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兴趣教案

高中生物课兴趣教案
高中生物课兴趣教案

利用《高中生物通关游戏》提高高中生物练习的

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创意背景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揭示了“好之”和“乐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么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它强调了儿童动作训练的重要性。同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必要手段,而且练习是需要不断重复的。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记忆是在反复中进行的,重复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重复学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题海战术为什么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的突出弊端就是不考虑练习的质量与效率,使练习的过程变得非常机械、枯燥,大大降低了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创意思路

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极力倡导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并不到位。我想原因不外乎我们没能找到一条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乐于做主体的途径。游戏是我们童年时期的乐趣之源,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之一。在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堂气氛沉闷的大背景下,把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课堂和课后学生的练习环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从本质上来讲,人都有好乐的天性,游戏就是乐的形式之一,而人的任何活动只要与人好乐的天性相结合,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很多教师都极力反对单调乏味的题海战术,而是希望通过习题的精选、精编和精练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我作为一名减负增效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在习题的精选、精编和精练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途径,努力将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等内容进行精选,

然后以交互动画的形式进行精编,最后将它们制作成《高中生物通关游戏》,以便学生进行精练。《高中生物通关游戏》相对于传统的纸质练习有许多独到的优点,首先,它大大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另外,由于交互动画具有实时评价和可重复的特点,它又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高中生物通关游戏》在提高高中生物练习趣味性和有效性中的作用,我在游戏软件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1.注重游戏设计的难度

过于简单的游戏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因此,设计游戏的过程中适度地增加游戏的难度是完全必要的。比如说在设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个小游戏时,起初只是要求将打乱顺序的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进行排序,虽然这样的设计可以考查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的掌握程度,但对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变化这一重点内容却无涉及,所以后来在改进游戏的过程中,我又增加了这部分内容。这样,该游戏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对学生具有了足够的挑战性。当然,在游戏设计过程中也不应该将太多的知识点包含进来,因为这样将会使游戏的难度过大,并且显得臃肿、杂乱无章。2.让游戏具有一定的“粘性”

玩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游戏者在进入游戏之前必须清楚游戏的具体任务和评价标准,在完成任务后,游戏会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的。因此,游戏天生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即便是单机版的游戏,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我在设计本游戏软件时,起初只是设计了完成单个小游戏后的“成功”提示和完成某一关的所有游戏后的“通关证书”。为了进一步增强游戏的竞争性和挑战性,后来在改进游戏的过程中,我又增加了计分功能,这样便对学生完成游戏的快慢、好坏等作出了更加精细的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想要做得更好,那就需要不断地付出努力,这便是游戏产业中所说的“粘性”。

3.注重游戏的可重复性

利用游戏软件进行练习相比传统的纸质练习,非常突出的一个优点便是其可重复性。当然,纸质练习也可以重复,但这样的重复往往会因为它的机械、枯燥而让学生感到厌恶。而利用游戏软件进行重复练习会因为它本身固有的竞争性和挑战性而让学生乐此不疲。

4.为游戏提供丰富的帮助信息

《高中生物通关游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

掌握情况,对某一块内容进行反复训练。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障碍时,还可以通过帮助信息来进行自主学习,消除障碍。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不但在游戏的帮助信息中提供完整的答案,并且还提供了相关知识的文字叙述、图片说明或者动画演示等。这一设计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拓展了该游戏软件的应用范围。

5.重视游戏界面的美观、简洁

游戏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桥梁,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游戏的界面不美观,这势必会影响学生使用的积极性。另外,游戏界面的简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过多的不必要的内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好比有些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一味地追求花哨、动感,有喧宾夺主之嫌,从而影响了课件的整体使用效果。

三.实施程序

1.游戏软件的设计过程

(1)界面设计

①首页:首页界面中主要包含软件名称、教材版本、姓名输入框(战斗版不输入姓名将无法登陆游戏,此处输入的姓名将出现在通关证书中,而训练版无姓名输入框)、登陆按钮、操作提示、制作者信息等。

