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介绍

邓亚萍介绍
邓亚萍介绍

从运动员到CEO的华丽转身

—谈乒乓女皇邓亚萍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三部孙婧姝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实验三部英语教师孙婧姝,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邓亚萍的故事。我生活中有两个爱好,一是英语,二是体育,因此,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在清华英语系毕业的乒乓女皇邓亚萍。首先我们来看她的人物档案: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乒乓球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参加2届奥运会共获得4次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CEO。她以150cm的弱小身躯,创造了中国女乒大刀阔斧、勇往直前的年代;她用鹰隼一般的眼神,猎豹一般的吼声,在运动生涯中拿到132个冠军,包揽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三大满贯冠军;她24岁从26个字母开始,把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刷新成清华学士、诺丁汉硕士、剑桥博士;从奥运冠军到博士再到奥运官员,“乒坛皇后”邓亚萍如今更多是以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身份出现。这位女英雄的经历可谓段段传奇、场场精彩。

接下来我设计了三组关键词:运动员、学业和职业,从这三个部分来深入介绍这位小巨人从勇者到智者的蜕变。

一、运动员生涯—“萍”空出世

邓亚萍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9岁,她就因为对乒乓球的兴趣而萌生了“我也要当世界冠军”的想法,自此“冠军”的梦想牢牢扎根。然而,这是个可以无限制异想天开的年纪,允许孩童们在现实世界寻找楷模、在自己的世界天马行空,可以完全不顾以后道路的坎坷。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拍换成了铁拍。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 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可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邓亚萍还是因身体原因进军省队被拒。此时的她面临一个决定一生的选择——做一个平凡的小学生还是一个前途未卜的运动员?是选择逆流而上,还是选择做个平凡的郑州女孩?重新回到学校上学,乒乓球可以作为一生的兴趣爱好,上中学、大学,乒乓球仍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项特长。而做运动员呢?在大浪淘沙的体育世界里,每一个运动员们都随时有可能“被判死刑”,结束运动生涯。

然而,面对这个“判决”,面对命运的抉择,邓亚萍仍旧不服输,不回头,她说,我一定要赢!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顺利地进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饭时,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般打来,邓亚萍每次

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一次几乎是押上人生道路的选择,足见亚萍的坚定,更证明了一个有信仰的人抵得上九十九个只有兴趣的人。

而此后的事实证明,在新人辈出的泱泱体育大国里,在高手林立的世界乒坛,她最终将成为一个传奇。

“永远的乒坛皇后”在20个世纪90年代达到了成功的顶峰,1991年,邓亚萍就在日本千叶获得了第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首次女单夺冠。随后第43、44届世乒赛上,她连续获得女单冠军。在第26届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中,她又战胜当时代表中国台北出战的汉城奥运会冠军陈静再次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而在1996年的第一届女乒世界杯上,她战胜队友杨影夺冠。数不清的荣誉和奖牌,最终成就了她“凤凰涅槃”的传说。

对于乒乓界来说,邓亚萍似乎永远是一个谜,她怪异的条件,怪异的打法,怪异的成功之路。许多教练们至今仍然不懂,一大批技术不在邓亚萍之下、天赋却远在邓亚萍之上的运动员就是不能战胜邓亚萍。这个道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邓亚萍有一种精神,这种被称之为“邓亚萍精神”的东西是绝大多数运动员并不具备的。

如果用心看一下她的成长经历,我们便可知如此“娇小”身体是经历了几番冰与火的考验,才让“邓亚萍”这三个字成为了中文语境中坚韧不拔、勇于求胜的同义词——体育竞技中的体弱志坚,研究领域的坚守攻关,人生境遇的逆流而上……甚至在英文世界里,她也成了一个与“巨人”同等涵义的指代。有国外媒体这样评论邓亚萍:“Her heart is strong!(她的心很强大)”,体育无国界,体育精神更加穿行无阻,人们对于强者的仰慕,自古以来,从未止息。

二、学业生涯—华丽转身名校学历大满贯

1.春分清华

1997年,因为无奈,因为伤病,当时24岁的邓亚萍选择了退役。退役之前她经常问自己,如果不去做教练,跟大学生到社会上竞争的话,她有什么优势?她没有答案,她认为要改变人们对于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看法,需要去努力学习。她当时被中国奥委会推荐,也由萨马兰奇任命,97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按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两种。因此,每一位国际奥委会官员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使用英语和法语。然而,此时的邓亚萍,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法语更是一窍不通。当她以奥委会委员的身份首次走进奥委会总部大楼时,听到那些奥委会官员们流利自如地用英语对话,那一瞬间,她心里好生尴尬。

