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按摩在治疗婴儿腹泻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患有腹泻疾病的婴儿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90%的患儿得到痊愈。结论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有重要的影响,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推拿按摩;腹泻;脾胃虚弱

婴儿腹泻,又名消化不良,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而尤以夏秋两季为多。本病为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如病症较轻,及时处理会很快获得痊愈。重病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预后较差,可能出现“伤阴”、“伤阳”若迁延不愈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1 病因病机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幼幼集成》中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引起泄泻以湿盛为多,慢性泄泻以脾虚为多。湿盛和脾虚二者常互为因果。而导致湿盛和脾虚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为感受风、寒、湿、暑外邪;二为饮食所伤;三为久病脾弱及小儿本身“脾常不足”。

2 常见腹泻分类及临床表现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脉濡,若腹泻日久不愈,进而可损及肾阳,症见面色白光白,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软无力,甚至出现腹泻不止,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昏不识人等津竭阳脱之症。

3 治疗

寒湿泻(1)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补脾经300,推三关50,补大肠150,揉外劳宫300,揉脐20,推尾骨200,揉龟尾50,按揉足三里100。(2)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体虚者加捏脊10,惊惕不安加清肝经50,揉五指节50,拿肚角20圈。

湿热泻(1)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2)处方:清脾胃

300,清大肠100,清小肠200,推六腑50,揉天枢50,揉龟尾30。

伤食泻(1)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2)处方:补脾经300,清大肠200,揉板门50,揉脐200,推尾椎50,揉龟尾300,捏脊20。

脾虚泻(1)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2)处方:补脾经200,补大肠150,摩腹200,揉脐200,推尾椎50,揉龟尾150,捏脊20。(3)加减:肾阳虚者加补肾经200,揉外劳宫50,腹胀加逆运内八卦50,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30。临床上很少单独出现以上类型,往往比较复杂,相间出现,故一般采用上述推拿予以治疗。

4 临床治疗

术前问诊

泄泻原因伤食(治则宜消导);外因侵袭:感受寒邪(宜疏解);感受热邪(宜清化);感受湿邪(宜分利)。临床以上述原因多见,故不列他因。

泄泻时间泄泻初者:宜先泻后补,不宜骤补;泄泻久者:正气不足,宜大补。

便之质量大变清稀,完谷不化,多属寒证;大便色黄褐而臭,肛赤者,多数热症;大便色青,多属肝不疏泄或夹有惊气。

术前望诊面色白光白,眼神暗黯,此为虚证;面色发青,此为受惊;小儿络纹变化。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10个月,2007年7月就诊。家长代诉:患儿腹泻1周余,每日大便8~10次,大便清稀,色淡且臭,尿色黄,该儿苔腻,指纹色红,口渴面发青,经儿科住院输液无明显效果中医辨证寒湿泻,脾胃虚弱按手、腹、背部、下肢治疗,一次后效果明显,腹泻减为4~5次,3个月后痊愈,未复发。

6 讨论

小儿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较快和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小儿由于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因此抗病能力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故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在临床发病方面,也以肺、脾二脏疾患为多,而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容易出现惊恐状态。且小儿病情变化迅速,具体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若调不当,容易轻病变重,重病转危。易趋康复是指小儿机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在疾病过程中,其组织再生和修补能力也是旺盛的,且病因单纯,很少受七情影响,在患病