②目录:整个游戏的一级目录包括第一关到第十一关的名称,鼠标滑过每一关的名称时会显示该关的二级目录。训练版的目录包括一级和二级目录,点击后可直接进入任何一关的任何一个小游戏,这样便于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练习,同时也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而战斗版的目录只包括一级目录,只能进入各关首页,然后按顺序依次进入各个小游戏,直至完成该关的所有小游戏并出现通关证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其可以用于测试和布置课后作业等。

③倒计时:战斗版为每个小游戏限定了完成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游戏将出现“未通关”提示信息,然后可选择“再玩一次”或“退出游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督促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快而准地完成游戏。而训练版无倒计时,游戏时间没有限制,便于学生进行重复训练。

④帮助:训练版有帮助信息,其中不但有完整的答案,还有相关知识的文字叙述、图片说明或者动画演示等。学生可以通过帮助信息学习相关知识。当然,战斗版没有帮助信息。

(2)内容设计

本软件中所包含的小游戏根据设计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拼图、选择、填空、连线和判断等多种类型。

①拼图类:此类游戏的设计原理是将练习的答案制作成一个个可用鼠标拖动的影片剪辑,再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一个个热区。当答案被拖动到热区附近时,答案将会自动吸附到热区,只有将全部答案拖入恰当的热区才会显示“成功”提示信息。

②选择类:此类游戏的设计原理是为每个题目设置多个选择按钮和一个显示答案的影片剪辑,操作时点击不同的按钮,此影片剪辑将会显示不同的答案,而其中只有一个按钮的点击是正确的。如果所有题目的按钮都点击正确,将会显示“成功”提示信息。

③填空类:此类游戏的设计原理比较简单,就是在适当的位置绘制若干个输入文本框,只有在所有输入文本框中都输入正确的答案才会显示“成功”提示信息。

④连线类:此类游戏的操作规则是单击上方的题目圆形按钮并开始拖动鼠标,到下方相应的答案圆形按钮停止并单击。当所有题目圆形按钮与答案圆形按钮都连接正确时,显示“成功”提示信息。

⑤判断类:此类游戏的设计原理与选择类游戏类似,只是每个题目的选择按钮只有两个——对和错。如果所有题目的按钮都点击正确,将会显示“成功”提示信息。

(3)评价系统 在完成每一个小游戏后,系统都会出现“成功”提示。战斗版还会根据完成该小游戏的熟练程度计算出得分。在某一关的所有小游戏都完成后,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一张“通关证书”,证书上有闯关者的姓名、得分和日期等信息。

2.游戏软件的应用

(1)自主学习

游戏软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提高学习效率。《高中生物通关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反馈,并且提供了丰富的帮助信息,所以它最广泛、最实用的价值在于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本软件中的各个小游戏检测学生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另外,还可以利用帮助信息中的图片和动画等内容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后作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教师除了可以布置学生完成传统的纸质练习外,还可以利用本游戏软件让学生进行无纸化练习,尤其是一些纸制练习很难操作的训练,它具有便捷、高效、生动等特点。该游戏软件的战斗版设计了通关证书,它除了是本游戏软件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外,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无纸化练习后上交作业成果。学生在完成某一关的通关游戏后,只需要导出该关的通关证书,然后再发送给老师就可以了。

(4)培优补差

在传统的针对成绩较好或较差学生的个别辅导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薄弱点不容易暴露,这样的辅导可能针对性不是很强,从而影响了辅导的效果。如果在辅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游戏,使其薄弱点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暴露,这样可以大大增加个别辅导的针对性。

四.效果评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中生物教学发展的趋势,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高中生物通关游戏》的制作与应用便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它对提高高中生物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近两年使用《高中生物通关游戏》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们普遍觉得该游戏软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学习高中生物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平时闲暇时间还经常会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帮助颇多。

以上是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使用《高中生物通关游戏》的一些感受。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该游戏软件是非常喜欢的,并且对于我这样一位高中生物教师能够开发出这样的游戏软件也是感到相当佩服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如果学生“好之”、“乐之”,那减负增效的目标自然也就非常容易达到了。