邓亚萍着急了,她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学外语已迫在眉睫。

1997年11月,邓亚萍被清华大学正式录取,在确定专业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走进了清华那幽静、雅致的校园。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文化知识领域里的一株幼苗,如今有幸植根于清华大学这块沃土,我要在这里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让自己尽快长成参天大树……”

谈何容易呀!邓亚萍终身难忘上第一节课时,那是初冬里的一个日子,当她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同学们齐唰唰地将目光投到这位世界冠军身上。亚萍懂得,那目光不仅传递着钦佩,也夹杂着神秘。

老师问邓亚萍:“你的英语基础相当于什么水平?”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达道:“几乎是零!”就在她的声音传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里射出的全是惊讶!

尽管老师内心里也有些吃惊,但还是平静而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能不能将26个英语字母分清大小写,默写一遍。”

看着老师那慈爱的目光,亚萍虽然有点犯难,但还是勇敢地点点头。花了半个多小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26个字母还是没有写全,大小写更是难以区别。

回到宿舍,这位曾经在世界乒坛上叱咤风云的姑娘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她打开日记本,一串泪珠洒在那白花花的纸上,晶莹的泪珠犹如一颗颗星星向她眨眼。她赶紧拿出钢笔,用笔尖吸干本子上的泪水,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下整整两页的“拼”字。看着这些用自己眼泪和着墨水写下的“拼”字,她有些激动,干脆把这两页纸揭下来,订在自己宿舍书桌的对面,让它时刻提醒自己要在学海里拼搏。

学校对邓亚萍进行了简单测试之后,根据她的实际水平,单独为她制订了教学计划,遴选了系主任、副主任和一位教授作为她的专业老师。尽管老师们水平很高,讲授的很透彻,但对毫无基础的邓亚萍来说,听起来还是十分吃力。一向要强的灯亚萍又岂能被吓倒?她暗暗告诫自己:打球你是世界冠军,学习上你决不能自暴自弃、甘拜下风。

于是,她给自己订下了近乎苛刻的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即从书的第一页开始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开始背,毫不马虎;一天必须保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清晨5点准时起床,预习功课、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十一二点。每天早上起床都能发现枕边大把大把掉落的头发。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英语会话能力,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外,她还买了一部多功能复读机,不论是在去教室的途中,还是整理宿舍内务,或是在校园散步时,她总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不厌其烦地跟着读。

有耕耘必有收获。由于邓亚萍刻苦、勤奋,学业成绩提高很快。很难想象,那段时间,邓亚萍一边参与紧张的北京申奥工作,还一边坚持学习。临近毕业,还要撰写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看见自己的学生学业如此出众,学习态度仍如此诚恳,清华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都高兴的合不拢嘴。6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在外语系会议室里,专门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会上,邓亚萍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戴上校领导颁发的“学士帽”,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此时此刻,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2.雨水剑桥

为了给邓亚萍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入学不久,清华大学就将她作为交换生选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语言中心,主攻英语。1998年3月26日,邓亚萍披着明媚的春光,登上了飞往英伦的民航班机。飞机上,邓亚萍凝神思索:我曾经作为运动员多次从这条航线上飞往赛场,经过激烈的赛场拼搏后,每一次都载誉归来,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如今,我的身份变了,不知能否再创辉煌?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邓亚萍虽然学得十分投入,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亚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更需要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无论如何,我也不能示弱,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她全身心的投入学习,除了像在国内那样,夜以继日地整理讲义、查阅资料、练习听力外,还创造自己的“实践学习法”:课余时间她经常带上袖珍录音机,专门到英国人中间,先是听他们谈话,然后慢慢试着与他们对话。每次归来,她总把录音反复听,将英语语言特点和汉语语言特点加以比较,仔细琢磨,然后整理成书面材料,并从中进一步挖掘英语的文

化背景、历史沿革、语言规律,以便帮助自己理解、分析,寻找学习规律。经过1年多的努力,她的英语会话已相当熟练。

在近3年的留学生活中,亚萍从剑桥到诺丁汉,又时常回到清华,她在不同的学校,要选修不同的科目,有有不同的学习侧重。在国内,她重点学习语法,在英国她重点练口语、听力和写作。在这样的交叉学习优势互补中,她进步特快。在她离开诺丁汉时,她的口语和听力已进入班里的优等生之列。

