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T垃圾转运站工艺方案

300T垃圾转运站工艺方案
300T垃圾转运站工艺方案

垃圾转运站

工艺及设备

珠海经济特区联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4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4 -

1.2 设计依据......................................................................... - 4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5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5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7 -

2.2.2 工艺流程图 .................................................................. - 8 - 4. 主要设备介绍........................................................................... - 9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9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10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1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2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2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4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5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5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8 -

6. 环境保护.............................................................................. - 19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9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9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9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9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9 -

6.2.4 噪声控制................................................................... - 20 -

6.2.5 蚊蝇控制................................................................... - 20 -

7. 结束语................................................................................ - 21 -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a. 设计日转运垃圾量300吨

b.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生活垃圾;

c. 垃圾处理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1.2 设计依据

工艺方案及设备要符合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复,满足中转站的使用功能,在技术设计上遵守国家和地方的下列有关标准、规范:

a.《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CJJ47-2006

d.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垃圾转运》 CJ/T29.2-79

e.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f. 《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 TJ36-79

g.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7935-87

h. 《焊接质量保证:一般原则》 GB12467-90

i. 《工业机械电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522.6-1996

j.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1997 k. 《垃圾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 52-93 l.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m.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TJ36-79

n.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o.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p.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

2.工艺方案的选择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垃圾压缩方式有预压式(预压打包推入)和压装式(直接压入装箱式)、双模预压式(具有预压和直接压装功能)三种。

预压式是指垃圾进入压缩机后,在压缩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被推入垃圾集装箱中。此种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集装箱配合等特点。

压装式即压缩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待集装箱快装满时再进行压实的方式。此种压缩方式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双模预压式即压缩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压装和预压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压缩垃圾。

因此,本方案采用双模式压缩机。

2.2 卸料槽方式的选择

卸料槽的形式有多车卸料槽和单车位竖直卸料槽;而多车位卸料槽根据输送垃圾方式的不同,又有半潜推头式、推板式及链带式等。

竖直卸料槽只有一个卸车位,对相对高效的压缩机供料不连续,造成高峰期收集车排队等候或坑外卸料,转运效率低,同时垃圾直接落入压缩腔因落差太大易于对压缩腔产生冲击破坏、大落差也使得垃圾因气流反冲而腾起污染环境、另外收集车向压缩腔中直接卸料也易于造成“蓬堵”现象的产生等严重缺点。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卸车位,解决了高峰期收集车排队等候或坑外卸料的情况,其较大的暂时容储能力使得压缩机的供料连续均匀,作为过渡,该种形式卸料槽舒缓了垃圾卸料的大落差和对压缩机的冲击。同时全自动半潜式推头式卸料槽可允许收集车随时向其卸料,克服了其它多车位卸料槽(如推板式)不允许收集车随时卸料的缺点。

因此,本方案采用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2.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与箱车一体式转运车的比较

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即拉臂车)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转运车,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填埋场,它都表现出了优良和稳定的性能,该种转运车的垃圾集装箱轻巧灵活、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垃圾密封性好。该种车型由于汽车底盘与垃圾集装箱可自由分离、组合,在

压缩机向垃圾集装箱内压装垃圾时,司机和车头不需要在站内停留等候,提高了转运车和司机的效率,因而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维修保养也更方便。

箱车一体式转运车即是将垃圾箱固定于汽车底盘上,在垃圾箱内部装有推板和多级油缸,以便垃圾卸料时将垃圾平行推出。内带的推料装置占据了垃圾箱中不少宝贵空间,推料装置较重,又提高了整车的重心,导致运行及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而且该种车型由于箱车不分离,同等能力下需配置较多的汽车底盘,导致投资浪费,司机和车辆在中转站的等候时间较长,影响了车辆的利用率和站内交通,人工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维修方面,集装箱或汽车底盘的维修保养都将使整车不能使用。

从以上分析,车厢可卸式转运车(拉臂车)具有集装箱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调度运营方便,车头投资少,维护简单等特点。

因此,本方案采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拉臂车)。

3. 工艺设备方案及操作流程

3.1. 工艺设备方案

综上所述,该垃圾中转站应采用双模预压式垃圾压缩、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及拉臂车转运的工艺方案。

其主要设备我们推荐如下:

a)ACD/PH4130型压缩机

b)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c)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d)28m3垃圾专用集装箱

e)集装箱移位装置

f)SCS30型电子汽车衡

g)PRT40型抽风除尘除臭系统

h)GH-500高压洗车系统

i)监视、监控系统

3.2中转站操作及工艺流程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a.当从市区装满垃圾的垃圾收集车进入和卸完料离开中转站时,具有智能化管理能力的称重

计量系统自动进行垃圾吨位测量、存储数据并打印记录,该称重计量系统与全站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联网,可分别按每车、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统计垃圾量,记录收集车运行状况,并能适时输出相关数据,打印统计报表。

b.收集车沿天桥开上转运车间二层卸料大堂,在交通指挥灯的指引下,掀开隔帘进入卸料区

域,靠近指定的卸车位,位于卸料槽侧面的喷雾降尘和抽风除尘除臭系统开始除尘除臭工作,抑制收集车卸料时产生的灰尘和臭气并将其抽进除尘除臭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