初中生物社团活动方案教案资料

初中生物社团活动方 案

黄龙县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生命之树”生物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为了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生物兴趣、掌握生物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活动目的 1、加强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使之更加牢固的掌握最有用的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生物学知识; 2、拓宽、拓深所学的生物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利用网络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植物的情感。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活动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 四、组织方式 1、在活动小组人员共30人。 2、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辅导教师:康佳佳白颖杰尚丽琴张岳 4、活动参与者 活动小组主要由4-5名初一的学生组成,参与活动的学生以自愿报名为前提,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协商下,以不影响其自身学 习成绩为目标进行最终确定。 五、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四下午第七节课。(特别活动时间特定) 六、活动要求: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观察《美丽的叶子》(留住绿色的叶) (配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本活动。) 设计者:鹿邑县王皮溜一中刘丽 年级:七年级 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 课时:4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 (1)提出学习课题; (2)介绍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成果要求等等; (3)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 (4)分小组讨论,明确内容:外出采集应准备哪些工具观察什么内容应注意哪些观察事项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采集标本制作应准备什么用具用品采用怎样的制作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2.材料准备 (1)走进大自然,于大自然融为一体,细致观察觉得有趣的事物,把发现的带回教室并记下来。(2)教师收集有关的叶片、文字资料和示范植物标本。 (3)收集生活中的小发现。 (4)学生准备好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等)。 【活动建议】 1.采取单独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向家长给予说明、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一些有用资料的提供。3.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讨论和总结。 4.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存在的问题】 1、在校园、大田等地采集植物,破坏绿化环境,产生不良引导;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3、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植物,教师也不能鉴别某些植物标本。 【活动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操作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活动用具】 制作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活动:(发现绿色的叶片)导入课 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播放大自然中绿色美丽的叶片—绿色植物的纪录片)。 师:大自然美不美谁能告诉老师它美在哪里 生们说。 师:说的真好,大自然可真美啊!老师告诉你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趣呢! 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师:现在我们就请四个小组各找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许多有趣的发现。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生物教学计划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生物教学计划 课外活动是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成立生物兴趣小组。 非毕业班年级学生。 1、时间:每周二第八节。 2、地点: 生物实验室及校园内。 1、解剖桃子,认识果实 2、认识豆芽 3、壁虎爬行实验 4、简便快速测定发芽率 5、叶片上印像

生物组全体教师。 对于桃子真是太熟悉了,从小至今吃过的桃子不计其数,因此桃是果实,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作为果实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取一个桃来解剖一下,会对于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将桃用清水洗净,以免有桃毛粘到皮肤上刺痒。揭开最外面那层皮,就露出果肉了;去掉果肉露出桃核;砸开硬壳看到里面有种子,种子外面还包着柔韧的种皮。桃子的外皮、果肉和桃核的硬壳合称为果皮。可见桃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图16)。 杏、李、樱桃的果实跟桃的果实极为相似。苹果、梨、山里红等果实,葡萄、西红柿、茄子的果实虽然含有种子的数量较多,但也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菜豆的果实就是豆角。掰开一个豆角看到里面有种子。幼嫩的时候,我们吃的主要是果皮(豆荚),成熟了果皮变干燥,把果皮去掉就剩下了种子。由此可见,果实成熟后,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类果实叫做肉果;有的果皮干燥,这类叫做干果。 如果说“核桃与桃的果实是同一类”你可能不信,要是能看到秋天的核桃树就会清楚了。市场出售的核桃经过加工与树上刚结出的