之后,如能及时调治,则容易痊愈,较快恢复其生理功能。

在四诊中,乳儿不会说话,因此问诊常是间接的,较大儿童虽能言语,但也常常不能诉说病情,加之婴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常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给诊断造成困难。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限制,反应病情比较可靠,应予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体属纯阳,感受上邪后,每易寒随热化,故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且发病较快,变化较多,又长挟有其他兼症,因此临诊时需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特点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因此在推拿治疗上常用的也以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拿风池等)、清热(清河水、退六腑、推脊等)、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腕、揉天枢等)为多;另一方面,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一日之内即可由实热证迅速转变为虚寒证(正气暴脱),因此临诊时必须审慎果断,治疗恰当而及时,必要时刻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疗法对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抽取200例单纯采用小儿推拿穴位治疗。结果:200例急性腹泻患儿全部治愈,平均療程2.23 d。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简便易行,疗效显著。 【关健词】小儿急性腹泻;中医推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103-01 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尤其以1岁以内小儿多见,常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多数表现为先呕吐,随即出现发烧腹泻,口渴尿少,有的伴有腹痛腹胀[1-2]。吐泻频繁者可出现脱水,脱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西医多以静脉输液加口服药物治疗,但疗程较长,痛苦多,且有时输入的寒冷液体较多时往往加重腹泻[3-4]。中医推拿历史悠久,疗效卓著,临床中治疗腹泻效果尤佳,笔者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大量急性腹泻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患儿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1周岁以内152例,1~2周岁36例,2周岁以上12例;伴发烧178例,伴呕吐170例,伴腹胀44例,伴精神不振180例;轻度脱水146例,中度脱水44例,重度脱水10例。 1.2方法 取患儿左手穴位推拿:揉小天心500次,推补肾水500次,推清板门穴5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揉二人上马5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清大肠穴300次。泻水多者加推分阴阳100次,推清小肠穴1000次,肛门红肿者清大肠穴加至1000~1500次,热高者加揉乙窝风300次,呕吐重者掐合谷100次,清肺经穴500次。每日推拿2~4次。脱水者口服温糖盐水补液,以患儿饮够为度。推拿期间禁食寒凉瓜果,哺乳者母亲亦禁之,禁食鱼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饮食以米汤、米粥、米粉等谷类为主,尽量减少奶粉及母乳比例,小米及面食不宜。 2结果 200例全部治愈,1 d治愈者22例,2 d治愈者130例,3 d治愈者32例,4 d治愈者12例,5 d治愈者4例,平均疗程2.23 d。 3典型病例 患者,女,10个月,因进食过多以“吐泻发烧5 d”为主诉就诊,初诊日期2009年2月11日。曾在市内某大医院诊断为小儿腹泻病,静脉点滴5 d未好转。来诊时高烧,进食饮水即吐,频频排出黄色稀水样便,每日10次左右,体温39.2 ℃,轻度脱水貌,精神不振,全身查体未见其他异常。诊断为小儿急性腹泻,中医辨证为火泻。治则:清热利湿,降气止吐。取穴:揉小天心500次,推补肾水5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推清小肠穴1000次,揉二人上马500次,分阴阳100次,逆运内八卦200次,推四横纹各100次,推清小肠穴500次,捏揉天枢,神阙,每日推拿4次,当天烧退,呕吐停止,大便次数减少,3 d痊愈。 4讨论

(完整版)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小儿腹泻基本常识 腹泻是婴儿常见的病症。婴儿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快,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常见的原因有: 1、进食量过多或次数过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2、添加辅食过急或食物品种过多,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 3、喂养不定时,胃肠道不能形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条件反射,致使婴儿消化功能降低等; 4、食物或用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 5、婴儿患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可因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6、环境温度过低、过高时,小儿也可能出现腹泻。 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到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性腹泻是某些婴儿的正常现象,不属病态,无须用药。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症之一,也是影响婴儿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尤以1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这种病症表现腹泻、呕吐,可伴有食欲不振、腹痛、发热等,主要原因是婴幼儿的消化器官尚末发育成熟,不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冷热失调或遇到感染时,就容易引起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紊乱而发病。 主要症状有: 1、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有时有少量水,但量不多,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偶有少量呕吐或溢奶,食欲减退,体温正常或偶有低热,面色稍苍白,精神尚好,无其它周身症状。临床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约3-7天,预后较好。 2、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钙等。 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婴幼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引起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泻”、“泄泻”范畴。 一、未病先防