2001年2月22日,邓亚萍回到北京。第二天上午,一身西服、长发披肩的邓亚萍就出现在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进行评估陈述现场上。她首先用英语热情地与评估团成员互致问候,接着她陪评估团参观了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每到一处,她都用英语准确地向评估团作详细介绍,听着她那非常到位的陈述和评价,评估团成员们一次次竖起了大拇指。邓亚萍告诉记者,作为申奥大使,她当然希望奥委会委员支持中国,支持北京,让每个委员都投北京一票。为此,那段时间,她一直在积极地宣传中国,宣传北京。她平均两天一个国家,三天一个往返地来回奔波。在这段工作中,她几年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运用。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次申奥工作中,我所学的知识都派上了用场。可以说,受益匪浅。”

记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我们相信邓亚萍小姐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萨翁的预言今天已得到了初步的印证。

3.惊蛰诺丁汉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征服了考官,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4.小满剑桥

知识,没有止境。2003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2008年11月29日,攻读了五年博士学位的邓亚萍终于以《全球竞争中的奥运品牌》的论文题目和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并

授予博士学位。从只会说中文,到如今英文达到母语水平,并用英文完成博士论文,邓亚萍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邓亚萍感慨地说:“当时是这样一个梦想,但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机会。后来真的在剑桥读博士,也确实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回过头来想,是非常值得的。对11年的求学生涯作个总结,我觉得只要敢想,并且脚踏实地去作,你还是可以成功的。”

5.两度申奥陈述——见证个人与国家的成长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邓亚萍说,运动员委员会的这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波波夫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还是去上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尔,1987年到过上海,美国排球运动员鲍伯,也是1988年来过中国。那时的中国跟现在没法比,但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楼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们的工作也挺费劲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能请进来,只好走出去。“我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四五年,我与运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当过运动员,又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邓亚萍说。她事先与在欧洲的委员们联系了一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在他们住的城市碰面,然后按着预约的时间开始跑。到瑞典见一位冬季项目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到卢森堡拜见卢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见两个运动员委员。为了见美国的鲍伯,邓亚萍曾在三天里从北京到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还长。两三天跑一个地方虽然很辛苦,但邓亚萍觉得很值,她向这些人介绍北京的现状,跟他们印象中的北京截然两样。她告诉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举办一次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讲,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奥运会。

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

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第一轮就有可能过。第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邓亚萍回忆说。“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三、职业生涯—转型再释新能量

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可以说邓亚萍三年内完成“三级跳”—2007年,任北京奥运村部副部长。2008年,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与装备中心副主任。邓亚萍是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执行委员、亚奥理事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09年4月16日,正式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一年后的今天,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北京奥运会前一年,邓亚萍正式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大家习惯把干练的她称作“奥运村村长”,应该说那时的邓亚萍已经悄然开始了从体坛到政坛的角色转变,但是她的工作毕竟没有脱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一切看上去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去年4月,邓亚萍出人意料地被调到共青团北京市委担任副书记,团干部的历练必将让她的仕途前景更为开阔。在那时,邓亚萍就多次表示,团的工作对她来说是新领域、新工作、新角色,自己要多向大家学习和请教。自上任时起,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参加“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去怀柔、顺义、朝阳等区县与基层团员交流,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与志愿者座谈,参加中韩大学生交流营活动,与中韩大学生共同植树,等等。在新岗位一直很忙,加班加点是常事,还经常开会到半夜一两点,为此邓亚萍深有感触地说,“从共青团的工作来讲,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就是每周一到五要工作,同时还经常加班加点……”

邓亚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角色转变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国际视野和国际概念使我更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这也是我的优势。这些对于加强团组织对外交流、合作、沟通都很有好处。”她说。在邓亚萍看来,交流非常重要。”

就任团市委副书记近11个月后,今年3月份北京团市委进行了人事调整,邓亚萍开始接手宣传工作,并且还协管北京青年报社。

半年后外界的猜测成为现实。

9月25日,邓亚萍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人民搜索董事会认为,曾经的“乒乓女王”、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经历了几次成功的大跨度人生转折,尤其是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她本人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将使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人民搜索网在国内外资源拓展方面获得巨大推动力。人民搜索尚在创业之初,各方面工作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邓亚萍到任后将立即参与到公司的业务方向、管理架构、团队建设等全面工作中。

