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导学案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导学案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册第23 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九年历史组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9-30

【学习目标】

1.牛顿的科学巨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

3.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自学提示:

(一)重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二)学生自学教材

(三)预习检测:

1.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20多年时间写成的科学巨著《》。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按照这一理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的科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3.______________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4.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划时代的成就而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是;

以其在物理学上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的是。

二、展示与质疑:

三、点拨与归纳:

牛顿

达尔文

爱因斯坦

教学反思:

四、巩固与检测:

(一)巩固训练:

(二)检测反馈:

1.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A.居里夫人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牛顿

2.“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是谁的名言 ( )

A.道尔顿 B.牛顿 C.门捷列夫 D.莱布尼茨

3.创立经典力学完整体系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 B.达尔文 C.牛顿 D.笛卡尔

4.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的是()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牛顿 D哥白尼

5.“这部书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第一次伟大综合。”上文中的“这部书”是()A.《物种起源》B.《自然辨证法》

C.《社会契约论》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6.在人类起源问题上雄辩的论证了上帝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牛顿D.门捷列夫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材料二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材料三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1)上述三句名言分别是哪三位科学家说的?

2)他们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下节课堂展示任务:贝多芬的音乐

学习后记:

九年历史上册第23 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导学案答案

预习检测:

1.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20多年时间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按照这一理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4.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划时代的成就而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是牛顿;

以其在物理学上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而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的是爱因斯坦。

检测反馈:

1.( C )

2.( B )

3.( C )

4.( B )

5. ( D )

6. ( A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材料二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材料三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1)上述三句名言分别是哪三位科学家说的?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2)他们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牛顿: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科学(1-3课)教案

1 走进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课,科学课上做什么。 2、通过做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3、动手制作小实验,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课,科学课上做什么。学会动手制作小实验。 学情分析: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学会观察简单的实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导入。 1、师自我介绍。 2、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板题:走进科学课。 3、“击鼓传花”——介绍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讨论。) 2、我们说一说,叶子是什么样的?(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3、我们一起做一做“小鱼有什么变化”(全体学生画个小鱼,教师准备一瓶透明的盛水的玻璃杯,观察小鱼的变化) 三、小活动。 1、按照提示准备胡椒粉,洗洁精,一盆水。 2、按照提示做实验。 3、总结 四、总结全文。 活动延伸: 听一听科学家的故事。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玩具的情感,培养研究玩具、探索科学的

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玩具的情感,培养研究玩具、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玩具,放大镜,纸和笔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课前任务。 1、把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来吧。 2、板题《我的“小问号”》。 二、点播课文彩图,传授新内容。 1、拿出玩具,玩一玩,提出“小问号”(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回答与总结。老师应该充分备课,尽可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 2、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联系实际指名发言) 三、拓展活动。 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 四、科学殿堂。 提出“小问号”和反思空间。 3 看一看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纸片,镜子,小松树,花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约32分钟) 一、课前任务。 1、把纸片,镜子,小松树,花生。带到课堂上。

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材内容】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礼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应该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介绍了17-20世纪的三位科学巨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巨大的科学成就,为整个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道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其建立的牛顿力学体系。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及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感悟历史:“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说出这三句名言分别出自何人么?请你说说你从这些名言中得到的启示。 学生活动:结合名言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意图:首先多媒体展示三句名言,让学生通过名言有所启迪,并进入到历史情境中来,引出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三位科学家。 2、教授新课 (1)、“现代科学之父” 教师活动:历史传真:“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 教学意图:多媒体展示标题及牛顿的话,将学生的思绪引入探究牛顿的科学成就上来。 教师活动:古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在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中埋没风尘,黯然失色。15世纪,文艺复兴的大旗飘扬在欧洲大陆上,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蓬勃成长。科学巨匠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以及笛卡儿等先后驰名于欧洲。一场科学革命冲破了中世纪封建势力和经院哲学的层层罗网,不断取得胜利。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正是在欧洲出现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新变革的时代诞生的。 学生活动:探究牛顿的小组可以采用故事会的形式来介绍牛顿的生平以及他的科学成就,配以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再现牛顿的事迹。 (展示课件)秋天的树叶或是没有采摘的成熟的果实会落到地面上,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也只能跳两米多高,最后还是要落到地面上。而火箭之所以能飞离地球,正是因为人们掌握了引力的规律,并找到了克服引力的方法。这个伟大的科学成就首先要归功于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 可分为几个板块:少年牛顿(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影子的规律做成“太阳钟”;观察风车磨房,制作了小风车;卖菜时依然坚持看书的故事;苹果的故事等),求学岁月,伟大的成就――建立微积分、对光学的三大贡献、构筑力学大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的晚年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讲授来了解牛顿的主要成就,并可通过生生对话、学生和物理老师的对话、交流,让学生明白牛顿创造的概念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提出的关于运动的三个定律,仍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教师活动: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 300周年而写的文章,对牛顿的一生做了如下的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一幕才能理解他。”此赞语最恰当不过的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对牛顿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由此而产生的感想。 (2)、物种起源的探索者 教师活动: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孜孜求索,悄悄离去, 这就是你的人生之旅。拨开了许多迷雾,又看到了更多的疑云,行色匆匆,五味备尝,代