小儿腹泻病及其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病 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考点明细: 充分理解小儿腹泻病的概念 重要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各种常见类型肠炎的鉴别要点 小儿腹泻的补液治疗 一、概念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与成人腹泻是不同的。 二、病因 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不成熟。 2)营养需求大,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低、排空快;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初乳中)均较低。 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 2)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空肠弯曲菌等。 3)真菌 4)寄生虫 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2)气候因素 腹泻的临床分期(了解) 急性腹泻(小于2周)、迁延性腹泻(2周~2个月)、慢性腹泻(超过2个月) 三、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症状可轻可重,没有特异性。轻症往往由于饮食或肠外感染引起,重症常常由于肠内感染导致,中毒症状明显,常伴有脱水、严重的胃肠道表现和电解质紊乱表现。 (1)重点看重症腹泻的特殊表现: 1)胃肠道症状明显——上吐下泻,频繁,甚至于有消化道出血。 2)脱水:常发生等渗或低渗性缺水。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低镁血症。(2)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重点) 1)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症状轻,大便蛋花汤样,量多,次数多,水分多。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相对较缓,大便臭。 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临床表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相似。)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起病急,腹泻重(更频繁),大便黏冻带脓血。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以腹痛为初期表现,然后再出现腹泻,也有血便。 黏附性大肠杆菌肠炎 3)空肠弯曲菌肠炎,人畜共患,以侵袭性感染(中毒症状重,粘液脓血便)为主。 4)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动物或人直接传染,严重病例可发生肠穿孔或腹膜炎。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6)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暗绿色海水样便。 —真菌性肠炎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易于作出临床诊断。需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及性质)、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无喂养不当、肠道外或肠道内感染等。 (2)鉴别诊断 首先判断患儿是属于侵袭性感染还是非侵袭性。在鉴别时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非侵袭性感染——主要与生理性腹泻、先天性肠道酶类缺乏或相对不足等进行鉴别,较简单。侵袭性感染——主要与菌痢和坏死性肠炎鉴别。 