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

第四、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
第四、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

四川省主要金属矿产类型及特征

四川省铁、铜、铅锌、锡、银、铂镍、金、锰、稀有、稀土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述如下。

(一)铁

四川省铁矿按成因划分为六大类、11个亚类,详见表1。

(二)铜

四川省铜矿按成因划分为四类、11型,详见表2。

(三)铅锌

四川省铅锌矿根据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五类,按成因分为10型,详见表3。

(四)锡

四川省锡矿按主成矿作用划分出一类、2型,详见表4

(五)银

四川省银矿按成因划分出二类、5型,详见表5。

(六)铂、镍

四川省铂族、镍矿均为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根据成矿作用方式分为4型,详见表6。

(七)金

四川省岩金,根据矿石建造、赋矿围岩及矿化形式划分为11个类型,详见表7。

(八)锰

四川省锰矿主要有三个含层位:

1、下三叠统菠次沟组的菱锰矿,称“虎牙式”。三个类型矿石经氧化后皆可利用。

2、上奥陶统五峰组下部的菱锰矿,称“轿顶山式”;

3、下寒武统邱家河组,为含锰砂板岩、含锰硅质岩,称为“平溪式”;

(九)稀有金属(锂、铍、铌、钽)

四川省稀有金属矿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甲基卡式”锂、铍、铌、钽矿床。主要分布在甘孜州和阿坝州。

(十)(轻)稀土

四川省(轻)稀土矿为主要受北北东—南北深断裂系统和喜马拉雅期幔源含矿碱性杂岩(霓石英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碱性伟晶岩、碳酸岩脉等)的双重控制,称“牦牛坪式”。主要分布在攀西地区。

表1 四川省主要铁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

3

4

表2 四川省铜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

5

6

表3 四川省铅、锌矿床类型及特征简表

7

8

9

10

11

表4 四川省锡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

12

表5 四川省银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

13

表6 四川省铂、镍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

14

表7 四川省岩金矿主要类型及特征简表

15

16

17

18

注:表7,根据川地川西北队《四川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1991.5),有修改。

19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名词解释 1 城市化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由于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不仅包含了人口的迁移,还包含了经济、社会、空间等多方面的转换,因此,城市化一词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口的转换,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换;二是地域的转换,即由于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包括城市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换;三是经济结构的转换,即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等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换;四是生活方式的转换,即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农村的现代化过程。 2 郊区城市化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加之汽车的普遍使用、交通设施的现代化、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后对人口低密度地区独立住宅的追求,城市中上阶层人口向城市市郊或外围地带移居,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向,而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随后,各类服务部门纷纷迁往郊区。 3 逆城市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这种现象与城市化现象相反,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地集中化、大型化。但同时在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中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这种衰退在城市的“内城区”(inner city)显得特别明显,而乡村地区人口却比以前增加。加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2O年中,城市人口数量与就业率明显下降。1951年以来,大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已减少了1/3。美国在70年代小城镇和农业地区的人口增长比大城市高出15.5%,即为这种过程的反映。 4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职能不同、规模各异,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内的各城市通过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互相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取决于各城镇职能差别所产生的地域分工,也取决于城镇间、城镇与辐射区间的互补性。当城镇体系内一个城镇或某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化时,其他城镇或组成部分也会受到影响。在城镇体系内,城镇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合理时,可以促进各城镇的协调发展。城镇的性质、地位、作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会引起城镇体系的变化,城镇体系规划也需要随之调整。城镇一般都是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的协调发展对地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5 大都市带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某些城市密集地区,由于郊区城市化的作用,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职能十分强烈,城市用地比例越来越高,使城市与城市间的农田分界带日渐模糊,城市地域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形成大都市带。 6 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地域规模),因城市的用地规模常常由城市的人口规模所决定,而且,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重要的综合性特征,所以,城市规模常指人口规模。在多数情况下,城市的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成正相关关系。

