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学非常值得参考

三角形的内角和(陈琴)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例一,“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先通过介绍数学家帕斯卡并讲述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的猜想,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并通过量角的度数的操作,进一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度量、计算和实验,在活动中感知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定数为180度,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教材通过多种方法的操作实验如:亲自动手测量、折叠、拼凑等,让学生确信这一个性质的正确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本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节课中引入了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为本节课注入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这也是我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结论,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o”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学生用撕拼法,折叠法自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量角器、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图片,介绍帕斯卡,并讲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 揭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让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设计说明:通过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数学思想。】 二、验证猜想: 我们既然提出了猜想,那下面我们该去研究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了。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合作,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去研究,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1、画、量: 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2、折、拼: 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 指名介绍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数和也是180度。 3、撕、拼: 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角的一条边、顶点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180度。 三.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小组通过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齐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2岁的帕斯卡是用什么方法去验证的呢?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论证方法,教师讲解。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络上去搜索有关帕斯卡的信息,再详细的了解他的这个论证方法! 你们觉得帕斯卡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经典即人生-陈琴

经典即人生 —陈琴老师素读经典教育法研究[人物简介] 陈琴,华南师大附小语文教师。小学经典素读实践者,成果丰硕,再一次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奇作用。她貌不惊人,她踽踽独行,她曾经被认为根本不会教语文,她差点被剥夺做教师的资格,她一度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心灰意冷,总之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包括她自己。对现行语文教育普遍不满的声音震撼了她,启发了她。“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因为自身的经历,因为偶然的因缘,她的内心笃定了教育信念,她要以个人之力革新教育现状。二十多年心无旁骛,埋首小学语文经典素读教育实践,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她做了这第一个破冰者!她的声音飘荡在中华的天空:元典是王道,其他皆浮云!因她而形成的教育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反响强烈!她是南粤名师!她是小语界第四代名师!她是中华经典素读教学法第一人!她是小语界走出来的国学教育大师!她就是——陈琴! [语文教育面临的尬尴局面] 万物循道而自生,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语文教学的道在哪里?源在何处?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指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教学中两个切近的问题》)吕叔湘先生说的“咄咄怪事”,后来又有多少改观呢? 1995年《人民日报》以《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为题直接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个学期,教研室的教研员、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几乎全民皆兵,费尽心计,就奈何不了那本只有三十篇课文的语文课本,老师忙,学生苦,家长累,这怎么得了! 1997年11月,《北京文学》发表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有人发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愤词。 这一次全民大讨论,催生了新课程标准,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然而,几年过去了,就我所看到的状况,学生真正受惠于新课标理念的并不多。老师和学生依然难从高耗低效的语文困境中突围。 不由得想起旧时的私塾。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毫成文,为什么?道理何在?私塾先生有何魔法吗? [百年文化大事]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案案例

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案 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绪论 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结构,尤其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明确学习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参考资料,为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学习的内容及其结构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研究 一般认为,一个专门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提供重要的社会服务,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2.具有一套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 3.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 4.进入该领域需要经过组织化和程序化过程; 5.有典型的伦理规范。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研究

二、学习内容 (一)知识背景--教师职业技能的内容 1.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 2.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 3.教学工作技能(本课程内容) 4.班主任工作技能 ----教育部《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2001年5月 (二)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以一课时的教学为单位、立足于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1.教学设计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3.说课听课评课技能训练 三、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

●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 ——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 ●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候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陈琴经典素读