五、治疗 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注意诊断准确,避免医源性感染);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调整饮食不是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中西医结合以温中补脾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以温中补脾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发表时间:2011-07-27T14:32:48.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何晓文1 都良财2 许勇2 [导读] 婴幼儿腹泻,目前仍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一大顽症。我国原有治疗婴幼儿腹泻之法很多,但是都不太理想。 何晓文1 都良财2 许勇2 (1吉林长春市朝阳区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0000) (2吉林长春市朝阳区疾病控制中心 130000)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407-02 婴幼儿腹泻,目前仍是威胁患儿生命的一大顽症。我国原有治疗婴幼儿腹泻之法很多,但是都不太理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引用中药,对患儿早期轻,中度腹泻治疗收到较理想的功效。对重度脱水配合补液、而缩短病程,取得可喜的前景,现对笔者在湖西社区2001年至2010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腹泻患儿进行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年龄分组(见表1) 表1 300例腹泻患儿年龄分布统计表 年龄 3月以内 3月 7月 1岁 2岁 病例数 45 87 99 48 21 2.临床分型(见表2) 表2 腹泻患儿中西医分型统计表 (1)西医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电解质紊乱程度,分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二类,腹泻病史超过一周以上为迁延性。中毒性消化不良占71,6%,单纯性消化不良占23%。 (2)中医分型:将婴幼儿腹泻概括分为二型,即实热型和虚寒型。临床多数以虚寒型为多见,约占93%。 3.方剂与治疗方法 基本方剂:藿香、丁香、赤石脂、莲肉、伏龙肝、寒水石。 随证加减:发烧虚寒者加藿香,实热者加青黛,虚寒者加草蔻、伏龙肝、实热者加竹茹、藿香、腹胀者加木香,砂仁,食少浓重者国建曲、焦术,咳嗽者加银杏、乌梅、食欲差者加草蔻、建曲,粘便便中带血者加五倍子、椿皮、抽搐者加钩藤、木瓜,鹅口疮者加青黛、金果榄,目框凹陷者、气息微弱者加黄芪。 以上为水煎一剂频服。或者压面1,5克次/岁,一日三次口服。 4.疗效分析 300例腹泻患儿中有267例就诊用中药治疗,除33例后加用抗菌素及静脉补液外,其余均单纯中药治愈、治愈率为89%。服用中药后,大便恢复正常天数,大便恢复正常标准为:每日大便4次以内,性状为非稀水便。300便患儿中,大便2灰复正常天数为:5天以上内者247例:6一10天者37例,11—5天16例。体温恢复正常天数:以液下体温在3E, 50C—370C为正常体温,300例患儿中有l63例无发烧症状,其佘发烧患儿阝温恢复正常天数为5天以内者102,例:6—10天者2G例,11—15天者9例。 二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综合症,它是包括以吐泻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如感寒,受暑,伤食等外因而脾胃功能失常,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脾阳湿困,不能运化升清而作泻方中藿香,清热祛暑和胃止吐,丁香,温中健胃、调气行气、可治胃痛、止吐泻。赤石脂,酸收固涩止泻。伏龙肝,收敛止泻。莲肉,健胃养胃。寒水石用于实热型患者,取其清热之效。腹泻患儿虚寒型占93%。治疗多以温中固肠,健睥止泻为主,其中温中固肠药占比例较大,温中药理脏脏功能,而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理脾胃功能。 三小结 中药治疗婴幼儿腹有一定疗效,特别是散剂,可以节省大量药材及煎药时间,且药量少,无毒付作用,患儿容易服用。效果较理想,而且筒便、无痛苦,易得,值得进一步推广。

