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钢筋混凝土

论文2钢筋混凝土
论文2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楼面如出现裂缝,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综合起来主要是表现在设计、施工、原材料这三方面,因此要解决楼面的裂缝问题,也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以下结合工作实践浅谈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施工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楼面发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总结起来有施工技术措施,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环节,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工人、技术员的技术素质。

1、技术措施方面:

首先抓好图纸会审交底工作。通过看图了解设计要求,对不了解或施工不易做到之处,应提出与设计者磋商解决。在施工管理上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对大跨度的梁板结构的模板支顶等要进行设计,否则浇筑混凝土时会使模板变形漏浆;对工程设计要求要编制技术交底说明书,及时向有关操作人员交底,要求工人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模板安装方面: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经常会产生下列毛病:

(1)支撑不牢,这是由于水平支撑少和没有剪力撑面造成的;(2)支顶系统刚度不足,这是由于支顶接驳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引起的变形或者是选用的支顶材料直径太小且歪曲;有些工作装顶时,支顶间距过疏而且底部没有垫板,结果形成支顶下沉吊脚,所以一个楼面的梁板装顶完成后要认真检查,克服上述毛病,确保模板安装工程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对大跨度梁板构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时间拆模。

3、钢筋绑扎方面:

目前,工地经常漏扎放射钢筋,这会造成转角处开裂。许多工程队对分布筋的作用认识不足,往往不按设计要求放分布筋。这必然会使楼面板出现裂纹。我们知道,分布筋的作用是把受力筋连成一个骨架,固定受力筋位置,同时承受热胀冷缩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钢筋的绑扎上也要注意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工地施工时如随意用石子垫高钢筋作为保护层,将大大降低梁板构件的有效高度,这也是引起楼面开裂的一个原因,保护层太小便会造成露筋锈蚀,大大缩短结构使用年限,因此,施工时应使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1:2水泥砂浆(30×30mm)预制块作垫块。

4、混凝土浇筑方面:

施工配合比实际是考虑工地砂、石的含水率,这对混凝土水灰比(W/C)较大影响,水灰比大必然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所以施工时应将试验室配合比:水泥∶砂∶石=1∶X∶Y化成施工配合比:1∶X(1+Wx)∶Y(1+Wy),其中Wx、Wy分别为砂,石现场含水量,而用水量W=W-X·W-Y·W。另外,施工时由于混凝土通过运输而减少了混凝土的坍落度,这使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这时候施工是困难的,我们应该向混凝土加水泥浆,确保W/C不变,但许多操作人员只加水,结果使W/C增大;混凝土粘结后,多余的水蒸发后,造成混凝土孔隙率增大,这也是楼面容易开裂的原因。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施工人员踏低支座负筋,这会使板的有效高度减小,便沿着负筋边缘处出现整条裂缝,因此施工时,保证负钢筋的正确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施工过程中砂含垃圾量过多,振动不密实也会引起楼板的开裂。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应按照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混凝土养护方面: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的水化作用只有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就是创造一个具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使混凝土硬化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养护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无覆盖保护,淋水不及时,或超过规定时间才养护,这都会使混凝土表面发白,容易出裂纹,也使混凝土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防止裂纹出现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自然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淋水。

(2)淋水养护日期,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昼夜,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有足够的湿润的状态。养护初期,水泥化作用进行较快,需浇水次数也多;气温高,也应增加浇水次数。如当温度在15℃以上时,在最初三昼夜,白天每隔3小时,浇水一次,夜间一次;在以后的日期中,每昼夜至少浇水三次。

(4)养护用水的水质与拌制用水相同。对于大面积结构可采用蓄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

6、加强沉降观测。

原材料方面

1、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许多人只重视水泥的强度,而忽视水泥其它的技术性质,尤其是对水泥体积安定性不重视,因此,不管采取任何施工技术措施或养护,都无法避免裂纹的出现。因为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构件质量,甚至引起严重的事故。产生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或是游离氧化镁过多,掺入石膏过多等,都会引起不均的体积变化,使水泥开裂。测定水泥安定性的方法—煮沸法:(1)以标准稠度测定时拌和静浆的方法制成静浆放在玻璃板上,做成直径70~80毫米,中心厚10毫米,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养护20±3小时。(2)取出试饼置于沸煮箱内水中的篦板上,加热至沸,连续沸煮4小时,整个沸煮过程中,使水面高出试饼30毫米以上。(3)试饼煮后,经肉眼观察未现裂纹,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体积安定不合格的水泥不能用于楼面梁板构件的施工。