(例说科学课8)在自主的动手中追寻探究的意义

在自主的探究中追求科学的意义 曾宝俊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认识上,很多教师对此是比较赞同的。但在行为上,我们往往还处于困惑状态: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呢?本文愿结合案例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起点在哪? 【案例1】《月相的观察》教学片段 A教学 师:你们看过月亮吗? 生:看过。 师:(出示一个满月)你们知道这是几号的月亮吗? 生:这是15号的月亮。 生:这是8月15的月亮 师:(出示一个半月)对,这个月亮是几号的呢? 生1:半个月亮是10号。 生2:不对,应该是…… 生3:没有这个月亮! 师:看来我们对月亮还不太了解,月相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月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观察。 …… B教学 教师农历二十五日布置观察任务:回家观察月亮,为上课做准备。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到晚上就能看到月亮,然而到了晚上,天空中没有出现月亮。 于是第二天早上,月亮成了大家谈论的话题。 师:说说你们昨天晚看到的月亮。 生:昨天晚上我没有看到月亮。 师:没有?昨天晚上是阴天吗?” 生:不是,还有星星呢! 师:可是为什么没有看到月亮呢?有人看到月亮了吗? 这时候,有个学生说:“今天早上,我看到了细细的月亮。” 其他学生感到困惑:“哦?当真?” 老师趁机要求:“明天早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好! 二十七日早上。 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的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这次看到的月亮和以往看到的月亮有何不同?” 学生就像初次看到月亮似的,对月亮充满了好奇。因为以往学生看到的月亮都是满月、半月、新月等,但从来没有在早晨这么仔细地看过这样淡淡的月亮。当然,学生也没有想过

优品课件之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教学案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教学案 清单一对现代物理学的贡献相对论 1.原因 (1)从小对几何兴趣深厚,大学时候广泛阅读物理学大师的著作,对物理学兴趣与日俱增。 (2)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研究物理学。 2.提出 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后又建立广义相对论。 3.意义 (1)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2) 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 (3)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4)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深化认知] 爱因斯坦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即E=mc2公式,为人类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这一理论, 后来人们发明了原子弹等各种核弹;同时和平利用核能的核电站等也迅速发展起来。清单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和平捍卫者 1.一战期间多次表明坚定的反战立场,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 同盟”。 2.二战前成为德国纳粹分子的迫害对象,移居美国。 3.50年代“冷战”加剧,与罗素联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 [深化认知] 爱因斯坦在科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他的理论对人类开发核能提供可能,人们也据此造出核武器。爱因斯坦深刻认识到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威力,并对此作出反思,积极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 清单三其它爱好音乐的人与科学巨匠的遗言 1.简单生活把自己看做一个平凡的人,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2.高尚的品格为人善良、纯朴,对人谦逊。他的伟大人格赢得了世人的 尊重。 3.音乐爱好者爱因斯坦从小就学习小提琴,爱好音乐,古 典音乐一直是他生活中的伴侣。 4.看淡荣誉爱因斯坦获得了许多 奖励,但他从来没有把这些荣誉看得很重。他去世前把自己在普林斯顿的房子给了秘书,并留下遗言:“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 [深化认知] 爱因斯坦崇高的人生品格表现在:乐于奉献的精神,对社会有崇高的责任感;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淡泊名利;生活节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实用文本阅读科学巨匠波尔

