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阅读答案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阅读答案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阅读答案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阅读答案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

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可以益矣益:(2)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怡然: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师襄子辟席再拜。

16.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4.(1)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习新的内容(2)高兴(愉快)的样

子15.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恭敬地连着行了两次礼。16.无论学习任何技能,都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最终才能获得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伯牙善鼓琴》《董源善画》,完成6-9题。(16分)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卒逢暴雨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 (3)皆宜远观宜:(4)悉是晚景悉: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16分) 6.(4分)(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7.(3分)C 8.(4分)(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5分)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孔子世家译文

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 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 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 故 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 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 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已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 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 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 皆谓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 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 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 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 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 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 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 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炉火纯青、毕 恭毕敬、如痴如醉”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孔 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堂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孔子的语言、动作、 神态来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的精神,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 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2、回顾课文,说说孔子学琴经历了那些阶段? (随生说师相机板书)学会曲谱 掌握技巧 领会思想 体会作者
二、品读人物,感悟思想 1、学习第 1 自然段 。 2、生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品读赏析,讨论交流: (一)、出示学习提示 1: 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超高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
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在旁边写 上批注。
1、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

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 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
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3、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作曲者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
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4、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
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5、从这些句子的学习中,你体会到孔子是怎样的人?
板书: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等。 (二)出示学习提示 2:
在整个练琴的过程中,师襄几次去看孔子学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2~ 6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的神情变化以及对孔子的评价,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
1、句子一: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 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2、句子二: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 3、句子三: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 4、句子四: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 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5、指导分角色朗读。 6、演一演。 四、感悟写法 1、同学们,文章主要写孔子学琴,那为什么四次出现描写师襄听琴的神态、动 作、语言? 2、指名回答。 3、教师提示:这样描写是从侧面表现出孔子的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的优秀品质。我们在以后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写法。 4、学习用侧面描写写几句话。

小学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完整资料)

起航教育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主要人物的评价以及联系实际生活谈感受; 考题形式及解题技巧 一、理解加点字、词。 考题形式: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答题技巧:(1)文中找(2)换词语(3)逐字解(4)想引申义 答题格式:先答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再答文中指谁(什么),怎么样(干什么……)例子:解释文中加______的词语 ①解释的带点词语。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文中指画金鱼时认真细致的勾画。 挥笔速写:大笔一挥,开始速写。文中指挥动笔速写金鱼的动态。 ②请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释下面的词语。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竣工:工作完成,完工。文中指京张铁路完成修建。 ③先理解下面带点的字,再写出整个词语的意思。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

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座”在文中指:座位。“虚”在文中指:空余,剩余。 座无虚席:没有空的座位,全部坐满。文中指场内的座位全部坐满了。 ④从词语的本义,想到词语的引申义。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理解成语分三步: ①逐字解。张:姓张冠:帽子李:姓李戴:佩戴 ②解本义:“张冠李戴”原来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③解比喻或引伸义:“张冠李戴”现在指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随堂练习: 1.完了,一切都完了,辛辛苦苦画的作品让它毁了。爸爸妈妈闻声走过来,一看都傻眼了。我真是一筹(chóu)莫展。重画一张吧,时间太晚了,来不及了,不画吧,沾屎的画又怎么能参赛呢? 一筹莫展: 2.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 漫不经心: 3.中关村每到盛夏,八十二楼门口总有个大号的西瓜摊,摊主是个歪脖子大兴人,姓魏,挑西瓜不用敲,用耳朵贴上听,十拿九稳。因为这个绝活儿,这位在中关村的小摊贩里位列八大怪。 十拿九稳: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 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 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 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 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 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 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 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 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 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 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 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 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第1-2讲:先圣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标准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的成就: 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三,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四,孔子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 狐假虎威 ①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②北方之畏③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④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⑤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⑥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注释: ①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 ②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 ③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着名的将领。 ④江一--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⑤长(zhǎnɡ)--长官,首领的意思。 ⑥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 1.用自己的话写出“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的意思 。 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这个成语的本意是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蜘蛛的优势 大森林中,一只蜘蛛出生了。它高兴地这儿走走,那儿瞧瞧,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没两天,它就坐在树下嚎啕大哭。见它哭得如此(伤心伤害伤残),上帝过来问它哭什么? 蜘蛛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抽咽着:“我太不幸了。我是整个森林中最可怜的动物。不是吗?野兔、黄羊可以自在地以青草为食,狼、狮子有着天生的追捕本领,小鸟、老鹰能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老虎、大象足以称王称霸……我呢?飞不能飞,跑不能跑,跳不能跳,一辈子只能慢腾腾地爬来爬去,连蚂蚁的力气都比我大,我天生就注定是弱小的。怎么生存啊?世道多不公平啊!” 上帝听了,语重心长地对蜘蛛说:“孩子,你错了。每个人都会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异优势优先),关键是自己要去努力(发掘发展发明)。” 蜘蛛听了,半信半疑,开始寻找自己的长处。后来,它学会了织网。只要随便找到几个支点,它就可以巧妙地织成一张网。这网不怕风吹,不怕雨淋。蚊子、苍蝇等飞虫只要撞上网,就无法脱身。它守在网边,天天都可以饱食一顿。还有,由于它样子长得古怪而丑陋,身上又有毒腺,也不用担心像其他动物那样时时面临危险。现在,它活得非常开心。 完美的人生在于自我的努力。“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

