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茶菜的药用价值香茶菜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香茶菜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香茶菜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_香茶菜的副作用

文章目录*一、香茶菜的药用价值*二、香茶菜的副作用*三、香

茶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余。茎直立,4棱,

被微短毛,多分枝。单叶对生,有柄,阔卵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基部在中央处突然收缩成楔形,下延,先端渐尖或锐尖。

边缘具粗大牙齿。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多分枝;总花梗及花梗被白色细毛;萼5裂,常带灰蓝色,有白色细毛;花冠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向上弯,3裂,下唇稍向下伸,不裂;雄蕊4,2强,花药蓝色;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小坚果椭圆形,稍扁,有不明显网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①《吉柿中草药》:“健胃整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

肝炎初起,感冒发热,经闭,跌打损伤,乳腺炎,关节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

香茶菜的副作用暂时没有明确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药材名称:香茶菜

拼音:Xiānɡ Chá Cài

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

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Hara,以全草或根入药。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后挖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凉。

药理作用:日本香茶菜中提出之延命草素有抗肿瘤作用,能延长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之生命,二乙基延命草素效力更强。此外,还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之生长。印度产香茶菜的叶、花中含挥发油,有抑菌作用。精油能抑制心脏,引起麻醉犬的呼吸兴奋、血压上升,收缩大鼠下肢血管,扩张支气管(离体豚鼠肺灌流);对平滑肌(兔、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有直接松弛作用,并能降低蛇腹直肌的收缩。

附方:(1)急性乳腺炎、一切无名肿毒香茶菜全草适量,配以金养麦、甘草,一并用水煎煮,饮用药汁。(2)妇女经闭、小腹作痛香茶菜全草及根,用等量的水和酒煎服。(3)消肿止痛香茶菜根适量加黄洒炖服。(4)带状疱疹香茶菜根30克,水煎服,另取香茶菜根浸洗米水频频涂患处。(5)黄疸型肝炎香茶菜30克,鸡骨草30克,水煎服。(6)蕲蛇咬伤香茶菜根。

生药资源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药学资源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与理论加以考证、整理和进一步研究,扩大药源,以得到更多的理论成果,促进生药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1.生药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将更为科学和准确。与过去用口尝,直接服用以观察疗效相比较,对药效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对疾病也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已经很常用的药物,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也是有很大意义的。以金银花为例。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是良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下痢,肺热咳嗽等。《中国药典》1977,1995,1990,1995年版一部结合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均收载了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为金银花的4个法定药用品种。虽然如此这仍然没有反映出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情况。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在各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形成金银花异常丰富复杂的种内变异类型,近年有5种同属植物列入了地方标准,分别是细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淡红忍冬,吊子忍冬,黄褐忍冬[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去已经记载了的生药资源库,通过生药学研究,可以扩大收录的资源量,进而更好的利用生药资源。 2.生药学在药物质量鉴定方面的作用 另外,利用生药学的研究,在药物质量的鉴定方面也将会更加准确,对新药品种的开发也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药效不是来自单一的活性化学成分,而是来自多种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甚至是某些“非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或“生克作用”。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来分析药材的整体特征,以更准确鉴别不同中药及识别中药本身的真伪和优劣,就形成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原始动力。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6]。通过对药物新品种质量的鉴定,看其是否可以取代相应的道地药材,扩大药源,以及新药源的生产、应用、入典,开发再利用和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银花品种繁多,所含成分复杂,为了研究并证实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别,采用较先进且快速的指纹图谱技术来对其进行研究,将作为区别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效优劣的依据。此外,也以用来比较新栽培的生药资源与野生环境下的生药在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以丹参为例,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之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抵抗血栓形成,增强微循环,抑制转氨酶上升等方面。同时还具有解热、抗菌消炎作用,尤其对治疗