经济地理

第三章:商业与服务业区位论 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基本概念 2、中心地 3、门槛人数——P74 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最大特征之一——P75 5、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P79 二、零售业 1、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因素 (1)市场因素 (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3)零售业间的竞争 (4)地价的作用 三、服务业区位论 1、服务业的类型 (1)生活性服务业 (2)生产性服务业 (3)公办服务业 (4)公共服务业 第四章:多部门企业区位 一、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1、企业增长的动因P95 (1)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P96 横向一体化:P96

纵向一体化:P97 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 二、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1、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P103 2、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P104 3、哈坎森的全球扩张模式P106 4、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P108 5、五种模式的比较P109 三、公司组织结构 1、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 功能部结构 产品部结构 顾客部结构 矩阵结构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一、跨过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1、产品周期理论新产品阶段 成熟产品阶段 标准化产品阶段 2、折中理论P118 (1)所有权优势 (2)交易内部化优势 (3)区位优势 3、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P120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2)集中边缘地区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4、跨国公司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5、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 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时间性6、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 互补性、竞争性、变化性、 第七章:经济活动趋于分析 1、区域经济增长因素P146 (1)资源禀赋 (2)资源配置能力 (3)地理位置 (4)外部环境 2、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托斯经济增长阶段理论:6个阶段P153 3、区域产业结构P155-P157 (1)主导产业 (2)关联产业 (3)基础性产业 (4)支柱产业及潜导产业 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1)佩蒂-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法则 (3)霍夫曼定理 5、区域发展战略概念P159 6、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3个方面)P160

高一地理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地理经济地理特征知识点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 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 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 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 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 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区;

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 三、农业地理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农业地理,是指耕作业、林业、牧业和水产业;狭义的农业则单指耕作业。 农业地理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经营方式(耕作业、畜牧业、渔业中以哪一种为主。 是集约农业还是粗放农业)、耕作制度(一年几熟)、地区分布上有何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等等。 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特征:本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棉区以及各种纤维、油料、糖料、饮料等作物,淡水渔业、家畜、家禽等重要生产基地,大部分都分布在本区。 又如西德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 北部平原发展了乳肉畜牧业,并种植麦类、马铃薯、甜菜等。 中部高原山地发展了乳牛业。 南部的河谷种植葡萄和其他水果。 四、交通运输及其他这里主要指公路、铁路线,内河航运与海上航线,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海陆交通联运,货物流向等方面,有些还可考虑它的名胜古迹及历史纪念地。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分类表 砖红壤赤红壤燥红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暗棕壤灰化土灰色森林土灰褐土黑土 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灌淤土塿土 黄绵土黑垆土紫色土石灰土沼泽土滨海盐土盐土漠境盐土碱土白碱土风沙土 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 酸性硫酸盐土火山灰土磷质石灰土新积土粗骨土寒钙土冷漠土草毡土 冷钙土 黑毡土寒冻土棕冷钙土红粘土寒原盐土黄褐土林灌草甸土寒漠土灰棕漠土 灌漠土栗褐土石质土龟裂土泥炭土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草甸土 暗棕壤 土壤有机质积累较丰富,所以土色深暗,呈暗棕色,微酸性,肥力高,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具明显腐殖质累积和弱酸性淋溶的森林土壤。Ao-A-B-C构型。A层厚15-2Ocm,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9%左右。铁铝轻度下移,B层弱粘化,结构面有铁锰胶膜。全剖面弱酸性。暗棕壤土类划分6个亚类。暗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灰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弱发育的灰化层和铁铝淀积层;白浆化暗棕壤亚类在A1层下出现白浆土化土层和铁锰明显淀积的B层;潜育暗棕壤亚类分布于排水不良的低平地,表层显泥炭化特征,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酸性反应;草甸暗棕壤亚类分布于疏林草甸植被下,Ao 层不显,A1层厚,盐基饱和度高,底土有锈色斑纹;暗棕壤性土亚类为A-(B)-C 型土壤,多含石砾。 棕壤 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聚集明显,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山区多生长果木。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的草叶阔叶林下,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面积

