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机理

浅析商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机理
浅析商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机理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金融10—02 姓名:陈--- 程-- 张--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全球信贷紧缩,与美国房地产的衰退结合和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放缓,并且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更糟的是从2008年l0月后,由美国国家刺激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侵蚀实体经济。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失业率剧增,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难逃牵连,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本文献主要通过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为例来分析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且结合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对稳定我国稳定金融系统做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政策性建议 一、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经济危机的分界点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临界点,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剪刀差形态不断扩大,而且八十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是以虚拟经济为导火索的。通过上述的分析,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给一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虚拟经济所持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指导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抑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繁荣,因此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当今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首先要认识虚拟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之初,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规避风险就成为了虚拟经济的另一大功能。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合理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整体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危机。 但是物极必反,近年来,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松懈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虚拟经济的高盈利性驱使着各国金融机构不断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进行创新,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我们知道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因为这种定价方式考虑到了对未

论缝隙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论缝隙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摘要】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社会中,为数众多的缝隙型企业必须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不仅考虑自身内部因素,还要结合其他企业,构建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本文首先对商业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进行相关文献综述,接着构建了模块化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敦煌网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缝隙型企业;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系统 一、引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开发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出现,顾客的需求不断变化,环境日趋复杂,变革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它们不具备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它们处于类似于“生物生态”的商业网络中。在这一新的组织形式中,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缝隙型企业是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参与者,数量远超过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研究缝隙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具有较广阔的适用性。从商业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应对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为商业模式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那么,我们将如何用商业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应对这个崭新的世界?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由什么组成?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上就是本文重点要阐述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 商业模式的理论解释最早来自美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

熊彼特早在1939年就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呈现出多样性,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说法: (二)关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詹姆斯·弗·穆尔1993年发表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种新的竞争生态学》,1996年出版了其专著《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将生态学观点应用于企业竞争战略。lewin (1999)认为,商业生态系统由占据不同“生态位”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的生态位相互关联,一旦其中的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相关者(包括竞争者、合作者和补充者)均发生变化。mirva peltoniemil 和elisa vuori(2004)认为商业生态系统,就是由具有一定关联的组织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系统,这些组织可能是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及其他各类与系统有关的组织。赵桂慎(2004)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概念,分析了经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并认为企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经济生态系统。 三、缝隙型企业商业模式的构建 (一)缝隙型企业特征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marco iansiti和ray levien(2004)借鉴生物学概念,将商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

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知识和信息驱动的经济时代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更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本文首先在介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特点和核心主张后,分析了商业生态模式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竞争优势,最后对商业生态模式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合作竞争战略 1.引言 为什么微软和英特尔能够继IBM后一直统治着计算机行业?长期以来,这两家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企业实力,相互协同发展,共同引领着计算机产业。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围绕它们展开商业活动,成为其辅助厂商,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以微软为例,它已经以自己为核心构建起了巨大的商业生态系统,这由大量的相关业务领域公司组成,其中既有合作紧密的系统集成商,又有不太紧密的会员制仓储超市,总数多达38233个(范保群,2005)。 进入知识和信息驱动的经济时代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也提出了挑战。以往的战略制定多关注企业自身,局限于具体的行业分析和企业定位,由于分析视野的狭隘,限制了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适应性。Porter(1980)的价值链理论起初也是在内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参照,但是随后的供应链、价值网等理论已经对价值活动的关注上升到企业间的链条层面。今天,满足顾客价值的活动,往往是由一些企业群体来

完成的,这被称之为商业生态系统。 2.商业生态系统的内涵 按照James. Moore(1993)的论述,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本文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各种组织为了满足特定顾客价值而进行的价值联系 和组织安排。把握这个概念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商业生态系统是众多主体的联合体。这些主体包括大量的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市场中介(销售渠道、提供服务的单位)等,共同的利益促使它们联系在一起,商业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这同战略网络的理解一致。 第二,商业生态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顾客的(现有的及潜在的)价值。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顾客的需要也是多维的,单个企业已无法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整个系统提供解决方案。成功的商业生态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好的整体价值。 第三,商业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价值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中存在“流”的问题,生命的各种表现都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分不开的,没有这些生态流就不可能有生命活动,也不可能有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中包含着横向、纵向和斜向的价值链。 第四,商业生态系统蕴含众多生物学的思想。系统内的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运行。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共生理论、协同进化理论等可用来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发

