纤维素的物质进行理化处理,如辐射、蒸气爆破、膨化、碾磨等[1—4];(2)酶解、生物发酵和生物堆肥[5,6];(3)将上述两个方面综合考虑[1,2]。理化处理约可以去掉50%的木质素,并使纤维成为非结晶态[7],但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利用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国内研究报道不多,特别是在木质纤维作为堆肥原料,其生物可降解性方面研究也较 少[8,9]。 本文研究了堆肥中利用微生物分解木质素和纤 Ξ国家863高技术资助项目(No.2001AA644020) 第3卷第3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Vol .3,No .32002年3月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ar .,2002

微生物主要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途径

多糖的分解。我们在这里说的糖,并不只是平常所说的有甜味的糖,主要指的是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果胶质、几丁质等,它们是由许多简单的糖化合物分子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淀粉的分解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催化完成的,因为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最终把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等。纤维素的分解。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长链大分子。许多微生物能够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土壤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农作物秸杆,最终产生葡萄糖。半纤维素的分解。半纤维素的结构与组成随植物的种类或存在部位不同而异,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酶也多种多样。半纤维素分解后产生木糖、阿拉伯糖等等。果胶质的分解。果胶质是构成植物细胞间质的主要物质,分解果胶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细菌和真菌,分解果胶质后产生一些有机酸和醇类化合物。几丁质的分解。几丁质又称甲壳质,是真菌细胞壁和昆虫体壁的组成成分,也是甲壳类动物,如虾、蟹的外壳主要成分。它们是不易被分解的含氮多糖物质,一般生物都不能分解它,只有一些细菌和放线菌能分解和利用它。几丁质首先被几丁质酶分解成为甲壳二糖,后者被甲壳二糖酶分解成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木质素的分解。木质素是植物体内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一个组分,一般占植物干重的15—20%,在木材中可占30%左右。木质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但在自然界中,仍然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该类物质,其中,以担子菌的分解能力最强。担子菌分解木质素时,还常同时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脂肪的分解。微生物对脂肪的分解主要依赖于脂肪酶的作用,产生甘油和脂肪酸。在有氧条件下,脂肪酸可被彻底氧化,并释放出大量能量。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量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微生物中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片段较小的肽,然后再由肽酶将肽分解成为氨基酸。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大多数可以分泌到细胞外面,称为胞外酶,但肽酶有胞外酶,也有不向外分泌而只存在于细胞内的胞内酶。微生物也能分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形成胺类和醇类。

纤维素降解菌

那些是植物结构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降解纤维素微生物发生的分析。可知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分布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许多菌属中,其中真菌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有机质特别是纤维素物质的主要降解者、 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种类 木质素的存在 木质素(lignin )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共同形成植物体骨架,是自然界中在 数量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材料,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600 万亿吨[18] 。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植物细胞胞间层和初生壁的主 要填充物,其产量是仅次于纤维素的最为丰富的有机物,通常在木质细胞中占 15%~30%。从化学结构看[19],针叶树的木质素主要由松柏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 愈创木基木质素;阔叶树的木质素由松柏醇和芥子醇的脱氢聚合物构成愈创木 基紫丁香基木质素;而草本植物则是由松柏醇、芥子醇和对香豆醇的脱氢聚合 物和对香豆酸组成因而使木质素成为结构复杂、稳定、多样的生物大分子物。 木质素依靠化学键与半纤维素连接,包裹在纤维之外,形成纤维素。植物组织 由于木质素存在而有了强度和硬度。

在生活生产中,大部分的木质素被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这种宝贵的资源, 还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降解和利用越来越成为热门的 课题。 绿色植物占地球陆地生物量的95% ,其化学物质组成主要是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占植物 [] 干重的比率分别为15%~20%,45%和20% 农作物秸杆是这类生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年 产量为20 多亿吨,而我国为 5 亿多吨但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类资源却相当困难,这是由于秸秆产量 !" B ’ 随季节变化,且量大、低值、体积大、不便运输,大多数动物都不能消化其木质纤维素,自然降解过程又极其 缓慢,导致大部分秸秆以堆积、荒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存在于秸秆中的非水溶性木质纤维素很难被酸和酶水解,主要是因纤维素的结晶度、聚合度以及环绕 着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缔合的木质素鞘所致’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在其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答案

第八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2土壤微生物区系: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所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物质强度. 3 土著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的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球菌,色杆菌,芽孢杆菌,节杆菌,分支杆菌,放线菌,青霉,曲霉和从霉,他们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数量变化也很少. 4发酵性微生物:指土壤中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敏感的微生物,在有新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是可爆发性的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包括各类革兰氏阳性阴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和根霉等. 5 生物降解:是指环境微生物被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甚至是彻底分解为C O2和水的过程. 6 BOD5:表示在20℃下,1L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天所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 7 COD:化学需氧量,是指采用强氧化剂将1升污水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8根土比:即根际微生物数量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值来表示。 9根圈:也称根际,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二.填空