三叶五加的生药学研究

目录 酿.....................................................................I Abstract.................................................................I I 刖g (1) 第一章三叶五加的研究进展 (2) 1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1挥发油 (2) 1.2 ? (3) 1.3皂苷类 (4) 1.4黄酮类 (4) 1.5其他成分 (4) 2营养保健功效的研究 (4) 3品质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5) 4栽培研究 (6) 5色素的开发研究 (6) 6三叶五加现代研究前景 (7) 第二章三叶五加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8) 1性状鉴别 (8) 1.1实验材料 (8) 1.2实验方法 (8) 1.3性状特征 (8) 2显微鉴别 (9) 2.1实验材料 (9) 2.2实验方法 (9) 2.2.1横切片的制备及观察 (9) 2.2.2叶表皮的制备及观察 (9) 2.2.3粉末的制备及观察 (9) 2.2.4解离组织的制备及观察 (10)

2.2仪器 (10) 2.3显微特征 (10) 2.3.1根横切面 (10) 2.3.2茎横切面 (10) 2.3.3叶脉横切面 (13) 2.3.4叶表皮 (13) 2.3.5 粉末 (14) 3 i寸i仑 (15) 第三章理化鉴别 (16) 1薄层色谱鉴别 (16) 1.1对照品的制备 (16) 1.2供试液的制备 (16) 1.3 0.5%羧甲基纤维素钠硅胶板的制备 (16) 1.4绿原酸的薄层色谱鉴别 (16) 1.5芦丁的薄层色谱鉴别 (16) 2紫外谱线组法及一阶导数紫外谱线组法的鉴别 (18) 2.1仪器与试剂 (18) 2.1.1仪器 (18) 2.1.2 试剂 (18) 2.2实验材料 (18) 2.3实验方法 (19) 2.3.1浸泡时间确定 (19) 2.3.2供试液制备 (19) 2.3.3紫外扫描方法 (19) 2.4紫外吸收图谱 (19) 2.4.1同一产地不同季节差异性比较 (19) 2.4.2不同产地差异性比较 (26) 3寸仑 (33) 第四章叶形态一脉序图谱的鉴别 (35)

成人教育 《生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药学复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2、生药鉴定 3、生药学 4.生药鉴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3.什么是生药鉴定?生药的鉴定有哪些内容? 4.现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括哪几种方法? 5.地黄来源于何种植物?药材加工品主要有几种?如何区别?功效上有何不同? 6.川贝母的原植物有几种?药材有几种?如何区别?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7.简述麝香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以及传统鉴别方法。 三、区别生药松贝与青贝。

生药学复习题A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纹图谱 生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是指生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生药特性的共有化学成分峰的图谱。 2、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3、生药学: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的学科。 4.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生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研究生药的科学,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鉴定、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 2.什么是初生代谢、次生代谢?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各是哪些?

关于茶的对联76句

关于茶的对联76句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茶的对联76句,欢迎大家参考。 关于茶的对联76句1、上联:红透夕阳——下联:茶烹活水 2、上联:花沟安钓艇——下联:蕉地着茶瓯 3、上联:加起炊茶灶——下联:声闻汲井瓯 4、上联:水汲龙脑液——下联:茶烹雀舌春 5、上联:煮沸三江水——下联:同饮五岳茶 6、上联:茶笋尽禅味——下联:松杉真法音 7、上联:人来交易所——下联:所易交来人 8、上联:开坛千里醉——下联:上桌十里香 9、上联:诗写梅花月——下联:茶煎谷雨春 10、上联:客至心常热——下联:人走茶不凉 11、上联:蚕熟新丝后——下联:茶香煮洒前 12、上联:客上天然居——下联:居然天上客 13、上联:香分花上露——下联:水吸石中泉 14、上联:卧云歌德——下联:对雨“茶经” 15、上联:一日无茶则滞——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16、上联:识得此中滋味——下联:觅得无上清凉 17、上联:最宜茶梦同圆——下联:休得酒家借问

