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十八、十九世纪,对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答: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

2.萨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独立要素。

3.欧文:对人事管理方面的探索。

2.简述西方管理理论的五个演变方向。

答:1.从总结企业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演变;

2.从“经济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的演变;

3.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的演变;

4.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演变;

5.从学派分化到相互综合的演变。

3.为什么说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

答:1.对人性的认识有了重大升华;

2.首次提出了管理应该注重对人的研究;

3.缓和了当时的劳资矛盾;

4.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

资源管理仍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4.什么是管理运动?

答: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

5.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答: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

6.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和精髓是什么?

答: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精髓是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7.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答: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基本含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8.韦伯的组织理论提出官僚制有哪些特征?

答:1.合理而明确的职位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认识行政制度

9.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

答:1.神秘型组织

2.传统型组织

3.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10.“随大流”行为在管理理论中叫做什么行为?它属于哪一个理论的观点?该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从众行为,属于团体行为理论的观点,团体动力理论是研究团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对人的行为影响以及团体行为的规律。

11.霍桑实验中进行了哪几个阶段的试验,其分别验证什么假设?

答:1.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2.职工是社会人;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12.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要点是什么?

答:经验主义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超Y理论

1. 权变理论是以系统观点为基础的。

2. 认识内外部可变因素的目的在于随机应变。

3. 随机应变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

织设计和管理活动。

13.对管理理论中的“如果——就要”作出简明解释。

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卢桑斯认为,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述为“如果——就要”。环境为自变量,管理为因变量。也就是说,“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更好地达到目标。

14.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先后次序形成五个需要等级

2. 人的需要时分层级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3. 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多层次需要中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

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4. 需要等级与满足的难易程度相关联,需要等级由低到高

其满足程度则由易到难。

15.西蒙提出的决策的前提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决策时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

1. 价值前提:组织目的、效率准则、个人对组织的认同、

个人价值

2. 事实前提::价值前提要以事实前提为基础

3. 环境条件前提:自然、资源、社会制度、科技、文化传

16.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

答: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17.简要阐述SWOT的内含。

答:安德鲁斯的SWOT模型是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关系的分析模型,主张根据内外部条件制定相适应的决策。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18.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个体组成

3.善于不断学习。

4.扁平式结构

5.自主管理

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8.领导者的新角色:设计师、仆人、教师

19.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导致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答:

1. 缺乏竞争机制。

2. 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 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4. 监督信息不完备

5. 政府的寻租行为

20.公共选择理论所提出的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是什么?

答:1.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例如在选举制度中,政府应当运用“需求显示法”来实现决策的最佳合理化,应放弃原有的“少数服从多数”思想。

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

在最高行政级别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激励制度

3. 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建立某种机制,使政府在收税时受到公民的压力,从而将征税数量限制在某个既定的水平上。

2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是什么?

答: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构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塑政府形象的目的。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

1.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答:对,"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2.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

答:对,二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这次管理理论变革,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从而完成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3.法约尔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研究,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两块坚实的基石。

答:对。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管理学家法约尔。

答:错,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重点和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1.简述例外原则 答: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一是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三是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双因素理论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 答:(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6.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 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1)、非正式组织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非正式组织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技能。(3)、非正式组织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系统观点。系统管理理论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企业的,系统观点以一般系统理论作为依据。(2)、系统分析。所谓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内(企业内)的基本问题,勇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通过分析对比,选出一种最优方案。(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和经营的。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11.简述权变的含义 答:所谓权变,简单地说是指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管理【教案§1P3或教材P4】 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系统【教案§4P8或教材P13】 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人本原理【教案§4P1或教材P13】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态来进行管理。 决策【教案§5P1或教材P56】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计划【教案§6P2或教材P69】 是人们将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将来从事的活动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周密地安排。 许诺原理【教材P79】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目标管理【教案§7P8—9或教材P80—61】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组织【教案§8P2或教材P90】 是静态意义上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和动态意义的组织行为或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 管理幅度【教案§8P9】 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授权【教案§8P12或教材P101】 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领导【教案§11P1 或教材P156】 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定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激励【教案§12P1 或教材P170】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挖掘被激励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引导、强化、改变人的行为。 沟通【教案§13P3或教材P194—195】 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交换的过程。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1.Manager:Someone who works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by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their wor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2.Classifying Managers:①First-line Managers—Are at the lowest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②Middle Managers—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 managers.③Top Managers :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plans and goal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3.Managerial Concerns:①Efficiency-“Doing things right”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②Effectiveness-“Doing the right things”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4.Management Four Functions:page 9;Management Roles:page 10;Management Skills:page 12. https://www.360docs.net/doc/579629343.html,anization:A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omplish some specific purpos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①Have a distinct purpose;②Composed of people;③Have a deliberate structure. 6.Why Study Management:①The 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②The reality of work; ③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 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page19. 7.Fredrick Winslow Taylor:The “father”of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shed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1911);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define the “one best way”for a job to be done:①Putting the right person on the job with the correct tools and equipment.②Having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doing the job.③Providing an economic incentive to the worker. 8.Taylor’s Fiv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①Develop a science for each element of an individual’s work, which will replace the old rule-of-thumb method.②Scientifically select and then train, teach, and develop the worker.③Heartily cooperate with the workers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work is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science that has been developed.④Divide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lmost equally between management and workers.⑤Management takes over all work for which it is better fitted than the workers. 9.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①Focused on increasing worke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wasted motion;②Developed the microchronometer to time worker motions

