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3 世界的居民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学生回答)

承转: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0-63,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图3-17、18、19、思考: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完成P61活动题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

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

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墙壁厚度屋顶坡度建筑材料等。Array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探究结论】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4,完成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假如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教师精讲点拨】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探究结论】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P65活动题①、②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城市和乡村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5、民居与自然环境

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 教材学段:七年级上册 任教班级:C156、C157、C158 教师姓名:段吉成 所属学校:茶陵县潞水学校 2011年下期 目录 第一课你我他 1 第二课我的故事 2 第三课向日葵 3 第四课梅竹精神 5 第五课花圃7 第六课和平鸽9 第七课灯与光11 第八课门12

第一课你我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式,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以及指导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形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课时】共2课时 【课前准备】各种特征的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改革数学教学计划,要坚持提高素质、夯实基础。这是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基本情况 学生才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尽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差距甚至很大,但进入新环境后,学生之间互不了解,对新环境的陌生和好奇,都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但这种积极性如果不爱护和加以正确的引导,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基础差的学生在遭受学习上的挫折之后,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种学习的积极性会逐渐地消失掉,甚至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生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全面照顾学生,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这种宝贵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多和学生谈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1章有理数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认识和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入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代数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2章代数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一课 有理数 数轴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知识结构图 热身练习: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A .增加14% B .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26% 2.如果 2 ()13 ?-=,则“ ”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32 B .23 C .23 - D .32 - 213的相反数是___ ____,—2的倒数是 ,|—31 1|= 。 4.若 。 典例分析: 1.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中:。 整数有 分数有 负数有 有理数有 2.如果a ,b 是互为相反数,c ,d 是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等于2,那么 b a cdx x 24--+ 的值是 ; 反思: 3.若,则的值为( ) A . B . C .0 D .4 点评: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指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 的距离,所以某 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则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零。 4.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 b B . a = b C . a < b D . 不能判断 点评:有理数大小比较:正数 零 负数,两个负数, 大的反而小;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边的数总比 边的数大。 图1

5.某工厂在上一星期的星期日生产了100台彩电,下表是本星期的生产情况: 比前一天的产量多的记为正数,比前一天产量少的记为负数。请算出本星期最后一天星期日的产量是 台,本星期的总产量是 台,星期 的产量最多,星期 的产量最少。 反馈练习: 1.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 ,则水位下降5米时水位变化记作: 2.大于–3且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写出来是 3.将有理数0,7 22-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应为_____________ ______. 4.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 B 、ab <0 C 、b —a >0 D 、a +b >0 5.与a-b 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a+b B .a-b C .-a-b D .b-a 6.若0>a ,0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你、我、他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3、让学生能大胆表现自己或同学的头像特征。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学具准备:肖像画复印件和绘画工具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对方的特征。 2、说说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4、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二、新课教学 1、作品分析:宫六朝的一副素描作品——《小女孩》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小女孩》。 2、作品分析:罗中立的一张油画作品——《父亲》 出示作品: 学生观察、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3、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4、教师发一些头像素描作品(复印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把老农的质朴、善良、勤劳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 5、临摹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副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来临摹,仔细地体会画家的用笔技巧。 (教师行间指导:表扬较为好的,纠正差的。) 三、本课小结 1、本课教学内容概述。 2、本课学习情况小结。 3、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也完成得不错,但有的同学在临摹作品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 二、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官的比例关系,重点关注五官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的特点。 2、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在正面、3/4面、侧面观察时的特点,使学生感受结构关系,培养体积观念。 3、展示凡·高、毕加索、莫迪格利阿尼等画家的头像作品。 (在表现人物形象特征时,可以恰当地夸张局部特征,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练习 1、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副肖像画,注意人物特征的把握,大胆的表现。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习作展示:选出特征把握较好的作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小结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用画笔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人物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脸型、五官、发式、神态表现,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可见,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生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 1.在-(-2),,0,(-2)3这四个数中,是正数的共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2|的相反数是() A. B. C. 2 D. -2 3.非负数是() A. 正数 B. 零 C. 正数和零 D. 自然数 4.式子﹣4﹣2﹣1+2的正确读法是() A. 减4减2减1加2 B. 负4减2减1加2 C. ﹣4,﹣2,﹣1加2 D. 4,2,1,2的和 5.如图为我县十二月份某一天的天气预报,该天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A. ﹣3℃ B. 7℃ C. 3℃ D. ﹣7℃ 6.-4的相反数为() A. 0 B. -4 C. 4 D. -4或+4 7.现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b+a﹣b,如1*3=1×3+1﹣3,则(﹣2*5)*6等于() A. 120 B. 125 C. -120 D. -125 8.下列数中与﹣2互为倒数的是() A. ﹣2 B. ﹣ C. D. 2 9.绝对值大于2而小于5的所有正整数之和为() A. 7 B. 8 C. 9 D. 10 10.的绝对值是()

