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控制和消毒措施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控制和消毒措施

1.出水水质控制

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是指处理后进入受纳水体的尾水。本工程采用微曝氧化沟法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设计中主要设备采用进口设备和国产优质设备,监测仪表和控制系统采用进口设备,自动监控水平较高。因此,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能达到相应要求的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转后,每天将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保护周围地区的环境将起到良好的作用。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构筑物的生产污水均回排至厂内污水泵房,提升后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直接向外排放。

由于日常运行管理及水质水量的波动,可能造成系统除磷效率的波动,因此,为保证出水水质,本设计特别附加化学磷系统。2.消毒措施

人工湿地上清液除大肠肝菌未达标外,其他指标均已达到设计指标,因此须采取消毒措施,本设计采用紫外线消毒措施。

紫外线消毒是近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消毒方法,它是通过对水体进行紫外线辐射,将水中的有害菌杀死,同时不改变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且不产生气味和其它有害的卤代甲烷等副产物,它是一种高

效、安全、环保、经济的技术。因此,在净水、污水、回用水和工业水处理的消毒中,紫外线消毒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消毒技术。

紫外线具有广谱杀菌性,紫外线消毒是通过光化学作用破坏病原体的核酸(DNA和RNA),从而有效阻止它们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分裂。最终病原体不能够复制、不能传播而最终死亡。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 引言 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质,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措施。 1.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采取以下措施可以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 构建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污水的基本措施。通过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 推广家庭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农村地区或偏远地区,推广家庭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处理分散产生的污水,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2. 水体保护 保护水体是预防水污染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水体的质量和健康:

- 设立水源保护区:设立水源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保护水体的原始状态。 -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采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3. 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管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水体的质量变化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水污染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4. 科学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效果。以下措施可以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 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先进的污染物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和准确性。 - 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广新水处理技术、新材料等,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结论 通过采取污水处理、水体保护、环境监测与管理以及科学技术 支持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同时,加强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合力,可以进一步 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效果和水质的改善。 以上是关于水污染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污水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污水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污水污染问题。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对人类的健康也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污水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势在必行。本文 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污水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 1. 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 污水净化技术是解决污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将重点介 绍常用的污水净化技术及其应用。 1.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学原理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其中,活性污泥法和植物修复法是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静态或动态的生物反应器,让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分解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它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适 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植物修复法则是利用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点,将植物种植在污染区域,并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改善水质。这个技术适用于江河湖泊 的修复和城市景观建设。 1.2 物理化学技术 物理化学技术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和化学原理来处理污水。其中, 活性炭吸附法和高级氧化技术是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能,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这个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特定有机物质。 高级氧化技术则利用氧化剂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氧自由基,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这个技术适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物质和微污染物。 2. 污水排放管理及监测手段 除了污水净化技术,污水排放管理和监测手段也是防治污水污染的重要环节。 2.1 排污许可制度 排污许可制度是通过向企业和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规范其排污行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水的排放。 2.2 污水监测 污水监测是对污水排放进行系统、全面地监测和评估。通过在排放点和入河口等位置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污水的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为了加强污水污染的防治,推进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水治理设施。 3.1 污水处理厂建设

污水处理措施

污水处理措施 引言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环境问题。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水资源。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五个主要措施,并详细阐述每个措施的原理和应用。 一、物理处理 1.1 沉淀 沉淀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重力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这是因为悬浮物比水的密度大,因此会沉降到底部。沉淀池是常用的沉淀设备,通过控制水流速度和沉淀时间,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1.2 过滤 过滤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下来的方法。常见的过滤介质包 括砂石、活性炭等。过滤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提高水质。 1.3 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将污水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通过高速旋转的离 心机,可以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迅速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二、化学处理 2.1 氧化 氧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如氯气或臭氧,可以将污 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的污染,提高水质。 2.2 沉淀剂处理