到此邓亚萍的传奇告一段落,我相信还会有奇迹发生,同学们,人不在贫贱。有梦就能赢。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自己远大的梦想,只要你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

梦想。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请你们一定要牢记我的梦想不是梦!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牛顿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约翰逊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

乒乓球基本战术介绍

乒乓球基本战术介绍 乒乓球运动有八种基本战术,那么你知道是哪些战术吗?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乒乓球基本战术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推攻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握拍方法 1、左推右攻 2、推挡侧身攻 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 4、左推结合反手攻 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死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两面攻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 关俨 由于个子长得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被挡在省队大门之外,张燮林慧眼识珠,力排众议,将邓亚萍调进国家队,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四位好教练。 在—般人眼里,邓亚萍9岁获全国少年冠军,13岁获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6岁成了世界冠军,人生道路好像一帆风顺,非常平坦,其实不然,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艰辛,生活给她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母亲蔡荷珍年轻时都是乒乓球运动员。 在60年代,邓大松曾经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个头矮小、性格倔强的邓大松虽然日夜梦想当世界冠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邓大松夫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儿子邓建平到八岁才开始练球,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最终未能实现父亲的梦想。邓大松夫妇转而把心血倾注在女儿邓亚萍身上。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巳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又受到国人的尊重,邓亚萍生逢其时,邓大松夫妇决心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为了让邓亚萍早日感受乒乓球的环境,当邓亚萍还躺在摇篮的时候,邓大松就用小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在邓亚萍学会走路不久,邓大松就把小亚萍带到省文化宫去看打球……邓亚萍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乒乓球,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主动地向父亲提出:“爸爸,我要打球!”从此.邓大松成了女儿的启蒙教练,几乎每天下午都领着女儿到文化宫去练球。于是,一方面邓亚萍特别喜爱打球,且从小性格倔强、好胜,刻苦,另一方面邓大松能根据邓亚萍的条件因材施教,邓亚萍个子矮小,胳膊、手、腿都短,就改直拍为横拍,小亚萍体力充沛,特别争强好胜,就让她练正手连续进攻、极富杀伤力的积极进攻的打法。又常常让她与年龄较大的选手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手拼搏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到了1982年,邓亚萍9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冠军。第二年又获河南省的少年冠军和中南五省的少年冠军。有这么几个冠军在身,邓大松满怀希望地把女儿送进了河南省乒乓球集训队集训,认为这样可以向着世界冠军梦前进一个大台阶。可是没多久,邓亚萍却被省集训队退了回来,理由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是呀!小亚萍的个子的确很矮,长大成人以后的邓亚萍才1米50,可以想像当年10岁时的小亚萍

邓亚萍英文介绍 文档

Hello,everybody.T oday I want to introduce a great woman to you.And I think she is well-known in China.Her name is Deng Yaping. Deng Yaping w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from 1988 to 1997,during which time she won 18 world titles,including the 1992 and 1996 Olympic Gmaes,world championships and World Cup. She has won 132 champions together. She was born on Feb.6th in Henan.She began to learn table tennis when she was only 5 years old from her father.She joined the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in 1988.Because of her height(only 1.5meters),many teams didn’t accept her.But she was really adamancy, she won her first gold when she was only 10 years old!So incredible!Because of this,she finally joined the Henan team.Then in 1988,she joined the national team.Then people don’t think that only tall people can play table tennis well,because Deng Yaping was a example! And then she was given the prize by Samaranch.But this is not all the things I like with her.At that time,she has became famous in China,but she went to study again,she went to Tsinghu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She is very studious.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感悟-最新资料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感悟 小学英语学科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设置的必修科目,也是对学生进行外语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外语作为母语之外的第二大语言受到普遍关注。小学英语教育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让学生从小对英语有所了解,培养英语素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才能切实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英语学习。本人将在教学中的感悟撰写成文,愿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虽然都在大谈改革的口号,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上仍然是茫然的,陷入了改革套路的程序化教学之中,实施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路子,头脑里想的是现代教学理念,手里拿的是新教材,沿用的仍是老方法。教师只管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讲授语言知识点,或者生搬硬套一些现代教学方式。学生仍然摆脱不了被动的学习,死记硬背,背英语单词、语法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明显存在抵触情绪,积极性不高,感到学习困难。比如: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知道当今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的竞争,他们在认识上还存在问题。由于这些原因,他们根本就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不会学习,有的学生在努力学英语,却找不出头绪,入不了门,或者自制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

