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自野生动物被驯化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提高畜禽育种值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来,畜禽育种值估计的方法主要经历了综合选择指数法、同期群体比较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Unbiased Prediction,BLU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以及近几年快速发展的GS 法。同时,随着高密度基因芯片的出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成本快速下降,GS 才逐渐引起畜禽界的关注。特别是Schaeffer发现,在奶牛育种中利用GS比后裔测定可节约成本97%,且遗传进展可提高3~4倍后,全球掀起了一股研究GS的热潮。

全基因组选择(GS)

什么是GS

2001年,Meuwissen等人最先提出GS,实质为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其理论基础是应用整个基因组的标记信息和各性状值来估计每个标记或染色体片段的效应值,然后将效应值加和即得到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GS在某种程度上是MAS的延伸,弥补了在MAS 中标记数量只能解释一部分遗传方差以及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 Locus,QTL) 定位困难的缺点。其中心任务是提高GEBV值的准确性,并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每个标记的效应。而估计标记效应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以BLUP法为主;Bayes法虽其准确性高于BLUP,但因其计算复杂,需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而限制其应用。不过随着快速算法的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的改进,Bayes法的运算效率有望提高。

为什么选用GS

GS的优势

与MAS相比,GS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能对所有的遗传和变异效应做出准确的估计。而MAS 只能对部分遗传变异进行检测,且容易高估其遗传效应。

2)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畜禽年遗传进展、降低生产成本等,这在需要后裔测定的家畜中尤为明显。如GS给奶牛育种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3)早期选择准确率高。

4)对于较难实施选择的性状具有重大影响。如低遗传力性状、难以测定的性状等。

5)GS在提高种群的遗传进展前提下,还能降低群体的近交增量。

GS的可靠性

GS的关键便是对GEBV 值做出可靠的评估。VanRaden 等人在北美荷斯坦奶牛群体中,比较产奶性状、体型外貌性状等27 个经济性状,发现GEBV 平均可靠性为0.37,而传统育种值仅为0.19,相比可靠性提高95%。Su等人比较丹麦荷斯坦奶牛18个重要经济性状,发现GEBV 平均可靠性为0.55,而传统育种值仅为0.29,相比可靠性提高90%。

影响GS 的因素

尽管GS 能显著提高畜禽选育的遗传进展,但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标记类型和结构。标记类型主要包括微卫星和SNP2种,但实际应用中以SNP 标记为主。2)标记密度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程度。通常GS的准确性随着标记密度的增加而增高。3)资源参考群中的表型测定数。GS的准确性随着表型测定数的增加而增加。

4)估计标记效应所记录的表型世代数。对于低遗传力性状,记录世代数越多,GS的准确性越高;但对于高遗传力性状,一般以2~3代为宜。

5)性状的遗传特性。一般认为GS选择对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更有利。

6)资源参考群与预测群体的世代距离。GS在选择3~4世代后必须重新估计标记效应,才能保持其长期优势。

7)资源参考群与预测群体的遗传距离。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当合并多个群体或品种的参考群为一个共同参考群时,GS的选择准确性大大提高。

GS 在猪育种上的应用

鉴于GS 具有节约种畜生产成本并可缩短世代间隔等优势,近几年来,已成为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201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猪育种公司都开始尝试GS育种。

Christensen 等利用60000个丹系杜洛克猪群体上的SNPs,评估了料重比中GEBV的准确性。他们得出,GEBV比基于血缘所得到EBV的准确性要高出许多。

2010年,丹麦丹育公司正式宣布启动猪GS研究,主要针对低遗传力、抗病性、饲料转化率和肉质等难测定性状进行选择,并且该公司也专门对公猪膻味进行GS研究,以期能在2018年向消费者提供无膻味的公猪肉。

Hypor公司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GS对繁殖、肉质和抗病等性状进行选择,并于2012年6月15日,该公司报道已为客户提供GS生产的种猪,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猪育种界的领先地位。

2011年,温氏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猪育种和肉猪生产公司,为了提高种猪的遗传进展和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开始进行了GS研究。主要对种猪的饲料利用率、肉质等性状进行选择。

2012年初,TOPIGS公司宣布开始在猪育种中采用GS,对公猪膻味、饲料转化率等性状进行选择,以期改善猪的肉质,提高种猪竞争力。同年6月初,该公司宣布在母系中全面采用GS,期提高种猪繁殖力。

2013年,我国首例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的1 头杜洛克特级种公猪正在健康长大,并即将开始配种应用。

综上所述,GS在猪育种上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进步,GS在猪育种上的应用也会日渐成熟。

GS在猪育种中的展望

前景

作为在传统育种方法和M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育种技术,GS实现了对候选个体从表型选择到基因选择的突破,解决动物个体肉质和抗性等性状难以选育的技术障碍,还可实现低成本的早期选择。如Lillehammer 等研究发现,对母猪进行GS能大大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