沉淀剂处理是通过添加沉淀剂,如铁盐或铝盐,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凝 聚成较大的团块,从而方便沉淀和分离。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提高水质。 2.3 调节pH值 调节pH值是通过添加酸碱来改变污水的酸碱度,从而调节污水中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污水处理过程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调节pH值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 效果。 三、生物处理 3.1 好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在好氧条 件下,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净化污水。 3.2 厌氧处理 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沼气的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有机酸,从而净化污水。 3.3 植物处理 植物处理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来净化污水。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叶片, 可以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和有机物,同时植物的生长也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四、高级处理技术 4.1 膜分离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源头治理、水质监测与评估、水处理与净化、立法与政策、公众教育等方面。 首先,源头治理是防治水污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源头治理主要指对于水环境污染源进行控制和管理。首先,需要从工业企业入手,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工作,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排污标准。其次,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需要推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避免肥料和农药流入水体。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需要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建设规范的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其次,水质监测与评估是实施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基础。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检测,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变化趋势。水质监测的数据可以提供给决策者和管理者,为制定合理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评估水体健康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于重点污染源进行重点监管和处理。 第三,水处理与净化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水处理与净化主要指采用技术手段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的程度。常用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利用过滤、吸附、沉淀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杂质。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转化成易于去除的物质。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去除。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以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水处理技术,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和易腐蚀性。

第四,立法与政策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国家和地方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水污染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机构。加强对于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罚款或关停。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水污染举报机制,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 最后,公众教育是水污染防治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于水污染的认识和意识程度是决定防治水污染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水污染的认知和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只有公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够真正做到水污染防治。 综上所述,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运用源头治理、水质监测与评估、水处理与净化、立法与政策、公众教育等多种手段。只有加强各方合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水体的净化和保护,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

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 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国家或 地方排放标准,以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 1. 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活 性污泥法和厌氧消化法。 -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来生长和繁殖,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 厌氧消化法:将废水与厌氧菌接触,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 沼气和有机肥料。该方法适用于农村地区或工业废水处理。 2. 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 沉淀法: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到底部,达到分离固液的目的。常用的 沉淀设备有沉淀池、沉淀池和旋流器等。 - 过滤法:通过过滤介质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常用的过滤 介质有砂滤、活性炭和纤维滤料等。 3. 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 氧化法: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常用的氧化剂有氯 化铁、高锰酸钾等。

- 中和法:通过添加酸碱物质,调节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中性。常用的酸 碱物质有石灰、硫酸和盐酸等。 4. 高级处理法: 高级处理法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 -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吸附,达到去除 的目的。 - 膜分离法:利用微孔膜或逆渗透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微小颗粒和溶解物质。 -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照射污水,破坏细菌和病毒的核酸结构,达到杀 菌消毒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污水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水质要求。在实际应 用中,可以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或组合多种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措施

污水处理措施 污水处理是指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在 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处理措施,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一、污水处理的流程 1. 预处理:首先对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悬浮 物和沉积物等。常见的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砂沉箱和沉砂池等。 2. 沉淀:经过预处理后,废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沉积物沉 淀到池底,形成污泥。常见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槽等。 3. 气浮:对于含有浮游物质的废水,可以采用气浮法进行处理。通过向水中通 入气泡,使浮游物质浮起,然后通过刮板将其从水中去除。 4. 生物处理:将经过沉淀或气浮处理的废水引入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处理利用 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常见的生物处理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和人工湿地等。 5. 深度处理:对于特殊要求的废水,如含有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的废水,需要 进行深度处理。常见的深度处理技术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和化学氧化等。 6. 消毒:经过生物处理或深度处理后的废水,可能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病原微生物。为了保证排放水质的安全性,需要对废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等。 7. 排放: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后,可以安全地排放到 自然水体或进行再利用。 二、污水处理的技术和设备

1. 预处理设备:格栅、砂沉箱、沉砂池等。 2. 沉淀设备:沉淀池、沉淀槽等。 3. 气浮设备:气浮机、气浮池等。 4. 生物处理设备:活性污泥池、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 5. 深度处理设备:吸附剂、离子交换柱、膜分离设备、化学氧化设备等。 6. 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氯消毒装置等。 7. 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三、污水处理的效果和益处 1. 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提高水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保证水质安全。 3. 节约资源:经过深度处理的废水可以进行再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4. 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经过消毒处理的废水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5. 促进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对城市和工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污水处理的案例分析

