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要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广大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课堂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作用,构建民主平等、互敬互爱、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更具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新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对新教学观、师生关系把握不足,极易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从而对师生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Pupils Classroom Behavioral Problems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highly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educators. Elementary classroom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a key role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to build democratic equality, mutual respect and love, relaxed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undation, mor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mportant role. Howev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teaching ideas, concepts, and teachers new teaching concept to grasp the lack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tudents can easily lead to behavior problems in class, resulting in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mmon problem behaviors elementary classroom to analyze and propos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to facilita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classroom

目录

摘要 ............................................................................................................................................... I

一、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行为与分类 (1)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2)

(一)生理因素 (2)

(二)心理因素 (2)

(三)教师管理不当 (3)

(四)课堂教学文化不完善 (4)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改善措施 (5)

(一)加强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5)

1、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5)

2、发挥管理艺术、沟通艺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5)

3、改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课堂 (5)

(二)积极干预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5)

1、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 (6)

2、及时地进行提示 (7)

3、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小学生改正课堂问题行为 (7)

4、将适度惩罚与奖励结合 (8)

5、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减少小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9)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已成为当前各学科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理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影响。小学课堂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的教育阵地,良好的课堂秩序及教学环境是教师展开教学工作的基础保障。

一、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行为与分类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总结、归类与分析,通常将其划分为几种。重要包括:1、破坏性行为,该类行为具体表现为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未经教师允许就随意讲话,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并制造出影响课堂教学的噪音,并发出噪音或者是做出与课堂教学完全不相关的行为;2、不顺从的抵抗性行为,该类行为具体表现为发出一些抵抗或者是反对的行为,通常在教学中表现为小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对其进行暗示,反倒加剧其问题行为,对课堂秩序与教学质量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冲动性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该类问题行为的小学生往往是不会对其行动进行思考的,如果该行为出现消极的影响就会产生比较后悔的情绪,尤其在一些课堂中比较外向,喜欢强大问题的学生中比较常见,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4、多动与注意力匮乏,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很难自己独立的做出某项决策,且在教学中往往随意走动、言行不当的问题;5、攻击性行为,这类问题行为主要就表现为对他人实施暴力与恐吓,对课堂秩序的破坏较大,也容易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抑郁,有该类问题的小学生往往在教学中情绪比较低沉,容易感到悲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参与到活动时不能同教师以及其他小学生建立友好的交流关系,活动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随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通过对我国大量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将我国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互相争吵或者是顶撞教师等攻击性较强的行为,还包括制造噪音,大声喧哗,从而导致课堂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另外

一类是内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较好的集中在教学内容上,精神比较消沉与涣散,常常出现心不在焉的状态,且不能同班级内的教师、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容易产生早退、逃课等比较极端的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学习主体小学生本身。其中,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同时也存在教师管理不当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不完善等原因。

(一)生理因素

其中在生理上有部分小学生本身存在一些疾病的典型症状,这也是导致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仔细的观察,一些患有多动症等疾病的小学生同正常的小学生相比,课堂表现还是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性的。患有多动症的校学生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小动作较多,在座位上容易扭来扭去,未经教师允许就会自动离开座位,且其精神集中能力较差,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务上,通常会被一些特征鲜明和稀奇的事物吸引。且同正常的小学生相比,其情感发育较为缓慢,肢体协调能力较差,在参与活动时,其活动能力较差。这些小学生本身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班级教学活动中,往往就会自己一个人行动,而不随着集体的行动。可见小学生其生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会对其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还需要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采取有效的心理疏理措施。

(二)心理因素

同时,小学生存在课堂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心理因素有着加大的关联,如果其中能否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不能及时被疏导,就很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心理因素还包括教师的心理因素与小学生的心理因素两部分。

教师心理因素: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导致其教学行为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该行为就会对小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是通过对小学生实施粗暴的强制性管理,试图建立教师的威信。但是这往往会使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并产

生反感的心理,小学生就会对此采取内向性问题行为的方式来进行抵抗。同时,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只能认识到小学生的问题,但是不能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在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不会对自己的行为等进行反思,不能坦率的向小学生承认自己出现的错误,这样活小学生不满情绪增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默认教师该行为时正确的,也就会进行模仿。此外,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通过应用严格的纪律来使小学生的行为符合课堂教学要求,但是忽略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不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判断与思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接受管理,从而导致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在课堂中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小学生心理因素: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如果在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其客观的需要不能被满足,就很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通过采取一些问题行为来吸引教师与家长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强调知识的学习与课堂纪律,不能及时的对小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成绩比较优秀的小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但是学习较差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将其不满的心理转变为课堂问题行为。同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但是不能采取个性化教学,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导致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分化比较严重。此外,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家长与教师的预期目标,其内心就会形成挫败感,如果不能及时的该情感进行疏导,小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并选择错误的方式对该情感进行宣泄,在课堂教学中就表现为问题行为。

