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摘要:桩基嵌岩桩对底部沉淀层厚度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工艺操作的不当,出现桩基底部沉淀层厚度超过规范要求,造成桩基质量事故。本文对吹孔压浆处理某桥梁桩基底部沉渣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桥梁工程;嵌岩桩;沉渣;吹孔;压浆

0 引言

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桩基嵌岩桩已成为采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由于基桩嵌入岩层中,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决定于桩基底处岩石的强度和嵌入岩层的深度,基桩的外力全部传至桩底岩层,因而它对成孔时清孔的要求较高,对沉淀层厚度有着严格要求。嵌岩桩的成孔有钻机成孔或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有水下灌注法或空气灌注法。现就工作中所遇到的桩基采用挖孔水下灌注成桩时,由于施工工艺的操作不当,造成桩基底部沉淀层超厚,采用吹孔压浆进行补强处理的工艺进行介绍。

1 工程实践

1.1 工程介绍

位于赣粤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洋平洲中桥,上部结构为3 ⅹ16m 的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桥宽26m 。设计标准为汽车—超20 级,挂车—120,人群3.5KN/m2。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四柱墩,桩径Φ1.4m,桩设计长度12m 。桥台为肋式桥台,桩径Φ1.2m,桩设计长度12m 。桩基形式为嵌岩桩,桩底标高66.189m 。地质条件是底部标高62.60~59.00m 砂岩, 72.10~62.60m 为弱风化砂岩,72.80~72.10m 为强风化砂岩,75.30~72.80m 为全风化砂岩,78.189~75.30m 为亚粘土。

1.2 桩基施工与检测由于地质条件较好,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施工时天气干旱,地下渗水量小。灌注混凝土桩的时候,天气阴雨连绵,孔壁渗水量较大,为慎重起见,决定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成桩。成桩后经检测单位超声

波无破损检测发现3#—18 桩底部波形异常,经分析认为桩底部混凝土强度偏低,取芯后分析后发现其底部存在50cm 左右混凝土强度偏低的软弱夹层,由基岩碎屑物及黄泥构成,结果显示整桩混凝土的均匀性、完整性、胶结性良好,对其桩身芯样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压强度试验,显示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

1.3 产生夹层的原因

为了解缺陷的性质,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原来3#—18 桩基成孔后,天气晴好,孔内渗水量小,决定采用空气灌注法成桩。后由于连日阴雨,孔内渗水量较大,改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法成桩。在往孔内灌注清水时,由于操作不当将护壁台阶上的清孔沉渣及黄泥冲入孔底,形成软弱沉淀层。

2 处理方案

桩底软弱夹层的存在,大大降低基桩的单桩承载力。为确保3#—18 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对该桩进行了补强处理。桩基补强处理的要求是清除底部软弱夹层后,压注入水泥砂浆,使桩基础直接支承在基岩上,从而使桩基能满足单桩承载力的要求。

2.1 钻芯成孔

为清除底部的软弱夹层,采用吹孔压浆至桩基底部软弱层的办法进行补强处理。在原先3#—18 桩基随机钻芯取样的1#孔对称处又钻一个2#孔,孔径为10cm 。

2.2 清孔

将桩顶的浮浆、杂物清除,往孔内注满清水,做一个直径为6cm 的钢管与空压机主管连接,在钢管的出气端做一个2cm 的弯头,以便能在孔底横向吹孔。把空压机的出气管阀门开启,开始缓慢放气压,将吹气管从1#孔内慢慢伸入桩基底部,边吹边加压,此时桩基底部沉渣物将随水流从孔内吹出,最后钢管伸到桩基底部,接上弯头转动钢管横吹,将沉渣物全部吹出,待吹出的水含砂少且较清时,可认为沉渣物已清除。

2.3 制备砂浆

所制备的水泥砂浆标号为30#,高于桩基混凝土标号,砂浆具有一定的和易性、膨胀性,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且不离析,水灰比控制在0.4~0.45 之间,使用

4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在水泥浆中掺入了适量的膨胀剂和减水剂,制备水泥浆沁水率小于3%,拌和后3 小时沁水率小于2%,不受约束自由膨胀率小于10%,稠度控制在14~18s 之间。为确保水泥砂浆的质量,对水泥砂浆试样作了试验,以确保水泥砂的浆质量。

2.4 压浆

将压浆管放至2#孔的底部,开动压浆泵压浆,水泥浆在1#、2#孔内同时上升,由于压力差水泥浆

首先会从1#孔压出,当水泥浆压至1#孔口时,为保证孔内充满砂浆,待1#孔口冒出原样砂浆时,堵塞1#孔,这时缓缓提升压浆管,边拔边加压,将压浆管提至2#孔口时,保持一个稳压闷浆期,直至压浆泵自动停止压浆,同时封闭2#孔。压浆过程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当时气温为5 ℃左右,压浆时间不宜超过45min,在此期间水泥浆要连续搅动,以防止离析,如因时间过长而导致流动性降低则不能通过加水来增加流动性。

2.5 施工安全

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工人应配带眼镜,以防空压机意外吹伤眼睛。波速处理后的波形图处理前的波形力图