文本有六个小段,外加两则相关链接,依次记述的事件可分为四类: 1波尔与爱因斯坦旷日持久的学术辩论(①-②节) 2波尔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伯乐”角色(③-④节)3帮助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及在美国获得“原子为了和平”奖(⑤-⑥节) 4理论物理学贡献以及为祖国工作(相关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新课标卷Ⅰ) 科学巨人玻尔 ①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

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②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角度:身份物理学界代表 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角度:内容基础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角度范围

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纯学术)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没有私人恩怨) 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

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1、波尔与爱因斯坦旷日持久的学术辩论 ③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开放的科学殿堂

开放的科学殿堂 学习或观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因为其开放、透明和共享精神而越来越为外界所熟知。 笔者利用一个访学意大利的机会经组织机构申请,也获准访问了这一研究中心。 从都灵乘大巴出发,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经3小时左右的车程,我来到了紧贴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由于提前做了预约,所以“中心”安排了一名科学家为笔者的这次参观充当导游。事后笔者才了解到:任何公众都可以免费随意参观“中心”对公众开放的部分,并且可以随意录拍,而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科学家,则有义务以志愿者身份为参观者担任导游。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预约,公众也能够获准在此随意参观,只是有无导游就要碰运气了! 罢工成就了真相 当天为笔者担任导游的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长期雇员,他是一名法国工程师,名叫沃森。参观的第一站是一间类似大型厂房的展示车间,这个车间承担了部分大型设备的安装和维修功能。这里展示的主要是埋在地下100米的27公里长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的主要部件,其中包括多层护套和超导体内芯。更多装置和场景由于无法用实物来展示,所以只能用图片和影像来说明,例如,为保证零下271摄氏度超低温的真空形态,壮观的坑道结构以及复杂环境的工作细节,等等。 面对这些要求近乎苛刻的精密设备,笔者的疑问也不少,比如,供电的稳定性对装置是否会产生影响?咨询沃森,他坦诚回答说这确实是强子对撞机曾经遇到的问题。有一阵子,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运行发生了异常,“中心”的科学家们却一直也找不到症结所在。直到有一天

法国铁路工人大罢工,对撞机才运行正常。一些因工人罢工而上班迟到的科学家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距离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不远处有一座法国火车站,进出该站列车的运行将引起电网负载形成波动,进而影响到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正常工作,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 免费使用数据 随后参观的是“ATLAS”,也就是对撞机的中央控制室,导游也换成了一名在这里工作的意大利小伙子保罗。 保罗解释说,ATLAS这个名称来自古希腊神话中以肩顶天的巨神阿特拉斯,寓意身负重担。事实也正是如此,ATLAS的确承担了整个LHC系统的数据统计和传输的重任。每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相当于十万张DVD光盘的存储量,所以需要将数据发送到七个国家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布式管理。 笔者在ATLAS内部看到,许多科学家正在电脑前攫取粒子撞击所产生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据介绍,抓取碰撞影像的速度可达每秒4000万次,从而在粒子级别上记录任何细微的变化。导游还介绍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开放性在ATLAS体现得更加明显,全球任何人都可以免费注册成为其中部分数据的使用者,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远程关注这里发出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很多人因此而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 田园里的科研中心 上午参观结束之后,笔者随工作人员来到餐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机会观赏一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周边的环境。和笔者印象中森严壁垒的科研机构不同的是,这里是一个几乎全开放的系统,并且风光旖旎——放眼远处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的雪峰,近处可以闻到旁边麦田散发出来的田园气息,从日内瓦湖飘来的清新湿气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是身处世界顶级的科学研究中心,而是置身一座别具一格的欧洲现代庄园之内。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经历对身边科学事物和科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启发、引导下,尽可能地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深钻教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根据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优化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过程: 1、教与学的过程: 教:设疑激趣、启发思考、组织研讨、联系实际 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研讨问题、实践运用 2、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用问题调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并正面鼓励。 2、设置认知矛盾。有三种方式: A、暴露学生间的认知矛盾; B、设置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间的矛盾; C、呈现事实对象间的矛盾。 3、明确认知矛盾,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4、整理和选择探究问题。 (二)启发思考、探究问题。 1、确定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 2、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研究问题,并顺应学生的认知引导制订合适的研究方案,提出观察实验等相关要求。 3、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并观察、倾听、参与、及时了解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效果。 4、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引导收集整理事实证据。