(完整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浅谈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黄莉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6个月~2岁的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轻型腹泻:每天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呈蛋花汤样,偶有溢乳及呕吐,轻微腹胀等;重症腹泻:每天十次以上,多达数十次,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惊厥,伴有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甚至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由腹泻所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治疗腹泻主要是:控制感染、调整饮食、消除病因、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因此除合并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可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措施阐述如下: 1.饮食护理 要想取得满意的疗效,合理的饮食是重要环节之一。对呕吐、腹泻严重患儿可禁食6~8小时,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从稀薄到浓稠,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少食脂类和蛋白质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剧腹泻,导致胀气。对于母乳喂养者延长喂哺的间隔时间。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 严格消毒隔离 护理患儿前后及更换尿不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要洗净,在用时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奶具,注意消毒隔离和患儿卫生,病房每天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防止感染。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升/日计算,分数次服用口服补液盐。 3.2静脉补液:用于中重度脱水,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尽快补充血容量,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钾浓度应小于

【精品】自制中药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

自制中药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 首席医学网2009年05月30日22:33:12Satur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赵梅,王洪飞,李淑娟作者单位: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门诊部,安徽蚌埠233050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 议] ·写作技巧|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摘要】目的总结自制中药外用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经验。方法对诊断明确的腹泻婴幼儿采用自制中药(五倍子10g、花椒10g、公丁香2g)外用敷脐治疗.结果治疗36例,显效29例,占80。6%;有效6例,占16.7%;无效2例,占5.6%。结论中药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明显,无需服药,注射,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关键词】腹泻;敷脐;婴幼儿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症,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带有消化不良物及粘液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重者可并发全身中素症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冬季节(10~12个月)是发病高峰。我院运用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诊断明确的门诊婴幼儿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2岁,病程1~6d.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有的伴轻度呕吐,少数患儿有低烧,每日大便5~10次,量中等,大便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稀便或稀水便,伴有不消化食物,并有轻度脱水,大便镜检阴性或有少量白细胞,小便次数减少或小便量减少。 1.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五倍子10g,花椒10g,公丁香2g,上药研成细末,过筛。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糊状备用,患儿脐部清洗干净,把药膏纳入脐孔,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胶布固定包扎,稍加压用热水袋敷片刻,24h换药1次.大便次数多、有脱水症状者给予相应的口服补液盐,并指导饮食治疗。 1。3 疗效标准显效:敷脐24h大便次数减少到每日2次或以下,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48~72h大便减少至每日2次或2次以下,大便性状好转;无效:敷脐96h,大便次数仍在每日2次以上或性状无明显改变。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发病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多发于秋季,以病毒感染为主。重症腹泻并呕吐可致大量体液丢失,出现脱水,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症,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甚至威胁生命。通常10次/d,黏薄水分多,伴有呕吐﹑纳差﹑精神萎靡﹑嗜睡,常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口干唇燥,眼眶和前卤凹陷﹑哭时无泪﹑尿少。严重脱水时,常伴有酸中毒,表现为精神萎靡﹑口唇樱红﹑呼吸既深且快,甚至可出现皮肤花纹﹑脉搏细弱﹑四肢厥冷﹑少尿等休克症状。更甚至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病毒性心肌炎而危及生命。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针对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症状,护理要点如下。 1严格消毒隔离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婴幼儿前后及更换尿布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病室紫外线照射30 min/d,用具﹑便盆分类集中消毒,污物放入污物桶内统一处理。 2饮食护理 ①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②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者缩短每次母乳时间,并在喂奶前喂适量的开水;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稀释牛奶,由少到多,由稀渐浓。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8~12 h,以利肠道休息。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3.1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ORS补液盐。吐泻频繁者多有口渴、唇干、明显烦躁,在不宜口服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润湿润口唇。 3.2静脉补液吐泻严重者必须按量、按时、正确输入,及早纠正电解质紊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 min)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0.3%,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 h/d,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加强巡回:密切观察临床症状,鉴别脱水程度及类型,输液量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3.3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按摩在治疗婴儿腹泻中的作用。方法对520例患有腹泻疾病的婴儿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90%的患儿得到痊愈。结论推拿按摩在婴儿腹泻治疗中有重要的影响,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推拿按摩;腹泻;脾胃虚弱 婴儿腹泻,又名消化不良,是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而尤以夏秋两季为多。本病为小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尤其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常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如病症较轻,及时处理会很快获得痊愈。重病可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预后较差,可能出现“伤阴”、“伤阳”若迁延不愈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1 病因病机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幼幼集成》中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引起泄泻以湿盛为多,慢性泄泻以脾虚为多。湿盛和脾虚二者常互为因果。而导致湿盛和脾虚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为感受风、寒、湿、暑外邪;二为饮食所伤;三为久病脾弱及小儿本身“脾常不足”。