常见金属矿物

三、常见金属矿物特征金属矿物结晶特征 1.黄铁矿(Pyrite)Fe[S 2 【形态】常见完好晶形,呈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或八面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能见到3组相互垂直的晶面条纹,集合体常成致密块状、分散粒状及结核状等 【物理性质】浅铜黄色,表面带有黄褐的锖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参差状。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 2.黄铜矿(Chalcopyrite) CuFeS 2 【形态】通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集合体(图L-7)。偶而出现隐晶质肾状形态。晶体常见单形有四方四面体、四方双锥,但单晶较少见。 【物理性质】颜色为铜黄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不发育,硬度3~4,相对密度4.1~4.3,性脆,能导电。 3.方铅矿(Galena)PbS 【形态】最常呈立方体,还可出现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并有时以八面体与立方体聚形出现。也常见成粒状、致密块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铅灰色;条痕灰黑色,强金属光泽,解理平行完全,硬度2~3,相对密度74~76。具弱导电性。 【鉴定特征】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完全解理,相对密度大,硬度小(比辉钼矿硬度大,晶形好,不染手)。 4.闪锌矿(Sphalerite)ZnS 【晶体结构】等轴晶系; 【形态】通常呈粒状集合体,有时呈肾状、葡萄状,反映出胶体成因的特征。单晶体常呈四面体(图L-5),正形和负形的晶面上常见聚形纹。有时呈菱形十二面体(通常为低温下形成)。偶见以{111}为接合面成双晶,双晶轴平行[111],

有时成聚片双晶。闪锌矿的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地,高温条件下形成的闪锌矿主要是呈正负四面体,并见立方体,中低温下则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 【物理性质】Fe 的含量直接影响闪锌矿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当含Fe 量增多时,颜色为浅黄、棕褐直至黑色(铁闪锌矿);条痕由白色至褐色;光泽由树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110}完全。硬度3.5~4。相对密度3.9~4.1,随含Fe 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导电。 【鉴定特征】以其具多组完全解理、粒状晶形、硬度小、金刚光泽以及 5.斑铜矿(Bornite) Cu 5FeS 4 【物理性质】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风化表面常呈暗蓝紫斑状锖色,因此得名;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3。相对密度4.9~5。性脆。 斑铜矿在表氧化环境中易遭受分解而形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 【鉴定特征】特有的暗铜红色和不新鲜的表面的蓝紫斑杂的锖色;低硬度。 6.辉铜矿(Chalcocite)Cu 2S 【晶体结构】斜方晶系; 【形态】单晶极少见。晶形呈假六方形的短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粉末状(烟灰状) 【物理性质】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条痕暗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2~3。相对密度5.5~5.8。略具延展性。电的良导体。 【鉴定特征】暗铅灰色,低硬度,弱延展性小刀刻之出现光亮沟痕。 7.辉钼矿(Molybdenite) MoS 2 【晶体结构】六方晶系;

(完整版)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

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人们已有很多论述,也做了相应的分类。其中一种分法是: 1、等级型企业文化:具有规范的、结构化的工作场所以及程序式的工作方式。企业领导在其中扮演协调者、控制者的角色,重视企业的和谐运作。人们更关 心企业长远的制定,尽量避免未来的不确定性,习惯于遵守企业中的各种制度 和规范。这类企业著名的有麦当劳、Ford 汽车等。 2、市场型企业文化:所谓市场型,并非以企业与市场的衔接紧密来判定,而是指企业运作方式和市场一致。这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强调竞争力和生产率,更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供应商、顾客、合作人、授权人、政策制定者、商业联合会等。在该文化环伺下,人们时刻以警惕的眼光看待外部环境, 认为市场中充满敌意,顾客百般挑剔。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只有依靠不断提 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市场型文化中往往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主动进 攻的战略姿态。GE 、菲利浦、海尔企业文化等企业即属于这类文化。 3、宗族型企业文化: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讲究和谐、参与和个性自由,这类企业更像是家庭组织的延伸。宗族型文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外部环境能够 通过团队的力量来控制,而顾客则是最好的工作伙伴。日本很多企业属于这一 类型,它们认为企业存在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人文的工作环境,而管理的 主要内容则只是如何来激发员工的热情,如何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一 般而言,这类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较高。 4、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快节奏的外部环境中应运而生。创新型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创新与尝试 引领成功。为了明天的竞争优势企业要不断地创造出新思维、新方法和新产品,而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推动创新。在这类企业中,项目团队是主要的工作方式,组织结构时刻随着项目的变化而改变。创新型文化主要存在于软件开发、咨询、航空、影视行业中。