1.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偏利共栖,互利共栖,共生关系,竞争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和捕食等. 2.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有益影响有::改善对植物的营养源,产生生长调节物调节植物生长,分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植物潜在病原菌生长和增加矿物质的溶解性. 3.沼气发酵的三个阶段分别由厌氧或兼性厌氧的水解性细菌或发酵性细菌、产酸产乙酸的细菌群、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三种菌群的作用。 4.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3个 5.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6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此两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偏利作用___。 三. 判断 1. 在制作泡菜和青贮饲料过程中存在有拮抗关系。(正确) 2. 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正确) 3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错误) 4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正确) 四. 单选题 1. 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关系可称为:(A) A 协同共栖 B偏利共栖 C 共生D中立 2.下述那个过程需要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D)

【高考生物】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有机污染物生物净化(天然物质、人工合成物质) ?无机污染物生物净化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机理 ?净化本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为无机物 ?依靠——好氧分解与厌氧分解 一、好氧分解 ?细菌是其中的主力军 ?原理:好氧有机物呼吸 ?C→CO2+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H→H2O ?N→NH3→HNO2→HNO3 ?S→H2SO4 ?P→H3PO4 ?二、厌氧分解?厌氧细菌 ?原理:发酵、厌氧无机盐呼吸C→RCOOH(有机酸)→CH4 + CO2 ?N→RCHNH2COOH→NH3(臭味)+ 有机酸(臭味) ?S→H2S(臭味) ?P→PO43-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厌氧分解(开始)→好氧分解(后续)第二节各类有机污染物的转化 一、碳源污染物的转化

?包括糖类、蛋白质、脂类、石油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 1.纤维素的转化 ?β葡萄糖高聚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β1-4糖苷键)。 ?来源: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城市垃圾等,其中均含有大量纤维素。 A.微生物分解途径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好氧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和纤维弧菌 ?厌氧细菌——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及嗜热纤维芽孢梭菌。 ?放线菌——链霉菌属。 ?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 ?需要时可以向有菌种库的研究机构购买或自行筛选。 2.半纤维素的转化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的杂多糖。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中含半纤维素。 ?分解过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 ?许多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3.木质素的转化自然界中哪些微生物能够进行木质素的降解呢? ?确证的只有真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疑似的有软腐菌。 黄孢原平毛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rium)是白腐真菌的一种,隶属于担子菌纲、同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丝核菌科。 白腐—树皮上木质素被该菌分解后漏出白色的纤维素部分。*木质素降解的意义何在