3 处理效果

处理完7 天后,再次进行超声波检测,从结果中判断桩身完好,能满足使用性能。

4 施工工艺的注意事项

4.1 钻取压浆孔时要垂直,钻到孔底基岩面上,以便能彻底清孔和保证压浆的均匀性。

4.2 清孔时要纵管与横管冲洗相结合,以确保桩基底部的沉渣杂合物能充分被冲出,清孔的程度是施工工艺的关键所在。

4.3 水泥砂浆要掺加适当的膨胀剂和活性硅粉,以改善砂浆的固结强度和粘结性。

4.4 压浆时要始终保持压浆管在孔内混凝土面以下1m 处,以防止混凝土的

断层。

5 结语

吹孔压浆处理嵌岩桩底部沉渣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艺,施工过程中要仔细、耐心。采用了正确的吹孔压浆工艺后使桩基完全能满足设计使用性能,达到对其承载力的要求,特别是它施工的简易性、可靠性、低成本性,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借鉴。当然处理后的桩底的混凝土与原混凝土的结合受此工艺所限肯定存在薄弱夹层,为避免缺陷桩的出现,在灌注混凝土桩身时应注意操作、工艺、配合等,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旋挖钻成孔掏渣筒沉渣处理施工工艺 1 前言 旋挖钻机是一种适合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广泛用于市政建设、铁路、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地基工程施工。配合不同钻具,适应于干式(短螺旋),或湿式(回转斗)及岩层(岩心钻)的成孔作业,旋挖钻机具有装机功率大、输出扭矩大、轴向压力大、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及多功能等特点。旋挖钻机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地质条件,使用范围广,基本可满足桥梁建设、高层建筑地基等工程的使用。目前,旋挖钻机已被广泛推广于各种钻孔灌注桩工程。 由于旋挖钻机如钻筒底部的钻头齿块高度为18cm,成孔的桩底沉渣厚度约为18cm。成渝客运专线设计要求桥梁钻孔桩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 ,如果不对旋挖钻成孔的桩底沉渣进一步清理,势必导致桩底沉渣厚度远远超过设计要求。我们根据旋挖机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与之配套的旋挖钻掏渣筒,有效地解决了钻孔桩旋挖钻沉渣厚度远远超过设计要求的难题,保证了钻孔桩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了桩基施工的质量。 2 工艺特点 (1)旋挖钻机钻孔具有施工质量可靠、成孔速度快、成孔效率高、适应性强、环保等优点。 (2)掏渣筒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3)掏渣过程操作简便。 (4)掏渣效率高。 (5)掏渣效果好。 3 试验工点及适用范围 本工艺试验工点为梅江河双线特大桥45#墩1号桩基。钻孔桩旋挖钻掏渣筒适用于粘性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及软弱岩层中的旋转钻成孔后的沉渣处理,钻孔桩孔底有水、无水掏渣后沉渣厚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4 施工原理 旋挖钻机成孔原理:旋挖机钻杆带动钻头正旋转旋挖,把桩基的土卷入钻筒中,逆旋转把钻筒底部的封板盖住,逐步提升钻杆,把钻筒中的土带出孔外以成孔。掏渣筒根据旋挖钻机钻筒装土原理进行设计,考虑到旋挖机钻头齿块高度过高,无法满足沉渣要求,故设计掏渣筒时底部进渣刀口与掏渣筒底面齐平,很好地解决了旋挖钻机成孔后沉渣厚度过大的难题。

桩偏位处理方案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007-05-10 14:06 【】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 的桩有8根,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γ=19.1kN/m3,c=13kPa,φ=2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γ=16.9kN/m3,c=6.7kPa,φ=13.4°)。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偏位。 (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JGJ 94-94)》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495m-1后,再由式Rh=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4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时取2.441;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124.91kN.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 施工时先清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Rh水平推力使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安全。 按上述处理思路施工,工期较短,处理费用约每根3000元。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

浅谈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 摘要:通过工程质量问题分析,说明孔底沉渣对钻孔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从钻孔、清孔、灌注混凝土等环节论述了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的控制要点及对策。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沉渣分析控制 0 引言 台州是浙江沿海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地势较低(常低于2%频率洪水位2~3m),建筑物基础通常通过打桩处理。钻孔灌注桩以其适用范围广、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噪音低、振动影响小、成本适中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户内变电所基础工程中。而桩底沉渣厚度的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沉渣过厚不仅会造成桩基承载力不足,还会造成建筑物的过大沉降,通过某110千伏变电所工程桩基施工中质量问题分析,对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控制的控制要点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情况 110千伏果丽变电所位于玉环县沙门镇五门开发区,综合楼工程采用半地下室,地上为二层框架结构,拟建场地土层分层及主要力学指标如下表: 1、粘土:灰黄色,软-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平均层厚0.8米。 2、淤泥:灰-深灰色,流塑状态,以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及高灵敏度为其特点。平均厚度为23.50米。 3、粉细砂与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灰色,高压缩性,二者呈1~10mm厚的薄层状交替分布,平均厚度为1.60米。 4、坡积土:灰黄色,稍-中密状态。平均厚度为2.52米。 5、强风化凝灰岩:浅灰黄色,岩芯呈碎块状。平均厚度为1.14米。 6、中风化凝灰岩:浅灰黄色,岩芯呈短柱状。全场地分布,在本次勘测中各钻孔均未穿透该层而终孔,平均进入该层厚度为1.70米。平均标高为-26.57米。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指标见表1 根据拟建变电所地质条件及建筑物荷载情况,变电所基础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和¢800两种,总桩数83根,桩长为27米~31米不等,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600为2100KN、¢800为3700KN。桩身采用C30砼,桩端持力层为第6层中风化凝灰岩,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大于一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发布日期:2014-06-21 来源:混凝土机械网作者:混凝土机械网浏览次数:1494 核心提示:1、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商品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 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④-1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薄壁预应力商品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 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的桩有8根,且④轴以西和?轴以北区域内的桩基本设有偏位。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γ=19.1kN/m3,c=13kPa,φ=2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γ=16.9kN/m 3,c=6.7kPa,φ=13.4°)。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商品混凝土管桩的偏位。 (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495m-1后,再由式Rh =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4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时取2.441;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124.9 1kN。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商品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施工时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

