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与写作

戏剧评论与写作

表演课的技巧

第一节演员表演艺术 “让真人来演真事,由于他们明显的感到不自然,所以效果极坏,使观众坐立不安;仅仅因为他们是真人,并不能就使他成为真理得解释者。真和逼真之间也许需要艺术作为桥梁。” —G.皮尔逊 表演到底是怎样的一门艺术?银幕上的斯琴高娃怎么一会儿是善良,贤惠而内秀的农村妇女玉贞(《归心似箭》),一会儿又成了市俗,泼辣而又纯真的车行主女儿虎妞(《骆驼祥子》),接着又以既冷酷又热情,既阴沉又睿智的日本战犯川岛真美子(《再生之地》)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这里边有什么诀窍? 表演的实质 1“三位一体”。指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及创作的结果——形象都统一于演员自身。这一基本特性产生出演员创作中的“双重生活”、“双重人格”以及“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等。 2“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3“三种素质”。好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演员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的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具备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能力,必须具备对艺术、对人及人性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否则表演会不准确或流于肤浅。 4“三种能力“。指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掌握的三方面的功力。 A、是基本功、基础训练,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的元素训练、各种小品的训练及形体、语言方面的训练,以便掌握演员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创造出艺术的第二天性。 B、是一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造方法、包括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创作道路,性格化与“化身”的本领。 C是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才能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受当代观众欢迎的艺术形象,包括电影的观念,当代的观念,也包括艺术传统的规律与观念,宏观观念的落后与偏颇都将导致微观艺术创作中的陈旧与失误。近年来,人们在银幕表演的研究中都十分重视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的探讨,不少演员在创作中尝试到观念转化的甜头。

中传戏剧真题

中传2000到2009真题 2000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戏剧四要素 2、体验派 3、表现派 4、关汉卿 二、作品分析评论(各40分,共80分): 1、洪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 2、试选一部当代话剧进行分析评论。 2001戏剧评论写作试题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20分): 1、幕表制 2、悲喜剧 3、契诃夫 4、舞台时空 二、简答题(各10分,共20分): 1、剧本是“一剧之本”吗?谈谈你的理解。 2、就王国维的“戏曲”定义,谈谈你对戏曲基本特征的理解。 三、论述题(各30分,共60分): 1、联系实例,比较舞台剧与影视剧在观演关系上的差异。 2、评论一部悲喜剧作品(中外皆可)。 2003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梅兰芳 2、文明戏 3、戏剧GC 4、易卜生 5、《俄狄浦斯王》 6、样板戏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明清传奇有何特征?请与元杂剧相比较来谈。 2、结合具体作品,简述戏剧情境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谈谈新的传播媒介(如唱片、广播、电视等)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变革的积 极意义。 2、结合自己的观剧体会,谈谈舞台剧的美感魅力。 3、联系实际,选取你认为典型的事例,分析近年来戏剧艺术演进中的一个或 若干突出之点。 04戏剧戏曲史论 一、名词解释(各5分,共30分):

1、四大徽班 2、南洪北孔 3、发现与突转 4、南国社 5、《安提戈涅》 6、梅特林克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戏剧艺术有哪些基本要素?试分述之。 2、关于戏剧的规律,有“冲突”说、“激变”说、“观众”说等多种,还有人认为 演员表演技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你倾向于哪一种(或几种)意见?试述理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第1、2题选做一题,第3题必答。): 1、就你所熟悉的一个戏曲剧种,描述其形态特征、评述其代表性剧目和演员 (举例一二即可)。 2、任选西方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试述其创作和艺术实践成就及 对后世的影响。 3、悲剧和喜剧各有那些基本特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论述。 05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3、荒诞派戏剧 4、李渔 5、四功五法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戏剧是“综合艺术”? 2、简述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主要成就。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略论戏剧的本质特性。 2、《牡丹亭》评析(原作与改编作品均可) 06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1、百戏 2、“四大传奇” 3、《雷雨》 4、《茶花女》 5、存在主义戏剧 二、简答题(各20分,共40分): 1、布莱希特演剧理论 2、谈谈你对元杂剧《西厢记》的了解和评价。 三、论述题(各40分,共80分): 1、你认为21世纪的戏曲会怎样处理程式?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你对中国戏剧流派的看法 07戏剧戏曲基础 一、名词解释(各6分,共30分):