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 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摇动() 猛然领悟() 将要开放()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2.春天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步骤和方法 科学性原则: 必须是科学的,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 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创新性原则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 在教师指导下,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此方法的只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角色扮演法: 是运用模拟、小品等形式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有一部分学生担任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认真注意与活动 目的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

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作品制作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 信息搜集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某个方面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过程,学习运用搜集信息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对小学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 李华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它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等丰富的内容,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和研讨,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历史选修四素养突破讲义:第六章 5 第五节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Word版含答案

第五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和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掌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提出及意义;爱 因斯坦为人类和平做出的努力。 分析爱因斯坦对人类科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理解爱因 斯坦为什么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一、26岁的世界级大科学家 1.求学历程 (1)1879年生于德国小城乌尔姆,是德籍犹太人。 (2)中小学时表现一般,后考入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着迷于物理学。 2.硕果累累 (1)研究布朗运动,解决了分子无规则运动问题。 (2)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使他获得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另两篇论文构成了赫赫有名的“相对论”,使他与牛顿并列一起。 二、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1.狭义相对论:1905年建立,它统一了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两大体系,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了完美的科学体系。 2.广义相对论:1916年创立,在提出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价原理的同时,从中导出其他一些重要结论,建立了完善的引力理论,使宇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对论被科学家承认是人类科学史和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三、科学思想与音乐爱好 1.科学思想: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献身于社会”;科学是推动民主的革命性力量。 2.崇尚艺术:毕生热爱音乐,擅长小提琴与钢琴,在他看来艺术与科学,共同追求和谐之美。 四、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 1.1913年迁居柏林,一战爆发后发表《告欧洲人书》,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2.二战爆发前夕,致信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战争爆发后,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直接促成美国实施“曼哈顿工程”。

四年级下册18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学导航 18、生命生命(共享课)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我能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一、自学导航:(对学——展示) 1、标出自然段,读课文两遍。 2、我会写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鼓动、跃动、冲破那个、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 3、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挣、鲜、缝、壳、强、弹。 三、合作交流:(群学——展示) 1、这三件事中,哪些句子最能让你体会到生命的存在,请用——画出来,并用△标出关键词,再说说你的体会。 2、细读第5自然段,我能用“”画出表达杏林子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做呢? 3、三、小练笔: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生命是杏林子。生命是。生命是。、、、、、、

课文仿写: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一天,我和伙伴在玩耍,我们发现了一窝蚂蚁,我好奇地伸手捉住了一只,细心地观察。如果我的手指轻轻一按,它就被我捏死了。但它拼命挣扎着,不停地挥动着它那细小的脚,企图把我的手指掰开。这一刻,我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指间跃动,是那样鲜明!蚂蚁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把它放回蚁穴! 还记得我曾经种过一颗豆子,我没有给它浇过水,也没有给它施过肥,甚至已经把它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过几天它竟然冒出一截小苗,这下我才记起它。我默默地思考着:是怎样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水分,没有营养的情况下茁壮成长?——是顽强的生命。 有一次体育课,我们进行长跑,跑步过后,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把手轻轻按在胸口,那一声声有规律的心跳仿佛在朝我呼唤,告诉我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只属于我的,我必须对它负责,同时让自己活的更加光彩有力。 这一个个例子告诉着我:生命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遇到困难要不屈向上、勇敢面对,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文中写了日常生活中、、三件事来体会生命的意义。 2、作者对生命的体会是: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_通用版