浅谈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的控制 1 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情况 110千伏果丽变电所位于玉环县沙门镇五门开发区,综合楼工程采用半地下室,地上为二层框架结构,拟建场地土层分层及主要力学指标如下表: 1、粘土:灰黄色,软-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平均层厚0.8米。 2、淤泥:灰-深灰色,流塑状态,以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及高灵敏度为其特点。平均厚度为23.50米。 3、粉细砂与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灰色,高压缩性,二者呈1~10mm厚的薄层状交替分布,平均厚度为1.60米。 4、坡积土:灰黄色,稍-中密状态。平均厚度为2.52米。 5、强风化凝灰岩:浅灰黄色,岩芯呈碎块状。平均厚度为1.14米。 6、中风化凝灰岩:浅灰黄色,岩芯呈短柱状。全场地分布,在本次勘测中各钻孔均未穿透该层而终孔,平均进入该层厚度为1.70米。平均标高为-26.57米。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指标见表1 根据拟建变电所地质条件及建筑物荷载情况,变电所基础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和¢800两种,总桩数83根,桩长为27米~31米不等,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600为2100KN、¢800为3700KN。桩身采用C30砼,桩端持力层为第6层中风化凝灰岩,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大于一倍桩径。 1.2成桩质量问题分析 桩基工程完成后,先后委托两家测试单位分别对变电所桩基工程的6枚工程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表明6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均不满足设计要求,单桩静载试验曲线为标准“z”字形;对所有工程桩作低应变动测分析,结果全部为Ⅱ类、Ⅲ类桩;对第二次静载试验的三根桩作钻探取芯,结果仅79#桩(¢800)钻芯取样成功,钻孔取芯原始记录表明在桩底(28.30~28.57m)夹有0.27m左右沉渣(沉渣为砼离析碎石及石屑),28.57m以下变为青绿色中风化基岩,基岩裂缝发育完整,岩芯呈短柱状;根据取芯砼强度试验报告,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结合以上试验结果,笔者认为单桩极限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桩底沉渣过厚。 1.3质量问题补救措施

桩偏位处理

砖偏位后承台、砖胎模处理 本工程工程桩直径d=900,对于2桩承台、3桩承台及多桩承台边桩,允许偏差为120mm;为保证本工程桩基工程质量,对本工程内工程桩桩位有偏移时,承台及砖胎模做如下处理: 1.当桩中心位置有所偏移,但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时,承台不需做任何调整, 继续按照原图施工。 2.对于桩承台,当桩集体偏位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将桩偏向方向这 一侧承台边沿扩大至与桩偏离方向对称,即在砌砖胎模时保持桩偏离方向承台边沿,扩大偏向方向承台边沿,使桩继续处于承台中线位置,保持四个方向对称。简图如下: 图纸桩中心线 现场实际桩中心线 桩偏向方向 桩偏离方向 桩 偏 位 移 方 向 图纸承台边至现场实 际桩中心线尺寸为L 扩大承台尺寸, 长度为L L1为桩偏心距离,当L1偏心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使桩到承台两边沿尺寸对称、相等。 中建三局二公司兴业银行大厦项目部 2010年11月10日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 2009年1月22日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④-1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的桩有8根,且④轴以西和?轴以北区域内的桩基本设有偏位。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 2 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 (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γ=19.1kN/m3,c=13kPa,φ=2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γ=16.9kN/m3,c=6.7kPa,φ=13.4° )。南侧的堆土压力造成淤泥质粘土向西南区域滑动产生巨大的推挤作用,引起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偏位。 (2)解决思路:为确定被挤偏的桩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对之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发现偏移量小于50cm的桩均未断裂,大部分桩身完整,无明显缺陷,有个别局部开裂,而受损部位均在距桩顶5~10m处;偏移量大于50cm的桩,有明显缺陷,局部开裂较严重。若采用原桩型进行补桩,则施工工期较长,费用很高,还会引起违约索赔。因此,同时考虑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①推顶法(即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94)》中公式计算得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6495m-1后,再由式Rh =α3EIχoa/Vx得出允许水平推力值(其中χoa为桩顶容许位移,软土取40mm;Vx为桩顶水平位移系数,当α×h(桩长)≥4时取2.441;EI为桩身抗弯刚度),即Rh=124.91kN。采用小于Rh的水平推力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的桩身是安全的。 施工时先清除桩前侧的土,最大幅度减少所需的水平推力,再采用小于Rh 水平推力使偏位的桩复位,就能保证桩的安全。 按上述处理思路施工,工期较短,处理费用约每根3000元。 ②锚杆静压桩补桩。借助于锚杆桩来弥补桩偏位所丧失的部分承载力,并可

桥梁嵌岩桩基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桥梁嵌岩桩基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1 引言 在公桥梁建设中,桩基嵌岩桩已成为较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由于桩基嵌入岩层中,单桩轴向允许承载力取决于桩基底处岩石的强度和嵌入岩层的深度,桩基的外力需要传至桩底岩层,因而对沉淀层厚度有严格要求。嵌岩桩的成孔有钻机成孔或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有水下灌注或空气灌注法。现就工作中所遇到的桩基采用挖孔水下灌注成桩时,由于施工工艺的操作不当,造成桩基底部沉淀层超厚,采用吹孔压浆进行补强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介绍。 2 工程实践 2.1 工程介绍 大桥的上部结构为12×20m宽幅空心板,左右幅均为16.75m。设计标准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四柱墩,桩径φ1.5m,桩设计长度21m。桥台为肋式桥台,桩径φ1.2m,桩设计长度18m。桩基设计为嵌岩桩。 2.2 桩基施工与检测 由于地质勘察报告标识大桥桥址地质条件较好,综合分析后,决定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施工时天气干旱,地下渗水量小;但9#-1桩基终孔后的天气连降暴雨,孔壁渗水量较大,只好3天后的暴雨停止空隙实践灌注混凝土桩;现场对终孔3天的桩基孔底再次清渣检查;但为了保证灌注质量,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成桩。 成桩后经检测单超声波无破损检测发现9#-1桩基底部波形异常,

