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送风机送停风过程的控制要点

转炉送风机送停风过程的控制要点
转炉送风机送停风过程的控制要点

转炉送风机送停风过程的控制要点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沈强

炼铜转炉吹炼的送风与停风过程,涉及到转炉控制系统与吹炼过程所需的送风机的联合自动控制。不当的操作或控制失调,会引起风口堵塞等重大事故。因此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动作的协调性,在铜冶炼企业中是非常需要关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转炉送停风过程的自动控制步骤,供同行参考。

1. 转炉送风系统及控制方式(参见图1)

图1. 转炉送风机控制系统简图

转炉送风机通常安装在离转炉有一定距离的风机房内,由风机房操作人员负责风机的开停及监视风机的运行状态。向转炉内送停风操作及正常吹炼过程中的风量设定,则由转炉岗位操作员在转炉控制系统(PLC)中操作实现,从转炉控制系统输出4~20mA信号,远传至风机现场控制盘,再到入口导叶,实现风量的调节,风量的跟踪效果通过转炉控制系统(PLC)中PID参数整定,实现优化控制。

风机现场盘上的防喘振控制系统是始终处于全自动状态的,与风机是否向转炉送风无关。该系统主要靠预先设定的防喘振控制线,依据相应的入口导叶开度下的防喘振控制点与实际工作点所处位置作比较(见图2 DEV值),一旦出现超越控制点的情况,防喘振放空阀开始调节放空,但并非全量放空,确保风机实际工作点不超越防喘振控制线。正常送风情况下,实际工作点必然在防喘振控制线右下方;而当转炉停风状态下,为了节约能源,通常将风机入口导叶关至尽量小的位置,此时,风机运行点必然落在防喘振控制线上。

Po

FLOW

SCL—— 防喘振控制线

RTL—— 防喘振阶跃响应控制线

SLL—— 喘振边界线

DEV—— 防喘振控制线与工作点偏差值

图2 防喘振控制方案示意图

2. 送风过程操作

2.1初始状态:

转炉风口处于铜液面上方;送风阀处于关闭状态;风机入口导叶在最小开度,且转炉侧控制风机入口导叶的输出信号处于MAN位;防喘振放空阀正在调节放空;风机运行压力、流量均为最小值。

2.2 操作程序:

●将需装入的原料(冰铜、冷料等)投入转炉中,准备吹炼作业;

●转炉PLC上将风机入口导叶逐步开大,此时风机运行压力升高、流量增

加。风机运行点偏离控制线,向右下方进入正常运行区域;

●当送风管道内压力上升至80kPa左右且稳定时,打开转炉侧送风阀,此时

将空气送入转炉,但风口仍在铜液面以上。由于打开送风阀后压力有所下

降,需进一步将入口导叶开大,确保送风压力在转炉侧不低于50 kPa,

这是保证不堵塞风口的先决条件。在打开转炉侧送风阀的同时,由于流量

增加、压力下降,风机现场控制系统会很快将防喘振控制阀自动全关,从

而进一步提高送风压力;

●只要压力有保障,应尽快将转炉转入吹炼状态,以免冷风长期吹入转炉,

影响炉衬寿命。实际运行中,有经验的操作员会预先将风机入口导叶开至

足够且合适的开度,在打开转炉送风阀不久,很快就开始转动炉子,将风

口转入铜液面以下,进行正常吹炼;

●由于上述过程中风机入口导叶始终由转炉侧手动控制,如此进入正常吹

炼,其送风量与所要求的风量肯定不一致。此时,需在转炉控制系统设定

风量(如36000Nm3/h),将入口导叶转入自动控制(由MAN位切换至

AUTO位)。即在转炉侧测定风量,与设定值(36000Nm3/h)作比较,

低于设定值则从转炉PLC输出信号开大入口导叶,高于设定值则关小入

口导叶,从而精确跟踪设定值。送风过程结束,进入正常送风阶段。

3. 停风过程操作

●转炉控制系统中,设定风量自动控制风机入口导叶的远传控制信号由

AUTO位切换至MAN位;