卸料槽作为一个大容量的缓冲储存装置,有多个卸车位,允许收集车随时倾倒垃圾,垃圾收集车在站内将不作等待停留。卸料槽四面皆处封闭状态,无敞口。

c.拉臂车回站后将空的垃圾集装箱放到压缩机前面的水平移位装置上,移位装置移开已装满

垃圾的集装箱,将空集装箱移到与压缩机对接的位置上,压缩机的自动推拉箱装置和定位锁紧装置将其与压缩机锁紧,自动提门装置将集装箱装料门提起。

d.收集车将垃圾卸入卸料槽后,半潜推头将垃圾输送至端头的下料口,即压缩机腔入口,并

通过信号传输启动压缩机,压缩机压头不断地将落入压缩腔内的垃圾压进与压缩机对接好的垃圾集装箱内,直到集装箱装满,压头进一步加压保压后退回闸门放下。

e.当遇到特别松散或大件垃圾时,垃圾压缩机前端闸门放下,压头将落到垃圾压缩腔内的垃

圾进行强有力的预压缩成块后,提起闸门,压头将压缩好的垃圾块推进垃圾集装箱内。

f.卸料槽中的污水一部分随垃圾进入压缩机,一部分由位于另一端的收集槽收集往污水暂存

池定其处理。

g.集装箱装满后,关上集装箱装料门,自动推拉箱及定位锁紧装置将集装箱与压缩机的联结

自动解除,并将集装箱推开一段距离,移位装置移离压缩机正前面,由拉臂车钩起运往垃圾填埋厂或站内临时存放地。

h.集装箱呈全密封结构,因此在压缩装箱及运输过程中没有垃圾渗沥水泄漏的情况。压缩装

箱作业全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亦不会发生垃圾散落情况。

垃圾在压缩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一部分进入集装箱随垃圾转运到填埋场一起处理,另部分在压缩机压缩腔内则由污水收集槽收集定期处理。

2.2.2 工艺流程图

4. 主要设备介绍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ACD/PH4130型双模式压装式垃圾压缩机由提门装置、推压头、油缸、顶升定位装置及锁紧装置、压缩腔、支座等组成。压缩机压缩腔为长型的箱式结构。垃圾从进料口进入压缩腔后,即被推压头压装进前部与压缩机对接的集装箱内。整个过程自动循环,不断地将垃圾压装进集装箱直到集装箱装满。

压缩机的动力来自于液压动力站,该动力站由液压泵组和集成阀块及油箱、滤油器、冷却器等组成。全套液压系统元件由知名专业厂商提供,具有可靠的运行稳定性和优良的质量保证,更不会产生泄漏现象。

ACD/PH4130型压缩机代表了垃圾压缩设备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有如下特点:

☆压缩机工作过程是一个由程序控制的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控制过程。

☆压缩机前端设有一顶升定位装置,可将转运车自动顶起至刚性位置,便于机、箱对接。

☆自动提门装置可自动启闭集装箱箱门,锁紧装置可自动锁紧机箱连接,实现了压缩机与垃圾集装箱对接的完全自动化和高度可靠性。

☆进料漏斗卸料及压缩机工作时机体密封,可防止垃圾和灰尘外溢。

☆液压系统独特设计,推装垃圾时压头油缸低压快速工作;压实垃圾时,压头油缸加压保压,保证压装垃圾的高效、紧实。

ACD/PH4130型垃圾压缩机的参数: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卸料槽体采用全钢制结构,和压缩机的配合达到全自动控制,无须人为干涉。一台压缩机配一台地坑,地坑的使用效率更高。有效避免垃圾产生蓬堵现象;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维修、技术成熟。

设备的动力来自于液压动力站,液压动力站由一个15千瓦的液压泵组和集成阀块及油箱、滤油器、冷却器等组成。

全自动推头式卸料槽性能参数如下: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钩臂车是在汽车底盘的基础上加装勾臂机构,配用垃圾专用集装箱改装而成。它能够自装自卸,适合作为交通拥挤、道路状况不佳的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车辆。

该类型钩臂车能够实现装箱、卸箱和倾倒等动作,全部作业均由随车发动机驱动钩臂机构的液压系统自动完成。其液压系统采用先导式电气动液压控制。

该型钩臂车具有承载量大,运输效率高,机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该型钩臂车能够实现装箱、卸箱和倾倒等动作,全部作业均由随车发动机驱动钩臂机构的液压系统自动完成。其液压系统采用先导式电气动液压控制。

该型钩臂车主要金属结构均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关键部位选用厚板材,确保钩臂机构的安全可靠。车辆尾端装有稳定轮装置,以保证车辆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液压系统设计合理、质量可靠。

专用集装箱根据整体工艺方案的要求,采用特殊设计的28米3垃圾转运专用集装箱,集装箱底板以4mm厚16Mn钢板制作,侧板及整箱结构根据其实际受力情况局部加强,以保证集装箱耐腐蚀、抗磨损,并抗变形抗损坏。整个箱体采用整体全焊接组装形式,箱体与箱门结合处亦设有密封装置,整体密封效果好,能有效避免在运输途中由于垃圾溢出及渗沥液外流造成的二次污染。

该型钩臂车具有承载量大,运输效率高,机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钩臂车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垃圾集装箱移位系统由垃圾箱托架、电机、拖链装置、限位及信号装置和道轨等组成。

