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和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和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和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

范(预)

2014.08.14

1 范围

本通用规范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简称为北斗通信终端)的技术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斗通信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也是制定北斗通信终端产品标准、检验产品质量和产品应用选型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702—1995 电子海图技术规范

?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中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BeiDou)。具有卫星无线电测定(RDSS)和卫星无线电导航(RNSS)两种业务,可以提供导航、定位、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服务。

3.1.2 北斗终端BeiDou terminal

北斗系统各种用户应用终端的总称。北斗终端按照应用北斗卫星业务的不同服务模式,分为北斗RDSS终端和北斗RNSS终端两种类型;按其用途主要分为导航型终端、测量型终端、定时型终端和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

3.1.3 北斗RDSS终端BeiDou RDSS terminal

利用北斗RDSS业务,可以提供定位、导航、定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终端。

3.1.4 指挥管理型终端command and management terminal

利用北斗RDSS业务兼收下属用户的定位和通讯信息的多用户地址码,一般具有用户信息管理、通播、组播、单播、查询、调阅、指挥调度和管理功能的北斗通信终端。

3.1.5 北斗运营服务中心BeiDou operation and service centre

利用北斗RDSS业务,为不同行业众多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共享、短报文信息转发、数据传送、远程测控,并具有用户信息管理、查询、调阅、指挥调度和管理、通播、组播、单播,以及各类信息增值服务的机构。

3.1.6 服务状态service status

表明北斗通信终端其注册业务服务功能开通状态的标识,以及由于欠费或其他原因被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注销其注册业务服务的标识。

3.1.7 服务频度service frequency

允许北斗通信终端在单位时间内向北斗系统申请服务的次数。

3.1.8 报警区域alarm area

行业管理部门根据安全作业的需要,对北斗通信终端设置的特定区域。

3.1.9 越区报警regional alarm

北斗通信终端用户进入、停留或离开报警区域并满足报警条件时,北斗通信终端自动发出的报警信息。

3.1.10 紧急报警emergency alarm

北斗通信终端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北斗通信终端发出的紧急报警信息。该报警信息应包含其位置、定位时间和发信方地址码等信息。

3.1.11 紧急报警附加信息additional emergency alarm information

在紧急报警发送成功的前提下,用户发出与紧急报警性质相关的其他信息。如:碰撞、搁浅、火灾、风灾、落水、伤病、故障等。

3.1.12 通播broadcast

指挥管理型终端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向下属的所有北斗通信终端广播发送短报文的通信方式。

3.1.13 组地址address of multicast

根据行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指挥管理型终端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对下属的用户进行编组时,多台北斗通信终端共用的标识地址码。

3.1.14 组播multicast

指挥管理型终端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向组地址码相同的北斗通信终端发送信息的短报文通信方式。

3.1.15 单播unicast

北斗通信终端之间,北斗通信终端与指挥管理型终端、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或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持电话之间,进行一对一发送信息的短报文通信方式。

3.1.16 首次捕获时间time for first acquisition

从开机至接收并解调出信息所需要的时间。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T——北斗时(BeiDou Time)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时间,北斗时属原子时,起算历元时间是2006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C,协调世界时)。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RDSS——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RNSS——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ervice);

?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组成

北斗通信终端通常由收发天线、主机(含ID卡)、显控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北斗通信终端分为固定型、手持型、船载型、车载型和指挥管理型终端等类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通常不同类型北斗通信终端的成套性分别如下:

1.手持型北斗通信终端应为一个独立的单元;

2.固定型、船载型和车载型北斗通信终端由天线单元、主机单元和显控单元组成;

3.指挥管理型终端除天线单元和主机单元外,还应有监控管理平台单元。

4.1.2 尺寸及质量

北斗通信终端的外形尺寸及质量由相应的产品规范规定。

4.1.3 外观

北斗通信终端的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1.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龟裂、变形、腐蚀和机械损伤、以及灌注物溢出

等缺陷;

2.其型号、序列号、版本和各按键的标志、文字及符号应清晰美观。

4.1.4 数据接口

北斗通信终端应至少具有一个通用数据接口。

4.2 功能要求

4.2.1 自检测

北斗通信终端应具有自检测功能,当出现故障时应给出视觉和(或)音响、或数据接口输出方式的故障报警提示信息。

4.2.2 断电信息保护

北斗通信终端在断开电源时,应具有时间、位置、短报文等信息的保存功能。

4.2.3 状态监测

北斗通信终端正常工作时,应能实时监测以下状态,并给出相应的视觉和(或)音响提示信息;

1.已接收到卫星信号的电平及其卫星的波束号;

2.服务状态、发射状态、抑制状态及供电状态。

4.2.4 位置报告

北斗通信终端应能通过申请定位或发送位置信息实现位置报告。位置报告信息内容包括发信方ID地址码、报告时间和位置等信息。

4.2.5 短报文通信

4.2.