2、砂

不符合要求的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清洁而含有一些云母,粘土,淤泥,粉砂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粘附在砾的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降低抗冻性和抗渗性。(2)在拌制中,砂的粗细及颗粒级配应同时考虑,当砂中含有较多的粗砂,并以适当的中砂及少量细砂填充其空隙,则可达到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少,这样的砂较理想。不仅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砂过粗(细度模数大于3.7)配置混凝土,其混合物的和易性不易控制,且内摩擦大,不易振捣成型;砂过细(细度模数小于0.7)配置混凝土,既要增多较多的水泥用量,而且强度显著降低。

3、碎石

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三方面的毛病:(1)片状、针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从而构件受荷后产生裂纹,因此选用碎石时,以具有多棱角,表面粗糙为好。这些颗粒与水泥粘结较好。《规范》规定针状(颗粒长度大于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的2.4倍)和片状(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在碎石颗粒中含量不大于:当混凝土标号C30时为15%,当小于C30时为25%。(2)碎石强度方也往往不够,有些采用风化岩石,其强度较低,这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3)在浇筑梁板构件时,应重视最大粒径和碎石级配的问题,许多工地

随意只进一种规格的碎石,这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差,也容易产生蜂窝现象,按规定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一部分最大粒径达1/2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超过50毫米,石子级配好坏对节约水泥和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和易性有很大关系。如一般梁板采用2—4碎石80%,1—2碎石20%,这样的级配将会使混凝土得到较好的施工效果。

综上所述,板裂缝是一个综合因素,一个好的设计也要由好的施工方案来完成,因此,设计院应该是精心设计,施工应严格按图纸及规范施工,监理应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以使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裂缝这个建筑通病一定可以解决。

浅论钢筋混凝土工程[论文]

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教务处制

毕业论文项目表

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抗与放的设计以及综合技术措施两方面,探讨裂缝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可模性以及整体性等优点,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由于设计、施工、材料、养护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笔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可行、效果好。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无论在人力、资金或对工期的影响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筋混凝土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现就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谈谈其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第2章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概述 (2) 2.1 模板工程 (2) 2.2 钢筋工程 (2) 2.3 混凝土工程 (3) 第3章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4) 3.1 裂缝产生的原因 (4) 3.1.1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4) 3.1.2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4) 3.1.3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4) 3.1.4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5) 3.1.5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5) 3.1.6 施工措施 (5) 3.2 裂缝的处理方法 (6) 第4章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8) 4.1 针对温度裂缝 (8) 4.2 针对荷载裂缝 (8) 4.3 针对干缩裂缝 (8) 4.4 具体防治措施 (8) 4.4.1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裂缝危害 (8) 4.4.2 加强设计质量监控做好施工方案设计 (9) 4.4.3 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控制 (9) 4.4.4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9) 4.5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10)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受拉构件 受扭构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一.材料 1.钢筋:力学性能 软钢 硬钢 冷拉钢筋 1)重点掌握这三种钢材的力学性能。 2)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强度设计值的依据是什么? 3)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有哪些要求? 4)为了节约钢材,常用冷拉或冷拔提高钢筋的强度,但冷拉只提高抗拉强度,冷拔可同时提高抗拉和抗压强度 2.混凝土 强度 变形 受力变形 短期 重复荷载 长期 体积变形:收缩 1)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轴心抗压强度是结构计算的实用指标;轴心抗拉强度用来计算抗裂的指标。 2)影响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3)掌握混凝土短期的应力应变曲线。 4)徐变和收缩对结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怎样解决? 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什么组成? 2)基本锚固长度与什么有关? 3)钢筋的接长方法有哪几种? 二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1)结构的功能要求(可靠性)有哪些? 2)理解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意义 3)结构可靠的条件是什么? 4)目标可靠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荷载设计值与荷载标准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材料设计值与材料标准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

钢筋混凝土论文

建筑材料与设备论文 学号:15 姓名:卞迁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 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1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4) 1.1基本概念 (4) 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4) 2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 (6) 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1.2.1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6) 1.2.2钢筋混凝土的特性 (7) 2.2钢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7) 2.2.1水泥 (8) 2.2.1.2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 (8) 2.2.1.3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 (8) 2.2.2细毛料................................... (8)