●逐渐手动关小入口导叶,风机运行压力开始降低,流量减小。风机运行

点逐步接近防喘振控制线,直至达到防喘振控制线,风机出口防喘振控

制阀开始打开,并调节放空;

●当转炉侧送风管压力降到50 kPa时,转动炉子,将风口转出铜液面以

上;

●关闭转炉侧送风阀。此时风机侧防喘振放空阀开度会进一步增加,但仍

处于调节放空状态;

●进一步关小风机入口导叶,使其在最小负荷运行。停风过程结束,准备

进入下一次送风过程。

由于转炉中不同时期铜液的比重不断变化,投入的料量、液面高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随着吹炼过程的进行,转炉风口入炉部分会被铜液粘结,以致缩小了流通面积,送风压力随之升高。此时必须采用机械化通风口,确保其风口畅通。因此,在正常吹炼过程中,风机出口压力始终处于波动状态,为保证流量稳定,入口导叶也始终处于调节状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再加上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转炉送风机的运行工况恶劣程度可见一斑。

2001-10-12

2.认识空调风管系统

认识中央空调风系统 中央空调风系统由风管、风管配件及部件、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及其零部件三部分组成 室外空气 一、风管是采用金属、非金属薄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用于空气流通的管道。 (1)风管的材料 常用的有薄(镀锌)钢板、不锈钢板、塑料复合板、有机(无机)玻璃钢板、胶合板、铝板、塑料软管、金属软管、橡胶软管等。 镀锌风管圆形不锈钢四通塑料复合风管 玻璃钢风管塑料软管金属软管 (2)风管的规格尺寸 如图所示,风管由A,B,L三个尺寸组成,其中A表示宽, B表示高,L表示长,单位无特殊说明都是mm,风管的展 开面积计算公式为S=2(A+B)×L,一般按工程需要单位需 要换算成m,比如A×B×L=500×200×5000表示风管的宽为500mm,管道的高为200mm,管道的长为5000mm,则按风管的展开面积按风管的展开面积计算公式得出S=2(A+B)×L=2(0.5+0.2)×5=7㎡

(3)、空调管道的保温 由于空调管道中输送的是经处理的高品质的空气,对其管道的保温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温,常用的保温材料如下: 岩棉制品 复合保温材料 玻璃棉管壳 玻璃棉毡(保温钉固定) 发泡橡塑 发泡橡塑 二、 风管配件和部件: 风管配件指风管系统中的弯管、三通、四通、各类变径及异形管、导流叶片和法兰等。 风管部件指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中的各类风口、阀门、排气罩、风帽、检查门和测定孔等 1.认识下列风管管件: 圆弯头 矩形弯头 三通管 四通管

变径管天圆地方异径管异径管 来回弯导流叶片圆法兰矩形法兰 2.认识下列风管部件: (1)风口: 单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风口旋流风口 散流器 (2)风管检查口、风量测定孔: 也叫风管检查门,并非所有风管都要设检查口,当有必要进人到风管内部时才设检查口。风管其实没

正压送风机与风口联动

一、前室及合用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口都是电动常闭风口。手动或电动开启,都会连锁开启风机。 二、楼梯间要是安装的电动常闭风口的话,应该也会设置连锁开启风机,如果是自垂百叶应该就不会了。这个时候的风机就需要控制室远程电动控制开启或是手动开启 三、正压送风机一般安装在楼顶,每一个常闭远控风口都需要模块来控制。 四、自垂式百叶风口通常情况下考风口的百叶自重而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当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时,气流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反之室内气压小于室外气压时,气流不能反向流向室内,该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

