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常见的解决问题整理

小学数学常见的解决问题整理
小学数学常见的解决问题整理

常见应用题的整理

一、相遇问题:弄清题意,找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熟记: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一个速度=路程÷相遇时间-另一个速度

1、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3、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一个组每天装配52台,另一个组每天装配多少台?

二、按比分配应用题

找准相关量之间的比,用加法求出总份数,再分别用总数乘以各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求出各个所求量:

1、学校里有篮球、足球、排球共180个,已知篮球、足球、排球的比是5:3:4。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2、学校把灾480棵树的任务,按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组,一组47人,二组38人,三组35人。三个组各应栽树多少棵?

3、某校有男生630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7∶8,这个学校女生有多少人?

4、每校六年级共有学生255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5、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20棵,苹果树棵数的1/3等于梨树的4/9,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三、条件中有“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找准单位“1”,单位“1”已知列算术法计算,单位“1”未知一般列方程计算。

1、黄河长度5500千米,长江比黄河长度的2倍少4700千米。长江长多少千米?

2、长江的长度是6300千米,比黄河长度的2倍少4700千米。黄河长多少千米?

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先用减法求出多(少)的数,再用多(少)的数除以单位“1”。

1、 5比4多百分之几?

2、 4比5少百分之几?

五、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占、相当于)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除以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1、30是50的几分之几?

2、求45的30℅是多少?

六、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先求出和已知数量相对应的分率)

1、六(2)班图书角有图书120本,其中故事书占60℅,连环画占30℅,其余的是科技书。科技书有多少本?

2、小冬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1/6,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3,还剩7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480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20℅.第二天休息多少米?两天一共修多少米?

4、某厂为支援地震灾区生产一批帐篷,第一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20℅,第二天生产了总帐篷数的7/20。两天共生产帐篷4400顶。这批帐篷一共有多少顶?七、正、反比例应用题:找准已知条件中相关联的两个量,如果他们的积(一定),是反比例,列乘法等式;如果商(一定)则是正比例,列除法等式。

1、学校装修会议室,用面积为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400块。如果改用边长0.4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2、一列货车前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2小时行了30千米。从出发地点到灾区有9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全程需要几小时?

八、工作问题: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1、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工,乙独做15天完工,二人合做几天完工?

2、一批零件,王师傅单独做要15小时完成,李师傅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两人合做,几小时能加工完这批零件的3/4?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8天,乙独做要15天,二人合做6天后,其余的由乙独做,还要几天做完?

九、求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方法一:找准单位“1”,先设单位“1”为X,列出方

程求出单位“1”,再用算术法求出另一个所求量。

方法二:用倍比法。(1)已知总数:单位“1”的量总数=总数÷(倍数+1)

(2)已知相差数:单位“1”的量总数=总数÷(倍数-1)

例:果园里种着桃树和杏树,杏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

(1)(2)(1)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桃树和杏树一共有多少棵?

(2)桃树比杏树多90棵,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十、鸡兔同笼:全部当兔算得鸡,全部当鸡算得兔。

即兔子只数=(总腿数-总头数×2)÷2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腿数)÷2

例: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十一、看线段图列式:是列式计算题中的一种,只能列综合算式。

例:看线段图列式并计算(40改48人)

最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解题步骤 防城区峒中镇小学韦达良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解决问题(也说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简单的建模就是我们做的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25%~32%),所以如何解答好应用题是学习好数学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本文主要是由笔者平时教学中如何解决应用题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中总结了读(弄清题意)、分(应用题分类)、解(做出解答)三个步骤。通过以下所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解答应用题,使解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解决问题读分解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所占的比例很大,约为25%~32%,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所学到的应用题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几个家庭聚会用餐,习惯AA制,按人数分摊费用,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解决问题是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其实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小学生通过学习,起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素质。 笔者认为应用题的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的训练,强化学生归类应用题的能力,并通过对题目的阅读理解基础上,迅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有效的分类,根据应用题各种类型题,对准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总结我多年的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心得,在常见的数学几种应用题中,得出解决应用题的以下步骤:读――分――解。现分述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应用题。 一、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上所谓的读,我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应用题是用语言表述的一类题型,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读题便成为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自己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弄清题意是把不相关的语言精简掉,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理解。现在很多应用题不但考的是数学常识,还考查了语文的阅读能力,还有转化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人会说数学的读看起来很简单,平时不太注意的去强调和有意识的去训练,造成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没有充分理解题目的基本含义,解题就没有方法可论,甚至是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有必要的加强读。但数学应用题的读并非泛泛而读,它要求讲究一定的方式,数学中的读不讲究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但需要用心、用脑、集中注意的读,一般来讲要读三遍:第一遍初读,对题目有初步印象;第二遍应逐字逐句的读,重点理解每个词、数学术语的实际含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专项练习——解决问题