2.2.3粗集料................................... . (9) 2.3钢筋混凝土的分类及强度划分 (9) 2.3.1按密度分类................................... . (9) 2.3.2按用途划分................................... . (9) 2.3.3按强度划分................................... . (9) 2.3.4根据最新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 2.4钢筋混凝土的用途................................... .. (10) 2.5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 (10) 2.5.1钢筋混凝土腐蚀危害................................... . (10) 2.5.2钢筋腐蚀的预防措施................................... .. (11) 2.6钢筋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 (12) 2.6.1钢筋工程方面................................... . (12) 2.6.2混凝土工程方面................................... . (12) 总结................................... ............................ (13) 主要参考文献................................... .. (14)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一基本概念 1、何谓钢筋混凝土结构? (1)混凝土概念 混凝土是由水、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和剂等经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它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 (2)工程结构的概念 用一定的材料,建造成具有足够抵抗能力的空间骨架,抵御可能发生的各种作用(力或变形),这种骨架就是工程结构。 (3)(素)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由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的用来抵御自然界各种作用的空间骨架称为混凝土结构。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①素混凝土结构(同上):高抗压抵抗拉,应用范围有限,开裂即破坏 (受拉、受弯等)。 ②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浇筑而成的用来抵御自然界各种作用的空间骨架称为混凝土结构。 钢筋的存在可抵抗开裂处的拉力,应用广泛,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 其优缺点很多。 2、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材料为什么能共同工作? a.接触面上存在有粘结强度,能够传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受力; b.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c.混凝土可作为钢筋的保护层,防止钢筋的锈蚀,保证构件的耐久性。 3、历史的发展。 19世纪中叶西欧国家出现混凝土结构。 设计方法的发展过程 ①容许应力法四十年代以前。

②破损阶段设计法五六七十年代。 ③单一安全系数法八十年代。 ④极限状态设计法八十年代末。 二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章主要讲述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理解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概念;掌握徐变等现象;了解粘结强度的产生及保证措施。 §1 钢筋 1、钢筋分类 (1)按化学成分 ①碳素结构钢:低≤0.25%、中0.25%~0.6%、高碳钢0.6%~1.4%。 ②普通低合金钢: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以改善材料性能。 材料中碳、硅、锰等为杂质;S、P、O、N等为有害元素。 (2)按生产加工工艺。 ①热轧钢筋:Ⅰ、Ⅱ、Ⅲ、Ⅳ级钢筋。 ②冷拉钢筋:在常温下将普通热轧钢筋进行强力拉伸至超过屈服点而进入强化阶段,迫使钢筋内部晶体组织发生改变,从而提高钢筋屈服强度的钢筋。 ③热处理钢筋:将Ⅳ级热轧钢筋等经过回火和淬火处理后制成的。其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降低。 ④钢丝:直径小于6mm的钢筋称为钢丝。我国有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绞线及冷拔低碳钢丝。 (3)按外形 ①光面钢筋。 ②变形钢筋:有螺纹,人字形、月牙形纹。 (4)按物理性能。 ①有明显物理屈服点。 ②无明显物理屈服点。 2、钢筋力学性能。 (1)钢筋强度和变形指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摘要 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是混凝土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是这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 ;控制措施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3)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3)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洒水造成的裂缝 (3) (3) (3) (3) (3) (4) 混凝土本身原因造成的裂缝 (4) (4) (5) (5) (5) (5) (6) (6) 混凝土外界因素造成的裂缝 (7) 第三章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7)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 (7) 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 (9) 混凝土施工温度方面的控制 (12) 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方面的控制措施 (12) 第四章混凝土裂缝控制案例 (13)

工程概况 (13) 裂缝的出现部位和表现形式 (14) 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4) 此实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15) 以后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15) 结束语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一章前言 混凝土结构裂缝在我们施工过程中都要产生,为了避免砼有害裂缝的出现,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在工程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技术和施工措施来控制裂缝的出现,使我们所施工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尽量减少到国家规范要求以内。 混凝土裂缝也是社会各界可以接受的一种现象,只是我们如何将有害程度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正因为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的一种混合体,它又是一种脆性材料,它在受到不同压力、温度和外力的作用下,都有可能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和发展往往会使其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很多工程结构的失事都是由于混凝土裂缝造成的。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结构构件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是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其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本文结合的现场施工经验,并大量资料,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控制措施。 第二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混凝土施工、本身特性、外界因素等三大类。在此,我们就按此分类来谈谈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成因。 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模板洒水不当,过于干燥,或因模板本身吸水量过大,造成混凝土的塑性收缩变形产生裂缝。 混凝土振捣施工造成的裂缝