2 常见腹泻分类及临床表现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脉濡,若腹泻日久不愈,进而可损及肾阳,症见面色白光白,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软无力,甚至出现腹泻不止,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昏不识人等津竭阳脱之症。 3 治疗 寒湿泻(1)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处方:补脾经300,推三关50,补大肠150,揉外劳宫300,揉脐20,推尾骨200,揉龟尾50,按揉足三里100。(2)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体虚者加捏脊10,惊惕不安加清肝经50,揉五指节50,拿肚角20圈。 湿热泻(1)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2)处方:清脾胃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价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12-08T15:15:15.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作者:贺祥林李文娟郭长利 [导读] 对腹泻患儿给予中医推拿法治疗效果良好,控制了症状,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医院 276816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对比各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远低于对照组,各小组间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泻患儿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后效果良好,改善了患儿症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疗法;小儿腹泻;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he clinical effect of Tuin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retrospective data of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April 2016,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rapy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results,differences Obviously,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for children with diarrh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improve the symptom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improve the children's quality of life,worthy of trust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ssage therapy;infantile diarrhea;effect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较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的增多。小儿发生腹泻的原因较复杂,该疾病发生后,可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能出现患儿脱水,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由于小儿腹泻导致患儿死亡的发生率不断增高[1]。本文主要研究应用中医推拿法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泻患儿100例,经我院护理委员会批准和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自愿,由于治疗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6.5±2.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在2~13岁之间,平均年龄(7.5±3.6)岁,两组患儿均表现为无力、发烧、粘液便等症状。所有患儿均排除有其它胃肠道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对比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蒙脱石散(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进行治疗,每次1袋,2~3次/d。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进行治疗,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尾椎骨与七节骨间的部位进行推揉约200次,再对龟尾穴推揉100 次左右,在脐部与腹部之间按摩推揉约5min,再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进行对症推揉,如脾虚型,给予推揉患儿脾土穴400 次,同时还要推揉脾俞穴、足三里以及八髎穴等各50次左右,湿热型,给予加揉六腑300次,伤食型,采用推揉按摩法对板门和中脘穴等各进行50次等,按摩的深度主要以患儿的皮肤凹陷约 3 ~ 5 毫米为宜,1次/d,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察其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间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评定: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大小便恢复正常时间短;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大小便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大小便依旧紊乱,止泻时间较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儿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版对其数据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其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临床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 2结果 2.1对比组间患儿的临床效果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儿的影响不同,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其结果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儿的临床效果[n/%] 2.2对比各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患儿1例,对照组则出现不良反应患儿8例。实验组不良反应总率为2%远低于对照组的16%,各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患儿腹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也再逐渐增高。小儿腹泻主要是由胃肠道内的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的现象。该疾病发病急骤,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甚至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等,严重影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13例【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3例腹泻婴幼儿采用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3天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率75.22%,总有效率98.23%。结论用参苓白术汤配合西药治疗婴幼儿腹泻有较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 ; 中西医结合 ; 参苓白术汤 ; 西药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喂养不当引起。自2006年3月以来,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3例患儿均为2006年3月~2010年4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61例,女52例。平均年龄14.9个月,平均病程 2.7天;其中伴中重度脱水者14例,伴电解质紊乱者15例,无贫血者。 1.2 治疗方法 113例患儿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为参苓白术汤:党参、白术各6g,茯苓、扁豆、山药、苡仁各8g,甘草、