影视鉴赏名词解释简答题

1、剧本与分镜头剧本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 2、影视画面 所谓影视画面是指不间断的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一定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象的一段胶片片段。 3、景别 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4、远景、全景、中景和近景 远景:指从远距离上拍摄的大场面.主要用来表现环境.表现总的气氛.表现空间,而不适于表现具体的动作和情节.全景:指被摄对象的全貌.全景比远景包括的范围小一些.但仍可表现被摄对象的整体.并能包括足够的环境.全景索然能表现出被摄对象一定的动作.但还是不适宜表现具体的细节.中景:中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大部分,中景以表现具体的情节动作为主.适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它对环境的表现的局部的,不适合表现整个环境.近景: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最主要的部分.比中景更能突出的表现具体的情节和动作以及人物的情感.能交代具体的细节. 5、特写 特写:是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能鲜明的交代具体细节.给观众深刻的印象.但是不适合表现环境. 6、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7、运动镜头P83 拍摄要点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 8、平视镜头与俯视镜头0P85 平视镜头是一种非常中性化的镜头,镜头中角色对象的力量、善恶等属性随着镜头中其他元素的变化而产生起伏,平视镜头本身无法对视野中的角色对象加以评价. 指的是人眼处于平常生活状态下的俯视镜头,不包含类似鸟瞰镜头这样的极端俯视镜头.俯视镜头没有鸟瞰镜头的统治感和主宰感。 二、名词解释 2、平行蒙太奇P105 又称并列蒙太奇。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3、交叉蒙太奇 P105 是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造成惊险的戏剧效果。 4、重复蒙太奇 P106 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5、长镜头P106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必看的表演技巧!!

第五部分演员的表演技巧 一、成为表演艺术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作为一个演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持续而稳定的注意力;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力;准确而鲜明的判断力;灵敏、即兴的适应力以及真切的感受力和生动的模仿力。这些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史整个训练过程之中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着重于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基本创作素质。运用各种类型的即兴表演、动物模拟、人物模拟、观察生活细节和小品表演里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与此相结合的是进行形体、声音、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 。 (一)说话 首先音量要够大。话剧和戏剧舞台表演主要是通过对话或演唱来表现的,七对白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完全不同,表演又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完成,观众只能听一遍,不能问,如果演员的音量太小,语音不清晰,会整个影响观众的情绪,同时也失去了话剧和戏剧舞台表演的意义。有时碰到即场表演,又没有扩音设备,或者剧情需要走下舞台,又不方便携带扩音设备,大音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演员只有做到语音清晰、洪亮、有穿透力,才能让观众听得明白,才能收到较好的演出效果。因此,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技巧性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二)动作 话剧(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在舞台下只能从某一个角度观看,并且距离越大,越看不清楚演员的动作。因此,作为话剧(戏剧)演员舞台表演,要求动作的幅度一定要大,需呀时要做得特别夸张,才能让全场的观众看的清楚、明白。形体训练已经奠定了夸张动作的基础,但夸张动作的表现应当自然、优美、得体。符合人物性格。在舞台表演中,所有外部动作,都是要以内心的情绪来做参考。有的演员在舞台上会有很多无机的动作,不符合人物的情绪。还会显得手足无措,这样会影响到角色人物的形象,要尽量避免。 (三)表情 演员表情的变化时按照剧情人物的需要而做出来的。不同的剧情人物往往有不同的表情,悲与喜、惊与喜、怒与喜之间的突然转变,这是成为出色演员的重要条件。演员的表情要转变得快,有意识地去控制,才能让观众跟随演员的情绪变化融入到剧情中去。 (四)胆量 怯场和紧张是每个演员,特别是初学者必然产生的一种自然心理现象,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演员成长过程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克服胆怯和紧张情绪,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扮相是不是好看,自己的说话语音是不是好听,自己的动作是不是很美,观众会议论自己什么,如果演得不好狠丢脸,其他人如果演得比我好怎么办等等;在上场前以及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把自己的心放到刻画人物形象中去,才能自然地去表演。在表演技能训练过程中,经常性地举办小型表演会或艺术培训机构举办的实践演出锻炼。是排除和克服考生紧张心理的重要途径。 (五)想象 想象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问题是想象力是否发挥和利用是一个关键。想象力也是要练的,通过训练可以使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舞台上演员的想象力很重要,例如想象舞台是一间房子,内心就会产生在一定范围被内的空间感,没了这个想象,眼神会变得很空很假。例如想象自己心理最喜欢的人,那就说出来的赞美词才会逼真。当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是来自日常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不断提到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是息息相关的。 想象是演员做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中的每一巡检都离不开丰富而特殊的艺术想象,无论他在研究角色,还是再现角色。我们说,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来源于演员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记忆,来源于演员大胆的幻想与联想。当然一切想象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与逻辑,又符合

