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住宅终结版

乌德勒支住宅

乌德勒支式住宅(又名施罗德住宅) 简介: 乌德勒支住宅(SchroderHouse,1924年),荷兰的乌德勒支,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设计。新造型艺术运动以及里特维德的代表作。简洁的平面构成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细部处理上表现出许多生活细节。 由里特维德设计的这座住宅大体上是一个立方体,但设计者将其中的一些墙板、屋顶板和几处楼板推伸出来,稍稍脱离住宅主体,这些伸挑出来的板片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墙片与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虚实对比、明暗对比、透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新颖的建筑形象。 如果注意一下万·陶斯柏等人在前一年(1923年)所绘制的一个住宅设计图解,我们就更能了解风格派建筑的特点了。里特维德设计的这所住宅,可以说是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的立体化。 建筑理念: 乌德勒只是住宅强调面的因素,所以大面积的形体如烟囱、阳台板以及入口处的垂直白墙面等垂直构建掩饰住了这些构建后面的水平向构建,譬如阳台板向下压得很深,完全挡住了阳台跳梁和地板的视线,从而净化了立面:水平向与垂直向的相交方式的第三种模式是二者皆不出头,强调含连续性,给人含蓄、精细之感。1923年底,里特维尔德设计了荷兰乌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筑作品,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个部件在视觉上的相互独立。通过使用构件的重叠、穿插以及使用原色来强调不同构件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开放和灵巧的建筑形象。室内陈设也体现了与室外一样的灵活性(图7-11),楼层平面中唯一固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和厨房,因

而可以自由划分,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设计也同样用在室内,以色彩来区分不同的部件,又富于装饰意味。 作品展示:

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建筑分析 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Gerrit Thomas Rietveld) 里特维德简介: 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父亲是当地一位职业木匠,里特维德从7岁起 就开始在父亲的作坊中学习木工手艺。l911年他开设了自己独立的木工作坊, 同时开始以上夜校的方式学习建筑绘图。里特维德不是建筑学或设计方面的科 班出身,但他对所学的任何实际知识都非常用心,并始终有独到的理解。在现 代设计运动中,里特维德是创造出最多的“革命性”设计构思的设计大师。 里特维德一生富于革命性,是家具设计史上第一件现代家具的设计人: 19l7~l9l8年他设计并制作了“红蓝椅”,并于次年成为荷兰著名的“风格 派”艺术运动的第一批成员。“风格派”运动是几乎与德国包豪斯齐名的现代 艺术设计运动,其核心人物是多才多艺的设计师和理论家提奥·凡·杜斯伯 格,著名现代派画家皮尔特·蒙德里安和里特维德,其中包括许多当时非常 “前卫”并在设计思想上崇尚创新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理论家。

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于1917~1928年由蒙德里安等人在荷兰创立。其绘画宗旨是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代表人物还有 奥特·凡杜斯堡、巴特·凡·德·莱克等。 “风格派”即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7年到1928年之间组 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说其松散是因为比起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风格 派运动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和宣言,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少人都互相不认识,且参加的 人从没同时展览作他们的作品。他们没有成员身份,唯一能够展示“风格派”风格 的展览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在巴黎举行的展览。这场运动的主要促进者是杜斯柏 格,而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称为《风格》的杂志,这份杂志 的编辑者也是杜斯柏格。 一战期间,荷兰作为中立国而与卷入战争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相互隔离。在极少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接受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观念启迪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荷兰本土努力探索前卫艺术的发展之路,且取得了卓尔不凡的独特成就,形成著名的风格派。 风格派正式成立于1917年,其核心人物是蒙德里安和凡·杜斯堡,其他合作者包括画家列克、胡札、雕塑家万东格洛、建筑师欧德、里特维尔德等人。显然,风格派作为一个运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诸多领域,其影响是全方位的。 风格派从一开始就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