18、上联:莫惜更长浊短——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19、上联:小桥小店沽洒——下联:初火新烟煮茶 20、上联:竹雨松风琴韵——下联:茶烟梧月书声 21、上联:花笺茗碗香千载——下联:云影波光活一楼 22、上联:剪取吴淞半江水——下联:且尽卢仝七碗茶 23、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 24、上联:茶亦醉人何必酒——下联:书能香我无须花 25、上联:平生于物之无取——下联:消受山中水一杯 26、上联:如趁余辉停马足——下联:须从前路汲龙泉 27、上联:淡中有味茶偏好——下联:清茗一杯情更真 28、上联:只缘清香成清趣——下联:全因浓酽有浓情 29、上联:龙井茶香飘宇高——下联:虎跑水溢满寰瀛 30、上联:竹雨松风蕉叶影——下联:茶烟琴韵读书声 31、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茶自峰生味更园 32、上联:白菜青盐粯子饭——下联:瓦壶天水菊花茶 33、上联:山光扑面因潮雨——下联:江水回头为晚潮 34、上联:得与天下同其东——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 35、上联:冷然一啜烦襟涤——下联:欲御天风弄紫霞 36、上联:寒灯新茗月同煎——下联:浅瓯吹雪试新茶 37、上联:竹灶烟轻香不变——下联:石泉水活味逾新 38、上联:海上壶天容小隐——下联:座中春色亦常留 39、上联:御苑方内乾坤大——下联:香茗壶中日月长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香茶菜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_香茶菜的副作用 文章目录*一、香茶菜的药用价值*二、香茶菜的副作用*三、香 茶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香茶菜的药用价值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余。茎直立,4棱, 被微短毛,多分枝。单叶对生,有柄,阔卵形,长6~12厘米,宽3~7厘米,基部在中央处突然收缩成楔形,下延,先端渐尖或锐尖。 边缘具粗大牙齿。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多分枝;总花梗及花梗被白色细毛;萼5裂,常带灰蓝色,有白色细毛;花冠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向上弯,3裂,下唇稍向下伸,不裂;雄蕊4,2强,花药蓝色;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小坚果椭圆形,稍扁,有不明显网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①《吉柿中草药》:“健胃整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 肝炎初起,感冒发热,经闭,跌打损伤,乳腺炎,关节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 香茶菜的副作用暂时没有明确的副作用 香茶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药材名称:香茶菜 拼音:Xiānɡ Chá Cài 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

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龙七[云南]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 (Benth.)Hara,以全草或根入药。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后挖根,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凉。 药理作用:日本香茶菜中提出之延命草素有抗肿瘤作用,能延长小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之生命,二乙基延命草素效力更强。此外,还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之生长。印度产香茶菜的叶、花中含挥发油,有抑菌作用。精油能抑制心脏,引起麻醉犬的呼吸兴奋、血压上升,收缩大鼠下肢血管,扩张支气管(离体豚鼠肺灌流);对平滑肌(兔、大鼠离体十二指肠)有直接松弛作用,并能降低蛇腹直肌的收缩。 附方:(1)急性乳腺炎、一切无名肿毒香茶菜全草适量,配以金养麦、甘草,一并用水煎煮,饮用药汁。(2)妇女经闭、小腹作痛香茶菜全草及根,用等量的水和酒煎服。(3)消肿止痛香茶菜根适量加黄洒炖服。(4)带状疱疹香茶菜根30克,水煎服,另取香茶菜根浸洗米水频频涂患处。(5)黄疸型肝炎香茶菜30克,鸡骨草30克,水煎服。(6)蕲蛇咬伤香茶菜根。

