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铁路

**线**段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项目部

2009年9月

目录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7

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新建**铁路下官营(不含)至广元(不含)段土建工程(LYS-1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

(2)《关于组织隧道风险评估的通知》

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Z214-2005)

(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4)《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

(5)《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

(8)《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9)《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7〕186号)

(10)《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

(1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12)《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13)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二、**隧道工程概况

**隧道工程位于甘肃省境内**县与**市,进口位于**县**乡下**村,出口位于**县**左岸,主要穿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峁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105~2430m。梁、峁顶部多为耕地,隧道顶部的黄土冲沟均有季节性流水。

山间冲沟发育,下切较深,沟深一般为15~20m,冲沟沟壁陡峭,垂直山脊多呈树杈状分布,交通较为不便。

**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626~DK82+234,全长13608m,设计为一座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95m。除隧道进口936.95m位于半径为6000m的曲线上、洞身2106.05m位于半径为5000的曲线上及出口724.9m位于半径为5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洞内线路为‰(7974m)、‰(2500m)、13‰(2390m)及‰(744m)的单面上坡。

1、工程地质

(一)地层岩性

工程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细圆砾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冲积粉质黏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细砂、细圆砾土,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及湖积粉质黏土;第三系泥岩、砂岩、砾岩;白垩系砾岩。其特征详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

①砂质黄土(Q4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浅黄-褐黄色,厚1~

Ⅱ级普通土,σ0 3m,土质不均,含砾石颗粒及砂透镜体,土体松散,潮湿,○

=120kPa。

②细圆砾土(Q4al6):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青灰色,厚~3m,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φ2~20mm约占40%,φ20~40mm 约占20%,φ40~60mm约占10%,φ>60mm约占15%,余为砂土充填,潮湿,Ⅱ级普通土,σ0 =400kPa。

稍密,○

(2)、第四系上更新统

①粉质黏土(Q3al2):褐黄色为主,厚度1~7.5m,土质均匀,黏性较强,

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硬塑,○

②砂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谷阶地及顶部沟谷两岸阶地上。浅黄-褐黄色,厚5~20m不等,土质不均,局部夹圆砾薄层,稍湿,

稍密,○

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③黏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谷阶地。浅黄-褐黄色,厚~3m,土质均匀,具孔隙,硬塑,○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④砂质黄土(Q3eol3):主要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顶部。浅黄色,厚10~30m,土质较均一,含较多虫孔及针状孔隙,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稍湿,稍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密,○

⑤细砂(Q3al4):分布于隧道出口端。棕红色,厚度1~10.10m,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不纯,含砾石及砂质黄土,局部泥质胶结成块状,稍湿,中密,○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⑥细圆砾土(Q3al6):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端。青灰色,厚~14m不等,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φ2~20mm约占45%,φ20~40mm约占10%,φ40~60mm约占10%,φ>60mm约占5%,余为砂土充填,潮Ⅱ级普通土,σ0 =450kPa。

湿,中密,○

(3)、第四系中更新统

①砂质黄土(Q2eol3):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浅黄色、浅棕红色,厚50~170m,土质较均,含古土壤层,偶见蜗牛壳,潮湿,密实,○Ⅲ级硬土,σ0 =180kPa。

②粉质黏土(Q2l1):分布于隧道进口段下部,灰黄色、褐黄色,结构较紧

Ⅲ级硬土,σ0 =200kPa。

密,坚硬,○

(4)、上第三系

①砂岩夹泥岩(N Ms+Ss):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砾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棕红色为主,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成岩作用差,属极软岩,具膨胀性。砂岩夹泥岩,属软质岩,岩层产状近似水平。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300kPa,弱风化,○

Ⅳ级软石,σ0=400kPa。

(5)、下第三系

①砂岩夹砾岩(E Ss+Cg):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

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砾岩:暗红色,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及姜石等,颗粒呈圆~次圆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3°W/64°S,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35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0=450kPa。

(6)、白垩系

①砾岩(K Cg):暗红色,中厚层状,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等,磨圆度差,分选差,颗粒多呈棱角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E/24°N,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40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

0=600kPa

(二)地质构造

工程通过区域就大的构造而言,位于祁连褶皱系构造单元的祁连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属于多旋回构造运动表现明显的地区,前震旦纪、阿森特—加里东旋回的构造运动表现甚为剧烈,使前震旦纪、震旦纪及前寒武纪地层褶皱成山,奠定了本区构造轮廓,褶皱紧闭,具地槽型特点。

工点区表层大部分为风积黄土覆盖,下伏第三系和白垩系泥岩、砂岩及砾岩,构造相对简单,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物探成果报告及调查,隧道通过区内构造形态主要有不整合接触带及小型褶皱。

(1)、不整合接触带:

里程小里程方向岩性大里程方向岩性

DK75+170 白垩系砾岩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

DK78+150 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

(2)、隧道通过区褶皱形态表现很不明显,仅能通过砂岩夹砾岩产状的分析看出,在石门水库附近显示为一向斜形态,轴向近东西。

(三)工程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分布特征及类型

地下水的分布、埋深与含水层(体)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隧道通过地区属黄土高原区,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砂岩夹泥岩、砂岩夹砾岩和白垩系的泥岩夹砂岩,支沟内有冲、洪积物堆积。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节理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孔隙潜水属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分布于第四系地层的孔隙中,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区内降水量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分布极不均匀,造成了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的间歇性,其相对于雨期较为滞后。浅层地下水主要沿基岩垂向裂隙渗入补给深层基岩裂隙水或沿基岩面径流,如此浅层地下水在其介质中的赋存时间相应较短,不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潜水含水体,故为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季节性潜水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在补给过程中,由于地面坡度大,降雨量少且大气降水多以面流形式沿地面顺斜坡汇聚于冲沟内形成地表径流,地表砂质黄土亦阻碍对地下水的补给,一般含水量甚微。