西方管理理论思考题作业题答案(doc 15页)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思考题作业题答案 第一专题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 1.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2.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3.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在发展阶段中发生了那三次重大变革,标志是什么? 西方管理理论在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变革: 1.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2.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在人的假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3.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三、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那几个演变过程? 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发展到现代管理阶段,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演变过程: 1.从总结企业的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的演变过程

2.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 3.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的演变过程 4.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5.从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向兼收并蓄、相互综合的演变过程 第二专题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内容 1.定额管理 一是提出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并认为设立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二是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 三是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2.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罗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方案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 二是制定差别工资率。 三是工资付给工人而不是付给职位。 3.挑选第一流工人 挑选第一流工人,就是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才

西方管理思想史

期末作业考核 《西方管理思想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狭义行为科学 答: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2.公平理论 答: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3.社会系统学派 答:社会系统学派是当代西方出现的比较早的一个管理理论,它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企业组织的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成果,认为社会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组织的这个协作系统,进而指出组织这个协作系统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活动来加以影响和协调的。 4.决策理论学派 答: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要素包括哪些? 答:法约尔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称之为管理的要素。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第二,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身工作的做法,并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己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第四,资方与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们身上的管理方法。 3. 韦伯对权力的分类是什么样的? 答:①合理的法定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②传统的权力。它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③神授的权力。它是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4. 双因素理论的两个因素和四种状态分别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阐述了四种状态:满意、不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两种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结合实际及所学的知识,阐述霍桑实验发现的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启示。 答: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的平衡,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目标服务。

西方管理理论分析复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在西方管理理论孕育产生阶段,詹姆斯·斯图亚特和亚当·斯密提出了什么管理思想? 詹姆斯.斯图亚特不但以政治经济学教程地形式,系统地阐述了重商主义地观点,而且先于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地概念.比泰罗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地实质. 亚当.斯密提出每个人地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地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形成地所谓“经纪人”地观点,不但是资本主义早期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地基本出发点,也是后期古典管理理论地基本出发点. 2.8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地主要表现 答:①比较管理理论地兴盛;②企业文化热;③非理性主义倾向开始抬头;④传统管理理论地发展方兴未艾. 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地基本特征. 答:古典管理理论以“经纪人”为假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地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地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古典管理理论地创立标志着管理科学地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4、科学管理理论地主要管理思想是什么? 答:①管理地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地精髓在于劳资双方地密切合作,目地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地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地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5、简述法约尔提出地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答:法约尔是这样定义地: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地物质和社会地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地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按制定地规章和下达地命令执行. 6、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哪些新观点? 答: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②生产效率地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地社会欲望,提高职工地士气;③企业中实际存在这一种“非正式组织”. 7、简述需要层次理论地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①人有各类需要,人地行为过程就是需要满足地过程;②人地需要是以层次地形式出现地,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地需要和自我实现地需要等五个层次;③五种需要易于满足地程度是由下往上