(三)教师管理不当

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行为,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教师的管理不当有着较大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专制,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养成较强的依赖性,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且会

模仿教师的处理事物的方式,比较粗暴。也有部分教师,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认为小学生只要不干扰正常的教学,往往不会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与纠正,这就使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且对其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完成教学任务,不能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方法,在教学中如果小学存在问题行为,要不就是任其自然,不予理会,也有部分教师在处理时就比较过激而,一旦有小学生在教学中发出噪音,或者是出现突发性行为,就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指责,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教师还尚未掌握正确的课堂管理方法与手段。

甚至有部分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情绪化问题,不能正确的看待小学生,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关注,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采取批评与指责的态度,忽视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小学生。但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也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这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不仅不能使次小学生改正其问题行为,还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四)课堂教学文化不完善

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认识到加强班级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小学生遵守纪律,只要小学生在听课时能够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就不会对小学生做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关注小学生的需求,不能营造出适应小学生健康学习、成长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小学生的感受,采取比较粗暴与专制的课堂管理方式,这往往会导致教师同小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被激化,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发出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行为。虽然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在教学中坚决要求教师杜绝体罚学生的行为,但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体罚,认为小学生还尚未形成自尊心的意识,忽视小学生的自尊,这就很容易使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不能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这也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逐渐增多。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1、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能及时的同小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与沟通,能够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情况,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在家长的配合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对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能够为小学生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该学习环境中小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并能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

2、发挥管理艺术、沟通艺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当前的教学中,课堂教学越来越多元化,受到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想控制与减少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学习与灵活的应用管理艺术、沟通艺术,从而能够同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关系,从而实现其课堂管理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与小学生之间沟通所使用的语言、肢体语言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应用合理的语言沟通的艺术,能够起到其作为教学主导的作用。

3、改善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加强与小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对预防与规避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其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与完善,并能够合理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而且,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学生很多天性化的行为都受到各方面的压制,小学生的诸多真实的自然本性都被形式化的教学所抹杀。其实,在小学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学生行为和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

时,针对学生课堂存在的诸多问题行为,教师必须认识到,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对保证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老师的素质就必须有更高的要求。

小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这几部分:首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调控问题;其次,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构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再次,教师通过灵活的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避免教学模式出现形式化与僵硬化的问题。

(二)积极干预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1、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了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

小学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小学生通过学校学习与家长的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并能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尽量减少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出现,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同教师之间的联系,能够及时的了解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多次、频繁的出现比较强烈的课堂问题行为,就要及时的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小学生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以及改正策略进行共同探究。

在实际的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教师同学生家长之间保持良好的电话联系,或者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教师同小学生家长之间的QQ、微信聊天群。针对某一时期内,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同家长进行集体探讨,针对个别现象可以同家长进行单独的探讨。家长也可以将小学生在家庭中的一些表现与问题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同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采取教学措施时也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师也可以设计家校联系记录本,这样也可以实现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也参与其中,一方面能够了解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减少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家庭教育的缺失。采取该措施也能尽早的规避与预防小学生发生课堂问题行

为,并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及时地进行提示

小学生本身对教师有崇拜感与尊重感,关注教师的意见与评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小学生存在问题行为,教师就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提醒,尤其是对初次出现问题行为的小学生进行提醒,使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及时的改正。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对教学具有短暂性的干扰,教师只需要应用一些比较简单的简单的非言语线索对小学生进行暗示,小学生就会终止其问题行为。例如在教学中有部分小学生存在做小动作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走到小学生的座位旁,轻轻敲一下桌子,这样也能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时错误的,使其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小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就大加指责。教师不可对其进行指责,而是要告诉学生到底该怎么做。如果小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做,教师就要对其进行反复地强调,从而能够使其了解课堂教学规则。尤其在一些小学生无意识的干扰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针对小学生还尚未形成比较顽固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对课堂教学活动尚未产生扰乱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该教学策略。因为教师每天与小学生相处,了解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课堂习惯,能够判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小学生。