浅谈扭肚藤的生药学研究

浅谈扭肚藤的生药学研究 浅谈扭肚藤的生药学研究 浅谈扭肚藤的生药学研究目的对扭肚藤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特征、理化鉴别等方法,显微鉴别包括茎及叶的横切面、组织粉末;理化鉴别增加了薄层鉴别。结果描述了扭肚藤的生药性状、茎及叶的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薄层鉴别检出东莨菪素。结论研究结果为扭肚藤的药材鉴定、质量标准完善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扭肚藤;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东莨菪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cumen et Folium Jasmini elongate.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cumen et Folium Jasmini elongat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scopoletin. 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cumen et Folium Jasmini elongati. Key words:Cacumen et Folium Jasmini elongati;pharmacognosy; TLC; scopoletin 扭肚藤为木犀科素馨属植物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s)Wiid.的干燥嫩茎及叶。因其善于治疗湿热腹痛泻痢,故名扭肚藤。又因为其花为白色,形似素馨花,故又名为白花茶、假素馨。瑶名别旁茶[1].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广东、广西民间常用于治疗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疠、疥疮[2].在广东更是常用的凉茶配方。外用可以用于跌打骨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对扭肚藤的报道不多,化学成分所知甚少,国内有报道用HPLC法测定扭肚藤中的东莨菪内酯的含量[3],还有分别对复方扭肚藤片和腹可安片中的.扭肚藤相关成分进行研究的报道[4,5].本品已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6],但标准尚不完善。本文拟对扭肚藤来源、药材性状、组织显微、理化鉴别进行系统研究,为其鉴定、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及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1、仪器与材料 Nikon YS100 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WD?9403C 型紫外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东莨菪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材料和对照药材均采自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关于茶的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汲来江水烹新茗, 买尽青山当画屏。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茶联 茶谚 茶谜

茶联茶谚茶谜 (一)、茶联凡是“以茶联宜”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艺、茶礼表演的厅堂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内,常可见悬挂有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不但有古朴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气”,情操高尚之感。晒药竹斋暖,茶松院深 唐许浑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宋苏轼客来茶香留舌本,睡雨书味在胸中宋陆游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明陈继儒烟锁池塘柳,茶烹凿壁泉明陈子升瀹茗夸阳羡,论诗到建安清郑作客思秋议图赤脚婢,品茶入室为仿长须奴清杭世骏青松磊节承甘露,紫笋干云瀹醴泉清沈铭彝焚香读画,煮茗敲诗 清赵福几净双钩摹古帖,瓯香细乳试新茶清江恂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清张廷济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清郑燮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白菜青盐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清吴让之兰台架列排书目,顾渚香浮瀹茗花清曹秀先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清曹雪芹茶香秋梦后,松韵晓吟时清袁枚昼茗荚香闻灶,夜阁琴丝月满窗清陈鸿寿攀桂天高,忆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清林则徐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人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清何绍基世间重任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慢斟茶清温仲和为公忙为私忙,忙里偷闲吃碗茶去; 求名苦求利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清汪次闲扫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饭足平安清赵之谦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清樊增祥守破砚残书著意搜求医俗法,吃粗茶淡饭养家难得送穷方清吴昌硕泉烹苦茗能留客,水绕甘棠当惠民 清金粟香岩泉澄碧生秋色,林树萧森带曙霞 北京静心斋焙茗坞联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宋翁元广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广州陶陶居茶楼嵌茗联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浙江绍兴驻跸岭巅亭联客到烹茶,旅社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佚名江苏苏州存驿亭亭