管理学复习题

请注册后用“搜索”,保证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2:(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 3: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4管理的职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 5:“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6:“凡事预测则立,不预测则废”,说的是(计划)的重要性。 7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8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由(目标、部门和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0: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2: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扮演的是(精神领袖)的角色。 13:对于基层者接待来说,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15: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济学家。 16: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17: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8: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马克斯。韦伯) 19: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理论》)。 20: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1:亨利。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为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 22:“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来的。 23:古典管理理论对认为人是(经济人)。 24: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者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2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26: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2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28: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案例教学)。 29:(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0: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选择题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B )。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答: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2、第一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理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答:第一代管理理论暨古典管理理论,它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重点解决的任务指派+制度管理,以“效率”为价值导向。 3、解释“经济人”假设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 答: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4、为什么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答:18—19 世纪虽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但在这一时期管理尚未形成专门的科学,在实际中还基本上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管理经验。因此,我们把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5、如何理解科学管理理论“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的基本思想? 答: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6、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任务。 答:①设定组织机构的特定目标和使命;②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③管理组织机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 答:组织类型包括神秘型组织、传统型组织、合理化合法化组织。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在西方管理理论孕育产生阶段,詹姆斯·斯图亚特和亚当·斯密提出了什么管理思想? 詹姆斯.斯图亚特不但以政治经济学教程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而且先于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比泰罗早一百多年提出了工作方法研究和刺激工资制的实质。 亚当.斯密提出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形成的所谓“经纪人”的观点,不但是资本主义早期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后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2.80年代管理理论新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①比较管理理论的兴盛;②企业文化热;③非理性主义倾向开始抬头;④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兴未艾。 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答:古典管理理论以“经纪人”为假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是什么? 答: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5、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答:法约尔是这样定义的: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已按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执行。 6、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哪些新观点? 答:①企业职工是“社会人”;②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③企业中实际存在这一种“非正式组织”。 7、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内容:①人有各类需要,人的行为过程就是需要满足的过程;②人

管理学思考题答题思路(参考)

我们结合教材内容,给出了各章后思考题的答题思路或答题时需要运用的相关理论,供任课老师参考。实际上,管理学的许多思考题,需要老师和同学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通常不一致的回答。 绪论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 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现代管理学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当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可能提供哪些启示? 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泰勒对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和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研究,显示了早期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的密切关系。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抽象总结则彰显了早期理论家的贡献。工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工厂的实验启动了管理学家关于企业活动中人的因素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企业在组织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条件限制,而且要研究环境的特点和要求,要努力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许多研究人员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不同学者分别从系统、决策、经验、权变等角度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而逐渐成熟。 管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根据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不断发展管理理论,同时也要不断发展的一般管理理论,指导我们的管理实践,促进作为管理活动载体的组织的发展。

2015级《西方管理理论》作业参考答案-(1)

《西方管理理论》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 1、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答: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产生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到现代管理的四个阶段中,经历了哪几个演变过程?(绪论P16) 答:综合分析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到现代管理的四个阶段,从规律性和总的发展趋势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过程: ⑴从总结企业的具体实践,到阐述一般原理的演变过程 ⑵从“经济人”的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 ⑶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导演变过程 ⑷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⑸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向兼收并蓄、相互综合的演变过程 3、西方管理理论在发展阶段中发生了哪三次重大的变化?(绪论P15) 答:西方管理理论在四个阶段中,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变革,这也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三次大的管理革命。 ⑴第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罗科学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⑵第二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的产生,在人的假设理论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⑶第三次管理理论的变革,也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4、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具有什么特征?(绪论P6) 答:⑴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⑵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⑶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第二专题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内容。 答;答案教学指导第8页。或者教材9页如下: 泰罗针对当时美国企业所存在问题,提出了许多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其中主要有: ⑴定额管理 实行定额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首要措施,内容有:提出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⑵差别计件工资制 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通过计件研究、工时研究,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计算,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即对同一工作设两个工资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者,用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未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者,按较低工资率计算工资;工资付给工人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提纲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串讲 西方管理理论概括为: 五个代、十大派、三个维度、五大线索。 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1、时间 2、背景 3、重要代表人物 4、代表理论 5、重要实验、事件 一、五个代: 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 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4、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个人效率)、