3、进行正面激励,引导小学生改正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如果单纯的采取批评的方式,在短暂的时间内可能会使小学生改变其问题行为,但是小学生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且容易产生反抗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正面激励的形式,从而能够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改正其问题行为。教师在对存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尽可能的避免消极的激励方式和打击性与否定性的语言,要尽可能的通过积极的鼓励与肯定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小学生的变化,能够给予小学生恰当的关注,也可以在教学中,向小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小学生本身的竞争心理较强,

且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也能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对一些任务完成较好的小学生还要进行鼓励与肯定,从而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还尚未阻断教学活动的小学生就可以采取该教学措施。这样,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上,同时还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能够获得教师与学生的肯定,其学习动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4、将适度惩罚与奖励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小学生存在比较严重与强烈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也需要将适度惩罚与奖励结合起来,从多方位帮助小学生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想减少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其中有效的措施就是保证惩罚与奖励适度。教师要对与课堂问题行为相反的学生行为进行鼓励,可以通过语言鼓励,使小学生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正确与否,并能够将其中一些课堂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也为其他的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本身的从众心理与竞争心理也会使其学习一些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的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学习其行为,这样不仅能够使小学生能够主动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因为该行为是其自发实施与完成的,长期实践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但是教师应该明确,并使小学生知道为什么会有惩罚,并能通过不断的努力,尽量减少与避免惩罚。教师在进行惩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性,不能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就忽略其自尊心。

5、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疏导,减少小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教师需要注意到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课堂问题行为,老师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良好行为和自觉意识。每个人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对自我行为规范的主体培养性,互相影响的模仿性,个人道德与社会利益在发展过程中的激发作用,所有这些积极的特性都会对人们内在的良性情感感知激发出来。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

学生恶意破坏课堂教学秩序的问题行为,教师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其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与难言之隐,因此往往表现出暴力性与反抗性的行为,不能通过正确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情,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为了能够减少与预防这部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的改进,只有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真正的改变,才能使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得到解决。无论是学生的问题行为还是心理问题,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改变,要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现,真正实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统一。

五、结语

小学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的问题,其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对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每一位教师的努力目标,因此,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尤为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纠正,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不是小学生尽可能的保持安静状态就是最好的课堂教学状态,教师应该尽量采取积极地激励措施,不能只单方面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批评,而是要尽量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教师需要对其解决的措施进行转变,并灵活的应用管理艺术与沟通艺术,同小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江棋.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现状概述——基于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82-85.

[2]金晓迪.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处理[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38-140.

[3]张启瑞.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应对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

旬),2015,10:18-19.

[4]晁言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分析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2,04:119-121.

[5]李军兰,孙寿鹏.小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09,05:318-319.

[6]赖秀琴.基于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9.

[7]王果香.试论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J].湘潮(下半月),2010,11:124.

[8]王翠,栾文菲,刘艳红,尉晓梅.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的研究——对课堂行为规则的反思[J].知识经济,2011,14:171-17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因与对策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原 因与对策 课堂上的小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故事中的角色是班里的孩子们,但不是特定的某一个孩子。孩子通过聆听故事,用第三人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另一个我”提醒“我”改掉问题行为。除此以外,针对班里经常发生的行为,我和孩子们事先做了一些约定,与大家分享。 行为一: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习惯把课堂当成活动,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约定一:口号约定 师:“6-7-8”。生:“闭嘴巴”。 师:“1-2-3”。生:“坐端正”。 优点:有点节奏,有点押韵,口号不用多,好用就好。 行为二:分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孩子们在电脑上的练习还没完成,老师却不得不打断孩子们的行动。

约定二:节奏约定 无论你在做什么,当听到“哒哒,哒哒哒……”拍手的节奏时,请停下手里所有的事情,跟着老师一起做。 优点:前两下慢,后三下快,既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游戏,这个约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自身正在进行的活动转移到全体同学要一起进行的活动中;节奏拍手是一种动静的调节,甚至得到惊喜,全体同学都拍在同一个节奏点时,团体的力量体现了。 行为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害怕回答问题,怕回答错,怕同学嘲笑。 约定三:奖励约定 以星星为奖励,回答问题,错了也有—颗星,对了星更多。 优点: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提“白开水”问题,提问的过程就是孩子思考的过程。只要孩子愿意思考,老师就应肯定。肯定的是结果,也是过程。 行为四: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适合占用课堂时间处理