经济地理重点

经济地理重点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1、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 2、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书,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特质特点。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区位活动、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4、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用地。二是作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如工业、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前者土地的自然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非常突出,后者土地的区位影响非常突出。 ②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 ③大规模的工业(大型企业)要求面积大、平坦且承压力高的土地,多在郊区布局,如钢铁、生化、汽车等工业企业。而城市区位型工业,用地少,收益高,市场在城市内部,多布局在城市内部,如服装、出版、印刷等企业。 6、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 7、杜能农业区位论形成机制。 ①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 —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在“杜能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费)有关;运费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方式。 ②地租曲线:指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8、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P61图 9、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10、最小运费原理在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消费低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前提下,以最小生产运费为目标的区间指向为: 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间;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对应上述设定的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两个因子,即可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①原料指数大于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②原料指数小于1,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③原料指数等于1,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低都可以为自由区位。 原料指数等于局地原料重量比与产品重量之比 11、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其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二是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三是各等级间的中心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交通原则下形成的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系统的特点是:各个重点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

矿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 围岩蚀变(wall-rock alteration),又称围岩交代蚀变,主岩交代蚀变,是指容矿围岩在流体(气相、汽相、液相)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其实质是: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不同性质(酸碱度、氧逸度等)的成矿流体与围岩必然会处于不平衡状态。为了使两者之间趋向于达到化学与物理的平衡状态,必定要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就会导致围岩中与流体不平衡的矿物要发生溶解,析出一些元素进入流体中,而另一些化学组分则沉淀下来,形成新的矿物。对于围岩而言,必然会涉及到物质的带入带出。 蚀变岩则是指围岩交代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交代蚀变岩可以完全由新生矿物所组成,同一平衡矿物组合内各种新生矿物没有交代蚀变现象,几乎是同时形成的,它们具有变晶结构,如矽卡岩。如果原岩没有被完全交代,仍然有原生矿物残留,则具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则可称为“化”,如矽卡岩化。 流体与围岩的交代蚀变方式有:扩散交代、渗滤交代和两者兼有的交代三种方式。 围岩蚀变可发生在成矿流体运移途中(头晕蚀变,通道蚀变,成矿前蚀变),也可发生在矿质沉淀期间(矿晕蚀变,成矿期蚀变),还可以发生在矿质卸载之后(尾晕蚀变,成矿后蚀变)。由于成矿物质淀积的温压条件不同,其伴随的围岩交代蚀变也不同。对特定的蚀变矿物而言,它既可以是高温成矿期蚀变,也可以是中温成矿期的矿前蚀变或通道蚀变,更可以是成矿后的蚀变。因此,就具体的蚀变矿物而言,对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矿种,其找矿的指示意义可能截然不同。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围岩交代蚀变的强度与范围,既取决于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活度、逸度、pH、Eh、温度、压力等,也取决于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孔隙度,渗透性、裂隙的发育程度,顺层还是切层,与流体的远近,与流体化学性质的差异。流体与围岩的化学性质差异越大,围岩交代蚀变越强烈。围岩蚀变可以呈面型、体型分布,也可为线型分布。其分布范围变化很大,有的在矿脉的两侧为毫米级、厘米级宽,有的围绕着矿体则可分布达数十米宽。不同温度压力条件形成的蚀变岩在空间上可以分离,形成不同的晕圈;也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下,随流体性质的演变而出现共生叠加现象,即高温、中温、低温围岩交代蚀变岩混杂于一处,此时往往会形成多金属矿床。 绿泥石化(chloritization) 形成含绿泥石蚀变岩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作用。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产生绿泥石的方式有两种:①由铁、镁硅酸盐矿物直接分解而成;②由热液带人铁、镁组分发生交代蚀变而成。与绿泥石化有关的围岩,主要是中一基性火成岩和变质岩。此外,部分酸性岩和泥质岩也可发生。绿泥石化单独出现较少,常与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等相伴生。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铅、锌、金、银、铁、锡及黄铁矿等。