移位装置上可放置两个垃圾集装箱,支承两垃圾箱的托架及构架由转动销软连接。系统由动力装置驱动水平横移,实现与压缩机自动对接。

集装箱位移系统实物图

集装箱移位系统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如下: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垃圾转运站在工作过程中,当垃圾收集车向卸料地坑内倾倒垃圾时,将可能产生较大的灰尘,而垃圾本身会不同程度的散发出臭气。

垃圾灰尘主要为垃圾收集车卸料时扬起的尘土、纸屑、塑料袋等,臭气主要为三甲胺、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除尘主要通过喷淋洒水和多级过滤器及水浴完成;除臭主要通过水浴、化

高压风机

排放

排风管

净化塔

耐腐循环泵

贮药箱

接触反应区

喷淋反应区

格网

喷雾降尘

废气

加压水

学处理及吸附层完成。除尘除臭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可手动或自动控制。

卸料间除收集车卸料口外,其余全部封闭,以有效隔绝垃圾灰尘和臭气。在卸料间卸料区侧上部,设置多个喷头,当有收集车卸料时,喷雾装置自动开启,水雾从喷头呈实心锥状喷出洒下,抑制并沉降灰尘。

该系统设有消毒水箱和喷雾装置的管道系统相连,需要时启动水箱上的动力,消毒药水可由喷头喷出,从而达到杀灭蚊蝇的作用。

卸料间侧面上部安装抽风罩,并通过风管与风机相连。从而使地坑上部区域呈负压状态,将阵发性的灰尘和异味气体吸入净化处理设备。每个地坑配备一套37KW 大功率引风机和降尘除臭塔。

该系统设备由喷嘴、阀管件、废气集气罩、格栅网、过滤网、重力沉降室(土建完成)、引风装置和净化塔装置等组成。整套系统技术先进、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可靠。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技术参数:

4.6 称重计量系统

称重计量系统主要由承重称台、传感器、称重仪表、计算计、打印机、挡车道杆等组成。

称重计量系统与垃圾转运站控制网络连接起来,通过该网络可将单次称重数据,第每稳重数据传输到中控室电脑上,使得称重数据共享,便于对垃圾收集车合理调度,控制集装箱装载量。该称重计量系统软件具有记录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制作报表、打印报表的功能。

该称重计量系统通过上因特网可与当地环卫系统信息管理网联网,便于全市生活垃圾产生、收集、处置的信息管理。

称重计量系统性能参数如表∶

4.7高压洗车系统

高压洗车系统由导轨、龙门架、滚筒刷及冲水装置等组成,车辆进入洗车位后,一组横刷清洗车辆顶部及前后部,两组直刷清洗车辆四周侧面。可选用水洗或化学洗涤剂清洗。直刷、横刷均为触压检测,准确测定车辆外型侦测清洗,清洗过程完全自动化控制。使用移动式大型洗车机清洗大型车辆更能节省大量人力、水电资源,系自动化高效洗车作业的先进装置。

主要技术性能∶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控制系统确保各类设备的有序可靠运行以及安全生产和合理调度,是整个中转站安全高效运行的指挥系统。

中转站的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压缩机控制系统、料槽控制系统、除尘除臭控制系统、交通信号系统、数字监控系统、声光报警系统和通信广播系统。

其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压缩机控制系统、料槽控制系统、除尘除臭控制系统按照当代先进的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进行设计,设备采用全集成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形成了垃圾中转站各控制系统的高度集成及智能化和网络化。

中转站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高度自动化:收集车、转运车在垃圾中转站内的运行调度、垃圾卸入料槽,经压缩机压装至转运车的全过程可由程序自动控制完成。在压装机往转运垃圾集装箱压装垃圾的过程中,压装机口有垃圾装满程度的显示和提示装置。

高可靠性:中转站控制系统软、硬件产品采用高品质产品,可充分保证设备长期可靠运行及数据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独立性:压缩机、卸料系统、除尘除臭、电视监控、计算机监控等系统既相互关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既可以整体联动,也可以分别独立工作。

灵活的控制方式:中转站内设备的控制方式有三种:自动、手动及维修。既可在现场和中央控制室实现对单个设备的手动控制,也可实现自动控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三种控制方式可任意切换,并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

设备自我保护:在现场动力柜、现场操作屏和控制室及设备本体均设有急停开关,在设备或控制系统发生意外时可及时停止设备运行,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多级故障报警:当设备出现不同故障时,控制系统设有三种故障报警:提示性故障、一般故障、停机故障。三种报警指示可在现场动力柜、现场操作屏、控制室实现。

智能多级网络控制系统:该智能多级网络控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控制层、现场层:由分布式I/O子站、自动化控制器(AS) 、操作站工业控制计算机(OS)、现场总线及网卡、编程软件、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等组成。

现场层:由传感器、行程开关、分布式I/O、操作员终端等现场执行机构组成。主要作用是采集现场的各种信号,传送给控制层自动化控制站进行处理,并接受控制层自动化控制站传送来的控制指令,对相关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层:由自动化控制站(AS)、总线接口等组成。主要作用是接受现场层传送来的感应信号和管理层传送来的控制指令, 运行控制器中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垃圾收集车进站、卸料、出站、对接、压装、完成后脱离等一系列动作),将程序运行的结果发送至现场层控制设备动作和状态显示,同时也将相应数据发送至管理层。