约定四:提醒约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时间是大家的,个别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能占用大家的时间。提醒约定分为四个层次:(1)原地起立。第一次问题行为时,孩子起立后,只要自己认识到错误,自己随时坐下;(2)站到教室前方。多次同样错误时采用孩子站到指定位置,即使认识到错误,也必须站够3分钟以上才可 __回座位;(3)写反思日记。对影响比较大的问题行为,需要孩子写反思日记,“为什么会发生问题行为”,不限字数;(4)写检查。严重的一种惩罚,限定字数,字数是所在年级数的一百倍,比如五年级需要写够五百字,所写检查会占用课堂时间读给全班同学听,由同学们判断是否诚恳。 优点:提醒约定的重点在于提醒,在认可学生都是好孩子的前提下,通过团体监督,让孩子自我修正,并对进步及时奖励。 约定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建立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约定,约定是一种承诺,也是孩子行为的准则。孩子在约定的互相监督中自我管理,进而守纪律,守法则。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OC

《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 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一份教育报告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该报 告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知也可以说 就是学会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特别指出:?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可见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 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之一。 2.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通过对教学本质、教学规律的重新认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进而构建

起一个新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为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模式 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3.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缺乏与新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操 作体系的直接指导,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仍带有浓郁的经验传 承气息和一定的随意性——根据经验和个人感受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片 面追求教学形式的转变而忽视其真正效果的现象,?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 果却无明显的提高,教师教学的方式得到了转变却还有待于进一步整 合与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此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教学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取得的成果也不多见, 因此本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都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 一大目标和重点。许多国家纷纷倡导?主题探究?和?设计学习?, 如法国开展?做中学?活动,美国实施?动手做?(hands-on)方案,日本则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这时的教学研究者 已经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 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研究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

初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倍受关注、倍感忧虑的教育问题莫过于课堂问题行为,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纪律或行为管理技能,是通向成功教学生涯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此,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尤其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更是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课堂问题行为一直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就有很多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尤其是以国外著作居多。课堂管理在价值取向、管理理念、行动策略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变革走向。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开展,强调学校的教学教育方式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管理方式。而教学管理方式中管理策略应该包括在课堂管理理念上,由注重教师中心向注重以生为本发展;在课堂控制方式上,由注重外在控制向注重内在控制发展;在课堂管理导向上,由注重行为控制向注重满足学生需要发展;在课堂管理内容上,由注重纪律管理向注重改进教学策略发展。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发育期,心理的叛逆期,因而在课堂上总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行为,它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问题行为干扰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严重对立,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造成极大伤害。如果教师意识到课堂里发生的所有错综复杂的行为,并进行积极预防和矫治,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于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课题的研究参考题目

小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语文 1、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 2、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3、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 4、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 5、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 6、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 7、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 9、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10、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11、高效背诵文言文研究; 13、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 14、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数学 1、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 2、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3、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 4、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5、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 6、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英语: 1、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 2、培养初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 3、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 4、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 5、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 6、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 7、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8、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 9、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 10、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11、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物理、化学、生物4、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