1.一班有38人,二班有36 人,现有60顶帽子每人分一个够吗? 2.打排球的有48人,比划船的少9人,划船的有几人? 3.小兔拔了26个萝卜,比小猪多7个,小猪拔了几个? 4.从前面数,小明排18,从后面他排9,这一排共有几人? 5.一个贝壳25元,一个海螺10元,用50元去买还剩多少元? 6. 爸爸今年36岁,我比爸爸小28岁,今年我几岁? 6.同学们去拍照,已经照了17张,还有10张没照,胶卷一共有多少张? 7.有一些小松鼠在树上,后来跑了6只,还剩下5只,原来有几只小松鼠? 8.黄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12朵,黄花有几朵? 9.两个班共种树20棵,其中一班种12棵,那么二班种了几棵树?

10.今天,小张书包有10本书,我有19本,我比小张多几本? 11.公共汽车上下来14人,车上还坐着7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 12.停车场上原来有19辆汽车,第一次开走3辆,第二次开走7辆,还剩多 少辆? 13.公共汽车上下来8人,车上还坐着17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 14.鱼缸里有11条红金鱼和花金鱼,其中红金鱼有5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15.停车场上第一次开走7辆,第二次开走8辆,一共开走多少辆? 16.学校买来52盒彩色粉笔,用去一些后还剩20盒,用去多少盒? 1.妈妈买了一篮梨,小明吃了7个,还剩余13个,妈妈买了多少个梨?

2.我借了14本书,今天还了2本,还剩几本书? 3.学校有男老师12人,女老师比男老师多30人,女老师有多少人? 4.小飞有12张画片,送给小明一些,还剩下9张。送给小明多少张? 5.生产队有小牛7头,大牛比小牛多8头,大牛有多少头? 6.黄花比红花多7朵,红花有21朵,黄花有几朵? 7.黄花比红花少7朵,红花有21朵,黄花有几朵? 8.小玲家养了14只小兔,小玲给每只小兔喂一只萝卜,喂到最后还缺5只萝 卜,小玲家一共有几只萝卜? 9.商店有彩色电视机34台,黑白电视机8台,黑白电视机再添上几台就和彩 色电视机同样多? 10.小亚准备买4元钱的铅笔和10元钱的蜡笔,她带了15元钱,够不够,

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几种策略

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几种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国际的视野来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了二十多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生动活泼的、思考性的、现实的解决问题活动正在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教学编排中没有单独的单元对解决问题进行独立的教学,而是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所谓数学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方法来处理的问题。学生必须先寻找一个方法,才能找找出答案。从心理过程中看到,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存在冲突或差异。所谓解决问题,是指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移动或逼近的过程。 应用题千变万化,我们在教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除了学生要学会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一些解题方法。接下来我就对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即:假设法、代换法、消去法、作图法、倒推法这五种解题方法在实际应用题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一)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应用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所谓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相关问题作出某种假设,可以假设某两种量是同一种量,选择适当数量进行假设,这样就产生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找出不符合的原因求出一种量,再求出另一种量。还可以把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出来等这样就可以使题目的问题顺利解决。 例:小兔子采蘑菇,晴天每天要采10个,雨天每天只采6个。一连几天中,它一共采了56个果子,平均每天采7个,请问这几天中有几天是晴天?有几天是雨天? 分析:根据平均每天的采集数量和采集的总蘑菇数,可以求出采集的天数,56÷7=8(天)。假设这8天都是晴天,可采10×8=80(个)蘑菇,这样比实际多80-56=24(个),这是因为一共晴天比一个雨天多采10-6=4(个),这样就可以求出雨天的天数,再求出晴天的天数。 也可以假设8天全部是雨天,应采6×8=48(个)比实际少56-48=8(个),这是因为一个雨天比一个晴天少采10-6=4(个),这样就可以求出晴天的天数,再求出雨天的天数。 解答方法一:假设都是晴天。 56÷7=8(天)(10×8-56)÷(10-6)=6(天)8-6=2(天) 方法二:假设都是雨天。 56÷7=8(天)(56-6×8)÷(10-6)=2(天)8-2=6(天) 答:这几天中有2天是晴天,有6天是雨天。 (二)代换法:代换法就是把题目中的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有时候题目中有两个相关联的数量,但是这两个数量给解题带来不便,我们要从中找到两种数量的关系,把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我们在转换两个数量时,要注意把一个数量转化为另一个数量,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去转化,这样就可以先解决一个数量,再解决另一个数量。 例:东东买了3个笔记本和6支圆珠笔,共付了10.5元,每个笔记本比每