戏剧的创作

戏剧的创作 中国当代戏剧 回顾建国三十年的戏剧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即十七年创作期。 创作方法:由于受政治气氛及文学的政治要求,作家的创作基本上是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进行的,无论是老作家,还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的都始终沿着这条路走。在理论界起决定性作家的是陈涌。 时间:57年以前是戏剧的发展阶段,有多样的题材,多样的形式,而且创作热情很好,57年到66年是戏剧的繁荣时期。 1、57年前的创作。戏剧的发展首先表现在政府的态度上。49年10月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1951年文化部做出了“整顿和充实”文工团的决定,并在这一年6月的全国文工团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各大行政区及大城市设剧院或专门化的剧团”,“以逐步建设剧场艺术”。在此前后我国有名的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人艺、中青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等)相继成立,并且上演西方古典和我国四十年代的话剧创作,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因为戏剧本身就比其他文学样式在情感上更容易交流,它是集作家、导演、演员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白毛女》演出时小战士拿枪要打死黄世仁的扮演者(吓得一身冷汗),群众用土块、白菜叶扔他。 57年前的戏剧创作的重点在话剧上,在创作上出现了三部有影响的作品。①、十七年第一部有影响的话剧《红旗歌》。由刘沧浪创作,鲁煤执笔。描写工人的生活,赞扬了工人在工作中的热情,表扬了工业上的民主制度,批判了工人中存在的落后作风,这部作品为以后的戏剧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提供有力的经验。②、《战斗里成长》胡可编剧,描写解放前夕部队生活。③、《龙须沟》老舍。1952年1月在北京人艺上演,通过北京的变化和新旧社会的对照歌颂新社会和人民政府,是解放初轰动剧坛的作品。以上三部戏剧被称为当代戏剧的开山之作。 1953年到1957年被称为十七年戏剧创作的第一个丰收期,也是戏剧创作的进一步阶段。这时期比较集中的是反映工业战线和工人、农民劳动的作品。1956年3-4月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大会,对整个话剧创作,以至戏剧界的创作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多题材、多形式的内容。①、反映工业战线的话剧。《考验》夏衍。优点: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用典型人物反映典型事件;《刘莲英》崔德志;《幸福》艾明之。②、反映农村合作社运动的话剧。《妇女代表》孙芋;《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③、反映抗美援朝和海防事迹。《战线南移》胡可、《保卫和平》宋之、《杨根思》沈西蒙。④、反映革命烈士斗争的话剧。《万水千山》陈其通。⑤、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在康布尔草原上》汪钺。⑥、反映知识分子生活。《明朗的天》曹禺。⑦反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新局长到来之前》何求。⑧、儿童剧。《马兰花》任德耀。另还有歌剧等。 2、57年-66年的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比较特殊。从57年下半年起,话剧的创作出现波折。文艺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其后的“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社会思潮使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受到干扰。这时期的话剧创作除了胡可的《槐树庄》、王炼《枯木逢春》等少数反映现实的成功之作外,大量的作品都走上脱离现实、粉饰生活的歧途。而57年以前的那些触及社会矛盾的优秀话剧如《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等则受到不应有的粗暴批判和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剧作家对反映现实生活矛盾有所顾忌,纷纷转向古代和现代历史去挖掘题材,致使历史剧兴盛一时。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60年代初,随着党对文艺政策进行调整,戏剧创作出现转机。首先是话剧,有一批好作品:①、反映工业生活。《第二个春天》刘川。②、反映农村生活。《龙须江》江文等,《青松岭》张仲明。③、反映部队和边防。沈西蒙执笔,漠雁、吕兴臣共同创作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陈喜,春妮,指导员路华,连长鲁大成)。④、再现革命历史斗争。《杜鹃山》王树元。⑤、反映青年一代教育问题。《千万不要忘记》丛深。⑥、反映少数民族斗争生活。《赫哲人的婚礼》乌·白辛。⑦、儿童剧。《草原小姐妹》葛翠林。等等这些剧目,在1963年-1965年各大区举行的戏剧观摩演出和调演中普遍受到好评。 其次是戏曲。我国的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但由于戏曲是在漫长的社会中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封建思想的侵袭,必须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因此,在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各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当我们在探求影视表演的语言技巧时,首先不能忽略话剧的语言技巧。因为谁都知道电影表演艺术晚于话剧表演艺术。早期电影演员许多是由话剧演员改行过来的,话剧与影视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或相似之处,尤其在语言技巧训练方面,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电影学院五十年来的表演课教学,从进入到片断开始,排练话剧就一直是个重要的阶段标帜。 在胶片尚不充足的年代和录像尚未诞生的时候,话剧的排演即是表演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用《第十二夜》、《伪君子》、《吝啬人》、《牛虻》、《娜拉》、《哈姆雷特》、《雷雨》、《日出》、《骆驼祥子》、《茶馆》、《赵氏孤儿》等等古今中外历史名剧的排演,培养和锻炼了影视表演人才。 话剧和影视在表演理论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似之处:二者都强调演员要化身成角色人物,都强调语言表达要生动自然,都强调语言的性格化塑造,也都强调语言要有行动性。只是演出的环境不同一个在剧场,一个在镜头前;一个要多次重复地排练和面对观众演出,一个是以即兴表演为主,演员面前没有观众。 在语言技巧上的不同之处有四点: (1)声音的达远性(气息充足传送的力度大) (2)吐字的清晰性(音强的力度与音长的延伸)

