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

真”的理想追求,试图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设置一种人格追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倒退,但从文化意义上看,老子正是因为看到了自我与人性被压抑的现状,而用一种“反常”的方式来张扬自我与灵性。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摈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强调人类应该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而不要过分地追求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其性、物各有宜,强调顺就物性、因才而用、率性而行,反对任意作为,这自有其合理的因素,顺应自然、率性而行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主体价值活动的多元化倾向,有助于充分满足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它启发大学生努力追求科学真理,大胆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返朴归真”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启迪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厌倦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看不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或心浮气躁等倾向,这样难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然“自然无为”,“返朴归真”的思想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防止的。

崇俭节欲,谦下不骄对大学生品质的塑造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是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治人事天,莫若啬”⑿,“啬”就是“俭”。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为了达到崇俭的目的,老子主张“节欲”,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⒀。所谓节欲,并非要禁绝人的生理欲望,而是要求没有个人的贪欲。老子将贪欲视为最大的罪孽和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⒁他认为贪得无厌者的好景不会太长:“金玉满堂,莫之能守。”⒂“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⒃而且进一步指出,人们为了养生而纵欲,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因为纵欲势必戕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强调崇俭抑奢的重要性,老子使用了极端的话语:“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

人行妨。”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纵欲贪多的人必将成为众怒之敌。他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⒅如果统治者为了追求丰厚的奉养而贪得无厌,那么人民就要冒死同他作对了。因此,老子认为崇俭节欲是洽国、养生的最好办法。

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谆谆告诫儿子:“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⒆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⒇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也有启发意义。现在,在校园里,在学习上争先的人愈来愈少,而在生活气派上进

行攀比的人却愈来愈多。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奢侈消费畸形消费等病态消费的伤害,他们脱离经济能力盲目效阔,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豪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否则,大学生美好的青春则有可能在享乐的浊流中被糟踏。当然,老子“崇俭节欲”的思想并非是要我们抑制消费,他反对的是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钱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

老子在提倡“崇俭节欲”、“返朴归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反对自满,反对逞强。老子赞扬道的谦德说:“功成不名有……力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1)他要求人们效法道的谦德,做到“不自伐、不自矜”。认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22)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谦下的美德,强调善于用人的统治者应该是谦下不争的,“善用人者,为之下。”(23)只有对下级人员态度谦下,才能激发人心而使之尽力尽职,任何高傲凌厉的态度,只能招来下级的阳奉阴违。老子把

谦下作为他的三大法宝之一,响亮地喊出:“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24)认为只有具备谦下的美德,事事不争在别人的前头,其结果就可被人奉为首领,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头人。老子还进—步说:“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25)就是说,不要像美玉那样孤高自赏,潜身藏形,令人难见;也不要如坚石那样拒人琢磨。这是从相反的方面说明要谦下,不要自视清高,要能容事容物。老子告诫人们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26)看事情不专靠自己的眼睛,这样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明辨是非。因为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是有限的,谦下虚心能够集思广益;用众人之智,博采众家之长,才能更快地进步。我们常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应该从老子谦下不骄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要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个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盲目自大,自以为是,目空一

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三)柔弱不争,虚怀若谷对大学生处世艺术的启示“柔弱不争”是无为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柔弱不争”,在许多场合下,不是故意宣扬失败主义,不要胜利,而是以不争为取胜的最好方法。柔弱不争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多方面的品德。

第一,以柔克刚。老子将柔弱看成是攻强克坚的法宝。在对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老子认识到,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强刚硬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毁坏。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27)他以水为喻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28)在许多场合,老子所谓的柔弱不争就是指不争强好胜,善于利用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柔克刚,取得成功。“以柔克刚”是一种独特的取胜之道和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自我逞强的人总是多遇失败;而敢于表现柔弱的,反而保全了生命。故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29)强暴之人,总是不得好死的。老子“以柔克刚”的这一思想启发我们大学生应要平和待人,不要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应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文明大学生。

第二,以退为进,以静制动。老子将“不敢为天下先”奉为处世的“三宝”之一,后世人多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惰性的根源。乍一看来,它的确是消极的东西,甚至可以被庸人懦夫作为甘居落后、不思进取的借口,但朝积极的方面理解,就会发现它富含哲理性。“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自甘落后的爬行主义哲学,诚如“无为”是为了“无不为”一样,“不为先”是为了能驾驭天下的事物