《伯牙善鼓琴》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0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答案参考:1.(1)擅长(2)好(2分。每空1分) 5.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 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6.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7.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29 孔子学琴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呢?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例如: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 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第二课时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 曲子的思想内容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知过了 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 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 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描写孔子言行的语句,体会孔子在学琴时是如何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的,同时指导学生读好相关语句。] (1)……他样样都会,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50岁那年,他还特意 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 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只见孔子毕恭毕敬地盘坐着弹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地样子。……

孔子游春教案定稿

23、孔子游春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内容,运用成语概括课文内容。 2、结合阅读积累,用心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 3、走进孔子内心世界,体会君子品性,追求君子情怀,初步了解《论语》及孔子的“仁爱”思想。 课前谈话:读比较熟悉的孔子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词句,整体把握文本。 1、上堂课,我们跟着孔子来到了泗水河边,在美丽的泗水春景中感受到了孔子 师生的浓浓情意,认识了一些成语,一起来读。(出示成语,齐读) 2、你能选择一些来说说跟课文有关的话吗? 3、听得出来,课文中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你能告诉大家课 文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吗?(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言志) 二、回顾泗水春景,目光聚焦泗水。 1、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穿越历史的天空,来到两千多年以前那一个温暖的春天。(引读课文第1自然段,配乐。) 2、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面对着波澜起伏的泗水,孔子的心情?可见,他对泗水情有独钟啊!(配乐停)同学们,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3~9自然段,看一看哪一个自然段集中地写出了孔子对水的情义? 3、这段话是围绕其中的哪一句话展开的?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板书:水(古汉字)真君子】 三、品读孔子论水,感悟君子品性。 1、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再读这一段,根据理解从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板书) 2、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是因为他觉得水……?同学们,水的这些品性一定让你想到了一些成语、名言、诗句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等等等等。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笔在书上圈点批注,把想到的写下来。

(完整word版)伯牙善鼓琴对比阅读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匏巴①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②钧③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 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④假之,以观其所。” 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 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 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⑤,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注释】①匏(pao)巴:古代传说中善鼓琴者。②柱指:在琴的柱弦上用手指确定音位。 ③钧:通“均”,均衡,调谐。④小:通“少”稍稍。⑤清角:用角音独奏的乐曲。⑥吹律:用管乐吹奏的乐曲。 1、下面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可以 ..归矣可以 ..一战(《曹刿论战》) B、得之矣,请尝.试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将终.,命宫而总四弦终.不肯俯(《强项令》) D、虽.师旷之清角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 (2)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3、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4、【甲】【乙】两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人物高超的音乐造诣,但也存在不同,【甲】文侧重于写伯牙、子期两人,而【乙】文侧重于表现师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孔子之道

孔子的仁学 一、孔子的身世 孔子的祖先世系,相关典籍中记载最早的是微子启,他是商纣的兄长。当时商纣王凶暴无德,许多大臣纷纷进谏,纣王对此十分恼怒,将大臣比干的心挖了出来,把另一位大臣箕子贬为奴。微子启说:“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史记.宋微子世家》) 微子启离开商纣王之后,在周武王攻打商纣王的时候,带着自己封国中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祭器,以及封国内物产,去周武王的军营乞降。由于其态度谦卑,周武王接受其降,并让他继续为诸侯国的国君。后来,周成王继承王位之后,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协助武庚发动反叛。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封微子启为宋国国君,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县以东、江苏徐州以西。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於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详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中国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

“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於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史记.宋微子世家》 孔子对微子启这位先祖很是推崇,《论语》中有记载:“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微子启也做到了孔子所推崇的那样,“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在孔子看来,这是有仁德者的行径,所以,孔子曾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商的后人。“予,殷人也。”(《史记.孔子世家》) 微子启之后,作为孔子的先祖,有很大名声的还有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正考父曾经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是三朝元老,位极人臣,可是他作了一篇《鼎铭》,用来警示自己:“三命兹益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孔子学琴》。这一单元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悟优秀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要求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意义,体会人物特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抓住孔子学琴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 2、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情境对话中练习复述课文,进一步感受孔子认真、不知满足、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积累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默读课文,抓住孔子学琴、师襄听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小学中段的语文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的时代环境,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孔子的了解也不多。因此,在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使学生完全置身于与伟人直面对话的情境中,拉近学生与课文人物的距离。以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炉火纯青这一问题统领全篇教学主线,采用“读、思、议、导”结合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在学法上,培养学生稍快的默读速度,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等良好习惯,在互相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积极评价中升华感悟,突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孔子,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孔子图片)师:孩子们,知道图片上的人是谁吗?(孔子)谁来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孩子们,你们知道的真多,那么,让我们今天再次走进孔子的世界,继续学习29课《孔子学琴》。板书课题

