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过桥问题教案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列车过桥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列车过桥问题

2、提高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认识

3、让学生掌握列车过桥问题的基本公式:列车速度×过桥时间=车身长度+

桥长

二、难点及重点

列车过桥,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列车运动路程是桥的长度加车的长度三、教学策略及方法

讲解,PPT演示

四、教学设计

1、导入:

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同学们有没有跟父母去哪儿玩呢?是自家开车去玩还是乘坐火车、飞机呢?火车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2、教学内容:

例题:这辆火车每秒行20米,车的长度是20米,桥长320米,这辆火车全部通过桥要用多长时间?

用PPT放出这道题目,提问:有没有学生会做,如学生做出错误解答,板书写出学生的错误解法,并指出错误;如学生回答正确,询问解题思路方法。回顾速度路程时间的基本公式,这道题求的是时间,需要在题目中找到速度和路程,提问:火车运动的速度是多少?并利用PPT

基本行程问题火车过桥教案

火车过桥问题 (一)、知识点梳理 1、基本追击问题与相遇问题模型 追及模型甲、乙二人分别由距离为S的A、B两地同时同向(由A到B的方向)行走.甲速V甲大于乙速V乙,设经过t时间后,甲可追及乙于C ,则有 S=(V 甲一V 乙)X t 相遇模型甲、乙二人分别由距离为S的A、B两地同时相向行走,甲速为V 甲,乙速为V乙,设经过t时间后,二人相遇于C ?则有 S=(V 甲+V 乙)X t V = X t c * 八t * 乙 - ------- 4^----- - -------- 1 2、火车过桥问题 火车在行驶中,经常发生过桥与通过隧道,两车对开错车与快车超越慢车等情况。火车过桥是指全车通过”即从车头上桥直到车尾离桥才算过桥” 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 过桥的路程=桥长+车长 车速=(桥长+车长)*过桥时间 通过桥的时间=(桥长+车长)*车速 桥长二车速X过桥时间-车长 车长二车速X过桥时间-桥长

(二)例题 一、追击问题 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35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2、甲、乙两车同方向行驶,甲车速度300米/分,甲车先行3000米;乙车开始出发,速度为700米/分,每行驶3分钟,停靠1分钟,问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解析:第一个四分后,相距3000-(700-300)*3+300=2100。第二个四分后,相距2100-(700-300)*3+300=1200。再追三分正好1200-(700-300)*3=0 二、相遇问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60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正好走了30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清洁车执行A、B两地间清洁任务,甲单独清扫需2h,乙单独需3h, 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相遇时甲比乙多扫6km,A、B间共多少km 解析:甲每个小时清扫AB两地全长的1/2,乙每小时清扫AB两地全长的1/3。 则甲乙两人同时清扫需要时间为1/(1/2 + 1/3) = 6/5小时。 已知6/5小时甲比乙多清扫6km,且每小时甲比乙多清扫全长的(1/2 - 1/3)=1/6。那么6/5小时甲比乙多清扫全长的(6/5 * 1/6 )= 1/5。即全长的1/5就是6km。那么全长是6/(1/5) = 30km 三、火车过桥问题 (1)过桥、过隧道 例1 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二车长+ 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解:(800+150) - 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 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 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分析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 离洞,共走车长+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米的速度行了40秒。 解:(1)火车40秒所行路程:8X 40=320(米) (2)隧道长度:320-200=120(米) 答:这条隧道长120 米。

小学数学火车过桥问题例题和练习

小学数学火车过桥问题 1、一人每分钟60米的速度沿铁路步行,一列长144米的客车对面而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秒,求列车的速度? 解题思路:解答:【可以看成一个相遇问题,总路程就是车身长度,所以火车与人的速度之和是144÷8=18米,而人的速度是每分钟60米,也就是每秒钟1米,所以火车的速度是每秒钟18-1=17米. 2、两列火车,一列长120米,每秒钟行20米;另一列长160米,每秒行15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秒钟? 解答:如图: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两列火车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辆火车的车身长度之和,即120+160=280米,所以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所用时间为280÷(20+15)=8秒. 3、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钟2米,一列火车从后面开来,越过他用了10秒钟,已知火车的长为90米,求列车的速度。 解答:【分析】此题是火车的追及问题。火车越过人时,车比人多行驶的路程是车长90米,追及时间是10秒,所以速度差是90÷10=9米/秒,因此车速是2+9=11米/秒。