——“能成器长。”(30)我们都明白欲速则不达,一动不如一静的道理。可见,“不敢为天下先”实在是深含哲理,具有合理因素。它启发我们要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养精蓄锐,厚积薄发,后发制胜。作为学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因图谋眼前的利益,热衷于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荒废了学业。大学四年,正是打基础,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退守苦学

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这有利的条件,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为日后的长进作好准备。

第三,不争私利。“不争之德”是老子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好的德行。不争是老子针对当时争名夺利之风盛行而提出的,他不是消极地抵制社会的风潮,而是企图以不争私利的行为,达到令人争之不过的胜利后果。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31)“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2)老子认为,天之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33)人们一切都应该效法道,道生长万物,作育万物,但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已有,作育万物却不夸耀其能,长养万物而不主宰他们。统治者如果能效法它,则可做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4)

老子不争私利的思想会使人联想到与世无争、不求上进等消极因素。诚然,某些丧失进取之心者的确可以从老子的“知足不争”的思想中找到某种有限的安慰。但老子倡导的“无私”思想,是指符合于道的德行,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表现。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35)。意思就是说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人而不害人,功成而不自居的无私精神是符合于天道的美德。老子坚持

“反者道之动”的认识,认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他又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36)认为无私的爱反而能够成全自己。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的行为必然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爱的河流是双向互动的,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谦让友爱的行为,必然会使他人受到感动、感染、感化,引起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俗话说:“施者比受者更有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的一己私利,推崇“利己主义”人生观。殊不知,“予人”的行为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理解,行为主体也会由此感到精神上的充实和愉快。因此多替别人着想,多做些利人的事情,不但不会使自己有所损失,相反,它却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

质,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常说:待人要豁达,要能容人,能原谅人。豁达大度这种高贵品质是从老子“虚怀若谷”的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37)统治者对平民中的善与不善,必须辩证地对待,要以宽大为怀,要抱着“长善救人,故无弃人;长善救物,故无弃物”(38)的态度。这充分表现了老子宽容谦让的品质。在大学这个大集体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因性格、经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在日常交往中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借鉴老子处世思想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宽松、自由、和睦的学习环境就形成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哲学所含摄的人生智慧,将为大学生建构完美人生的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 调查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 人生追求,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在教育、指导我们,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走向未来,最终在高考的分岔口处,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是坚持自己的已有目标奋进呢,还是重新步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之路我们就此进行了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追求的认识以及规划的深入调查,具体情况: 一.调查目的: 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进入大学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但是,大学能否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很显然不能.大学只是人生追求中的一步棋,是实现每个人人生理想之前的一个小目标,随着这个小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喜悦——高考成功之后,很多大学生便陷入了迷茫之中.在我们成功地选择了这个岔路口之后,人生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就在校生的人生追求的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了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 商院全校在校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以及网上查找资料

四.调查时间: 2012年4月15号——2012年5月30号 五.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情况以及他们对人生追求的看法,我们共向学生提出15个问题 六.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的愿望并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的目标奋斗;有18%的学生的专业还是别人帮自己选的,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对各专业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但当他们了解之后,就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55%的学生是自己随便选的专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考上大学。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遥远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还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吗 对于树立追求目标问题,有73%表示非常重要.但仅有19%已经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后,有15%的学生选择边行动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有5%选择立即行动,一定要完成.但还有75%选择会因为突发状况而中断或暂不付诸行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58%认为应该要树立目标却还在考虑之中.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极少数的还不想有目标的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没有追求的人能够幸福安稳地生活下去吗 在实现人生追求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多种坎坷,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肯定会遭受各种挫折,比如: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没有成就,事业受挫;人情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 查报告正式版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人生追求,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在教育、指导我们,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走向未来,最终在高考的分岔口处,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是坚持自己的已有目标奋进呢,还是重新步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之路?我们就此进行了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追求的认识以及规划的深入调查,具体情况: 一、调查目的: 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然而进入大学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但是,大学能否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很显然不能.大学只是人生追求中的一步棋,是实现每个人人生理想之前的一个小目标,随着这个小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喜悦——高考成功之后,很多大学生便陷入了迷茫之中.在我们成功地选择了这个岔路口之后,人生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就在校生的人生追求的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