开题报告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论文题目 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1403入学批次土木工程专业三门峡精英学校奥鹏学习中心张帅姓名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建筑规模正日益壮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能是建筑长久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政府和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事很少见的。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至今已在不少工程上采用。 2 研究方法 包含了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准备、混凝土施工作业条件、混凝土的浇筑要点、大体积砼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混凝土养护,安全措施。 3 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部署及准备 1、人员部署

2、混凝土的运输部署 3、混凝土输送泵车部署 4、砼浇筑顺序部署 5、施工准备 6、材料及主要机具准备 三、混凝土施工作业条件 四、混凝土的浇筑要点: 1、筏板基础分层控制 2、混凝土施工机械控制 五、大体积砼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 六、混凝土养护: 七、安全措施 4 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申请选题2015年12月11日中午12时——2015年12月24日中午12时开题报告2015年12月29日中午12时──2016年1月14日中午12时论文初稿2016年1月15日中午12时──2016年3月3日中午12时论文二稿2016年3月4日中午12时──2016年3月17日晚上24时论文终稿2016年3月18日中午12时──2016年4月4日晚上24时

5 主要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3、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 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第四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第四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正确陈述的各题干后的括号内打“√”,否则打“×”。每小题1分。)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尺寸越大,强度越高。( ) 2.混凝土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强度可以提高。( ) 3.普通热轧钢筋受压时的屈服强度与受拉时基本相同。( ) 4.钢筋经冷拉后,强度和塑性均可提高。( ) 5.冷拉钢筋不宜用作受压钢筋。( ) 6.C20表示f cu =20N/mm 。( ) 7.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 ) 8.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 9.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 10.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 ) 11.线性徐变是指压应力较小时,徐变与应力成正比,而非线性徐变是指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增长与应力不成正比。( ) 12.混凝土强度等级愈高,胶结力也愈大( ) 13.混凝土收缩、徐变与时间有关,且互相影响。( ) 第1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判断题答案 1. 错;对;对;错;对; 2. 错;对;对;错;对;对;对;对; 第3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 1.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压钢筋配置越多越好。( ) 2.轴心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作成封闭式的。( ) 3.实际工程中没有真正的轴心受压构件。( ) 4.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越大,稳定系数值越高。( ) 5.轴心受压构件计算中,考虑受压时纵筋容易压曲,所以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最大取为2/400mm N 。( ) 6.螺旋箍筋柱既能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又能提高柱的稳定性。( ) 第3章 轴心受力构件承载力判断题答案 1. 错;对;对;错;错;错;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2.对于' 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 f b 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论文 摘要:本文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发展历史阶段、使用现状等展现钢筋混凝土的良好前 景和对社会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项对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进行简单介绍,并阐述 钢筋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施工要点和施工工艺,同时阐述部分钢筋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的解决措施。 关键字: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筋混凝土施工 引言: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深入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土木工程发展 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和混凝土的组合结构 在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根据美国混凝土学会预言,在混凝土的性能将获 得显著提高,把混凝土的拉、压强度比从目前的1/10提到1/2,并且具有早强、收缩徐变小的特性;未来将会建造高度600米-900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跨度达到500-600米的钢 筋混凝土桥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海上浮动城市,海底城市,地下城市等。 一、概述 一综合叙述 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 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 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 越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整体共同受力的工程结构。承重的 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 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 受拉而断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 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1.取材容易: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易于就地取材。另外,还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2. 合理用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钢 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与钢结构相比,可以降低造价。 3. 耐久性:密实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由于钢筋被混凝土包裹,不易锈蚀, 维修费用也很少,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较好。 4.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 外面,火灾时钢筋不会很快达到软化温度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与裸露的木结构、钢结构 相比耐火性要好。5. 可模性:根据需要,可以较容易地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钢筋混

浅谈钢筋混凝土工程(论文设计)