生药学发展前沿

生药学发展前沿 姓名:努尔阿米那·阿不都哈力克班级:2016科研2班 学号:107602160109

生药学发展前沿 前言 一、我国生药学如何发展生药学产生于欧洲,传入日本,引入中国。生药学的产生与西方医学的环境及当时的科技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一开始以西药的原料药为主进行研究;当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早期从中国引入了大量的中医药,他们就将生药学与中药结合而取得了发展;生药学被我国引入后,很快就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中药学沃土之中,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颇具特色的世界药学领域的奇葩。[1] 二、生药学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新要求生药学的产生发展经历3个阶段。①古代生药学时期(19世纪初以前);②近代生药学时期 (1815—1930);⑧现代生药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近代生药学传人我国后,就紧密联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技术和理论都相当完善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应用学科。人类回归自然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使我国生药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并进入“自然生药学时期”[2]。 三、常用生药的研究进展在教学中的及时补充随着生药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对品种确切、疗效稳定的常用生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特别对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研创具有自主产权的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新药奠定基础。如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除甘草皂苷外,黄酮类成分也是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对肿瘤、胃溃疡、肝损害、病原微生物以及对酶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已得到证实“;姜黄属常用生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其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远志主要成分是远志皂苷,但寡糖酯类成分是远志及远志科其他植物中存在的独特化学成分,可能成为抗老化和脑保护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o;[3] 四、目前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使用的常用和少常用中药材1000余种,已有200种实现人工种植,大宗中药材如黄芪、红花、党参、三七等基本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多数品种完全或部分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中药资源调查,仍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对于中药资源,我国政府于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系统调查,基本上了解了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常用中药材的蕴藏量和产量,为我国中药资源的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但从上次资源调查至今已过去近20年,这20年里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资源也遭到过度的开发或严重的破坏,很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地已被开发或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这些药用植物绝迹或面临濒危,如肉苁蓉、重楼、剑叶龙血树等植物的野生资源就是在近20年濒临枯竭的,因此,再次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已迫在眉睫。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阐明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蕴藏量、产量和可持续开发量等,为药用植物的栽培、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的资源调查,基本上靠发动各地药材公司和教学、科研单位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和样方分析而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生药学的研究进展 我国古代在本草学方面有着光辉的成就,到16世纪末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本草学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以后发展比较缓慢。本世纪初期,开始结合分类学的知识对《本草纲目》等书中的动植物进行学名考订。我国生药学的教学和研究到30年代由赵燏黄(1883~1960)开始。赵氏于1934年与徐伯鋆合编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1937年叶三多编写了《生药学》下册。这两本书是当时介绍近代生药学的中文著作,也是生药学课程的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指引下,中医中药事业得到发展,药学院系的生药学课程得到加强,各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医学院中药系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并在药品检验所内成立中药室,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质量检验工作。50余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对中草药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资源调查及整理 1949~1979年间,我国的生药学研究比较集中于中草药资源和经验鉴别的调查整理和研究,陆续编写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第一集(1958)、《中药材手册》(1959)、《中药志》(1959~1961)、《药材学》(1960)等书籍。其后于1970~1975年间掀起了群众性的中草药运动,各地医药卫生人员上山下乡,调查采集中草药,为农民防治疾病。

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为农民防治疾病。在此过程中,编写了数以百计的地方性中草药手册;并经整理研究,编写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及彩色图谱(1975~1977)、《中药大辞典》(1977)、《中草药学》中、下、上册(1976、1980、1986)、《中药志》第二版Ⅰ~Ⅵ册(1979、1982、1984、1988、1994、1998)。这一时期调查总结的对象由常用中药扩大到民间药,中草药数量有很大增加,内容也较前丰富。此后又相继出版了《新华本草纲要》(1988、1990、1991)、《中国本草图录》(1988、1990)、《中国民族药志》、《中药资源学》(1993)等。 198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定,全国于1983~1987年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丛书》,它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地图集》和《中国民间单验方》,是一套系统的中药资源专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资源普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摸清了天然药物的种类、分布和民间应用情况,已知种类12807种,其中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植物来源的占87%,药用植物较集中、种类超过100种的科有毛茛科、大戟科、蔷薇科、豆科、伞形科、萝藦科、茜草科、玄参科、菊科、百合科和兰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各地相继发现了许多丰富的新药源。如新疆的紫草、甘草、贝母、阿魏、蛔蒿,青海的枸杞、党参,西藏的胡黄连、大黄,青海和西藏的东莨菪属植物,云南的砂

生药学资料

定义 1.1 药物(Medicines):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1.2 生药(Crude drug):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 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材。从广义上讲, 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材、草药、民族药材和提制化 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1.3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drug):指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 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 = 中药材(个子货)+饮片+中成药 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s):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六神丸:牛黄、 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 1.4 草药(Medicinal herb):指民间医生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 中草药(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中药+ 草药。 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传统的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生药。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生药学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 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 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总目标: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第2章、有效性-第3章和安全性-第4章评价方法) (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 即“真伪”鉴定,包括基于药用部位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生药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 (2)生药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有效性评价即指对生药中含有的能够代表该生药医疗效应的化学成分的评价,包括生药中所含有效成份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含量限度