节理裂隙水:分布较普遍,由于各种岩层风化带厚度不一,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变幅较大,地下水储存和补给条件差,水量较贫乏。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地下水运移条件十分复杂。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受裂隙通道控制,无统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主要以补给地表沟水和泉水形式进行天然排泄。泉水流量均小于1m3/d,且在冬季时均有冻结现象。

(3)、水化学测试

通过对隧道区地表水、泉水、钻孔水取水样化验可知,共取水样7余组,分别做了全分析、简分析及侵蚀性CO2分析,化验结果,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SO4·Cl—Na·Ca、SO4-Na·Ca型水,PH值~,矿化度一般~2.28g/l,硫酸根离子含量l,氯根离子含量l,根据环境水对混凝土侵蚀判定标准属硫酸盐侵蚀及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H2,L1。

(4)、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

根据两种方法计算的涌水量,考虑隧道涌水的不可预见性,在设计中以计算结果较大的降水入渗法作为本次设计涌水量,即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250m3/d、最大总涌水量为9750m3/d。

(5)、地下水富水性分区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隧道洞身位于含水层的状况及水文地质计算分析,隧道地下水富水性为弱富水区,其主要特征:

隧道通过地段因受构造活动影响小,地下水的赋存主要受延伸长大的构造节理及风化裂隙、节理密集带控制,具较好的储水条件,但富水性较差,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1m3/d·km。

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或区域径流方式排泄为主,径流排泄条件一般,动态变化大,季节性降水及地表水体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

(6)、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及涌水量计算并依据隧道水文地质特征所划分的弱富水段,对隧道工程水文地质进行分段评述。

DK68+626~ DK69+450隧道进口段为黄土梁斜坡,该段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砂质黄土,砂质黄土大孔隙发育。但其处于黄土梁斜坡地貌中,地形坡度大,补给来源少,且埋藏浅(其厚度小于100m),属于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195.6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

DK69+450~DK72+370段,该段地层岩性为砂质黄土,大孔隙及垂直节理发育。位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水的补给来源不充分。属于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43.8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在DK72+270~DK72+370段,是第四系中更新统砂质黄土与白垩系砾岩接触带,由于砾岩成岩作用差且强风化,为储水创造了条件,水量较大,隧道通过该段时,有出现集中涌水的可能。

DK72+370~DK76+420弱富水段,洞身穿越砾岩或砂岩夹砾岩。地貌上处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埋深较大,补给来源不充分,属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1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

DK76+420~DK76+775弱富水段,为洞身浅埋段,穿越马家庄沟,其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及粗角砾土,孔隙较发育,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节理发育。该段埋深33~90m,隧道穿越该段时有涌水的可能。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93m3/d·km。

DK76+755~DK77+710弱富水段,洞身穿越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地貌上处于黄土梁峁地貌中的梁顶及冲沟,埋深较大,补给来源不充分,属弱富水段。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2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DK77+710~DK78+518弱富水段,为洞身浅埋段,穿越奶长沟, 其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及粗角砾土,孔隙较发育,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节理发育。该段埋深15~100m,隧道穿越该段时有涌水的可能。预测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92.1m3/d·km。

DK78+518~DK82+234弱富水段,洞身穿越低中山峡谷区,地表发育各冲沟均属季节性流水,补给来源不充足,水量较小,地层主要为下第三系砂岩夹泥岩,基岩裂隙较发育,含有少量基岩裂隙水,属弱富水段。其中DK82+196~DK82+234隧道出口段为黄土梁斜坡,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风积黄土,砂质黄土大孔隙发育,但其处于黄土梁斜坡地貌中,地形坡度大,补给来源少,富水性较差。预测该段单位正常涌水量为234m3/d·km,基本不会产生大的涌水现象。

(7)气候气象条件

线路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向暖温半湿润过渡的季风气候,受境内高山深谷地形的影响,在气候上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气候差异悬殊,垂直分带的差异性明显,河谷炎热,山地寒冷;年平均气温~16.1℃;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27.9℃;年平均降水量~941.8mm;相对湿度58~78%;最大冻土深度91~103cm。

(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

(1)、不良地质

该隧道工程范围内不良地质主要为滑坡及黄土陷穴。

滑坡:位于隧道进口端DK68+600~+850段右侧约100m处,外貌呈圈椅状,后壁形态不明显,滑坡宽约350m,轴向长约280m,滑坡体厚度约15~20m,主滑方向近平行于线路,该滑坡离线路远,对工程无影响。

黄土陷穴:DK78+275~+310段发育黄土陷穴约5个,呈串珠状分布,陷穴直径约1~3m,深约3m,底部连通。隧道在此段浅埋,陷穴位于隧道正上方,对工程有一定影响。

(2)、特殊岩土

隧道通过区主要特殊岩土为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

湿陷性黄土:隧道进口段约350m位于砂质黄土中。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风积砂质黄土具湿陷性,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等级为Ⅲ级,湿陷土层厚10~25m;出口端约30m位于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具湿陷性,湿陷类型自重,湿陷等级Ⅱ级,湿陷厚度5~12m。

松软土:根据附近静力触探报告,隧道进口端黄土层自地面以下约5m为松软土。

膨胀土(岩):根据试验资料,隧道进口段第四系中更统风积砂质黄土具有膨胀性,属膨胀土;