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 中国教师报: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素读”这个概念,能简单明了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素读吗? 陈琴:“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日本的不少学者都对我们的私塾课程有深入的研究。比如,日本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对素读的诠释是这样的:“素读”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也有详细的论述:“‘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中国的四书五经的。”七田真还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而诵读经典是他们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启蒙课业。” 中国教师报:素读“经典”,经典又是指什么呢?怎么来确定何为“经典”呢? 陈琴: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有别于非经典的特质,其中第三条是这样概述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他说,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如何确定一部作品是经典?卡尔维诺的标准是:经典作品“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真正的经典作品,必是那种任何时候你都能“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中的位置”的作品。 以我之浅见,经典作品还有一个极好的标签:一部你未曾读过就令你内疚的书,一个民族没读过会令整个民族汗颜的书,一代人没读过就令一代人失根的书。这样的作品一旦缺席,就会令整个社会文化生态链断裂。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要提倡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依据吗? 陈琴:我们现在公认犹太教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许多致力研究其成功秘笈的学者都指出,犹太人的成功教育法则,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少年时期的“素读”经典训练。“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6~10小时的教育活动,其中诵读经典是这个时期的重要课程。有关犹太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都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成功教育的事实:一是经典训练的重要,一是“素读”的必要。也就是我们今天正在思考的“教什么”、“怎样教”或“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 无论我们是想获取种子之功,还是想传承或建设文化,经典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现在中国的大学有一批有识之士把通识教育引进了课堂,效仿西方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倘若我们能像犹太教育那样,在中小学阶段就把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很好地完成,何苦还要等到大学再用两年的时间来读背那些启蒙读物呢?再者,现代心理学和生理科学都已经证明,人生记忆的黄金期是12岁之前,以后则是不可逆转地递减。所谓幼学如漆,确乎如此。 七田真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多次倡导日本当今的教育要学习犹太人,将“素读”经典的训练重归教育。我们呢?是不是也该将被抛弃过久的“素读”重新迎入学门呢? 我们母语教学的六大弊端 中国教师报:看来您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方法是不满意的,那么,您能分析一下今天在课堂上盛行的读法吗?弊端在哪里? 陈琴:反思我们的母语教育,我们会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现在的母语教育似乎只局限在学校的语文课程内,这是十分狭隘的意识。家长、学生本人以及社会都把母语教育的重任寄托于语文教学上。古代的那种书香世家,现在

老师我不会做个人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老师我不会做 案例背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因此,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行为习惯也都不同,而且现在的父母也比较宠爱孩子。小班刚进来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比较大,孩子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又考虑孩子们入园时有一定的焦虑的情绪,因而刚开始时孩子们遇到不会做时我总是安慰他们,没关系的,不会老师会帮你的,慢慢地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里。经常碰到一点困难就说:“老师我不会。”随之原本打算自己做的孩子听到了之后也跟着喊:“老师,我不会。”我班里的孙梦小朋友就老是那样喊。以下呈现的是她在一次活动中的表现。 案例实录: 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预设了一次在马路边上添画小花和小草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先涂个圆圈,然后再画上花柄。应该来说活动的难度并不大。可让孩子们自己来添画时自己动手的孩子比较少,有的就眼睁睁地看着老师不动手,眼中充满了求助的眼光。突然班上孙梦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帮帮我吧!”于是那些原本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也跟随着喊了起来:“老师,我也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就跟孙梦说:“梦梦,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会的,动动看。”

看到老师没有帮她,她就大哭起来了,还很伤心。 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孙梦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孙梦,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确实孙梦小朋友对画花、草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在此,我对孙梦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孙梦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孙梦对这天的画花内容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当时我看到孙梦完成作业后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这一次处理的很好。但当我从来老师那里也得知孙梦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点担心。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对孙梦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她能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

双耳失聪也可以“素读”