A. - B. -3 C. 3 D.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绝对值大于1而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____,它们的积是________. 12.计算1+(﹣2)+3+(﹣4)+…+2015+(﹣2016)=________. 13.如果把收入30元记作+30元,那么支出20元可记作________. 14.在数轴上与表示﹣2的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15.在数轴上,表示-7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侧. 16.在一条数轴上有A、B两点,点A表示数﹣4,点B表示数6,点P是该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 重合)表示数x.点M、N分别是线段AP、BP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AB上,则点M表示的数是________,则点N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并计算线段MN的长; (2)如果点P在点B右侧,请你计算线段MN的长________. 17.已知,99999×11=1099989,99999×12=1199988,99999×13=1299987,99999×14=1399986,那么,99999×20=________. 18.写出一个比﹣2小的有理数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题;共46分) 19.矿井下A,B,C三处的标高分别是﹣37.4m,﹣129.8m,﹣71.3m,点A比点B高多少米?点B比C高多少米? 20.化简: (1)+(﹣0.5) (2)﹣(+10.1) (3)+(+7) (4)﹣(﹣20) (5)+[﹣(﹣10)] (6)﹣[﹣(﹣)]. 21.某集团公司对所属甲,乙两分厂下半年经营情况记录(其中“+”表示盈利,“﹣”表示亏损,单位:亿元)如下表.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 2.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3.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难点) 一、情境导入 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负数的认识 【类型一】区分正数和负数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 4 3 ,0,-3.14,120,-1.732,- 2 7 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1,2.5,+ 4 3 ,0,-3.14,120,-1.732,- 2 7 中,负数有-1,-3.14,-1.732,- 2 7 ;正数有2.5,+ 4 3 ,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 4 3 ,120;-1,-3.14,-1.732,- 2 7 . 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后面会学到+(-3)不是正数,-(-2)不是负数. 【类型二】对数“0”的理解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 A.3 B.4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的相反数是( ) A 、-3 B 、+3 C 、0.3 D 、13 2、在下列数-56,+1,6.7,-14,0,722,-5 中,属于整数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零 D 、负数 4、图中所画的数轴正确的是( )。 5、下列四个式子错误的是 ( )。 A 、 3.14π->- B 、3.5>-4 C 、155536-<- D 、-0.21>-0.211 6、下列运算中正确的个数有( ) (1)(-5)+5=0, (2)-10+(+7)=-3,(3)0+(-4)=-4, (4)(-72)-(+75)=-7 3, (5)―3―2=―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一天早晨的气温为-3 ℃,中午上升了6 ℃,半夜又下降了7 ℃,则半夜的气温是( ) A 、-5 ℃ B 、-4 ℃ C 、4 ℃ D 、-16 ℃ 8、如果两个数的和是一个正数,积是一个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是正数 B .都是负数 C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D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班级 姓名: _ - 1 _1 _1 _ - 1 _0 _3 _1 _0 _ - 1 _1 _ D _ C _ B _ A _2 _0

9、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 A 、 5 B 、0 C 、 7 D 、 -7 10、己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 b B 、ab<0 C 、a -b<0 D 、a+b<0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 -7绝对值为 , -112 的倒数是 。 12、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 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 13、比较大小: 23- -0.6, 9 8-的倒数是 。 14、化简:-[-(-5)]=_________。 15、如果向银行存入人民币20元记作+20元,那么从银行取出人民币 32.2元记作 元。 16、某种零件,标明要求是φ20±0.02 mm (φ表示直径,单位:毫米), 经检查,一个零件的直径是19.9 mm ,该零件_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 17、绝对值等于5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 19、A 地海拔高度是-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10米,C 地海拔高度是 -10米,则地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__________米. 20、4,3,a b a b ==+=若则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50分) 21、计算:(1至4题每题2分,5,6两题每题5分,共计18分) (1 ||–3 + (–1) (2)224212642)()(-?---- (3) ( – 43 )×(– 14 ) (4) (– 12 ) ÷ (– 27)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1立方米 天然气费多少元吗? 二、建立模型。