5.1 短报文信息

北斗通信终端的短报文信息要求:

1.短报文信息包括汉字、数字和英文字符等内容;

2.短报文信息的编辑应支持中英文输入,提供拼音、或笔画、手写等输入法;

3.短报文的汉字采用GB 2312编码,基本汉字字库为其一级字库,英文字符采用

ASCII码编码;

4.具有短报文信息的预存、编辑、输入、存储、删除、发送、接收和显示的功能;

5.接收到短报文信息时,根据设定应给出相应的视觉、或音响、字符提示信息;实

时显示出通信时间、发信方ID地址码和短报文信息;

6.短报文信息发射成功后,根据设定应给出相应的视觉、或音响、字符提示信息。

4.2.

5.2 短报文通信对象

北斗通信终端实现短报文互通的对象包括:

1.其他北斗通信终端;

2.其隶属的指挥管理型终端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

4.2.

5.3 短报文信息处理

北斗通信终端对短报文信息的处理功能包括:

1.接收到短报文信息后,能自动发出接收到该短报文信息的回执;

2.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具有动态存储所接收的短报文信息,其信息包括通信时间、发信方ID地址码和短报文信息;接收的短报文信息应可以人工锁定存储、解锁和删除。

4.2.6 安全管理功能

北斗通信终端具备安全管理的功能应包括:

1.按照ID卡规定的用户类别、服务频度、通信等级进行申请定位和短报文通信;

2.能够接收和处理所隶属的指挥管理型终端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发送的管理指令,并按其指令完成注册或注销注册等相应的管理;

3.具备发射抑制功能,应按照接收北斗系统发出的“抑制”指令,不再发射除通信回执以外的其他信息,直到该指令解除。

4.在远程指令的遥控下,应清除ID卡和重要软硬件的信息及其程序,实现北斗通信终端的永久性关闭,不能再继续进行工作。

4.2.7 可扩展性

若需要,北斗通信终端的可以包括以下的扩展功能,按照需要对其可进行裁减。

1.紧急报警功能:紧急报警功能要求在其显控面板上设置紧急报警的专用红色按

键;该键应具有避免误操作措施;若发生误操作时,应能通过手动方式撤销误操作。

在遇险或紧急情况下,按动该键在启动报警信号的触发下,将发出紧急报警和紧急报警附加信息;

2.越区报警功能:越区报警功能可以自动判别是否处于所设置的报警区域,若判别

“是”,应自动发出越区报警;发出的越区报警应包括发信方ID地址码、时间和其位置等信息;当判别离开所设置的报警区域时,应自动停止发出越区报警;3.校时功能:北斗通信终端应具有日历时钟,并能通过接收北斗系统时间基准的

BDT 进行自动校时。日历时钟默认显示为北京时间。

4.2.8 其他设备接口

北斗通信终端可具有与其他外部设备的数据接口;若需要,北斗通信终端可以转发外部设备传入的有关数据,且不改变其编码形式。

4.2.9 指挥管理型终端

指挥管理型终端还应具有以下的功能。

4.2.9.1 对下属北斗通信终端的管理功能

指挥管理型终端应具有对下属的北斗通信终端进行注册管理的功能,并能够向其发送完成注册或注销注册的管理指令。

4.2.9.2 短报文播发功能

指挥管理型终端应具有对下属的北斗通信终端进行分配单播、组播和通播的地址,并可以以单播、组播和通播的方式,实现发送短报文信息。

4.2.9.3 位置报告和短报文信息管理功能

指挥管理型终端对下属北斗通信终端的位置报告和短报文信息管理功能,包括:

1.应能够显示、自动动态储存规定时间段内全部的下属各北斗通信终端的位置报告

和短报文信息,并实现其信息的列表统计及查阅;

2.能够优先显示、储存和处理下属各北斗通信终端的各种报警信息;在接收到报警

信息时,应给出相应的视觉和音响提示信息,并能以显示框形式给出当前报警的全部信息。

4.2.9.4 电子地(海)图功能

指挥管理型终端具有电子地(海)图的功能要求如下:

1.电子地(海)图可为不同比例尺的矢量图、栅格图、影像图或数字高程模型,并

可以进行缩小或放大显示;