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教务处制

毕业论文项目表

摘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现场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抗与放的设计以及综合技术措施两方面,探讨裂缝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可模性以及整体性等优点,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 由于设计、施工、材料、养护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笔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可行、效果好。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无论在人力、资金或对工期的影响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筋混凝土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工程。现就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谈谈其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目录 摘要 ................................................................. I 第1章绪论 . (1) 第2章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概述 (2) 2.1 模板工程 (2) 2.2 钢筋工程 (2) 2.3 混凝土工程 (2) 第3章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4) 3.1 裂缝产生的原因 (4) 3.1.1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4) 3.1.2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4) 3.1.3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4) 3.1.4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5) 3.1.5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5) 3.1.6 施工措施 (5) 3.2 裂缝的处理方法 (6) 第4章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7) 4.1 针对温度裂缝 (7) 4.2 针对荷载裂缝 (7) 4.3 针对干缩裂缝 (7) 4.4 具体防治措施 (7) 4.4.1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裂缝危害 (7) 4.4.2 加强设计质量监控做好施工方案设计 (8) 4.4.3 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控制 (8) 4.4.4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8) 4.5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9) 第5章裂缝的处理方法 (10) 5.1 表面处理法 (10) 5.2 填充法 (10) 5.3 灌浆法 (10)

钢筋混凝土结构复习资料

★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高强度钢筋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强度太高,在正常使用时受拉钢筋应力太大,造成裂缝开展过宽;用作受压钢筋则破坏时混凝土最大压应变只能达到0.002,超过此值混凝土已压坏了,因此钢筋最大压应力只能达到0.002Es,约为400N/mm2。若钢筋的屈服强度超过400N/mm2,在受压时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正常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到破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和与计算的联系?①第Ⅰ阶段即未裂阶段,初始荷载很小时,截面上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都不大,两者的变形基本是弹性的,且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当荷载持续加大到该阶段末尾时,混凝土受拉区的应力达到了其抗拉强度,出现了很大的塑性变形。若是荷载再增大则受拉区就会出现裂缝,而受压区的压应力远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处于弹性阶段。受弯构件正常实用阶段抗裂验算即以此应以状态为依据。②当弯矩继续增加,进入第Ⅱ应力阶段即裂缝阶段。受拉区产生裂缝,裂缝所在截面的受拉区混凝土几乎完全脱离工作,拉力由钢筋单独承担。裂缝宽度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并向上发展,受压区也有一定的塑性变形发展,应力图形呈平缓的曲线形。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和裂缝宽度的验算即以此应力阶段为依据。③第Ⅲ阶段——“破坏阶段”。荷载继续增加,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y,即认为梁已进入此时钢筋应力不增加而应变迅速增大,促使裂缝急剧开展并向上延伸,混凝土受压区面积减小,混凝土的压应力增大。在边缘纤维受压应变达到极限值时,受压混凝土发生纵向水平裂缝而被压碎,梁就随之破坏。计算正截面承载力时即以此应力阶段为依据。 ★受弯构件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态?破坏特点有何区别?在设计时如何防止发生这几种破坏?①适筋破坏,受拉钢筋的应力首先到达屈服强度,有一根或几根裂缝迅速扩展并向上延伸,受压区面积大大减小,迫使混凝土边缘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εcu而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破坏前,构件有明显的裂缝开展和挠度,属于延性破坏。②超筋梁,加载后受拉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前,受压混凝土却已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被压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突然破坏。超筋梁承载力控制由于混凝土截面受压区,受拉钢筋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裂缝条数多但宽度细小,挠度也小属脆性破坏。③少筋梁,受拉区混凝土一出现裂缝,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很快达到屈服强度,并可能经过流幅段而进入强化阶段。这种少筋梁在破坏时往往只出现一条裂缝,但是裂缝开展极宽,挠度也增长极大,少筋构件的破坏基本上属于脆性破坏,而且构件的承载力又很低,所以在设计中也应避免采用。为防止超筋破坏,应使截面破坏时受压区的计算高度x不致过大,即应使x≤α1ξb?0。为防止少筋破坏,应使受拉纵筋配筋率ρ≥ρmin。 ★影响梁斜截面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①剪跨比:剪跨比是集中荷载作用下影响梁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②混凝土强度等级:从斜截面破坏的几种主要形态可知,斜拉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剪压破坏和斜压破坏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关,因此,在剪跨比和其他条件相同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试验表明二者大致呈线性关系。③腹筋数量及其强度:试验表明,在配箍量适当的情况下,梁的受剪承载力随腹筋数量增多、腹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④纵筋配筋率: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纵向钢筋配筋率越大,斜截面承载力也越大,试验表明,二者大致呈线性关系。 ★什么叫偏心受压构件的界限破坏?常用钢筋是否都有明显的屈服极限?设计时它们取什么强度作为设计的依据?为什么?常用钢筋都有明显的屈服极限。设计时取它们的屈服强度fy作为设计的依据。因为钢筋达到fy后进入屈服阶段,应力不加大而应变大大增加,当进入强化阶段时应变已远远超出允许范围。所以钢筋的受拉设计强度以fy为依据。强化阶段超过fy的强度只作为安全储备,设计时不予考虑。 ★什么是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将恒载在各截面上产生的内力叠加上各相应截面最不利活荷载所产生的内力,便得出各截面的弯矩图和剪力图,最后将各种活荷载不利布置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李彬 200919040626 水利水电0903班 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正文: 1、钢筋混凝土发展经历阶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1906年特纳