经分析认为可能是现场排水不畅,使挖孔堆弃于孔口的沉渣连同黄泥随暴雨由孔口流入桩基孔所致。 取芯后发现其底存在5cm左右的夹层,由沉渣和黄泥组成,结果显示整桩其他部分混凝土的均匀性、完整性、胶结性良好,对底部桩身芯样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向压强试验,显示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 2.3 产生夹层的原因 为了解决缺陷的性质,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原来9#-1桩基成孔后,天气晴好,孔内渗水量小,决定采用空气灌注法成桩。后由于连日暴雨,孔内渗水量较大,改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法成桩。在现场排水不畅、降水量急骤增大的情况下,由于雨水将护壁台阶上的清孔沉渣及挖孔堆弃于孔口的沉渣连冲入孔底,形成软弱沉淀层。 3 处理方案 桩底软弱夹层的存在,大大降低嵌岩桩基的单桩承载力。为确保9#-1桩的轴向允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对该桩桩底进行了补强处理。桩基补强的处理措施是清除底部软弱夹层后,压注高标号水泥砂浆,使桩基础通过注入的水泥砂浆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从而使桩基能满足单桩承载力的要求。 3.1 钻芯成孔 为清除底部的软弱夹层,采用吹孔压浆至桩基底部软弱层的办法进行补强处理。在原先9#-1桩基随钻芯取样的1#孔对称处又钻一个2#孔,孔径为10cm。

嵌岩桩基桩检测及桩底沉渣处理施工技术

嵌岩桩基桩检测及桩底沉渣处理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相互对比印证嵌岩桩桩底沉渣厚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高压水流冲切清理桩底沉渣,高压注浆,效果显著。 关键词低应变;载荷试验;钻芯;高压水流冲切;高压注浆 1前言 嵌岩桩桩基对于基岩埋藏较浅的地区而言,是一种常用的且行之有效的基础型式,它具有承载力大,沉降小等一系列优点,但在施工中,若桩身质量存在缺陷或桩底沉渣过厚就会适得其反,造成沉降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但此时桩已完成,清理桩底沉渣就困难重重。通过对典型工程的处理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本文就如何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嵌岩桩基桩质量进行了论述;同时也详尽地介绍了处理嵌岩桩桩底沉渣过厚问题的技术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2工程概况 2.1工程地质条件 据场区勘察报告,场地下主要地层为: ①层:素填土,黄褐色,色暗,稍湿,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含碎石等杂物,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层厚2.0~3.0m; ②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含氧化铁锈斑,偶有小碎石,土质均匀,切口具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厚3.2~5.5m; ③层:全风化片麻岩,红褐色,色暗,可辨原岩结构,含石英结晶体,局部已黏土化; ④层:强-中风化片麻岩,红褐色,钻进难,含石英结晶体,勘察未揭穿该层。 2.2工程桩施工 某厂设备基础共施工钻孔灌注桩394根,直径 800mm,扩大头D=1200mm,桩长12~16m,嵌岩深度1.5m,桩端进入强-中风化片麻岩,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7200kN。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5m,采用泥浆护壁,正循环带扩底钻头成孔,导管水下灌注施工工艺。3基桩检测 3.1检测方法及程序 工程桩施工完毕达到龄期后,首先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样率不低于20%;低应变反射波法反映基桩存在缺陷和桩底同相反射明显的桩,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进行基桩承载力检测,抽样率不低于1%,评价其施工质量和基桩的可使用性;同时应用钻芯法进一步评价基桩的完整性和桩底沉渣;按照科学的程序综合应用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三种方法相互比对和印证,达到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基桩质量。 3.2基桩低应反射波法检测 通过分析该区嵌岩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信号,反映桩身混凝土完整,桩径较均匀,个别桩有扩径现象。按照桩底反射波相位和能量的差别,可将低应变反射波信号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第一类桩底反射波不明显(图1),第二类桩底有正相位反射波,幅值小(图2),第三类桩底有正相位反射波,幅值大(图3)。其中一、二类型信号的桩达到抽检数量的95%,依据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第一类型信号的桩底沉渣清理较好,桩身混凝土与基岩结合紧密,基桩的承载力应该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承载力的要求;第二类型信号的桩桩底沉渣清理不足,桩底存在一定量的沉渣或者是基岩强度和完整性不足;第三类型信号的桩底沉渣清理较差,桩底存在较厚沉渣或是基岩强度和完整性严重不足。