习习惯,在实践中不能好好地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学习落后,有自卑心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体验不到好成绩带来的喜悦。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作为教学的带头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思考是否应该从根本上来一次大的转变,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让小学英语教学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都是重要的。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老师和家长,也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是副科,在考试中不重要。正是由于英语没有成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就没有了学习的意识,学习成绩差也不会着急。教师要扭转学生的这种心态,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通过榜样力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的动机。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力强,很容易从榜样的形象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①学生身边的榜样,即他们自己的同学。这些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最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让学习好的学生谈谈为什么要学英语。有的说,要考上北大、清华;有的说,以后要出国;有的说,长大了想当翻译等等,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名人做榜样。小学生对名人有好奇心,教师可向他们介绍著名

(励志故事)体育名人邓亚萍励志故事

体育名人邓亚萍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____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

邓亚萍学英语秘诀

邓亚萍学英语 作者:金文华新闻来源:博文之窗 一赛场上的夙愿 这个经典镜头定格在国人的心中。2001年月13日,邓亚萍身着红色礼服,矫健地走到陈述台前,用标准的英语进行精彩、流利的陈述,为北京申奥的成功,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此亚萍非那亚萍,4年不见,邓亚萍已经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了,一口标准的英语让老外都感到吃惊。近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主题是:邓亚萍是怎样学英语的? 学英语的最初想法是在邓亚萍进入国家队后,由于要频繁参加国际赛事,她越发感觉到知识的不足,尤其是外语方面的欠缺。 在多次的比赛中,唯一给她留下遗憾的,就是语言不通,无法与外国的同行们随时交流。遇到非说不可的事,只能找翻译帮忙。 越来越觉得这样别扭——朋友之间说说话,交流交流感情,还要劳驾翻译,多不方便。如果精通外语,哪有这些麻烦?她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外语,解决这个难题。” 终于有一天,她找到张燮林教练,非常认真地说:“张指导,我们每次出国比赛,还要带翻译,整天通过翻译与别人对话,多不方便,我现在想学外语,你能不能帮我请一个英语老师?” 看着亚萍那既稚气又执著的脸,张教练笑了笑说:“亚萍,你的想法很好,但估计行不通。因为时间和精力都保证不了。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我当运动员时,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并且也付诸行动了,可是坚持了没几天,就搁下了,我没做到,估计你也做不到。”听了张教练的话,一向倔犟的邓亚萍又显出犟劲来:“你不行,不一定我就不行。” 张教练十分了解邓亚萍的性格,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她说做,就一定要做。看来不满足她的要求,肯定不行!不久,张教练果真帮亚萍请到了一位英语教师。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英语教师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邓亚萍的宿舍。这是师生首次见面,双方约定:每周上两次课,一次一个半小时。 开课了,老师教得十分认真,亚萍学得非常努力。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她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掌握了几十个常用单词、短语。英语老师也相当高兴,不断鼓励她:“像这样学下去,你完全可以学好外语。” 谁知,不久,亚萍要参加赛前的封闭式训练,学习中断了。接着又出国参加比赛,等到结束比赛,返回北京,教师再来给她上课,却发现已经学会的单词、短语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面对英语老师那惋惜的目光,亚萍差点掉下泪来,师徒俩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忘掉的东西补上了。可是,正准备上新课时,又赶上赛前的封闭式训练,接着便是比赛…… 这样学学停停、停停学学,反复几次,亚萍觉得挺对不住老师,最后只好向老师表示:“我现在确实不具备学好外语的条件!”她泪眼朦胧地送走了老师,心里却留下了这样地愿望: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重圆

名人励志故事20则完美版

《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一):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忙下,最后见到了真的老虎,透过超多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最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名人励志故事(二): 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仅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名人励志故事(三): 马云励志故事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最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务必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仅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务必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务必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勇攀高峰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人公是邓亚萍,课文通过典型的事例,记叙了邓亚萍的成长历程。赞颂了她面对挫折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在体育事业上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勇于攀登体育高峰的精神。 学情分析:同学们对邓亚萍并不陌生,但对她的成长历程并不了解,在提前预习时,应布置学生在网上查一查她的事迹,以便加强对其精神品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明星事迹表现体育精神的主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邓亚萍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重点:体会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的成长历程。 难点:学习用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的写作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 一、导入新课:邓亚萍事迹简介(多媒体)出示,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邓亚萍在乒乓事业上的成长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中邓亚萍的可贵的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体育精神。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邓亚萍的拼搏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邓亚萍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读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1个生字。 2.背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作业: (1)课外阅读邓亚萍的其它故事。