隧道通过区第三系泥岩具有膨胀性,属膨胀岩。

(五)各级围岩长度

**隧道主要围岩等级为Ⅳ、Ⅴ级。其中Ⅳ级围岩11865m,占%;Ⅴ级围岩1743m,占%。隧道围岩分级详见《**隧道围岩级别分类》。

**隧道围岩级别分类

序号起点里程讫点里程围岩级别加宽值(cm)长度(m)支护方式

1 DK68+626 DK69+000 Ⅴ级20 374 Ⅴ级加强

2 DK69+000 DK69+070 Ⅴ级20 70 Ⅴ级一般

3 DK69+070 DK69+322 Ⅳ级20 252 Ⅳ级加强

4 DK69+322 DK69+380 Ⅳ级20 58 Ⅳ级加强

5 DK69+380 DK69+473 Ⅳ级10 93 Ⅳ级加强

6 DK69+473 DK69+600 Ⅳ级10 12

7 Ⅳ级加强

7 DK69+600 DK69+755 Ⅳ级0 155 Ⅳ级加强

8 DK69+755 DK69+79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9 DK69+795 DK69+875 Ⅳ级0 80 Ⅳ级加强

10 DK69+875 DK69+91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11 DK69+915 DK69+995 Ⅳ级0 80 Ⅳ级加强

12 DK69+995 DK70+03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13 DK70+035 DK70+115 Ⅳ级0 80 Ⅳ级加强

14 DK70+115 DK70+15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15 DK70+155 DK70+235 Ⅳ级0 80 Ⅳ级加强

16 DK70+235 DK70+27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17 DK70+275 DK70+355 Ⅳ级0 80 Ⅳ级加强

18 DK70+355 DK70+395 Ⅳ级0 40 Ⅳ级加强

19 DK70+395 DK70+679 Ⅳ级0 284 Ⅳ级加强

20 DK70+679 DK70+830 Ⅳ级0 151 Ⅳ级加强

21 DK70+830 DK72+036 Ⅳ级0 1206 Ⅳ级加强

22 DK72+036 DK72+187 Ⅳ级0 151 Ⅳ级加强

23 DK72+290 DK72+390 Ⅴ级0 100 Ⅴ级一般

24 DK72+390 DK73+393 Ⅳ级0 1003 Ⅳ级一般

25 DK73+393 DK73+544 Ⅳ级0 151 Ⅳ级一般

26 DK73+544 DK74+750 Ⅳ级0 1206 Ⅳ级一般

27 DK74+750 DK74+901 Ⅳ级0 151 Ⅳ级一般序号起点里程讫点里程围岩级别加宽值(cm)长度(m)支护方式

28 DK74+901 DK75+145 Ⅳ级0 244 Ⅳ级一般

29 DK75+145 DK75+245 Ⅴ级0 100 Ⅴ级加强

30 DK75+245 DK76+032 Ⅳ级0 787 Ⅳ级一般

31 DK76+032 DK76+183 Ⅳ级0 151 Ⅳ级一般

32 DK76+183 DK76+465 Ⅳ级0 282 Ⅳ级一般

33 DK76+465 DK76+645 Ⅴ级0 180 Ⅴ级一般

34 DK76+645 DK76+772 Ⅴ级0 127 Ⅴ级一般

35 DK76+772 DK76+820 Ⅳ级0 48 Ⅴ级一般

36 DK76+820 DK77+025 Ⅳ级0 205 Ⅳ级一般

37 DK77+025 DK77+285 Ⅳ级10 260 Ⅳ级一般

38 DK77+285 DK77+436 Ⅳ级20 151 Ⅳ级一般

39 DK77+436 DK77+755 Ⅳ级20 319 Ⅳ级一般

40 DK77+755 DK77+805 Ⅳ级20 50 Ⅳ级加强

41 DK77+805 DK78+053 Ⅳ级20 248 Ⅳ级一般

42 DK78+053 DK78+378 Ⅴ级20 325 Ⅴ级加强

43 DK78+378 DK78+563 Ⅴ级20 185 Ⅴ级一般

44 DK78+563 DK78+613 Ⅳ级20 50 Ⅳ级一般

45 DK78+613 DK78+764 Ⅳ级20 151 Ⅳ级一般

46 DK78+764 DK78+865 Ⅳ级20 101 Ⅳ级加强

47 DK78+865 DK79+125 Ⅳ级10 260 Ⅳ级一般

48 DK79+125 DK79+803 Ⅳ级0 678 Ⅳ级一般

49 DK79+803 DK79+954 Ⅴ级0 151 Ⅴ级一般

50 DK79+954 DK81+060 Ⅳ级0 1106 Ⅳ级一般

51 DK81+060 DK81+211 Ⅳ级0 151 Ⅳ级一般

52 DK81+211 DK81+545 Ⅳ级0 334 Ⅳ级一般

53 DK81+545 DK81+805 Ⅳ级10 260 Ⅳ级一般

54 DK81+805 DK82+110 Ⅳ级20 305 Ⅳ级一般

55 DK82+110 DK82+234 Ⅴ级20 234 Ⅴ级加强

复合式一般衬砌断面和非绝缘一般锚段衬砌断面参数表

围岩级别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

变形

(cm)喷砼

厚度

锚杆网喷砼/素喷砼格栅钢架/钢架

拱墙

(cm)

拱/

拱墙/

仰拱(cm)位

(m

间距(m)

(环×

纵)

设置部

钢筋网

钢架类

每榀间

距(m)

(c

m)

Ⅱ 5 拱、

实际情况

拱、墙素

喷C25砼

35 30 3~5

Ⅲ12 拱、

×拱、墙

拱墙φ6

25×25

40 45 5~8

Ⅳ23/0 拱、

×拱、墙

拱墙φ6

25×25

格栅45 50 8~10

Ⅳ加25/15

拱、

×拱、墙

拱墙φ6

20×20

Ⅰ18型

45 50 8~10

Ⅴ27/25 拱、

×拱、墙

拱墙φ8

20×20

Ⅰ20b型

50 55

10~

15

Ⅴ加27/25

拱、

×拱、墙

拱墙φ8

20×20

Ⅰ20b型

50 55

10~

15

(

(1)、洞口设计

兰州端洞口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及控制边坡开挖高度,采用耳翼墙式洞门;重庆端洞口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及控制边坡开挖高度,采用翼墙式洞门。