管理层:由操作站、网卡等组成,是整个网络的最高层次,主要作用是接受来自控制层的数据,完成图文显示、数据输出、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数据库管理、各系统间的信息互换与交流、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监控;并将管理层的决策与控制指令发送至控制层处理。

上述三层网通过相关协议有机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智能网络控制系统,对整个中转站进行高效、有序指挥。管理层中的上位机采用交互式人机界面,通过PROFIBUS总线与自动化控制器(AS)交换数据,由于总线接口开放、通讯速率快,这样操作及修改参数非常简捷,实时更新采集来的中转站全部设备的状态信息。这样既能总体显示各工艺设备的关键状态和参数,又能逐层深入显示和操作最基本的单元设备。

该智能网络控制系统强大的自诊断能力和丰富的帮助功能:一般的提示性故障,系统能自动识别处理;一般故障待动作完成后可人为处理;危及设备及人员安全的故障立即停机保护。系统帮助、设备性能帮助、设备操作帮助、维护帮助等一系列的帮助功能能使你迅速熟悉设备操作、使用、维护。

数字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高品质摄像机和控制元器件及彩色电视监控器。在中转站主要设备(如压缩机与集装箱对接处、地坑料槽、汽车衡等)处,设置摄像装置,在需要近距离观察地点(如压缩机与集装箱对接处)摄像机安装定焦镜头以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在需要观察范围较大的地点(如料槽),摄像机可变焦及全方位观测;每一摄像镜头加装防尘防水罩,以保护镜头。在地磅附近安装一台摄像机,供控制室监控之用;在二层卸料大堂安装一摄像机,用于地磅房观察收集车在卸料大堂的情况,并可调度收集车进入二层卸料大堂。

彩色电视监控器采用多画面分割,既可同时观察几个地点,也可单独观察一个地点设备的工作情况,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交通信号系统:交通信号系统由交通信号灯、传感器、控制器及车位显示牌组成,在中转站的进站口、收集车卸料工位、转运车对接工位可实现对垃圾卸料车和转运车的有序调度,并可根据中转站的实际运作情况把信号传递给地磅房,以控制垃圾收集车是否进入和进入的数量,及根据卸料大厅入口处数码显示牌显示的数字进入指定的卸料车位。在压装机口,根据指示垃圾集装箱装满多少的显示牌的指示控制压缩机口处的交通灯,以安排转运车的进出。

通信广播系统:集团电话配备若干部电话分机(数量根据实际需要来定),可配4~6条外线和16条内线;内部分机则可直拨分机号,以方便控制室集中指挥及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广播系统由控制室一台功率放大器,两个嵌装弹簧式话筒,广播分区器及五只防水防尘喇叭组成,通过广播分区器,操作人员可以对压缩机现场操作人员和料槽卸料人员等进行指挥调度。

5 主要设备清单

6. 环境保护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中转站的环境评价采用如下标准:

a. 废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b. 污水执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

c. 厂界噪声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由于是密闭式压缩和装箱,在垃圾的压缩和装箱及以后的转运过程中不产生灰尘。灰尘和臭气主要在垃圾收集车向地坑中倾倒垃圾时产生。本工艺方案中地坑料槽后、左、右三面及顶部完全封闭,收集车卸料面装有高强隔帘,当有收集车卸料时隔帘开启,卸料完毕后隔帘关闭,这样就隔绝了粉尘和臭气的外泄,另外在地坑料槽侧后部有一喷雾降尘和抽风除尘除臭系统对粉尘和废气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方案整套系统保证了中转站内不积存裸露垃圾,整个压缩过程和转运过程皆在密闭状态下进行,这样就有效杜绝了臭气和蚊蝇对站内环境的影响。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本方案设备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不产生垃圾散落。站内垃圾散落的产生可能发生在收集车运输及卸料过程中及站内设备的误操作。

收集车进站运输过程中的垃圾散落采用随时清扫并冲洗,收集车卸料时散落的垃圾可定时向地坑内清扫和清洁,设备误操作所产生的垃圾散落则采取随时清扫和冲洗措施来解决。本工艺配备了多处清洗装置对车辆和场地进行清洁清洗。

6.2.3 废水治理措施

站内污水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或垃圾自带水及喷淋水、压缩机和地坑内部冲洗水,另一部分是洗车、站内设施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等。清洁用水、场地设施及设备外部冲洗水等经过初步沉淀后向城市污水管网排放,垃圾压渗滤液、垃圾自带水、喷淋水和地坑、压缩机内部冲洗后污水每天产量约为60吨,通过配置的污水收集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站处理。

垃圾自带污水由地坑进入压缩机,压缩装箱作业全过程在封闭状态下进行,进入压缩机的污水随垃圾块进入集装箱中。集装箱呈全密封结构,因此在压缩装箱及运输过程中没有垃圾渗沥水泄漏的情况,杜绝造成二次污染。

6.2.4 噪声控制

站内的噪声主要来自于运转设备和车辆。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机械、电力、液压技术,大大降低了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同时整个系统更加可靠实用。液压泵采用噪音较低的叶片泵型式,并设在相对独立的泵房之内,采取了相应的隔声防振措施,主要油缸设有缓冲装置。常规设备均选用国家允许的低噪声产品。个别噪声源采取封闭处理。

由于转运车间取封闭结构,垃圾收集车的倒车和卸料在室内进行,同时由于压缩系统和转运车辆的高效性,垃圾收集车在站内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转运车的车次也相对减少,这就使车辆噪音降到了最低限度。