分析四川雅安的经济地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你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要求:首先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状况,(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等)社会经济状况(行政,人口,交通,通讯条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接着,详细介绍第三产业的状况,如:主要产业,产品,产品销售地等。最后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概念,解释经济发展机制。 1.雅安市自然概况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北靠成都市、阿坝州,东邻乐山、眉山市,西连甘孜州,南接凉山州,地理坐标29°59′N 103°00′E。境内山脉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4%,丘陵平坝极少,仅占6%,主要山脉皆属邛崃山系和大雪山系。 (1)地貌特征为:本市地貌特征明显,地势起伏大,山脉与地质构造线一致,层状地貌明显,单斜山(或丘)具有规律性分布,山脉走向制约着自然地理环境。按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划分成丘陵平坝及山地两种类型。①丘陵平坝。相对高度小于100m的丘陵,分布于海拔l 000m 以下东部宽敞的向斜带,其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构造所控制。由白垩系、下第三系紫色砂、泥(页)岩形成者,多呈单斜丘,而方山丘仅在向斜槽部才偶尔见到。由第四系粘土、砾石堆积层侵蚀而成者,则成台状丘。平坝分布在河流两岸,按其形态和成因,有河成阶地平坝和洪积扇平坝两种。②山地。该市最低海拔为515m,属山地范畴。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山地高度分类方案,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在该市均有分布。低山(海拔 500m~l 000m)占全市总面积的16.28%,主要分布在东部名山、雨城、芦山一带。中山(海拔1 000m~3 500m)分布最广,除名山外,其余各县都居主要地位,占全市总面积的67.44%。高山(海拔3 500m~5 000m)集中分布在市境北、西北及西部,天全西部,石棉西部及西南等地,峰峦重叠,谷地幽深,占总面积的6.12%。极高山(海拔5 000m以上)仅呈点状分布于北、西北及西南边缘。 (2)水系特征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河流众多,水系发达。除名山的临溪河汇入岷江外,其余均属大渡河及青衣江支流。该市河流发源于崇山峻岭,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西低,境内雨量丰沛,植被良好,河流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具有落差大、径流丰富而稳定、水质优良的特点。(日夜川流的青衣江、大渡河两大水系这使得宝兴县水利资源得天独厚) (3)气候条件:本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雅安有三雅(雅雨,雅女,雅鱼)。当居第一是雅雨。大相岭(本地人俗称泥巴山)南北气候有显著差异。雨城区、天全一带某些年份降水量可多达2000毫米,为全川多雨中心,自古多雨,有西蜀天漏之说,俗语“雅无三日晴”,故有“雨城”之称。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降水集中于夏季,多夜雨。 (4)植被及土壤特征:属常绿阔叶林带,沿江街道和主街道均以黄桷树为主,支街道河北区以黄桷树为主,河南区以二球悬铃木为主,小叶榕均居第二位。总体上讲,黄桷树相对数量偏大,常绿阔叶树偏少,且树种较单一。据此提出雅安城区行道树树种构成应形成以“黄桷树+乡土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总体模式,以实现树种的地方特色、多样性与最大生态功能的统一。树池土壤以搬运土为主,一般土壤质量良好,但部分树池未与基底土壤连通,加上坑内土壤容量小,并常有建筑废料的掺入而使土壤质量恶化,造成移栽树死亡,或者抑制成活植株的生长。 2.雅安市社会概况 2000年撤销雅安地区设立地级雅安市。现雅安市幅员面积1.53万km2。辖雨城区和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7县。是成都平原通往西藏、云南的历史重镇。素有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