小学数学所有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项练习题

日期:2016 年 10 月 31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1.一长方形的菜地是宽15米,长是宽的3倍还多2米,王伯伯要沿菜地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列式:答案 答:沿菜地走一圈要走米。 2.学校买了250本文艺书,是科技书的5倍,连环画比科技书少30本,学校买来了多少本连环画? 列式:答案 答:学校买来连环画本。 3.张庄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23米,剩下的是已修的3倍,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列式:答案 答:这条公路全长米。 4.小明家住在4楼,放学回家,他一共走了48级台阶,平均每两层之间有多少级台阶? 列式:答案 答:平均两层之间有级台阶。 5.三(1)班参加科技小组的有7人,参加足球小组的人数是科技小组的2倍还多5人,参加足球兴趣的人数是多少? 列式:答案 答: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人数是人。 6.育英小学455个同学分6辆汽车看电影,前5辆车各坐76名同学,第6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列式:答案 答:第6辆车做个同学。 7.工人叔叔测量一段路的路程,先在起点立一根标杆,以后每75米立一根,一共立了7根标杆,这段路的全程是多少米? 列式:答案 答:这段路的全程是米。 8.小明和小芳去商店买铅笔,小明买了8枝,小芳买了4枝。小明说:我比你多用了8角钱。每枝铅笔多少钱? 列式:答案 答:每支铅笔角钱。 9.明明和佳佳家都在中山北路上,明明家离少年宫大约2000米,佳佳家里少年宫大约有4000米,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 列式:答案 答:他们两家可能相距米或米。(从小到大顺序填写) 10.商店原有409千克苹果,卖出一些后,还剩下199千克,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列式:答案 答:卖出千克苹果。 11.用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24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了129只小鸡,这一天一共孵出多少个小鸡? 列式:答案 答:这一天一共孵出个小鸡。 12.某旅行社十一组织了几个旅行团,去上海的有412人,去北京的有901人,去上海的还差多少人就和去北京的同样多? 列式: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的,同时需要学生自己不断进行内化。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分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两类。 一、一般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只需依据生活经验或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1.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新知时,关键要在问题解决后向学生点明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数学化。数学化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时,关键是在解决问题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运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3.纯数学。纯数学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分析、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常运用于学习与旧知有密切联系的新知时,关键要在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起桥梁。 二、特殊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策略来突破难点,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并顺利解决问题。 1.列表的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信息资料复杂难明、信息