1、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 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17 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20 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 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18 4、某列火车通过342米的隧道用了23秒,接着通过234米的隧道用了17秒,这列火车与另 一列长88米,速度为每秒22米的列车错车而过,问需要几秒钟?4 5、一列火车全长265米,每秒行驶25米,全车要通过一座985米长的大桥,问需要多少秒钟?50 5、一列长50米的火车,穿过200米长的山洞用了25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10 6、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1分钟, 求这座桥长多少米?1560 7、一列货车全长240米,每秒行驶15米,全车连续通过一条隧道和一座桥,共用40秒钟, 桥长150米,问这条隧道长多少米?210 8、一列火车开过一座长1200米的大桥,需要75秒钟,火车以同样的速度开过路旁的电线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教学目标: 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见招拆招,体验文本,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某一类型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 2 .根据文本主题,接招过招,自主设定情节,按训练要求写作。 3 .通过相互合作,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展开想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读了《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你认为阿历克斯给这个故事的定位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看看它是否对故事作了定位? “当然,这位神秘的博西先生之所以给我父亲一次机会,是因为父亲首先 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 ——机会来自执著和认真。(成功的前提) “后来,他抓住这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 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人的成功,改变了整个家庭。(成功的意义) 二、整体感知 开头、主干、结尾不同比例的文章,表现出不同的节奏、风格。 1 .那么,这篇文章的开头、主干、结尾又是怎样的? 头:第 1节(现在:我们) 主干:第 2— 9节(回忆:父亲)尾:第 10— 11节(现在:我们) 这样的设计,看上去的确很美——入题快,故事短小精悍,结尾点题,一目了然。 2 .既然故事着重写父亲的故事,那么,去掉头尾行不行?文中哪句话可以证明? “他抓住这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 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人的成功,改变了整个家庭。成功,影响深远。头和尾,同样重要。 三、细节感知 为了突出父亲的执着和认真,这个故事是怎样借“偶然相遇”在细节上进行进行包装的? 1 .看看如何从细节包装父亲这个形象?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2 .从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是哪些因素让父亲因为一次偶遇而成功?用几个词概括。 3 .阿历克斯说,父亲的成功来自执著和认真。纵观父亲的故事,你认为父亲之所以成功,还有哪些原因?为什么?总结:阿历克斯告诉我们,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出笼的过程,包含了定位、设计和包装。这三样做好了,才有可能推销成功(发表,作者获得普利策奖)。 定位:成功来自执著和认真。(主题) 设计:现实——回忆——现实(结构)包装:语言动作肖像(细节) 阿历克斯还告诉我们,成功,有时就是一个个的“偶然”累积而成。 四、文本实践 “这出人意外的恩惠使父亲不用再每天奔波于学校、打工餐馆之间,使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导学案及答案

第十课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自主走进文本语言,领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2. 研讨交流,学会筛选重要的文本信息,把握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题。 3. 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应该以认真、执著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学习重点难点】 1.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2. 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执著”的精神。 【学习方法】 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案 (一)作家作品 阿历克斯?哈利,也有翻译为亚历克?黑尔的,黑人作家。生于纽约州伊萨卡。他在海岸警卫队服役期间(1939——1959)当过记者,后来帮助撰写了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传记》一书。哈利在要找出黑人传统的欲望驱使下,对冈比亚有关的口头传说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自己家庭的根可追溯到七代之前的一个非洲人,他作为奴隶于1767年被运到安纳波利斯。哈利以大量的史实作基础,增补了一些细节,写成了《根》一书。这部黑人家史获得1977年普利策特别奖,在美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后轰动一时。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前半期,美国国内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南方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在白人奴隶主的种植园里,赤身裸体的黑人奴隶被迫进行繁重的劳动,每天都要干18到20个小时的活。奴隶主甚至在他们控制的州里实行“蓄奴”,把黑人像牲畜一样大量“饲养繁殖”,为他们提供廉价劳动力。在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的推动下,美国总统林肯宣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于1865年全面废除了奴隶制。 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二战以后,在美国国内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国际声援下,黑人地位才开始得到提高。 (三)文化常识 普利策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由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出版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课题:《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品位语言的特色和表现力,整体感知简练、生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风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辨证的看待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如何把握人生中的机遇,培养学生认真、执着的品质 教学重点: 准确阐述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品位文章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辨证的看待问题,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再现法、辩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一天,当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陷入了选择的困境,如选择穿什么衣服,选择走哪条路来学校,是骑车、还是坐公交……看来,每个人的人生是有一个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所决定的。今天,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向我们讲述了他父亲通过正确的选择,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故事。 二竞赛规则布置(课前落实) 1、按照现在的座位分为四个组,每组选出发言代表两人,如果代表回答不出问题,而同组成员可以回答,只加一半的分数,若本组答不出,可以向其他组求助,答对,他组得5分。 2 、每组分别选取一位公正、公平的同学为裁判,加上任课老师,共五人成立评委团。 3、比赛共有四个环节组成:基础得分题;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4 、得分最高的组每个同学获得学科积分3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第四名得0分。 三比赛开始 (一)基础得分题(每组满分100分)