金融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结构这个概念首先由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提出,他指出金融结构是一个国家金融的上层结构,金融发展(Finance Development)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自戈德史密斯提出这些重要论断以来,有关金融结构的研究就受到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广泛重视,甚至成为世界国金融战略调整的重大议题。 金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概念,表现为世界不同国家拥有各不相同的金融结构模式,以及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金融结构模式。近些年,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和探索,这些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市场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金融和法律主导型”以及“金融服务主导型”这四大类型的金融结构模式。以下我将主要从第三种“金融和法律”(即LLSV学派)探讨金融结构的观点。 在大多数学者们进行金融结构到底是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激烈大讨论的时候,也有部分学者产生了新的想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LSV学派的金融和法律理论。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和Vishny(以下简称LLSV)等学者没有掉入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还是由市场主导的定义案臼,而是独辟蹊径,率先抓住一国法律体系的渊源与该国金融结构形成与演进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法律制度对市场投资者和银行债权人保护程度不同等角度展开研究,并以此作为变量解释不同类型金融体系形因,将金融结构的差异,归结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异同。 LLSV认为一国的法律制度影响和制约了本国的金融结构,不同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的投资者保护程度,一国的金融结构主导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法律所赋予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权利差异,以及执行这种权利的力度差异。LLSV对49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进行了实证经验,认为具有普通法系的国家更倾向于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更重视中小股东的权利,大公司股权分散化结构趋势明显,因而更容易发展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则较为强调银行债权人的权利,由于相对缺乏对市场投资者的保护而最终发展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法律渊源的差异、对市场投资人的法律保护力度与执行力度来看,习惯法对市场投资者保护最强,而法国民法系国家最弱,德国民法系国家居中。 同时LLSV(2000)指出:法律(包括立法和执法)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人剥削的关键机制,法律保护制度既决定了控制权私利的高低,也决定了外部融资机会的大小。因为任何理性的投资者在没有任何法律保护的极端情况下,为避免内部人攫取公司利润,都不会给公司提供融资,金融市场化的进程难以深化。随着法律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法律制度对内部人的剥削行为的约束也逐渐升级,致使其剥削成本增大,控制权私利锐减.剥削手段趋于无效,内部人对外部投资者的剥削将越来越困难,企业融资的外部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公