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把信息中的资料用表列出来,观察和理顺问题的条件、发现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带领学生经历填表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2.画图的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2)画图前要理请数量关系;(3)画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3.替换的策略。这种策略较适用于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方法可解”的问题,它是“用一种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去替代变换另一种数值、数量、关系、方法、思路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替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替换、分析替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替换的方法,在题目中寻找可以进行替换的依据、表示替换的过程;(3)抓住替换的关键,明确什么替换什么、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4.转化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能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它是“通过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新颖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2)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一:实际操作。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这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以来是个难点。由于加强了实际操作,学生对元、角、分的进率就很清楚。中年级教学周长和面积时往往容易混淆,加强实际操作以后,学生对两个概念获得明确的表象,弄清两者的区别,计算错误也大大减少。高年级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概念多术语也多,学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师使用奎逊耐木条或计数板,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大大减少学习的难度,弄清概念的正确含义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看,加强实际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加强实际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和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要区别之一。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策略三:问题简单化和从问题中找条件。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从老师女儿四次喝牛奶这一情境,根据每次喝牛奶的量,让学生根据一些数据提出若干数学问题,并且有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学生懂得了“移多补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及时提出“如何来求平均数?”,通过小组讨论,得到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通过”问题解决“这一教学手段,串起了整个学习新知的过程。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 和计算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一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1-税率)税后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1-税率) 个人所得税=(收入-基数)×税率 2.四则运算中的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3.计算公式 (1)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C=2Лr或C=Лd (2)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面积;S=Лr2 (3)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4)柱体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V=a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V=ab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或v=1/3sh (6)圆的相关计算公式(直径d,半径r,大圆半径R,圆周率Л,周长C) r=d÷2r=c÷Л÷2 d=2rd=c÷Л 环形面积=Л(R2-r2) (7)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卷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卷第一类: 1、大乌龟下了86个蛋,小乌龟比大乌龟少下了9个蛋,小乌龟下了多少个蛋? 2、人工野鸭岛今年有53只野鸭,去年比今年少18只。去年有多少只? 3、猴子投进了42个球,猩猩比猴子多投进17个。猩猩投进了多少个球? 4、我已经读了35页,妹妹比我读的少8页。妹妹读了多少页? 5、一共有15条花金鱼。红金鱼比花金鱼多24条,黑金鱼比花金鱼少6条。(1)红金鱼有多少条?(2)黑金鱼有多少条? 6、二(2)班植了48棵树,二(3)班比二(2)班多植9棵。二(3)班植了多少棵树? 7、小军有50张邮票,小丽的邮票比小军少24张,小丽有多少张邮票? 8、小明今年13岁,爸爸比小明大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妈妈比爸爸小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9、书包45元,彩笔比书包便宜18元,彩笔要多少钱 10、动物园的老虎比猴子少25只,猴子50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老虎 第二类: 1、、小龙参加毽球比赛踢了18个。