上述设备选用和防噪降噪措施,完全保证了中转站与周围区域界边处的噪声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

6.2.5 蚊蝇控制

根据国内中转站的实际运作情况,只是在夏天有少量的蚊蝇出现,而采用本方案的垃圾压缩转运系统,垃圾封闭在系统内部,因此产生蚊蝇就更少,并采取以下办法预防和消灭蚊蝇:

a. 在蚊蝇容易聚集处设置灭蚊器、药条等器具。

b. 对设备和场地每天下班后用清洗设备进行清洗,以保持清洁。

c. 定期对设备和场地进行喷药灭蚊蝇等。

垃圾中转站工艺方案的选择

工艺方案的选择 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垃圾压缩方式有预压式(预压打包推入)和压装式(直接压入装箱式)、双模预压式(具有预压和直接压装功能)三种。 预压式是指垃圾进入压缩机后,在压缩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被推入垃圾集装箱中。此种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集装箱配合等特点。 压装式即压缩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待集装箱快装满时再进行压实的方式。此种压缩方式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双模预压式即压缩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压装和预压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压缩垃圾。 因此,本方案采用双模式压缩机。 2 卸料槽方式的选择 卸料槽的形式有多车卸料槽和单车位竖直卸料槽;而多车位卸料槽根据输送垃圾方式的不同,又有半潜推头式、推板式及链带式等。 竖直卸料槽只有一个卸车位,对相对高效的压缩机供料不连续,造成高峰期收集车排队等候或坑外卸料,转运效率低,同时垃圾直接落入压缩腔因落差太大易于对压缩腔产生冲击破坏、大落差也使得垃圾因气流反冲而腾起污染环境、另外收集车向压缩腔中直接卸料也易于造成“蓬堵”现象的产生等严重缺点。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卸车位,解决了高峰期收集车排队等候或坑外卸料的情况,其较大的暂时容储能力使得压缩机的供料连续均匀,作为过渡,该种形式卸料槽舒缓了垃圾卸料的大落差和对压缩机的冲击。同时全自动半潜式推头式卸料槽可允许收集车随时向其卸料,克服了其它多车位卸料槽(如推板式)不允许收集车随时卸料的缺点。 因此,本方案采用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与箱车一体式转运车的比较 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即拉臂车)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转运车,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填埋场,它都表现出了优良和稳定的性能,该种转运车的垃圾集装箱轻巧灵活、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垃圾密封性好。该种车型由于汽车底盘与垃圾集装箱可自由分离、组合,在压缩机向垃圾集装箱内压装垃圾时,司机和车头不需要在站内停留等候,提高了转运车和司机的效率,因而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维修保养也更方便。 箱车一体式转运车即是将垃圾箱固定于汽车底盘上,在垃圾箱内部装有推板和多级油缸,以便垃圾卸料时将垃圾平行推出。内带的推料装置占据了垃圾箱中不少宝贵空间,推料装置较重,又提高了整车的重心,导致运行及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而且该种车型由于箱车不分离,同等能力下需配置较多的汽车底盘,导致投资浪费,司机和车辆在中转站的等候时间较长,影响了车辆的利用率和站内交通,人工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维修方面,集装箱或汽车底盘的维修保养都将使整车不能使用。 从以上分析,车厢可卸式转运车(拉臂车)具有集装箱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调度运营方便,车头投资少,维护简单等特点。 因此,本方案采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拉臂车)。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方案

垃圾中转站异臭味解决 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一.项目背景 垃圾中转站的功能是将居民区分散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起来,经过压缩,送到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功能决定中转站必须设置在居民区之中或附近。由于生活垃圾腐烂发臭,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氨、有机氨及部分的硫醇、甲烷等气体散发出来,同时生活垃圾在堆放、装卸、转运过程中难免有臭气散发出来。中转站散发的臭气对周围的居民生活有很大影响,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中,垃圾腐臭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若不进行除臭处理,其臭味可达到4级。 垃圾散发臭气中部分臭气化合物的种类和特点如下: 表1:垃圾臭气中部分恶臭物质的特性

注:*表示有毒性;x表示无毒性或是低毒性。 从上表可以看到,垃圾散发臭气中的恶臭物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容易被吸附等特点。 根据垃圾中转站——垃圾作业处理间区域的情况,本方案拟采用综合异味控制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产生的臭气,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垃圾中转站区域和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二.设计依据及原则 1.设计依据 ●基础数据和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介绍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设计原则 ●选择工艺流程简单、技术先进成熟、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的 产品。 ●设备基本不占地方,不影响原有设施布局,业主方不需要增加新的 基础设施。 ●充分考虑方案的经济性,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及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及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及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 Q D=K s·Q c (2.2.4) 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1.3~ 1.5。 2.2.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Q C={n·q/1000}(2.2.5) 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 g/(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8~1.2。 2.2.6当转运站由若于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及总规摸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 r=m·Q u(2.2.6-1) m=[Q d/Q u](2.2.6-2) 式中Q r—由若干转运单位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m—单个转运单位的转运能力,t/d; []—高斯取整函数符号; 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2.2.7转运站服务半径及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l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1.0k 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 3.0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5.0k 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 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总体布置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代表:××。 1.1.3 项目拟建地点 ××县××镇××村东、××公路南侧。 1.1.4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编制单位:××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资质证书号:豫工资丙×× (3)法人代表:×× 1.1.5 编制工作的依据与研究范围 根据××县××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方案及其它基础资料,我公司组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专业法规、规范,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与依据、背景及现状、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投