五、1、由于正压送风系统的多样性,正压送风口的形式也是多样的。通常有: ①自垂式或常开式百叶风口,它们是没有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功能的,一般这用于特指说明的正压送风口;--这种常开送风口与电气消防没有任何关系,电气不管。 ②泛指的正压送风口中,我们习惯指的是“烟感控制、电讯号开启,可手动或远控开启的,可设280℃温度熔断器重新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信号、联动正压送风机动作的,用于正压送风系统的风口。” 六、对于自垂式百叶风口的正压送风系统的消防联动逻辑:着火层烟感报警→正压送风机启动;消控中心→正压送风机关闭。 对于常闭式正压送风口的正压送风系统的消防联动逻辑:着火层烟感报警→着火及关联层常闭式正压送风口开启→正压送风机启动;着火及关联层常闭式正压送风口熔断器熔断(或消控中心强切)→正压送风机关闭。 七、一般的,由于整个楼梯间是贯通的,要求着火时整个楼梯间都是正压的,故一般楼梯间使用自垂百叶风口,但也有例外,如29、30、33、34号楼的通往地下室的楼梯间则是采用的常闭远控的正压送风口,隔层设置。而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口均为常闭远控型,平时常闭,着火时三层开启。

600MW火电机组送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

1 引言 1. 1课题背景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国外发展很快,是我国现以300MW机组为骨干机组,并逐步发展600MW以上机组。目前,国外已建成单机容量1000MW以上的单元机组。单元发电机组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由于其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有上千个参数需要监视,操作或控制,而且电能生产还要求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大型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受到特别的重视。送风量就是其中一项需要监视的重要参数。本次设计题目是:600MW火电机组送风控制系统。 1. 2 课题意义 锅炉送风量是影响锅炉生产过程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大型锅炉一般配有两台轴流式送风机,送风量是通过送风机的动叶来调整的。如果送风量比较大,送风量与燃料量的比例系数K(最佳比例值)随之增大,炉膛燃烧将不会充分,达不到经济性。如果送风量比较小,送风动叶开度就会比较小,临近送风机的喘振区,喘振危害性很大,严重时能造成风道和风机部件的全面损坏,而总风量小于25%时,就会触发MFT(主燃料跳闸)动作。所以,送风量、过高或过低都是生产过程所不允许的。为了保证锅炉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经济性,送风量必须通过自动化手段加以控制。因此,送风量的控制任务是:使送风量与燃料量有合适的比例,实现经济运行;使炉膛压力控制在设定值附近,保证安全运行。

2 送风自动控制系统 2. 1 送风量控制系统 实现送风量自动控制的一个关键是送风量的准确测量。现代大型锅炉一般分设一次风和二次风,有些锅炉还有三次风,因此总风量是这三种风的流量之和。 常用的风量测量装置有对称机翼型和复式文丘里管。一些简单的测量装置,有装于风机入口的弯头测风装置和装于举行风道的挡风板等。 在协调控制中,氧量-风量控制是燃烧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证锅炉燃烧过程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稳态时根据锅炉主控指令的要求协调控制燃料量和送风量,保持适当的风煤比,即保证一定的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a,在动态调节过程中,必须保证增加负荷时先增加送风量再增加燃料量,降负荷时先减少燃料量再减少送风量,保证送风量大于给煤量,以达到空气与燃料交叉限制的目的。 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测量给煤量信号,工程实际中一般以烟气含氧量作为给煤量的一种间接反馈信号。烟气含氧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氧量过低,证明燃料没有充分燃烧,浪费燃料又增加了有害气体排放,氧量过高,使送引风机的耗电量增加,造成烟气中的Nox、SO2排放量增多。锅炉运行中,当过剩空气量增多时,不仅使炉膛温度下降,而且也使最重要的烟气热损失增加。因此,过剩空气量要有一个最优值,即所谓的最经济燃烧,过剩空气量常用过剩空气系数a来表示,即实际空气量QP与理论空气量QT之比: A=QP/QT 过量空气系数α还可以用炉膛出口烟气中的含氧量 O2%来衡量,完全燃烧情况下空气系数α与O2%的关系为: α=21/(21- O2%) 由上式可知α和 O2%成反比关系,控制α就可以达到控制烟气中含氧量 O2%的目的,其中含氧量一般都控制在 5%左右,含氧量信号具有时间延迟短,对判断是否充分燃烧反映快等优点。因此,可将送风调节系统直接看成是氧量调节的过程送风控制系统一个带有氧量校正的串级回路控制系统,所谓串级回路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风管式空调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风管式空调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氟系统、水系统、风管式是中央空调常见的三大类型,氟系统、水系统中央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平时使用的大金中央空调多数就是氟系统,特灵的机子多数为水系统。然而对于风管式中央空调,一般用户却听说的较少,那么什么是风管式中央空调,相较于其他的空调类型,风管式中央空调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以下来看看本文的介绍。 风管式中央空调原理介绍 风管式小型中央空调,又称为管道式小型中央空调,由室外机和室内机组成,分为单冷型和热泵型两种类型。它是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利用冷水机组集中制冷,将新风冷却或加热,而后与回风混合后送入室内。如果没有新鲜风源,风管式系统类型的家用中央空调就只能将回风冷却或加热了。 风管式中央空调的优点 隐藏安装:一拖一风管机和中央空调一样隐藏安装,解决了挂壁式和柜式空调机主机暴露在空间里面的问题,它不仅美观,也不存在机壳时间久了发黄。 使用效果好:效果上要比小空调要好,因为主机是一根铜管托一台内机,所以效果上相对中央空调来说还要来的好些。做好以后的外观几乎和中央空调没什么区别。 投资小:风管式系统初投资较小,造价上并不比分体空调贵多少。 风管式中央空调的缺点 1、跟小空调一样,有一台内机就需要一台外机,所以外机的数量要比中央空调多。 2、风管穿梭于各个房间,要求吊顶隐蔽,有时可能要破坏过梁。受层高,家庭装演和吊顶的限制。 3、如风系统设计不当(风压过小),则易产生各房间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回风设计有难度。如设计不当易产生噪音。整体噪声(风噪)偏大。