小丽比小龙多踢了15个。小丽踢了多少个?小丽和小龙一共踢了多少个? 2、美术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育红小学二三班有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12人。①男生有多少人?②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二(1)班有36幅画,二(2)班有27幅画。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幅画?已经贴好了41幅,还剩多少幅没贴好? 5、运走了18箱橘子,还剩下29箱橘子。一共收了多少箱橘子?还收了43箱柚子,橘子和柚子一共收了多少箱? 6、书画展上,王宇有32幅画参展,李晴有19幅画参展。现在已经挂上36幅画,还有多少幅画没有挂上? 7、有18盆黄花,24盆红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我已经浇了20盆,还有多少盆花没有浇? 8、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9、学校开运动会,二年级男生共得56分,女生共得32分,三年级总得分比二年级多12分,三年级共得了几分? 10、二(1)班有25个男生,26个女生,这个学期转走了4个男生,二(1)班现在有多少个同学? 11、1号车有34人,2号车比1号车多6人。2号人有多少人?两辆车一共有多少人? 第三类: 1、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用两种 方法解答) 2、仓库里有95台电视机,上午运走26台,下午运走32台,还剩几台? 3、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 4、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5 、停车场有75辆轿车,上午开走了24辆,下午开走了39辆,现在还有多少辆车? 6、我刚刚吹了32个气球,破了5个,又吹了17个,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7、小明原来有图书56本,妈妈又给他买了32本,借给小红12本,借出后,小明还剩图书多少本? 8、二(1)图书角原有75本书,借出46本,又还回14本。图书角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第四类: 1、小明每天睡9小时,一周共睡多少小时? 2、同学们做纸花,红纸、白纸、黄花各6朵,共做了多少朵花? 3、一支菊花3元,买8枝菊花,一共需要多少钱? 4、每条船坐3人,6条船一共坐多少人? 5、一件上衣要用5粒扣子,6件上衣要用多少粒扣子? 6、为迎接国庆画展,小杰、小平、小明、小林、小红每人画了5 张画,他们一共画了多少张画? 7、在一条小路旁边栽树,一行栽6棵,共栽5行,一共栽了多少 棵树? 8、小明有四盒珠子,每盒有6颗,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9、小红有两盒珠子,一盒有6颗。一盒有4颗,一共有多少颗珠 子? 10、小军和他的2位朋友做纸飞机,每人做了6个,一共做了多少 个? 11、小合唱队正在排练新曲目,队员站成两排,一排有6人,一排 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12、舞蹈队在排练新节目,队员站成6排,每排5人,一共有多少 人? 13、每个书架上有3本书,7个书架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14、一个书架上有7本书,另一个书架上有3本书,一共有多少本 书? 15、二(1)班女同学排2行队。一行有8个,另一行有9个。一共 有几个女同学? 16、李老师买1个西瓜用去了8元,买一串葡萄用去了5元,一共 用去多少元 17、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5枝,第二盒有37枝,两盒一共有多 少枝? 18、超市里的7号电池有一板装4节的,也有一板装6节的。(1) 两种电池各买一板,一共多少节电池?(2)如果买4板6节装的,一共是多少节电池? 第五类: 1、一瓶花生油要58元,一排牛奶37元,妈妈有100元,买这两件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表述 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指对学生来说,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索,综合运用已有信息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对解决问题的定位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与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即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找出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关系,学会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获得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背景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对单一的、显性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只注重找到问题的答案,往往呈现出套用题型的现象。对于在现实情景中呈现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就更无从谈起了。数学《课标》中对“解决问题”也作了具体的阐述:要求学生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的数学现实与《课标》要求,我们提出了此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习得与形成过程的一般规律与科学根据,探究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和手段。 根据上述构思,课题酝酿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1、为什么要学习策略?关于“策略”的教学,课程标准是怎样要求的? 2、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常用的策略?第一学段(1-3年级)有无策略教学的任务?需渗透哪些策略? 3、解决问题策略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怎样的?