不一样。刚结出的核桃最外面是比较厚的绿皮,剥下去才见到核桃的硬壳。绿皮与硬壳就是核桃的果皮,我们吃到的是它的种子。 根据果实的特点我们来做一道题:奶奶去菜市场买菜,买回2斤黄瓜,1斤蚕豆,2斤土豆,3斤西红柿,1斤葱头,2斤茄子。你算一算在这些蔬菜中有几斤是果实?几斤不是果实? 多数果实由于传粉和受精作用子房膨大形成,这样的果实里面有种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果实有时不含种子,这种现象该怎么解释呢?原来这些果实没有经过传粉、受精作用,是由雌蕊的子房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成的。比如香蕉就是由穗状花序下部的雌花直接发育成的,所以里面没有种子。菠萝主要由多汁的花轴膨大而成,里面当然也没有种子。 豆芽是我们常见常吃的一种蔬菜,它不仅鲜嫩可口,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我这里说的认识豆芽,可不光是知道它能吃,重要的是弄清它的各部分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和它本身对于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 当妈妈买回豆芽菜或是家里泡黄豆生出豆芽的时候,取出几个进行观察,可以看到饱满的豆子上面拱出一个白嫩嫩的小芽。剥去外

八年级 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计划

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计划 【信息时间:2012-9-19 阅读次数:983 】【我要打印】【关闭】 八年级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计划 ----汤伟 一、指导思想 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同时充分发挥人员、设备优势进行有效探索、实践的学生活动的有效方式。在新一轮教改思想指导下,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同学培养生物兴趣、掌握生物实验技能、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 三、措施: 1、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这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个人活动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指导他们撰写小论文,参加生物学智力竞赛等活动。 3.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使其它学生受到教育。 4.召开活动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汇报,也可起到总结交流的作用。 四、活动内容——植物认种 每个学校都有绿化,历史悠久的学校更是古木参天。学生见到高大的树木、美丽的花草都会忍不住要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等等。但是许多学校都未对绿化植被进行过认种、分类和挂名牌。如果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满足好奇心、获得知识,方便学校管理,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二课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植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由教师讲解有关植物分类的相关知识,并且准备好广东常见庭院绿化物种的相关材料,以备学生查阅。 二、认种及标本采集。 首先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部分植物的分类认种,教会学生分类认种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然后由学生完成剩余的认种以及标本的采集。 三、资料整理 教师主要提供获得植物图鉴、植物相关信息的途径。学生对照标本以及图鉴,完成物种的鉴定,查找出植物的学名、俗名、分类地位、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以及经济价值等信息,最后整理出校园植物名录,制定名牌,悬挂名牌。 第二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第一课堂。

生物优秀教案

生物优秀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以生态系统为专题,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7.教学设计思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试行)》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基于这种理念,我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服务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四个机会: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动手尝试的机会;在线答题,及时反馈的机会;网络论坛,各抒己见的机会。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改善 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的升华,最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课兴趣教案

利用《高中生物通关游戏》提高高中生物练习的 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创意背景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不变的是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揭示了“好之”和“乐之”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会提高。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么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它强调了儿童动作训练的重要性。同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必要手段,而且练习是需要不断重复的。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记忆是在反复中进行的,重复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重复学习不仅有修补、巩固记忆的作用,还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题海战术为什么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的突出弊端就是不考虑练习的质量与效率,使练习的过程变得非常机械、枯燥,大大降低了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创意思路 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极力倡导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并不到位。我想原因不外乎我们没能找到一条能够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乐于做主体的途径。游戏是我们童年时期的乐趣之源,是我们成长的动力之一。在目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堂气氛沉闷的大背景下,把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课堂和课后学生的练习环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从本质上来讲,人都有好乐的天性,游戏就是乐的形式之一,而人的任何活动只要与人好乐的天性相结合,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很多教师都极力反对单调乏味的题海战术,而是希望通过习题的精选、精编和精练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我作为一名减负增效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在习题的精选、精编和精练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途径,努力将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等内容进行精选,

生物课外活动总结

生物课外活动计划 实习生活已经过了多半,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学生的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让学生放松一下,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对生物课的兴趣,我决定开展一节精彩的生物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报告式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2.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害虫,并了解各自危害及防治措施。 3.通过兴趣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 精神。 4.熟悉调查报告的写法。 二、活动过程: 1.自由结组 让学生自愿分成兴趣小组(4人一组),选举一名组长。并且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口号。 2. 课下准备 在星期五放假前的一节课布置任务让每一小组在周末通过询问师长、查阅资料、上网检索等方式调查一种以上害虫的详细生物分类及危害和防治措施,并以小组总结报告的形式写下来(在综合实践课上讲过调查报告的写法)。小组长负责督促大家完成活动。 3. 课上报告 让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并介绍自己组的调查经历故事。(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加以评价,如调查方式,调查过程中