2.对于下属北斗通信终端位置报告的历程信息数据,可叠加到电子地(海)图上显

示其航迹线;

3.电子海图应符合GB 15702—1995的规定。

4.3 性能要求

4.3.1 接收北斗卫星RDSS信号的性能

4.3.1.1 接收灵敏度

北斗通信终端在其接收天线波束宽度范围内、在其信息误码率小于1×10-5的条件下,接收北斗卫星RDSS信号的灵敏度不大于-124 dBm。

4.3.1.2 首次捕获时间

北斗通信终端首次捕获北斗卫星RDSS信号的时间应不大于4 s。

4.3.1.3 失锁重捕时间

北斗卫星RDSS信号中断30 s后,北斗通信终端的失锁重捕时间应不大于2 s。

4.3.1.4 接收通道数

北斗通信终端接收北斗卫星RDSS信号的通道数应不少于2个。

4.3.1.5 双通道时差测量误差

北斗通信终端的双通道时差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0 ns(1σ值)。

4.3.2 发射性能

4.3.2.1 发射信号频率准确度

发射信号频率准确度应不大于5×10-7。

4.3.2.2 发射信号带外抑制

发射信号在1 580 MHz ~1 650 MHz 频率范围以外的辐射功率,应不大于-80 dBW/4 kHz。

4.3.2.3 发射载波抑制

发射信号的载波抑制应不大于- 30 dB。

4.3.2.4 发射信号强度

北斗通信终端在其发射天线波束宽度范围内,发射信号的EIRP值应不小于3.5 dBW且不大于19 dBW。

4.3.2.5 双向零值

北斗通信终端双向零值一致性的均值应为1 ms±10ns。

4.3.3 安全管理性能

北斗通信终端具备安全管理的性能应达到以下的指标:

1.保存组地址个数,应不小于20个;

2.保存报警区域的个数,应不小于20个。

4.3.4 信息存储性能

北斗通信终端存储各种信息的性能应达到以下的指标:

1.已接收的短报文信息,应不小于500条;

2.已发送的短报文信息,应不小于500条;

3.内置自定义信息,应不小于100条;

4.地址簿存储数量,应不小于500条;

5.定位数据存储能力应至少保留存储最近一个月内的定位数据,不小于50 000个

航迹点数据。

4.3.5 指挥管理型终端性能

指挥管理型终端还应具有以下的性能:

1.指挥管理型终端应具有对下属的北斗通信终端进行注册管理的数量不少于1 00

个;

2.指挥管理型终端应具有对下属的北斗通信终端进行分配组播地址的数量不少于1

个、进行分配通播地址的数量不少于1个。

4.3.6 供电电压和功耗

北斗通信终端的供电电压和功耗由产品规范规定。

电源输入电压在下列变化情况下,北斗通信终端应能正常工作:

1.交流:偏离额定电压±10%,偏离额定频率±5%;

2.直流:偏离额定电压+10%~-20%。

4.3.7 安全性

北斗通信终端的安全性除应满足GB 15842—1995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防止过流、过压、电源瞬变和偶然极性错误的保护能力,以及供电电源欠压、

过压时自动截断供电电源的保护功能;

2.各接口的接插件处应有明显标记和防止接插错误的装置。

4.4 环境适应性

4.4.1 温度

北斗通信终端位于室(舱)外单元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25℃~55℃,位于室(舱)内单元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为-15℃~50℃。

北斗通信终端的存储环境温度为-35℃~70℃。

4.4.2 振动

各型北斗通信终端在以下对应规定的振动条件下,应保持结构完好和正常工作。

1.车载型北斗通信终端的振动条件应符合GB/T 12858—1991中11.1的规定。

2.船载型北斗通信终端的振动条件应符合GB/T 12267—1990中14.4的规定。

3.手持型和固定型北斗通信终端,以及指挥管理型终端的振动条件,由其产品规范

规定。

4.4.3 外壳防护

北斗通信终端的外壳防护性能,位于室(舱)外单元的防护等级为IP65,位于室(舱)内单元的防护等级为IP54。

4.4.4 湿热

各型北斗通信终端在以下对应规定的湿热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1.车载型北斗通信终端的湿热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12858—1991中14.1的规

定。

2.船载型北斗通信终端的湿热试验条件应符合GB/T 12267—1990中14.2的规

定。

3.手持型和固定型北斗通信终端,以及指挥管理型终端在温度为40±2℃、相对湿

度为93%±3%,周期为2 d 的湿热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4.5 电磁兼容性

北斗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应满足其产品规范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4.6 可靠性