如果在朗读时,出现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任意一项,扣除基础分20分。(这种形式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投入到文本中去,不象平时上课朗读也显得有口无心。) 注:估计此环节所需时间为6分钟 (二)必答题 每组推选的两个同学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回答正确每题得10分,如果由同组同学帮忙回答出来得5分,向其他组同学求助的,回答出来他组得5分。 这一环节主要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主:

四年级火车过桥问题教学设计

1 课题 火车过桥 适用程度 P/T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方面 1、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火车过桥问题; 2、提高学生对行程问题的认识 情感方面 1.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火车过桥问题的分析及应用 教具 讲解、演示、图示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Step 1: 例1.一列火车通过长540米的山洞需30秒,已知车长90米,求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的车速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时间。 解:(540+90)÷30=21(米/秒) 答:火车的速度是21米/秒 Step 2: 一列火车长300米,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长江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70秒,这座长江大桥长多少米? 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速度×时间=车长+桥长。 所以桥长=速度×时间—车长。 解:70×20-300=1100(米) 答:桥的长度是1100米。 Step 3:例3: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40秒钟,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3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 火车40秒行驶的路程=桥长+车长;火车30秒行驶的路程=山洞长+车长。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由于车长与车速都不变,所以可以得出火车40-30=10秒能行驶530-380=150米,由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车长也好求了。 解:(1)火车速度:(530-380)÷(40-30)=150÷10=15(米/秒) (2)火车长度: 15×40-530=70(米)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5米,车长70米。 Step 4: 301次列车通过456米长的铁桥用了27秒,经过一位站在铁路边的扳道工人用了8秒。列车的速度和长度各是多少? 分析:从两个不同的时间得到两个对应的路程,但是没有一 (20 mins) (10 mins) (10mins) (10 mins)

《火车上的相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①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②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③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④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⑤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⑥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⑦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⑧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⑨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⑩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句把握中心。 2.能力目标:以反向设问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偶然性。 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自主合作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学生观看视频《闯关》,思考:视频中求职者会被用人单位接受吗?为什么? (二)介绍作者。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性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横线字注音 ①积zǎn()②颠bǒ()③yì()日 ④忐忑不安()⑤执著()⑥呷()着牛奶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形容心神不定,胆怯。() ②既能勤劳,又能俭省。() 2、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的这次“偶遇”给他带来了什么? 3、为什么无论何时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起“父亲”和 “那位神秘先生”?

4、博西先生为什么要帮助他? (五)反馈交流: 1、解决字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横线字注音 ①积zǎn(攒)②颠bǒ(簸)③yì(翌)日 ④忐忑不安(tǎntè)⑤执著(zhuó)⑥呷(xiā)着牛奶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形容心神不定,胆怯。(忐忑不安) ②既能勤劳,又能俭省。(克勤克俭) 2、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的这次“偶遇”给他带来了什么? 明确:父亲和博西先生, 在列车上“偶遇”的博西先生为他整整一学年的伙食、学费以及书费捐赠了500美元。 3、博西先生的帮助,使父亲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成就了事业,是博西先生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发展轨迹。 4、博西先生为什么要帮助他? 明确:父亲首先展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执著、认真。 (六)合作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解答疑难问题。 父亲的执著、认真主要体现在哪里? 提示:阅读4至5段,请同学们从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把体现父亲品质的重要语句找出来。 明确:①行动上:“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 ②行动上:“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 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③语言上:“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 学生,先生。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 ④心理上:“他积攒了不少钱,远远超出了回家的路费。父亲想, 这点积蓄已够整整一学期的费用,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七)探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解答疑难问题。 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