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项目单位承办条件 ××县××镇人民政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符合项目申报资格。其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备承担拟建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和基本条件。 1.2.2 项目规模 项目区占地面积10000㎡;项目总建筑面积2301㎡;附属设施建设:庭院、广场、围墙、绿化等3500㎡。 1.2.3 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分为:项目申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签订合同、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自土建工程开始起,计划8个月(2009年3月—2009年10月)完成。 1.2.4 项目招标 为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及设备采购,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1.2.5环境保护 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良好。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设计合理、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2.6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50万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 术规范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 -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自 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它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 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 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垃圾转运站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远安县洋坪镇垃圾转运站项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言 远安县洋坪镇人民政府同意我公司参加《远安县洋坪镇垃圾转运站项 目工程》项目的投标,我公司在此对业主表示由衷地感。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并经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后,编制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该项目的投标文件容之一。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远安县洋坪镇垃圾转运站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的纲领性文件和规划本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全局性和控制性文件。目的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施工进行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用于指导整个现场的施工过程。有计划地运用施工力量,开展施工活动。用于确定拟建工程的施工期限、施工顺序、主要施工法、各种临时设施、各种机械设备及物资以及施工现场总体布置等。 本施工组织设计体现了我公司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与部署;并为业主选择施工企业提供参考。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我们将以本施工组织设计为骨架,格遵循我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图纸会审后,编制更为详细的施工案,并以此指导该工程的施工及现场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地

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向业主及社会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编制依据 1、《远安县洋坪镇垃圾转运站项目工程》施工图纸。 2、该招标文件及图纸答疑容。 3、工程现场实地勘察。 4、我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 5、现行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有关规程、规及验收标准(主要目录如下): a、《工程测量规》(GBJ201-83) 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c、《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02) d、《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e、《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f、《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 g、《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7-2002) h、《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10-2001) i、《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J50209-2002) j、《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k、《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法标准》(JGJ/T27-2001) l、《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m、《砼质量控制标准》(GBJ50146-92 )

垂直垃圾中转站详细工艺方案设计

一、总体工艺流程设计 二、工艺方案详细说明 2.1、垃圾收集车进站和出站(参考图1和图2)

1)垃圾收集车(以后简称 收集车)在进站时由进 站处读取收集车IC卡 信息或由监视设备读 取车牌号信息,并称重 计量,将数据传到中央 控制室(以后简称中控 室)存档; 2)中控室比对收集车基 本信息,经过计算后, 安排收集车的卸料泊 位; 3)进站处打开升降挡车 杆放行,收集车通过红 绿灯和LED牌的引导 进入卸料泊位,完成卸 料作业; 4)收集车出站时,在进站 处再次读取车辆信息 并称重计量,将数据传 到中控室存档,进站处 打开升降挡车杆放行,收集车出站 图1 垃圾收集车进出站口 图2 收集车进出站口信 息交互图 2.2、垃圾收集车的卸料 (参考图3、图4) 1)、容器箱在竖直放

置完毕、打开进料门后,现场工作人员报告中控室,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确认后放下卸料槽; 2)、卸料槽放下后, 中控室通过LED 显示器、红绿灯 引导收集车进入 卸料泊位; 3)、收集车通过泊位 的限位装置倒车 至倒车限位块处;图3大厅平面示意图 4)、喷淋、降尘、 抽风、除臭系统开始工作,收集车进行卸料作业; 5)、卸料完成后,收集车离开,现场工作人员报告中控室,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确认。 2.3、垃圾转运车的进出站 及容器箱的场内转运(参 考图5) 1)、垃圾转运车(以后简 称转运车)从垃圾处理场 返回中转站后,通过无线 对讲设备、GPS 定位设备报告中控室; 2)、中控室根据场内情况 通知垃圾转运车将空容器 箱放置在容器暂存地或是 直接复位放置在工作泊 位。 图4 收集车卸料示意图 3)、空容器箱放置完场后,转运车通过对讲设备报告中控室,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确认后,根据场内情况通知转运车进入其他泊位将满载容器箱装车或是进入转运车停放区停放休息; 4)、容器箱装车完成后,转运车通过对讲设备报告中控室,中控室通过监控设备确认后,通知其可以离开; 5)、转运车离开中转站,在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往返,中控室通过GPS定位设备和无线对讲设备对转运车的转运作业进行控制,直到垃圾车返回中转站。

(完整版)垃圾转运站CAD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垃圾转运站CAD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Auto CAD二次开发语言VBA开发适用于垃圾转运站的CAD系统。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市的数量也迅速增加,伴随而来的城市垃圾也与日俱增,每天都有数以万吨的城市垃圾学要清运和处理。如何合理地处理好这庞大的城市垃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随着垃圾比重的减轻,运输距离的增加,垃圾的压缩转运是城市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垃圾运输方式使运输车额定载重量空耗,据测定5t级的自卸车只能装载2.4t左右的垃圾,少数仅载0.5~0.6t,冬季还存在垃圾在箱内冻结的情况,造成垃圾倾倒不彻底,严重影响垃圾清运效率。这样完成相同的运量只有不断增加车数量或加班次,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此各城市都希望能建设新的、先进的、高效的垃圾转运站。 Auto CAD不仅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D)软件系统,而且是一种高效、开放式结构的专业开发工具。本