污水处理及技术要求

污水处理及技术要求 一、背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 二、污水处理技术要求 1. 前处理要求 a. 污水进入处理系统前,应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去除大颗粒悬浮物。 b. 需要根据污水的特性,进行调节pH值、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以提供适宜的处理环境。 c. 污水中的油脂、脂肪等有机物质应被去除,可采用物理方法如油水分离器或化学方法如添加凝聚剂等。 2. 生物处理要求 a. 污水处理系统中应设置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单元,以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b. 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维持微生物活性。 c. 污水处理系统应设置足够的混合和曝气设备,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微生物与废水的接触。 3. 化学处理要求

a. 需要根据污水中的特定污染物,选择合适的化学处理方法,如添加凝聚剂、絮凝剂、氧化剂等。 b. 化学处理过程中,应控制药剂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确保污水中的污染 物能够被有效去除。 c. 化学处理后,需要进行沉淀、过滤或吸附等操作,以去除产生的沉淀物和 悬浮物。 4. 消毒要求 a. 污水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道工序应进行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原体和细菌。 b.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氧化和氯消毒等,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c. 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接触时间应根据水质和消毒效果要求进行调整和监测。 5. 排放标准要求 a. 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如COD、BOD、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制。 b. 污水处理系统应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 确保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c. 污水处理厂应定期对排放水进行抽样分析,以确保排放水质量的稳定性和 合规性。 三、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污 水处理等。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污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1.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干货!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消毒方法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消毒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对日常生活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是我们平时看不见却又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是否会对城市水体造成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健康和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 城市的污水经过一级处理与二级处理后,水质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细菌的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细菌的绝对数量仍很可观,并存在有病原菌的可能,必须在去除掉这些微生物以后,废水才可以安全地排入水体或循环再用。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污水消毒,污水消毒是灭活水体中致病生物体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消毒已经成为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水处理专业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污水消毒更好的方法。 那么污水要如何进行有效地消毒呢?这里我们为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污水消毒的方法。一. 物理消毒——紫外线污水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紫外线消毒并不是杀死微生物,而是去掉其繁殖能力进行灭活。紫外线消毒的原理主要是用紫外光摧毁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DNA或RNA),使其不能分裂复制。除此之外,紫外线还可引起微生物其他结构的破坏。紫外线是一种波长X围为136nm~400nm的不可见光线。在该波段中260nm附近已被证实是杀菌效率最高的,目前生产的紫外灯的最大功率输出在253.7nm波长。该波长输出在目前世界顶极紫外灯中已占到紫外能量的90%,总能量的30%,由

于高强度、高效率的紫外C波段的存在,紫外技术已成为水消毒领域一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技术。 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城市污水的消毒处理中,包括低质污水、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合流管道溢流废水和再生水的消毒。紫外线消毒法除具有不投加化学药剂、不增加水的嗅和味、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消毒速度快、效率高、设备操作较传统消毒工艺安全简单和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外,运行、管理、劳务和维修费用也低,近20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紫外线消毒工艺对紫外穿透率较低的水质并不适用,如未经处理或只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SS高于30mg/L的污水。这种情况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方式不但会增加能耗,还会造成消毒效果不好。而对于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和再生水,紫外穿透率一般为40%~80%,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紫外线消毒法不能提供剩余的消毒能力,当处理水离开反应器之后,一些被紫外线杀伤的微生物在光复活机制下会修复损伤的DNA分子,使细菌再生。二、化学消毒1.液氯污水消毒 向水中加入液氯或者次氯酸盐(如NaClO)溶液消毒时,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I+HCIO(次氯酸) ClO- +H2O =HClO +OH- HOC,lOCl-之和称作有效自由氯,其中以HOCl消毒效果最好。排入水体时,氯会和水中的氨氮、有机氮反应生成消毒效果较差的无机氯胺和有机氯胺,称作化合氯。总余氯是指有效自由氯和有效化合氯之和。氯的消毒效果受接触时间、投加量、水质(含氮化合物浓度、SS浓度)、温度、pH以及控制系统的影响。