的不足之处等,以此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做调查)。 4. 师生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害虫,了解其危害及防治办法。同时分析各组的活动过程及调查小故事,通过此学会做调查的方法。 5.评优奖优 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调查过程及各自的调查结果评选出前五名,并发一个笔记本作为鼓励。 三、注意事项: 1.在活动前一定要先给学生讲调查中的安全问题。 2.小组分组以自愿结组为原则,确定小组长要民主。 3.在调查前提醒学生复习怎样做调查的知识,并提前制定调查计划 书。 4.评优奖优环节要公平,让学生认识到付出就有回报。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组织方式 1、兴趣活动小组人员,为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2、每2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2、辅导教师:杨婷 四、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后。(特别活动时间特定) 五、具体活动内容:如下展示

初一年级组 1号 制作人:初一1班刘静卫凤婷马梦娜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大米、绿豆、包谷珍、乒乓球等 2号

植物细胞模式图 制作人:初一4班 黄诺云 雷东润 李莹 马瑛婕、丁谢缘 李雷 李娜 王一凡 制作材料:废弃的纸盒、橡皮泥、包谷珍、黄豆、绿豆等 3号

动物细胞模式图 制作人:初一1班 刘小刚 制作材料:面、橡皮泥 塑料盒等 4号 细胞质 细胞质

动物细胞模式图 制作人:初一4班冯子叶吴光伟 制作材料:橡皮泥、纸片 以上为初一年级兴趣小组制作的动植物细胞模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增强了对细胞结构的掌握,增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3.描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并能分析资料进行区别; 4.描述社会行为,能联系实际准确判断是否具有社会行为; 5.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 课前准备:兴趣小组录制运动系统短视频教 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播放一段猎豹捕食瞪羚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了哪些行为,导入课题。 一.复习过程: 过渡:首先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提问: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再小组合作,对照课本进行基础梳理. 【任务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一、小组合作,基础梳理(课本P42-P43)1. 关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2.关节有何特点?分别由哪些结构决定? 3.骨、关节、骨骼肌起什么作用?它们怎样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 4.运动需要哪些系统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二、表达交流,教师点拨 (一)关节 1.关节由、、构成。完成关节图。 2.关节的特点是和。和体现了灵活性, 和体现了牢固性。 (二)骨骼肌 1.骨骼肌由1 和2 组成。 2.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绕过连在不同的骨上。 过渡:同学们的基础梳理的很扎实.现在来检查一下你是否能灵活 运用。迅速完成学案上的对点导练1 和2: 三、利用对点导练,巩固掌握基础知识。 【任务二】运动的形成及意义 一.口头描述,理性归纳 二.体验探究,类比提升 屈肘时,伸肘时,双手提重物时,双手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分别 是如何变化的? 三.自主完成 (一)运动的方式 (二)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任务三】动物的行为 (一).同位合作,梳理基础(课本P47—P58 页,完成相应的 问题。) 1.动物的行为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一)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本章的主题是“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共分为2节课。它阐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本章第一节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完成生命活动的角度,讲述细胞的生活,使学生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前面的第一章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本课的基础;而通过对本课“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进一步形成对细胞较为完整的认识,也为下一章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奠定基础,此内容在本单元中上承细胞的基本结构,下启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了解水平) 2. 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理解水平) 3. 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理解水平) 4. 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理解水平) 技能目标: 通过对生活现象再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观看动画视频、小组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反应水平) 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突破策略:生活现象→同桌交流→观看动画→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学生小结→生活举例→活学活用 教学难点: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突破策略:教师引导→生活举例→情景问题→观看动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交流→观看动画→自主学 习→学生小结→拓展应用 二、教法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很微观,比较抽象,与学生距离较远,教学难度也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了使这些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我设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和讲述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出发,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分享。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七年级生物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2—1—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稿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并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学生整理资料和调查报告,关注藻类、蕨类、种子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4、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综合等多种能力。 5、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3、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难点: 1、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观察以及藻类和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内采集标本、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团 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的录像、几种藻类植物标本和图片、蕨类植物的用途的录像,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 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滴管等 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种子植物有关种子萌发和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录像;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课件;动态展示桃的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的课件。