4、如不做电子控制部分,只要你开房间内任一个风口,整个外机则全速运行。则运行费用较高。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风管式是一拖一的形式,一台室外机联一台室内机,室外机较多,但是其室内机隐藏安装,实现了与其他中央空调一样的安装效果。并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中央空调系统,风管式中央空调的造价相对较低,因此,目前风管式中央空调也受到一些用户的关注。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第一章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一、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对采用总线控制的系统,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将该防火分区内的感烟、感 温探测器探测的火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与探测器对应的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的信号,至相应送风口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送风口,消防控制中心收到送风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加压送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机,同时启动该防火分区内所有楼梯间的加压送风机。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及其加压送风机。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中心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加压送风机,也可手动开启常闭型加压送风口,由送风口开启信号联动加压送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相应加压风机应能联动启动。火警撤销由消防控制中心通过火警联动模块停加压送风机,送风口通常由手动复位。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防烟系统的送风机和阀门等设施的启闭状态。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控制程序如图 3-10-22 所示

图1^10-22防烟楼梯间反前室、消防电棉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加压送风E制程厚 二、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和就地 开启的手动装置,并与排烟风机联动。火警时,与排烟阀(口)相对应的火灾探测器探得火 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排烟阀(口)信号至相应排烟阀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排烟阀(口),排烟阀的电源是直流 24V。消防控制主机收到排烟阀(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排烟风机、补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除火警信号联动外,还可以通过联动模块在消防中心直接点动控制,或在消防控制室通过多线 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也可现场手动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另外,设置就地启停控制按钮,以供调试及维修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 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 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样本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燃烧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能动1307 姓名: 毕腾 学号: 02400402 指导教师: 李建强 时间: .12.30— .01.12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1) 1.1、导前区 (1) 1.2、惰性区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3) 2.1、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3) 2.2、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2.3分析不同主调节器参数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6)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3.1 、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 (10)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10) 3.3、系统分析 (12) 3.4有扰动仿真 (21) 第四部分四川万盛电厂燃烧控制系统SAMA图分析 (24) 4.1、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4) 4.2、燃料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5) 4.3、引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7)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8)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某主汽温对象不同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如下: 导前区: 136324815.02++-S S 惰性区: 1 110507812459017193431265436538806720276 .123456++++++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 能够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形式为 w(s)= n TS K )1(+,再利用 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两点法确 定对象传递函数。 1.1 导前区 利用MATLAB 搭建对象传递函数模型如图所示:

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卓越工程师 班级自动化zy1201班 姓名 指导教师傅剑 2015 年12 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专业班级:自动化zy1201 指导教师:傅剑工作单位:理工大学 题目: 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炼钢高炉采用燃式热风炉,燃烧所采用的燃料为高炉煤气和转炉煤 气。两种燃料混合后进入热风炉燃烧室,再与助燃空气一起燃烧,要求向高炉送 风温度达到1350 ℃,则炉顶温度必须达到1400 ℃±10℃。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了解燃式热风炉工艺设备 2、绘制燃式热风炉温度控制系统方案图 3、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 4、撰写系统调节原理及调节过程说明书 时间安排 11月3日选题、理解课题任务、要求

11月4日方案设计 11月5日-11月8日参数计算撰写说明书 11月9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1.热风炉工艺 (2) 1.1主要结构............................................................................. .. (2) 1.2工作方式 (3) 1.2.1 直接式高净化热风炉 (3) 1.2.2 间接式热风炉 (3) 1.3工作原理 (3) 1.4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4) 2.热风炉温度控制方案设计 (7) 2.1熟悉工艺过程,确定控制目标 (7) 2.2选择被控变量 (7) 2.3选择操纵变量 (7)

送风机调试方案

1 概述 1.1 系统概述 三岳集团小火电技改工程,锅炉由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型号为UG-220/9.8-M型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п型布置、单炉膛、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结构。锅炉点火及助燃采用0号轻柴油,燃用烟煤。 锅炉烟风系统配备离心式送风机两台,离心式引风机两台。除灰系统设置一台布袋除尘器,采用浓相正压气力除灰。除渣系统采用埋刮板除渣设备除渣。 锅炉配有两台NG320/470型中速钢球磨煤机,两台全封闭耐压胶带式称重给煤机。制粉系统采用中间储仓室式制粉系统。 工程建设单位为三岳集团,华能建设工程集团公司负责安装,震宁电力工程负责启动调试。 1.2送风机设备规及特性参数 锅炉送风机是由大通风机股份风机厂制造的SFG16D-C5A型离心式风机,送风机设备主要参数见表1。 2 调试目的 通过送风机试转的调试,对施工、设计和设备质量进行考核,检测送风机电流、振动及轴承温度的数值是否符合标准,并将这些数值记录备案。以确定其是否具备参加以后各项目的调试试运。 3编写依据 3.1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3.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锅炉机组篇(DL/T 5047-95) 3.3 《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1996年版) 3.4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年版) 3.5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DL/T468-2004) 3.6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DL/T469-2004) 3.7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1996年版) 3.8 《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 852-2004) 3.9 《送风机说明书》大通风机股份风机厂 送风机性能数据表1

plc课程设计通风机祥解

1 引言 1.1 设计任务与要求 在一个通风系统中,有4台电动机驱动4台风机运转。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一般要求至少3台电动机同时运转。因此,用绿、黄、红三色柱状指示灯来对电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指示。要求当3台及以上电动机同时运行时,绿灯亮,表示系统通风良好;当两台电动机同时运行时,黄灯亮,表示通风状况不佳,需要改善;少于两台电动机运行时,红灯亮起并闪烁,发出警告表示通风太差,需要马上排除故障或进行人员疏散。 由控制任务可知,这是一个对通风机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的问题。显然,必须把4台通风机的各种运行状态的信号输入到PLC中(由PLC外部的输入电路来实现);各种运行状态对应的显示信号是PLC的输出。 2.PLC概况 首先介绍一下可编程控制器(PLC)和PLC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PLC的产生和发展、特点、技术指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PLC控制系统等相关知识。 2. 1 PLC的基本概念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2.2 PLC发展概况 PLC自问世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已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世界总销售额不断上升、生产厂家不断涌现、品种不断翻新。产量产值大幅度上升而价格则不断下降。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厂家生产PLC,较有名的:美国:AB通用电气、莫迪康公司;日本:三菱、富士、欧姆龙、松下电工等;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TE 施耐德公司;韩国:三星、LG公司等。 2.3 PLC技术发展动向 1. 产品规模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大:I/O点数达14336点、32位为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大容量存储器、扫描速度高速化。小: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发展,增加了配置的灵活性,降低了成本。 2. PLC在闭环过程控制中应用日益广泛 3. 不断加强通讯功能 4. 新器件和模块不断推出 高档的PLC除了主要采用CPU以提高处理速度外,还有带处理器的EPROM或RAM的智能I/O模块、高速计数模块、远程I/O模块等专用化模块。 5. 编程工具丰富多样,功能不断提高,编程语言趋向标准化 有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编程器及编程软件,采用梯形图、功能图、语句表等编程语言,亦有高档的PLC指令系统。 6. 发展容错技术 采用热备用或并行工作、多数表决的工作方式。 7.追求软硬件的标准化。 3.设计过程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设四台通风机分别为A、B、C、D,红灯为F1, 绿灯为F2.。由于各种运行情况所对应的显示状态是惟一的,故可将几种运行情况分开进行程序设计。