生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生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一、引言 生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流程,确保处理效 果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城市、乡村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二、术语和定义 1. 生活污水:指来自居民生活、商业和公共设施排放的污水,包括厨房废水、 洗浴废水、厕所废水等。 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指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各类设备和设施,包括污水收集 系统、污水处理厂等。 3. 污水处理工艺:指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4. 操作员:指负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操作和维护的工作人员。 三、操作流程 1. 排放收集 1.1 确保生活污水排放口与收集系统连接正常,无泄漏。 1.2 定期清理生活污水收集井和管道,防止堵塞。 1.3 检查收集系统的泵站和阀门,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初级处理 2.1 生活污水进入处理厂后,首先进行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杂物。 2.2 将过滤后的污水送入沉砂池,沉淀悬浮物。 2.3 定期清理沉砂池,防止淤积影响处理效果。

3. 中级处理 3.1 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生物处理池,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3.2 控制好氧生物处理池的进水量和搅拌速度,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 3.3 定期监测好氧生物处理池的水质,调整处理参数,确保处理效果稳定。 4. 高级处理 4.1 将中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深度过滤池,去除残余悬浮物和微生物。 4.2 深度过滤池使用砂滤层和活性炭滤层,提高出水水质。 4.3 定期清洗深度过滤池,保持滤层的通透性和过滤效果。 5. 消毒处理 5.1 经过高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 5.2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5.3 控制消毒剂的投加量和接触时间,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6. 出水排放 6.1 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后,可进行出水排放。 6.2 出水排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6.3 定期监测出水水质,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操作员应熟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 2. 操作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处理参数。

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一、引言 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污水处理过程的高效运 行和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污水处理操作流程,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二、适合范围 本标准操作规程适合于各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关单位。 三、术语和定义 1. 污水处理: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使其达到国家相关 标准要求的过程。 2. 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包括进水管道、处理设备、出水管道等。 3. 操作员:负责污水处理操作的人员。 四、操作规程 1. 操作前准备 1.1 操作员应按照像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个人防护,佩戴好防护用品。 1.2 检查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1.3 检查处理设备的供电和排水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1.4 检查处理设备的化学品储存和使用情况,确保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相 关规定。 2. 污水处理操作流程

2.1 进水处理 2.1.1 检查进水口的污水流量和水质情况,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2.1.2 根据进水口水质情况,调整进水阀门的开启度,控制进水流量。 2.1.3 检查进水泵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2.1.4 根据进水水质情况,添加必要的化学药剂,如调节剂、消毒剂等。 2.2 混合与沉淀 2.2.1 将进水与混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2.2.2 将混合液送入沉淀池,保持一定的停留时间,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2.2.3 定期检查沉淀池的沉淀物浓度和沉淀效果,根据需要进行清理和处理。 2.3 曝气与搅拌 2.3.1 将沉淀后的水体送入曝气槽,通过曝气装置向水体中通入空气,提供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作用。 2.3.2 同时进行搅拌,保持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污水充分接触,促进降解反应。 2.4 沉淀与过滤 2.4.1 将曝气槽中的水体送入沉淀池,使微生物和其他悬浮物沉淀下来。 2.4.2 将沉淀后的水体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微生物和悬浮物。 2.5 消毒与出水 2.5.1 根据出水要求,添加适量的消毒剂,如氯化物等。 2.5.2 将经过消毒的水体送入出水管道,确保出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五、操作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