(3)语调的鲜明性(合理的放大与夸张) (4)台词的连贯性(按几幕几场的…自序完成) 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而影视则要求绝对地收敛到与生活中一模一样。这也是由于演出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听不清,看不懂;反过来,若影视语言动作像话剧那样夸张,则会失去影视的本性。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有哪些特征呢 其它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川剧、吕剧、越剧、晋剧、粤剧、豫剧等等,都带有表演程式化的特点,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都需要借助乐器和锣鼓经的演奏来改变节奏。而话剧不需要锣鼓家伙点的激发,仅凭演员RC,目U本矛盾起伏的理解和演员心理节奏变化的感觉和体验,借助剧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外部节奏泊然是包括形体节奏和语言节奏。 前面我们曾讲过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而话剧演员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体验和提高,上一次的不足可以在下一次改进。话剧在历史发展中不断革新,不断进步,话剧舞台上活跃着体验派、表现派、超现实派、轻歌曼舞派、纪实派等等各路的群英荟萃、百花争艳,一派繁荣景象。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的特征可以归结为: 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及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 台词的重复表演与即兴表演相结合。

何良俊的戏曲思想简述及其评价

何良俊的戏曲思想简述及其评价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邱先杰 【论文摘要】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的题书房名为“四友斋”的何俊良是明代重要的戏曲思想家,其主要戏曲思想载于《四友斋丛说》第37卷。他的戏曲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戏曲语言的本色美;戏曲语言的声律美,他的戏曲主张引起了戏曲界广泛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戏曲在明朝文化中的影响以及推动了戏曲的发展。最后,对他的戏曲思想做一个简要评价。 【关键字】何良俊本色美声律美争论发展评价 (一)何良俊对戏曲研究 何良俊,字元朗,嘉靖年间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的南方文人。他本人也爱好戏曲,家蓄戏班,曲皆手自校定,曾聘著名曲师顿仁,研讨音律。其主张的戏曲思想主要载于《四友斋丛说》第37卷,共三十条,提出了“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1】1的著名本色理论和“夫既谓之辞,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2】的声律思想。他是一个积极研究戏曲并进行戏曲创作的戏曲思想家。(二)他的主要戏曲思想主张 (1)戏曲语言的本色美 他的“本色美”主张见于“盖《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即是在戏曲创作的过程中,语言要具有本色之美、要通俗化、浅近、质朴、情真语切、蕴藉有趣。因此,何良俊从本色论的视角出发,对《西厢》、《琵琶》以及《拜月》三部作品的优劣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他认为:《拜月》的艺术成就高于《西厢》和《琵琶》,原因在于《西厢》充满了“脂粉之气”,而《琵琶》买弄学问;相反,《拜月》的语言具有本色之美,质朴浅近。云:“余谓其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其拜新月二折,乃隐括关汉卿杂剧语。他如《走雨》、《错认》、《上路》、驿馆中相遇数折,彼此问答,皆不许宾白,而叙说情事,婉转详尽,全不费词,可谓妙绝”。【3】何良俊把“本色”作为戏曲的重要审美标准,而《拜月》具有的本色美是另外两者所不具备的,所以才会做出上述的评价。然而,他的这种评价引起了其他戏曲研究者的广泛争议。有反对这一评价的人,如王世贞、王骥德、吕天成等。王世贞在其《曲藻》中指出:“《琵琶记》之下,《拜月亭》是元人施君美撰,亦佳。元朗谓胜《琵琶》,则大谬也。”他认为:《琵琶记》善于“体贴人情,描写物态”,又有“琢句之工,使师之美”,故而冠绝诸剧”。二则《拜月亭》中间虽有一二佳句,然无词家之大学问,一短也;既无风情,又无补风教,二短也。王世贞从传统诗教和重案头鉴赏的戏曲审美角度出发,全面批驳何俊良的观点。王骥德则说:“古戏必以《西厢》、《琵琶》称首,何元朗并訾之,以为《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殊寡本色。夫本色尚有胜二者乎哉?过矣。”【4】同时,他认为《拜月》语似草草,然时露机趣。以望琵琶,尚隔两尘。 【1】1何良俊.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页 【2】何良俊.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页【3】何良俊.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2页【4】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49页