苗药抗真菌成分lophanic acid在植物中的分布

中国氏族医药杂志2019年3月第25卷第3期 29 方药纵横 苗药抗真菌成分lophanic acid 在植物中的分布“ 李广杰叶江海刘亚华张敬杰邹娟* *潘炉台△基金项目:贵州省GNYL (2017)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560709;项目号:黔苗医药K 字[2017J037 作者简介:李广杰(199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民族药资源与化 学研究。E-mail : 1592018738@https://www.360docs.net/doc/582361380.html,o *通讯作者:邹娟(1983-),女,副教授,博士,从事民族药资源与化 学研究。E-mail:zoujuan@https://www.360docs.net/doc/582361380.html, 。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 要:目的:研究苗药抗真菌成分lophanic acid 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lophanic acid 进行实验研究以及对其 相关文献资料查阅和整理。结果■:总结整理出含有抗真菌成分lophanic acid 的植物5种。结论:lophanic acid 具有很好 的抗真菌作用,且大多分布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中,为后期该抗菌成分的探寻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关键词:lophanic acid ;抗真菌;分布 中图分类号:R29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810(2019)03-0029-02Lophanic acid 即线纹香茶菜酸,是一种三环二话酸,为 无色针状结晶。王兆全等U 首次从线纹香茶菜中发现并命名 为线纹香茶菜酸。通过相关实验研究以及文献的查阅,发现 线纹香茶菜酸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叫因此,本文就线纹 香茶菜酸在植物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整理。 1线纹香茶菜 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Isodon lo - phan t hoides (Buch. -Ham. ex D. Don ) Hara.的全草。别名茵 陈草(广东怀集),熊胆草、土黄连(广西),草三七、小癫疙 瘩、黑节草(云南),涩疙瘩、黑疙瘩(云南富源),碎兰花(贵 州兴义)。产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 建、湖南、湖北及浙江;生于海拔500-2700米的沼泽地上或 林下潮湿处。且印度、不丹也有叫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 利湿、凉血散瘀、驱虫的功效。全草入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 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咽喉炎、妇科病、瘤型麻风、痢疾、跌打 损伤等叫1987年王兆全等m 从线纹香茶菜的干叶中提取分 离得到了线纹香茶菜酸。 2淡黄香茶菜 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淡黄香茶菜Isodon flavidus (Hand. -Mazz.) Hara.的全草。别名小尊麻(zl 南嵩 明)。产于云南中部至西部、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500~ 2600米的杂木林下或林缘潮湿处叫味辛、苦,性凉。具有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效。全草入药,用于治 疗湿热黄疸、淋证、水肿、咽喉肿痛、关节痹痛、闭经、乳痈、 痔疮、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叫在贵州雷山县的苗 族聚居村寨调研发现,当地的苗族同胞常用淡黄香茶菜 (苗药音译名为喔嘎良)鲜叶治疗脚气病且疗效确切。2016 年刘亚华等冋从贵州雷山产的淡黄香茶菜中提取分离得到 了线纹香茶菜酸。 3香茶菜 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Isodon amethys- toides (Benth.) C. Y. Wu et Hara.的全草。别名铁稜角(浙江 兰溪、衢县、乐清、杭州、泰顺),稜角三七、四稜角(浙江临 安),铁角稜(浙江丽水、天台),铁生姜(浙江诸暨),铁丁角 (浙江龙泉),石哈巴(浙江鄭县),铁龙角、铁钉头(浙江平 阳),铁称锤(浙江乐清),蛇总管、山薄荷(广西河池),痒子 草(福建龙溪)。产于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江西、浙 江、江苏、安徽及湖北;生于海拔200-920米的林下或草丛 中的湿润处叫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 效。全草或根入药,用于治疗闭经、乳痈、跌打损伤、筋骨酸 痛、劳伤、疮毒、薪蛇咬伤等,为治蛇伤要药叫2017年赵臣 亮等问从贵州荔波产的香茶菜中提取分离得到了线纹香茶 菜酸。 4狭基线纹香茶菜 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Buch. -Ham. ex D. Don ) H. Hara var. gerar- dianus (Benth.) H. Hara.的全草。别名石疙瘩(云南镇康), 沙虫草,粪虫叶(云南盈江),沙虫叶、白线草(云南腾冲),猪 屎把(四川峨眉),野苏麻(四川会理),熊胆草、风血草(广 东)。产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广东、广西、湖南;生 于海拔430-2900米的杂木林下及灌木丛中。印度、尼泊尔、 缅甸、老挝、泰国、越南也有叫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利 湿、解毒的功效。全草或根入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胆囊炎、驱蛔虫等叫2000年姜北等㈣从广西产狭基线 纹香茶菜中提取分离得到了线纹香茶菜酸。 5碎米極 来源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粧Isodon rubescens (Hemsl.) H. Hara.的全草。别名破野霍香花(湖北房县),血 丹(四川巴县),野薑香(贵州贵阳),山香草(贵州凤冈),雪 花草(贵州瓮安),冬凌草、冰凌草、六月令、山荏(河南)。产 于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浙 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生于海拔100-2800米的山坡、灌木