融资方面论文-文献综述

(一)国际上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李集成(2012)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施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其操作方式是通过政府定期拨款设立的基金作为融资担保,引导其他资金来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在对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刚开始的操作方式是由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后改进为为小企业投资公司公开发行长期债券,政府为其发行的长期债券进行担保的方式。经过40多年的运作,该计划充分体现了小企业投资公司的价值,培养出了苹果、联邦快递等创新型企业。 以色列:以色列对企业的支持与美国相同点都是政府主导推动。但是以色列的操作方式与美国不同,以色列是先由政府拨款一亿美元成立YOZMA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民间资金设立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再由商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对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些商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给予资金支持,但其重点是创业企业的早期,投资的领域也限于在IT、医药、生物科学、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并且具有专利技术的创业企业。 韩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韩国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支大学生优秀创业企业在金融和政策上等同于商业企业,并且在贷款方面更优惠于商业企业。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设立专门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创业基金,基金规模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2.5亿韩元到2009年增加到6亿韩元。在中小企业厅的带领下,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团体也纷纷跟进支持大学生创业。韩国一系列做法,使得韩国创业在1998年至2001年间,每年以一杯的速度迅猛发展。 英国:英国用减税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英国的做法与前面几个国家不同,其主要操作方式是针对私人股权投资的减税政策,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进行。比如2000年实施的《公司创业投资法规》中规定,在税收方面,资金投入未上市的小型高风险企业3年以上,则可享受投资额20%的税收地面,税收地面额再投资可以推迟纳税,在种种税收政策的鼓励下,英国的私人股权投资在2000年的适合超过60亿英镑。每年大概提供38%的资金投向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 [1] (二)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和融资现状的研究综述 吴运霞(2006)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李岚清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不仅次数大大增加,破坏力也明显增强。理论界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热情也同时被激发。迄今为止,金融危机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代:以Krugman (1979)和Flood and Garber (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以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第三代理论因出现较晚,争论很大,流派很多。第一代模型认为政府实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制的内在矛盾引起一国外汇储备的枯竭,当外汇储备降到临界水平就会引发投机性攻击,造成危机。第二代模型认为政府行为并不是线性膨胀的,而是理性的;所以政府会比较维持和放弃汇率制度的成本来选择措施,危机并不一定发生在储备耗完之后;另外这模型还强调“多重均衡”和“自我实现”性,当公众预期危机会发生时,“好”的均衡会转为“坏”的均衡从而引发危机。第三代模型的观点还不统一,研究者从而不同角度对危机形成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有的强调危机的传染性、有的强调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有的强调道德风险引起的过度借贷、有的强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还有的强调企业的收支平衡恶化。三代金融危机模型都与现实事件相联系。第一代模型是对七八十年代拉美金融危机的解释,第二代模型以1992年EMS 金融危机为基础,第三代模型是对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 1、第一代模型 1.1基本分析框架 0,>-=-αφαφt t t i y p m (1) 10)1(<<-+=r R r rD m t t t (2) 0>=μμt D (3) t t s p = (4) t t t s E i i +=* (5) 除了利率,其余的变量都为LOG 值。t m 表示名义货币,t D 国内信贷,t R 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t s 即期汇率,t p 价格水平,* i 国外利率(假定为常数),t i 国内利率。t E 表示t 时期可用信息的预期值。 方程(1)定义了实际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国内利率成反比。方程(2)是将货币量与储备和国内信贷相联系的一个等式。(3)式表示国内信贷以速度μ增长。购买力平价和公开利率平价分别由(4)式(5)式表示。 在完美预期条件下,t t t s s E =。设0* ==i y 并结合方程(1)、(4)和(5)得到: t t t s s m α-= (6) 当汇率固定时,设为s ,则0=t s 。中央银行通过向公众购买或出售国际储备来调节国内货币需求。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金融生态理论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理论发展现状 金融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并伴随着系统观和生态观引入到金融理论的研究领域而逐渐发展起来。金融生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扩展了金融理论研究的视野,也大大增强了金融理论对现实金融活动的解释力,并为解决相关金融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回顾金融生态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金融生态理论的起源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生态学和仿生学的产生不仅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系统观和生态观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系统观使人们跳出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局限,用一种联系的、全面的、动态发展的眼光研究现实世界。生态观不仅仅指自然生命特征和非生物体具有的抽象的、人格化的生命特征,如经济领域的市场主体竞争与优胜劣汰、经济活动的产生与结束等;更重要的是指一种追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思想。 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首次将系统观和生态观从自然科学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生态经济学在承认人类与自然系统之间联系的同时,认为人类社会只是生态系

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不仅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人类社会子系统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经济大系统的平衡和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经济学为我们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金融系统提供了研究依据和研究基础,极大地促进了金融生态的研究进展。演化经济学以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用动态的、演化的方法看待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并强调制度的演化遵循路径依赖的规律。金融体系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优化的演进过程,不断发展的演化经济学为学术界从演化角度透视金融生态的演进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的变迁、路径依赖等思想也为后来关于金融生态的优化路径研究提供了参考。随着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术界开始更多地关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起,以Patrick、McKinnon、Shaw等人为代表发展起的金融发展理论首次将金融与经济联系起来,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的原因及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1-3]。可以说,金融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金融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逐渐被认识,并推动学术界更多地关注金融活动的组织构成、运作机制及作用影响。随后兴起的金融结构理论认为,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一切金融发展,归根结底表现为金融结构的变化[4]。实际上,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与金融结构理论密切相关,构建金融生态系统的理念正是在金融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关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外文文献综述

