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

从《教育诗》解读马卡连柯集体教育中的创新思想

【摘要】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教育革新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其代表作《教育诗》则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其中不乏一些开创性的观点,如平行教育,前景教育。研究其集体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今的儿童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教育创新思想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毕生致力于苏联的教育工作,先后创办并领导了高尔基工学团、捷尔任斯基公社两个儿童教养院,挽救了3000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其代表作《教育诗》叙述了教养院的流浪儿童,从不遵守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在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下,逐渐转变为团结战斗的集体,成为苏维埃新人的故事。高尔基对马卡连柯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1928年,高尔基访问了儿童教养院之后,在《苏联巡礼》一文中写道:“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安.谢.马卡连柯”。

《教育诗》生动地体现了马卡连柯的新型的教育观点,真实地反映了他的创造性的教育工程。他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的框架,给苏联教育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

(一)流浪儿是可教的------尊重和信任是教育的前提

在马卡连柯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十月革命后,流浪儿童和青少年罪犯成群,教育和改造他们成了前苏联新政权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呢?马卡连柯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尊重和信任他们,“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因为“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个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这个人的尊重。”①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谢苗·卡拉巴林是马卡连柯的学生,正是马卡连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走上新生的历程。一天,马卡连柯去监狱保释卡拉巴林,当他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开办公室,当时卡拉巴林对此并不理解。10年后,当卡拉巴林成为一名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当时叫你走出办公室,是为了不让你看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当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而人道的接触。”

正是马卡连柯的尊重和信任,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热爱、尊敬学员,还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掘积极的因素,引导他们前进。他觉得每个跳蚤都有它的用处,何况是一个能够合理生活的人。

①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二)前景教育------以任务驱动集体前进

马卡连柯认为,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他强调说:“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特别是青少年富有幻想,当学生的幻想指向于集体活动,指向于集体发展的前景时,它不仅可以使整个集体变得生机勃勃、奋发有为,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奔向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更加关心、热爱集体。

为此,他又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认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朝气蓬勃,永葆青春。

(三)平行教育------通过集体教育个人

什么是平行教育呢?马卡连柯说,“我们和分队发生关系,我们和个人不发生关系,这就是正式的说法”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它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这种教育的优点是不把学生当作被教育的对象,而是教育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一天,彼得连柯去工厂晚了。马卡连柯得知后,并没有立刻把他找来申斥一顿,而是采取“平行教育影响”的办法,把彼得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来,对他说:“你的队里有人上工迟到,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出现了。”

可是彼得连柯第二天又迟到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你们分队里的彼得连柯第二次迟到了。”事后,全分队的人都来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在集体的影响下,彼得连柯很快就克服了迟到的毛病。

(四)集体优良传统的继承------榜样的引导作用

马卡连柯指出,在一个儿童集体中,可以采用老学员带新学员的方法,把集体的优良传统保持下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因学员的转队和毕业而使集体的传统中断。马卡连柯在《教育诗》的“第一捆麦子”一章中,通过老学员布隆和小学员左连动手割麦前的一段对话,很好地说明了集体的传统继承性。布隆对左连说:“你把这一捆麦子从我手里接过去,你要好好的学习和工作,希望你长大后能做一个共青团员,并且能获得我所获得的荣誉-----收割第一捆麦子。”“谢谢你,葛里茨柯!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和工作。等我长大成为共青团员的时候,一定也要争取到这样的荣誉-----收割第一捆麦子,再把它交给最小的孩子。”P766 在马卡连柯看来,儿童集体中,老学员的榜样是一种教育的力量。采用“老学员带新学员”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集体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形成集体的风格和格调,这对集体的发展和巩固具有重大意义。马卡连柯说:“许多的儿童机关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里面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没有形成习惯和传统。”

P725-P726

(五)适当惩罚------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

马卡连柯认为,惩罚的方法是必要的,而且要对每个少年犯罪者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集体和集体机构没有成立之前,在传统没有形成,最起码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教师可以有权采用强迫的方法”。如对懒惰者的善意惩罚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马卡连柯故意让一个有些懒惰的孩子去领导一个