传统医药中的美容植物药研究_下_

?美容中医药学?论著传统医药中的美容植物药研究(下) 金久宁1 吴菊兰1 谢 秀1 余穗娟2 (1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210014,21南京市中医院 南京210001) Ξ 在注重安全、崇尚自然的今天,天然的美容植物药和中草药化妆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历史久远的中医药传统理论,加之近年来中草药成分及药理,以及药物渗透吸收途径的研究,为美容植物药和中草药化妆品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1 近现代对美容植物药的相关研究 111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 益母草是一味具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作用的常用美容中药。全草含益母草碱(leonu rine),水芳碱(stachy2 drine),前西班牙夏罗草酮(p reh ispano lone),西班牙夏罗草酮(h ispano lone),鼬瓣花二萜(galeop sin),前益母草二萜(p releogeterin)及益母草二萜(leoheterin)。药理实验表明:益母草及其提取物有拮抗AD P诱导的正常动物血小板聚集作用,前益母草素(即西班牙夏罗草酮)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1〕。 桃仁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肪油类、甙类和氨基酸类等。桃仁主要用其破血散瘀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桃仁的水煎剂能明显增加离体兔耳血管灌流液的流量,并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 丹参为活血化瘀药,药理实验表明,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水提取物的制剂,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片、复方丹参片等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而丹参的脂溶性制剂丹参酮片、丹参酮油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引起的外部疮、疖、痈及化脓性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3〕。 此外,牡丹皮、芍药根的化学成分均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药理实验有扩张兔耳静脉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112 抗氧自由基的植物药筛选研究 自由基或过氧化物的累积是许多疾病的祸首。累积性的自由基作用导致衰老症状的出现,表现在皮肤上为老年斑和皱纹,过氧化脂质沉积、褐色素的产生。因此,抗氧自由基的植物药筛选研究亦受到重视。经研究发现,下列化学成分及植物药具抗氧自由基作用。①甘草次酸(Glycyrrhetin ic acid),来源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②丹皮酚(Paeono l),来源毛茛科植物牡丹的皮,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全草,桦木科植物白桦树皮,报春花科植物耳状报春花全草,茜草科植物巴西茜的根;③阿魏酸(Feru lic acid),来源伞形外科植物阿魏、川芎的根茎,石松科植物卷柏状石松全草,木贼科植物木贼全草,毛茛科植物升麻根茎等;④人参皂甙R b1(Gin seno side R b1),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茎、根,三七的根;⑤小檗胺(B erbam ine),来源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木材部分,日本十大功劳的果实,细叶十大功劳的树干,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根;⑥五味子酚(Sch isan2 heno l),来源木兰科植物红花五味子的全果;⑦大蒜辣素(A llicin),来源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葱的鳞茎;⑧毛冬青总黄酮,来源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⑨三七总皂甙(PN S),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βκ香茶菜素(R abdo sin),来源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全草;以及当归、黄连的提取物等〔4〕。113 植物中提取的酶抑制剂的研究 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的酶抑制剂近年来被人们广泛注意,如黄烷酮(F lavanones)和花色苷(A n thocyan in s)族类化合物对多种酶有抑制作用,同时它们能同胶原和弹性纤维相互作用,从而保护这些蛋白纤维不被酶水解。抑制酪氨酸酶、透明质酸酶与胶原酶等有防止色素沉着、增白、保湿和防止皮肤衰老的作用,迄今的研究认为,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动植物提取成分有曲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熊果苷、氢醌类,以及植物药白芷、当归、防风、熊果、乌梅、肉桂、蔓荆子等,此外,研究实验表明,杏仁、鸡血藤、大黄、桃仁亦有较高的抑制率。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较强的植物药有荆芥、栀子、鱼腥草、小豆蔻、萍蓬草、竹节人参、丁香、独活、软紫草、北沙参、火麻仁、薏苡仁。对胶原酶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有鸡血藤,有弱抑制作用的有阿胶、杏仁、荆芥、川芎、萍蓬草、大黄〔5〕。 501 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4月第10卷第2期 Ch inese Journal of A esthetic M edicine.A p r.2001,vo l.10,N o.2Ξ本科研系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S98081