砂仁各4g。临床加减:伤食腹胀者加山楂、神曲各5g;湿热蕴结,便黄味臭者加黄连、黄芩各4g;久泻形寒肢冷者,加熟附片、干姜3g;腹痛较剧者加木香、元胡各4g;呕吐较甚者加生姜、半夏各3g。以上剂量为2岁左右小儿1日量,根据年龄大小调整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用。西药用氨苄青霉素,剂量50mg/kg.d,分2次静脉注射。蒙脱石散2~4g,分3次口服。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及性质给予口服ORS液或静脉补液,对症处理,3天后观察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按照中国有关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的标准[1]。痊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好转: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内粪便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2.2 治疗结果 113例中,痊愈85例,占75.22%;好转26例,占2 3.01%;无效2例,占1.77%;总有效率98.23%。 3 讨论 小儿腹泻在我国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祖国医学认为,腹泻关乎脾胃,《景岳全书.泄泻》曰: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29T13:55:28.8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0期作者:罗德梅 [导读] 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婴幼儿腹泻病症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方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比较患儿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小儿推拿可以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小儿推拿;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0-0168-01 婴幼儿腹泻疾病不仅会对婴幼儿患儿的消化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如果在患儿病症发展的过程中没有给予患儿有效的方式缓解患儿的病症,患儿腹泻次数较多,就会导致婴幼儿出现脱水或者虚脱的症状,如果在继续放任患儿症状不断的发展而不给予及时的缓解,极有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正常的营养吸收等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酸中毒的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应该给予婴幼儿腹泻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缓解患儿的病症,直至治愈。为了探究在对婴幼儿腹泻病症治疗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本文对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78例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并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给予患儿常规治疗以及加以小儿推拿治疗,对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腹泻病症患儿的诊疗信息。并将其中的78例患儿进行此次的实验研究。依据患儿就诊时间将所有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中均有患儿39例。对照组的39位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19:20。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在24个月,最小在9个月,患儿的年龄平均值为(11.24±1.22)个月。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2天,最短为0.66天,患病时间平均值为(1.05±0.49)天。研究组的39,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比例为21:18。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在23个月,最小在7个月,患儿的年龄平均值为(12.01±0.98)个月。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2.4天,最短为0.54天,患病时间平均值为(1.24±038)天。组成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患儿性别组成与年龄组成等基本的数据信息存在一定差异,但数据分析P>0.05。此次实验研究前已经对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与研究的目的,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给予研究组患儿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以小儿推拿治疗方式。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依据患儿病症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它方面的身体因素给予患儿适宜的药物治疗,常规的护理,主要是指导患儿家属给予患儿用药,进一步的对患儿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并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给予患儿饮食等。 小儿推拿治疗,在治疗前应该指导家属使患儿保持坐立的姿势,推拿师一手握住患儿的双手,另一只手对患儿腹部大肠与小肠位置进行推拿,采用按揉的方式对患儿的肚脐周围进行推拿治疗,推拿的时间要维持在3分钟左右,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按摩,并且要维持在6分钟左右。在对患儿进行推拿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室内的温度不能过低,并且推拿治疗的时间要依据患儿的身体承受程度以及病症的发展状况等进行适宜的调整[2]。 1.3 评价标准 在治疗后依据患儿病症的恢复情况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以及无效,统计治疗总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x-±s)进行有效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通过χ2进行检验,数据分析得出(P<0.05)。 2.结果 研究组的39例患儿中,治愈、显效以及无效分别有24例、13例以及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39例患儿中,治愈、显效以及无效分别有18例、15例以及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当前在临床中婴幼儿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在临床发病时具有较为显著的季节特征,在春季与秋季是婴幼儿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主要的致病原因是患儿在生活中受到外界空气中寒气的侵袭或者暑热的影响,由于婴幼儿患儿的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较弱,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患儿的脾胃功能异常,不能正常的发挥功能,最终导致其出现腹泻的症状。 小儿推拿之治疗方式是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理论依据,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以按摩的方式对患儿的相应部位进行刺激,进一步的达到对患儿病症缓解的效果。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相对于药物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的减低药物对患儿身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一步的降低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3]。此次实验中,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对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小儿推拿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对患儿的病症起到缓解与改善的作用,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梁瑞芬,梁凤好.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17).