周弘简介

周弘简介 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家庭教育的探索者,一位实践型的平民教育家,中央教科所家庭教家育专家,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用其二十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改变了成千上万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尊称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被誉为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1、周弘的六次觉醒: 第一次学会赏识找回父爱(爱):残酷的诊断书,小哑吧的爸爸,梦想女儿喊爸爸,想做中国的大岛茂,倾家荡产治病((妈妈要孩子不哭说哭妈妈爸爸要死了),声嘶力竭学语言,学写字写日记,利用方块字和孩子玩字并制一套专门卡片.基本过了口语关,找回做父亲的咸觉 第二次学会赏识发现宝藏(玩):尝到甜头着迷研究教育一本日本心理学家《幼儿才能开发》的书震憾影响了他(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尽管在他们双亲无限爱心的摧残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才,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么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这书介绍了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把求知当人世界最大的快乐,学习上不提过高要求,读喜欢的书),发现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学说话学走路.海伦凯勒转世(1880.6.29六岁半一个字不会说,18岁能讲5国语言),天才儿童行为表,10天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教孩子玩数学,10道题做对一道,打小勾,5个手指只少算2个,3年学完6年,玩作文玩珠跳棋,玩珠算,分组、遗传、错拨时间。连跳两级,升上重点初中. 第三次学会赏识改变态度(行):读1000多本教育书。坚信行,贵人语迟,翘起大拇指,学化学(相反是打、逼、比、贪、说、笨) 第四次学会赏识导致成功(懂):创办聋人幼儿园和一批人推广并接受咨询(一种家庭教育的模式,哲理:学会赏识学会爱;学会被爱、施爱、自爱。原理:走近生命、唤醒自信、善待差异、引导自选。原则: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宽容、提醒)。

故事大全-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 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 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 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 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 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 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 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 时45 分,下午训练到6 时,她就练到6 时45 分或7 时45 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 时,她练到11 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 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 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励志故事:放下,或许别无选择 前些年,曾听说过一个禅的故事:有一个信徒两手拿着鲜花去献给禅师,来到禅师跟前,禅师说:”放下吧!”信徒就把左手的鲜花放在禅师的面前。禅师又说:”放下吧!”信徒又把右手的鲜花放在了禅的面前。禅师再说:”放下吧!”信徒已经双手空空,茫然地望着禅师说:”大师,我都放下了,再没有什么可放的了。”禅师说:”不,你的心没有放下。”信徒听了,心里豁然开朗。 这个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以前,我每月的收入总是想办法截留一部分供自己开支方便,自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就把薪水全部交给妻子。我想,人家全身心地嫁给咱了,咱还玩那些小聪明干啥?我放下那么一点点贪求,妻子就对我放下了这样那样的猜疑,一时感到家庭温和了很多。在单位,对于评先、对于奖金、对于那些人人计较的事,我也不再那么你争我夺;尽到了本分,尽到了职责就行了,把鲜花让给别人,别人冲着我笑,那多好?后来对于晋升这样的事,我也懒的考虑,被人领导比领导别人轻松,有什么比轻松还好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刘邦打下江山后,日夜担心有人篡夺刘家的天下,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介绍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介绍 乒乓球是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乒乓球的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乒乓球(ping-pong),中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亦同。乒乓球为圆球状,重2.53-2.70克,白或黄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 2016年7月18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成立,乒乓球队名单:女运动员:李晓霞、丁宁、刘诗雯、朱雨玲,男运动员:马龙、许昕、张继科、樊振东。 乒乓球的发展历史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于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

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1890年,几位驻守印度的英国海军军官偶然发觉在一张不大的台子上玩网球颇为刺激。后来他们改用实心橡胶代替弹性不大的实心球,随后改为空心的塑料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网拍,在桌子上进行这种新颖的“网球赛”,这就是Table tennis得名的由来。 乒乓球出现不久,便成了一种风靡一时的热门运动。20世纪初,美国开始成套地生产乒乓球比赛用具,它是美国头号持拍运动,有超过20万美国人在打乒乓球。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乒乓球单人比赛原来一般采取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每局21分),2001年改为七局四胜制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后改为两年举行一次。[2] 变革