北斗通信终端的MTBF 不小于4 000 h。

5 检验方法

5.1 检验条件

5.1.1 检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进行产品检验时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1.正常试验大气条件的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20%~75%;大气压力为

86kPa~106kPa。

2.测试场地应清洁、没有损害设备的气体、盐雾及强烈的日光辐射,并应具有隔离

工业干扰、火花干扰、天电干扰或其他杂波干扰等措施,检验场所应经订购方认可;

3.测试场地进行安装北斗通信终端地点,在仰角为5o以上的南方空域应无遮挡物

体;

4.所有检测设备和仪器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准确度和稳定度,其性能应满足被测

技术性能指标的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其精度应优于被测指标精度一个数量级或三分之一;

5.所有检测设备和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检测期间施加于北斗通信终端的电源电压和频率应在额定值的±2%范围内。

5.1.2 检验测试需要的仪器

对北斗通信终端检验测试时,通常至少需要如下的测试设施、测试仪器、测试平台和测试工具。

1.测试设施:具有资质的北斗终端入网测试系统及其微波暗室。

2.测试仪器:卫星信号模拟器。

3.通用仪器:+24V,50W的DC电源或电池、0~70V可变输出直流稳压电源、

三用表、秒表。

4.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

5.测试转接线:接口及计算机串口转接线。

6.测试平台:Windows操作系统,推荐Win XP。

7.测试工具:串口测试程序、传输规范涉及功能的测试程序、源码查看程序、解码

查看程序。

5.2 一般要求检验

5.2.1 成套性检验

目视检查实物全貌,核对北斗通信终端的成套性,检验结果应符合4.1.1条的要求。

5.2.2 尺寸及质量检验

通过核对图、文、物,目视检查北斗通信终端的全貌,应用钢制直尺检查其外形尺寸,使用磅秤检验其质量,应用钢制卷尺检查其电缆长度,检验结果应符合4.1.2条的要求。

5.2.3 外观检验

采用目测和手感法,或借助于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检查北斗通信终端实物的表面状况,外观质量和防护涂复,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1.3条的要求。

5.2.4 数据接口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数据接口检查步骤进行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1.4条的要求。

图1 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

5.3 功能检验

5.3.1 自检测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自检测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1条的要求。

5.3.2 数据和信息保存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数据和信息保存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2条的要求。

5.3.3 状态监测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状态监测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3的要求。

5.3.4 位置报告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位置报告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4条的要求。

5.3.5 短报文通信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5条的要求。

5.3.6 安全管理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安全管理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6条的要求。

5.3.7 可扩展性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可扩展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7条的要求。

5.3.8 其他设备数据接口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其他设备数据接口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8条的要求。

5.3.9 指挥管理型终端功能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的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指挥管理型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规定的指挥管理型终端功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2.9条要求。

5.4 性能检验

5.4.1 接收北斗卫星RDSS信号性能检验

按照图2所示的北斗终端入网测试设备连接图,将北斗通信终端安装在北斗终端入网测试系统微波暗室中的测试转台上,按照北斗终端入网测试系统的接收北斗卫星RDSS信号性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1条的要求。

图2 北斗终端入网测试设备连接图

5.4.2 发射性能检验

按照图2所示的北斗终端入网测试设备连接图,将北斗通信终端安装在北斗终端入网测试系统微波暗室中的测试转台上,采用北斗终端入网测试系统的发射性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2条的要求。

5.4.3 安全管理性能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的安全管理性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3条的要求。

5.4.4 信息存储性能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北斗通信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的信息存储性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4条的要求。

5.4.5 指挥管理型终端性能检验

按照图1所示的实际操作检验法设备连接图,将安装在测试场地的指挥管理型终端与测试用计算机连接好,按照实际操作检验法的指挥管理型终端性能检查步骤进行检查,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5条的要求。

5.4.6 供电电压和功耗检验

将北斗通信终端连接到供电电源上,通过分别监测其电压和电流进行检验测试供电电压和功耗,其检验结果应符合4.3.6条的要求。

5.4.7 安全性检验

北斗通信终端的安全性检验按下列要求进行:

1.用目测法检查连接器上的标记和防插错装置;

2.将北斗通信终端连接到供电电源上,按要求改变电源电压,检验其防止过流、过

压、电源瞬变的保护能力,并具有供电电源欠压、过压时自动截断供电电源的保护功能;