特别懒惰的人进行劳动,结果是使他们双方都看到了这种惰性的不可容忍,从而促使双方痛改前非,树立起劳动观念和习惯。

但是对于惩罚,马卡连柯的态度是谨慎的,“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少处分”。他尤其反对体罚,“我是体罚的反对者,很早就是个反对者。”他认为用体罚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记叙了这样一

段事实:一天他叫工学团团员扎陀罗夫砍柴给厨房用,谁知他竟挑衅似地拒绝了。马卡连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手打了他三记耳光。虽然这三记耳光彻底改变了扎陀罗夫的人生,使他走向光明的未来,但冷静下来的马卡连柯思考后,还是觉得这种做法是“十足的绝望和无能的表现”。

(六)教师集体-----学生集体形成的保障

总之,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充满着他的无穷智慧和他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匠心。此书和马卡连柯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及其成就,在前苏联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好作品,达到了崇高理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著.徐磊然译.《教育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李明德,金锵.《教育名著评介.外国卷》[M].福建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6]罗慧.每个跳蚤都有它的用处———读马卡连柯《教育的诗篇》及其他.海南教育[J].2007(3).

[7]涂乃登.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重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J].江西教育.2004(7).

[8]杨光富.重温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成功的秘诀.上海教育[J].2006(10).

[9]李建忠,黄琴,刘松年.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的探析与启示.中国电力教育[J].2008(1).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知识讲解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 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立志忘掉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更需要成长在改革开放富

学校教学特色

国际高中特色教学 教学研究——创新研究方式,实现研究常态化 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办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不少教师往往认为,研究只是业务干部与骨干教师等少数人的事情,常常是被动参与。高中部创新研究的方式,通过开展问题研究、叙事研究等有效的研究,吸引每一位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到研究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使研究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需要。 1、研究内容化整为零——开展问题研究,让教师人人能够研究。教师缺少的不是研究的欲望与热情,而是缺少研究的知识与技能,不懂得从何处入手进行研究。于是,学部在加强教师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培训的同时,将科研课题进行细化,化整为零,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让教师感到自己也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进行这样的研究。“大课题”转化为教师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小问题”,就使教师们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我也能研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依托教研组、年级组成立了问题研究小组,将问题分解落实到不同的教师团队,以“小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攻关研究。这样,学部课题组就下设了以“小问题”为研究内容的若干个子课题组。问题研究小组与教研组、年级组有机融合,基于基层的教研组、年级组活动有了研讨的主题,实现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统一,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成为现实。 2、研究形式化繁为简——开展叙事研究,让教师人人爱上研究。叙事研究是一种朴实的研究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成果的呈现方面,由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报告、论文变为书写教育教学感悟的叙事短文,行文的格式变得自由,行文的内容不一定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字数上更是可长可短,只要是教育教学实践感悟即可。在叙事研究中,各教研组的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预设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留心各种教育教学事件,尤其是留心一些突发事件及其处理的方式与效果,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并以教育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为问题研究积累材料。为让教师走进叙事研究,学校组织了教育叙事专题培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具体案例分析,让教师产生“我也要进行叙事研究”的冲动。研究从典型引领发展到人人参与,既有时间与数量的规定,又有质量与评价的要求。 伴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师们享受着教育工作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感悟着教育的真谛。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五多”现象: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观察的多了,思考的多了,交流的多了,主动阅读教育书籍的多了,动手写作的多了。研究成为了学校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常态化行为,研究成为教师们职业生涯的一种需要。 课堂教学——突出“自主、互动、探究”,打造高效课堂学部立足学生发展,聚焦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构建了“自主、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基本操作流程。通过研究,我们将“自主、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定位为:

企业内部信任关系

企业内部信任关系的建立 一、企业内部信任关系 企业内部信任关系,包括上司对下属的关系,即企业对员工的信任关系,也包括下属对上司的信任关系,即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关系。信任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信任,否则不能将信任关系持续。 二、上对下的信任 很多人抱怨公司对他不好,主管不给他机会,对外在条件环境愤愤不平,其实,静下心来想,有的人可以得到高职位、高收入,有的人长期不得提升。那就要想想,如何可以让公司或者上司信任你,使得你脱颖而出。首先来看一下信任的基本条件要求: 1.性本善。 这里的性本善,不仅仅指人的品行正直,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还包括他的职业态度,要认真谨慎、对本职工作具有相当的责任心。这个本性,不是由公司给你的收入待遇决定的,而是自己的品质决定的。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公司就给我这么点钱,我为什么要把事情做好?我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情?我管那么多做什么?这样想的同时,就排除了公司对你信任的基本点。你所问的几个问题,其实是你的品质,这些事不以外界为转移,她会影响你,但不会决定你。如果他对你总是没有回报,你也可以择良木而栖。 2.专业性。 要想让别人信任你,还要收过硬的技术。让大家信任你的能力,这样上司才放心把事情交给你。没有一定的工作质量作保障,信任就无从谈起。这就和我们接工程一样,没有好的工程质量、公司信誉度、公司品牌做支撑,就很难让客户信任你。 3.时间性。 很多人会忽视时间的作用。时间,他是效率的保障,是一个人责任心的体现。把自己的工作按时汇报,按时完成工作成果,或者没有完成的话,在适合的时间点想直接上司做阶段性成果汇报,或相关问题的反馈寻求帮助。如果总是糊里糊涂的做事情,又不告诉给你布置任务的人你的工作进度,那么他就对你的工作一无所知,又谈何信任。因此,时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反馈工作,也是建立

【教育学考研外国教育史经典好资料、教学讲义】第二十二讲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讲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案 ▇导学(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首先学习马卡连柯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了解他的教育活动和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的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纪律教育、集体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概述(返回索引) 无论在前苏联教育史上,还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马卡连柯都是一位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他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他热爱儿童,把教育看作一项极崇高的事业,以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为己任。他以马列主义,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在十月革命胜利的最初二十几年中对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一整套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因而具有革新的性质。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3000多名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经过他所培育的集体的教育和锻炼,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与纪律教育与资产阶级的截然不同,特别是他的集体教育更是任何资产阶级教育家所未曾实行与论述过的。由于“工学团”和“公社”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特殊性,马卡连柯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学校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作为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特殊性。但是,由于马卡连柯培养的集体与苏维埃一般学校集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之马卡连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高度的科学概括,因此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规律,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根据我们自己的传统和条件大力加以发展的。我们虽然高度评价了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但是应该指出,马卡连柯实际上未能很好解决全部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所不能苛求于他的(例如,不能说他将劳动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他的论述中,尽管他努力以辨证法为指导,仍存在某些片面性和绝对化的问题(例如,平行性原则过分强调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凡教育均需通过集体,这就流于形式了)。诚然,他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的。 ▇教材(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二十七章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同其他事业一样发展很快,成绩也很显著。在这几十年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建设中,苏联涌现出不少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是在苏联早期教育改革事业中出现的一位优秀的教育革新家,他在把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改造、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在马卡连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或者说在他的成就中最主要、最切实的东西是他所进行的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他在这几方面的理论总结也最完整、最有创造性。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应该以个人现在物质生活为满足,还应有将来精神上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对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理想和尽自己的义务。他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在而面向将来,确定志向,树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为个人努力方向。 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但要坚持和实现其志向,并不是容易的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少年有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立,可见立志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确立志向后,又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修养,使之思想、感情和行为,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终身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孔子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要求君子在吃一顿饭的瞬间也不要离开仁德,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不要离开仁德,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也不要离开仁德。他要求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对仁德和理想要笃信,要好学,要坚守,并用生命去捍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即要求君子仁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要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志向方能坚守。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志向的确立与坚守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重视持之以恒与百折不挠的意志锻炼。这也可以说是立志过程的最后与最高的阶段。 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学生中越来越多的出现盲目攀比爱慕虚荣的现象,许多学生已经把立志忘掉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更需要成长在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学生们学习,必须要学生立志、坚守,百折不挠的进行意志锻炼,关注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学生应象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学生应当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得坚贞不移,“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二、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孔子所说的“道”,指的是道使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有某种客观的性质和内容;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信念,属于主观方面的东西。孔子在处理客观的“道”与主观的“德”的关系时,重视积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活动,强调自觉地进行思想监督,便遵循客观的“道”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而不受外来强加的限制,他把这种主观的思想活动,称之为内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复礼的基本条件,不能克制自己,也就不能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客观的“道”;只有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回复到“礼”的道德规范上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已”,也就是遇事反躬自问,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即对自身厚责,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对别人薄责,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增加矛盾,且会缓和和消除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制自己包括同情之心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要痛苦和麻烦,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和麻烦加到别人身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即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要勇于批评,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能自我批评,承担责任,与别人的关系也就容易相处。 孔子主张把克己、求诸已的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不怨天,不尤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思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已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所有这些,都着重在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当自己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时,要多检查自己的道德精神和学问水平,而不要责怪别人;如果自己的道德精神、学问能力的条件不够,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创造必须的条件,进而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界。 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别人好的道德品质,虚心学习,向他看齐;见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说要开展主观的思想分析,见