中医辨证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中医辨证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16T13:06:10.7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姜志萍 [导读] 分析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 姜志萍 山东省龙口市妇幼保健院 265701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以数字随机法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辩证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即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 后,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3.63%,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期间,对患儿行中医辩证推拿疗法,可以减少患儿的腹泻次数,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应普及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医辨证推拿;腹泻次数;治疗效果 小儿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多以不足2周岁婴儿为主要病患群体,一般情况下,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大便性状改变、排便次数增加为主,部分患儿可能合并腹痛、呕吐、发热、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1]。小儿腹泻的诱发机制较为繁杂,例如,腹部受凉、饮食不当、肠道外感染等,只有结合患儿病情的诱发机制对患儿行针对性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有效[2]。基于此,本次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以常规西药疗法、中医辩证推拿疗法为对照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66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伴有程度不一呕吐、发热症状;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官疾病、药物过敏等情况。以数字随机法则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中有19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介于1个月-6岁之间,平均为(3.23±0.87)岁;病程介于5h-20h之间,平均为(13.12±1.67)h。观察组患儿中有20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介于3个月-7岁之间,平均为(3.63±0.56)岁;病程介于6h-21h之间,平均为(14.02±2.11)h。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相关数据,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研究可行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西药治疗:①患儿每天接受三次乳酶生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患儿年龄介于1岁至3岁之间,每次给予1片至2片;患儿年龄介于4岁至6岁之间,每次给予2片至3片;②患儿每天接受两次妈咪爱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若患儿不足1岁,每次取妈咪爱半包;若患儿介于1岁至2岁之间,每次取妈咪爱1包;若患儿年龄超过2岁,每次取妈咪爱2包;注意冲服的水温不能超过40℃;③患儿每天接受思密达口服治疗,具体剂量如下:患儿年龄不足1岁,每天取1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患儿年龄介于1岁至2岁之间,每天取1包至2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患儿年龄超过2岁,每天取2包至3包思密达,分三次给药。治疗期间,患儿同时接受补液,治疗周期持续6d[3]。 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辩证推拿疗法治疗:①患儿接受基础推拿治疗,即对患儿腹部、脐部行5min左右的按摩,然后推揉患儿尾椎骨、七节骨之间的部位,推揉次数控制在200次左右;然后推揉患儿的龟尾穴,次数控制在100次左右;②若患儿症状归为寒湿型,需要对患儿的外劳宫穴推揉50次,脾土穴、三关穴推揉300次;③若患儿症状归为伤乳食型,需要对患儿的板门穴推揉50次,大肠穴推揉200次,天枢穴推揉30次;④若患儿症状归为脾虚型,需要对患儿的脾土穴推揉400次,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以及八髎穴各推揉50次。值得注意的是,推揉期间,需要严格把控力度,一般情况下,患儿肌肤下陷深度在3mm-5mm之间为最佳。患儿每天接受一次推拿按摩治疗,治疗持续3d。期间患儿需要接受6次捏脊治疗[4]。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率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大便性状恢复,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明显好转,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治疗后大便性状以及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均由软件SPSS19.0负责统计与分析,数据表达方式有两种,即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 (n/%);两种数据的统计学意义成立检验值分别设定为t、X2,结果显示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腹泻次数无明显差异,即数据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即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3.63%,数据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要求(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自身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抵抗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因此出现腹泻情况的概率较高。在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被归纳为“脾虚”范畴,认为患儿的致病机制与后天失养、久病不愈、先天不足以及饮食内伤等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中医认为该病症临床治疗期间应以疏通经络、调和营卫为主[5]。中医推拿疗法即通过推揉患儿的脾经穴、胃经穴,改善患儿脾胃功能,提高其自身的升

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婴幼儿腹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婴幼儿腹泻的探讨 首席医学网2006年01月13日21:08:14 Fri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程志娥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腹泻 2001年5月~2005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患儿均来自门诊和门诊观察室,年龄最大的为4岁零7个月,最小的75天,男患儿81例,女患儿75例,其中2个半月~1岁半的53例,1岁零7个月~3岁的75例,3岁~4岁零7个月的28例,平均年龄为2岁零3个月,病程短的1天,最长的达65天。大便次数<5次/天56例,5~10次/天87例,>10次/天13例。大便呈黄绿色稀便65例,呈蛋花汤状便87例,黏液脓血便8例,腹痛腹胀139例,肠鸣音亢进135例。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脂肪球(+~+++)132例,白细胞(+~+++)82例,红细胞(+~++隐血阳性)9例,脓球8例,含不消化食物沉渣128例。 2 病因病机与分型的探讨 2.1 婴幼儿腹泻中医称泄泻,古中医属温病婴幼儿腹泻一般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在古中医属温病,中医之温病系外感四时之温热之邪所引起的。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以发热、呕吐、腹泻,最易挟湿化燥伤阴,而出现临床各种病症,且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区性,起病急、变化多、传染性快的特点。从古中医所论之温病实包括了现代医学各种传染病及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结合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其病因主要是病毒(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流行病学之特点,本病发病率高峰在每年的5~11月,一旦起病,迅速出现发热、频繁呕吐、腹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在中医归为温病范畴。 2.2 从泄泻病因病机辨证对夏秋季腹泻的临床分型 2.2.1 热泻型(热重湿轻)夏秋季节暑气逼人,气候炎热,壅遏肠胃气机,故见粪便为黄色或褐色,味腥臭或恶粪臭的黏液便,甚至有脓性、血性的脓血便,便前便后都有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