(2)衬砌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法

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为主的支护方式。Ⅳ级围岩拱墙设型钢钢架;Ⅴ级围岩地段初期支护采用全断面型钢钢钢架进行加强支护。浅埋、偏压段、断层破碎带拱部设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加固地层。隧道进出口段设置超前管棚并结合超前小导管预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地层,地质条件差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浆。

二次衬砌根据围岩收敛情况及时施工,Ⅳ、Ⅴ级围岩隧道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浅埋偏压段按设计采用特殊断面形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仰拱及底部填充混凝土采用组合钢模板先行施工,拱墙二次衬砌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整体立模灌注,最后完成整体道床的施工。

(3)、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应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执行,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

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1)洞内、外观察;(2)拱顶下沉;(3)净空收敛;(4)地表沉降。选测项目一般根据需要选择部分项目。

(4)、防排水设计

隧道防排水以环境保护要求为主导,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5)、结构耐久性设计

衬砌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衬砌机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执行。

(6)施工组织设计

**隧道正洞全长13608m,1#斜井(坡上斜井)DK71+500,长1100m;2#斜井(骡子沟斜井)DK74+200,长1107m;3#斜井(东古路斜井)DK77+400,长783m;4#斜井(歇地山斜井)DK79+500,全长664m。

本隧道采用进、出口及四座辅助坑道掘进施工方案,钻爆法施工,洞内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斜井辅助正洞施工完成后,在斜井洞口处采用3m厚片石混凝土封堵。

从两端洞口工区、斜井工区施工正洞时,利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黄土隧道开挖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必要时采用悬臂掘进机以提高效率。该隧道主要为Ⅳ级、Ⅴ级围岩。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隧道开挖均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超挖和避免大范围扰动围岩,保证开挖成形质量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出渣采用

装载机装渣、大吨位自卸汽车运渣。

施工队伍及劳动力配备:根据**隧道的特点和工期要求,设置6个专业隧道施工队,进出口工区人数为220人,斜井工区人数248人。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有经验、懂管理、专业强的施工人员,组成“超前地质预报”、“钻爆”、“装运”、“支护及注浆”、“防水衬砌”、“辅助作业线”等机械化作业线,实行弹性编制,按24小时三班制安排施工。施工进度安排总工期个月(含施工准备),**隧道6个施工工作面计划于2009年4月20日开工,2012年5月5日完工(不含无砟轨道),共1112日历天。各队劳动力安排见表。

机械设备配备:本隧道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根据本合同段隧道工程内容和特点,配置性能良好、配套完善、数量充足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形成“超前地质预报”、“钻爆”、“装运”、“支护及注浆”、“防水衬砌”、“辅助作业线”六条机械化作业线。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线详见图。

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线

施工组织顺序:**隧道共计6个作业口,实行平行作业。坡上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骡子沟斜井为双车道设计,采取两个方向主攻;东古路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歇地山斜井进入正洞后的主攻方向为小里程方向。以测量-开挖-支护-监控-衬砌的施工组织顺序组织施工。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各工区及施工队分别在各自隧道洞口附近设置营地。

**隧道任务划分及人员配置表

衬砌作业班组 50 输、混凝土的运送、行车调度作业、施工人员进出洞及洞外材料的运输、供应、运输设备的日常保养。

衬砌作业班组:负责隧道立模、衬砌台车、拌和站混凝土的生产、结构防排水施工、浇注衬砌混凝土及养护,混凝土施工设备的日常保养。

辅助作业班组:负责钢筋、拱架的制作、隧道内通风、供电、照明及洞内排水等工作,负责洞外空压站、发电站、泵站的日常管理等工作。

技术室:负责隧道施工的地质预报、测量、试验工作。

辅助作业班组

50 技术室 18 合计

248 隧道7队

掘 进、支护 作业 班 组 105 骡子沟斜井工区DK73+080-DK75+987

运输作业班组

25 衬砌作业班组 50 辅助作业班组

50 技术室 18 合计

248 隧道8队

掘 进、支护 作业 班 组 105 东古路斜井工区DK75+987-DK78+230 运输作业班组

25 衬砌作业班组 50 辅助作业班组

50 技术室 18 合计

248 隧道9队

掘进、支护作业班组 105 歇地山斜井工区DK78+230-DK80+400 运输作业班组

25 衬砌作业班组 50 辅助作业班组

50 技术室 18 合计

248 隧道10队

掘进、支护作业班组 95 隧道出口工区

DK80+400-DK82+234 运输作业班组 20 衬砌作业班组

50 辅助作业班组

50 技术室 15 合计

220

本隧道弃碴部分作为路基、车站填方,其余部分作为弃碴处理。 三、**隧道施工图阶段评估结果

根据**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新建铁路**线**段施工图-**隧道设计图》,**隧道施工阶段存在如下施工风险: (1)隧道存在突水(泥石); (2)变形塌方风险 (3)有害气体风险

(4)洞口仰坡失稳

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本次评估是在设计院施工图阶段基础上,结合《新建铁路**线LYS-1合同段**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隧道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估,主要是对塌方、突泥、湿陷性黄土、大变形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目标:通过对风险评估,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见下表。

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表

评估目标后果或损失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第三方人员伤亡、第三方经济损安全风险

失、工期延误

工期风险工期延误、经济损失

投资风险经济损失、第三方经济损失

环境风险环境破坏、经济损失、第三方经济损失

五、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一)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1)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对初始风险进行识别,形成风险清单表,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3)评价初始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或措施;

(5)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等级。

2、风险评估流程图

开始预设计

检查勘察资料

对初始风险因素进

对初始风险因素进行

确定降低初始风险水平的主要措施

评估设计措施对风险的减

风险接受

不能接

风险水平

可以接

残留风

预设计结

图5-1 风险评估流程图

(二)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主观估计的方法(专家调查法),先由评估单位或专家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权重做出一个主观估计,然后通过专家委员会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对隧道的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