5、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 8、物理(化学)学法指导研究; 9、有效提高物理(化学)科复习效率研究; 10、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研究; 11、指导学生有效订正物理(化学、生物)作业的研究; 12、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 14、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的研究; 17、激发物理(化学、生物)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8、有效地选择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复习题的研究; 19、充分发挥物理(化学、生物)错题集作用的研究; 21、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 22、物理(化学、生物)预习习惯的养成初探;其他 1、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地理课、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研究; 2、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 3、开展合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 4、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活跃气氛的策略研究; 5、美术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 6、美术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 7、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8、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 9、特殊家庭学生网瘾的纠正研究; 10、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11、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错题的习惯研究; 12、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 13、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策略研究; 14、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研究; 15、让学生大胆发言的策略研究; 16、避免无效讨论的策略研究; 1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18、引领学生走出网络的沼泽地的研究。 19、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0、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分类。奎伊(H.C.Quay)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型。人格型问题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忧心忡忡,不信任教师,害怕教师提问和批评;有的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的学生在教室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常常手足无措,答非所问。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例如,有的学生缺少耐心,容易冲动,不能安静;有的学生多嘴多舌,交头接耳。情绪型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例如,有的学生漫不经心,冷淡漠视,态度忸怩;有的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同学,不敢自作决定,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我国也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行为不足主要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行为过度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行为不适是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等。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行为,而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综合起来,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因素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育失策会导致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错误的观念指导、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 (1)教师错误的观念(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会导致错误的行为,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教师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的目标,这样教师会重智轻德,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灌输,造成学生丧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报告 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把师生的活动划分为三 块,即教师讲解部分、师生问答部分和学生活动部分。在李老师40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用去9分10秒,占总时间的22.7%,“师生问答”用去16分10秒,占总时间的41.0%,“学生活动”用去14分40秒,占总时间的36.3%。从这样的一个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执教者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她 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适中,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 生间的交流来进行,探究活动(师生问答)的时间占整节课的五分之二,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时间也比较充足,14分40秒,占总时间三分之一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 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 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近年来有人把“黄金分割”原理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的分配,即一节课,教师的主导活动时间和学生独立主体活动时间应采用黄金分割,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学生主体活动时间=0.618,老师主导活动时间为40×0.618=24.72≈25分钟左右,学生的独立主体活动时间为40×(1-0.618)=15.28≈1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一节课教师要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思考、练习、讨论等。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有的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 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教师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时间分配重点,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是要尽量保证,保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否则轻重不分费力不讨好。 2、周密计划,留有余地,40分钟时间对各教学环节和步骤的时 间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同时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分秒算尽,要有机动,即密度强度适当,这样课堂教学中要强调某一环节或步骤时才有活动 的余地。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邢台第二十四中学 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为优化教学环境,维护教学秩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我校“养成教育”和“细节管理”的特色,特制定以下小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一、课前: 1、? 按课程表把下节课所用的课本、学具等整齐平放于课桌右上角,横竖皆成行。 2、? 下午预备铃响后,学生停止一切活动,自然成一队走进教室,由科代表领读或齐读,课前一支歌等。 3、? 上课铃响后,由班长喊“起立”,倡导问候语“老师您好!”。口号响亮,要有精神。起立、落座时做到凳不动,桌不响。 二、课中 1、? 面向讲台,目随老师,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双手曲臂平放课桌上,两脚平开。 2、? 积极发言,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口齿清晰,语速适中。不随便插话,不做小动作,发言举左手,肘放桌面。待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 3、? 站姿标准:手放身体两侧,两脚展开平放地面,抬头展胸,目视前方,身体微侧面向多数同学。 4、? 读书标准:(1)端坐朗读,双手端书,立于桌面,拇指扣压课本,与眼保持35厘米的距离。(2)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3)默读批注:边默读边写批注时,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圈点勾画。 5、?书写要标准:(1)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2)执姿:一尺、一寸、一拳头。 6、??能速记教师讲课内容和同学发言,做到既不影响听课,也能做好课堂笔记。 7、上课期间需用学具、教材、练习本时要轻拿轻放,以不打扰别人为准。 8、??上课期间,需要离开自己的座位时,应举手请求,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轻轻离开。? 9、??上课迟到时,应轻轻推开门,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轻声慢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三、课后 1、? 下课铃响后,教师结课并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倡导“谢谢老师”的口号。 2、? 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有需要记录的重点内容和疑问以符号的形式做简单、快速的处理。 3、? 本节课所用的教材、教具简单整理后,放回桌斗规定的位置,拿出下节课所用的教本、练习本、学具放在指定位置。 4、? 把自己的凳子靠左边的桌腿放到课桌下,成一队走出教室活动。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和心理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和心理研究 (2012届) 姓名:王婷 指导教师:王朝晖 院系:数学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提交日期:2012年4月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0、引言 (4) 1、研究的背景 (4) 2、研究的过程 (4) 3、结果分析 (4) 3.1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4) 3.2 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 (5) 3.3 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 (5) 4、课堂问题行为的三种类型 (6) 4.1 人格型问题行为 (6) 4.2冲动型问题行为 (6) 4.3 情绪多变型问题行为 (6) 5、中学生课堂行为的成因分析 (6) 5.1学生的身心因素 (6) 5.2教师因素 (8) 5.3环境因素 (9) 6、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 (10) 6.1 消退策略 (10) 6.2 暗示策略 (10) 6.3 直接纠正 (10) 6.4 惩罚 (10) 6.5 惩罚的原则 (11)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和心理研究 王婷 指导老师:王朝晖 (黄山学院数学系,黄山,安徽 245041) 摘要: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行为。它们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降低教学效率。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的自我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扰存在最多的“危机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各种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冲动与理智的矛盾, 封闭自己与渴望交往的矛盾,活泼好奇与紧张压抑的矛盾等等。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都较快,从而会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而学生学习的大量时间都在课堂上,使得大量问题通过课堂行为表现出来。 关键词:中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干扰 The problem ac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