智慧与人生_人生故事

智慧与人生 1。《圣经·;传道书》上说:“宁可在安静之中听智慧人的言语,不听掌管愚昧人的喊声。”弦外之意,智慧来自智慧之人,智慧之人成功于智慧。 2。《史记》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种“小天下”的不凡气度,并非王者靠征服所能达到,而是为通达自然之道的智者所独享。 3。有人问希腊智者欧里庇得斯:“凡人为什么缺乏智慧?”欧里庇得斯答道:“智慧是由悲苦换来的,小悲苦换来小智慧,大悲苦换来大智慧。”由此可见,苦难真正是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4。儒家说“仁义”,佛家言“慈悲”,道家倡“贵生”,墨家讲“兼爱”。每“家”都充满着一种人性关怀。因此,如能集众“家”之长,那将是何等完美的境界啊! 5。有人问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快乐的秘密何在?”伊壁鸠鲁回答

道:“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一种是自然却不必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要严加控制,对自然的欲望要极力追求,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6。一支箭射进树林中,只能射中一棵树,但不能射中所有的树。树林以被刺中一棵树的方式吞噬了箭。同理,欲望以被满足有限的方式吞噬了追求无限的人。因此,对无限欲望保持恒久而强烈兴趣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7。先前,有个闲适的富人问古希腊智者西塞罗:“你是否愿意坐下来探讨真理?”西塞罗回答道:“与其与一个普通人一起认识真理,不如同柏拉图一起犯错误。”又一个故事说,一个结冰的寒冬,有人看见希腊智者米松光着身子在河里破冰捉鱼,人们惊异地问:“米松先生,你不穿衣服难道不怕冷吗?”米松举着手中的鱼笑道:“它们也没穿衣服啊!”看来,西塞罗也好,米松也罢,两人刻意在乎的只是精神上的愉悦。的确,乐之者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8。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安阳工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课题组组长:吕鹏 课题组成员:曹天金祁永全杨杰 许敏锐刘春林邢燕 李中飞丁冉冉李勇所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方向) 指导教师:杨俊英 2011年 11 月 18 日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吕鹏 摘要:人生追求,就是一个人的理想。当今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日新月异的发展着,社会各方面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到底是怎么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经过对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基本呈积极态度,同时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当代大学生很少自觉的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是一味追求自己的意愿……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目标问题 一、调查目的: 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而进入大学,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面对大学新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面对人生的新起点,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在校生的人生追求的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进而了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原因以及对此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在校本科生,大部分为大一、大二的学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 四、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1月15日。

老子的人生智慧(深度好文)

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2.凡事不要做过头。 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10.遵循水的大智慧。 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14.不居功者成大功。

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17.委曲才能求全。 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24.善于借用他人之力。 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29.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34.创造“天时”与“地利”。 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37.挫其锐,解其纷。 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39.小不忍则乱大谋。 40.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42.道的本意在于师法自然。 43.保持纯真自然之美。 44.坚持纯真的本性。

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46.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 48.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9.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 50.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51.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52.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54.当于静处品味人生。 55.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 56.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57.以静养智的大智慧。 58.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分析 摘要:进入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大学生的经历与接触的事物也是多彩的。所以我们的追求与个人信仰也是多元化的。同样,由于我们并未进入社会,思 想并不成熟,不乏一些人对于未来懵懂无知,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追求。 面对种种状况,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时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自己的 思想升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与个人信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代。关键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未来建设选择追求信仰思想升华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追求与信仰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是否有明确追求与信仰,我们追求与信仰是否正确不仅与个人日后的发展有直接联系,也和未来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牵涉。于是我做了关于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分析。主要调查对象是本校各学院大的在校学生。男女比例均衡,各年级层次均有。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个人追求的认识并不深刻,大多还受高中影响较深,刚刚觉醒。即使有追求也与高考结果,大一生活和本人专业有着深刻联系。本次调查主要分为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个人信仰两个方面。对于此次调查的具体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的个人追求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的愿望并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的目标奋斗;有18%的学生的专业还是别人帮自己选的,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对各专业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但当他们了解之后,就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55%的学生是自己随便选的专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考上大学。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遥远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还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吗? 对于树立追求目标问题,有73%表示非常重要.但仅有19%已经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后,有15%的学生选择边行动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有5%选择立即行动,一定要完成.但还有75%选择会因为突发状况而中断或暂不付诸行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58%认为应该要树立目标却还在考虑之中.当然,也不能排除那些极少数的还不想有目标的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没有追求的人能够幸福安稳地生活下去吗? 在实现人生追求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多种坎坷,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肯定会遭受各种挫折,比如:感情受挫,来自恋人的伤害;没有成就,事业受挫;人情冷漠,孤独,不被人理解;空虚,无所寄托等等。那么,我们就需要精神上的动力,这种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1、专业,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追求吗? 据调查,27%的学生是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有21%已经有了详细的人生规划,奔着他们的人生目标,在不断的努力着。不管是遇到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教学教材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 慧》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张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