**隧道风险因素核对表,通过对勘察资料、地勘报告、施工图等进行分析,黑山隧道风险因素见下表所示。

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隧道风险评估报告》(设计) 2、**铁路XSGZQ-10标段***隧道设计图纸 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4、《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8、《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9、《铁路隧道防排水设计规范》(TB10119-2000)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11、《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J10109-95) 1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4、《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1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6、《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7、其它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 18、本公司编制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管理水平、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铁路施工安全经验。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铁路重点控制工程XSGZQ-10标段起讫里程:DK498+~DK507+,正线全长,联络线单线隧道全长。其中主要工程***隧道全长(双线隧道),进口里程DK498+720,隧道出口里程DK507+;路基;联络线与双线分修里程为K506+376(联络线里程LDK0+),联络线隧道出口里程LDK1+。***隧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境内,隧道进口位于布吉镇水径村附近,邻靠清平高速公路匝道,左、右线隧道出口均位于宝安区***村附近。***隧道共设斜井3座,其中1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1+63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75°,综合坡度%,斜长371m;2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3+844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90°,综合坡度%,斜长535m;3号斜井与线路相交于DK505+840里程处,与线路大里程夹角60°,综合坡度%,斜长60m。工程自2009年7月1日开工,2011年4月30日竣工。 2、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本标处于中低山丘陵区,海拔15~700米,山坡自然坡度约20°~50°,植被发育,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8870462

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二阶段施工图设计; 3、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4、《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一)、隧道工程概况 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梅岭隧道进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树下村原曙光厂附近梅岭山脚,出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岭脚村附近梅岭山脚。隧道进洞口离S323约300米,有机耕道路前往,出洞即为S323,交通条件较好。隧道为单洞双车道,隧道长度为939m,起止里程为K7+722~K8+661,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二)、桥梁工程概况 本桥位于鸿门至旌德公路,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胡乐镇

梅岭脚村附近。 本桥上部结构为5×16m现浇普通钢筋砼连续空心板,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桥墩下接扩大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 (三)、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3、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0m,净高5.0m;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100年; 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净-9.0m(行车道)+2×0.5(护栏),全宽10m; 5、斜交角:45度。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国内 隧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目的是辨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利后果,采用风险分析、管理理论与控制技术,进行风险辨识、度量、评价、管理和监控,最终实现工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建设。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是近2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兴起。近些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逐渐增多,尤其是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铁路隧道的建设,伴随而来的在建设中各类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尽量避免或降低工程建设损失,风险评估逐渐在隧道建设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由于工程的研究和实践时间相对较短,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还不够完善,且多以理念的建立和定性的研究为主,定量的研究工作往往较少。目前对隧道的风险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的工可阶段,大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尚未形成系统的公路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框架。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应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投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一个隧道工程项目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系统的安全,需要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以同济大学为主进行的沪崇通道的风险评估项目(2002)则是国内近些年来较为全面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该风险评估项目涵盖了沪崇通道前期选线、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环境保护、运营事故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的研究,为后来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较完善的方向。 建设部于2007年率先推出了《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并在此指南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及理论,于2011年推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铁道部于2008年推出了《铁道隧道风险评估指南》;交通部于2010年推出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可以说目前我国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且部分成果已较好的服务于隧道工程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隧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道路。 国内隧道风险评估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集中在动态的风险管理、定量的风险计算分析及风险管理软件研发及完善等。

铁路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贵广铁路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提高贵广铁路各参建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达到控制、降低和规避风险的目的,实现贵广铁路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的目标。 第二条为规范贵广铁路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制订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建贵广铁路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各参建单位须协同合作,共同参与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各方须积极实施风险管理,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和积累资料,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贵广铁路风险管理采用业主层和实施主体层两层管理。 业主层风险管理即贵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广公司)的风险管理。 贵广公司设立贵广铁路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组员: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工程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负责人,段落指挥部负责人,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 贵广铁路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贵广铁路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计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物资设备部,施工阶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部。

贵广公司同时设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专家组,成员由公司相关人员及在高校、设计单位、科研机构、施工单位(建总和工总)聘请的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 实施主体层包括参建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各参建单位须设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或委托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专业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并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专家组。 第五条贵广公司风险评估与管理职责 (一)制订贵广铁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二)全面组织和协调贵广铁路建设期间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三)制订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风险目标、原则和策略;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范围、方法与评估标准;明确参与各方的职责; (四)督导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 (五)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 (六)负责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进行审查; (七)必要时委托相关专业机构进行风险监测; (八)检查、监督、协调、处理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六条贵广公司风险评估与管理专家组主要职责 (一)进行风险管理规划,为贵广铁路建设中的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风险监测和形成最终风险评估报告等风险管理全过程出谋划策。 (二)审核和签认风险评估结果。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3页)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53页)

**至**高速公路 ***隧道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评估小组负责人: 日期:

编制单位组成人员名单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4) 1.1项目背景 (4) 1.2工程概况 (4) 1.3建设条件 (5) 1.3.3地质构造 (8) 1.3.4地震 (9) 1.3.5水文地质条件 (9) 1.3.6围岩级别及特征 (11) 1.3.7隧道设计概况 (11) 1.3.7.1.1主要技术标准 (11) 第二章评估方法 (12) 2.1评估目的 (12) 2.2评估原则 (13) 2.3评估依据 (13) 2.4评估步骤 (15) 第三章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17) 3.1总体风险评估思路 (17) 3.2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17) 3.3***隧道总体风险评估 (19) 第四章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21) 4.1专项风险评估思路 (21) 4.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23) 4.3重大风险源评估 (30) 第五章施工过程风险控制措施 (41) 5.1风险接受准则 (41) 5.2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41) 5.3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46)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52) 6.1结论 (52) 6.2建议 (52)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至**高速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0~2020)》“6横7纵8支线”中“纵7”线天峨(黔桂界)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起于**县**镇**村附近,接**至**高速公路**至**连接线终点TK5+000,终于距**口岸海关大楼约200m,路线全长28.277km。全线设置地州、**互通式立交2处,隧道5座,大桥6座,**服务区1处、靖西养护工区1处(与**高速管理所合建)。项目地理位置示意见图1-1。 1.2工程概况 ***隧道位于****,属***镇行政区划管辖。左线起点桩号3ZK29+741,终点桩号3ZK32+640,长度2899m,右线起点桩号3YK29+735,终点桩号3YK32+662,长度2927m,结构形式为分离式,洞门进口端为倒喇叭式,出口端为端墙式。其中Ⅲ级围岩单线2720m,占46.69%;Ⅳ级围岩单线1880m,占32.27%;Ⅴ级围岩单线1226m,占21.04%,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本隧道属长隧道,隧道断面采用单心圆曲墙式断面,半径为R=5.85米。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0.75米,净高为5米。 图1-1 项目位置示意图