小学数学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提高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武安市北关小学王艳敏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在《标准》中,已经看不到“应用题”这个名词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和“简单实际问题”等,同样的,“解答应用题”也变成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变化不是因为应用题这个名词不时髦了,要换一个说法,而是有深刻的内涵:“首先,在内容方面,《标准》提到的‘问题’不限于纯粹的数学题,特别是不同于那些仅仅通过‘识别题型、回忆解法、模仿例题’等非思维性活动就能够解决的‘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题,也可以是以非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其核心都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其次,在具体内涵方面,《标准》的要求的多方面的,包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双基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思维训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创新与生成,忽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后果是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不过硬,不能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问题解决”即是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策略:是指为完成某一任务所采取的行动方式。可理解为方法,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顺利地完成任务,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思维与行动的最为有效、最简洁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学习强调为教学实际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解决问题学习的研究,不再只是对比发现学习与传统教学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对发现学习本身的过程、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发现学习的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⒈努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 ⒊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⒋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研究内容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诚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0、单产量×面积=总产量总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S×2÷h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方米 1公顷=1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020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专题训练

2020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专项专题训练 1. 解决问题 一张彩纸,淘气用去了它的 (1)他们三人共用去了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还剩几分之几? 2.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2= 3. 小青3分钟走了198米。照这样的速度,小青从家到学校要走9分钟。小青家离学校有多远? 4. 学校运来3车水泥,每车180袋.用去320袋,还剩多少袋? 5. 下面是妈妈为小明准备的早餐,主食是油条和面包,喝的是米粥、牛奶和豆浆,他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6. 问题: 7. 李大爷家收了78筐苹果,以每筐40元的价格卖出,已经卖出了35筐,已收款多少元? 8. 帅帅从家到学校有3条路,从学校到博物馆有4条路,帅帅从家经学校到博物馆,一共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9. 李老师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皮球,一共花了68元,一副羽毛球拍32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A .(68﹣32)÷6 B .68÷6 C .68﹣32÷6 10. 有一堆320吨的煤,一节车皮限量60吨,5节车皮能一次能运完这堆煤么? 11. 98×79的计算结果一定比7200大。 12. 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3. 李叔叔买了8千克鸡蛋,2000克鸭蛋,他共买了多少千克蛋?合多少克? 14. 《安徒生童话》的页数是《三毛流浪记》的5倍,《三毛流浪记》有多少页? 15. 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还剩大白菜多少千克? 16. 中国体育代表8.在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如下。 第29届: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 第30届:金牌38枚,银牌27枚,铜牌23枚; 第31届:金牌26枚,银牌18枚,铜牌26枚。 (1)请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研究结题报告2012年1月课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研究”被山阳小学确立为校级课题,两年多来,本课题的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完成了研究预设的目标任务。现对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背景。 1.重视问题的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学课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学生获得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应立足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让每一位学生学得有用的数学。让学生从小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以这一点为出发点。本课题从学生学的角度,探索学生解决问题时选择基本策略的过程,形成了怎样的策略?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即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达到提高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要求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解决问题”研究现状决定解决问题策略研究对实践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这一重要概念,明确提出“具有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程实验稿)》中,也明确规定: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难看出,“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3.上海版教材的特点决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基本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义务制教育上海版教材中对问题解决没有单独列为“章节”,而是渗透、融合在各个知识点中;为了让学生建立更明确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解决问题,结合本课题,把上海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相结合,把问题解决策略结合上海版教材中的问题一起实施、一起解决、一起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小学数学五年级解决问题专题大全

小学数学五年级解决问题专题 大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精选 一:应用题大全: 1、只列式不计算:小王用电脑打印一篇3000字的文章,计划6小时完成? (1)实际只用了4小时,实际每小时比计划多打多少字? (2)实际每小时多打250字,实际用了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3)实际每小时少打100字,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4)实际少用1小时完成,每小时打多少个字? 2、李师傅要做720个零件,前2天平均每天做80个,剩下的每天做90个,还要做多少天?(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综合算式计算) 3、电脑公司二月份营业20天,平均每天出售电脑6台,三月份营业30天,平均出售电脑4台,该公司二?三月份平均每天出售电脑多少台? 4、要求该公司二?三月份平均每天出售电脑多少台? 5、甲有14.8元,乙有15.2元,俩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 6、一台机器3小时耕地15公顷,照这样计算,要耕75公顷地,用5台机器需要多少小时? 7、商店有14箱鸭蛋,卖出去250千克后,还剩4箱零20千克,每箱鸭蛋有多少千克? 8、光明小学为山区同学捐书,四年级捐240本,五年级捐的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

9、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10、两根绳共长48.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6.4米后,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2倍还多6米.两根绳原来各长多少米? 11、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树种18.6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少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 12、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电2450千瓦?时,开展节约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可多用2个月,这个车间平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 13、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树,五年级有87人,每人栽4棵树,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多少棵? 14、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分是多少? 15、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6、一个服装厂5天生产西服85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生产西服多少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二年级两步应用题时:创设了一个游乐场的场景,游乐项目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活动项目,通过师生自然的交流,导入新知。让小朋友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大胆地猜测、推测,用科学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自己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都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自己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想清楚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想一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自己探究算法,老师适时指导。然后让学生检查自己试做的答案是否正确。反思自

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并小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哪些新知。 三、重视思维过程,锤炼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不仅要会做,更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胜利街车站,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在教学中,学生先读题,思考片刻,学生举手: 生1:我的算式是67-25+28=70(人)总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再 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的人数。 生2:我的算式是67+28-25=70(人)也可以先加上上车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生3:28-25+67=70(人) 学生思维踊跃,能清楚地表达出解题的思路,内心喜悦之余,我多了一个心眼,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我问“谁来说说为什么上车人数要加上,下车人数要减去呢?54人,只有10多个同学表示可以试着说说,多数同学是一片迷茫。第一次教学决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饭”,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否则以后再多的练习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为此,我通过演示,把教室比作公交车,让部分学生做演示,模拟上下车情景,让学生体会有人上车,车上人多变多,求现在车上有几人?可以这样想: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也可以这样想:也就是求原来车上的人数和上车的人数合

小学数学常用的计算公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