北斗终端安装及货运平台入网操作流程

星软北斗终端安装、入网及货运平台操作说明 安装设备:制造商ID和终端型号要在货运平台备案过,未备案的设备是不能使用的 接线:按照国家交通部要求必须接9线,分别是1、常通电源线,2、ACC,3、搭铁线,4、速度线,5、刹车线,6、左转向灯,7、右转向灯,8、近光灯,9、远光灯 1、安装时的资料准备: 1)车辆登记证扫描图片或清晰数码照 2)车辆行驶证扫描图片或清晰数码照 3)车身照片,左前方45角度,且车牌号清晰可见。 2、设置: 需要设置的项目: 1)车牌号; 2)终端手机号; 3)车辆VIN码/车架号; 4)省域ID和市县域ID,要和实际情况相符。例如:安徽省省域ID是34,合肥的市县域ID是0100 5)主/备域名或主/备IP、端口(查看已默认正确不需设置,一定要注意主和备都要设置正确); 6)车牌颜色(一般默认黄色,如正确可不用设置); 7)特征系数(就是车辆的速度脉冲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出厂已默认

但不同的车型是不一样的,可找车厂或根据经验积累,要么安装入网后根据GPS速度和行驶记录仪速度进行远程发指令修正,修正值的计算方法:行驶记录仪速度/GPS速度*当前特征系统); 8)平台选择(以星软设备举例:进货运平台的选择“货运平台”;只进星软平台或通过星软平台转发到省联网联控平台的选择“星软平台”;通过其他服务商代接货运平台又要使用星软平台监控功能的,选择“货运+星软双平台”,注意此方式要消耗平常2倍的数据流量。 需要查看的项目:1)终端ID(一般会贴在设备外面,但还是以菜单里面的参数为准) 2)确认车牌和终端手机号都已经设置成功 3)主屏幕界面查看通讯信号和卫星型号是否正常 星软设备操作说明:

北斗短报文模块与收发一体机要点

北斗一代短报文模块与收发一体机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服务,这个是其他导航所布局有的重要功能,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出现,将短信和导航结合,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独特发明,相对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的发展也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简单的来说,“短报文”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人们平时用的“短信息”,短报文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并能够定位,可以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另外,在海洋、沙漠和野外这些没有通信和网络的地方,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的用户,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并能够向外界发布文字信息。 同时,具有北斗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短报文一体机是专门为监测采集数据传输而研制的机型,采用天线主机一体化设计,集成了RDSS天线、射频收发电路、功放电路、基带电路等,产品集成度高、功耗低,配有专用的固定支架,安装使用极为方便。为适应野外恶劣环境,该模块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水、防盐雾、防腐蚀等要求。下面是常州莱特所研究开发的带有北斗短报文模块的收发一体机,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器技术特点和硬件技术指标。

技术特点 ◇一体机直径110mm,高度100mm(不含固定支架高度);◇全天候的北斗双向报文通信功能,以及北斗定位; ◇高集成化,收发天线和RDSS模块集成一体; ◇采用防水设计,可在室外可靠工作; ◇提供支架安装方式,便于用户安装使用。 硬件技术指标 ◇射频输入频率 S:2491.75±4.08MHz ◇射频输入驻波≤2.0 ◇射频输入电平 -130~-90dBm ◇接收灵敏度 -127.6dBm ◇射频输出频率 L:1615.68±4.08MHz ◇发射功率≥39.5dBm ◇调制相位误差≤3度 ◇载波抑制≥30dB ◇协议版本 4.0版 ◇时钟稳定度优于5×10-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整理材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概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二)发展历程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

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三)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四)建设原则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渐进。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8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a10054817.html,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哪家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八杰科技为您解答。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a10054817.html, 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北斗车载终端技术说明书