污水处理消毒技术 我们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消毒,是为了出水水质粪大肠菌群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和中水回用的要求。目前,消毒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类型,其中化学消毒主要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方式,物理消毒主要包含紫外线和超声波等。其他消毒技术如生物消毒、光催化消毒和电场消毒技术也在局部地区有过应用,但还存在肯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规模化应用。 1、消毒技术选用原则 在新建污水处理厂或提标改造项目中,对于污水处理消毒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一是要考虑工艺的相宜性。即消毒方法要符合新建或提标项目的出水水质要求。如在城市中心建污水处理厂因受到场地面积限制,在工艺选型时就要考虑采纳接触消毒池的可行性。二是要考虑生产运输的平安性。包括生产、运输和使用的平安,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等。液氯运输和使用的审批程序严格,且一旦发生液氯泄漏,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应慎重考虑。三是要考虑消毒方法的经济性。要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对消毒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行使用费用的综合分析,结合各地资源配置的实际进行选择。 2、主要消毒技术 2.1 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是一种高效、广谱、平安的強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它同水的亲和性很好,具有运行成本较低、药物投加精确、使用便利、操作平安等优点。它的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微生物致死。次氯酸钠的水解受PH值的影响,当pH≥9.5,就不利于次氯酸的生成。 猎取方法: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市场购买有效氯为8%-12%次氯酸钠溶液;二是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水制备。市场上的成品次氯酸钠有些是从氯碱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使用过程中要考虑杂质对水质的影响,每批次要检查其合格证明,并抽样检测;次氯酸钠简单挥发,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留意,不能长时间贮存。 适用范围:次氯酸钠消毒在日本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在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自来水、中水、工业循环水等各种水体的消毒,株洲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采纳的就是次氯酸钠消毒,使用效果颇佳;在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银川、陕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3-30万m3/d)有过胜利应用。次氯酸钠由于消毒效果较好,前期投适中,运行费用不高,使用便利平安等优点,在我国的新建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2.2 氯气消毒技术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氯气消毒技术费用低、工艺简洁、技术成熟、杀菌力强,有持续消毒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地给水、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的一 项重要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消毒处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目的、适合范围、原则、程序和监测要求等。 二、目的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的目的是消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的传播,并保 护水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浓度,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适合范围 本制度适合于各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但不 限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污等。所有涉及污水处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四、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制定污水消毒处理方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技 术选择,确保消毒效果达标。 2.安全性原则:污水消毒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确 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可行性原则:制定的消毒处理方案应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能够在实际生产 中有效实施。 五、程序

1.污水消毒处理方案的制定:根据污水的性质、处理工艺和出水要求,制定科 学合理的消毒处理方案,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投加方式和消毒设备的配置等。 2.消毒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根据方案要求,安装相应的消毒设备,并进行调试 和验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消毒剂的投加和控制:根据污水处理量和水质情况,合理投加消毒剂,并通 过监测和调整来控制消毒剂的浓度。 4.消毒处理效果的监测:定期对消毒处理后的水样进行监测,检测病原微生物 的浓度,确保消毒效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记录和报告:对污水消毒处理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并按规定报告给 相关部门,以便监督和评估消毒处理效果。 六、监测要求 1.监测频率: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出水要求,确定监测频率,普通不少于 每天一次。 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细菌等 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3.监测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 测结果准确可靠。 4.监测记录: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保留相关数据和样品,以备查验和分析。 七、总结 污水消毒处理制度是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浓度,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各类污水处理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确保污水消毒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异常应急预案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异常应急预案 1、目的 保证当南市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发生异常或工艺运行异常时采取紧急应变措施,防止污水超标排放。 2、危险性分析 进水水质中任何一项指标超过进水水质设计标准,都可能引起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导致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严重的还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的崩溃,需要进行活性污泥的重新培养,这一过程耗时漫长,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运行。 3、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运行人员保证正常巡视且巡视到位,中控 人员坚守岗位随时观察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2)化验及各工段值班人员负责具体日常生产工艺的运行 观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向厂长汇报。 3)生产一线员工要听从污水厂关于工艺调整的统一指 挥,不得随意改变工艺参数。 4)我厂任何员工发现进水水质出现异常情况,都有向厂 长告之的责任。 4、处置措施 1)污水厂接到任何人关于发现进水水质出现异常的报 告,厂长必须到进水口和工艺处理环节仔细观察,分 析原由。若确实进水水质异常,对工艺设备产生影响 或出水水质产生影响,污水厂则根据现有工艺设备, 组织各工段对工艺设备参数进行修改。 2)化验室负责对我厂的进、出水水质仔细观察研究,做

到勤跑勤看,发现紧急情况立即汇报厂长,组织开展 水质异常应对措施。 4.1进水水质异常预案 当发现进水水质异常时,应立即进行确认,并通知主管或厂长,由主管或厂长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工艺调整和设备运转调整)下达到当班班组,由班长负责具体执行工作。每2小时取水样进行化验分析并留存,及时上报,24小时内必须向市政环保部门予以汇报。 当实际影响生产时,如若有明确答复,立即关闭进水,若一定时间未有答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备案工作。 4.1.1突发或短时间进水超标 当突发或短时间进水水质超标时,首先应从工艺调整出发,充分发挥污水厂所具有的能力,增加药剂的使用量,延长运行时间,必要时投运备用设备,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消除由于进水水质超标而引起的对出水水质下降构成的威胁,满足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4.1.2进水持续超标 若污水厂进水水质持续超标,且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原污水厂所具备的条件仍不能满足由于进水水质超标而导致出水超标时,书面形式报给建设局和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并协助建设局、环保局彻查进水水质超标的原因,拿出解决方案,确保进水能满足合同约定,以免损坏厂区内设备和生化系统,从而影响厂区的正常生产运营。 4.2出水水质超标应急预案