隧道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 (1)《铁路隧道设计规》(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 (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TB10119-2000) (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TB10120-2002) (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GB50111-2006) (5)《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 (TBJ10109-95) (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 (7)《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 (9)《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文)(10)《贵广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 2、隧道设计概况 2.1 工程概况 架山1#隧道起迄里程:DK381+403-DK383+453,Ⅲ级围岩长1460m,Ⅳ级围岩长210m,Ⅴ级围岩长400m,全长共计2050m,线路所经路段均为粘土及页岩夹砂岩。线路纵坡为17.8‰,位于曲线上,曲线半径8000m。架山1#隧道通过原有临桂县五通镇至黄坡村乡镇公路,黄坡村至步厄村扶贫公路到达隧道出口附近,需新建施工便道到达隧道出口。本隧道轨顶标高进口为349.121m,出口为312.631m,最大埋深342m。 2.2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线路位于低山丘陵地带,在市临桂县保宁乡步厄村,属低山丘陵地貌,

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土较厚。地表上覆0~3m粉质黏土,下伏泥盆系下统莲花山组砂岩夹页岩,中厚层夹薄层,软硬不均,节理、裂隙发肓,岩体完整性较差,局部岩体破碎。 2.3 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划分,本标管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小于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2.4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占岩溶水分布面积的46 %,富水性强,溶洞裂隙水占岩溶水分布面积的8.6%,富水性中等;向斜轴部节理裂隙密集,岩溶发育,地下水富集程度高,另外性结构面导水性能好,也有利于岩溶水富集。 本隧道地下水对混凝土具酸性侵蚀,化学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 2.5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进出口顺层滑坡,穿越2处断层。 (1)滑坡:隧道进口段左侧边墙顺层偏压,围岩质软,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进口段覆土和全风化层较厚,易形成工程滑坡,地下水对混凝土具酸性侵蚀;隧道出口段DK383+433~DK383+453仰坡顺层,该段覆土和全风化层较厚,隧道开挖后土层和全风化层易沿土石界面滑动,容易形成工程滑坡。 (2)断层破碎带:隧道在D3K381+600~+680段穿越胡家正断层,断层附近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肓,在开挖过程中易发生掉块、塌方; 隧道在D3K382+090~+190段穿越木洞逆断层,影响带宽40~60m,

胡麻岭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铁路 兰州至重庆线 兰州至广元段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胡麻岭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1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隧道概况 (1) (一)地层岩性 (2) (二)地质构造 (4) (三)水文地质特征 (5) (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 (8) 三、评估对象范围及目标 (9) 四、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9) (一)评估程序 (9) (二)评估方法 (11) 五、风险评估内容 (11) (一)风险指标体系 (11) (三)风险清单表 (11) (三)风险分级及接受准则 (12) (四)初始风险评定 (14) (五)初始风险处理措施 (16) (五)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18) 六、风险评估结果 (22)

一、编制依据 1、《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2、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3、铁道部计划司“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的通知”(计长函[2007]115号)。 4、铁道部与甘肃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关于报送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铁计函[2007]950号)。 5、铁道部计划司《关于下达2007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计划的通知》(铁计[2006]1号)中附件3《2006年铁路勘察设计工作计划》的要求。 6、铁道部鉴定中心《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参考初稿)及2007年7月16日?2007年7月21日可研审查会精神。 7、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组评估意见》(初稿)。 8、其他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7〕186号)《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有关规定。 二、隧道概况 胡麻岭隧道工程位于甘肃省境内榆中县与定西市,进口位于榆中县龙泉乡下郭家庄村,出口位于定西县苦河左岸,主要穿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峁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105~2430m。梁、峁顶部多为耕地,隧道顶部的黄土

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贵州白黔高速公路总承包TJ-2标合同段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评估报告 二〇一五年四月

此次安全风险评估根据总体风险评估等级Ⅲ级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中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白黔高速公路TJ-2标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评估小组人员参与,共同完成了福来山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并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行完善,最终形成贵州省白黔高速公路TJ-2标合同段福来山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风险评估目的 (2) 1.3评估范围 (3) 1.4 评估原则 (3) 2.工程概括以及设计要求 (3) 2.1、地形、地貌 (3) 2.2水文、气候、工程地质 (4) 2.3地震 (4) 2.4 水文地质条件 (5) 2.4.1地表水 (5) 2.4.2地下水 (5) 2.4.3隧道涌水量预测 (5) 2.5设计概况 (6) 2.5.1隧道进口边(仰)坡地质 (6) 2.5.2隧道出洞边(仰)坡地质 (6) 2.6.隧道平、纵线形设计 (7) 2.7.隧道施工方案。 (7) 3.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8) 3.1 专项风险评估思路 (9) 3.1.1施工工序分解 (10)