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 1.1资阳的地形特征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 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5分) 第一章绪论(5分) 一、名词解释 1.商业地理: 2.史志描述 3.货殖列传 4.结构主义地理学 5.经济地理的制度与文化转向 二、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答:文献描述,知识积累。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企业到区域到全球化。(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世纪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行为伦分析(60年代末)、结构主义分析 3.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10分) 一、名词解释 1.连接度 2.供应商园: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3.R&D经费: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这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 5.知识与技术的“黏性”: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私人净投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私有资本的增加,间接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 6.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7.外部经济效果 8、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9、交通网分散度: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10、机场产业区:包括机场关联产业和与空运相关产业,空运相关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和信息关联产业。 二、填空 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经济地理特征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 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那么,如何去归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特征呢? 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回答: 一、经济体系的性质如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日本、西德、美国等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一些国家,如埃及、坦桑尼亚等国则是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工业地理这里主要包括工业生产水平、内部结构、主要工业部门,供、产、销的关系,工业布局、发展趋势等等。例如日本,工业现代化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生产设备好。但国内矿产资源极度贫乏,对外依赖性很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为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九州北部为四大工业区。 又如西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工业的部门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体,重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钢铁,机械、汽车、电器、化学、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工业在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工业原料除煤炭和钾盐外,皆不能自给,对外有一定的依赖性。莱茵河右岸的鲁尔区,是西德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重要工业

区;位于西部边境的萨尔区,利用当地的煤和进口的铁,发展了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1 2 3 下一页尾页 高一地理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3.(XX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环境最可能出

《经济地理学》课程复习提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5、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新进展。 6、经济地理学可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哪些现实问题。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区位的含义。 2、区位理论的内涵。 3、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4、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含义。 5、影响生产活动区位的主要生产要素。 6、土地经济区位的含义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影响。 7、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8、能源及能源革命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9、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0、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1、知识经济的含义。 12、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3、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4、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5、规模经济的含义。 16、产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7、政府如何通过制定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18、区域可进入性的含义及类型。

19、区域如何通过改善可进入性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20、交通运输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21、交通网密度、连接度、通达度的含义。 22、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区位选择的特点。 23、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布局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传统区位理论 1、经济区位理论的内涵。 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3、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思想。 4、原料指数的含义。 5、胡佛运输区位论的核心思想及对现代运输与贸易的启示。 6、廖什市场区位论的核心思想。 7、中心商品、中心地、补充区域的含义。 8、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所揭示的在市场、交通、行政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空间系统模型。 9、中心地理论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产业区位布局原理 1、农业的涵义与特点。 2、现代农业的特征及类型。 3、影响农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 4、现代城郊农业园区区位布局因素。 5、工业的含义与特点。 6、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 7、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布局产生的影响。 8、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区位布局要求。 9、现代工业区位布局的基本趋向。 10、商业的含义及作用。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一)、砖红壤 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 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 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 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五)、棕壤 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Ⅲ、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六)、暗棕壤 Ⅰ、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Ⅱ、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Ⅲ、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

金属矿物工艺品特点分析 碎裂结构。该矿区的矿石均受到不同水准的破碎应力作用,毒砂、 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辉铜矿等晶体裂纹发育。黄铜矿细脉沿毒砂、黄铁矿裂隙充填。少量方铅矿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磁铁矿、闪 锌矿沿黄铁矿裂隙充填。闪锌矿细脉沿黄铜矿裂隙充填。 聚粒状结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常数粒甚至几十粒各 自聚集分布,形成聚粒状结构。 交代结构。磁铁矿完全交代毒砂并保留其菱形及斜方柱假象,聚集分 布于个别矿石中。少量毒砂沿边缘被臭葱石轻微交代。少量黄铜矿沿 边缘被褐铁矿交代,黄铜矿沿边缘或裂隙交代辉钴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磁铁矿沿裂隙被褐铁矿交代等。 矿石构造 1)浸染状构造。自然金、银金矿、辉钴矿、硫钴矿微量,不均匀零星 分布于矿石之中,形成稀疏浸染状构造。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磁 铁矿等常以聚粒状分布于矿石之中,含量20%~45%,形成稠密浸染状 构造。 2)块状构造。部分矿石中硫化物(毒砂、黄铜矿、黄铁矿)含量高达50%以上,形成块状构造。 3)细脉状构造。黄铜矿常呈不规则的细短脉状穿插于毒砂、黄铁矿、 磁铁矿及石英或矿石裂隙之中。少量毒砂呈细脉状、带状分布。闪锌 矿呈细脉沿毒砂裂隙充填。 金属矿物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 1)自然金(银金矿)。经光片查找,共发现185粒可见金,即大于0.001mm的自然金。本矿区金和银类质同像普遍,以银金矿为主,自 然金和金银矿少量。颗粒形态以角粒状为主,长角粒状、枝叉状次之,浑圆粒状、麦粒状、板片状少量。自然金均为包裹金状态存有,其中