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

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适度原则。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9至12月20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指导老师: 调查人员:

引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研究其思想所起的指导作用,对我们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也有着宝贵的启示作用。 关于《道德经》,后代解读的各家说法很多,很多专家也都说了,对于“道”每个人的感悟都不相同,有很多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我也苦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主要是通过搜集很多专家的观点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希望能通过我的浅薄的分享,激发大家对传统精华的重新重视和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也就是我此次论文分享的最大收获了。 刚才已经给大家分享了,《道德经》共五千余字,虽然简短,但却内容丰厚,不但可以说是章章精辟,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内涵深远。我主要将其中一些与我们生活贴近的智慧与大家分享一下,由浅入深,我从个人、家庭、事业等角度,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女生,我首先关注了《道德经》中对女性智慧的赞美。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普遍受到传统女性三从四德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地位普遍低下,而在古代社会中为数不多推崇女性地位的思想家中,最早的正是老子,而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家,最推崇女性的也是老子,老子是2500年前第一个女权主义者。 老子认为在女性身上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老子之所以认为看似柔

软的女性身上有着极大的力量,是因为她们有三个特点:老子认为女人强大力量的第一个来源正是安静。比起男性,女性更加沉稳。老子说:“牝以静胜牡”。就像我们走在野外仰望浩瀚的星空,宇宙是安静的,正是这种安静的力量才是更本质的力量。 老子认为女性的第二个力量来源是柔弱。柔弱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关于柔软,老子和他的老师有一个故事。说老子在他老师临终前,请教他的老师,说老师您在临走前还有什么要交付于我的么?老师说,你认为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说当然是舌头软弱。这时老师张开嘴让老子看,老师因为年老,牙齿已经都掉落了,而软弱的舌头还在。老子因此而悟道。 关于软弱胜刚强,我还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欧洲十世纪的时候,有位康拉特三世,他有一个仇敌巴伐利亚公爵,在一次交战中,康拉特三世将巴伐利亚公爵逼回城内,并把全城包围了起来,决定一举战胜仇敌。但是在欧洲的骑士有一种风度,不伤害女人。所以这个康拉特三世就对城内喊话了,说你们城里的这些女人,我允许你们撤出城去。女人们就问可不可以带一些需要的东西,康拉特三世就想人都放了还差点东西么,再说女人那么柔弱能带多少东西,就同意了。过了不久城门打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女人们纷纷走出来,并且全部抱着自己的孩子背着自己的丈夫,有的还用工具拖拉自己的父母,就连巴伐利亚公爵也坐在他妻子的肩上。虽然早已超过了女人们能承受的负荷,但是为了他们爱的人,他们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康拉特三世本来杀人不眨眼,但是看到这一幕,他也留下了眼泪,他也被感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_哲理故事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控制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无为而无不为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人生追求,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在教育、指导我们,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走向未来,最终在高考的分岔口处,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是坚持自己的已有目标奋进呢,还是重新步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之路?我们就此进行了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追求的认识以及规划的深入调查,具体情况: 一.调查目的: 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进入大学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但是,大学能否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很显然不能.大学只是人生追求中的一步棋,是实现每个人人生理想之前的一个小目标,随着这个小目标的实现,经过了一个个或长或短的喜悦——高考成功之后,很多大学生便陷入了迷茫之中.在我们成功地选择了这个岔路口之后,人生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就在校生的人生追求的以及对人生追求的认识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了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 商院全校在校生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以及网上查找资料 四.调查时间: XX年4月15号——XX年5月30号 五.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情况以及他们对人生追求的看法,我们共向学生提出15个问题六.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仅有27%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短期的愿望并表明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向着最终的目标奋斗;有18%的学生的专业还是别人帮自己选的,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对各专业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但当他们了解之后,就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55%的学生是自己随便选的专业,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仅仅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考上大学。这些数据很明显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遥远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还是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吗? 对于树立追求目标问题,有73%表示非常重要.但仅有19%已经树立目标,树立目标后,有15%的学生选择边行动边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压力增大,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及人生信仰才能适应这个残酷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应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及信仰,并很好的调查分析,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信仰。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其价值观及人生追求人生信仰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人生信仰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调动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培养探析 大学生是青年优秀分子的群体,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中大学生的角色,同时又兼任公民角色,多重的角色认同和扮演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不同的要求,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多重社会角色定位,树立社会角色是商品经济社会人的社会责任承担的思想。 责任是外界条件对行为主体的客观要求,是对人的行为的外在约束和规定。责任意识,是个体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态度,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已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一社会群体的责任意识缺失问题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就是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品格,并转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当代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他们或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早熟早恋,或追求时尚,有的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意志脆弱,等等,甚至“近些年自杀现象更有向大学生、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群蔓延的趋势”。这些都是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具体来说,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有如下特点。 1、自我责任意识水平参差不齐 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是构成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节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升华责任意识的内在动力。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由于受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差异,其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大学生,刚经历了高考成功的喜悦,入校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但是真正进入大学学习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爱课程网络课程 老子的人生智慧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作业题目:分别简述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知足常乐”、“见微知著”的思想内容。 “道法自然”来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 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所谓“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河上公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即说道以自己为法则。“道法自然”真实内涵:“自然”即“道”。 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 昔于太空之中结炁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若能洞见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图大业,都是在道家无为而治指导下取得。“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不违背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而为,所以无所不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观规律。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客观认识宗教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约占信教者的62%。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日趋淡漠,因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上帝是他们最后的靠山。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是“组织里的人”。 当然,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生长在信仰宗庭,还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从而走向宗教。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热,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