医院污水的消毒处理

污水的消毒处理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污水和污泥的消毒处理。 2 污水治理的原则 2.1 防止污染:要防止传染病病原菌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可能排出大量传染病病原菌的传染病院、结核病医院和传染病房及受到传染病病原菌污染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达到相应的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2.2 分类处理:对含有某些化学毒物的废水废液要尽量单独收集,分别处理,防止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综合排水系统。 2.3 严格排放: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综合污水系统。 2.4 执行标准:对医院综合污水应视其排污去向,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处理,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直接或间接排入不同水体的医院污水应按其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执行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通常需要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对排入末端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的医院污水,除含有致病菌和某些特殊污染物的医院污水外,一般同生活污水相近,可不作单独处理,达到排入下水道的标准即可排放。 2.5 保证安全:医院污水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尽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费用低,效率高。 2.6 加强管理:加强医院用水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在水源紧张和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水的再生利用。 3 污水处理站 医院污水处理一般应建造污水处理站(小型医院污水处理不需要,建消毒池即可)。污水处理站通常由设备间、控制室、泵房、贮药间、休息室、化验室和厕所、浴室等组成;处理构筑物根据处理工艺不同有格栅池、集水井、调节池、定量池、消毒池、

沉淀池、生化池、污泥池等组成。 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1 《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对污水处理的规定 (1) 凡现有、新建、改建的各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被病原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2) 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符合排放标准时,须进行单独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和城市下水道。 (3) 医院的综合排水量、小时变化系数,与医院性质、规模、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 (4) 在无实测资料时,医院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数值选用:BOD5:60g/床.d,COD:100 g/床.d~105g/床.d,悬浮物:50 g/床.d~100g/床.d。 (5) 设计处理流程应根据医院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等因素确定。 当医院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采用一级处理。 当医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应采用二级处理。 4.2 一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通过排水管汇集到污水处理站,对于粪便污水应先通过化粪池沉淀消化处理,然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站设有隔栅、调节池、计量池、提升泵和接触池。消毒剂通过与水泵联动或与虹吸定量池同步定量投加至待处理污水中,通过管道或专用设备充分与污水混合后,进入接触池,在接触池内污水与消毒剂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达到水质净化和消毒要求之后,排放入城市下水道。化粪池和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定期进

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安全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安全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厂是为了确保城市和工业区的废水得到适当处理和处理后的废水得到 安全排放而设立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活动的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保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安全保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严格的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安全,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政府机 构应制定详细的法规和标准,规定污水处理厂必须达到的排放水质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管制度,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符合要求。 二、先进的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厂应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以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安全。例如,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多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此外,采用膜分离技术、吸附剂和氧化剂等高级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引入先进的处理技术,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三、完善的设施和设备 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和设备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 配套设施,包括污水收集系统、沉淀池、生化池和消毒设备等。这些设施的合理设计和高效运行,可以确保废水得到全方位的处理。其次,需要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和工具,如泵、管道和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对水质的保证至关重要。因此,只有通过完善的设施和设备,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安全性。 四、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保证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管理监督。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废水达到标准。同时,还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安全性。 五、不断创新和提高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技术背景下,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安全保证措施也需要 不断创新和提高。政府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企业应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探索更加先进和可持续的废水处理方案。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保证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安全。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安全保证措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通过 严格的监管制度、先进的处理技术、完善的设施和设备、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以及不断创新和提高,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安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这样才能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安全保证的目标。