小学办学特色特色

办学特色 一、特色校园文化。我校以“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围绕教师要用“爱心、耐心、精心、细心、责任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为主体,努力打造“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特色校园文化。教师“五心”包括用爱心感化学生;用耐心帮助学生;用精心教育学生;用细心照顾学生;用责任心管理学生。围绕这“五心”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与学风,提高广大师生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以文化源流、文化风格和文化取向为基础,努力打造我校的特色品牌校园文化。 二、特色校本课程。我校开设了以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顺应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开发了国学课、朗诵课、武术课、手工课、舞蹈课、书法课、博弈课、科学实践课等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特色学生社团组织和第二课堂开展。本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九个学生社团,分别是梅花拳社团、创意DIY社团、播音社、国学社、体操社、博弈社、书法社、英语社、科学探索社,各社团定期有序的开展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载体,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另外本校积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节、英语角等活动,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

四、特色体育活动。“阳光课间伴我行,健康快乐享一生”是我校的特色亮点。“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校风校纪的集中反映,是我校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同时,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健体、炼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合作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我校大课间活动有体操、舞蹈、武术,形式多种多样,将艺术、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融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特色班级。为了创建特色校园,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开展了创建班级文化特色活动。创建了雏鹰班、进取班、文明班、春笋班、雷锋班、和谐班、七彩阳光班、向阳班、书法班、百合班、美德班、榜样班等特色班级。每个班级各具特色,向阳班充满青春活力,充满自信;文明班讲文明,和谐融洽;雷锋班,助人为乐,人人争当小雷锋;榜样班处处以榜样为准……各班根据不同特色创建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形象和公约。每位师生时刻以公约要求自己,以班级特色不断创新。通过创建班级特色,提高了教师地管理水平,培养了师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能力。在班级中形成了探索与探究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了学生从小热爱校园,乐于助人、拼搏求实地进取精神,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各班正气不断上升。