文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Auto CAD开发工具规划、开发垃圾转运站参数化CAD系统,讨论了系列化垃圾转运站的实现方法以及参数化CAD的工作原理、开发方法等;对系统中变参图形库的生成方法也做了系统的介绍。 本文还介绍了垃圾转运站CAD系统的用户菜单组织方式以及菜单系统对垃圾转运站图形库的管理方法,为垃圾转运站系统设计提供了完善的理论支持,对以后本系统的完成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垃圾转运站 CAD 参数化 VBA RUBBISH TRANSPORT STATION CAD SYSTEM DESIGN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design of rubbish transport station CAD system design using redesign program VBA of Auto CA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chine’s CAD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ur daily life,the amount of cities in our country increase fastly,so the rubbish

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论证报告

垃圾转运站建设方案论证报告 目录 1. 垃圾转运系统概述 (2) 1) 垃圾转运型式 (2) 2) 垃圾转运模式 (3) 3) 我国城市垃圾转运设备现状 (3) 4) 我国城市垃圾转运设备发展趋势 (4) 2. 县垃圾收运现状 (4) 3. 垃圾转运扩建方案 (5) 1) 转运布局原则 (5) 2) 转运站扩建方案比选 (6) 3) 工艺方案论证 (7) 4) 转运站布局方案 (8)

圾转运就是将收集到的垃圾集中统一运输到垃圾处理场所的过程;垃圾转运系统即垃圾转运涉及的转运设施、设备、车辆、人员配备以及运输路线等。随着城市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我国垃圾处理方式的需要,垃圾处理场所尤其是垃圾填埋场越来越远离城市中心区,于是城市垃圾转运系统及垃圾转运站应运而生。而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和转运系统的合理规划则对提高整个垃圾转运系统的投资 效益和转运效率至关重要。 1.垃圾转运系统概述 1)垃圾转运型式 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伴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转运技术及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本身的差异,导致垃圾转运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型式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敞开式垃圾转运 这是城市化初期的垃圾转运技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辆直接倒在某一指定垃圾收集点,然后再由其他车辆将其转运到堆放垃圾或处理垃圾的场所。垃圾转运作业过程中,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或简易的房屋,有时甚至在临时选定的露天空地进行垃圾转运作业。这种情况下,与之配套的车辆通常主要是敞开式的拖拉机、农用车辆等。 此种转运模式由于在垃圾的转移和运输过程中为敞开式,虽然实现了垃圾转运,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垃圾散落、臭气散发、灰尘飞扬、污水泄漏等,尤其是在收集、转运场所的周围,蚊蝇聚集,是多种传染病的滋生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原始转运模式的诸多缺陷和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因而大多数城市已经在淘汰敞开式转运垃圾,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及乡镇仍然使用。 封闭式垃圾转运: 针对敞开式转运的诸多缺点,封闭式转运模式应运而生。垃圾封闭式转运模式主要是转移场所的封闭,转运车上垃圾装载容器的封闭。在封闭的转运场所作

垃圾中转站站技术方案

常宁市300T垃圾转运站 工 艺 及 设 备 方 案 湖北精功科技有限公司 2011-01-03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3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3 - 1.2 设计依据......................................................................... - 3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4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4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6 - 2.2.2 工艺流程图 .................................................................. - 7 - 4. 主要设备介绍........................................................................... - 8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8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9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0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1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1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3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4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4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7 - 6. 环境保护.............................................................................. - 18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8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8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8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8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8 - 6.2.4 噪声控制................................................................... - 19 - 6.2.5 蚊蝇控制................................................................... - 19 - 7. 结束语................................................................................ - 20 -

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工程概况及主要研究结论 (1) 第一章:总论 (6) 1. 编制依据 (6) 2. 执行标准及遵循的设计规范 (6) 3.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及前期工作概况 (7) 4. 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7) 5.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 (8) 6. 设计和建设的主要原则 (8) 7. 编制范围 (9)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环境概况 (10) 1. 区域概况 (10) 2. 环境概况综述 (11) 3. 项目建设背景 (12) 4. 项目实施意义 (12) 第三章: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 (14) 1. 设计年限与预测依据 (14) 2. 服务范围 (14) 3. 人口及垃圾产出量预测 (14) 4. 垃圾成分预测 (16) 第四章:垃圾消纳方式及转运站作业方式研究 (20) 第一节:垃圾消纳方式 (20) 1. 区域位臵概况 (20) 2.桥底镇官苗沟垃圾填埋场概况 (20) 3. 垃圾消纳方式确定 (21) 第二节:垃圾转运站运行方式研究与比选 (21) 1. 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1) 2. 垃圾收运系统方案比较 (22) 3. 垃圾收运系统方案选择 (24) 4. 垃圾收集转运计划 (25) 第五章:垃圾转运站建设位臵比选及建设条件概况 (26) 第一节:垃圾转运站建设位臵研究与比选 (26) 1. 选址原则 (26) 2.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26)