学生: 1、生物兴趣小组采集一些蕨类和淡水藻类的实物,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绿色植物有关的资料。 2、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3、参与调查校园内的种子植物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藻类植物) 一、课前预习: 1、科学家将绿色植物分成、、等若干类群。 2、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其原因 是。 3、蕨类植物具有了、、等器官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组织,但仍适于生活在的环境中。 4、种子植物分为和两类,其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这是因为它的种子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适用性更强。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像:地球水陆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如海洋中海带、紫菜、马尾藻、巨藻、陆地上的苔藓、肾蕨及种子植物若干把学生带入千奇百怪植物世界,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教师强调水中藻类植物数量远远多于陆地上的种子植物,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藻类植物的兴趣。 三、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1、CAI课件展示刚才录像中几幅藻类植物的图片(如海带、紫菜、石莼等)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 ①同学们请看这几种就是藻类植物,哪些是你所认识的呢? ②它们大多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老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给予肯定并加以完善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 在水中,只有极少数生活在陆地上。并引导学生过渡到淡水藻类植物—水绵的学习。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秋冬季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环境季节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 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 三、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 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2.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 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 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 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引导语:“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3.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猜测这些动植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4.观察九月校园里面生物。 选择校园里面熟悉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在科学记录本上用表格记录六种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生长情况(记录九月的,以后每月跟踪观察)。 拓展阅读: 冬眠的动物 地球上可控制自己体温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可因环境温度改变而调节体温的动物,称为变温性动物,这些变温动物在冬天寒冷时,体温随着下降,而活动也跟着停止,此时体内对能量的消耗也随着减少,如此在不吃食物的状态下也能维持生命。 “冬眠”的种类分为3种,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之间。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紧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冬眠的哺乳类动物与我们身体构造上一定有什么不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两者器官和组织没有差异性,只不过是冬眠的哺乳动物能够利用特殊因子来控制神经荷尔蒙系统调节器官的代谢状态,如果能找到这种控制的遗传因子,将来人类或其他动物进行冬眠也不无可能性。在我们台湾因为天气温暖,所以动物的冬眠时间应该很短暂,尤其是动物园内属于可冬眠性的动物在保温及避寒的设施下于冬天还是能活动自如的。冬眠的哺乳动物啮齿目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翼手目蝙蝠食虫目刺猬还有青。九月,大榕树叶子有点黄,还有少数掉落的现象,“他”向我们传递着秋的气息! 花圃里的月季花开的好艳丽啊,万绿丛中一点红!旁边的狗牙花洁白清香,犹如秋的使者。 让我们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十月再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吧。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 导图等归纳总结.本节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不仅关注各类动物的特征,更加关注人类与它们的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定位观念: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是生物圈中普通的一员,需要关爱动物,保护动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对于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他们相对比较熟悉,已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及基本印象。因此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重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重、难点、)

(3)尝试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说出鲫鱼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说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法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 养的提高。在进行本课教学时,结合学生常见的动物,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熟悉的各种动物和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 学教材,自主探究,找出它们的相似特征,教师再精当点拨。最后由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出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进一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 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玻璃缸、清水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1、出示问题: 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划

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划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山区中学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一.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在高中段成立花木栽培小组,开展花木栽培、管理、繁殖等活动,同时渗透作物、蔬菜、林木栽培技术。介绍校园常见的花木的分类和识别方法,给校园内的花木挂上名称牌;介绍常见花木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及嫁接、压条、扦插、分株等繁殖技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花木的栽培和繁殖技术; 二.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植物激素教学对生长素作用进行验证;结合再生教学进行涡虫再生能力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结合动物个体发育进行蛙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等。 三.结合劳动技术课教学开展生物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培养劳动观点、习惯、技能,如花木栽培、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食用菌栽培的教学及实践,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教学与实践,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 四.利用爱鸟周、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计划生育宣传月、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举办知识讲座和黑板报、壁报、图片展览以及知识竞赛,扩大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质。 五、活动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型,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生物学能力。 (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生物学课外活动,可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三)提高兴趣,发挥专长,培养生物学人才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课外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兴趣和专长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划