企业如何建立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精细化管理之建立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 信任,人际关系中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朋友、同事、领导的信任,但又不愿意轻易去信任别人,生怕会受到伤害,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稻盛认为虽然没有比人心更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依赖关系,那么也没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东西。三国的刘、关、张就是最好的范例,三人自桃园结义以后就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兄弟同心,建立了不朽功业,也成为后世佳话,受人敬仰。 信任在企业之中也同样重要,上级领导信任下属,就会充分授权,让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下属信任上级,就会少些报怨,对工作充满动力,最大限度的体现自身价值,为创业创造效益。反之,企业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属之间缺乏信任,就会说阳奉阴违、相互拆台、内耗不断、士气低落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流失就是因为对企业的不信任造成的。东英咨询团队认为,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并长期维持是企业运营发展的根本。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企业如何建立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呢?长正咨询团队以多年日本企业管理和对中小企业实施咨询辅导的经验总结如下: 1、老板信守承诺,树立标杆作用。老板要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做过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切忌不可乱放空炮。我们在中山辅导一家企业时有一位核心技术人员提出辞职,原因就是该员工入职时老板对他试用期过后的薪资做出过承诺,结果试用期过后没有兑现,也未向其说明原因,该员工忍了一段时间后愤然离职,我们去向企业老板求证,老板表示忘记了,虽然事后一再挽留,但该员工表示已对老板失去了信任,就因为老板的“忘记”,导致企业流失了一位核心的关键技术人才。 2、管理者应主动行动,获取下属的信赖。员工是企业里面的弱势群体,畏惧感、等级观念等使他们不愿主动去向管理者靠近,这时候管理者就要采取主动,深入一线去接近员工,聆听员工心声,用心与员工去交流,员工绝对不会向一个高高在上、从不深入现场、与员工保持很远距离的管理者去敞开心扉的。与员工沟通应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也就是具备“利他”观念,多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即使最终责任在员工,员工也会体会到管理者的用心而坦然接受。日本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能舍身处地的站在下属和员工的位置上考虑问题,日本人认为不断地解决员工的痛苦和烦恼是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痛苦和烦恼包括工作上的也包括生活上的。 3、管理者要关爱员工,敢于承担责任。关爱员工不是体现在贴着“以人为本”标语、喊着“帮助员工”口号的形式之上,而是付诸于行动之中。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部门员工出现问题,向老板或上级领导报告时首先把责任推给下属,给自己找出一堆的理由,部门员工做出成绩出就去邀功,表现自己的管理有方,这样的管理者肯定无法得到员工的信任。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下属有问题时首先是责任在于管理者,敢于承担自身的管理责任,下属有功时首要功劳在下属,这样敢于承担责任、关爱下属、不贪功的管理者,老板或上级领导才会真正的委以重任,员工才会发内自心的拥戴。这种现象在日本企业非常普遍,部门员工出现问题,挨批的肯定是部门管理者。日本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在这方面真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笔者(孟祥磊)在某日资企业工作时,有一个部门的几个职员在说为洗衣服发愁时被日本部长听到后,就自掏腰包为他的下属们买了一台洗衣机,我们不能奢求上级都像这位日本人一样,但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可见一斑。日本企业有一套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来实施对员工的关爱,比如:迎新会、欢送会、节日礼金,为员工购买购物券、健身卡、住房基金、各类保险等等。

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考试 试题及答案 招考教师试题 2009-08-30 17:42:48 阅读2011 评论2 字号:大中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考试试题及答案【教师业务考试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4.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5.培养劳动者是(A)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6.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C)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是(A)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D)。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9.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C)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0.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C)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12.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13.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中教育成就最为显著。他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活动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一下他的教育思想: 一、受教育者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其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思想。在教育的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在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孔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具备外在的气质,内外统一,从而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呢?孔子认为可以这样去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本人不但身体健壮,而且多才多艺,喜歌乐舞,自身也是一个十分注重全面发展的人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

小学特色教育实施方案设计[1]

学校特色实施方案 北湾小学 2015年8月

学校特色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落实学生发展目标。 2、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自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努力构筑一条特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等多元结合的特色教育之路。 二、特色目标: 走出一条以“浓浓的书香气息,动感时尚的啦啦操”为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 1、崇尚国学,诵读经典,立足校本,适度开发;营造书香校园,重塑校园文化。 2、挖掘潜力,发挥啦啦操、乒乓球、篮球基础优势,促进艺体特色发展。 3、立足课堂,开拓创新,长期进行教育教研的特色教育之路。 4、立足社团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工作思路: 1、各类特色教育与营造书香校园点面结合 2、整体素质提升与特长教育并举 3、加强特色教育拓宽学校内涵发展渠道 四、基础条件和现状分析 1、平台与背景