双耳失聪也可以"素读" 双耳失聪也可以"素读" 潘建惠 开展"素读"的缘由 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学习语言实在太困难了。他们由于从小双耳失聪,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听力,失去了形成语感的良好的生理基础。与健全的学生相比,学习、运用语言上有很 大困难,表现为词汇贫乏、病句繁多、理解困难等。课堂上大部分聋生不能用完整、通1帧的话回答教师的提问,不能有条理地分析、解答问题。 到初中毕业,也只有少部分聋生能用通JK的语句,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地叙述一件事,大部分聋生写的作文还是”天书”一只有聋校老师才能读得11。 如何缩小聋生与健全人素质上的差距,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011年,我听说了 "陈琴"这个名字,初步接触了素读、吟诵,很感兴趣。 在网络上搜索"陈琴",看到了很多关于她的报道和文章,还在"百度"视频中看到了陈琴老师的吟诵课录像。她教的一年级学生如此博学,令人惊叹不已。这么神奇的教学效果,我觉 得很不可思议,难以想象,但是静下心来细想,又促使自己去进一i^认识"素渎"的"庐山真面目"。 2012年元旦是陈琴的新书签售会的日子,我买到了她的新书一《经典即 人生》。假期,我静心阅读了该书。陈琴老师的样子很普通,但是她的思想、她的执看充满看别样的魅力,她多年无旁鹫地进行看小学语文经典"素读"教育实践。她的做法,就是把课本简单教,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吟诵古诗文。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慨,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多读多背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我看过陈琴老师和徐健J帧教授的吟诵录像,也很想学吟诵,但不知该从何下手.在吟诵 r前"徘徊了很久而不得入。在2012年的1 1月16 H ,听了林 美娟老师的三节吟诵课,我茅塞顿开,终于鼓起勇气来到了这个’‘吟诵读书社" 的大家庭.跟看林美娟老师一起学习吟诵。2013年7月24日.在参加中华书局举办的〃首届中华经典教育师资成长营"的培训中,我见到了陈琴老师、彭弘老师.邓锦芸老师,他们的〃素读”教学给我増添了很多信心。之后又认识了朱畅思老师『他的学生一样取得斐然的成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很喜欢陈琴老师的文章《通背整本语文书——陈琴老师淡语文教学》和柳恩铭博士写的《用

《经典即人生》

浸润经典,做有根的教师 ——读《经典即人生》内容提要:经典需要传承,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读一生的书,做高尚的人。我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作为语文老师,我要在传承经典文化的道路上竭尽所能,贡献一己之力,引领学生做有根的人,做高尚的人。读了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一书,感受颇多,思考颇多,想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去践行,让经典在学生生根,让经典浸润他们的人生,做一个有根的人。 偶尔的机缘,在同事手中拿到了这本《经典即人生》,早就知道陈琴老师,对她的“经典诵读”仰慕已久,带着这份虔诚、迫切,我打开了这书本,咀嚼着其中的文字,心中一次次被陈琴老师的坚毅与执着所打动。当我看到陈琴老师独创的经典“素读”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坚持‘素读’的孩子——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我真的难以置信。我带着好奇与疑惑继续读下去,越读到后来越是迫不及待地要把它读完。掩书沉思,中国只有一个“陈琴”,她的教学是我无法复制,但是她带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一、“经典诵读”给我们语文老师的启示 关于“经典诵读”,那什么是“经典”?用陈老师的话说那就是“一部你未曾读过就会内疚的书,一个民族没读过会令整个民族汗颜的书。”也就是在五千年中华文明这条历史长河中依然熠熠发光的作品。“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

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而且要求大量地读。“素读”积累与朗读和阅读不一样,更以背诵为目的。她的经典“素读”教学效果令人震撼:一群稚气活泼的小学生在她的精心指导下背熟了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背诵了无数篇唐诗宋词、写下了诗意灵动的语言!这种经典“素读”教学法让看到了语文教学的阳光大道,闻到了经典文化所散发出的醉人的醇香。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把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传承下去,责无旁贷!而要做到、做好这一点,经典文化的传承才是正道。 二:素读经典的时间从哪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在兼顾课本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经典诵读呢?陈琴老师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只能变革司空见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上为经典素读留足时间。当然这必须处理好现行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孩子化解由考试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受到启发,根据我班的情况,规划了我们的诵读时间。晨读一共20分钟,我拿出10分来诵读,晨读是个好时间,我会利用这一宝贵时间带领孩子们一字一句来背;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用《弟子规》组织课堂,学生的纪律纪律更好了,路队背诵《三字经》队伍更整齐了;课堂前5分钟好用来诵读,实验证明完全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周之内另外拿出一节整棵,集中诵读。一学期下来我们的语文课程一点也没有落下,由于纪律有保障反而成绩更好了。这一学期下来我们班已经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的“学而第一”都背过了。但离陈琴老师的“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言”的目标还很远,我会继续沿着陈琴老师指引走下去。如果有十几万字的经典文字储存在孩子记忆深处,还担心将来学不好语文吗?而这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文字,谁都可以预见它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深