3.2 风险源辨识 (11) 4.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3) 5.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5)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8) 5.2.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 (20) 6. 一般事故控制措施 (21) 6.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2) 6.2加强通风管理 (22) 6.3爆破器材风险控制措施 (23) 6.3.1爆破器材的存储 (24) 6.4隧道触电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5) 6.5隧道火灾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6) 6.6隧道涌水突泥事故一般控制措施 (27) 7.重大风险源控制 (27) 8、评估结论 (31)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无水印版)

附件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安全风险等级确定 (5) 3.1 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2 风险损失等级与判断标准 (5) 3.3 风险等级的确定 (6) 4 评估方法 (7) 4.1 风险源的评估方法 (7) 4.2 风险源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 (8) 4.3 风险损失的评估方法 (9) 4.4 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9) 5 安全风险评估程序与要求 (10) 5.1 评估程序 (10) 5.2 评估小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10) 5.3 评估报告内容及格式 (11) 6 安全风险应对与管理 (13) 6.1 一般规定 (13) 6.2 安全风险应对 (13) 6.3 风险管理 (13) 7 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评估流程 (15) 7.3 风险源 (17) 7.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18) 7.5 风险控制 (20) 8 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2) I

8.1 一般规定 (22) 8.2 评估流程 (22) 8.3 风险评估 (24) 9 隧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评估流程 (25) 9.3 风险源 (27) 9.4 风险事件与风险源辨识 (28) 9.5 评估方法 (34) 9.6 风险评估 (34) 9.7 风险控制 (35) 10 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37) 10.1 一般规定 (37) 10.2 评估流程 (37) 10.3 风险评估 (39) 附录A 表格 (40) 附录B 专家调查法 (43) 附录C 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量化方法 (45) 附录D 评估报告格式 (48) II

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 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桥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新 版) 1.目的 为切实抓好项目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工作,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定向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增强施工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严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建设安全。 2.编制依据 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1年4月),结合项目工程实际,特制度本制度. 3.术语定义 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源辨识、风险源分析、风险估测的系列工作。 4.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目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5.职责 5.1各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控制。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和复评估。 5.1.2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和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5.1.3施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铁路 **线**段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项目部 2009年9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隧道概况 (2) (一)地层岩性 (3) (二)地质构造 (6) (三)水文地质特征 (6) (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 (11) 三、评估对象范围及目标 (21) 四、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22) (一)评估程序 (22)

(二)评估方法 (24) 五、风险评估内容 (36) (一)风险指标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风险清单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风险分级及接受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初始风险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初始风险处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1) 六、风险评估结果 (21)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隧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施工图设计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风险评估方法 (5) 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基本风险点清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风险控制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降低掉块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降低塌方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边仰坡垮塌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分部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 L Z Q-V I I标谢鹅山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中铁四局南龙铁路NLZQ-7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三月 1 140号) 、(铁 (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14)《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置的指导意见》(铁建设函[2008]777号); (15)《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 331-2009); (16)福建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及中铁四局风险源相关管理规定; (17)《谢鹅山隧道设计图》; 2 3 谢峨山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富溪村,隧道全长1820.84m。隧道围岩类别如下表: 表2.1.1 隧道工程概况

3.2地形 地貌概况 处 于剥蚀低山,低山坡度约35~50°,植被发育,辟为林地。隧道进口无道路通过,交通不便;出口及隧道中部有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309°∠85D 3tzb (3)速度目标值:200km/h ; (4)正线线间距:正线间距4.4m ; (5)设计活载:中-活载; (6)轨道类型:无缝线路有砟轨道;

(7)牵引种类:电力。 5、工程重难点 南平至龙岩铁路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大部分为侵蚀构造地形,属于中低山地貌。沿线山高坡陡,植被发育,森林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有较多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施工时对环保、水保要求较高。 本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无不良地质,隧道穿越2道断层带,易发生突水、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审查意见

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站前工程(XCZQ-5标段)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和隧道施工应急预案评审意见2013年2月28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科技部组织,公司领导、技术咨询委员会、社会专家、安全监察部、工程科技部、基础设施事业部,以及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等单位相关专家和人员参加,对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含四条隧道)》和《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文件进行了评审,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新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位于秦岭山区与汉中盆地交接地带,正线全长31.81Km,桩号为DgK152+500~DgK184+。主要包括路基2处94.7m、隧道4座30.47Km、桥梁3座总长度1.2457Km。 工程范围包括改移道路、管线路迁改及防护、通讯线路和电力线路迁改(含影响土建施工需迁改的项目);路基、桥涵(一座节段拼装梁,两座移动模架梁)、隧道、无砟轨道道床、大型临时设施及过渡工程等。 2、区域地质条件 本段线路内有多处盘山小路,大部分地区地面高程在600~1500m,局部地面高程在1900m以上,起伏较大。 秦岭山区构造作用强烈,岩性多变,不良地质发育,主要类型有滑坡、