(1)学校特色教育是人的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承认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学校的特色教育体现了这一育人目标。 (2)学校特色教育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需要多元化的构建,学校特色教育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校文化档次和品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础条件及现状分析: (1)师资: 学校现有一只专业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积极上进的特色教育者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和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是学校特色教育和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力量和最重要的智力资源。目前,通过学校和部分老师的一定时期的努力和积累,学校已经具备在啦啦操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等开展特色教育的师资方面的基础条件。(2)学生: 经过学科组几学期以来的努力,我校学生在阅读基础能力素质上已经具备了创建“书香校园”的客观载体条件。通过几学期的训练,部分学生在艺体教育方面的特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和开发,在特色教育专业性队伍的组建上有现实的基础。 (1)家长 学校地处市区周边,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从整体上看属于中等偏上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浅析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家庭教育是马卡连柯努力探索的一个方面,他的出发点是把整个教育问题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积累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大量印象、感官、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亲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不应溺爱子女,不能做子女的奴隶;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反对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严厉批评了父母打孩子的错误行为,认为应该给孩子必要的自由,指导孩子去跟不好的影响去斗争。 关键词:马卡连柯家庭教育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作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马卡连柯断言,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儿童将来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5岁以前的教育,“如果5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而且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儿童的未来,还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①因此,马卡连柯一再提醒家长,必须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要把教育子女看成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忽视或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乃是对社会、对国家不负责的表现。 为了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子女,马卡连柯深入研究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要建立一个“完整和团结一致的”家庭集体。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生活不和谐,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说:“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能养成真正可贵的品质的例子,我连一个也没有见过。”所谓不健全的家庭,一是父母不和或者离异;二是“独生子女”。前者会使儿童形成孤独、乖僻、冷漠的性格和被遗弃感;后者会使儿童失去兄弟姐妹互助、互爱、共同生活的经历,父母也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经历集中在独生子女身上,结果使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利己主义者,变成家庭里真正的暴君”。 马卡连柯强调,家庭也应该是一个集体,“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②他认为父母是家庭集体中负有责任的长者,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注意维护家庭的和谐一致。他们对教育的目的应当有明确的理解,并且注意教育的组织与方法,以便儿童随时受到教育。他告诫父母们说:“你们应当永远记住:你们生养和教育儿女,不是仅仅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出不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给社会就出不好的或有害 ①《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第5页。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而照亮了别人…… 谈到教师大家想到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是对教师无私精神的赞美。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是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近几年有些地区屡次出现教师遭受不公平待遇;教师被羞辱等等现象,似乎在提醒着我们这光辉的职业正被黑暗给一点点吞噬了。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已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已的法律地位。这时认真学习《教师法》有法律武器捍卫我们的权利显得刻不容缓。 但是,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已的义务。通过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更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已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要求自已,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

长,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支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已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

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

子世家》。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但提出的规范和治术均不切合实际,无实用价值.其要害在于孔子对人的行为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其政治学说遂成为无的之矢.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以保护人为基点,首先关注人的生命与生存。“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十分同情百姓,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季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法家以待狗马禽兽之心态引导民众的物质欲望为君所用,孔子则敬民如神,“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强调“教之”。

更需注意的是,在关心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基础上,孔子进一步强调人的尊严,关注人格的培育,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主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上可见,仅仅打破等级封闭,还不能作为政治上进步与落后的最后标准,还要看怎样打破,是在人的价值的肯定与提高中打破,还是以退化与落后为代价打破。孔子的思想属于前者,所以孔子的国民政治思想层次更高一畴。孔子对旧等级不仅仅是削弱,更有新的建设主张。他主张在传统君臣父子框架之外,另设精神境界等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里,“君子”、“小人”是不同等级,但这等级却与血缘、官品无关。“君子”者不必是贵族、高官,“小人”者未必是贫寒无势的百姓,一切以道德修养水平为准。孔子精神等级的设立,冲击了旧的等级框架,

小学有效教学特色亮点汇报教学文案

**小学有效教学特色亮点汇报 我校自2008年实行有效教学以来,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目标,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开展有效的教学。2010年学校借有效教学深化年的东风,在集体备课、有效教学、有效教研上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探索,。2011年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有效课堂 1.开展公开赛教,展示教师风采 我们果子市小学在有效上课环节上开展了校内赛教活动,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扎实地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快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方式、方法全面接轨,保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开展“校内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校特聘请校外专家做评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通过赛教评选出校内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有效赛教活动方案展示)这

项赛教活动参与教师多,受益面广。涉及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年级,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每学期教师听课20节以上,专题评课3次。(教师听课记录展示)教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教研时间集体交流。(教师教学反思展示)通过校内选拔我们学校教师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还为区、市级教学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我校现在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6人,区及教学能手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 2.创建高效课堂模式,使教学更有效 我校创建高效课堂模式为“四步教学法”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尝试后教学效果显著,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课堂学习氛围较好。“四步教学法”的具体模式为:第一步预习反馈;第二步指导学习(精讲释疑);第三步检测练习;第四步布置预习。教师根据此模式课后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先学后教,多学少讲,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渗透品德教育,构建和谐课堂 我们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特邀请师院贺华老师为学生们讲了一节以感恩为主题的品德教育