通讯模块: 通讯模块采用HUAWEI EM660 通讯方式:TCP/IP、UDP/IP ; 工作电压:3.9V; 工作电流:最大峰值280MA; 工作频段:900MHZ、1800MHZ、GPRS Class 8; 工作环境:-20℃~ +70℃; 定位模块: 定位模块采用:UBLOX- 5S; 输出格式:0183(GPRMC、GPGGA、GPVGT); 波特率:9600; 工作电压:3V; 工作电流:<30mA; GPS通道:16通道; 启动参数:热启动:<5秒;温启动:<38秒;冷启动:<45S; 刷新率:1次/秒; 定度精度:<15米; 整机参数: 型号:BE-910C 品牌:贝尔科技 体积:长120mm 宽155mm 高45mm;颜色:棕红色; 重量:1.2KG; 工作电压:宽电压DC 9V~34V 工作环境:-20℃~ +70℃ 过压保护门阀:32V~100V 通讯方式:SMS、UDP、TCP 操作系统:嵌入式RTOS操作系统; 视频压缩标准:H.264 预览分辨率:PAL:704×576(4CIF);NTSC:704×480(4CIF) 回放分辨率:4CIF/DCIF/2CIF/CIF/QCIF 视频输入:1/4路(PAL/NTSC自动识别;电平:1.0Vp-p,阻抗:75Ω),视频输出:1路(PAL/NTSC可选;电平:1.0Vp-p,阻抗:75Ω) 视频帧率:PAL:1/16 ~ 25帧/秒;NTSC:1/16 ~ 30帧/秒 视频压缩码率:32K ~ 2M可调,也可自定义,上限8M(单位:bps) 音频压缩标准:OggVorbis 音频输入:1/2路(电平:2.0~2.4Vp-p,阻抗:1000Ω) 音频输出:1路(电平:2.0~2.4Vp-p,阻抗:600Ω) 码流类型:可选择单一视频流或复合流 报警输入:7路电平信号输入,1路脉冲信号输入 报警输出:2路开关量或干节点号输出 无线网络传输:模块内置,SMA天线接口 GPS定位:内置高灵敏度GPS模块,SMA天线接口 数据存储:SD卡存储,支持最大容量16GB 数据备份:SD卡备份、USB备份

最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详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详 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代系统,是中国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是一个已投入使用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则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4个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 北斗一号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

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文)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016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目标与原则 二、持续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三、提供可靠安全的卫星导航服务 四、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五、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结束语

前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与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携手,与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一起,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一、发展目标与原则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将北斗系统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撑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满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卫星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 (二)发展原则 中国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建设和发展北斗系统。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北斗政府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a10054817.html,),作为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通过19年的发展,这一系统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将覆盖亚太区域,2020年将形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的能力。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创新,既具备GPS和伽利略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由2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我国建设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 “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即区域性导航系统,已由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完成,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覆盖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了3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卫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即在“十二五”前期完成发射12颗到14颗卫星任务,组成区域性、可以自主导航的定位系统; 第三步,即在2020年前,有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北斗二号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等。北斗闪耀星空照亮国人 之路——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要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 2014.08.1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以下简称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测量的北斗测量型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868—1995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9391—200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 ?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控方案

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控 方案 版权归属: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作者:唐湖海

目录 1.长江浮标系统简介 (3) 2.长江浮标系统组成 (3) 3.长江浮标系统功能 (4) 4.长江浮标系统存在的问题 (4) 5.北斗短报文浮标监测原理 (5) 6. BNSRE-310B基本参数 (5)

1.长江浮标系统简介 长江沿线浮标监测是在浮标上搭载传感器监测长江常规水文、气象、水质等环境要素,用以反映长江环境情况,并通过浮标的通信系统实时发送到数据中心。长江浮标监测系统具有实时、自动、长期、连续的特点,时效性高,受天气影响较小,自动化程度较高,是当前长江沿线环境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长江浮标监测系统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供决策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长江生态环境状况实时信息服务。 2.长江浮标系统组成 长江浮标监测系统由浮标系统、岸站系统及监控平台组成。浮标系统包括浮体、标架、供电系统、防护设备、系留系统和各类传感器;浮标种类包括水文气象浮标、水质浮标、导航浮标、波浪浮标、漂流浮标等; 岸站系统及监控平台包括公网通信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及监控客户端组成; 现在长江沿线的浮标数据传输方式是使用公网网络,对于大部分地区的浮标来说公网网络传输都没有问题。 3. 长江浮标系统功能 1)长江实时监控:浮标采集的长江环境数据实时发送给监控平台,对长江环境进行实时监控;

2)系统管理:对可对浮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包括浮标漂移、通讯、传感器等,对浮标运营维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浮标系统的正常运行; 3)评价预警:基于采集的长江环境数据,依据相关监测规范与评价分析模型生成各类长江信息产品,可对重点长江环境参数、长江环境状况、长江功能区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长江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价预警等; 4)数据共享与信息发布:可对以上生成的长江信息产品进行审核并发布到网站、手机、室外屏幕及各类媒体,实现信息数据在不同机构部门的共享。 4.长江浮标系统存在的问题 长江浮标系统使用的是公网传输浮标上的传感器信息,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有公网的地方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长江航道情况复杂,部分航道位于山区,公网信号比较差,但是又不能不监测这些水域的各种水文信息,所以目前的办法是定期派船去浮标处查看浮标状况、提取浮标上采集的信息,如果浮标出现故障也不能及时知晓,这种方式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这种信号传输方式还会使得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影响浮标的整体功能,比如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会使很多没有公网信号的地方全面丧失监测功能,并且还会丢失部分浮标及其上面的宝贵信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 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