施罗德住宅设计设计分析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又名乌德勒住宅。设计人:格里特·托马斯·维尔德。 风格:光滑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横竖线条错落搭接的构图,与荷兰著名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 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由此可以看到风格派对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20世纪20年代,一位颇具独立意识的荷兰女性,楚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在一位年轻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德的帮助下,终于拥有了梦想中的房子,而这栋房子按照她的要求打造出来的二层小楼日后竟成了现代家居设计的鼻祖,荣耀地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建筑位于城市边缘的普林顿·亨德利克兰街道旁的一块用地,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接近郊区,它的旁边是一座“丑陋笨拙”的传统公寓。但这块用地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它可以眺望对面广阔的郊外,那里是一片树林、牧场、运河的低地。 施罗德住宅建造在连接住宅的端头,依附于红色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的砖砌山墙上,所以有三个外露的立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光线和空气,并且可以观赏田园景色,里特维尔德概括其选址的特点为“光线、空气、空间和自由”。 我们先来看看施罗德住宅的平面图: 很明显,建筑把功能空间(及悬吊平台和阳台体积)从立方体的核心离心式地甩出去。平面由正方形进行增加和减少,渐渐地从矩形的矩形转变到不规则的多边形。 然后我们看一下其人流动线图: 对于以上二图,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字相互串通、首尾相连、关系紧密。不像别的建筑有明确的功能空间的区分。 整个建筑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穿插拼凑起来的,各 个部分组合严谨有序,色彩用红黄蓝三原色,简单明了,充满设计色彩,简约而不简单, 充分体现荷兰风格派的特点。现代风格建筑的开端。 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到色 彩都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理论,比较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他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形体产生了雕塑一般的效果。施罗德住宅底层尚可谓传统:排列于一个中心楼梯的是厨房和三个起居室,生活区在楼上,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人的开房区,除了一 个单独的卫生间和一个浴室。上层是作为生活空间它被用于各种形式的开放和细分,这是通过滑动和旋转板而实现的,当家 人要睡觉时就会把房间隔开,但是在白天,他则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当被全部分割时,生活层包括三个卧室,浴室和起居室,在此状态以及开放状态之间是各种各样可能的排列,每个排列皆可提供其自身独特的体验,立面是平面和线条的拼贴,其构件有目的地相互远离,看起来像相互滑过,这使若干露台成为可能。像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一样,每个构件都有自己的形式,位置和颜色,颜色被选作加强立面的可塑性:表面为白色而阴影为灰色,黑色的窗户和门框,以及一些在原色中的线性元素。 设计师十分大胆地大面积使用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使室内充满简约明快,活跃的氛围,但是又很经久耐看,不显俗气。 家居一般采用明朗色调,比如他设计的红蓝色椅子。即使到了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这个设计还是那么发人深思,很是美。 尤其让我最喜欢的是它的排窗设计。十分简单,使用直线和简单的白色来做成,一方面是采光,使室内十分明亮,照在充满三原色的房间,十分有意思,明快,简约,另一方面,是很避重就轻得烘托他想要三原色充斥房间的想法,这就很好的符合了他一开始的 设计想法。其实,整个室内,当然包括室外,都是用了这种明快的线条,也是受到包豪斯当时所崇尚的少即是多的影响。非常美观,其次是其洁白的墙面,也是融入了白色派的元素。 明快的线条、洁白的墙面、简单的三原色、丰富和舒适的室内空间,而最令人愿意呆在这个空间的还是环境,施罗德住宅拥有优雅的环境,室内环境不必多说了,设计师十分精巧的设计,相比也是有所了解,其与室外环境的融合也是十分美观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植被,白色的墙体在绿色中显得十分明显,但并不突兀,反而显得很一体,柔美的 绿植,明快的线条,难道不是天作之合? 历时5年的建造让这房子成为最能体现里特维德建筑与设计观念的作品,也让两人由友情转为爱情,他们在这座共同设计的房子中生活了一辈子,直到1964年里特维德去世…… 施罗德住宅设计分析 室内空间设计

施罗德住宅分析

施罗德住宅 李硕 0923211017 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建造地点:荷兰乌得勒支 建成日期:1924年 建筑流派:荷兰风格建筑派 施罗德住宅是荷兰风格派建筑最杰出和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其简明的几何体块,错落的线、面穿插,素朴而鲜明的颜色组合,都与荷兰风格派画家的绘画有着极为相似的意趣。它将视觉要素和建筑理念从传统的解释中分离出来,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这个双层住宅建在一排连栋房屋末端,但它并不试图与其相邻的建筑物相联系。其内部并没有房间的静止堆积,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开放区。 平面图: 住宅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各部分都由面与线构成,是一座由简洁的几何体块、光滑的墙面、形状简单的大片玻璃所组成的高低参差、横竖错落的建筑。建筑立面由一些不同方向、不同比例的方块和长方块穿插而成,充满了单纯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建筑表面涂抹着以白色为主的朴素色彩,杂以不同深度的棕色,鲜明地反映出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组合的风格派特征。栏杆是金属的水平细管,和外部构成十分统一。整个构图充满了大小、方向、形状的巧妙穿插和对比,并不对称,却因共同的简洁纯净的风貌而十分统一和谐。就像是蒙德里安式绘画的立体化,若即若离,充满想象的意趣。 在建筑空间的安排上,住宅的另一设计者施罗德夫人提出是否“不用墙但仍然可以分割空间”的要求,里特维尔德便产生了“活动隔断”的想法。于是,他打破了常规的设置,设计创造了“活动隔断墙”的新手法,将楼梯放在中央,而没有像通常那样放在角落。围绕着它,房屋可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利用异常灵活的隔断墙来自由地分割空间,构成流动的变化。除椅子外,室内家具全部是固定的,式样简洁明快,充分显示出设计者的匠心所在。这种构思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创新意义的。 施罗德住宅自建立之初,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就进行着不断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建筑的设计。整个设计从室内到室外,从体形到色彩都典型地体现了风格派的理论,比较符合建筑造型艺术要点。它利用建筑板材、支架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形体产生了雕塑一般的效果。