小学科学论文-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用版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开端,被称为启蒙教育,是一个人教育文化发展的开始。此时的教育就相当于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直接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否有效,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是否感兴趣,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对学习完全没有积极进取的心理,甚至是产生了厌恶和惧怕的心理,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教育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态度。在这里,笔者就根据自身有限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出一些实用性的教学建议。 一、删繁就简,由易到难 要想完成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合适的课题。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千万不能用成人化思想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前的仔细备课,既要考虑到课堂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能进行过分的拓展,也不能只是一味地读课文原有内容,这个度就要求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授三年级《动物》这一课的时候,课本上的要求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各种动物之间的比较来认识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基本习性,最终要培养孩子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美好品质。我们都知道,在实际观察动物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我们没办法确认蚂蚁就一定不会咬到学生,再比如我们没办法保证学生就一定不会伤害甚至是致死动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变通教学方式。在让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就可以设置一个塑料罩或玻璃笼子,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小组同学互相交换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待大家的讨论几乎把动物全部的特性说出来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亲身的接触。这里的接触就要求学生一个一个来,教师亲自监督,更重要的是每个动物只能让几个同学进行接触,大家轮换,这样既能保证动物不因人类的过分打扰引起动物愤怒进行攻击行为,也能使动物不受学生的侵害。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基本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小成正比的。学生

高中历史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教案 岳麓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知识模块】 1、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为科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提出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震动当时的物理学界。 3、狭义相对论和的问世,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4、相对论的提出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和,为人们的认识打开了新窗口。 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和。 6、爱因斯坦作为和平的捍卫者,一战期间,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二战期间受迫害,被迫移居美国;20世纪的50年代,爱因斯坦和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 7、爱因斯坦除了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以外,还是一位和优秀的。 8、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问题探究 问题: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光辉的巨星之一。”“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的进入了人类思想要领的结构中”。探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的关系。 思路点拨: 1)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适用有一个前提,即物体在低速情况下运动。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物质运动而变化,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换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3)但并不是说,牛顿的贡献被相对论抹掉,而是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所创的概念,至今仍然是指导物理学的重要思想。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的科学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D、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天体力学的基础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三年级科学自主课程实施方案

三年级科学自主课程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为了使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受到科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活动,能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建构良好的教材结构,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越学越能体会到科学的博大精深,逐步挖掘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在验证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发挥,尽情地表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向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校科普发展,特制定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二、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探究性和不断钻研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对失败有承受力,有顽强拼搏精神。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的信念,培养创新意识。

4、通过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客观标准和准则,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三、活动方式 科技兴趣小组主要以“小制作”、“阅读科技书籍”、“科技小发明”、“讲科学家及科学发明的故事”和“科技实验”等方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四、活动时间及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活动时间为:周四下午第二节课。 五、活动地点 科技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为:教室、学校科学实验室、操场等。 六、完成措施 1、科技小制做, 根据学习科学课本的知识,运用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廉价物制作自己喜欢的活动用具或者教具或者生活用品。 2、成果展示 .学生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制作成果在实验室内充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基础巩固题 1.“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l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因为下列哪一位著名科学家的伟大理论的创立而被打破 ( ) A.达尔文 B.牛顿 C.哥白尼 D.门捷列夫 2.牛顿在科学领域的成就最重要的是 ( ) A.物理学 B.数学 C.化学 D.力学 3.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的是 ( )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富林克林 D.牛顿 4.提出著名的“相对论”理论的是( ) A.门捷列夫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的思想 ( ) A.《太阳中心论》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相对论》 D.《物种起源》 6.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是 (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门捷列夫 7.爱好生物学的同学一定对达尔文非常了解,下面对达尔文的叙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指出( ) A.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 B.1859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C.他的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D.第一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8.下列哪项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贡献 ( ) A.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C.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D.提出“理性主义” 9.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列不属于17—20世纪科学家的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10.下列科学家属于英国国籍的是 ( ) ①牛顿②达尔文③爱因斯坦④哥白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列人物在物理学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①牛顿②达尔文③爱因斯坦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⑨ D.①② 12.向美国政府建议一定要在法西斯之前研制出原子弹的科学家是 (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 13.下列与英国有关的科学成就或文学作品属于l8世纪的有 ( ) ①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 ③《哈姆雷特》 ④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14.提出“太阳中心说”,矛头直指天主教会维护的“地球中心说”的科学家是 (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达尔文 D.林耐