北斗短报文在灾难事故中的重要应用体现

北斗短报文在灾难事故中的重要应用体现 近年来,我国发生灾难事故整体呈上升趋势,且类型多样化,类似于登山遇难、洪灾、塌陷、地震等灾难数不胜数。北斗短报文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和卫星通讯技术,将其应用于灾难事故之中。虽然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但却是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突发性灾难死亡已经排进了前五位,灾难事故无疑成为需要解决的事情之一,其中宣传和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必须做到的,不仅如此,还需要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 国家针对灾难事故,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改善,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同时还结合我们国家北斗系统的功能和特点,进一步完善国家综合减灾业务平台,研制减灾救灾专用北斗短报文终端,特别是在地面网络中断的“信息孤岛”情况下,可以通过北斗系统传输灾情信息,并进行指挥调度。 北斗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等功能,它可以不依赖传统通信网络进行灾情传输,实现位置共享。其有效应措施如下: 1、灾情信息采集功能是在公共网络畅通的情况下,利用北斗移动终端+移动通信实现信息传递;当公共网络中断时,利用北斗移动终端+北斗短报文通信实现灾情信息传递。该功能支持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灾情直报、灾情信息管理和现场核查。 2、现场人员搜救,有人通过终端求救,距离最近的救援力量便会收到信息,并提供应急救援或提供食品、水、帐篷等物资。 3、应急指挥物资调度功能可以实现物流跟踪、调度规划等,让决策者及时、实时掌握物资情况,及时规划应急调度救援的物资。 4、信息发布功能可以把灾情信息、预警信息等通过移动端对外发布,让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 由此可见,北斗系统拥有灾情信息采集、现场人员搜救、应急指挥物资调度、信息发布、业务保障等功能,针对灾难事故的发生给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在灾难事故中,我们可以结合北斗短报文设备救生,其中以北斗短报文一体机、北斗指挥机和北斗手持终端为主,把我们的灾情信息传递出去。 北斗短报文开发一体机是为数据传输而研制的机型,该产品为适应海上、沙漠、野外等恶劣环境,一体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防水、防盐雾、防腐蚀等要求。目前已经在气象、水利数据采集及传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会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20纳秒的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其精度与GPS相当。工作频率为2491.75MHz,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达每小时540000户,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不具备此项功能),精密授时的精度达20纳秒。 2007年2月3日,第四颗试验“北斗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这一系统目前共有四颗导航定位卫星,其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中国向着努力开发一个堪与美国GPS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媲美的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北斗”导航卫星通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凸显中国政府发展航天工业的决心。此前数周,中国用一种由导弹发射的“动能拦截器”击毁了一颗老化气象卫星,美国对此表示担忧。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名为“Compass”——的计划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官方一再拒绝透露意图。不过,最近的卫星发射,似乎是要加强一个相对不很精确的系统,该系统以2000年至2003年发射的三颗北斗卫星为基础。今年初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8年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和邻近国家部分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将通过由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扩展到覆盖全球。它将类似于美国的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网络。 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财富。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使用与伽利略系统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可能也会与GPS系统相同,在战时使敌方更难以干扰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可能会对伽利略系统的商业成功构成挑战。虽然中国是伽利略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设施及商业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了2亿欧元(合2.6亿美元),但中国正成为该 项目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北斗数据采集终端安装

北斗一号数据采集终端安装手册 1.设备简介 目前用于数据采集业务的北斗设备主要有:XDCZ-YX-III/G型用户机(简称海岛机)和北斗一号一体式通用型用户机两种,如下图。这两种设备都具有北斗定位、通信功能,可实现独立组网,也可与多种传感器相连,从而实现水文,气象,地质,森林防火等各类大型管线行业的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适用于常规通信无法实现的场所及长期无人值守的基站工作。 设备的组成: ?天线 ?馈线(线缆) 图1-1 XDCZ-YX-III/G型用户机