有关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的外文文献综述 Adam Szyszka在《Behavioral Anatomy of the Financial Crisis》一文中首先交代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宏观经济背景,其次剖析了人的行为是如何深刻加剧了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行为就是羊群效应。文中写道: 在楼价反弹伴随着股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迅速增长的时候,很明显是由于市场参与者的从众行为导致的投机泡沫,羊群行为可能同时发生于理性和非理性投资者中((Bikhchandani & Sharma, 2000;Devenow & Welch, 1996; Hirshleifer & Teoh, 2003)。对羊群效应的分析构成了行为金融学,因为投资者整体出错才会影响资产价格,单一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不会影响市场价格的,如果投资者没有集体行动,并且未在在同一时间犯类似的错误心理,他们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彼此抵消,市场将保持高效率。 在牛市期间,非理性的投资者做出购买决策并不是基于该资产的基本面,而是基于观察别人在该资产早前价格上涨中的行为,从而模仿其进行投资决策。他们希望资产进一步增值,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此时的资产价格已经相当的昂贵。他们的思维动机和行为方式可以描述如下:由于人们的投资,资产价格上涨。因为别人都买,因此价格会越来越高,利润也就由此产生。这是典型的跟着增长趋势下赌注,这种机制在文献中被称作反馈交易。有相当多同样思维的投资者在践行着反馈机制,由于越来越多的新投资者加入,从而导致大量的需求

并推高价格的上涨,媒体的宣扬和专家的看涨言论也助长了更多地投资者加入。 Cutler, Poterba, & Summers (1990) and DeLong et al. (1990)描述了非理性投资者的反馈交易模型,此外,DeLong et al. (1990)认为,理性的投资者可以预期反馈交易中存在非理性投资者并且能够故意的破坏价格,换句话说,通过预测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理性的投资者可以提前决定购买一些资产,当非理性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导致资产价值越来越发散时,理性投资者也有足够的时间出售资产获利。 虽然无法判断分析师或市场主体的行为是非理性狂热还是理性行事,他们有利于市场的言论并非没有意义。例如:Trueman (1994)认为,金融分析师按照自己的意见理性行事,但发布预测和建议时又与其他分析师的预测趋同,证明了理性的专业人士中也会存在羊群行为,因为他们恐惧自己的名誉遭到损失,或者是特定的报酬和特定评价方式使得他们产生了逆向选择。一般情况下,牛市中专业人士更加积极的赌价格上涨而非下跌,即使他们知道资产的价格已经超过了基本合理的水平。 即使所有的投资者都保持理性,羊群行为理论上也会导致资产的错误定价,这是所谓的信息瀑布导致的结果。Banerjee (1992) and Bikhchandani, Hirshleifer & Welch (1992)提出的模型中,理性的决策者在有风险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正确运用贝叶斯规则,并根据他人的行为推导出自己的信息。 Lee (1998)提出了一个模型,大量累积的私人信息可能会突然