探析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

探析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成因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困扰的可能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本文从低年段小学生在课堂中外显的具体问题行为出发,尝试从学生心理、生理及环境等角度重新审视剖析这些问题行为,并提出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成因 正文: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正常教学活动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上问题行为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课堂纪律无法维持,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还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类 要恰当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必须首先了解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表现。由于人们对课堂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因而对问题行为的分类也就不相同。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了分

类。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教学活动的外显行为,这些行为容易被察觉,具体表现主要有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和交头接耳、大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做滑稽表演、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迟到、早退、随意离开课堂、走动等抗拒行为等。 内向性问题行为是不容易被察觉,对课堂教学行为不构成直接威胁的行为,表现为漫不经心、胡思乱想、发呆、做白日梦等退缩性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神经过敏、烦躁不安、频繁活动、乱涂乱画等不负责行为。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 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主要是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并且问题行为主要是以轻度行为为主。 首先,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调查发现,不仅仅是差生、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生也有问题行为,只是他们在数量多少、发生频率和轻重程度等方面不同而已。目前国内外关于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较多,调查结果均显示学生问题行为在课堂中是经常发生的,涉及的学生比较广泛,具有一定普遍性。例如早期西方有些学者对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仅供教学研究用。因此填写时不要有任何顾虑。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取决于您回答的真实性。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在下列各题中选择一个与您平时教学最符合的选项。 1、您在上课过程中,会以适当方式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吗? _________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 您在备课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 A.教科书 B.揣摩命题考试要求 C.课程标准 3.对于一堂新授课,您一般怎样安排教学时间? _________ A.以讲授为主 B.部分时间自己讲,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 C.以与学生共同讨论为主 4.您会因个人私事耽误自己的课吗? _________ A.什么情况下都不会的 B.不得已时,也会耽误 C.有时本可以不耽误的,但也耽误了 5.每节课结束时,您是否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_________ A.一般不 B.偶尔 C.经常 6.在上课过程中您主要根据_________来把握讲课的快慢。 A.时间和内容多少 B.教材的难易程度 C.学生的接受情况 7.在引入新课时,对于创设情境的做法,您是_________。 A.每次都采用 B.经常采用 C.偶尔采用 8.备课时您是否经常与其他教师探讨有关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 _________ A.从不 B.经常 C.有时 9.您在辅导学生功课时,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反应是_________。 A.直接予以讲解,给出答案 B.耐心地给出答案 C.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 10.您在教学中有时会把本该今天能做的事拖到明天去做吗? _________ A.不会 B.这种情况很少 C.这种情况很常见 11.在复习课上回顾所学内容时,您一般是_________。 A.先复述,学生跟着说 B.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C.让学生回顾、复述,其他学生补充 12.您经常提问哪一类学生? _________ A.优等生 B.中下等生 C.全班一样,根据问题情况找不同学生 13.在新授课中,您认为那些提出与新课内容无关问题的学生是_________。 A.标新立异,引起别人注意 B.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 C.扰乱课堂秩序,故意为难老师 14.您在教学中是否自然、恰当地运用注视、凝视、监视等眼神辅助教学?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15.您在教学中是否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保证讨论围绕主题和有明确的方向?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16.您在教学中是否自然、恰当地运用微笑、惊讶等面部表情辅助教学?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17.您在教学中是否自然、恰当地运用说话节奏、声调高低变化等辅助教学?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18.您在教学中是否自然、恰当地运用走动、与学生交往的空间距离、接触等辅助教学?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19.您在教学中是否有提问后延时3~5秒再叫学生回答的习惯?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0.您在教学中是否在学生回答后不立即评论,而是留下时间让学生继续补充、完善回答?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1.您在教学中是否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简洁反馈?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2.您在教学中是否在学生做课堂作业时轮流检查和指导学生?