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 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砖窑湾镇初级中学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划 为了综合教研组申报并且立项的陕西省延安市微型课题研究课题“生物兴趣活动小组辅助课堂教学探究”的顺利实施,经课题组全体成员讨论,制定以下生物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计划。 一、活动的意义 (一)通过生物兴趣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和热情 针对我校生物教学中学习生物的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对该科目不重视,认为生物科目不参加中考,上课动力不足,生物教学困难重重。通过建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通过生物兴趣活动小组,实现部分带动全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在试验班级八年级二班选取十名学生组建生物兴趣小组,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和感染剩余学生,以达到部分带动全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通过生物兴趣活动小组,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课堂中充当教学助手 生物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可以利用活动时间为课堂教学准备一些课堂中短时间无法完成的教学素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二、活动内容的计划 (一)生物学课外活动内容安排的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但课外活动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活动讲授理论。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 (二)活动具体内容安排(见附表) 三、措施: 1、生物学课外活动小组这是校内活动的主要形式。活动内容主要配合课堂教学,也可扩大和加深生物学有关的知识。为保证活动正常进行,每月安排2次活动。 2、个人活动对生物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进行个别指导,组织他们进行阅读、观察、研究。 3、定期进行总结。 四、生物兴趣小组组建 指导教师;马延军卢娟周塞平 组长:陈凤凤 副组长:郝玉玉 组员:杜淼刘倩李永东陈佳佳 刘小龙张欢欢刘凯董保园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初中生物《血流的管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 生物课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注意了三个领域的平衡和协调。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一切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为原则。 2.设计特色 根据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特征进行预先分析,确定教学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使教学活动的程序得到有序的、优化的安排,并达到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爱好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教学条件分析 学校有现成的生物实验室和各种生物教学设施,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设备:小鱼若干条,玻璃水槽,显微镜以及血管挂图、人体血管分布图和受伤工人血管出血的包扎录像,培养皿,滴管,棉絮,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图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2)掌握脉搏及“切脉”。 (3)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血液在这三种血管的流动特点。 (5)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之间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明白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培养学生与 他人合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

(2)通过描述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2)通过心血管疾病资料的介绍,增强学生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 活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3)了解我国的传统医学──“切脉”,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并运用观察、类比、推理相结合。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我为学生的学习进行导航,在教学中要重视能力,重视学生,辅导学生实验操作,加 强直观教学,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2.教学策略 首先为学生展示受伤工人血管出血的包扎录像,然后让学生相互切脉,感受血管的跳动,并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再利用挂图和课件进行直观的教学,最后归 纳总结并用习题加强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有可能与 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我按照陶行知 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因此,我在开展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结合练习第1 题进行教学。展示挂图,先让学生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认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用动脉行不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同时也有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对不同血管的功能、血管中血流速度进行合理的推测。在老师的引导下,各个小组选代表上讲台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趣味生物探秘》教学计划

《趣味生物探秘》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把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中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团结意识和思想道德教育。 2 、开设生物探索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索基本技能和认识素养。 3 、开启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养。 三、课程内容: 1、有关人类自身的奥秘

(完整)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西园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4、利用网络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植物的情感。 5、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6、让学生学会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 三、组织方式 1、在上学期兴趣活动小组人员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共42人。 2、每6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2、辅导教师:丁元元、姜化兰 四、活动时间安排 七年级:每周三下午第3节课后。(特别活动时间特定) 1、每次活动都要按时,不准无故缺席。 2、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参加每次活动,活动中应仔细观察、思考,认真操

作,并如实记录。 3、大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有创造性。 4、每次活动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每学期每人都应总结一篇科技小论文。 制定人:丁元元 201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