数学春季精英版教案 四年级-12 列车过桥

第12讲春季野营训练 ——列车过桥 【教学内容】 《精英版数学思维训练教程》春季版,四年级第12讲“春季野营训练——列车过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列车过桥、错车问题,并在演示、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掌握基本数量关系,会解答有关列车过桥问题。 数学思考: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操作演示列车过桥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列车过桥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课件、模型小火车、直尺、橡皮、小刀、铅笔头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说一说。(火车和人从相遇到离开所走的路程就等于一个火车的车长) 解析按钮出示动画: 火车和欢欢迎面走来,从相遇到离开。如下图: 下一步: 从相遇到离开:欢欢路程+火车路程=一个车长 (2)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做?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答案: 147÷(18+3)=7(秒) 答:火车经过欢欢身边要7秒。 (3)小结 火车和人从相遇到离开所走的路程就等于一个火车的车长。 (三)教学例3 例 3:欢欢沿着铁路旁的便道跑步,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他身旁通过的时间是7秒。已知客车长 105米,每秒行20米。欢欢每秒跑多少米? (1)学生快速读题。 指导:学生小组演示客车从xx身后开过的情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通过操作、演示,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发现: I.列车在行驶,人也在同方向前进,列车从后面超过

火车过桥教案

火车过桥教案 Train crossing bridge teaching plan

火车过桥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 3.正确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 堂作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 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 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 5、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 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 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 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 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

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 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 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 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 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 6、认读带读字: léi hòu màn 雷锋时候漫过 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 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

小学四年级奥数 火车过桥问题

第六讲火车过桥问题 学习内容:火车过桥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列车过桥问题; 2、对于问题能够仔细分析、灵活求解,切忌生搬硬套关系式。 课前热身: 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5 千米,经过5小时相遇,问:乙的速度是多少? 解答:甲乙5个小时路程和是300千米,相遇时间是5小时,所以二人的速度和是300÷5=60千米/时,乙的速度是60-35=25千米/时.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60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正好走了30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300÷50×60+300 =360+300 =660 一、火车过桥问题 例1 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列车过桥,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车长+桥长,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解:(800+150)÷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50秒。

例2 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分析: 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共走车长+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米的速度行了40秒。 解:(1)火车40秒所行路程:8×40=320(米) (2)隧道长度:320-200=120(米) 答:这条隧道长120米 例3 一列火车长119米,它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小华以每秒2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分析: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解:(1)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15+2=17(米/秒) (2)相距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119米 (3)经过时间:119÷17=7(秒) 答:经过7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例4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客车长120米,每秒速度为10米.求步行人每秒行多少米? 分析: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秒钟,实际上就是指车尾用15秒钟追上了原来与某人120米的差距(即车长),因为车长是120米,追及时间为15秒,由此可以求出车与人速度差,进而求再求人的速度。 解:(1)车与人的速度差:120÷15=8(米/秒) (2)步行人的速度:10-8=2(米/秒) 答:步行人每小时行2米/秒。 知识小结: 列车过桥时所走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速度=(桥长+车长)÷时间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学设计 周美芬 【教学目标】 1.掌握从文中寻找关键段落和语句的方法,正确理解、阐释课文容要点。 2.掌握列提纲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学会辨证看待问题。 4.培养学生执著、认真的品质,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容、准确阐释文意的能力。 2.把握文章涵,树立认真学习、执著追求目标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 对文章议论性语句的深层理解。 【教学方法】 质疑法、探讨分析法、辩论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时准备:准备辩论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有过独自坐车的经历,很多时候,在车厢里,我们面对的是素不相识的人们,我们的人生是否会因为这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而改变呢?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车厢里,主人公的命运因为和陌生人的“偶遇”而发生了改

变。 二、作者简介 阿历克斯?哈利,一般翻译为亚历克?黑尔,美国黑人作家。哈利以大量的史实作基础,增补了一些细节,写成了《根》一书。这部黑人家史获得1977年普利策特别奖,在美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后轰动一时。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三、.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他们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西蒙?阿历克斯?哈利和一位名叫博西的神秘先生。 父亲是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神秘先生”是乘客。 (2)父亲的这次“偶遇”给他带来了什么? 明确:在列车上“偶遇”的博西先生为他捐赠了500美元,能解决他整个一学年的伙食费、学费以及书费。 (4)、“神秘先生”为什么会资助父亲? 明确:因为父亲体现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5)在文中标画出能够体现父亲人生品质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提示学生从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把体现父亲品质的重要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说明)

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三道典型例题(附解题思路及答案)