现代性在建筑中的体现

现代性及其在建筑中的体现 盛希晨3110103566 一.现代建筑派的起源 1.历史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资金、技术与设备,它们突破地域的限制被带到欧洲与北美各地区,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而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又带来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新的研究手段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口也在成倍的激增,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资本主义开始走向政治舞台。对于功能单一化的传统古典主义建筑来说,它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而随着许多新技术、新材料的问世,使能更节省成本、时间、功能更加多样化的新型建筑的产生成为可能。 2.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 进入19世纪,整个欧美地区迈入了工业化时代,由于资本主义阶层对物质财富的执着追求,随之便出现了具有功能化、多样化、复杂化的建筑。如出现了同时具备展示、交流、交易等功能的商业博览会、银行机构等。功能型多样性的建筑更能迎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古老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则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多功能需求。 而后现代派建筑产生的一个巨大历史推动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由于世界大战过去之后所留下的断壁残百业待兴的局面,城市、街道、建筑被无情的炮火炸得面目全非,一幢幢成本低廉样式崭新功能齐全的现代主义建筑高效快速的拔地而起,城市与街道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原貌。 3.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 此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仍流行与战后初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依旧有着一席之地。不过当时对历史建筑的复兴已经不那么严格,经常是有些混杂的产物,因此更多的被称为古典主义或者新古典主义。 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凑合在一座建筑中的折衷主义建筑也不断出现。1923年建成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The City of Stockholm)就是一个有名的例子。这个包括了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威尼斯、哥特的以及文艺复兴等不同时代的和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组合成这座折衷的浪漫主义建筑。尽管这座建筑形象优美,但设计思想是向后看的,它缺少新的时代气息。 上述保守派的建筑思想在一战后由于政

施罗德住宅建筑

129 施罗德住宅建筑浅析 廖含璐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1924年建成的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德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体现自然材质的白色抹灰墙面、穿插的空 间以及大片拐角玻璃窗,所有这些使它形成横竖错落的塑形建筑,如同一座三维的蒙特里安绘画。别具一格的施罗德住宅可视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开端,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严格遵循“风格派”教条设计的形式建筑:过于突出塑性特征忽略而了其实用性。但它却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例证和先导。 关键词:施罗德住宅;风格派;现代建筑;建筑解析 1 里特维德与荷兰“风格派” 1.1 关系概述 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是 20世纪初荷兰“风格派”中最具代表的家具设计师和建筑师。“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设计艺术的几何构图和原色运用。1924 年建成的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德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体现自然材质的白色抹灰墙面、穿插的空间以及大片拐角玻璃窗,所有这些使它形成横竖错落的塑形建筑,如同一座三维的蒙特里安绘画。别具一格的施罗德住宅可视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开端,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严格遵循“风格派”教条设计的形式建筑:过于突出塑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用性。但它却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例证和先导。1.2 建筑的促成 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如果说里特维德的“红蓝椅”是有名的“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绘画的三维表现,那么施罗德建筑就是在“红蓝椅”基础上的又一延伸。正如“风格派”核心人物凡?杜斯堡指出的观点:建筑具有“要素性、经济性、功能性、非纪念性、动态性、形式上的反立方性和色彩上的反装饰性。” 2 建筑环境与外观 2.1 周围环境 建筑座位于荷兰乌特勒支市一条街的尽头,后部紧靠一排低层连排住宅的端头。周围建筑大多具有红墙黑瓦、双坡屋顶的特征。建筑正面为宽阔的街道,并无太多遮挡,因此光线能通过条形大窗引入室内。施宅虽建于1924 年,但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别具一格而给人的“前卫”气息。 2.2 看似支离破碎,实际细节入微、统一规划 细节的处理上,体现在墙面“风格派”的色彩设计:既对比又和谐,体现出统一的设计观。墙面线条虽层次多变,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每部分的组合都有它特定的道理。例如:只在小面积的建筑支架上着颜色规划、门的颜色设计为与白墙形成鲜明对比的黑色使入口醒目。 水平地板与垂直墙面的延伸和退进、色彩的运用让建筑物呈现凹凸有致的外观。虽然这样的处理使得建筑物整体轻盈,具有漂浮感和雕塑性。但过多的追求“风格派”的设计 效果使得建筑显得过于形式化。3 从平面到立面 3.1 一层平面:平面即离心,又向心 一层平面大轮廓为矩形,但室内为区域划分,作了不规则的墙体设计。外墙的封闭性被打破,平面“从承重墙的阻隔和穿孔式开口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产生动态而通透的效果。楼梯位于偏离平面中心的离心,连通上下建筑物的上下两层。门厅、书房、工作间、储藏间、女仆房、厨房环绕楼梯布置。各空间的联系紧凑有序,浪费较小。3.2 二层平面:开放可变的平面 二层平面为施罗德别墅设计的重点。经过里特维德与委托人的多次沟通,决定把二层作为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此空间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整个二层平面除洗浴间采用固定墙体,其余三个卧室、一个起居室都采用活动的隔断墙封开,随着隔断墙的开、闭房间的功能也随之改变:白天的大活动空间在夜间变成各自私密的小空间。 3.3 抛弃传统,打破对称——“平面的水平穿插、立面的纵深穿插” 平面并非规制的几何形,承重并没有放在拐角的立柱上,所以墙面能自由布局。加上悬吊阳台、平台的穿插,平面展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延伸、拼贴、缩减的效果。与平面相同,立面也在纵深方面做了设计:大面积的玻璃、转角窗的利用使房间采光优良,结构墙的突出给立面增添活力。 4 空间解析 4.1 “反立方体”的建筑——建筑空间的穿插 平面和立面的可变性,直接导致了空间的相互渗透:楼梯空间上升突出于平屋顶。玻璃封顶,不仅使空间有层次产生变化,也解决了楼梯间的采光问题。室内卧室延伸出半封闭的阳台,使室内外空间相连接。虚空间与实空间的对比,让人在置身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空间的节奏和韵律。4.2 建筑投影 建筑外墙延伸出的悬吊阳台、支架不仅拓展二层平面,也为下层形成遮蔽效果。在光线的作用下,在建筑外墙上形成投影,赋予建筑生命力。在功能上,悬挑结构的阴影正好打在建筑入口或窗沿上方,也起到隐藏建筑入口、遮蔽强光的作用。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和设计的影响05644692