斯坦尼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 第一讲绪论 一、表演作为一门学科 表演作为一门学科,迄今为止还谈不上科学,虽然有表演,有表演教学,甚至有表演经验谈,但作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还远没有形成。 衡量一门学科是否是科学,有两个基本的考察点:一个是这门学科的历史,一个是这门学科的理论。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谈到艺术作为一门学科的条件时曾说过: “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合起来,就成为现在的所谓艺术科学。”P1 可见,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的理论是艺术成为一门科学的充分必要条件。表演如果要成为科学也必须满足表演的历史与表演的理论这两个要求。到目前为止,表演专业中的表演教学,既没有表演史的教学,也没有表演理论课教学。 这在其他学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建筑、即使是刚诞生百来年的电影,全都既有历史的课程,也有理论的课程,唯独表演是个例外。 即使是中戏、上戏这样的戏剧艺术的高等学府,开设表演专业也有半个世纪了,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表演专业课程设置里既没有表演理论课程,也没有表演历史课程。 其他学科的主干课程主要是两门:历史课与理论课。表演专业的主干课历来就是声形台表,这所谓的“四大件”成为中国表演专业的必修课。 这些课程重要不是重要?当然重要,但它还不是一门学科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些课是表演作为一门专业的特色课程,它解决的是表演作为一门技术的训练问题。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应高度重视声形台表课程。 同时,表演专业的学生还必须认识到,表演的理论课与历史课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表演教育还只是私塾式或作坊制,还远远谈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 所以表演专业教育是不完整的。 二、表演专业教育的不完整所导致的后果 第一,由于缺乏系统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素养,导致表演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形成本专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他们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清晰轨迹,看不到自己所处的历史位置,不能对表演专业作出历史学的判断;而专业理论思考和理论素养,是任何一个专业的基本要求,表演专业由于没有理论思维训练与思维习惯,他们基本上没有理论的自觉,也不能对本专业作出富有理论价值的判断。 因此,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表演的历史和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他们忽视甚至轻视理论学习,认为专业技巧的学习就是一切。其结果是: 第二,表演教学只是对表演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表演教材只是对表演技术的说明书,表演教师只是表演技巧的技师,学生只是一个习得表演匠艺的学徒,总之,整个的表演教学沦为技工学校,失去的思考的教学活动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这样的工作将高等教育的意义人为的降低了,因为这是一般剧团和演员培习完全所能胜任的工作。第三,将表演专业与其他专业完全隔离开来,看不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由于表演专业没有历史与理论的积淀,这就使得表演专业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缺乏从其他学科吸取滋养,从学科结构上把表演专业与其他专业孤立起来。 第四,表演学术传统没有建立起来。一代一代的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以成为一名优秀演员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基本忽略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表演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传统是什么?学生不清楚也不关心。他们也极少把表演作为一门专业来进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说,表演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反思意识。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论老舍戏剧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老舍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无疑他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语言运用的别具风格,形成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他的戏剧结构设计的别具匠心,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意识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笔者试从几个方面讨论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产生独特戏剧艺术特色的成因和对《茶馆》和《龙须沟》等作品的分析,从戏剧冲突、结构、人物和语言等方面阐述老舍戏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老舍、戏剧创作、艺术特色、戏剧冲突、朴素自然、结构、语言幽默、民族性、今京味护话剧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六六年,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作为中国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话剧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中的经典。作者生活的年代为十九世纪末到文化大革命,创作期由1924年开始到1966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动乱的时期,而老舍更是经历了“五四”运动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社会变革,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1946年到1949年在美国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所以老舍的作品是时代历练的结果,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结晶。他虽然在话剧创作的时间上晚于田汉、曹禺、夏衍,而且开始创作的多为抗战宣传剧,其成就和影响远不如田、曹、夏三人,但他却后来居上,在社会体制大转型、意识形态一体化的20世纪50年代,创造出了《龙须沟》、《茶馆》等传世精品,开辟了中国话剧的新时代。 老舍对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创作有着直接、集中、鲜明、突出的影响,它甚至形成了一个“茶馆派”。比如苏叔阳、李龙云和何冀平等人,在进行戏剧创作时都深受以《茶馆》为代表的老舍剧作的影响,表现出类似的文学见解、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同的文学风格,自觉地向老舍先生学习。也就是说,与《茶馆》等老舍剧作一样,他们的创作也以北京中下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塑造人物群体的时候充分使用了现实主义描写手法,使得每个主体形象都十分鲜活,通过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生活上的变迁,进而反映社会的变迁,表现出深沉的民族情感与历史意识。《茶馆》等老舍著名剧作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戏剧创作的深远影响,是以往任何作品所难十比拟的。“如果说老舍抗战期间的剧作中所表现出的京味特色还没有被人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风格现象引起足够关注的话,五十年代老舍的话剧则以数量多,社会反响大而第一次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刮起了‘老舍风’。老舍的京味话剧以它的高品位使京味话剧在发展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京味话剧也第一次有了公认的权威性的代表作家,京味话剧作为话剧的一种风格流派,从此令世人刮目相看。”作为唯一的话剧“人民艺术家”,老舍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贡献是巨大的。后来又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