图1-2 XDCZ-YX-III/G型用户机 图1-3 北斗一号一体式通用型用户机

2.设备安装 1)安装地点的选择:天线可以安装在地面或建筑物顶部的开阔地,可视用户所在 场地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应保证卫星信号传递链路上没有遮挡与电磁干扰。 2)确定有无遮挡的原则:以拟定的安装点的正南方为0度,在偏西50度,偏东 50度内的扇区内应无高大建筑(即图一中阴影区),详见图一;确定扇区内建 筑不超高的标准是:建筑物最高点与天线安装点间的连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应 小于15度,详见图二。 3)天线安装点应尽量远离高压线路、变电所、广播电台、微波基站等干扰源,最 小距离应保持在1公里以上,以减少电磁干扰对卫星信号的影响;两侧、后方 5米内无面状金属物或金属栅栏等其他可能造成电磁反射干扰的物体。 4)避雷:在多雷电地区,要装避雷针。避雷针应高于天线,确保天线位于避雷针 的有效保护之下(避雷针顶点与天线顶点的连线同避雷针垂直方向的夹角要小 于45°,见图三,避雷针务必连接大地,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5)天线安装位置周围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2x2米范围内无墙壁、树木、机器等 障碍物,以便于天线及卫星室外设备的安装。 6)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地面或支架于空中,以免天线附近形成积水。 7)应安装在人和动物难以接触到的地方,或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人为或意外 损坏。 图四 图五

北斗特色应用——北斗短报文

北斗特色应用——北斗短报文近年来,北斗短报文已经以“北斗+物联网+其他行业”的新模式,广泛的应用到了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2018年7月30日,马航“MH370失联”事件最终被马来西亚政府草草了结。事故的诸多疑点我们已无法得知,但是在搜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MH370的搜救工作之所以持续了这么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飞机的定位信息,导致无法推断飞机坠落的大概位置,只得不断扩大搜索范围。尽管MH370和大多数现代飞机一样装备了GPS 导航设备,但是GPS不是万能的。由于GPS设备只能是单向接受GPS卫星的信号并经过计算后得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个位置并不能直接反馈给卫星,而是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通过其他的途径,比如互联网或高频信号等发送给附近的地面监测站,再由监测站转发出去。然而,一般情况下飞机失事时,这一整套系统很难保证正常工作,MH370更是因为通信系统被切断而早早的从地图上消失,导致最终的失事地点只能根据油量和目击者的证词推测。 但是,如果MH370上安装的是北斗而不是GPS,一切或许就不一样了。 北斗与GPS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北斗具有北斗短报文功能。因为北斗卫星具有双向通信的能力,所以北斗终端可以直接通过卫星对外发送消息,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途径。北斗短报文其实就是北斗终端通过卫星发送的“短信”,只不过每次发送有着120字的限制。如果飞机上装有北斗终端,那么终端可以不停地把获取到的定位信息通过北斗短报文上传给卫星,一旦飞机发生意外情况更是可以第一时间报警,并且因为北斗终端体积较小,也更容易保持完好。事后救援人员可以根据终端上传的北斗短报文确定搜救范围。此外因为北斗短报文直接通过卫星转发,所以即使在远海也不会因为没有基础设施而暂时失去位置信息。 我国现在已经开始生产装载北斗系统的客机,但是只能应用于国内航班,因为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尚未组建完毕,所以至少要到2020年北斗才可以推广到世界航班。 北斗短报文系统究竟多好用呢?它最成功的应用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当时高度依赖光纤和基站的QQ、微信、微博、短信……所有平时很方便的通信手段,都因为基础设施遭的损坏而无法使用。所以依靠北斗卫星进行通信的手持终端大放异彩,灾区的第一手信息全都是依靠北斗短报文传递出来,它成为了救援指挥部队和前线救援人员最得力的通信助手。 随后,北斗导航更是大面积的应用于航海,一个北斗终端就等于GPS+海事电话,省事又省钱,国家还有额外的补贴。有了北斗终端,即使远在海上,船员们也可以随时和家人通信,遇到紧急情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来自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独立发 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既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两代导航系统。其中北斗一号用于中国及其周边 地区的区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是类似美国GPS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2] 三步走 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具体如下: 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3][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组成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战略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的2代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 组成。 空间段 空间段包括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别位于东经5 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度。非静止轨道卫星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和3颗同步 轨道卫星组成。 地面站 地面段包括主控站、卫星导航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主控站主要任务是收集各个监测站段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卫星导航电文和差分完好性信息,完成任务规划与调度,实现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等。 注入站主要任务是在主控站的统一调度下,完成卫星导航电文、差分完好性信息注入和有效载荷段控制管理。 监测站接收导航卫星信号,发送给主控站,实现对卫星段跟踪、监测,为卫星轨道确定和时间同步提供观测资料。 用户段 用户段包括北斗系统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系统采用卫星无线电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目录[隐藏] 概述 发展历程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概述 建设原则 发展计划 服务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 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 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 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 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 干个地 面站,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 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 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 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 用。 4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 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海域,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努力探索 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