钢筋混凝土论文

1关于钢筋混凝土的认识 1.1基本概念 混凝土是由水、细骨料、粗骨料和掺和剂等经搅拌、浇筑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它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材料。 混凝土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能力可以由四种途径得到:第一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第二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第三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也称咬合力。第四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钢筋的存在可抵抗开裂处的拉力,应用广泛,破坏是由于钢筋的屈服。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性质很不相同的材料能共同工作主要是: 第一接触面上存在有粘结强度,能够传递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受力; 第二温度线膨胀系数很接近; 第三混凝土可作为钢筋的保护层,防止钢筋的锈蚀,保证构件的耐久性。 1.2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钢筋混凝土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1801年洘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

到1850年法国的兰伯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为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1872年,美国沃德建造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1992年英国人蒂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如美国波士顿式的Kresge 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此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工程中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标准。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电钻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设计计算将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概括为计算

钢筋混凝土的作用-建筑类毕业论文

XXXXXXX学院毕业设计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分院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论文摘要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公认的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因此如何解决这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是设计者和施工者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绪言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等。因而防止楼板开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试从施工的角度出发,探讨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论文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控制;处理

一、楼板裂缝大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 裂缝一般成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 为上下贯通。如某七层框架商住楼工程,结构总长度约为100m,设有两道温度缝,其基础一侧为条形基础,其余为独立承台基础。在 工程交接时后两个月左右突然发现在靠其中一条温度缝的一跨柱角 楼板有45。裂缝,从三层至六层楼板每层均有3条,但均未贯穿楼板。 (2)、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 (3)、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 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 二、楼板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干缩裂缝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