挑战

GS在猪育种中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GS测序费用相对较高。我国多数小型企业在育种方面投资小,只能等基因芯片分型成本进一步降低,才能真正扩大GS的应用范围。其次,GS需要对数万个标记的效应进行估计,算法比较复杂,需要具备相关知识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该项工作。目前,计算机发展水平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GS在育种中的发展和应用。再次,获取GEBV的时间过长。从实验开始之初,到最后获得GEBV值的时间通常需要14周。

建议

鉴于GS在奶牛上的成功应用,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常规育种是GS能成功应用的基本前提。GS出现初期,人们在GS和常规育种两者关系的认识上存在曲解。有人认为只要利用标记基因进行分子育种就不再需要传统的常规育种,即该观点是对常规育种的全盘否定。相反,GS并非对常规育种的全盘否定,而是以其为基础进行的后续研究。因此,GS准确性的高低依赖于常规育种中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效仿奶牛业中所建的参考网群,不断扩大群体规模,共享数据资源,提高GEBV 值的准确性。2010年,欧洲4个育种组织共享了各自的参考群体,并加入欧洲基因组计划,使得其参考群体规模快速扩大,达2.5万头验证公牛。当然,猪资源数据共享工作已初步开展,2001年,丹麦国家猪生产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合作开展大规模猪基因组测序项目。

再次,有效并充分利用我国社会资源,构建国家级别猪育种平台。该工作需要联合我国猪育种专家、高校科研机构、优势种猪企业、种猪中心测定站等,并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下完成。

小麦抗病育种最新研究进展

TILLING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统的酶切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后采用红外双色荧光系统进行结果鉴定,从而筛选出相应的突变体.传统的TILLING技术主要用于筛选由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体.Ecotilling技术由TILLING技术延伸而来,主要用于鉴定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体,其与传统的TILLING技术的区别主要为构建DNA池时略有差异.随着该项技术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用于基因组较大的植物之中.本文对近年来TILLING技术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发现,经EMS处理的小麦等麦类作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因此相信,TILLING技术将会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麦类作物尤其是普通小麦改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 小麦抗赤霉病转基因研究 目前报道的抗赤霉病转基因研究多集中在对一些病程相关蛋白的研究上。如Chen等利用共转化技术将来源于水稻的类甜蛋白基因转入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Bobwhite中,转基因植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可以延迟赤霉病的发生。Anand等从受赤霉病菌侵染的苏麦3号cDNA文库中获得了编码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及类甜蛋白的基因,将这些基因转入到感病品种Bobwhite中,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温室及大田的抗性鉴定。在温室条件下,一个共表达几丁质酶及葡聚糖酶基因的株系可以延缓病菌侵染的扩散(Type II resistance),但在大田条件下,没发现转基因株系对病菌的最初侵染(Type I resistance)有明显作用。Rs-AFP2是一种来源于萝卜的抗菌肽,体外试验表明该抗菌肽可以强烈地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的菌素生长。廖勇等通过基因枪介导的方法将该基因转入小麦扬麦12中,目前已经获得转基因植株,进一步的抗性鉴定工作还在进行中。 除了转一些抗菌蛋白外,一些与抗性相关的基因也被用来进行抗赤霉病转基因研究。如拟南芥的NPR1基因(Nonexpresser of PR genes)可以调节植物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Makandar等将此基因转入了小麦Bobwhite中,实验结果显示,NPR1基因在转基因小麦中的表达可以加快小麦在病原菌侵染时的内源防卫反应。 在进行植物源抗性基因研究的同时,研究者还对一些来自于微生物的基因进行了植物转基因研究,期望能够获得可提高赤霉病抗性的转基因植株。TrilO1基因是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T-2毒素的弱毒基因,该基因编码3-O-乙酰转移酶可将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如T-2)的羟基氧化为羰-乙酰基,使其活性减弱。Okubara等将TrilO1基因转入感病的小麦品种中,共获得四个转基因株系,这些株系的胚乳和颖壳里都检测到TrilO1转录物的积累,温室的抗性鉴定表明转基因植株可在一定程度 上减轻病症。 5 展望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精)

中国水产科学 2011年7月, 18(4: 936?943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综述 收稿日期: 2011?03?14; 修订日期: 2011?04?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0730071; 3097224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0GB24910700. 作者简介: 于洋(1987?, 硕士研究生. E-mail: yuy8866@https://www.360docs.net/doc/5b16994216.html, 通信作者: 张晓军, 副研究员. E-mail: xj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5b16994216.html, DOI: 10.3724/SP.J.1118.2011.00935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于洋1,2 , 张晓军1 , 李富花1 , 相建海1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要: 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自2001年由Meuwissen 等提出后便引起了动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 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的研究小组已经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优质种牛的选择育种,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鸡和猪的选择育种中也有该方法的应用, 但在水产动物选育中尚未见该方法使用的报道。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归纳, 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的策略, 总结了目前全基因组育种所广泛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 旨在为该方法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全基因组选择; 水产动物育种; SNP; QTL; 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737?(201104?0935?08 人类对于动物的选择育种由来已久, 最初所进行的只是简单的人工驯化。随着遗传学研究的发展, 尤其是“数量遗传学理论”的提出, 动物育种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