污水处理厂水质保障措施

污水处理厂水质保障措施 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能否有效地处理污水并输出高质量的出水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保障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前期调查和规划 在建设污水处理厂前,需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规划。主要包括考察污水来源和性质、确定出水标准和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等。这些调查和规划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厂后期质量控制和运行效率。 2. 有效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工艺和设备质量对水处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处理工艺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根据污水特性和出水标准选择合适的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处理设备也需保证质量,防止设备老化或因维护不当而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 3. 合规的排放标准和监测系统 污水处理厂输出的出水需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排放标准,这有利于保障出水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同时,对排放水质也需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出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污水处理质量情况并调整相应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4. 正规运行和维护管理 污水处理厂的正规运行和维护管理是保障出水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运营人员需按照生产标准进行操作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同时,需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和安全防范机制,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全民参与和环保教育 污水处理质量不仅取决于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质量,还与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增强其环保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 总结 以上是保障污水处理厂水质的几大措施,做好这些工作能有效地保障污水处理质量,有效地维护城市环境和市民健康。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

污水处理水质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水质保证措施 1.1.水质化验管理保证措施一、分析项目及标准方法 (1)水质指标: 各种水质指标的检测分析方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规定进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没有规定的,则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第四版)》中进行 (2)运行机制指标 污泥浓度MLSS、沉降比SVI、污泥指数SVI、溶解氧DO、有机物含量MLVSS、污泥含水率、回流污泥浓度、生化池水温。 二、测定周期 (1)水质指标

2)运行指标 三、计量器具的检定 (1)生产运行部负责联系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工作,填写检测设备定检情况表,保管检定证书。 (2)每年10月份,生产运行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国发[1987]31号)规定向计量部门提出申请,对强检设备(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温度计、溶解氧测量仪、在线监测仪器等)、计量设备(流量计)进行校验。 (3)化验室应送化验员一名到计量部门培训自检器具的校验。 (4)每年5月下旬化验室按自检器具规程对本部门的自检器具(主要是玻璃计量器具)自检。 (5)新购置(外租)的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校准(计量器具必须 在计量部门核发计量合格证明后方可使用)。

6)化验室要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标识工作,检定合格的器具要标识“合格”,有故障或检定不合格的要标识“停用”。 四、分析监测仪器管理 (1)化验室人员在使用新设备、新仪器,或新的化验人员进入化验室操作前,必须详细的阅读说明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章操作。 (2)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溶解氧仪等仪器,由专人负责使用维护。 (3)分析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原则上由化验人员进行处理。如需别的工作人员,如电工进行修理时,化验员必须在旁协助、提示。化验员要将故障现象,修理措施,修复情况等完整记录。 (4)化验室无法修理的仪器故障,应联系有修理资格、能力单位进行修理。 (5)分析人员须认真填写仪器设备档案。 五、水样的采集和保管 (1)水样的采集应满足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和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的要求; (2)水样储存应满足国家标准《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GB12999-91》的要求; (3)用于检测水质的进水样和出水水样应按《特许经营协议》附件2所示 的采样点采取; (4)进水水样和出水水样均应每日连续二十四(24)小时使用自动采样设备采集水样。采样设备采样间隔不得大于一(1)小时。每日九时(9:00)提取采样设备采集的混合水样; (5)每次提取的水样应分装A、B两瓶,A瓶用于项目公司自行检测,B瓶留作备用水样。每瓶备用水样应为2500ml,瓶上须明确标明采样日期和采样点,进水和出水的备用水样分开在4°C保存,保存时限四十八(48)小时。 六、化验质量控制 (1)测试使用标准溶液要符合检测中的精密度要求。 (2)比色皿校正 在比色检测前,对比色皿进行校核,偏差控制在0.002以内。 (3)标准溶液的标定 ①要求至少两个同时进行标准溶液的标定。

污水处理水质保证措施

污水处理水质保证措施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同时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这些废水不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而且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污水处理水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水质保证措施。 建立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是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措施。要明确水质标准,制定出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水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要加强水质监测,对进出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的水质问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对于污水处理水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规划污水处理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址要合理,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环境;二是工艺选择要恰当,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等因素进行选择;三是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尽可能利用当地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污水处理的工艺水平也是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沟法等。这些工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需要不

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工艺水平,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污水管网建设是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污水管网,避免出现淤积、渗漏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清理和维修工作,确保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增加污水处理设施也是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措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增加更多的污水处理设施来满足处理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加强宣传教育是保证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也可以促进公众对污水处理和水质管理的监督和参与,共同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管理工作的开展。 保证污水处理水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建立科学的水质管理体系、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的工艺水平、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增加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证 污水处理水质。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及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等工作来进一步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