钢筋混凝土介绍

钢筋混凝土 在每一个国家,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都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很多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是主要的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普遍性源于钢筋的广泛供应和混凝土的组成成分,砾石,沙子,水泥等,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技能相对简单,与其他形式的建设相比,钢筋混凝土更加经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用于桥梁、各种地下结构建筑、水池、电视塔、海洋石油勘探建筑、工业建筑、大坝,甚至用于造船业。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在其最后位置建造,或者他们可能是在一家工厂生产混凝土预制件,再在施工现场安装。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上可能是普通的和多功能的,或形状和布局是奇想和艺术的。其他很少几种建材能够提供建筑和结构如此的通用性和广泛适用性。 混凝土有较强的抗压力但抗拉力很弱。因此,混凝土,每当承受荷载时,或约束收缩或温度变化,引起拉应力,在超过抗拉强度时,裂缝开始发展。在素混凝土梁中,中和轴的弯矩是由在混凝土内部拉压力偶来抵抗作用荷载之后的值。这种梁当出现第一道裂缝时就突然完全地断裂了。在钢筋混凝土梁中,钢筋是那样埋置于混凝土中,以至于当混凝土开裂后弯矩平衡所需的拉力由纲筋中产生。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建造包括以被建构件的形状支摸板。模型必须足够强大,以至于能够支承自重和湿混凝土的静水压力,工人施加的任何力量都适用于它,具体的手推车,风压力,等等。在混凝土的运作过程中,钢筋将被放置在摸板中。在混凝土硬化后,模板都将被移走。当模板被移走时,支撑将被安装来承受混凝土的重量直到它达到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自重。 设计师必须使混凝土构件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荷、载和足够的刚度来防止过度的挠度变形。除此之外,梁必须设计合理以便它能够被建造。例如,钢筋必须按构造设计,以便能在现场装配。由于当钢筋放入摸板后才浇筑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必须能够流过钢筋及摸板并完全充满摸板的每个角落。 被建成的结构材料的选择是混凝土,还是钢材、砌体,或木材,取决于是否有材料和一些价值决策。结构体系的选择是由建筑师或工程师早在设计的基础上决定的,考虑到下列因素: 1.经济。常常首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总造价。当然,这是随着材料的成本和安装构件的必需劳动力改变的。然而,总投资常常更受总工期的影响,因为承包商和业主必须借款或贷款以便完成建设,在建筑物竣工前他们从此项投资中将得不到任何回报。在一个典型的大型公寓或商业项目中,建筑成本的融资将是总费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金融储蓄,由于快速施工可能多于抵消增加材料成本。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房建工程中,对于裂缝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房屋的构造特征进行选择。不仅在施工过程采取一定的措施,当施工完毕后还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养护工作,双方面进行才能使裂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关键词:房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合理的设计方式 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柱、数层楼板和连接多层楼板的模板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性的受力体系(见图1),此受力体系可能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而改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形状、材料的性质以及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均随时间变化。荷载效应随着施工进程不断累积,可能使施工过程中楼板承担的荷载远超过结构设计允许的楼板承载能力。这些特点使得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征与使用期的结构迥然不同,有时会产生整个结构生命周期中最危险的状况。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楼板出现的裂缝、挠度过大乃至破坏倒塌往往与此有关。

同时,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 。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 因此,考虑到建筑房屋的受力情况,在施工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选择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其强度等级控制在C20~C35范围为最佳,切勿使用高强混凝土。在进行抗裂计算时需充分考虑抗裂薄弱部位,这样就从设计源头对混凝土薄弱部位控制裂缝形成。对于跨度大、体积大的梁,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应有所增强,合理地改变梁纵向截面的配筋率,这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施工荷载、温度变化、应力大小等,对于构件抗裂性的提高很有帮助。 2 各类建筑原材料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要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更主要的是确保材料满足建筑需要。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达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目的。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3).doc

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目录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 (1)混凝土原材料 (2) (2)混凝土的搅拌 (2) (3)混凝土的运输 (2) (4)混凝土的浇筑 (3) (5)混凝土的养护 (3) (6)加强施工管理 (3) 三、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 (1)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4) (2)露筋 (4) (3)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 (4)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 (5)混凝土裂缝 (5) (6)混凝土夹芯 (5) (7)外形尺寸偏差 (5) 四、论文结语 (6)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城市中不断涌现出大规模、节能环保、形态迥异的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钢筋混凝土,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就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种之一。 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导施工过程的当代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与整体性,我们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就得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抓好每一施工环节。现浇混凝土工程包原材料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五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如下: 2.1混凝土原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后方可应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如果黏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在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他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2.2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目的是使混凝土中的各组成骨料混合成一种各物料颗粒相互分散、均匀分布的混合物。搅拌过程的控制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选择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搅拌时间适中,若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还不均匀,强度及和易性将下降;若搅拌时间过长,不但会降低搅拌的生产效率,同时会使不坚硬的粗骨料,在大容量搅拌机中因脱角、破碎等影响混凝土质量。其中如果用自落式搅拌机,时间搅拌在90~250s以内,如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间控制在60~200s以内,采用搅拌机容量越大,则搅拌时间较长的原则。其次,采用二次投料法代替一次投料法,强度可提高约15%,可省水泥15%~20%。其中预拌水泥浆法是先将水泥和水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水泥净浆后,再加入砂和石子搅拌成混凝土;或用预拌水泥砂浆法:先将水泥、砂、水加入搅拌筒内进行充分搅拌,成为均匀的水泥砂浆后,再加入石子搅拌成为均匀的混凝土。第三,进料容量控制为出料容量的1.5倍左右,且是搅拌机械的0.85倍。因为进料容量超过规定容量的10%以上,就会使材料在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掺合,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反之,装料过少,则又不能充分发挥搅拌机的效能。2.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要求做到运输过程保持良好的均匀性,不离析、不漏浆,即要保证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