教学案例的意义

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写好一份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是真实,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 (1)案例写作 案例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 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写作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事实,二写分析。 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写这样的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 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难度不大。 3、案例写作基础较好 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 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错了(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请让我做好吗(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四)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五)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六)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七)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八) - 1 -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其实这也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尝试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老师,我穿得对吗?”…… 活动情景: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呼唤声又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但今天我没有象以往那样忙着帮他们穿,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穿(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我已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初步了解了穿衣服的方法),并不时的告诉他们:“头从大洞洞里钻进去,再从中洞洞里钻出来,最后小手从小洞洞里钻出来”。在我的提示下,大部分孩子都穿好了衣服,而把衣服穿错的孩子也不少,但我没有马上纠正过来,而是督促个别慢的幼儿加快动作。 以往每次为他们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都是我的事,今天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找找谁没有把衣服宝宝穿好?这一找,还真找到好几个把衣服穿错的孩子,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前面让他们来说说错在那里?该怎么穿才对?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他的衣服穿反了,你看毛毛头都在外面了” “这个牌牌应该藏在里面的,他把他弄到外面了” “帽子应该是带在头上的,他把他穿到屁股上去了” “他的衣服怎么多了一个纽扣的洞洞” ………… “那怎么穿才是对的呢?” “是这样穿的” “衣服要翻过来” 2

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法

转载陈琴老师的吟诵教学法 古诗词教学曾经一度令我困扰不已:学生背诵得多,遗忘得也快。后来知道,这也是一个令大多数教师感到特别棘手的问题。 奇怪的是,我曾有幸遇到好几位有过旧时私塾童子功的老先生,尽管已是发稀齿落的耄耋之年,儿时诵读过的诗词歌赋却能倒背如流。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不是现在的学生记性不如旧时私塾里的小童子好,肯定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没有契合诗词教学的规则。先看看古人是怎么教孩子读书的。《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这几种方式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在用呢?《墨子?公孟》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这“三百”“、三百”的诗竟然是这样读下来的呀!我们今天极难想象,读诗的方法竟然有这么多!诵之,歌之,弦之,舞之,古人竟然分得这么清楚! 弦歌、朗诵、吟咏,这些文人雅士的读书方法并不高深,旧时但凡读文字时都会依着一定的调式来念。私塾先生也许深谙“吟唱”助兴的玄机,教儿童读书时,其实就如教儿童歌唱。可以想见,古时的人读书都像唱歌。他们不像现在的教师教学古诗词时,企图通过详尽而枯燥的讲解使学生记下诵读的诗文,而是依着诗词固有的音律,循着一定的调式“唱”出来。这就是吟诵。每位教书先生的调式虽然没有统一的乐谱,但经由“口口相传”的方式被学生模仿传承,一如儿时母亲给孩子哼唱的摇篮曲,终身不忘。 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为什么不试试用这种古老的吟诵法呢?6年前,我试着把吟诵带进课堂。一开始,我在课堂上教学生吟诵《春晓》,那是我小时候跟外婆学过的吟诵调。由于带有十分浓厚的地方色彩,很像湘南一带的山民拉开嗓子唱的山歌,甚至带有一点哭腔。本来很专心听讲的孩子,一听我的腔调,竟然笑倒一大片,接着就怪腔怪调地乱唱。我思忖,这种地方色彩过浓、过于老式的调式应该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于是,我试着在外婆传给我的吟诵调式上加以修改,并通过录音记录下来,反复修改,让它既吻合诗词吟诵的规律,又有能为学生接受的现代音乐元素。想不到,学生竟真的非常喜欢,后来教的每一首诗词他们都要求:“老师,吟诵吧!” 先从格律诗词教起。我教大家分清基本的“平仄入”字音——把现在的普通话字音的四声分为平仄声:一二声平三四仄;吟诵的规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有些入声字,我自己也可能分不清的话,就和学生一起查工具书。另外,告诉学生,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来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也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诗词格律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跟着老师多吟多诵,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自行独创。比如,读《枫桥夜泊》的前两句时,我们就这样读—— 月︶落↓乌↘啼﹋﹋霜﹎满ˇ天(“月”是入声字,但由于是在第一个位置,可长可短,“落”字必须很分明,读得短而清楚。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二字都是平声,但不可以都读得一样长,“江” 字要短,吐音清晰后就把“枫”字吟得长长的,“渔火”的重音落在“火”字上,并收得有停顿感。“对”字不要太重,声音由“火”的重转到“对”时变柔,“愁”字尽量拉长,字音清晰而气息轻柔,跟后面的“眠”形成对比感。曲谱图片缺失 也不是每一首古诗词都要严格按照吟诵的方式,有一些诗词可以择其中的几句来吟诵,如《长安遇冯著》,我这样设计—— (领)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和:哦,灞陵雨呀!) (领)问客何为来?(和——何为来呀?)采山因买斧。(齐:噢,采山因买斧!)