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风格派”介绍 “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是产生于荷兰的一种艺术运动。“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局限于绘画,它对当时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以及印刷业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实上," 风格派" 内的许多成员正是各艺术领域的积极活动家。 二、彼埃·蒙德里安介绍 彼埃·蒙德里安荷兰画家,是“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期大量作品风格介于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之间。20年代初开始从事纯几何形的抽象创作,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原色红、蓝、黄及灰色,这种画被称为新造型主义。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净化,只有用抽象的形式,才能获 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表现。蒙德里安是立 体派的代表人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油画 《百老汇爵士乐》。晚年移居纽约,大 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 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 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 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百老汇爵士乐 三、蒙德里安及其“风格派”对建筑和设计的影响 1.“风格派”建筑:施罗德住宅 施罗德住宅设计人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

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里特维特受美国建筑师弗兰克·赖特的影响,施罗德住宅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性展现。 1.1蒙德里安构图对施罗德住宅立面的影响:

分析施罗德住宅

47 施罗德住宅(乌德勒支住宅) 建筑师: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尔德 设计人G.里特维尔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是现代建筑非常重要的开端。 2风格 20世纪初荷兰美术界出现“风格派”的艺术流派,倡导几何形体与纯粹色块的组合与构图。风格派对现代建筑艺术有重要影响。这座由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里特维尔德设计的位于荷兰乌德勒支市的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在建筑领域最典型的代表。简洁的体块,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颜色,错落的线条,与荷兰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的绘画有极为相似的意趣。这座住宅1924年建成。 简介 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位于荷兰中部乌得勒支省首府乌得勒支市。20世纪初,世界建筑学领域涌现出一支崭新的流派---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派。其成员为一批年轻的建筑师,他们摆脱传统设计理论的束缚,大胆创造出许多适应工业化社会需求的形式新颖的建筑。他们强调简洁的设计概念,重视实用性、经济性、广泛采用现代建材。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由荷兰建筑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为图卢斯·施罗德--施雷德夫人及其三个孩子所建,建于1924年。她定制的是被设计为最好没有墙壁的住宅。该住宅是“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的最为知名的样例之一,大概也是唯一正宗的荷兰风格派运动建筑物。格里特·里特维尔德,生于荷兰中部城市乌德勒支。他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他没计的一些经典作品,对于世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派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这个双层住宅建在一排连栋房屋末端,但它并不试图与其相邻的建筑物相联系。其内部并没有房间的静止堆积,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开放

世界著名的住宅设计师代表作全赏析文档

世界著名的住宅设计师代表作全赏析 来自:新永川(互联网) | 点击数:1683 | 发表时间:2008-10-10 22:18:47 | 编辑:新永川薇 袄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 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把重点放在造

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