第二节:建设条件概况 (28) 1. 区域地形地貌 (28)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9) 3. 气象 (29) 4. 供应措施 (30) 5. 保障措施 (30) 第六章:转运站工艺及运输车辆设臵 (31) 第一节:垃圾收集站设施及收运车辆配臵 (31) 1. 垃圾收集站点分布 (31) 2. 垃圾收集桶设臵 (31) 3. 收集站及收运车辆配臵 (31) 4. 运输车辆选型 (32) 第二节: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32) 1. 遵循的规范及设计原则 (32) 2. 垃圾压缩原理及系统配臵 (33) 3. 垃圾压缩机技术参数 (34) 4. 集装箱 (35) 5. 垃圾压缩机选型 (37) 6. 转运站运距运输路线及车辆测算 (37) 7. 降尘除臭系统 (39) 8. 称量及自动控制系统 (40) 9. 垃圾渗滤液处理 (40) 第七章:总平面布臵 (42) 1. 设计依据及遵循的设计规范 (42) 2. 布臵原则 (42) 3. 平面布臵 (42) 4. 竖向布臵 (43) 5. 道路及地面硬化 (43) 6. 环境绿化与美化 (45) 7. 总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5) 第八章:公用工程 (46) 1. 建筑、结构 (46) 2. 给水排水 (50)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建设单位 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XX县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参数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150吨,远期30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吨/m3;压缩后容重:约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4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7.中转站距德山焚烧厂距离:60公里 建设地点 中转站位于XX县龙阳镇双板桥村,占地面积17549平方米,折合亩。 服务范围和设计内容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 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地磅房、门卫。机械维修房包括机修车间及机修平台。洗车平台包括洗车平台及洗车设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垃圾压缩中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工程建设规模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XX县城区建成面积为,2008年,人口万人,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通过对XX县城近几年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XX县统计年鉴》),2008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09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为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近期人口规划,本次设计近期的人口增长率定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远景人口规划,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逐年推进将逐步增加该垃圾中转战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本设计拟定远期人口增长率为%,再根据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垃圾产量。 表2-1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垃圾量的预测 人均垃圾产量

(最新版)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XX县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名称及负责人 建设单位名称:XX县建设局 单位负责人:XX某 三、项目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省XX市XX县污水处理厂东南角,该项目北侧为污水处理厂储水池,南侧为污水处理厂围墙,西侧为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东侧为污水处理厂空地。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报告中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XX县至XX市垃圾处理场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继续运往处理场。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XX 县转运站的转运能力为100吨/天。总建设工期4个月。 XX县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占地200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处理用生产厂房450㎡、办公用房100㎡。场区道路300㎡、地面硬化350㎡,绿化及隔离带800㎡。 另外,配套购置水平压缩机(直压式)2台、垃圾转运箱4个、车箱可卸式垃圾车(拉臂车)6辆、勾臂车2台、清洗设备1套、地磅系统1套、喷药洒水设备1台、电气设备等。

六、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316.56万元人民币 七、资金筹措:拟申请上级资金316.56万元人民币。 八、建设期限: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自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份,总建设工期为4个月。 九、项目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 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 知》建城【2000】120号 7)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8)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9)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数据 10)本报告编制的技术资料依据是国家及地区现行有关的设计及 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XX省建设工程概算编制办法》、 《XX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XX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 有关取费文件。 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考察,了解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后,拟定出项目建

300T垃圾转运站工艺方案

垃圾转运站 工艺及设备 珠海经济特区联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1.中转站主要参数与设计依据 ............................................................... - 4 - 1.1 中转站主要参数 ................................................................... - 4 - 1.2 设计依据......................................................................... - 4 - 2.工艺方案的选择......................................................................... - 5 - 2.1 双模预压式与压装式的比较 .......................................................... - 5 - 2.2.1 操作及工艺流程 ............................................................. - 7 - 2.2.2 工艺流程图 .................................................................. - 8 - 4. 主要设备介绍........................................................................... - 9 - 4.1 双模式垃圾压缩机 .................................................................. - 9 - 4.2 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卸料槽 ........................................................... - 10 - 4.3车厢可卸式转运车.................................................................. - 11 - 4.4 集装箱移位系统................................................................... - 12 - 4.5 PRT40型除尘除臭系统.............................................................. - 12 - 4.6 称重计量系统..................................................................... - 14 - 4.7高压洗车系统...................................................................... - 15 - 4.8 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 ............................................................... - 15 - 5 主要设备清单........................................................................... - 18 - 6. 环境保护.............................................................................. - 19 - 6.1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 - 19 - 6.2 中转站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控制技术 ............................................. - 19 - 6.2.1 废气粉尘污染治理 ........................................................... - 19 - 6.2.2 中转站车辆及场地清洁 ....................................................... - 19 - 6.2.3 废水治理措施 ............................................................... - 19 -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的物质消费丰富了生活,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和垃圾成分的多样。2010年XXXX人口为XX 万人,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吨,按照5.75%的垃圾增长量及工业新区人口增长的预测,到2015年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 吨左右。 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和XXX省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XXXXX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建设任务与目标 根据XXXX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垃圾产生量及变化趋势,提高XXX市XXX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垃圾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结合国内外垃圾转运站建设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XXXX的自然条件,确定建设XXXX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X处,分别位于

XXXXXX及XXXX。 1、建设规模 X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XXX镇及XXX镇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XXX亩,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 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汪疃镇及苘山镇西部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X亩,总建筑面积XXX 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设内容 XXXX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 汪疃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房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3、建设地点 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路与XXX路交界处。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XX以北。两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