行程问题(火车过桥问题)三道典型例题(附解题思路及答案) 我们在研究一般行程问题时,都不考虑运动物体的长度,但是当研究火车过桥过隧道问题时,有一火车的长度太长,所以不能忽略不计。 火车过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最简单的过桥问题,火车过桥。 例:一列长120米的火车,通过长400米的桥,火车的速度是10米/秒,求火车通过桥需多长时间?解题思路:火车行的路程是一个车长+桥长,然后利用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出通过桥的时间。答案:(120+400)÷10=52(秒) 答:火车通过桥需要52秒。 2、两列火车错车问题。 例(1):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乙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当两车错车时,甲车一乘客,看到乙车火车头从她的窗前经过,到乙车车尾离开他的窗户,共用时8秒,求乙车的长度。解题思路:这类问题类似于相遇问题,路程是乙车车长,然后利用公式路程=速度和x时间算出乙车车长。

答案:(20+25)x8=360(米) 答:乙车长360米。 例(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乙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已知甲车长250米,乙车长200米,从两车车头到两车车尾离开,需要多少时间? 解题思路:这类问题类似于相遇问题,路程是两车车长,然后利用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和算出错时间。 答案:(200+250)÷(25+20)=10(秒) 答:需要10秒。 3、两列火车超车问题。 例:两列火车同向而行,甲火车的速度是20米/秒,乙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已知甲车长250米,乙车长200米,从乙车车头追上甲车车尾到乙车车尾离开甲车头需多少时间? 解题思路;此类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追及路程是两车的车长和,然后利用追及问题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求出时间。 答案: (250+200)十(25-20)=90(秒) 答:需要90秒。

一次相遇问题例题教案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行程问题一般又分三种: A、相遇问题; B、追及问题; C、过桥问题(列车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中参与的人或者物是两个或以上(一般是两个),一般是同时出发,不同时出发的较少。 一次相遇模型: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 解题关键(如果两人同时出发):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速度差=路程差÷行驶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

在D地相遇。 解题关键(如果两人同时出发):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解决相遇问题的两把核心钥匙:①求速度和;速度比=路程比; 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②数形结合方程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宏观大的视角) 一次相遇 例1(求路程)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画图分析,两种方法) 练习: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两种方法)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两种方法)

7第七章 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问题公式7个

第七章火车过桥问题 概念 【数量关系】 火车过桥问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人与车 相遇:路程和=火车车长, 速度和=车速+人速 火车车长÷(车速+人速)=相遇时间 追及:路程差=火车车长,速度差=车速-人速 火车车长÷(车速-人速)=追及时间 (2)车与车 相遇:路程和=甲车长+乙车长 速度和=甲车速+乙车速 (甲车长+乙车长)÷(甲车速+乙车速)=相遇时间追及:路程差=快车长+慢车长,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快车长+慢车长)÷(快车速-慢车速)=追及时间 (3)头对齐,尾对齐: 头对齐:路程差=快车车长 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 快车车长÷(快车速-慢车速)=错车时间

尾对齐:路程差=慢车车长,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 慢车车长÷(快车速-慢车速)=错车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请大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好题是属于那种类型,同时要弄清公式,最好能把这三种情况的图画一遍,如果考试的时候忘记公式的时候可以通过画图分析,以不变应万变。 例题 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长是280米,慢车的车长是385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11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2.有两列同方向行驶的火车,快车每秒行30米,慢车每秒行22米,如果从两车头对齐开始算,则行24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从两车尾对齐开始算,则行28秒后快车超过慢车。那么,两车长分别是多少?如果两车相对行驶,两车从头重叠起到尾相离需要经过多少时间? 3. (真题)列车通过250米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又知列车的前方有一辆与它同向行驶的货车,货车车身长320米,速度为每秒17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多少秒? 4.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教案 【作者简介】 阿历克斯?哈利,是美国黑人作家。他以自己家庭大量的史实作基础,写成了《根》一书。这部黑人家史获得1977年普利策特别奖,在美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后轰动一时。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分为两类:新闻界和创作界。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被视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绍兴中专张悦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学习,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语文能力; 2、通过对父亲执着、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3、以反向设问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译作,翻译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优美,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是一个可选的教学点。而且,“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语文课程新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对语言的体悟涵泳能力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而且,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人生感悟,能更好地笑面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延伸理解。 四、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火车过桥问题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火车过桥问题 【知识要点】: “火车过桥”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情况。首先要清楚列车通过一段桥,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火车运动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题的关键。其它问题可以按照行程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来解决。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时可以利用身边现成的东西,如橡皮、铅笔等,根据题意动手演示,使题目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找到解题的线索。 基本关系是: 火车走过的路程=车长+桥长。 (火车长度+桥的长度)÷通过时间=火车速度 【基础练习】 一、复习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1、小明每分钟走60米,照这样的速度,10分钟能走多少米? 60×10=600(米) 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2、改编成两道除法题。 (1)小明每分钟走60米,照这样的速度,走完600米需要多长时间? 600÷60=10(分钟) 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明10分钟能走6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600÷10=60(米/分) 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题型精选】 (一)基本题。 1、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行驶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就能求出经过大桥所需时间。