三种重要木质素降解酶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3-02-09 作者简介:王海磊(1978-),男,硕士;李宗义(1942-),男,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环境微生物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01200217) 文章编号:1008-9632(2003)05-0009-03 三种重要木质素降解酶研究进展 王海磊,李宗义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乡 453002) 摘 要:就三种重要木质素降解酶:LiP 、MnP 和漆酶在自然界的分布,化学组成、结构特征、降解机制、分子生物学等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其作用协同性。 关键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中图分类号:Q936文献标识码:A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排放黑液C OD 和色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结构是由甲氧基取代的对-羟基肉桂酸聚合而成的异质多晶三维多聚体,分子间多为稳定的醚键、C-C 键,是目前公认的微生物难降解芳香化合物之一。自1934年Boruff 和B uswell 首次发现能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群,人们对木质素的生物降解进行了大量研究,1983年和1984年发现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由日本吉田首次在生漆中发现的漆酶(Laccase),也始终引起着人们的关注。这三种酶被公认为是木质素重要的降解酶。本文就三种木质素降解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尝试为造纸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一些参考。1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1 1 分布及种类 LiP 是第一个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 rium )发现的木质素降解酶,在木质素降解中起关键性作用。LiP 的产生菌在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许多腐朽木材的白腐菌、褐腐菌都可以产生LiP,主要产生菌见表1。 表1 Li P 的主要产生菌 属名菌种名 Trametes T.gibbosa ,T.versicolor Phlebia P.bre vispora ,P.radiata ,P.oc hrace o fulva,P.t reme llosa ,P.adusta Coriolus C.consors , C.hi rsutus Others Bj e rkande ra adusta ,Chrysonilia sito phila,Chrysospo rium pruinosum,Coriolopsis occ identalis,Phe llinus pini,Pol yporus ostrei formis,Phanerochaete chrysos porium ,Strepto myce s viridosporu ,Pleurotus ostreatus ,Junghuhunia se parabalima ,Fomes lignosus 1 2 结构及特点 LiP 代表一系列含Fe 3+、卟啉环(IX)和血红素附基的同工酶,由不同微生物产生的酶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各不相同。LiP 是一种带有糖基的胞外血红蛋白, 晶体结构已有报道,确定血红素(heme)埋在蛋白质内,可连接至少一个VA 。木质素大分子不能接近该酶的活性中心,其结合位点是一段有序的糖残基,位于接近活性中心通道表面的裂缝中。光谱学研究表明LiP 有五种氧化状态,自然状态LiP 含有高自旋Fe 3+,被H 2O 2氧化两个电子后形成LiP (氧带铁卟啉环自由基含 +Fe 4+),LiP 经单电子还原形成LiP !(氧带铁卟啉环含Fe 4+),再经一次单电子还原,回到自然状态,His 82在活性中心通道表面的裂缝的开口处,Trp 170在酶蛋白表面,其电子传递可能有两个不同的途 径:底物-His 82-Ala 83-Asn 84-His 47 -Heme 或底物-Trp 170-Leu 171-He me [1]。 LiP 的特点是能氧化富含电子的酚型或非酚型芳香化合物,在通过电子传递体攻击木质素时,它能从苯酚或非酚类的苯环上夺取一个电子,将其氧化成自由基,继而以链式反应产生许多不同的自由基,导致木质素分子中主要键断裂。此过程需要H 2O 2的驱动,反应如下: LiP+H 2O 2?LiP +H 2O LiP +SH 2?SH +LiP !LiP !+SH 2?SH +LiP 2SH +2木质素?2木质素自由基+2SH 2 其中,SH 2为专一电子传递体。H 2O 2可由白腐菌胞内H 2O 2产生酶系产生,且其胞内还存在过氧化物水解酶,保证其不会受到毒害。1 3 降解木质素机制 木质素分子间主要键型是 -O-4, -O-4模式复合物中有A,B 两个苯环,均可被LiP 氧化。LiP 催化 -O-4模型物的主要反应是C -C 断裂形成VA 和2-甲氧基苯酚。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反应是C -氧化产物的形成,结果表明:C -氧化产物是酚型C -氧合

实验十四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实验十四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 实验目的 1.通过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分解利用情况,从而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多样性。2.进一步学习平板接种法及穿刺接种法。 实验内容 学习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能力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需从外界环境吸收营养物质。外界环境中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可被微生物直接吸收,而大分子有机物则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它们须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利用。例如生物大分于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须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分别分解为糖、肽、氨基酸、脂肪酸等之后,才能被微生物吸收而进入细胞。 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生物大分子能力各有不同。只有那些能够产生并分泌跑外酶的微生物才能利用大分子有机物。 现分别介绍淀粉水解、油脂水解、明胶液化和石蕊牛乳等试验的简单原理。 1.淀粉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淀粉酶(胞外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再被细菌吸收利用。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2.油脂水解试验 某些细菌能够分泌脂肪酶(胞外酶),能将培养基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产生的脂肪酸,可通过预先加入油脂培养基中的中性红加以指示[指示范围pH6.8(红)~pH 8.0(黄)。当细菌分解脂肪产生脂肪酸时,培养基中出现红色斑点。 3.明胶液化试验 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明胶培养基本身在低于20℃时凝固,高于25℃则自行液化。某些细菌能够产生蛋白酶(胞外酶),将明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培养后的培养基即使在低于20℃的温度下,明胶也不再凝固,而由原来的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 4.石蕊牛乳试验 牛乳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细菌对牛乳的利用主要是指对乳糖及酪蛋白的分解利用。牛乳中加入石蕊是作为酸碱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石蕊中性时呈淡紫色,酸性时呈粉红色,碱性时呈蓝色,还原时则部分或全部褪色变白。 细菌对牛乳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产酸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石蕊变红。 (2)产碱细菌分解酪蛋白产生碱性物质,使石蕊变蓝。 (3)胨化细菌产生蛋白酶,使酪蛋白分解,故牛乳变成清亮透明的液体。

(教师版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等级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案例1: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秋天,落叶纷飞。春天,绿草如茵。且不见落叶痕迹!落叶去哪里了?结合上面的实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写下来。 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注意: (1)要选择有研究意义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 (2)要选择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作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作出假设: 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 提示: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 三、设计实验 1、设计方案 (1)实验原理: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2)、实验材料: 土壤、落叶、 (3)、实验器具: 塑料容器、标签、塑料d袋、恒温箱、纱布。 (4)、实验设计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塑料容器,一个贴上“甲组”标签,另一个贴上“乙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塑料容器中,将其中乙组放入恒温箱, 60℃灭菌1h。 ③取大小、形态相同的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cm。 ④将2 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 一段时间后,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腐烂程度。 提示: (1)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2)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 (3)要注意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便指导实验的进行。 问题探讨: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生物模块三导学案第1页(共6页)