全基因组选择及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发表于《中国奶牛》,2011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及在奶牛育种中应用进展 范翌鹏1孙东晓1* 张勤1张胜利1张沅1刘林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2.北京奶牛中心. 北京. 100085) 摘要: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奶牛育种工作,基于GEBV 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全基因组选择,奶牛育种 Genome-Wide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airy Cattle FAN YiPeng, SUN Dongxiao, ZHANG Qin, ZHANG Shangli, ZHANG Yuan, LIU 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Abstract: Genomic selection refers to selection decisions based on genomic breeding values (GEBV). The GEBV are calculated as the sum of the effects of dense genetic markers, or haplotypes of these markers, across the entire genome, thereby potentially capturing all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that contribute to variation in a trait. Genomic selection has become a focus of study in many countries as the new breeding method. Reliabilities of GEBV for young bulls without progeny test results in the reference population were between 20 and 67%. By avoiding progeny testing, bull breeding companies could save up to 92% of their costs [1].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view the progress of genomic selec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 methods, accuracy and advantages of genomic selection. We then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 selection in dairy cattle. Key words: Genomic Selection, Dairy Breeding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即全基因组范围的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研究已表明,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奶牛育种遗传进展[2][3],但是在目前奶牛育种工作中却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标记辅助选择。因为奶牛的生产性状和健康性状均受大量基因座位共同影响,通过有限数量的已知标记无法大幅度加快遗传进展;其次,通过精细定位策略鉴定主效基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利用标记信息估计育种值的计算方法也很复杂。全基因组选择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进行选择,其实施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参考群体中使用基因型数据和表型数据估计每个染色体片段的效应;然后在候选群体中使用个体基因型数据估计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 breeding value,GEBV)[4],模拟研究证明,仅仅通过标记预测育种值的准确性可以达到0.85(指真实育种值与估计育种值之间的相关,而可靠性则指其平方)。如果在犊牛刚出生时即可达到如此高的准确性,对奶牛育种工作则具有深远意义。模拟研究表明:对于一头刚出生的公犊牛而言,如果其GEBV的估计准确性可以达到经过后

(完整版)高中生物育种方法原理汇总

一多倍体育种 定义: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 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 多倍体产生机制:通过卵细胞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 经典理论认为,植物天然多倍体基因组主要起源于体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和种间杂交三个途径。 诱变方法: 人工诱变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生物诱变法。 物理法包括:机械损伤、高低温和射线照射等 生物学诱导途径包括:不同倍性材料间杂交育种,胚乳培养,细胞杂交等 化学诱变:主要利用化学诱变剂与细胞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使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全部进入一个子代细胞中而产生多倍体。化学药剂包括秋水仙素、萘乙烷、异生长素、吲哚乙酸、氨磺灵...... 二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原则 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 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 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 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三诱变育种

猪基因组研究

猪基因组研究 鉴于猪的经济重要性以及医学研究价值, 猪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模型, 是未来外源器官 移植的重要来源。由于猪的经济重要性以及医学研究价值, 许多有关猪的研究计划被先后掀起。许多有关猪的研究计划被先后掀起, 其中猪的基因组是研究热点和重点。从猪的基因定位、基因图谱、QTL定位、候选基因分析、测序进展、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猪基因组研究取得的进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基因组提供理论参考。。PiGMaP 基因定位项目由欧洲经济共同体资助, 共有18 个欧洲实验室及7 个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实验室共同参与; 。此外, 美国农业部(USDA) 展开了二大项目研究: 一是在内布拉斯加州肉用动物 研究中心开展的大规模基因定位计划; 二是国家动物 基因组研究计划, 此项目提供了不同动物基因组的框 架, 促进包括猪在内的所有物种基因定位的互作及简 易化。近几年来, 美国州立、私立大学以及联邦实验室 的科学家们共同成立猪基因组技术委员会, 并积极参 与了动植物基因组会议, 这些研究最终促进了猪基因 图谱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2004 年9 月在华盛顿主办 的“未来25 年基因组学的需求工作组会议”强烈要求 支持猪的基因组测序及一些高通量技术和仪器的开发 及利用。在过去的10 多年, 已有大量猪基因和QTLs 被分离鉴定及定位, 一些改善猪生产性能的基因测试 已应用到实践中。测序和表达分析的发起为充分了解 猪生物学的复杂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我国特有三种猪PPAR 分析我国特有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 中国农大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 殖物激活受体 ( PPAR )基因exon 5 intron 5 这段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 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 以基因组DNA 为模板, 应用多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引导下扩增, 将PCR 产物纯化, 然后进行测序, 再将测序结果在 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PPAR 基因exon 5 intron 5 中存在12 个单核苷酸位点,分 别为83G→A, 133C→T, 134G→T , 141C→G, 146 T→G, 150 T→G, 179C→A, 196C→T, 205C→T, 212C→T , 218 T→C, 219T→C,其中只有83G→A 这一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位于编码区内,密码子TCA→TCG,氨基酸为Ser163Ser。结论 在三 个品系小型猪中PPAR 基因多态位点的分布存在差异, 表明小型猪的品种不同多态情况不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eroxisome roli 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 PPARα) 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 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 1 ]。1990 年, Issemann 首次在啮齿类动物的肝脏中克隆出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 2], 紧接着由Dreyer克隆出了其同源基因β及γ[ 3 ],从此掀起了研究PPAR 基因的热潮。PP ARα基因是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因子, 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及2 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 PPARα基因第5 外显子L162V ( CTT→GTT) 多态性与低体重糖尿病或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水平有关。小型猪被认为是 2 型糖尿病的理想模型,本研究选择我国特有的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三个品系为研究对象, 对PPARα基因外显子5 到内含子5 这段DNA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 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抗病育种的步骤和方法如下(精)