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风化卸荷松动层、岩溶、人为坑洞、放射性异常等。主要分布一套变质岩系和岩浆岩地层,变质岩岩性包括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千枚岩、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大理岩、角闪岩等;岩浆岩岩性包括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构造岩类包括碎裂岩、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断层泥等。 秦岭山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为主。孔隙潜水埋深3~20m;基岩裂隙水普遍发育,分为块状基岩裂隙水、层状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沿线基岩山区的裂隙、节理密集带及断层带中,含水层无明显界面,埋深和厚度不稳定,水量变化较大;岩溶裂隙水一般为层状基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地下水量较为丰富,动态变化大,一般向侵蚀基准面排泄(河流)。秦岭山区的地下水整体而言,以弱富水为主,在断层带内、褶皱核部、侵入接触带、节理密集带及浅埋通过沟谷等地段为中等富水区;局部沿区域断裂、岩溶现象发育地段为强富水区。 3、主要技术指标 (1)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250km/h。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最小3200m。 正线线间距:4.6m。 最大坡度:一般20‰,困难山区不大于25‰。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条件 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 4.0km,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处,交通不方便。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1207.4m,最高海拔:1516.5m,相对高差为309.1m,隧道通过段高程:1320.36~1482.66m,相对高差162.3m。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Ⅲ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Ⅲ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 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Ⅳa、SX-Ⅳb、S-Ⅳ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Ⅳ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Ⅴ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2.9%和-2.398%,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2.9%和-2.426%。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方案-(经典版)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市政工程隧道工程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深圳市交通工程安全监督站深交安监【2012】4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为了加强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交通部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后文简称“指南”),对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评估隧道工程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经过整体风险评估,对于3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等级的隧道工程,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红棉路隧道,在2012年底完成坳背路隧道拆迁之后,具备了隧道两端同时施工的条件,一端从隧道出口处下穿机荷高速掘进,一端在隧道入口处,向求水山掘进,目前,隧道入口定于6月份左右正式开始掘进,下穿机荷高速部分,由于以前未进行安全评估,虽然已经开工,仍纳入评估部分,文中重要语句,用加黑强调,一边阅读方便。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深圳市龙岗区红棉路西接布吉东西干道立交,东至龙岗中心城南通道,全长12.8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的城市Ⅱ级主干道。本标段工程为红棉路东段,设计桩号范围为K9+960~K11+360,设计道路长度 1.4公里,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初期支护以钢架、锚杆、钢筋网、喷射砼共同组成联合支护系统,二次衬砌为模筑钢筋砼。 2、工程地质 线路原始地貌为低丘、台地及台地间沟谷地貌,隧道段地面起伏较大,表层多为坡、残积粘性土,强微风化砂岩,人工填土层及种植土层,隧道段下伏

强风化砂岩、强风化炭质砂岩。 3、水文条件 沿线的地下水主要有赋存与素填土及冲洪积砂层中,为上层滞水及潜水,在下伏基岩中赋存有裂隙水。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而变。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分解类腐蚀、无结晶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4、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主线,城市Ⅱ级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主线50km/h; 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 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20年,路面使用年限15年;交通等级:重交通; 抗震烈度:Ⅶ设防,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防水等级:S8。 5、施工分段 下穿机荷高速段 左线:明洞42m,6级围岩:163m;右线:明洞43m,6级围岩:177m; 下穿求水山段 左线:465m,明洞:40m,5级围岩: 270m,4级围岩: 155m; 右线:500m,明洞:52m,5级围岩: 413m,4级围岩:35m。 6、隧道截面图1开挖断面图 开挖断面,高度最高位置11m,宽度,最宽位置为16m,顶部圆弧尺寸为

xx铁路建设项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xx铁路建设项目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1.1《关于印发加强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文); 1.3基础资料: 1.3.1 新建**铁路*标施工合同文件; 1.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3 设计院关于隧道地勘报告资料; 1.3.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

1.4 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1.5 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 1.6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 1.6.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 1.6.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1.6.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1.6.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6.5《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 1.6.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6-2009) 1.6.7《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6.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

1.6.9《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二、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标起止里程为****,全长66.207Km。本标段****,全长****m,该隧道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比重大,其中碳质页岩开挖后易产生较大变形,为*级风险隧道,也是全标段的首要控制工期工程。****隧道位于****自然保护区,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是本标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2.2 地形地貌 本隧道属于高原斜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为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90%以上面积属于山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峦叠障、沟谷纵横。山岭及河谷延伸方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地形受流水强烈侵蚀与切割,水系呈树枝状密布,横向形态多呈“V”型,基岩多裸露,阶地不发育。 2.3 地层岩性 隧道范围内覆土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主要穿过奥陶系、寒武系、石炭系、泥盆系地层。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北京兴延高速公路 石峡隧道进口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兴延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部六分部 2016年1月15日

石峡隧道进口段施工风险评估报告 一、石峡隧道进口段施工风险评估依据 为科学、客观、合理、有针对性地分析施工方案对石峡隧道进口施工安全的影响,项目部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程相关数据资料开展相应的安全评估工作。 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8、《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2、《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安监总管二〔2014〕104号) 1·2 主要标准和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7、《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 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9、《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 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13、《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 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16、《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17、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 18、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沿线主要经过昌平区、延庆县。昌平区位于北京西北部,与朝阳、海淀区接壤,是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据北京市区74公里。随着北京市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昌平、延庆经济的发展对区域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简介 XX高速公路为XX至XX国家高速公 路网横12大理至丽江的联络 线,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圈 的主要交通通道之一,对改善 滇西道路通而不畅具有重要 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巩 固国防的战略意义。 XX隧道为越岭岩质隧道, 主要为页岩、泥质粉砂岩等。 本着“先进洞,后出洞”的原 则,尽量减少削坡数量以保护 隧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隧道全 长345米,其中暗洞段308米, 进洞口采用削竹段洞门形式, 出洞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形式。 1.2编制说明 本案例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一

下简称:指南)内容和要求进 行编制。 1.3评估内容 安全风险评估是以实现 工程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有 关的风险评估原理和方法,专 业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在对 工程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源进 行辨识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 果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类排 序,从而为风险控制措施提供 依据。 本案例主要评估内容包 括: (1)根据隧道工程的地 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 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 结合隧道施工组织文件,评估 隧道工程的整体风险,估测其 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 估;

(2)对隧道开挖阶段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3)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重大风险源评估; (4)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质条件 本隧道穿越洱海断陷盆 地外围的低中山区山脊垭口 段,该地区地形切割较深,冲 沟发育,两端地势较陡,植被 不发育,降雨量较丰富,地形 较复杂。据地质调查和钻孔资 料,隧道区无不良地质发育。 2.2围岩级别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隧道 处地层岩性为: 第四系 1)、粉质黏土:褐红、灰 黄色,硬塑状,含少量角砾,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220KPa。 2)、角砾土:褐灰、褐红 色,局部夹碎石土,稍密~中 密,稍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 许值220KPa。 奥陶系下统向阳组 3)、页岩:褐灰灰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