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一)

一、想一想,连一连。

二、想一想,填一填。

1、

2、

(1)一共有()个图形;

有()个,有()个,有()个,有()个。(2)从左数起,是第()个;

从右数起,是第()个。

(3)第()个、()个是。

3、找朋友。(连线)

()

()

()

()

三、数一数,填一填。

1、

()个()个()个()个2、

()个()个()个

()个()个

四、选择正确答案.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 6 8

()()()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

3.听装可口可乐的形状是: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

五、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用4个正方体就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2.乒乓球、足球、篮球的形状都是球。()

3.老师用的粉笔是圆柱形的。()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城关镇中心小学一年级李珍珍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

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课题:认识图形彭杨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拼、搭、摸、滚、说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知道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具、学具准备: 1、 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搭一搭,初步感知每种图形的不同 1 、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作品?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这些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2、学生拼搭作品 在拼搭之前请同学们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比哪个小组拼搭的又快又好,比比谁的手儿巧。(板书课题:谁的手儿巧)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3、小组展示作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噢,都想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吧,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搭的是什么?(学生分组介绍) 4、学生评价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学生评价) 5、说发现 同学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二、分类起名,揭示课题 1、分一分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这么多物体,很乱、很不整齐,现在请同学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南洲小学梁敏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7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本节课所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书写格式也比较规范整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另外,由于本班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说数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板书提示及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表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今后能够学会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笔算45×12=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1、分位相乘;2、数位对齐;3、合并相加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铺垫。)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比较45×12和145 ×12两道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最新资料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长宁中心小学游凤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 2、认识这些形体的简单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 2、从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种形状的物体模型、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国外,到了 12 月,就有一个大家都特别 1 / 5

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圣诞节)瞧,圣诞老人带来了许多礼物,猜一猜,都有些什么礼物呢?(学生发言)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描述物品的样子。 请同学上来摸一件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或手势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好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各种形状是怎样的) 3、归类。 圣诞老人还有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你们会分吗?请同学们开始分类。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分成几种情况。 一堆是长长方方的,一堆是四四方方的,一堆是直直的像柱子,一堆是圆圆的的球。 (如果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一组,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让其他小组谈谈分开的理由)如果有的学生直接说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等名称,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揭示概念。 生给每一类物品起名,再介绍每一类物品在数学中的名称。 能不能根据它们的样子给它们起个名字?学生如果起对了,教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备课教案

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写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35页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