抗病育种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抗源的选择 广泛授集育种原始材料,从中筛选具有能抗某种或某几种,或抗某一病害的不同生理小种的亲本作为抗源,这是选育抗病品种的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抗病基因的主要供体之一是作物的近缘野生植物,目前育成的各种作物的抗病品种,大都是将野生近缘植物的抗病基因(或其衍生种)导入新品种而育成的。一般说来,作物初生基因中心或多样性中心,即寄主、寄生物的共同发源地,寄主的抗病类型和病菌的毒性类型,往往最为复杂多样。例如美国在土耳其南部授集到一个小麦标本(编号PI178383),能抗条锈病4个生理小种,腥黑穗病的35个和矮腥黑穗病的10个生理小种。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在6723个原始材料中筛选抗草丛矮缩病的抗源,结果从印度的一个野生稻(O. nivara)中找到了抗源。苏联在墨西哥野生棉种中找到了抗棉花黄萎病的抗源,并育成了抗病品种塔什干1号、3号。 其次,选用抗源时,必须了解本地区本作物主要病害病菌类型及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抗源的抗谱大小。如1963年因出现条中13、16号小种,使南大2419小麦失去抗性;1972年出现新小种条中18、19号,使阿勃、丰产3号小麦失去抗性。据研究,抗源的抗谱与抗性持久性有关系。例如抗条锈品种尤皮Ⅱ,抗10个小种,对1个小种感病,维持抗性18年;丰产3号对7个小种免疫,5个小种抗,2个小种感,维持抗性9年;北京8号对1个小种免疫,2个小种抗,6个小种感病,维持抗性4年。 选育抗病品种,利用野生近缘植物或古老的地方品种,往往会带来若干不易克服的缺点,所以一般以利用其衍生种作抗源比较好。例如,用“高加索”作为抗白粉病亲本,高加索的抗源来自德国品种牛朱特(牛朱特与无芒4号杂交,再与无芒1号回交育成高加索),而牛朱特的抗源来自黑麦,抗源也可用人工诱变方法自行创造。 必须指出,抗源单一化,实质上就是品种单一化,容易使新品种失去抗性。因此必须广泛授集抗源。 例如,日本从1932年就开始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析研究工作。已鉴定出稻瘟病菌有T、C、N三个群共18个类型,并鉴定出14个抗病基因,其中只有pi-a和pi-i是日本的,其它12个基因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中国的“杜稻”、“荔枝红”(pi-k基因),美国的“辛尼斯”(pi-z),巴基斯坦的“塔杜康”(pi-ta、pi-ta1),印度的TKM-6(pi-z t),印尼的“金娜”(pi-b),马来西亚的“美丽克库宁”(pi-b)等。目前由于生理小种的变化,如中国的杜稻等具有pi-k,或pi-ta2等基因的抗病品种已失去抗性。因而如能累积对所有小种的抗病基因,则可以增强品种的抗病性。 日本对水稻抗白叶枯的育种也十分重视。按日本病原菌的菌型和其相对的抗病品种,大致分为四个群和五个菌系(表1)。 其中I型菌系群在日本全国都有分布,黄玉群对菌系I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X a-1所控制,而R. Emas群对菌型I和II的抗性是由两对联锁的显性基因X a-1和X a-2控制的。 二、育种材料的抗病性鉴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育种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巩固练习 常考知识点 育种 【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3、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 3、常用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4、杂交育种的过程:把两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杂交,然后在后代中去选择人们所需要的个体,代代选育,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5、杂交育种的优点:育种的目的性强,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淘汰不良的品种 6、杂交育种的缺点: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进行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周期长,过程复杂。 7、应用 (1)农业生产中: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 (2)畜牧业中,用于家畜、家禽的优良品种的选育。 (3)杂交育种的实例:【课程:育种未发布杂交育种】 ①请利用宽叶、不抗病(AAbb)和窄叶、抗病(aaBB)两个烟草品种,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宽叶、抗病(AABB) 烟草品种 ②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 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请你设计能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