(6700+100)÷400 =6800÷400 =17(分钟) 答: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17分钟。 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 分析:这是过桥问题中求车速的问题。利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关系式。注意火车所行驶的总路程是车长+桥长。 (160+440)÷30 =600÷30 =20(米/秒) 答: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 3、一列火车长240米,这列火车每秒行15米,从车头进洞到全车出洞共用20秒,山洞长多少米? 分析:火车过山洞和火车过桥道理一样。从车头进洞到全车出洞行驶的总路程是车长+山洞长。 15×20-240 想一想:为什么要减去240米呢? =300-240 =60(米) 答:山洞长60米。 总结火车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 (1)路程=桥长+车长 (2)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 (3)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 (4)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 (5)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 (二)变式练习: 1、某列车通过360米长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接着通过第二个216米长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必须要知道列车通过隧道的路程和速度,接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列车的速度。 思考:(1)列车的速度能用350÷24或216÷16吗?为什么不能? (2)怎样求出火车的速度? (360-216)÷(24-16) =144÷8 =18(米/秒) 18×24-360 或 18×16-216 =432-360 =288-216 =72(米)=72(米)

小学一年级语文《过桥》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过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课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 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 (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完整版)中职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带答案)

2018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五)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chī)情慰藉.(jì) 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ī) 虹霓.(ní)戏谑.(xuè) 诗行.(háng) C.雾霭.(ǎi) 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 D.流岚.(lán) 粗犷.(guǎng) 濒.危(pín) 绮.丽(q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一言堂旁证博引弃之如蔽履 B.诡密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杀风景讳莫如深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忘年交怵目惊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漏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今天我们提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创造能力。 D.生活的逻辑,抗议着书本上、文件上的某些逻辑,实践的检验,冲击着错误的、过时的结论。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 ...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 ....,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某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 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 ....来形容,实不为过。

火车过桥问题练习

火车过桥问题 1.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得速度穿过200米长得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多少秒? 2.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火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3.一列火车长240米,每秒行15米,这列火车从车头进入山洞到车尾离开山洞共用20秒,山洞长多少米? 4.一列火车长700米,从路边得一棵大树旁通过,用100秒。以同样得速度通过一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240秒,这座大桥长多少米? 5.一列火车长200米,通过一条长430米得隧道用了42秒,这列火车通过一个站台得时候用了25秒,求这个站台有多长? 6.一列火车通过长530米得桥需40秒,以同样得速度穿过某山洞需30秒。已知这列火车全长70米,求这个山洞长多少米? 7.301次列车通过450米长得铁桥用了23秒,经过一位站在铁路边得扳道工人用了8秒。列车得速度与长度各就是多少? 8.一列火车经过一根信号灯用了9秒,通过一座长468米得桥用了35秒。问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9.一列火车通过440米得桥需要40秒,以同样得速度穿过310米得隧道需要30秒。这列火车得速度与车身长各就是多少? 10.一列火车通过530米得桥需要38秒,以同样得速度穿过380米得山洞需要32秒。求这列火车得速度与车身长各就是多少米? 11.一列长240米得火车通过一座长1000米得大桥,火车完全在桥上得时间就是40秒,那么这列火车得速度就是每秒多少米? 12.一列火车以每秒25米得速度通过一条长2400米得隧道,已知火车完全在隧道里得时间就是80秒,求这列火车得车身长就是多少米? 13.一个长200米得车队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车队完全在桥上得时间就是8分20秒,已知这个车队得速度就是每秒13米,求南京长江大桥长多少米? 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800米得大桥,从火车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共用50秒,而火车完全在桥上得时间就是30秒,求这列火车得车身长多少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