1. 填空: 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 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可列一元一次 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 元,天然气为y 元。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 并说明理由。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 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 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 ??=-=+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 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 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 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 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1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 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1先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除(奇负得负,偶负得正)。○ 2把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可用运算律);○ 4除法化乘法,然后才约分。 20、有理数的乘方:○ 1幂 a n 中,n 叫指数,a 叫底数。○2负数、分数的乘方要注意是否管得住负号。 ○3积的乘方公式 (a ·b )n = a n ·b n ○4 分数的乘方公式(a b ) n = a b ○50的正整数次幂是0 21、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绝对值大的数记作± a × 10 n 的形式。○2 1≤a <10;○3n 是用原整数位减1的数。 22、有理数混合运算方法:○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求括号里面的。○2简便运算方法: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倒数相乘得1;同分母分数相加;得较整的数相加(或相乘);适当用分配律。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和式子叫代数式;○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3含有等号或不等号的式子,不是代数式。 2、代数式书写:○ 1有字母相乘时常省略乘号;○2数字相乘时仍用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左边;○4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写;○ 5字母前的分数要化为假分数;○6后面接单位的式子,要用括号;○7除法要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注:○ 1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3不含等号或不等号。○4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注:○ 1必须有加减运算;○2不含等号或不等号;○3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6、同类项:○ 1含有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这样的两个单项式称为同类项。 n n

最新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大于0,正数小于0。 3.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 7.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8.0的相反数是0。 9.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13.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任得这个数。 1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6.乘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③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17.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18.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19.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0.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1.n个相同的因式的乘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22.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n 10,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4.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 精品文档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1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上册, 教案, 美术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 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 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精神,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习“活动一”已有感知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材用设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思考,鼓励其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表现,使学生感受造型的乐趣。教材所附学生作业有一定示范作用。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出相应评价标准,以供学生、教师参考。 资料库对教材中出现的“肖像画”概念作出解释。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不司画种的头像作品,引发学生对绘画种类、造型手段、表现效果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 ◆学生能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大胆地表现同学的特征。 ◆学生能在交互活动中关爱他人、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学生照片不是范图,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起提示作用,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一的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拍摄照片,在课堂上交流。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脸型、五官、发式表现是教材突显的知识要点,教材提供了画家的头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图例,教学过程中可选择重点分析。通过交流、欣赏、分析进入活动二的临摹练习,教材提供难度适宜的素描头像范例,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不同样式以供学生参考。在教学提示和活动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教材图例分析,还要选择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讲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画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画范图,只是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重点还是强调人物头部特征的捕捉。 本单元学习需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因此范图的选择很重要,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导入注意以情动人,以趣启智,‘结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尝试。相互分析同学特征的环节应有效控制课堂,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避免攻击性的语言,培养学生健康友好的心态。 安排学生户外拍摄照片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摄工具,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进行,首先明确学习活动要求,讲解摄影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分组安排组长,对其下达任务并要求及时反馈信息,最后强调纪律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是本单元较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因为对身边同学的表现会让学生觉得亲切、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提高学生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同学之间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现”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围绕描述同学相貌特征展开,可以通过学生户外拍摄的同学照片展示,或学生自己准备的照片交流,对同学的五官、脸型、发型等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和启发。接下来学生对同学的相貌描述转化到对美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往往通过对人物的面部刻画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在感受人物特征通过什么方面体现的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对范画作深入交流,加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为临摹作品做准备。第三个学习活动应重点讲解夸张手法在人物特征把握中的运用,教学中对夸张手法结合范图分析,同时可以对不同材质表现的不同画面效果有所对比,丰富学生的造型手段。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涉及对五官的角度和形态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把握基本造型特点。学生在“活动三”中尝试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表现手法大胆表现。学生作业减弱对造型、明暗的要求,强调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把握,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表现。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说出同学以及绘画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关注学生作业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评价的重点。对个性表现应予以肯定,并使学生明确提高的方向。鼓励学生参照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或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自评、互评。 四、教学选择 教学可以按照学习活动设置安排课时。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同学特征,并尝试用照相机去捕捉同学特征。学生利用照相机观察体验,数码相机是最佳选择,便于及时在课堂上交流。这一活动的实施需要一课时。 教学也可以用两课时完成,第一、第二个学习活动作一课时安排。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照相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户外教学可能难以开展,可安排课外完成,把拍摄的照片发送到校园网内的班级电子邮箱,或把自己满意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通过分析、描述、感受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头像表现这一主题,设置了描述特征、临摹作品、尝试表现三个活动。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图片资料只是起提示、参考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使用。教师在图片选择方面要作充分准备,教学导入图片可选择本班学生的头像照片,满足学生兴趣需要,选择的分析范图要大而清晰。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教学单元,良好而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

2020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0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0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 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 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 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