关于戏剧冲突

关于“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在戏剧中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的讲述并不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因此我们要注意一点,理论的划分都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艺术是一种活的生命体,我们对局部理论的理解,总要还原到活的整体中去。 一,戏剧冲突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传统戏剧理论讲结构、讲主脑、讲意境、讲情趣、讲本色、是不讲冲突的。因为中国的戏剧理论讲究戏剧的"浑然天成",它不把戏剧的要素分解得七零八落。中国的戏剧冲突理论是包含在"主脑"之中的。有一个词与"戏剧冲突"很有关联,叫"关目"。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道:"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quot;这里的"无穷关目"就是指无数回合的戏剧冲突。 然而,什么叫关目,也没有人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当然,就更不会系统的理论了。 西方的戏剧理论本来也不讲什么"戏剧冲突"的。只是到了工业革命时代,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机器大量涌现,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工业文明也诞生了。理论,包括文艺理论都有极大的发展。在这个时代,人们最先是重新发现了亚里斯多德;接着戏剧评论也蓬勃发展;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戏剧理论进入了真正的理论阶段。这个时代,艺术与科学,在十分广阔的领域内相结合:建筑设计师开始向工程师方向发展;印象派画家把每一幅画都当作是一次实验;文学家们更注重创作的技巧;音乐家们都非常关注音乐作品的解析。 人们看到机器是各种各样的零件组合而成的,它可以组合,也可以拆分;于是,人们发现很多艺术的很多东西也可以拆分。美术理论家把光学物理中的光和色彩的秘密原理运用到了美术理论当中;德彪西等作曲家也对音乐乐曲的基音与泛音,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戏剧理论家们也开始拆分戏剧:柏格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笑--滑稽的根源;萨塞、布伦退尔、阿契尔等一些戏剧理论开始剖析戏剧。 最早注意到戏剧冲突的人是十九世纪的布伦退尔。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1827-1906)著有《戏剧规律》一书,他认为:"戏剧的一般规律是由意识到自己意志的行动来界定,戏剧的种类也由这种意志所遇到的阻力的性质而加以区别。"这种有意识的行动和它的阻力,就构成了冲突。后来的理论家就称之为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布伦退尔的另一段话被后人常常引用:"戏剧是表现凡人同那些限制我们的神秘力量或自然力量斗争时的意志。我们之中的一个人活活地被推上舞台,去同命运、同社会法律、同一个和他自己一样的凡人进行斗争;如果必要的话,还要同自己斗争;同野心、权力、偏见、愚蠢以及周围人的一切恶毒的行为进行斗争。"这段话概括了戏剧冲突的几种类型。以后,我们还要详细讲述。 布伦退尔的冲突理论并不完善,为他的《戏剧规律》一书写序的英国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亨利·阿瑟·琼斯更明确地指出:"当剧中一个人或几个人物,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起来对抗’某个敌对的人,或敌对的环境,或敌对的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戏剧。"他明确地把"对抗"当成了戏剧的本质规律。 人们谈到戏剧冲突时总要说到阿契尔。 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1856-1924,亦译亚却)在《剧作法》一书中写道:"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份之一,因而许多剧本--也许大多数剧本--事实上的确都以某一种冲晃 韵蟆?quot;(P28)但他不认为冲突是戏剧的本质规律,而"戏剧的实质是’激变’",或者译为"危机"。实际上,阿契尔在《剧作法》中并没有系统地论述戏剧冲突。 英国的戏剧教育家阿·尼柯尔教授(1894-1976)的《戏剧理论》一书系统地讲述过戏剧冲突。他认为"所有的戏剧基本上都产生于冲突。"(《西欧戏剧理论》P108)但他所分析的主要是悲剧冲突和喜剧冲突。 中国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顾仲彝(1903-1965),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后来又到中央戏剧学院讲学。他编的教材《编剧理论与技巧》,在他去世之后,才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有一章专门讲述戏剧冲突,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戏剧冲突。他认为:戏剧冲突是戏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谈到了生活矛盾与戏剧冲突的关系和区别;以及戏剧冲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他的编剧理论与技巧,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编剧。 美国当代戏剧理论家L·埃格里所著的《编剧艺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编剧理论著作。埃格里说:"建筑师不了解他所使用的材料,必然导致惨败;对于编剧来说,材料便是’前提’、’人物’和’冲突’"。(P6)他的著作,就是以这三大"材料"的运用为全书的结构,介绍了编剧的方法。(前提:指构思和写作时,剧作的主题、立意、结构、基本风格等等。类似于李渔所说的"主脑"。)他在戏剧冲突这一章中,主要讲到了动作、冲突的运动形式、冲突的发展,危机、高潮和结局等等。这本书,有实用价值,值得一读。1987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印数不到三千册。约翰·霍华德·劳逊(1894~1978)《戏剧与电影的剧作与技巧》。1961年1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到1979年第四次印刷,共出版了68700