桩基缺陷处理方案

Xx工程桩基缺陷处理专项方案 一、桩基缺陷概况 Xx工程22#墩有桩径2.0m的灌注桩2根。桩基声测和钻芯取样的结果表明2根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具体情况如下: 1左线22#-1桩: 缺陷共2处,第一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 6.800m-10.300m (标高-4.079m至-7.579m)处,桩身局部有颈缩,颈缩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1/3,颈缩高度约3.5m;第二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29.400m-33.896m (标高-26.624至-31.120m )处,缺陷类型为桩底沉渣过厚。沉渣呈锥形分布,存在缺陷的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1/2,沉渣最大厚度为1.916m。 沉渣成分以砂砾为主,夹杂有少量粘性土。 第一处缺陷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土状,风化剧烈,遇水易软化崩解;第二处缺陷总长4.496m,其中约0.256m长段位于强风化花岗岩,该地层岩芯以块状为主,岩石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岩质较硬;其余缺陷段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长柱状,裂隙较发育,岩石硬。 2、左线22#-2桩: 缺陷共2处,第一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7.200m-11.450m (标高-4.424至-8.674m)处,桩身出现严重颈缩,颈缩面积约占桩身截面积的2/3 ;第二处缺陷位于桩顶以下 32.200m-33.436m (标高-29.424m至30.600m)处,缺陷类型为桩底沉渣过厚。沉渣呈锥形分布,沉渣最大厚度约1.236m,沉渣最小厚度约0.14 m。沉渣成分以砂砾为主,夹杂有少量粘性土。 第一处缺陷位于全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土状,风化剧烈,遇水易软化崩 解; 第二处缺陷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地层,该地层岩芯呈长柱状,裂隙较发育,岩石硬。 、桩基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主要原因: 根据桩身缺陷位置、缺陷类型、夹渣(或沉渣)的性质及形状可推断,造成本次质 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①、成孔过程中泥浆指标差(胶体率低、砂率高),清孔时清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 一、存在问题 K4565+340甲玛大桥33#墩桩基偏位,其中33#-0桩基沿路线方向偏移- 10cm,向右偏移4cm;33#-2桩基沿路线方向偏移-15cm,向右偏移10cm,详见桩基偏位示意图。 二、分析问题 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桩基偏位应不大于5cm,现针对甲玛大桥33#-0、33#-2桩基偏位问题,经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是桩基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导致受力发生变化。 三、解决方案 对于甲玛大桥33#墩桩基偏位问题,经受力验算,现提出一套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1)用挖掘机在桩头范围内,挖出一个基底4×4m宽的基坑,深度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放出坡度,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从帽梁底部向下破除3m桩头,桩头破除到指定标高后,清理基底。在破除后的桩头上,接一个桩帽,桩帽尺寸(长)×(宽)×2m(高)。桩帽的中心线与设计桩基中心线保持一致,然后在桩帽上接一个直径,长1m的短柱,短柱中心与桩帽中心和桩基设计中心在同一轴线上(详见图一)。 (3)桩帽应埋入天然地面以下50cm,且因本桥墩位于G318桥梁下河道冲击范围内,须改移河道以避免冲刷对桩长的影响。 (4)在桩帽施工前,对桩帽角点坐标进行复核,确保无误。 (5)桩帽钢筋采用92根28、25根20、26根16钢筋布置而成(附桩帽钢筋布置图)。 (6)短柱钢筋采用25、22、φ16钢筋布置而成,短柱钢筋伸入桩帽,伸入帽梁1m(附短柱钢筋布置图)。 图一: 四、预防及控制措施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摘要:桩基嵌岩桩对底部沉淀层厚度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工艺操作的不当,出现桩基底部沉淀层厚度超过规范要求,造成桩基质量事故。本文对吹孔压浆处理某桥梁桩基底部沉渣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桥梁工程;嵌岩桩;沉渣;吹孔;压浆 0 引言 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桩基嵌岩桩已成为采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由于基桩嵌入岩层中,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决定于桩基底处岩石的强度和嵌入岩层的深度,基桩的外力全部传至桩底岩层,因而它对成孔时清孔的要求较高,对沉淀层厚度有着严格要求。嵌岩桩的成孔有钻机成孔或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有水下灌注法或空气灌注法。现就工作中所遇到的桩基采用挖孔水下灌注成桩时,由于施工工艺的操作不当,造成桩基底部沉淀层超厚,采用吹孔压浆进行补强处理的工艺进行介绍。 1 工程实践 1.1 工程介绍 位于赣粤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洋平洲中桥,上部结构为3 ⅹ16m 的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桥宽26m 。设计标准为汽车—超20 级,挂车—120,人群3.5KN/m2。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四柱墩,桩径Φ1.4m,桩设计长度12m 。桥台为肋式桥台,桩径Φ1.2m,桩设计长度12m 。桩基形式为嵌岩桩,桩底标高66.189m 。地质条件是底部标高62.60~59.00m 砂岩, 72.10~62.60m 为弱风化砂岩,72.80~72.10m 为强风化砂岩,75.30~72.80m 为全风化砂岩,78.189~75.30m 为亚粘土。 1.2 桩基施工与检测由于地质条件较好,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施工时天气干旱,地下渗水量小。灌注混凝土桩的时候,天气阴雨连绵,孔壁渗水量较大,为慎重起见,决定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成桩。成桩后经检测单位超声

钻孔灌注桩偏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钻孔灌注桩偏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钻孔灌注桩偏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内容摘要对桩基偏位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纠偏方法。 关键词桩基偏位桩顶植筋桩位纠偏 l工程概况 某改建段工程主线桥为30米及35米预应力箱形梁桥。桥梁桩基直径1.5米,桩长27米,C35混凝土,采用摩擦桩设计,柱径1.4米,柱高8.9米~10.05米,桥梁宽度:净24.5米+2*0.5米。每墩设4根桩基,桩间距6.87m。桩基完成后,经检测单桩完整性合格。 2桩基偏位情况及规范要求 桩基破桩头后,经有关部门对桩基检测合格后,放样拟进行桩柱钢筋笼连接及桩顶系梁的施工时,发现1号墩右幅两个桩的轴线偏位,具体偏位情况为:1-1偏位12厘米,1-2偏10厘米,偏位方向一致,均偏向0号墩方向。 根据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桩基偏位允许误差5厘米,极值10厘米。 3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桩基偏位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桩基放样错误;钻机钻杆不垂直;扩孔严重,钢筋笼入孔后未进行校正。经查验施工记录后分析,第三种情况可能性最大,也不排除第二种情况的影响。 该区地表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Q4me)填筑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黏土、黏土、粗砂及砾砂,下伏侏罗系上统(J3)砂岩。其中亚黏土厚度一般为5米~7米,地下水位较高,距自然地表3米左右。出现桩基偏位的部位正是位于亚黏土较厚、地下水位较高的 第 2 页共 7 页