要点二、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突变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突变 3、诱变因素: (1)物理诱变:各种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以及激光的照射等都可以使生物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 (2)化学诱变:许多化学试剂能够在DNA复制时,使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替换等,导致基因发生突变。 4、诱变优缺点 (1)优点:①提高突变率;②可以使后代性状尽快稳定,加速育种进程;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2)缺点: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突变产生的有利个体往往不多,育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需要育种规模要大,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5、应用 (1)农作物育种: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黑龙江省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提高2.5%。 (2)微生物育种:如:青霉菌的选育。青霉菌最初从发霉的甜瓜上发现,这种野生的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很少,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第一种能够治疗肺炎、脑膜炎、脓肿等人类疾病的抗生素。但产量只有20单位/mL。后来,人们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成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目前产量已经可以达到50000单位/mL~60000单位/mL。 (3)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条件,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如:太空椒、番茄、黄瓜等作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要点三、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1)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主要内容

《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 主要内容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云南迪庆藏猪、甘肃合作藏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等特点。藏猪能适应恶劣的高寒气候,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区,年平均气温7~12℃、冬季最低-15℃、无霜期110~190天、食物资源缺乏的严酷条件下,藏猪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猪种所不具备的独特种质特性。2004年,藏猪正式列入《中国畜牧品种志》,被正式确定为地方原始猪种。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策略,从基因组水平充分揭示了藏猪特有高原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同时解析了四川盆地家猪在几千年的人工驯化过程中基因组中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进化方向。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和发现: 第一部分:藏猪和欧洲家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动物进化和家猪品种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该研究首先通过组装我国特有高原型猪种——藏猪的基因组,与欧洲家猪杜洛克猪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猪基因组中大量功能基因在高原极端环境和强烈人工选择下出现的差异。嗅觉、能量代谢、低氧适应、紫外线抵抗、血液循环系统的平滑肌发育、子宫内的血液运输和药物转运等基因在藏猪和家猪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进化趋势。 1. 通过基因组大小的比较分析发现藏猪基因组比家猪基因组小了0.09Gb (9千万) 碱基序列,且两者基因组仅有93.41%的部分共线,其差异堪比牦牛和家牛(共线性程度94%)差异程度。此外,藏猪和家猪间186 Mb(1亿8千万)碱基的序列方向相反,其差异可比人与黑猩猩(基因组间反向序列为154 Mb (1亿5千万))。进一步分析发现藏猪和家猪的祖先可能早在69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甚至可能早于牦牛和家牛(490万年前),人类和黑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高中生物的几种育种方式 1 杂交育种 1.1 原理 以杂交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或者利用杂种优势成为杂交育种。 1.2 方法 在杂交育种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品种间杂交(两个或多个品种间的杂交),其次是远缘杂交(种间以上 的杂交)。在杂交育种时,应采用基因纯合体作亲本,正确识别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对杂种来说,表 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却不一定相同。纯合体不再分离,而杂合体后代继续出现分离。掌握了这个原理, 就能有效的指导育种工作。 1.3 优点 杂交可以使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一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是增加生物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不同类型 亲本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的重新组合,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优良性状的组合,甚至出现超亲代的优良性状。 1.4 缺点 也可能出现双亲的劣势性状组合,或者双亲所没有的劣势性状。另外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1.5 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世界各国共同发起了一场名为“绿色革命”的农业增产运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 量。而这一成就斐然、声势浩大的运动就是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的育种方式,培育出了许多高产而且品质 优良的农作物而取得成功的。 小麦高茎D(易倒伏)、抗锈病T的纯种与矮茎d(抗倒伏)易染锈病t的纯种杂交,培育出矮茎、 抗锈病的品种。【小麦的抗病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为获得稳定的抗病类型,必须连续自交选择。】 DDTT X ddtt ↓ DdTt ↓ D_T_ D_tt ddT_ ddtt 由于后代中矮茎、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的基因型为ddT_,不一定是纯合子,所以应将其连续自交,增大 纯合子的概率,达到育种的目的。 2 诱变育种 2.1 原理 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 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2.2 诱因 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x射线、B射线、Y射线和中子流等;化学诱变剂主要指某些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 2.3 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2.4 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2.5 应用 物理诱变方法应用于植物始于1928年。L.J.斯德勒首先证实了X射线对玉米和大麦有诱变育种。1930年和1924年H.尼尔逊.爱尔和 D.托伦纳分别用辐射诱变技术获得了有真实价值的大麦突变体和烟草突变 体。化学诱变剂在植物上德应用一般认为始于1943年,当时 F.约克斯用马来糖(脲烷)诱发了月见草、 百合和风铃草的染色体畸变。 理化因素的诱导作用,使得植物细胞的突变率比平时高出千百倍,有些变异是其它手段难以得到的。 当然,所产生的变异绝大多数不能遗传,所以,辐射后的早代一般不急于选择。 我国的诱变育种同样成绩斐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诱变育种的品种数一直占到同期育种品种的1 0%左右。如水稻品种原丰早,小麦品种山农幅63,还有玉米的鲁原单4号、大豆的铁丰18、棉花的鲁棉1号等都是通过诱变育成的。 2.6 实例 太空椒正是用曾经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与普通椒相比,太空椒的果实个大、肉厚、口感 好,维生素C的含量高,在大田生产中产量比普通青椒高25~30%。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畜禽上的应用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畜禽上的应用 摘要:随着数量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机水平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数量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结合,动物育种中也不断出现新的方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以及全基因组选择(GS)。本文主要介绍了GWAS及其在几种畜禽上的应用和问题。 关键字:GWAS,牛,猪,鸡,应用 对畜禽实施标记辅助选择可提高遗传进展,但是我们首先需要找到影响畜禽重要性状的主效基因。候选基因分析和标记QTL连锁分析策略使我们对一些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方式有所了解,也找到了一些主效基因。但是生物基因组中有庞大的基因数目,很多控制畜禽经济性状的基因还无法分离和鉴定,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最好能无偏地覆盖所有基因,并能高通量检测和适应不断更新的物种基因组序列。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随着数量遗传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计算机水平的日新月异,开始出现数量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结合研究的热潮,发展为现在的分子数量遗传学。动物育种中也在传统育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方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以及全基因组选择。 GWAS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GWAS是一种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的连锁不平衡来确定影响复杂性状或数量性状的基因[1]。 GWAS目前主要是应用在人类的复杂疾病上,2005年,自从《Scienc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Klein等利用Affymetrix100K的基因芯片对年龄相关性视网膜黄斑变性进行GWAS的结果之后,一大批有关复杂疾病的GWAS报道不断出现。已经陆续报导和公布了视网膜黄斑、乳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几十种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2]。 在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SCI数据中输入GWAS的相关词,并分析其检索结果。如表1。虽然这个数据并不是很全面,但是也反映了GWAS的迅速发展。 是什么原因导致GWAS发展这么快速呢?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基础研究的支撑,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SNP数据库的建立为GWAS 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技术上的成熟,如高通量SNP芯片检测的发展;第三是统计方法的发展,GWAS因样本量大、数据庞杂,同时还需克服群体混杂、选择偏倚、多重比较等带来的假阳性问题,需要有正确严谨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1]。