毒砂包裹金占90.81%;黄铜矿包裹金占8.65%;这些包裹金以微、细 粒金为主,中粒金少量,可能尚存有小于0.0002mm的不可见包裹金。 2)毒砂。毒砂为该矿区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占矿物总量的23%。毒砂与金的关系最为密切,是金、钴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中的毒砂 包裹体较多,即包含结构发育,可见包裹自然金(银金矿)、硫钴矿、 辉钴矿、黄铜矿(包裹金)、黄铁矿、闪锌矿(包裹黄铜矿)、方铅矿、 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碲铋矿、铜蓝、褐铁矿等。同时,可见毒 砂被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包裹。毒砂普遍受到不同水准的碎裂 作用,其碎裂结构发育,沿裂隙充填有黄铜矿细脉、少量方铅矿细脉 及树枝状铜蓝(应为交代黄铜矿所致)、黄钾铁矾细脉等。因为该矿区 主要为石英脉型多金属矿石,故毒砂与石英关系最为密切,以石英粒 间毒砂为主,占48.69%,石英与绿泥石、黄铜矿、黄铁矿、磷灰石、电气石等矿物粒间毒砂占29.96%,石英包裹毒砂占7.87%,故与石 英相关的毒砂共占86.52%。矿物粒间毒砂相对较易单体解离,占87.64%;包裹类型的毒砂较难与其载体矿物完全单体解离。 3)黄铜矿。黄铜矿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占矿物总量的6%,为本次选矿回收的主要伴生矿物。黄铜矿呈散粒状或聚粒状不均匀分布 于矿石之中,受碎裂作用的影响,晶体常有裂纹发育;有时呈细脉穿插 于毒砂、黄铁矿、磁铁矿及石英裂隙之中。黄铜矿主要与石英、黄铁矿、毒砂关系密切,其次与磁铁矿、褐铁矿、辉铋矿、辉钴矿等相关。粒间黄铜矿相对含量占48.70%,以石英粒间黄铜矿为主,石英与黄铁矿或与毒砂粒间黄铜矿次之。裂隙黄铜矿占17.83%,以石英裂隙、黄铁矿裂隙及毒砂裂隙黄铜矿为主,磁铁矿裂隙黄铜矿次之。粒间和裂 隙黄铜矿较易单体解离,共占66.53%。包裹黄铜矿占33.47%,以毒砂、黄铁矿包裹黄铜矿为主,磁铁矿、闪锌矿包裹黄铜矿次之。 4)硫(辉)钴矿。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有硫钴矿谱线。因为辉钴矿与硫 钴矿的性质相似,尤其在反射光下的反射色很相似,难以辨别,加之 含量少,均为微量矿物,故粒度分布统计及嵌布状态统计合并在一起 描述,简称硫(辉)钴矿。硫(辉)钴矿的嵌布状态以毒砂包裹硫钴矿为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黄土高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介绍 一.简介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秦岭,东部的吕梁山、西部的六盘山。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平均海拔1000~1500米,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5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主要有黄绵土、褐土和黑垆土。 二.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750毫米之间。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毫米,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800 毫米,中部400~600毫米,西北部200~300毫米。以200毫米和400毫米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中部为半亚湿润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中部半亚湿润区 包括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陕北、晋北、陇东和陇西南部等地区,年均温4℃~12℃,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干燥指数~,夏季风渐弱,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区的范围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带大体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