企业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关系研究

3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09年30期企业员工与管理者间 信任关系研究 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关心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产生利润,而这有赖企业内部 员工与管理者间的通力合作。企业内部信任是企业内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要前提。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信任危机。“中国企业内部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38%的被调查者对企业的总体信任程度比较低;39%的人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持怀疑态度;50%的人认为直接上级不值得信任。企业内部纵向信任危机愈演愈烈,这就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水平。本文以企业内部的信任研究为核心,探讨企业内部纵向信任问题。 信任的概念 不同学科在研究信任问题时,站在不同学科立场对信任概念进行了不同界定。社会心理学从人与人之间及组织层面定义信任,在这一层面,信任可以被定义成在一次交易中其他当事人的一种期待。管理学从组织行为学方面展开研究,认为:其一,以信任者与被信任者对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视信任为双边关系的一种指标;其二,以管理者或部属个人特征为信任要 随 ■陈 耸(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台州 318000)▲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804122)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目前企业内部的信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员工角度探讨了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问题,在企业内部纵向研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单向度的信任概念,并从领导风格、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信任的影响因素。关键词:企业内部信任 员工 管理者 素,研究个人效能、团队效能和组织绩效 的作用关系。比较典型的信任概念包括:Coleman(1990)认为信任的情境是个人所承担的风险,信任可视为风险子集合。Madhok(1994)提出:信任是一种互动,成员根据伙伴关系产生预期或者期望,并根据此预期完成其所知觉的业务。Mayer(1995)在前人基础上,从预期的角度,提出信任是一方愿意因他方行为而居于劣势,而此意愿是基于信任者预期他方特定行为对其极其重要,而不管是否有能力监控对方。McAllister(1995)补充了认知和情感因素,认为信任是以认知为基础,认为信任是对他人能力或可靠性的认知判断;以情感为基础,认为信任是个人情感上的结合。 综上所述,信任的三个构成要素为:信任者、受信任者和环境。因此,文章将信任定义为:信任者对受信任者的一种正面预期,即信任者相信受信任方会采取对信任者有利的特定行为,而不去利用信任者的弱点。 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的概念界定 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属于组织内纵向信任的一种类型,信任概念必须界定在企业内部环境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组织内部纵向信任的理解缺乏共识,理解角度也很多。从文献资料看,国内外对于组织内部纵向信任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单向度”说 Mishra等人(1994)把组织内部纵向 信任划分为向下信任(downward trust)和向上信任(upward trust)两种类型,认为向下信任和向上信任的要素构成并不完全相同。郑伯(1998)认为,在本质上上司对部属的信任与部属对上司的信任是有差异的。对此,他认为,一方面是角色规范和权利义务的不同会导致信任本质的差异;另一方面,西方组织成员强调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这与权力差距极大以亲缘相结合的华人企业组织不同。 (二)“整合”说 Costigan等人(1998)将组织内部信任分为垂直信任和水平信任两种类型,并将所有信任划分为关系信任和系统信任,认 为信任具有认知和情感的属性,并提出了将组织信任的主体概括为组织的制度、高层管理者、监督者和同事的整合模型,对于研究企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信任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国内,席酉民(2004)较早研究组织内部信任问题,他借用了Child(1998)的信任定义,认为信任是一个人、团体或组织在某种不确定条件下与另一方相互或交易时对其行为所持有的有益于而非有害于自己的信心。从这一定义出发,席酉民认为,信任研究可以分为人际、团队、组织三个不同层次。 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主体是员工,管理者是信任客体。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文章接受“单向度”信任概念,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是单向度概念,不具有双向性。结合信任的定义,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间信任的定义为,员工相信企业管理者会采取对部属有利的特定行为,并承认和保护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权利和利益,而不去利用员工信息不对称的弱点使其利益受损害。 企业内部信任研究概况 信任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尽管很早就受到关注,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且由于不同学科背景,国外学者对于信任的研究也众说纷纭。目前关于组织内部的信任研究,大致可以得到两项结论:第一,除了极少数的例外,研究者主要是采用信任者与被信任者关系(trustor totrustee relationship)或是管理者与成员交换关系(leadermember exchange 企业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