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探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 实验原理:采集土壤,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实验用具:铲子信封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锥形瓶酒精灯药匙PH试纸 恒温培养摇床灭菌锅 实验试剂:选择性培养基配制原料:磷酸氢钾1g 硫酸氨2g 硫酸镁0.5g 氯化钠1g 水1000ml 溶液PH 7.0 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配制 取上述原料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用量筒称量在烧杯中倒1000ml的水,将原料倒 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溶液,滴在PH试纸上, 观察其PH,若偏酸性则加氢氧化钠,若偏碱性则加盐酸,直到其PH值为7.0。 将培养液分为四等分分别倒入四个锥形瓶中,做上记号,用隔离罩包好,再用报 纸包一层,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 2.采集土样 在落叶较多的地点采集土样,有利于采集到更多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用已灭菌的铲子取适量土壤装入事先已消毒过的信封中,密封,迅速带回实验室, 使之尽量与原始环境相近。 3.配制不同浓度土壤溶液 取10g土壤样本,加入90ml消毒过的蒸馏水中溶解(10倍稀释),用玻璃棒搅 拌急速溶解,待基本完全溶解后,去10ml溶液再加入90ml水中,使之溶解(100 倍稀释)重复上述步骤,得到1000倍稀释液,再取90ml水不加任何东西作对 照组,配制完成后,将四份溶液分别加入四个培养基中,放入滤纸条,并分别做 上记号。 4培养以及结果验证 将四个锥形瓶放入恒温培养摇床中培养,一周后取出,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过程中

里的滤纸条完全未溶解,说明三个培养基中均培养出了能分解纤维素的维生素。 (CR染色法):在各滴入一滴刚果红染液后,发现对照组颜色明显深于实验组 (100倍稀释),根据刚果红能染色纤维素的原理,颜色变浅证明了纤维素已经 被培养出的微生物分解了。 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取样土壤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可以得 到能使纤维素分解的维生素。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一、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代谢和呼吸类型,调控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能量代谢 2.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 3.微生物代谢的调控 4.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三、重点与难点内容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次级代谢及产能方式。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 新陈代谢(metabolism)简称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分解代谢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的作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的大分子的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是生物体如何把外界环境中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换成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对微生物来说,它们可利用的最初能源有三大类即:有机物、日光和还原态无机物。 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反应的总称。生物氧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失去电子;生物氧化的过程可分为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和受氢(或电子)三个阶段;生物氧化的功能则有产能、产还原力和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三种。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成发酵和呼吸两种类型,而呼吸以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1.发酵

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成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在发酵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只是部分地被氧化,因此只释放出一小部分的能量。发酵过程的氧化是与有机物的还原偶联在一起的。被还原的有机物来自于初始发酵的分解代谢,即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受体。 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HMP、ED、磷酸解酮酶途径。 (1)E MP途径 整个EMP途径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是生成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酸。第二个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糖酵解过程中,有两分子ATP用于糖的磷酸化,但合成出四个分子的ATP,因此每氧化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净得两个ATP。 在两分子的1,3-二磷酯甘油酸的合成过程中,两分子NAD+被还成为NADH。然而,细胞中的NAD+供应是有限的,假如所有的NAD+都转化为NADH,葡萄糖的氧化就得停止。因为甘油-3-磷酸的氧化反应只有在NAD+存在时才能进行。这一路径可以通过将丙酮酸还原,使NADH 氧化重新成为NAD+而得以克服。例如在酵母细胞中丙酮酸被还原成为乙醇,并伴有CO2的释放。而在乳酸菌细胞中,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对于原核生物细胞,丙酮酸的还原途径是多样的,但有点是一致的:NADH必须重新被还原成NAD+,使得酵解过程中的产能反应得以进行。 EMP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2)H MP HMP途径是从葡萄糖-6-磷酸开始的,HMP途径的一个循环的最终结果是一分子葡萄糖-6-磷酸转变成一分子甘油醛-3-磷酸,三分子CO2和六分子NADPH。一般认为HMP途径合成不是产能途径,而是为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还原力(NADPH)和中间代谢产物。如核酮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某些辅酶及组氨酸的原料。另外HMP途径中产生的核酮糖-5-磷酸,还可以转化为核酮糖-1,5-二磷酸,在羧化酶作用下固定CO2,对于光能自养菌、化通自养菌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这条途径中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