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3.您在教学中是否对课堂讨论进行小结或归纳?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4.您在教学中是否及时反馈和必要时讲评作业,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_________ A.从未 B.有时 C.经常 D.总是 25.从整体上说,您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是 A.从未有效 B.很少有效 C.经常有效 D.总是有效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 所修课程名称: 课堂管理与班级与班级建设 修课程时间: 2014 年 09 月至 2014 年 12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4 年 12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__ _ _ 教育科学学院_ ___ _学院__20 12 ___ _级_ _小学教育_ __ __ 专业 姓名__ 龙超琼_ ___ 学号_2 01 205 04 33 ___ __ __ __ __ _ _ _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摘要 从教育产生以来,课堂问题行为就一直干扰着教学的有序进行。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会被课堂问题行为困扰,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损坏其它学生正常上课的权利和师生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但正因为有课堂问题,我们才需要来解决问题,从而让我们的课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让教育更有意义。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处理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破坏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秩序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学生在师生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本人或他人学习、或影响教师教学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通常有消极负面影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每个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不统一,每个人看待问题行为的角度并不一样,问题行为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 美国的威克曼(E.K.Wickman,)把那些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扰乱性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方面的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我国有的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三种类型。还有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笔者更倾向于外向和内向问题行为这种分法。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一)、制定课堂规则和程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课堂是不能进行的。学生在还没进入学校前缺少制度、规则等意识,因此当学生进入学校后应将尽快制定规章,但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出课堂规则的要求。如果你用“课间休息要举止文明”这种表达,但我们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举止文明”,学生也就很难领会到举止文明到底应该怎么做。如果表达为“课间休息时不追逐打闹、不践踏草坪”就能让学生明确到底要怎么。 2.师生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执行。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课堂规则的制定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经常面对的课堂问题行为,也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能否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理,取决于教师对应对策略的有效运用。 (一)行为矫正策略[1] 行为矫正策略是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它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取代或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策略的主要实施方法: 1.强化目标行为。教师课堂上首先明确必须具有的目标行为,一旦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就奖赏他。例如,教师要求同学们拿出课本,许多同学立刻拿出课本,但也有一些同学磨磨蹭蹭、交头接耳,教师可以点名指出遵照教师要求的学生,给与口头语言的奖励来强化正确行为的学生,并为不良行为学生塑造了榜样。这一方法在小学中低年级使用非常有效。 2.常规—忽视—奖赏。课堂常规建立以后,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哪些学生遵守规则。例如,学生按照规定去做,就给与学生奖励,并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经常得到奖励,而对于违规的学生不予注意,有意忽视使这些学生无法从教师那儿得到强化。 3.常规—奖赏—处罚。这一方法有别于常规—忽视—奖赏的方法,增加了一些对学生的限制和行为结果的控制因素。学生只要遵守常规,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教师就表扬他们。教师表扬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发证书)、物质奖励等。这个方法对于高年级行为问题的学生特别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建立课堂常规时,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的知道违反常规的结果是什么。 4.代币制。这是一种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常用“代币”来激发学生达成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就给学生一些代币,如星星贴纸、塑料筹码、扑克牌等,这些代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奖品或特权,如笔记本、徽章、奖状等。使用代币制应注意的是保证使用的公正和持续不断,有足够的代币供应,规律性的发放时间等。 (二)心理辅导策略[2] 心理辅导策略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合作、民主式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协助正常人的教育与发展,不同于单纯重视矫治的心理治疗。其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确立良好自我意识,正确选择行为方向,确立目标,帮助