基因组学(复习)

王前飞: (1)为什么要研究表观遗传学? 答: 表观遗传学主要通过DNA 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 调控等方式控制基因表达。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兴起的而且发展迅速的一个研究遗传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和应用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以及干细胞定向分化研究、基因芯片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观遗传学补充了“中心法则”忽略的两个问题,即哪些因素决定了基因的正常转录和翻译以及核酸并不是存储遗传信息的唯一载体;在分子水平上,表观遗传学解释了DNA序列所不能解释的诸多奇怪的现象。如: 同一等位基因可因亲源性别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基因印记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也可因亲源性别而异。表观遗传学信息还可直接与药物、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联系起来,营养状态能够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此外,表观遗传学信息的改变,对包括人体在内的哺乳动物基因组有广泛而重要的效应,如转录抑制、基因组印记、细胞凋亡、染色体灭活等。DNA 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尤其是某些抑癌基因局部甲基化水平的异常增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DNA 存在广泛的低甲基化和局部区域的高甲基化共存现象,以及总的甲基化能力增高,这3个特征各以不同的机制共同参与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众多恶性肿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CpG 岛甲基化。而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本质上的可逆性,又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所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肯定会对人类生长发育、肿瘤发生以及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做出新的贡献,也必将在其他领域中展示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2)表观遗传学涉及到哪些方面? 答: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的末端修饰和变异体、DNAaseⅠ高敏感位点、非编码RNA、转录因子及其辅助因子、顺式调控元件和基因组印记等。 (3)什么因素会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答: 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 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 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miRNA),反义RNA、内含子、核糖开关等) 1.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DNA转录成RNA时的是否转录及转录频率的调控,DNA 的序列决定了DNA的空间构型,DNA的空间构型决定了转录因子是否可以顺利的结合到DNA的调控序列上,比如结合到TATA等序列上。 2.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又可以分成翻译前的调控和翻译后的调控。 a、翻译前的调控主要是RNA编辑修饰。 b、翻译后调控主要是蛋白的修饰,蛋白修饰后可以成为有功能的蛋白或者有隐藏功能的蛋白。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从基因表达到蛋白质合成,其间有许多地方受到调控,这