教师教学案例

特殊的“娃” 绿园区锦程学校尉迟中丽 案例介绍 刘福林,男,12岁,因为父母太想要一个男孩传宗接代,所以不顾母亲年龄大,家庭环境恶劣,毅然决然要了这个男孩,而不幸的是他一出生就注定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他发育迟缓,口齿不清,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进行学习,甚至没有办法坚持坐在座位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躺在地上睡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给任课教师和班级同学带来极大困扰。 案例分析 经过和家长沟通,我得知福林出生之后,因为这样的身体状况,所以父母更加溺爱,从来不正视他的问题,在家人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他愈发的缺乏独立性,而且极其任性,稍不如意就会大哭,用哭面对所有问题。而且胆小,不敢与外人交流,导致他语言表达功能极弱。家里环境恶劣,父母以收废品为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和他交流。姐姐很早就出嫁了,而且生了三个孩子,无暇顾及他,这样的环境,势必使福林躲在角落里自然成长。 针对福林的情况,我认识到这时候只有付出耐心、爱心才会让孩子逐渐恢复正常,或者趋于正常,让他能健康成长。

教育策略 我采取了学校家庭双管齐下的方法。 一、在学校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接纳的氛围。 孩子们都是单纯善良的,当我号召大家一起用爱心逐渐给福林创造安适舒服的环境的时候,大家都积极响应, 我知道集体的接纳对福林的重要性,我在班级里处处有意识的和他接触,聊天,让他对我逐渐接纳,熟悉起来,当他开始信任我之后,也开始和我进行沟通,用含糊不清的话告诉我他身边的事,尽管我没有办法完全听懂,但是我很认真,我故意把他和别的孩子同等对待,同等要求,让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他在地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能够主动给班级拖地,主动打开饭箱。变得越来越开朗。 二、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家庭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福林父母平时工作辛苦,无形中对子女的关心不够,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也只是简单惯着,缺乏沟通的技巧。我通过电话、微信、QQ、家访等形式,对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说话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待孩子要耐心,虽然工作很忙,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关心和爱,你们会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几次沟通过后,福林父母表示,孩子现在在家的变化很大,过去什么都不愿意对父母

教师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案例分析范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郑金洲,2000)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学任务与案例分析》)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陈琴讲座心得体会