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和德国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行政组织理论(侧重于社会效率)。 5、管理重点:任务指派+制度 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第一分支):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1、科学管理有三个基本出发点:(1)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2)谋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3)劳资双方互相合作、共同努力。 2、科学管理四条原则: (1)动作的科学研究,代替凭经验的方法, (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方法, (3)与工人亲密协作,保证按科学方法实施, (4)分清劳资双方各自的职责。 3、在作业管理方面,泰罗制定了四项管理办法: (1)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 (2)制定科学培训工人的办法,(3)实行差别工资制度, (4)劳资双方精神革命——注意力不是关注分配,而是如何把蛋糕做大。 4、提出管理例外原则。 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二)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1、对经营与管理作了区分:认为经营有六种活动,即(1)技术活动,(2)营业活动,(3)财务活动,(4)会计活动,(5)安全活动,(6)管理活动。管理只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 2、提出了管理五职能:(1)计划,就是预测未来,制定行动方案(2)组织,体制、制度、人、财、物的整合。(3)指挥,就是全面考虑,使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组织有效运转。(4)协调,就是协调各部门和各个职工的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共同目标。(5)控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3、提出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 1、时间: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 4、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管理学_第二版_周三多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管理者具备的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 第二章 6.何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反应有何区别? 企业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责任偏向于主观性,是企业应该承担没有法律指令强制规定。义务是被动要求的,是国家以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工具强制执行的。责任不履行受到社会的指责和讨伐,义务不履行会受到国家执行机关的惩罚和勒令执行. 8.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 古典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了最大的福利。在社会经济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取向相容。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或许使企业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的多的长期利益,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第三章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涉及两个或者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特许、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这几种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竞争阶段。从企业发展角度可分为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 (1)利用优势能力(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4)抵御和分散风险(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4.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新)

西方管理思想史重点 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 1、马基雅维利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性恶论、四项领导原理) 2、亚当·斯密人物简介及主要贡献(经纪人假设、分工问题、劳动分工与财富的关系、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 3、萨伊的主要贡献(分工理论、共同劳动的思想、劳动报酬理论) 4、大卫·李嘉图(群氓假设) 5、查尔斯·巴贝奇(分工思想、工资加奖金的报酬制度、对科学管理的建议)第二章科学管理理论 1、麦卡勒姆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职责分工,等级划分,授予权力,权责匹配;建立报告制度,有效沟通;建立组织结构图) 2、普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四项原则(明确的组织结构、通讯联系系统、情报资料管理制度、新型的领导方式) 3、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实验总结:a、搬运铁块试验 b、铁砂和煤块铲掘实验c、金属切削实验 假设前提:a、管理水平落后导致劳资矛盾,需要科学管理;b、经济人假设忽视人性的特点,需要关注人性;c、科学管理使单个人提高效率。 基本要点:a、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b、挑选一流的工人; c、标准化原理; d、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f、实行职能工长制; g、例外原则; h、管理哲学: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精神革命。4、甘特(工作任务加奖金的工资制度、对职工进行培训、甘特图、企业的社会责任) 5、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了动作研究和动作经济原则、疲劳研究、认识到工人工作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埃默森(十二条效率原则、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7、库克(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大学管理、市政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第三章古典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法约尔——工业管理理论之父 A、管理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身体、智力、品德、一般文化、专业知识、经验 C、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14项管理原则 评价法约尔(全面) 2、韦伯——组织理论之父(理想的行政组织、权力的分类、理想的行政组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职能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链条、专业的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业务处理和传递以书面文件为准)

西方管理学复习重点(题目加答案)

《西方管理》复习整理材料题目加答案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2014级第二学期江苏直属班 一、五个代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1.时间 2.背景 3.重要代表人物 4.代表理论 5.重要实验、事件 二、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代:古典管理理论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标志: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3.经济人假设:经济人特点 4.古典党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理论(侧 重于个人效率)、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侧重于组织效率)。 5.管理重点为:任务指派加制度 第二代:行为科学理论 1.时间: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标志: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到“社会人”的飞跃。 3.管理侧重点:人本至上 4.主要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包括人际关系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个 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 5.产生标志:霍桑实验(主要有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电话装 配实验) 第三代:现代管理理论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70年代末 2.标志:现代科学成果、现代技术手段在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管理理论 焕然一新。(管理理论丛林) 3.管理侧重点为:组织目标加人(组织的本质,一群人的利益共同体,体 制制度机制)。 4.主要理论: (1)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巴纳德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对内平衡:诱因(利益关爱成长价值归宿)大于 等于牺牲 (2)决策理论 (3)管理过程学派理论 (4)系统管理理论 (5)经验主义学派理论(目标管理:一群人定的共同目标,参与沟通协调反映愿望利益。自我管理。 (6)权变理论 (7)战略管理理论 第四代:企业文化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