梅斯勒表演技巧分析

当今国内外影视表演教学手段之比较初探 董维佳 I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几所知名艺术院校的表演教学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其表演教学理论体系及 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通过对国内外艺术院校表演教学现状和表演教学体系的比较,以“斯氏体系 在国内外不同的发展历程为重点,结合对当今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表演体系——梅斯勒表演技 巧的阐释,论述了影视表演教学应在保持现有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表演教 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观点,从而得出了影视表演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 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1 影视表演表演教学手段表演教学体系多元化电影在我国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在这百年的探索中。我国影坛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优秀的电影演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节上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与戏剧表演相比。电影(电视)表演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而影视表演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一直是表演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影视创作日趋繁荣、各个领域逐步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期,影视

表演教学也同样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保持我们优秀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增进国际问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他国家的表演教学状况,分析和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应是推进我国影视表演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外艺术院校表演教学现状1。欧洲表演教学现状:)004年,我院曾派出了两个考察团出访欧洲。出访欧洲考察团访问了法国巴黎欧洲演员学院、德国柏林表演艺术高等学校和德国汉堡表演艺术学校。经过与这几所学院的教学交流发现,这几所学院在教学中都安排有镜头教学课,而且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支考察团出访了英国,在与英国威尔士表演与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时了解到,该院目前采用的教学体系是在斯氏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多家所长的教学方法,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镜头教学课也正在实施和探索中。 2.澳大利亚表演教学现状 :)005年2月,我参观考察了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从学院提供的教学资料了解到,该院的表演教学为三年制:第一年教学目的:训练学生释放自发性 (直译,类似于我们对学生“解放天性”的训练)。 第二年教学目的:发展演员有创造力的表演(类似于我们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演技能来塑造人物)。 第三年教学目的:通过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表演实践(直译,包括由教师参与的在电影、电视中的表演、论文、舞台实践等)。 该院的表演教学理论和方法采用的是目前美国最具权威性的桑福

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真题【00—12年】

2000年真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 1.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及其主题表现。(25分) 2.述评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25分) 3.简述仇虎的复仇悲剧及其象征意义。(25分) 4.简述赵树理小说与二三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并请简要阐释“赵树理现象”的消极意义。(25分)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羊的门》 2.荒诞川剧《潘金莲》 3.“第三代”诗 4.苏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比较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异同 2.简述张洁“女性小说”的发展演变 3.谈谈余光中“现代散文”的艺术追求 三、论述题(第1题和第2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新写实小说的“生存”视角对八十年代末以来的小说创作有何影响?试联系创作实际论述之 2.试述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的基本走向 3.以《创业史》、《芙蓉镇》、《白鹿原》为例,论述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审美视角的嬗变。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的民族形式 2.形象思维 3.艺术风格 4.典型人物 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2.简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文学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 4.简述诗歌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试论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 2001年真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鲁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里回顾“五四” 退潮后的创作经历时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便将平时的“小感触”写成了《野草》。接着写道: “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结合鲁迅的小说创作,谈谈你对以上这段话的理解。(20分) 二、朱自清称赞冯至的叙事诗“堪称独步”。请结合冯至的作品对这一评价予以阐释。(20分)