陈琴讲座心得体会 “人的差别在业余,学生的差别在课余。”今晚陈老师的面授课让我的内心从最初的 失望感逐渐转向被深深的吸引并且为之震撼。 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本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教学道路来 素读,吟诵经典!她的事迹告诉我,只要用心去追求,没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古代的人只 需要短短两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吟诗作赋?为什么犹太民族能写会道、智力超群?究其原因,在于“素读”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这也是日本七田真所提的“右 脑教育法”。从我自身的经历看,很认可这一点:孩童时期,是通过记忆训练大脑的黄金期。而吟诵经典恰恰是最好的方法。今晚总算是见识了诗歌吟诵,这才是真正的诗歌啊! 美,真美,真正美!吟诵出来的诗歌不仅韵味足,而且很容易记。真希望可以去听陈 老师的诗歌吟诵课。美好的东西总是可以打动人,心底那颗沉睡很久的种子又开始蠢蠢欲 动了……可以说陈老师创造了一个教学奇迹,但正如她自己最后所说的——“如果我没有 过人的天赋 那么,就请时间赐我力量”香水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可就是这么一点点让它有那 么大的差距。人,不也是一样?多用心一点点,多付出一点点,多坚持一点点……或许, 时间真的可以给人惊喜。 今日上午,全镇语文老师到一小听陈琴老师的讲座。陈琴老师已名满天下,虽常在全 国各地讲学,却依旧奋战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她今年是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 和班主任。因而,我们每一个去听讲座的老师都有充满了期待。 初见陈琴老师,感受到的是一种朴实,一种同行的亲切。陈琴老师中等身材,身体微胖,不似她的文章那样飘逸。后来才知,那是因为她工作劳累过度,身体状况一直很差。 上了讲台,陈琴老师便比所有的健康人都精神,近三个小时的讲座,未见她喝过一口水,未听她清过一次嗓子,就那样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又像一位亲密的朋友那样,耐心细 致地讲解她的“素读”理念,告诉我们要诵读经典的重要性,指点我们如何去教孩子诵读 经典,而最能堪称一绝的,是陈琴老师对诗词吟诵的研究。那是美妙的三个小时,我收获 很多。 陈琴老师博览群书,又做到了学术有专攻。她除了建议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国 的古典文化,诵读四书五经,还要读外国的经典。她一次次向我们推荐她读过的经典名著,我虽愚笨,未能记住陈老师所说的那些书名,那些作者,但我能理解陈琴老师的话,一是 要多读书,读经典的书,读大部头,不仅要文学类的,还要读历史类、哲学类的。像我这 样只是翻翻杂志是没多大意义的。二是要记住一些东西,否则读再多也还是别人的。这一 点我也很弱,遇上喜欢的诗词,愿意去记一记,能很快记住,却也很快就忘了,跟水洗过 一样,不留一点痕迹。现在清楚了,得记500遍才是自己的东西。

(完整版)小学教师教育案例

小学教师教育案例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所有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真心实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对那些在思想、行为等方面有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当他们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好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他叫班亚伟,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可爱。他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达不到目标就哭鼻子,而且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需要别人帮忙收拾自己的书桌。有时上课时就独自的进入了自我情境。比如,我让把书翻到第九页,他可能就会被别的内容给吸引了,就自己看起来了。而且有时候不知是想到什么高兴的事,就会自顾自的在那里哼哼歌呢!一开始是我总会被他的行为影响我的讲课情绪。每次当他作业完成的慢或是受到一点批评时都会满头是汗,更甚的就是嚎啕大哭。我决定先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小胖脸,我就想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爱心感染他,使它健康成长。 我发现他是一名有着上进心的孩子,而且特别懂事,就是性子慢。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聊天,指出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足,每次他都是积极主动的说:“老师那我改还不行吗?”他的语气憨厚但是转头又忘了,但那时我已经不生气了,因为他是个可爱的小男孩。我只能想办法去慢慢地改变他了。有一天早上正上着课,我发现他又在本上

画画,尽管他这样做不对,但画却画得相当不错,我灵机一动,我就让他展示自己的画,同学们都认为他画的不错。然后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听课、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能这样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认真地听讲、积极地回答问题,有时还能积极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不懂得问题呢!只要他进步了,我就及时表扬他。每次表扬他,他都会露出笑脸,十分自豪的样子,让我感到欣慰。他十分爱看书。我就让他当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并能很好、及时地处理一些同学们借书、还书时发生的问题。平时,我爱帮他整理书包,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由于他不断的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加上他原来学习成绩就好,因此在上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呢! 我们身为教师,就应该时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应该真心实意地去爱每个学生,我已在爱的教育中收获到了希望,那甜甜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