名人简介

中国邓亚萍——乒乓皇后 童年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每天练完体能课,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为了能使基本功更加扎实,在腿上绑上沙袋,把木拍换成了铁拍。她从不叫苦,不喊累!付出总有回报,她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中国张海迪——哲学博士,著名残疾人作家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但仍然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获得了“当代保尔”的赞誉。 德国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贝多芬28岁时就耳聋了,他要摆脱命运的不幸给他带来的灾难,让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贝多芬靠着自己的努力,继续顽强地完成自己的事业,继续努力地活下去,他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伟大乐章。 瑞典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化学家,发明家 诺贝尔受父亲的影响,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在一次实验时发生了爆炸,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一艘船上,终于发现了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发明了雷管。 中国钱学森——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他立志读完全世界现存的所有力学著作。整整三个寒暑,埋头钻研,每天坚持12小时以上,将买来或借来的全部力学书籍读了个遍,他认为:基础打得不牢,总是要吃亏的,一定要积下足够的老本,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中国屈原——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美国亚伯拉罕·林肯——政治家,第16任总统 林肯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8次竞选8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中国冯如——飞机设计师 冯如善于钻研。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制造飞机。第一次试飞失败,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中国茅以升——土木工程专家,桥梁专家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思考。他10岁那年,举行龙舟比赛,桥塌砸死、淹死不少人。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上学读书后,看到有关桥的文字就抄下来,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他积累了几大本子。

Book4 Unit1写作训练

Book4 Unit1写作训练 一、基本句型强化 第一组: 1.我们不尊重李先生。(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总是瞧不起别人。(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他打算明天出发去这样一个地方。(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没有树木或别的东西可以遮荫。(there be句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 1.我在人群中偶然遇到了一位老同学。(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学校时表现很好。(主+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现在过着简朴的生活。(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看到汤姆跟简在争辩。(主+谓+宾+宾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打算继续支持他参加竞选。(主+谓+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根据括号中所给句型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 我认为花一些钱买书是值得的。(it is worthwhile to do sth.) 2. 他在背诵(recite)英语句子和短文上花了很多时间。(devote…to…) He devotes much time to reciting English sentences and passages. 3. 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学好英语。(以“only +状语”开头的倒装句) 4. 他正是通过努力工作才最后获得成功的。(it is…that…强调句型) 5. 我突然想起,我把她的生日给忘了。(Suddenly it hit me…) 三、必备短语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短语。 1. 发表演讲/作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首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位很有成就的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获得/被授予奖章/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做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献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 篇一: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 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 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7、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

作文素材 邓亚萍

邓亚萍的路 邓亚萍在运动生涯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她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邓亚萍退役时,已是24岁。退役后,凭她拿过那么多金牌的“资格”,如果留在体育部门,当教练是不成问题的,取得“一官半职”也并非难事。但她没有选择留在体育部门工作,而是选择了读大学深造。经过努力奋斗,她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除了在国际奥委会任职,为北京申奥和北京奥运工作外,她先后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邓亚萍的人生道路,是令人羡慕的,也是令人钦佩的。邓亚萍的成功,并非由于机遇好,而是依靠顽强拚搏。 作为运动员,邓亚萍的身体条件并不好。她身高只有1.55米,手脚粗短,不符合体校的要求,连体校都入不了,只能跟父亲学打乒乓球。七、八岁时,她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把木球拍换成了铁拍,每天练完体能课后,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腿肿了,手掌磨破了,是家常便饭。虽然经过刻苦努力,成为河南省的冠军,但仍被省队教练认

为个子太矮,没有任何发展前途,进不了省队。直到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才进入省队,被选入国家队。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经常超额完成训练任务,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她每天要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就是这样,依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克服了身体条件的限制,创造了乒乓球赛场上的辉煌。 读大学,学文化,对邓亚萍来说困难更大。她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连英文的26个字母都写不好,完全是一张“白纸”。她没有退缩, 一切从零开始,。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述,集中精力听、尽量记。回到宿舍,翻字典复习,一点点硬啃硬记。一天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晨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复习,连吃饭时间都紧张。经过刻苦学习,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