戏曲赏析及感受

戏曲赏析及感受 戏曲发生发展的历程,十分曲折,我们已无法详尽地去描述它如今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戏曲,是中国瑰宝,曾经处处留有痕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成了一种传统,积淀在人的心底。我们只有努力的去宣传它,让更多的下一代欣赏它,却不知道怎样能让它融入现在的社会观念中。 戏曲的发展,一样需要人才,经济等的支持所谓出人才,又是多种多样的人才。不仅要有精通业务的编剧、导演、演员等,也要有精通行情、通晓变化的各级决策人物。包括剧团团长、文化局长、以及更上一级的领导等,均应视为人才的范围。然而,有了人才还不行,还要人尽其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许是现在戏曲人才的稀少,所以我们才有太多的人没有办法发现戏曲的魅力。 戏曲舞美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艺术功能。实现这种艺术功能,主要由戏曲舞美中的三个要素——服装、道具、化妆来完成,这三个要素共同为塑造人物外部形象服务。戏剧舞美能够营造典型环境,为演员的表演搭建有效的平台,渲染舞台气氛。 民间文化也对戏曲有很重要的影响。以诗、乐、舞为主体的中国戏曲,始终承继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态。它从一开始,就发生在民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虽然地域曲种之间,经常发生对峙、争胜、撞击和融汇,但每次动荡的结果,总是使戏曲进人新的阶段。它历经升降沉浮的变迁,最终仍以上述基本形态延续,形成中国独特的戏曲文化。 正是戏曲极强的地域性艺术特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够让中国戏曲能够生生不息,有强烈的延续能力。来自民族、民间的乐、舞、故事,在撞击融汇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了戏曲体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戏曲起自巫觋”。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说:“歌来自民间的谣曲俗调……,舞来自百戏杂陈的广场……,故事起于众人口语的流传……”。歌舞故事显然是经过民间的反复实践与筛选,最后才触汇在一起,形成“戏”的雏形。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风俗民情的不同。又形成多样的创作风格。虽然今日区域地理学只承认地理因素是造成区域文化、艺术传统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并不认定是决定因素,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们的戏曲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精华与糟粕。它的受众面最广,影响也最大。许多社会低层的民众,就是通过看戏,懂得了事理,学会了做人。戏曲反映爱情婚姻等题材,不胜枚举。可以说“十部传奇九相思”。相当多的剧目体现了丰富的人民性,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愿望、追求、抗争和理想。但也有不少剧目含有封建思想的毒素。 传统神鬼戏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表现神鬼的,二是神(鬼)人各一半的,三是以人为主,插些神啊鬼的做调料的。优美的神话与健康的鬼戏是主流、是精华,是人民的想象、借喻和寄托。但戏曲剧目中,神话与迷信是交织在一起的,而迷信则是蒙蔽、愚弄人民的糟粕。有人问:封建道德的忠、孝、节、义,能不能继承?郭汉城说:“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地主阶级有地主阶级的道德观,古代人民也有人民自己的道德标准。”戏曲中写劳动人民的重头戏不多,但涉及劳动人民的戏却很多,是歌颂、是贬抑,须要分辨和认识。正面的容易认识,带有阶级偏见的也容易识别,但糟践、嘲弄劳动人民的某些缺点,或侮辱、丑化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而且多用调侃、戏耍的态度,不真不假的语调,不痛不痒的手段,这就让人难以识别了。 传统戏曲中清官戏很多,如平冤狱、反对权贵的贪、暴,也涉及到棘手的案件等问题。清官戏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而且源远流长,象包拯、海瑞、况钟,人们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是戏曲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元杂剧《窦娥冤》、明清传奇《珍珠记》等。这些戏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元代残酷的种族统治,明代宦官、奸臣当道,清代变明代包公戏的为民

表演理论

《表演理论》 表演:主要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戏剧艺术的特征 1、特点:戏剧是综合性艺术。即综合表演、导演、音乐、舞蹈等姐妹的艺术,都为同一个目的服务,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的表演综合在一起的,没有演员的表演绝不能构成为戏剧艺术。即演员是第一位的。 2、戏剧是集体性艺术。 导演是戏剧制作的中心。统一协调,突出中心。艺术责任感是体现集体性艺术的主要标志。演员就如同粘合剂。 3、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 艺术分为两大类: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包括小说、诗、音乐等不受空间的限制。而戏剧则不同,要受时间的限制。行动语言力求精炼。空间即:场景、人物生活的环境,均受舞台空间的限制。 4、假定性是戏剧的重要属性。 演员是有两重性的。没有完全忘我的演员,而完全忘我的演员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演员。一切艺术都是虚构的产物;而实际上演员要清楚假定性。演出排练时间要认真、逼真对待。 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 1、演员当众扮演角色。塑造人物形象,是区别与其他

艺术的重要标志。 2、演员是创作的主体,也是创作的客体。同时又是艺术产品。主体即作者本人;客体即创作对象,创作的产品即艺术产品。而演员即使主体又是客体,同时又是艺术产品。 3、演员创作和观众欣赏是同步进行的。对演员来讲,每次演出都是一次创作,而且要重复创作。 戏剧的主要元素 1、行动:是第一位的。戏剧的艺术就是行动的艺术,没有行动就没有艺术。演员就是行动着的人。(行动即俗称动作)动作是指人看得见的行为动作,及一切带提手的字所表现的形象。戏剧元素就好比是一根链条,链条的每个环就好比是一个元素。戏剧的整个过程都是一整套,是一个体系,行为是行动的抽象。 形体行动、心理行动二者共同主要的特征就是目的性。人的任何行动或行为,举动都在回答为什么。心理行动永远是形体行动的依据。形体行动则又是心理行动的表现方式。行动也反映了人的个性,通过具体行动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品质。 行动三要素: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①我要做什么;②我为什么做;③我怎么做。 2、假使:是演员从行动上升到创作。好比是一架升降机把演员提升到了创作的过程或高度。是演员产生一种我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