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

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一、选择题

1.(2020-2021,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2.(2020-2021,宜昌)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D)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3.(2020-2021,佛山)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4.(2020-2021,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C)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5.(2020-2021,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在t2℃,将110 g M配制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C)

A.31.6 g B.110 g

C.131.6 g D.210 g

6.(2020-2021,雅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7.(2020-2021,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8.(2020-2021,黔南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 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当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10.(2020-202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11.(2020-2021,聊城)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25__g;

(2)a点的含义是__在t2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B__;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

12.(2020-2021,巴中)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 g固体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60__g。

(3)在t2℃时,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__(填一种)。

(4)在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都完全溶解得到的饱和溶液质

量A__<__(填“>”“=”或“<”)B。

13.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S∶(100+S)__ ;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蒸发结晶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__B__。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14.(2020-2021,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30__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加适量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答案合理即可)__。

15.(2020-2021,邵阳)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像回答:

(1)t °C时,KNO3的溶解度__=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2)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__降温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3)向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则KNO3__能__(填“能”或“不能”)溶解。

(4)读图,你能获取的一条信息:__随着温度升高,KNO3溶解度增大__。

16.(2020-2021,沈阳)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 g水和25 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 g水和25 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有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甲烧杯中溶液是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__加水__。

(2)20 ℃时,A的溶解度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 ℃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__20_℃时B物质的溶解度__数据来判断。

中考化学溶液计算专题复习

课题:酸碱盐计算 教学目标:掌握酸碱盐相关溶液计算,反应方程式计算 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 上节回顾:酸碱盐的通性性质并能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新学内容: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 命题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4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6克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液总质量为100克。试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2、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可以清除水垢。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0克水垢中,同时测量3分钟内产生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s 0 30 50 90 120 150 180 质量/g 0 30 50 60 80 66 6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一个测量结果有较大误差,这一点所对应的时间是_______s。 (2)请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 (3)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表型 图表题:有三种形式——图象型计算题、表格型计算题、图象和表格相结合的计算题。 解题方法——对比讨论法:通过数“量”的变化规律,抓住“质”的变化,关键是找准正好完全反应的一组数据。 (1)图象型计算题——看懂图象 (2)表格型计算题——对比讨论,通过数量抓本质,找到完全反应的数据: 例4、测定氢氧化钙试样中Ca(OH)2的含量(含有的杂质为CaCO3),共做了3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试样分

溶液、溶解度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梳理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 补充选题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 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填“>”或“<”)乙,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1)b(2) 15 (3)<小于t2℃ 3.NaCl、KNO3、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与图2所示。请回答:

溶液及溶解度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溶液与溶解度(知识点复习)

知识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6、溶解时的热现象:吸热(如硝酸铵) 温度不变(如氯化钠) 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7、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8、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 d、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 以溶液透明,注意透明和无色是两个概念。 e、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大题培优)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 【详解】 A、对比实验①和②,没有控制水和汽油的量相等,选项A不正确; B、对比实验①和③,同样没有控制水的量相等,选项B不正确; C、对比实验②和④,没有控制碘和高锰酸钾的量相等,选项C不正确; D、对比实验③和④,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选项D正确。故选D。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 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 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

2018中考化学试题溶液和溶解度曲线汇编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 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50mL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K]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4. (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5. (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 法 6. (重庆B卷)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

中考化学溶液的计算专题复习一

中考化学溶液的计算专 题复习一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考化学溶液的计算专题复习一 一、选择题 1.某Mg 和MgO 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 . B . C . D . 2.下图为M 、N 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 )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0gM 放入150g 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 .t ℃时,M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80gN 放入150g 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 D .200gN 的溶液,蒸发60g 水、冷却至t ℃后得到40g 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需加水50g C .加热时所盛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D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 4.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向100g KNO 3饱和溶液....中再加5克KNO 3晶体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 .27.6% B .24.0% C .31.6% D .34.9% 5.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B .% C .% D .% 6.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药剂学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第二章药物溶液形成理论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介电常数: 2.助溶剂: 3.增溶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药物的介电常数和溶剂的介电常数越接近,药物在该溶剂中溶解性越好。( ) 2.正辛醇的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脂质接近,因此常用作模拟生物膜测定分配 系数。( ) 3.通常所测定的溶解度是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 6.将维生素K3制备成维生素K3,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改变维生素K3的药理作用。( ) 7.在多数情况下,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顺序为无水物<水合物<有机化物。( ) 8.粒子大小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的规律是:药物粒子越小,药物的溶解度越大。( ) 9.温度升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 10.许多盐酸盐类药物在生理盐水中溶解度减小的原因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 11.苯巴比妥在2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ml,在40%乙醇中的溶解度为 /100ml,在90%乙醇中溶解度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 ) 12.碘溶解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增溶。( ) 13.灰黄霉素溶解时加人胆酸钠的目的是增溶。( ) 14.药物溶液的pH值的调节主要考虑机体的耐受性、药物的稳定性及药物的溶解 度。( ) 15.药物的pK a越大,碱性越强。( ) 16.同一药物的多晶型中,亚稳定型比稳定型的溶出速率与溶解度均大。( ) 17.药物溶解度参数与生物膜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越易吸收,吸收也越快。( ) 18.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则药物溶解度小。( ) 19.介电常数大的药物其极性小,介电常数小的药物极性大。( ) 20.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 三、填空题 1.药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药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时药物在该溶剂中的 溶解度,反之,则。 2.药物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 3.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当药物的△H S<0,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4.增溶剂对难溶性药物的主要作用有;;。 5.用聚山梨酯80对维生素A棕榈酸酯进行增溶时,正确的加入方法是。 6.药物的溶出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可分为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 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 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 7 14 56 70 /g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 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第3题图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 号)。 ① 蒸发水② 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 加入水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答案】(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完整版)初三化学有关溶液的计算)