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2009年2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动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只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求得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相互竞争转向互利合作,因此,超越竞争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新焦点,产生了超越竞争的战略管理理论。1996年,美国学者穆尔(James F.Moore)出版的《竞争的衰亡》提出了战略生态理论。他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阐述了“共同进化”的思想。本文围绕商业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现代公司,特别是行业的领先者应当积极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认为,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意味着在目标环境和可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为维持竞争优势而针对竞争对手的模仿、异化和替代等行动进行决策和实施一系列行动方案。竞争焦点是保持既有的竞争优势。但是,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环境很快会把所有的既有优势侵蚀殆尽,因为竞争状态在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动态竞争以高强度和高速度为特征,竞争主体围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为焦点,对手间的竞争互动和战略互动成为制定竞争战略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单方的竞争优势都不能长期保持,竞争的有效性在于评估竞争对手反应和改变需求或竞争规则的能力。因此从动态竞争的角度看,竞争优势的核心是不断创造新优势。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不确定性环境正在把有限竞争转变为无限竞争。有限竞争有清晰的规则和界限、知道竞争者是谁、有明确的竞争范围,并且主要目标是获胜。无限竞争则没有时间限制、几乎没有规则和界限,活下去比曾经获胜过更重要。敏捷性、联盟合作和加速发展取代了稳定性、利己主义和缓慢进展。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需要企业重新审视已有的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进行不断创新。 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穆尔从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这一独特视角来描述当今市场中的企业活动,力求“共同进化”,他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认为组织和个人是商业世界的有机体。这种经济联合体生产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成员,有机体成员还包括供应商、主要的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风险承担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共同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同时将自己与未来的方向(由一个或数个核心公司确立)结合起来。随着时间的变迁,承担领导作用的公司可能会发生改变。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现代公司在快速多变的复杂环境中生存,其长期发展已经不是单个公司所能够左右与控制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现代公司的发展壮大是与其相关公司、供应商、顾客、社会组织、公众以及自然环境等共同成长的。也就是说,所有企业与组织都应将自己看作是社会商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商业生态系统由核心企业、扩展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及其它成员构成,在商业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生产制造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顾客、供应商、其它生产者、竞争者和其它风险承担者等组成成员是商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及获益者,其中核心企业起领袖作用,它的战略规定和制约着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商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这种经济联合体不是企业之间简单的结合,而是企业之间以互利的方式共同进化,即它的核心是相互关系—— —共同进化。 通常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开拓阶段、扩展阶段、领导阶段以及自我更新或死亡阶段。 1、开拓商业生态系统 这个阶段主要探索或创造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的商业生态系统种苗。只要找到有创新意义且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就有可能开始一个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开拓时期,企业家一般都满怀激情地开发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新产品或新服务项目,并初步建立起新的商业网络。这一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所能提供的商业项目对顾客具有价值。 2、商业生态系统的扩展 开拓阶段达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快速成长的扩展阶段。在第二阶段,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被推广应用,以便获得更多的满意和发展,并能吸收到更多的新顾客成员、相关风险承担者、相关利益者和关注者,商业生态系统规模以较快的速度逐步扩大,并建立起较为健康的商业共同 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 胡家永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竞争环境的变化加剧,成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介绍商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指出了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的方法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竞争环境;商业生态系统;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09)02-28-02 管理探索 28 --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黄铁矿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为白铁矿。成分中还常存在微量的钴、镍、铜、金、硒等元素,含量较高时可在提取硫的过程中综合回收和利用。 简介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是铁的二硫化物。纯黄铁矿中含有46.67%的铁和53.33%的硫。我国一般将黄铁矿作为生产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炼铁的原料,因为提炼铁有更好的铁矿石。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呈黄铜色立方体。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黄铁矿可经由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升华作用中生成,也可产于火成岩、沉积岩[1]中。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其晶体属等轴晶系。成分中通常含少量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有趣的是,由于黄铁矿外观与黄金类似,被称为“愚人金”。如何识别它和真正的黄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一划,一看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会真假分明了。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自然金的比重是15.6―18.3,而黄铁矿只有4.9―5.2。另外,灼烧也可以辨别——黄铁矿会发出刺激性气味(SO2)。

商业生态系统理念下企业商业行为进化与优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念下企业商业行为进化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受地理区域之限,而随着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企业的商业行为也在随之演化和进化,竞争领域和层面逐渐向商业生态系统靠拢,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组织形态正在形成,对企业竞争模式和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正在加深。 关键词:商业生态企业商业行为行为进化行为创新 发展生态经济,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得以完整的体现。而经济社会的发展,除了需要必要的物资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做基础外,还需要企业这一关键的“市场单位”对资源进行利用和使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这就使得对资源的使用处于分散的状态,资源的使用效率难以达到较高的程度。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更高地满足市场需求,在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应该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该系统