超声波在猪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超声波在猪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测量技术在猪育种中的作用众所周知,其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往往能推动猪育种的快速发展,最著名的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猪屠宰后测量背膘厚度的办法被活体超声波扫描取代,使活体间接选择瘦肉率成为可能,从而带来了巨大的遗传进展和经济效益。几十年来,超声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猪的育种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将超声波的活体测量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运用于猪胴体性状和某些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超声波在我国猪的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目前主要处于研究阶段,但在应用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 超声测量原理及育种中活体测定的重要性 超声波频率在1~5MHz之间,尤以3.0~3.5MHz使用最为普遍。超声测量技术的原理是超声仪器发射的超声波在活体内传播时,遇到声阻值不同的组织交界处时会产生界面反射,产生一个较强的反射波,即回声,根据回声的强弱、分布即可推断不同组织在物体内的位置和大小,从而测量出其长度、周长、面积等信息。由于猪的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内脏、子宫壁、胎膜等不同组织间声阻值具有较大差异,能产生可识别的界面反射,因此这为超声波应用于猪的活体探测提供了基础。根据图像信息显示的成像方式分类,超声仪器主要分为A、B、M型,A型以波幅变化反映回声情况,为幅度调制型;B型为灰阶实时超声,采用灰度调制的二维声像图显示法,每个光点的亮度与回声的振幅(强度)成正比;M型采用辉度调制的时基显示法。动物育种上常用的是A、B型超声仪,随着技术的进步,B型应用日益广泛。猪活体各种不同组织间,由于密度、声阻值以及所处位置的深浅不同,返回由不同灰度的像素构成的图像,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我们便能迅速、直接的获得猪活体的某些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质性状的数据。此外超声波设备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并具有减少对猪的应激的特点。因此,超声成为目前改良猪肉品质的新技术之一,在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和评定胴体价值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猪肉品质的追求。世界家畜育种目标正由数量、产量的提高转向肉质品质的改善。在猪的育种工作中,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向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肌肉风味品质、提高抗逆性等方面转变。 在猪的肉质的等级评价过程中,肌内脂肪含量或大理石纹评分是判断和评价肉质优劣的主要因素和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的传统评价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种猪,而常采用后裔、同胞宰后测定,但这种方法会延长世代间隔或降低选种准确性,给育种工作带来困难。况且这些传统方法繁琐、耗时、效率低下,除不可避免的会有样品损失外,某些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偏差。因此,超声技术作为一项直接、无损、快速的可用于活体猪测量某些胴体指标和某些肉质指标的评价方法,其探索和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2 超声波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超声波设备最初应用于人类医学领域,主要分为A型机和B型机。Wild首次作了超声应用的相关报道,认为超声技术具有无损、刺激性小的特点,可用于活体动物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定量研究。随后在1956-1957年间,超声仪便已用于测量牛和猪活体的皮下脂肪。目前,猪的育种中A型机一般用来估计给出的解剖部位的脂肪和肌肉厚度,由于它能降低猪在测定时的应激,从而取代了手术式探尺的测定,但在较深的组织的测定上有其不足。B型机可以测定不同密度的各种特异性组织,现在用来估计背膘厚度、背最长肌的肌肉厚度、肌肉面积和肌肉周长等。由于它能非常精确地实时给出动物组织图像,称实时超声(real-time ultrasound machine),实时超声波技术为传统猪的选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允许在猪活体上进行无损测定,而且花费较小。目前其测量精度可达到(±)1.5mm,所需时间仅为l~2秒。现在常用来进行猪活体的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的测定。 2.1 超声用于猪活体膘厚和眼肌面积的测定测定活体膘厚和眼肌面积,在猪育种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在猪的遗传育种和性能鉴定上作为2项重要的指标参数而深受重视。超声技术测定猪活体的背膘厚度和眼肌厚度或面积已广泛应用于遗传改良。Wilson和Gresham等利用B超测定猪活体的背膘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邓立新等采用加拿大 AMI-900兽用B超仪,利用其直观的B超影像对猪的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同时活体测定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檀俊秩研究表明,福州黑猪早期选择时,以超声波活体测膘,结合体重及体长等指标,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楼平儿等用超声测定不同年龄阶段猪活体超声背膘厚,认为活体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几种育种方式专题练习