关于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调查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 “概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调查报告 班级汉语B132班 小组负责人李姗姗 报告执笔人李姗姗 小组成员周骏、王鹏、王宇豪、赵朕、蒋宇豪、李小娟、李彩霞、查子君、李佳桐、白晓莹 指导教师蔡召义 评语 成绩

关于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其人生追求与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趋势与社会进步方向,更加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与深入。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更好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代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字:人生追求;信仰;世界观 正文: 一、引言:人生追求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信仰就是个人崇尚的信念与动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经历着从家庭到社会的心理转型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也越发趋于多元化。本组调查的关于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问题,就将着重从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人生信仰方面归纳总结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当代大学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与三观树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主要调查对象为在读本科及专科的大学生,调查手段主要是问卷调查,共发放170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8份。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公平性及研究个别问题的性别差异,男女被调查者各占50%。 三、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及整理调查问卷,将调查结果清晰展示在以下表格: (一)、你觉得你对自己了解吗? 比例了解不了解没想过 男生29.76%7.14%13.10% 女生23.81%19.05%7.14% 全部53.57%26.19%19.05%(二)、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比例为祖国效力可观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让自己更优秀 全部7.74%33.33%16.67%32.74%(三)、你对自己就读专业的前景及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程度? 调查过,很清晰调查过,但仍然不没调查过,但听人完全不清楚,也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从诸子百家中得到的人生智慧 中本1103:宋磊学号:1111181076诸子百家在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感悟出了许许多多的人 生智慧,现在我就简单的说一说,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的感悟吧。 一、儒家 儒学注重人、人生 ,尤其注重人生的价值 ,目的 ,追求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达到人生目的、目标 ,这就是人们常常议论的人生境界论的问题。中国儒家学者认为 ,人的一生都要自强不息 ,孜孜以 求 ,积极修为 ,奋发努力 ,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功业的人 , 这便是完善了人生的意义 ,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达到了人生的境界。非如此 ,便枉为人 ,不为成人 ,更不为仁人。因此 ,儒家学者对人生境界问题不乏精论。儒学的人生境界论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富于哲理 ,发人深省。儒家学者认为,一个祟高的理想人格,应当是由德(道德)、知(智慧)、志(意志)、美(审美)诸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 二、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属于一种极端的思想,不过法家在管理学上的贡献很突出。 三、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我想其实墨家的所有内容大概都在这个上面,要有所感悟,就是从这六个字入手。关爱他人、不使用暴力、推崇贤能的人,这些都是不错的感悟 四、道家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 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所以一本《道德经》能读懂的话,便是大师了。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 《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⑩仁义、智慧、孝慈、忠臣,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好的名称和行为,可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在大道废弃、纯朴破灭以后才产生的。因此,老子提出“返朴归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1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 通用范本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通 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 人生追求,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在教育、指导我们,因为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走向未来,最终在高考的分岔口处,我们跨入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是坚持自己的已有目标奋进呢,还是重新步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之路?我们就此进行了对当代大学生关于人生追求的认识以及规划的深入调查,具体情况: 一.调查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