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一、正确理解、处理教材的策略 教师要本着“固本求变”的原则处理教材。固本,就是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求变,就是要从实验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造或者增删。就是要钻研教材,并不断创新,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处理。如《浮与沉》一课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书中只列出了两种可供研究的物品,这时就可以对教材灵活处理,让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件物品进行研究,效果会更好一点,学生在总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时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可采取的方法有: (一)设疑激趣 如教《研究磁铁》一课时可将载着手套的手(内藏磁铁)接近桌上的曲别针(曲别针被线系好,另一端固定的桌子上)。学生看到曲别针在空中飞舞,这时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势必会想,老师是怎么办到的?手中有什么?它能不能吸引别的物体?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体验成功,巩固兴趣 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如“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活动中,有的学生为了让铁块浮起来、让装入水仍未沉下去的瓶子沉下去,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实验,这时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探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使其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体验到意外。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 三、创设自主参与探究的条件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 在一节课之中,教师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情投入,学生的思路能否打开,情感能否释放,全在于教师的引导,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使他们毫无拘束地去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 新课标认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还按原来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进而兴趣减弱;稍弱的学生“吃不了”没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深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所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

教案 历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案历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3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教材内容: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礼物,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应该归功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课介绍了17-20世纪的三位科学巨匠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他们巨大的科学成就,为整个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课标要求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其建立的牛顿力学体系。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及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搜集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资料。通过故事会、模拟学术交流报告会、开办科学展览馆等形式,增加对

力的规律,并找到了克服引力的方法。这个伟大的科学成就首先要归功于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 可分为几个板块:少年牛顿(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根据影子的规律做成“太阳钟”;观察风车磨房,制作了小风车;卖菜时依然坚持看书的故事;苹果的故事等),求学岁月,伟大的成就――建立微积分、对光学的三大贡献、构筑力学大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的晚年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讲授来了解牛顿的主要成就,并可通过生生对话、学生和物理老师的对话、交流,让学生明白牛顿创造的概念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牛顿提出的关于运动的三个定律,仍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牛顿在社会发展中的 教师活动: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 300周年而写的文章,对牛顿的一生做了如下的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为永恒真理

科学课程自主开发的三大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818128265.html, 科学课程自主开发的三大原则 作者:许飞 来源:《江苏教育》2017年第13期 【摘要】自主开发课程内容是科学教师主体性的彰显。针对课程开发中学科特质缺失、错误频出、难度偏大等问题,教师应把握科学课程开发的学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适切性原则。 【关键词】科学课程开发;学科性;科学性;适切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9-0075-02 【作者简介】许飞,江苏省南通高新区小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高级教师。 当下,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改编,大胆开拓,自主开发课程内容,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评议机制,教师在自主开发课程内容时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学科特质缺失、出现错误、难度偏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为,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自主开发课程首先应具有“科学味”。 由于对新课改提出的“课程综合”理念的误解,有些教师自主设计的课程淡化了学科味道,有的甚至完全失去了科学学科特质。例如:有的教师把科学课上成品德课,有的上成手工制作课,有的上成语文阅读课……这样的课上得再精彩也无法被认同。因此,教师在自主开发课程时,首先要遵循“学科性原则”,即我们科学教师开发出来的首先是科学课,而不是其他课。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科学课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以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的内容。《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以及技术与工程等领域。小学科学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课只要涉及这些内容就一定是科学课。比如:折纸飞机应该算是工程与技术方面的内容,但如果我们只是教学生怎么折飞机,或者只是折一折、玩一玩,那就是劳动技术课;如果我们只是教学生怎么把纸飞机装饰得更漂亮,那就是美术课的内容。科学课的折纸飞机,要研究怎样折飞机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比如选用什么材料更好?采用怎样的折法或折成什么形状更利于纸飞机的滑翔等等。 由此可见,这些来自现实的事物都是综合而复杂的,它们蕴含着多方面的价值。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挖掘出这些事物中的科学元素,比如一些值得探究的科学现象、适合学生研究的科学原理,以及适宜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或科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