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研究各类常用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的学科,称为药物学。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大多称"本草",所载药物主要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草类)药占大多数,故名本草。各种本草都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 国外最早记载药物的著作,如古埃及的"Papyrus"(纸草本),希腊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俄国的"Tpaвник"(本草全书)等,其性质与我国的本草相当。 我国中医历来用以治病的药物,概称"中药"。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现今常用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绝大多数中药材就是我国历代诸家本草收载的药物。所以中药材是我国几千年来医药宝库中的历史产物。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随着药源普查和对草药的不断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或作药材收购,于是有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生药"一般是指取自生物的药物,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例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体(益母草、白屈菜)、部分(人参、洋地黄叶)、分泌物或渗出物(苏合香、没药),或者采用药用动物的全体(蜈蚣、蛤蚧)、部分(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麝香),经过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应用最广的是植物药,一部分是动物药,另少数矿物药。此外,由植物中制取的淀粉、粘液质、挥发油;自植物、动物中制取的油脂、蜡类,以及一些医用敷料如棉、毛和滤材如白垩、滑石粉、石棉、白陶土等,也列入生药的范畴。 关于"生药"一词,从我国明代太医院中规定"凡天下解纳药材,俱贮本院生药库","凡太医院所用药饵,均由……各地解来生药制造";以及清朝太医院及御药房的医事制度中"凡遇内药房取用药

四方草的功效与作用

四方草的功效与作用 在现代生活中,对于各种中草药,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四方草是很常见的一种,那么究竟四方草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一块来看看。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 【原形态】 长叶香茶菜,多年生草本,茎高40-60cm。常具铺匐茎,上升,基部以上四棱形,具浅槽,被粟色串珠状具节的短柔毛鳞秕状短毛。叶对生;叶柄短,有时近无柄;叶片狭披针形,长2.4-7.5cm,宽0.6-2.1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锯齿,上面脉上被鳞秕状短硬毛,下面满布紫褐色腺点,脉上被鳞秕状短硬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4-30cm,由聚伞花序组成;下部的苞叶叶状,向上渐变小而呈苞片状;苞片卵形,披针形或线形;花萼小,钟形,花时长约2mm,明显10脉,被褐色腺点,脉上被鳞秕状短毛或近无毛,萼齿5,略短于

萼筒,二唇形,后3齿小,前3齿较大,均为卵形,果时花萼长约3mm,略俯垂,下唇明显较上唇长;花冠粉红色或白色,长6-7mm,冠筒直,向上增宽,冠檐上疏被红色腺点,二唇形,上唇具紫色斑点,长仅为冠筒长之半,具4圆裂,裂片卵形,极外反,下唇与冠筒近等长,狭卵形,伸展,扁平;雄蕊及花柱长长地伸出。小坚果极小,卵形,略扁。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边或林下湿处。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6,7-去氢总状土木香醌(6,7-dehydroroylea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长叶香茶菜甲素(16-acetoxy-7α -methoxyroyleanone)。

生药

生药 生药的定义 生药指的是纯天然为经过加工或者简单加工后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材。 生药的分类 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总数约有7000余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药用部位分类法 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本教材采用此分类法。 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

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5. 其它分类法 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