的建立仿照“生态学”的原理,以分工协作为前提,旨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管理费用、提高供应效率,系统中的任何一个企业不但要在最终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创造价值,还应该发挥其资源和能力的最大功效,并以此形成一个基于“生物生态”的商业网络。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受地理区域之限,而随着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逐渐深入人心,企业的行为也在随之演化和进化,竞争领域和层面逐渐向商业生态系统靠拢,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商、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以及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组织形态正在形成,对企业竞争模式和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正在加深。 基于此,本文对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属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商业生态模式下企业商业行为的进化层面和途径,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企业商业行为的创新与优化的路径,以期为当前企业商业行为的优化和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提 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商业生态系统的界定与属性分析 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的界定。生态系统指的是在生物群落和生活环境之间,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而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自然装填。对商业生态系统而言,指的是具有一定关联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系统,这种系统因其往往由企业、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第25卷第4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0月Vol.25,No.4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Oct.2004经济研究 现代西方学者财政政策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匡小平,龙 军 (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理论意 义,更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自凯恩斯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财政政策效应的主 要指标是财政乘数,因而本综述主要讨论关于财政乘数问题的理论文献,其中主要涉及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对乘数的各种影响,目的在于判断财政扩张对经济产生刺激效应的条件。由于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作用于 供给、需求和制度而产生效应,故本综述分别从财政政策的需求效应、供给效应和制度约束三方面阐明西方学 者的主要研究文献是如何解释财政乘数的决定因素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经济效应;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4)04-0076-06 作者简介:匡小平(1962-),男,湖南双峰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与财政政策; 龙军(1978-),男(侗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与财政理论政策。 财政政策对于一国经济增长有无效应、有多大效应以及效应的产生过程和实现路径如何,历来是经济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回答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亦是区分不同经济学流派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各大经济学流派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发表了大量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文献也有经验研究文献。对于浩如烟海的这些研究成果,即使要进行粗略浏览亦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巨大工程,为此,本综述将对近年来关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主要理论研究文献进行阐述,以明确这一领域财政政策理论的发展轨迹,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财政政策效应(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并将继续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国际参照平台。之所以要将文献综述限定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方面,除了有关文献数量过多这一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年来人们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这方面研究成果对我国具有的更大实际参考价值。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差额的高额财政赤字、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作用,以及如何精心设计税收制度和安排支出项目以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话,那么,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困境,印尼、韩国和泰国经济因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严重衰退,以及最近美国和欧洲经济萎靡不振,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主要转向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发挥的经济刺激作用方面了。 由于人们通常用财政乘数来说明财政政策的 收稿日期:2004-09-20