桩基沉渣处理

桥梁桩基嵌岩桩底部沉渣的处理 吴后选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 南昌 330046) 摘要:桩基嵌岩桩对底部沉淀层厚度有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工艺操作的不当,出现桩基底部沉淀层厚度超过规范要求,造成桩基质量事故。本文对吹孔压浆处理某桥梁桩基底部沉渣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桥梁工程;嵌岩桩;沉渣;吹孔;压浆 0 引言 在公路桥梁建设中,桩基嵌岩桩已成为采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形式,由于基桩嵌入岩层中,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决定于桩基底处岩石的强度和嵌入岩层的深度,基桩的外力全部传至桩底岩层,因而它对成孔时清孔的要求较高,对沉淀层厚度有着严格要求。嵌岩桩的成孔有钻机成孔或人工挖孔,成桩的方式有水下灌注法或空气灌注法。现就工作中所遇到的桩基采用挖孔水下灌注成桩时,由于施工工艺的操作不当,造成桩基底部沉淀层超厚,采用吹孔压浆进行补强处理的工艺进行介绍。 1 工程实践 1.1 工程介绍 位于赣粤高速公路昌傅至泰和段洋平洲中桥,上部结构为3ⅹ16m的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桥面连续,桥宽26m。 设计标准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3.5KN/m2。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四柱墩,桩径Φ1.4m,桩设计长度12m。桥台为肋式桥台,桩径Φ1.2m,桩设计长度12m。桩基形式为嵌岩桩,桩底标高66.189m。 地质条件是底部标高62.60~59.00m砂岩,72.10~62.60m为弱风化砂岩,72.80~72.10m为强风化砂岩,75.30~72.80m为全风化砂岩,78.189~75.30m 为亚粘土。 1.2桩基施工与检测 由于地质条件较好,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施工时天气干旱,地下渗水量小。灌注混凝土桩的时候,天气阴雨连绵,孔壁渗水量较大,为慎重起见,决定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成桩。成桩后经检测单位超声波无破损检测发现3#—18桩底部波形异常,经分析认为桩底部混凝土强度偏低,取芯后分析后发现其底部存在50cm左右混凝土强度偏低的软弱夹层,由基岩碎屑物及黄泥构成,结果显示整桩混凝土的均匀性、完整性、胶结性良好,对其桩身芯样混凝土试件进行单轴压强度试验,显示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 1.3 产生夹层的原因 为了解缺陷的性质,认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原来3#—18桩基成孔后,天气晴好,孔内渗水量小,决定采用空气灌注法成桩。后由于连日阴雨,孔内渗水量较大,改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法成桩。在往孔内灌注清水时,由于操作不当将护壁台阶上的清孔沉渣及黄泥冲入孔底,形成软弱沉淀层。 2 处理方案 桩底软弱夹层的存在,大大降低基桩的单桩承载力。为确保3#—18桩的轴向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对该桩进行了补强处理。桩基补强处理的要求是清除底部软弱夹层后,压注入水泥砂浆,使桩基础直接支承在基岩上,从而使桩基能满足单桩承载力的要求。 2.1 钻芯成孔 为清除底部的软弱夹层,采用吹孔压浆至桩基底部软弱层的办法进行补强处理。在原先3#—18桩基随机钻芯取样的1#孔对称处又钻一个2#孔,孔径为10cm。 2.2 清孔 将桩顶的浮浆、杂物清除,往孔内注满清水,做一个直径为6cm的钢管与空压机主管连接,在钢管的出气端做一个2cm的弯头,以便能在孔底横向吹孔。把空压机的出气管阀门开启,开始缓

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高淳县固城湖大桥至水阳江公路改造工程(L1标K0+000-K9+942.708) 永成河一号桥桩基 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编制:审核: 日期:日期: 永成河一号桥桩基钢筋笼偏位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永成河一号桥跨径组合为5*(4×20)m,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肋板式桥台,端承桩基础。桩基直径1.2米,桥墩桩长32米,桥台桩长26米,砼强度为C30,墩柱直径1.1米。 二、桩基钢筋笼偏位情况 目前经破除的永成河一号桥6#、7#、8#、9#、10#、11#桥墩桩基桩头后发现钢筋笼均有不同程度的偏位,但混凝土未发生超出规范的偏位,其中钢筋笼偏位最小值7cm,最大值14cm,其余均在9-10cm左右,偏位方向均为桥向左侧。 三、钢筋笼偏位原因分析 1、放样本身的误差(包括前后次的相对偏差)。 2、成孔过程中的钻机移位。长时间的冲击振动,有可能造成钻机移位,从而使得桩孔偏位。 3、护壁过软,耳环筋陷入一侧孔壁内,造成钢筋笼偏位。 4、下钢筋笼时未重新放样,或者没有根据保护桩还原桩基中心点,造成钢筋笼偏位。 5、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造成笼子偏位。 6、吊环筋未对称设置或长度不一,导致只有一个吊环受力,出现钢筋笼偏