2.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3.某育种公司有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玉米品种(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玉米新品种,可以选择不同、简便而且合理的育种方法分别是( ) A.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 B.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 5.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为航天工程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试验环境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工程育种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B.航天器上搭载的植物种子必须是正处于萌发时期的种子 C.通过航天工程育种可使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6.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普遍存在,可用于诱变育种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培养普通小麦花粉得到的个体是三倍体 7.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水解相邻核苷酸间的化学键打断DNA B.DNA连接酶可将末端碱基互补的两个DNA片段连接 C.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末端延伸DNA或RNA D.逆转录酶以一条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 4.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过程,转入到受体细胞,经过受体细胞的分裂,使目的基因的遗传信息扩大,再进行表达,从而培养成工程生物或生产基因产品的技术。你认为支持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有( ) ①遗传密码的通用牲②不同基因可独立表达③不同基因表达互相影响④DNA作为遗 传物质能够严格地自我复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之为杂交育种 B.⑥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多倍 体育种 C.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方法是④和⑦,能使玉米产生新的基因(抗 虫基因),原理是基因突变 D.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再经过③过程,则 子代中Aabb与aabb的类型再经过③过程,则子代中Aabb与aabb 的数量比是3∶1 8.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基因组选择育种在草原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刘金(1971-),男,内蒙古通辽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及畜牧改良工作。 *通讯作者:吴金亮(1970-),内蒙古通辽人,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及畜牧改良工作。收稿日期:2013-11-07 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已经在奶牛、 肉牛、猪、鱼等动物育种获得了革命性突破。基因组选择可以允许育种者提前选择那些获得优越染色体片段的种畜,加快和提高遗传改良的速度和效率,降低后裔测定的成本,甚至最终取代整个后裔测定方法。基因组选择能有效提高畜禽育种的遗传进展,同时还能降低群体的近交量,是近年畜禽育种界的研究热点。 1基因组选择育种 基因组选择育种是分子育种在高通量测序时代的产物,即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群体进行研究,定位到控制某个目标性状的基因,然后通过序列辅助筛选或者转基因的方法来选育新的品种。 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本思想:育种值估计是动物遗传育种的核心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方法的实质就是利用个体本身和(或)亲属的性状记录,进行适当加权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1]。标记辅助选择主要是将影响目标性状的基因或标记信息加入到遗传评估中来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然而,标记信息所能带来的额外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它能够解释的遗传变异。畜禽遗传改良的多数目标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只能解释很小比例的遗传变异。因此,通过候选基因(candidategene)、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quantitativetraitlocimapping,QTLmapping)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等策略发现的基因或标记也只能解释较小比例的遗传变异。显然,通过此策略实施标记辅助选择难以显著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2]。基因组选择育种方法的提出解决了标记辅 助选择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基因组选择也是一种标记辅助选择,但与常规的标记辅助选择中只使用少数标记不同的是,基因组选择同时使用覆盖全基因组的标记进行育种值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育种值称为基因组育种值(genomicestimatedbreedingvalue,GEBV)。基因组选择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影响数量性状的每一个QTL都与高密度全基因组标记图谱中的至少一个标记处于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LD)状态[3]。因此,基因组选择能够追溯到所有影响目标性状的QTL,从而克服传统标记辅助选择中标记解释遗传方差较少的缺点,实现对育种值的准确预测。 在育种史上,有3个时代: 第1个时代:根据性状来选育品种。人们有意识地根据性状对后代进行选择,包括传统的杂交育种,例如对高产易感病水稻和产量较低但抗病性较强的水稻杂交,从后代中筛选出高产且抗病较强的水稻来繁殖。其特点是不需要了解性状形成的机理,直接对性状进行选择。但是由于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所以直接对性状进行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够选择到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育成一个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2个时代:根据分子标记来选育品种。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了解性状的形成是由染色体上某段DNA序列决 基因组选择育种在草原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刘金1,许艳玲1,包玉霞1,刘玉珍1,吴迎朝2,吴金亮3* 1.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额格其牧场畜牧兽医站,内蒙古通辽029109 2.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嘎达苏种畜场兽医站,内蒙古通辽029109 摘 要:文章综述了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基因组选择育种在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上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 挑战。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对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的遗传改良进展速度尤为重要。关键词:基因组选择育种;奶牛;内蒙古绒山羊;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S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 (2014)02-0042-03 ProspectofApplicationofGenomicSelectionBreedingtoGrasslandLivestockBreeding LIUJinetal.(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ofWuegeqiPastureinZhaluteCountyinTongliaoMunicipality,Tongliao,InnerMongolia029109) AbstractTheadvancesintheresearchof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aresummarizedandtheprospectsandthechallengefacedinapplicationof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tothecowsand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areanalyzed.Tousethegenomicselectionbreedingisespeciallyimportanttotheprogressofthegeneticimprovementofcowsand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 KeywordsGenomicselectionbreeding;Cows;InnerMongoliacashmeregoats;Prospectofapplication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JournalofAgri.andFores.Sci.&Tech.2014,55(02):42-44 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