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 摘要: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及教学实践的根本,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成为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对促进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行为有积极作用。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实行教师角色反思、教学实施行为反思和教学评价行为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教师行为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行为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与有效教学的研究密切相关,六十年代以前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的品质,六十年代以后,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教学行为就是人们研究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有效教学的深入研究,纯粹的教学行为研究逐渐让位于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人们把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主要研究那些能够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九十年代以后,教学行为研究是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的,更强调其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表现出来,而这些方式又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教师的职业行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实体部分,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内容,也是教学系统中最具能动性的部分。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是动态的、互动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和知识水平的假设,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行为虽然不一定必然地导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但它的确是课堂学习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是沿着“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这样的轨迹发展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学理念是先导,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有效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行为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

圆的面积课前小研究

《圆的面积》课前学习单 班级:姓名: 一、写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名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图形 面积 公式 二、认真看书67--68页,完成下面小研究。 1、你能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操作要求:用有颜色的卡纸剪两个大小一样的圆,把其中的一个圆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把你拼成的图形贴在空白处。 仔细观察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圆,你有什么发现: 贴图区: 我的发现: 圆的面积推导过程: 我的结论:圆的面积= 2、我的提醒: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圆的半径越大,面积就越大。( ) 2.半圆的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一半。() 3.半圆的周长是整个圆周长的一半。() 4.两个圆的面积相等,这两个圆的直径和半径都分别相等。 () 5. 一个圆的半径是2dm ,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6.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 ) 二、应用 1.求下列各圆的面积。(要写出公式) 2.有一只羊栓在草地的木桩上,绳子的长度是4米,这只羊最多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先画草图,再计算) 3.从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先画草图,再计算) 4.一个圆形铁片的周长为62.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画草图,再计算) 5.下面是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的一个近似长方形,求出该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6.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思考: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10cm 2cm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摘要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广大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课堂在学生发展中发挥着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作用,构建民主平等、互敬互爱、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更具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新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对新教学观、师生关系把握不足,极易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从而对师生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Pupils Classroom Behavioral Problems 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highly attention of scholars and educators. Elementary classroom pl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a key role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to build democratic equality, mutual respect and love, relaxed atmosphere in the classroom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undation, mor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mportant role. Howev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teaching ideas, concepts, and teachers new teaching concept to grasp the lack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tudents can easily lead to behavior problems in class, resulting in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nd teachers. Based on the common problem behaviors elementary classroom to analyze and propos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value to facilita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students; problem behavior; classroom

课堂教学行为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水平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水准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 教学浪费的过程。 课改实施以来,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细节问题。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往往会引起“蝴蝶效应”,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形出现。所以,怎样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塑造有效课堂和生本课堂,是课改实施以来广大学校和一线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的实施策略是: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注重细节: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将细节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措施,引导教师将规范的教育科研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从注重和审视教学细节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打造有效课堂,促动学生的 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根据不同的维度划分,会有很多种类。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阅读课程论、教学论等书籍,对学校教师实行问卷调查,观摩教师公开课、听取随堂课实行课堂观察等方式,将我校所要研究的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为三类,分别是:设计行为。包括情境预设行为、资源开发行为、学情分析行为、思路整合行为、目标制定行为和自我把握行为;实施行为。包括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和过程调控行为。反思行为。包括反思教和学,提出改进策略等。主要的操作措施是: 一、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优势,形成研讨氛围。“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手中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能够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在促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有效教学来说,集体备课能激发教师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加深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集体备课能促使教师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实行 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课题指导下,我校赋予集体备课以新的内涵。首先是研究内容的改进。原来我校教师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注重的中心是方法和策略的设计,教师们往往绞尽脑汁费很多时间在一个环节或者知识点的所谓巧妙设计上,或者干脆将优质课观摩时一些名师的设计实行移花接木。却忽视了研究名师的设计意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而是简单的“拿来”。所以,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用名师的教案反而导致了低效教学的现象。而当前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切实注重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思路整合、自我把握等多方面,做到在整体框架下实行细节研究和教学设计,实现“纲举目张”,而不是将备课参考上的诸如教学目标等照搬照抄了事。教师们通过研究对设计行为的各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也逐步形成了整体把握的习惯。

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课堂违规行为的预防 1.制定具体行为规则.在每学期开始时要用一定的时间来解释他的基本行为准则 2.把握教学程序.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流畅性,让学生处于一个连续教学情境之中,从而减少学生的注意力偏离,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教师要顾及全班学生,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有小动作或其它纪律问题的学生无可乘之机. 4.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教师让个别学生到黑板前回答问题,他就应让其余的学生在各自的课桌上进行同样的练习.这样,多数学生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 5.要给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未经许可就发言,离开座位,干扰同学等,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一方面让他知道表现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他的被关注需要. 二,课堂违规行为的干预 1、移走引起分心的事物.并且安静地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在下课后才能归还.教师的态度要温和但坚决,不要罗嗦.告诉学

生这些东西会保管在合适的地方直到放学. 2、强化恰当行为.遵守纪律的学生得到精神或物质(如小红花)上的鼓励。 3、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可以宣布已完成了多少任务,已完成部分做得很好,并且与这部分学生讨论学习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回到学习任务上来。 4、当学生表现出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问他们一个问题,让其解决一个难题或者读一段课文,以唤回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恰当,则表明他们是专心的,应该给予强化. 5、调整教学.教学有时并不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兴趣.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开始做白日梦,递纸条,打哈欠,伸懒腰或离开座位的时候,就意味着应该对教学作出一些调整,例如改变教学活动,做学生喜欢并需要他们参与的小组讨论,游戏等,教师要注意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避免单一活动.如果教师能较早的对教学作出调整,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维持好纪律. 6、可以与违规学生的目光交流或摆手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为;可以靠近分心的学生,帮助他将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上;可以将手放在学生的肩上让其安静,或者抓住学生的手将其送回座促使学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