位。 四、偏位钢筋笼纠偏处理 桩基钢筋笼偏位处理采用桩基、系梁、墩柱三处逐步进行调整的方法,并在下部通过加大受力截面面积的方式提高安全度,具体措施如下(见附图): 1、因偏位程度不等,经现场复核,大部分偏位都在9-10cm左右,以偏 离桩中心10cm的桩为例,当破除桩头至系梁底后继续向下破除50cm,将钢筋以10:1的比例由偏位方向向反方向调整5cm,并做扩大处理,即分别向两侧扩大15cm(砖砌模或土模),形成一个直径1.5米、高0.5米的扩大基础,增加受力截面面积。 2、扩大基础浇筑完毕后钢筋笼偏位已恢复到规范允许范围5cm之内, 此时将位于系梁内的1m钢筋向反方向调整3cm,为满足系梁底部的保护层要求,系梁整体偏移设计中心3cm。 3、考虑桩基钢筋笼偏位主要为桥墩盖梁轴线方向偏位(横向),桥梁轴 线方向受力未受影响,即不存在桥轴线方向的偏心受压,同时为防止横向的偏心受压,仅从墩柱上调整2cm,即墩柱整体偏移设计中心2cm。 五、防止钢筋笼偏位的预防措施 1、设置保护层:钢筋笼的保护层最好是设置成砼转轮垫块,厚度为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每隔2m均匀布置4个,焊在主筋上,这样既保证保护层厚度,又能减少对孔壁的扰动。钢筋笼竖直对准孔口中心后要缓缓下放,力求不使“︺”筋(也称钢筋耳朵)刮伤孔壁。但实际施工中,设计所用的“︺”筋似乎用处不大。为此我们采用砼转轮垫块。施工表明,此种垫块可以减小孔壁的刮伤及增加钢筋笼保护层的均匀性。但钢筋笼的砼转轮垫块在吊装过程中经常会被破坏,为此事先制作一些圆形垫块,钢筋笼一边下放,再一边安装圆形垫块;垫块为砂浆预制块,中间穿孔,插入与箍筋同规格钢筋,点焊在主筋上,安装时注意使垫块能够在骨架下放时滚动。 砼转轮垫块的作用:一、起固定骨架并居中;二、起保护层作用;三、使钢筋笼不会刮伤孔壁。

钻孔桩桩底沉渣处理高压注浆方案

钻孔桩桩底沉渣处理高压注浆施工方案 一、桩基检测情况 根据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公司对我标段红庙中桥和何家坂中桥桩基检测及钻芯结果,黄岭分离式立交0—0#、何家坂中桥Oa-O井桩基底局部沉碴约0.2m, 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二、缺陷部位处理 1、加固处理方案 对于黄岭分离式立交0—0#、何家坂中桥Oa-O #两根缺陷桩基采用高压注浆技术进行加固处理。 1)主要材料 水泥浆:采用强度等级为的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清水配制而成,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刚开始注浆水灰比选大值,即按着先稀后浓的原则配制浆液。再按水泥用量的1%!□入防水剂,以增大水泥浆的和易性和流动性。配制水泥浆时留下试件取样。 2)主要施工机具 高压泵(压力35MPa 1台套、钻机(钻芯、旋喷两用)2台套、空气压缩机1 台、配浆箱2个、钻杆及高压胶管喷射器等一批。 3)施工主要参数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位 1 清水旋喷 喷射压力 20 ?26 MPa 排量 75 ?90 L/min 旋转速度 10?28 r/mi n 提升速度 10 ?15 cm/min 2 旋喷注浆 喷射压力 23 ?26 MPa 排量 60 ?75 L/min 旋转速度 15?20 r/mi n 提升速度 12 ?15 cm/min 4)钻孔布置 在桩顶等边布设3个钻芯孔(以桩中心为圆心,直径为 40cm 左右的圆周上), 钻孔取芯至缺陷部分以下50cm 仔细分析缺陷处芯样,查明了缺陷位置和范围 注浆孔布置图 % 40cm

2、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钻孔一预埋孔口管一高压清水旋转喷射清洗一压风机气举清渣一缺陷段 咼压注浆f孔口补浆f孔口压浆。 1)定位钻孔 根据钻芯取样的一个孔位能满足要求,另进行补钻两个孔。根据注浆孔布置 图定出另两个孔位,将钻机移至孔位上进行钻孔。 2)高压清水旋转喷射清洗 钻孔完毕后,从各孔中分别放下咼压喷射器,在各桩端持力层缺陷段上下往 复进行高压旋转喷射切割清洗,切割清洗范围自缺陷段上下各增加0.5m。喷射清洗时喷管提升速度为10cm/min,旋进速度为20转/min,—孔进行切割清洗而另一孔有水溢出时可认定缺陷部位已打通,可换另外二孔,直至3个孔全部打通。钻孔之 间连通后,压入清水利用水循环将废渣排出桩身,当出水口的水由浊变清时,再换其它孔轮流处理,直至所有的孔水流都为清水时,切割清洗工作结束。 3)高压注浆 切割清洗完成后,用高压水泥浆在缺陷段范围内,往复进行高压喷射,使各桩缺陷段的碎石、岩块、中粗砂与水泥浆液充分搅拌混合。喷浆时以孔口返浆浓度与进浆浓度基本一致,即可停止喷浆。