小学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孔子游春》

①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②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_a_。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_b_,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_c_,温暖的阳光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_d_&& ③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道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④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⑤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⑥看水?弟子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 ⑦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 ⑧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a]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⑨弟子听了老师的一翻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b]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⑩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11)过了一会儿,弟子们陆续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12)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13)[c]的颜回经过[d],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4)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15)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16)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e],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f]起来。

《伯牙鼓琴》习题

《伯牙鼓琴》习题 一、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思。 1、志在太山: 2、巍巍乎若泰山: 3、少选之间: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阅读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伯牙“终身不复鼓”的原因是()。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2、下面诗句中不能表现友情的一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 3、对“知音”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能弹出美妙音韵的人。 B、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听懂别人弹琴的人。 D、对音律有研究的人。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湖里片区期末检测卷 无答案 部编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湖里片区语文六年级期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书写分:2分 成绩: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k āng k ǎi p ān d ēng q í zh ì f èng x ì ch éng b ì n íng sh ì 二、单项选择题(24分)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 ēn ) 倾.听(q īn) 苔藓.(xi ǎn) B.皱.眉(zh òu) 疙.瘩(g ē) 提供.(g òng) C.妩.媚(f ǔ) 笨拙.(zhu ō) 磁.场(c í) D.逃窜.(cu àn) 骤.然(zh òu) 忧虑.( l 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热血沸腾 跌跌撞撞 自做自受 B.威风凛凛 大步流星 一望无际 C.汹涌澎湃 暴露无疑 斩钉截铁 D.断断续续 余音绕粱 轻歌曼舞 3.下列对“缩”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缩:①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②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③后退;④节省,减少 (1)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2)我们要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 (3)这件衣服洗过一次之后有些缩水。 (4)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了贫困家庭。 A. 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4.“馐”与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最接近( )。 A.美味的食物 B.羞涩 C.美好的生活 D.优秀 5.“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奇松翠柏之间;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 间。”这样的设计,更可谓是( )。 A.惟妙惟肖 B.行云流水 C.巧夺天工 D 栩栩如生 6.下面对课文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一文按照空间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中的场面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桥》一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D.《少年闰土》节选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重点详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B.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C.“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D.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8.下面地名或人名汉语拼音的拼写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厦门 XIAMEN B .中山路 ZHONGSHAN LU C .司马光 SIMA GUANG D. 鲁迅 LU xun 9.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境相近,都写了夜晚山间幽深而静寂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B.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C.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D.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学校: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作 答 )……………………………………………………………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2.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卡纸音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弹琴》。 二、板书齐读。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我们知道孔子学琴的时候其实已经多大年纪了?是五十岁了,那他还能学会吗?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炉火纯青) (二)大家同意吗?你真是火眼金睛!提到“炉”,《西游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道士炼丹时,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才算成功。这里指的是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你会在什么情景下用炉火纯青呢?(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三)技术十分高超,这时对孔子琴艺的直接赞美,就是直接描写。那你还从哪里看到孔子成功了? 有直接说孔子弹得好吗,但是我们却体会到了(间接描写)。 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四)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善哉 ..() 巍巍 ..()乎 汤汤 ..()乎 少.()选之间 2、用“/”画出朗读停顿。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 鼓: ②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 5、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当读到“汤汤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 6、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D.伯牙和锺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7、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鼓琴,锺子期能听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伯牙能将心里想的弹奏出来,而锺子期却听不出来。 B.伯牙和锺子期能够一起游山玩水,互相交流观点。 C.伯牙将心里所想的弹奏出来之后,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并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说明他们彼此心意相通。 D.伯牙对大自然的美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锺子期却不明白他心里所想。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

孔子家语·辩乐解原文 【原文】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①。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曰:孔子有所缪然思焉,有所睪然③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黮④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⑤,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 师襄子避席叶拱⑥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注释】 ①师襄子:春秋时卫国乐官。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睪然:高远的样子。 ④黮(d n):黑的样子。 ⑤旷:志向高远。旧注旷,用志广远。望羊:仰视的样子。 ⑥叶拱:以两手抚于胸前为礼。旧注:叶拱两手薄其心也。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说:我虽然因磬击得好而被委以官职,但我最擅长的是弹琴。现在你的琴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

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好节奏。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好节奏了,可以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好琴曲的内涵。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到琴曲的内涵了,可以学新的东西了。孔子说:我还没有理解到琴曲歌颂的是什么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孔子穆然深思,有志向高远登高远望的神态。孔子说:我知道琴曲歌颂的是什么人了。他皮肤很黑,身体魁梧,胸襟广阔,高瞻远瞩,拥有天下四方。这个人不是文王又有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两手抚胸为礼,对孔子说:您真是圣人啊,这首传世琴曲就是《文王操》。 【评析】 孔子非常重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他自己也很重视音乐的学习,孔子学琴于师襄子的事,生动记载了他不倦学习和勤于思考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