商学导论案例分析-商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

商业生态系统和价值链预习思考题 1、你最佩服的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就案例中的福特和斯隆先生来说,我更敬佩斯隆。原因有三:第一、斯隆性格沉稳、具有耐心,并且对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以及会为自己的目标不断付出极大的努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具有领导力,能开创性地给公司指明目标并能联合一群人,鼓励他们一起完成目标。第二、相比于福特的专业能力来说,斯隆得到过更加系统的专业培训,自己也非常努力地学习,故拥有更加强的专业能力,若把斯隆放到和福特同样的环境中去,斯隆也可以开创出全新的生产制造方式,将生产标准化,实现大规模的生产。第三,相较于福特在自己领域内做出杰出贡献,我觉得斯隆更有创造性,他在自己专业以外,开创性地提出进行管理理念变革,这个做法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拉开了现代企业的帷幕,不仅开创了新型企业管理模式,让企业在这个变化的时代能适应并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新学科。 2、这个世界上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为什么发达?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个发达国家的产业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体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1)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发达的原因如下:a.历史原因b.资源分配不平衡c.技术发展不均等。在中国还在以天朝自居、闭关锁国的时候,国外有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全世界殖民,拓展疆土,霸占资源,并且开始工业革命,有些国家,比如说是目前第一大国——美国,甚至靠发战争财来“发家致富”,这样就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均,而且由于较早开始工业革命,所以他们在前期发展较快,而等不发达国家回过神来奋起直追,也因为时间差而望洋兴叹,何况这些工业强国的发达国家还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封锁,导致技术发展不均等。 (2)产业的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产业的兴盛为人类文明带来新的春天。就拿汽车产业对人类文明的作用来说,一开始汽车以代步工具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后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诱发了人们对汽车各种各样的期望与需求,进而衍生出一种汽车文化,故而到后来,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福特标准化后的汽车也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对汽车的期许,汽车也以一种文化代表,精神代表出现在高端消费市场,而这个的前提恰好就需要汽车产业发展到一个足够成熟时,足够应对变化的世界的阶段,所以说,汽车产业的高度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丰富的汽车文化与汽车体验。 3、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为什么中国在技术上仍然比较落后?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起步晚;(2)发展方向变更;(3)经验积累不足、资金投入不足;(4)制造业缺乏工匠精神。结合自己今年实践所见所闻,我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今年暑假我随专业实践支队去了无锡永瀚,一个生产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公司。就这个技术而言,我国目前是完全落后于美国的,因为我们起步较晚,在我国战乱时,美国就已经生产战斗机、民航客机卖给其他国家,在我们解决温饱问题时,美国该领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并且由于我们在解放初期,跟着苏联老大哥,积极备战,研发发动机都是以战争为导向,不计飞行时间(因为据统计,战斗机上天最多飞行半个小时后会被击落),跟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我们改变研发方向,重新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去研发使用性能稳定的发动机,但已经比美国晚了好多;因为研发时间不如美国,当然积累的经验不如他。并且相比于美国,我们投入研发的经费不足,当然军用研发不少,但全国投入研发的资金比例还是比较小;另外,我国制造业人心浮躁,大多数人没办法静下心来搞研发,目前国家提倡“工匠精神”,相信这一情况会改善。

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与展望_国内外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9-10-17 项目资金:2007年度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振兴基金项目(R W 200707) 作者简介:周炯(1971-),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 要从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西部金融生态研究、西方经济学研究。 第32卷 第3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 132 No .3  2010年5月 Journal of N ingxia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May 2010 金融生态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国内外研究综述 周 炯,韩占兵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摘要:笔者依据国内外对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国外学术界关于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评述,得出了金融生态的理论渊源与基本框架;然后对国内学术界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金融生态理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几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理论;演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0)03-0134-05 一 国外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研究进程回顾 (一)金融生态研究的理论渊源 金融生态的第一理论渊源是生态学。生态学是德国动物学家E .Haeckle 于1866年首先提出的。英国生态学家A.G .Tansley 于1935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学,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容,为后来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 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素复合体[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恢复及其修复的研究;全球性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金融生态的第二个理论渊源是仿生学。仿生学(B i onics )是从生物界发现机理来解决人类技术上 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2] 。它是将生物系统构造和生命活动过程融合到技术创新的设计思想 中去的一门学科。国际上颇有声誉的动物学家W e 2 mer Nachtigall 博士提出仿生学就是学习自然界的现象作为技术创新的模式的基本概念。虽然仿生学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近代生态学的奠基人奥德姆认为仿生学起源于生物学,但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近年来,出现了以仿生学的视角对经济领域诸如企业组织个体、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等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们研究社会经济运行开拓了新的思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指出,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可以运用到社会经济的结构中去,而社会经济的动向,则是生态系统特别是系统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国外相关经济学学科的发展为金融生态 的研究初步建立了理论框架 1.生态经济学为金融生态理论提供了理论研究 基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Mekenzie 首 次把植物生态的概念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名词,主张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Boulding 在其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 — 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