工程桩偏位在不加桩的情况下如何处理

工程桩偏位在不加桩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桩偏位的处理办法) 时间::2011-09-05 栏目: 基础主体编辑: 建筑质检员点击: 4396 次标签: 桩偏心 工程当中经常碰到静压预制桩(桩承台)桩偏位的情况,一般的话如果偏位小于10公分的就不考虑了,如果大于10公分就需要考虑桩偏位造成的偏心问题了。如果不加桩,这类情况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参考网上某论坛的): 1、偏差较大的话最好是补桩; 2、实在是不能补桩,那就尽量利用周边的桩基,看能否协同受力,比如增大周边连系梁的截面等等; 3、符合偏心作用下的桩反力,承台要做成三向封闭配筋,包括相应段的基础梁(如无,需添加),直至符合要求包括抗扭; 4、调整承台设计尺寸,重新进行抗剪、抗冲切验算,并进行偏心荷载计算,必要时还要对上部桩体进行局部加强。如果是单桩基础,可将桩体与柱体之间进行承载设计成特殊形式; 5、加大承台尺寸,重新进行抗剪、抗冲切验算,同事要进行偏心荷载验算; 6、用联系梁把这个承台同其他的承台连一块,前提是如果承台间距不大的话; 7、其实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就是加大承台,找设计院也是这个结果; 8、管桩因受偏压,故桩身上部封顶混凝土及插筋要加深; 9、加大承台厚度,适当加大承台平面尺寸,桩与柱偏心范围内加大配筋,采用双层双向,必要时加拉筋,要通过双向冲切验算,柱底及桩定位置要加大配筋满足截面抗弯验算; 10、必要时桩身上部周围做扩大钢筋混凝土套,一是起过渡加固作用,二是有利锚固; 11、承台中心应与承台桩中心最好稳合,从地梁角度考虑调整偏心,对于偏位严重建议采用补桩方案,如条件允,数量不多可采用人工挖桩等; 12、按倒牛腿处理,同时加强管桩上端与基础的锚固

钻孔灌注桩偏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钻孔灌注桩偏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摘要:桥梁工程的建设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钻孔灌注桩又是桥梁工程的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测量施工放样。只有确保放样桩位的准确性,同时加强过程桩位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的偏位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处理方案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bored piles and foundation of Bridges. The cast-in-place pil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first link is measuring construction lofting. Only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a lofting pile, and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pile position control, to guarantee the cast-in-place pile into a pile of partial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filling pile drilling deal 0 引言 钻孔灌注桩在公路桥梁建设中使用较为广泛,它是桥梁建设的的基础。要确保桥梁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这就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桩位偏差,指的就是桩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离差值。由于上部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桩位偏移使得桩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如果桩位偏移过大,就会使得钻孔灌注桩处于偏心受压的状态,偏位值越大,桩的偏心受压越严重,即使采取补桩等补救措施也难以达到桩的原设计要求。 1 钻孔灌注桩成桩偏位的原因 导致钻孔灌注桩偏位的最主要原因是钢筋笼的偏位,造成钢筋笼偏位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点: (1)在施工过程中,放样点未采取保护措施,出现人为移动或测量定位出现误差而产生偏位。 (2)没有控制好钢筋保护层厚度,从而导致钢筋笼中心偏移。 (3)当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速度过快,混凝土将钢筋笼托起;或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产生原因

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产生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产生原因及优化措施展开了分析,对旋挖桩桩底沉渣原因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系统阐述了旋挖钻孔灌注桩二次清孔技术,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0 引言 钻孔灌注桩以其适应范围广、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噪音低、振动小及单价低等优点,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到广泛应用。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对桩基承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其承载力受施工中的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孔底沉渣层严重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施工过程中系统分析孔底沉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处理,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旋挖桩桩底沉渣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旋挖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可能产生于旋挖钻机施工的钻进成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环节中,分析认为沉渣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 桩孔孔壁塌落 1.1.1 原因分析 桩孔孔口填土不稳定,塌落孔内;泥浆密度过低,悬浮能力差;提升钻具太快,形成孔内向上的抽吸;提钻时孔内泥浆液面下降,未及时补充孔内泥浆;钻具提放刮碰孔壁;下放钢筋笼刮碰孔壁;终孔

后未及时灌注混凝土,孔壁浸泡时间过长。 1.1.2 控制措施 孔口安放钢护筒保护孔口,护筒长度根据地层条件适当加长;加大泥浆密度,提高泥浆黏度;控制旋挖回次进尺,严禁钻筒打满提钻,避免抽吸现场;钻具提离孔口前,及时补充孔内泥浆,保持泥浆液面高度;钻具提放时保持对中,慢提、慢放,防止刮碰;钢筋笼采用汽车式起重机安放,保持对中、垂直;终孔后及时灌注桩身混凝土,缩短辅助作业时间,减少孔内沉渣沉淀。 1.2 泥浆沉淀 1.2.1 原因分析 泥浆性能参数不合格,护壁效果不佳;泥浆循环池、沉淀池混用,造成废渣循环进入孔内;泥浆含砂率过高;灌注前等待时间过长,泥浆发生沉淀。 1.2.2 控制措施 根据场地地层特性,采用优质膨润土配制泥浆,控制好泥浆密度,并及时检测、调整泥浆性能;将泥浆循环池和沉淀池分开设置,确保施工中的钻渣随泥浆从孔内排出经泥浆沟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的泥浆经泥浆池返回孔内循环使用;调整好泥浆密度,提高泥浆的携渣能力,同时可采用泥浆分离净化装置对排出的泥浆进行浆渣分离,并适时对含砂率进行测试,及时调整泥浆性能;事先做好灌注桩身混凝土的各项准备工作,控制好混凝土进场时间和初凝时间,尽可能缩短灌注等待,避免泥浆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