课题 有关溶液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有关溶液的计算 教学内容 有关溶液计算的复习 ■基本公式 (1)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 (2)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100s (3)%100?=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注意点:(1)一定温度下(2)饱和状态 ■质量分数 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注意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4)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1)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3)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4)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 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溶解度S 与质量分数C%之间的换算 (1)c%=100 s s +×100%(2)S =c -100c ×100g 换算前提:温度不变、饱和状态 ■溶解度曲线 (1)曲线上方区域点表示在该温度下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并有溶质析 出, 即没有全部溶解,如图中点a (2)曲线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没有溶质析出也不能继续溶解,如图中点b

29.中考化学专题15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 (解析版)

专题15 溶液的形成与溶解度 考向1 溶液的形成 【母题来源】2019年山东省临沂市 【母题题文】 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蔗糖D.植物油 【答案】C 【试题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的形成,包括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化学定义的理解情况。 【命题方向】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以及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是常考形式,另外中考命题还经常考查乳化现象。 【得分要点】掌握溶液的概念是解题的前提。 考向2 溶解度曲线分析 【母题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 【母题题文】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1T C?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0T C?时,两溶液的质量仍然相等 B.温度为1T C?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C.温度为2T C?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答案】B 【试题解析】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为T1℃时,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0℃时,甲析出的固体比乙多,两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A错误;B、温度为T1℃时,它们的溶解度都小于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C、温度为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故选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运用,对学生考查的要求是掌握溶解度曲线中起点、交点及变化趋势的含义,及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题目难度较大,知道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下得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及根据变化趋势确定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式及溶质的结晶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命题方向】溶解度知识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溶解度曲线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判断及确定,根据变化趋势判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晶方式的运用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在中考题中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得分要点】知道溶解度曲线的各点及各部分的涵义,会分析溶解度曲线的起点、交点、及变化趋势,明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下得点表示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过饱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复文教育 精品小班课程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20XX年暑假09HX16

教学内容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其它条件不变,NaCl 饱和溶液中________(能、不能)溶解KNO 3。 2、将KNO 3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将KNO 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将Ca(OH)2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方法;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若800ml98%(密度为1.84g/ml )的浓硫酸溶液稀释成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5、t ℃时一定量A 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1.4%,向其中再加入1克A 物质溶液 恰好饱和,此饱和溶液中溶质分数是26.4%。求原溶液的质量及t ℃时A 物质的溶解度。 二、知识梳理 (一)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定义公式:C%= 液质m m ×100%=剂 质+质 m m m ×100% (二)、溶液中综合题及真题解法 三、例题精讲 不同曲线横坐标纵坐标的移动问题 例1、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据图回答: ④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 2℃,三种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Ⅰ.b >a =c Ⅱ.a =b >c Ⅲ.a >b >c Ⅳ.b >a >c 举一反三: ①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e f m q t 0 T 0'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周练习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周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 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 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冰生石灰蔗糖水B.碘酒纯水空气 C.液氧盐酸冰水混合物D.金刚石干冰食盐水 3.下列选项中是溶液的是() A.把泥沙放入水中B.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C.医疗上应用的葡萄糖溶液D.治疗扁桃体炎用的青霉素钾溶于水摇匀 4.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大 5.在一定的温度下,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并充分搅拌,其中肯定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氯化钠和水B.硫酸钡和水C.氢氧化钙和水D.酒精和水 6.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B.增加溶质C.改变温度D.加快搅拌 7.在10℃时,把36克NaNO3放在45克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溶液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是() A.80克B.20克C.36克D.72克 8.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填写下列空白: ①在_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3℃时,A、B、C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 ④若这三种物质分别是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 则A表示_______,B表示_______,C表示_______(填物 质名称); ⑤(用ABC填空)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类似于_______,少数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类似于_______,也有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类似于_______。

(完整版)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专项训练 1.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资料

溶液的形成练习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 ...溶液的是( )。 A.糖水 B.蒸馏水C.碘酒 D.汽水 2.在①石灰水;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等几种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是因为溶解而导致温度有明显变化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C.冰块 D.硝酸钾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形成紫色溶液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5.下列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后者为溶液的一组是( )。 A.液氧、稀硫酸B.氯化氢气体、盐酸 C.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D.糖水、海水 6.下列物质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振荡,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木炭粉 B.铜粉C.大理石粉 D.银粉 7.锌粒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锌粒有剩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锌 B.硫酸C.硫酸锌 D.硫酸铜 8.铁和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只有硫酸亚铁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9.只需用水就能清洗干净的是( )。 A.附有氧化铁的试管B.附有植物油的试管 C.内壁有水垢的热水瓶 D.附有食盐的烧杯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C.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D.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溶液温度一定不变 11.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12.将下列溶液的溶质或溶剂的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溶质 可用制取氢气的稀硫酸溶液 用于医疗消毒的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 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医疗用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 澄清的石灰水 14.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把适用的试剂、操作方法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加适量盐酸、过滤、蒸发;②加适量水、过滤、蒸发;③加适量水、过滤;④加热(或高温灼烧); ⑤加适量盐酸、蒸发。 (1)碳酸钙中含有少量Na2CO3:________。 (2)KCl粉末中含有少量K2CO3:________。 (3)CaO中含少量CaCO3:________。 (4)MnO2中含有少量炭粉:________。 (5)KCl中含有少量MnO2:________。 15.(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17.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A.两种物质组成的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18.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19.组成溶液的溶质 A.只能是气体 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固体 D.可能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 20.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 D.设备简单 21.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 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22.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__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其中,能溶解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剂,被____________的物质叫溶质。23.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