正压送风余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附件五、3正压送风余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跟据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2015 年6 月1 号实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 GJBT-1257 里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与2015 年发行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中明确指出: 8.3.1不具备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和使用前室,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 8.3.7: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利环管道压头损失外,尚应有余压。其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8.3.7.1:防烟楼梯间为40Pa 至50Pa。 8.3.7.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 至30Pa。 2、系统组成 正压送风系统通常有正压送风机、通风管道、旁通泄压阀、旁通管道、旁通泄压阀控制箱、压差控制器、连接线等组成,其中压差控制器、泄压阀控制箱、连接线等是本次施工围。本公司采用浩捷PTJ601压差控制系统。

3、产品特点 压差控制器的安装采用壁挂式,简单方便。采用四线制连接,安装时将每个单元中压差控制器并联在四根总线上(其中二根电源线,二根信号线)通过四根总线接入旁通泄压阀控制箱中,再通过控制箱控制旁通泄压阀打开或关闭进行泄压。在该系统中压差控制器均为独立工作,压差值正常时压差控制器亮绿色巡检灯,当压差控制器所在楼层压差超过设定值后,压差控制器红色指示灯亮同时发出蜂鸣报警声。压差控制器在整个巡检和报警过程中均为独立工作方式,任一处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设备运行。 压差控制器特点: ◆带一个绿色巡检指示灯,一个红色报警指示灯; ◆直接输出开关控制信号; ◆供电及信号输出采用总线制传输; ◆系统采用总线制连接(四线制),单机独立工作方式,任意一台故障不影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精品】火电机组送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1引言 1.1课题背景 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占有主要地位,是我国重点能源工业之一,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是我国现以300MW机组为骨干机组,并逐步发展600MW以上机组。目前,国外已建成单机容量1000MW以上的单元机组。单元发电机组是由锅炉、汽轮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组成的庞大的设备群.由于其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众多,管道纵横交错,有上千个参数需要监视,操作或控制,而且电能生产还要求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大型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受到特别的重视。送风量就是其中一项需要监视的重要参数。本次设计题目是:600MW火电机组送风控制系统。 1。2课题意义

锅炉送风量是影响锅炉生产过程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大型锅炉一般配有两台轴流式送风机,送风量是通过送风机的动叶来调整的。如果送风量比较大,送风量与燃料量的比例系数K(最佳比例值)随之增大,炉膛内燃烧将不会充分,达不到经济性。如果送风量比较小,送风动叶开度就会比较小,临近送风机的喘振区,喘振危害性很大,严重时能造成风道和风机部件的全面损坏,而总风量小于25%时,就会触发MFT (主燃料跳闸)动作.所以,送风量、过高或过低都是生产过程所不允许的。为了保证锅炉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经济性,送风量必须通过自动化手段加以控制.因此,送风量的控制任务是:使送风量与燃料量有合适的比例,实现经济运行;使炉膛压力控制在设定值附近,保证安全运行.

2送风自动控制系统 2.1送风量控制系统 实现送风量自动控制的一个关键是送风量的准确测量。现代大型锅炉一般分设一次风和二次风,有些锅炉还有三次风,因此总风量是这三种风的流量之和. 常用的风量测量装置有对称机翼型和复式文丘里管。一些简单的测量装置,有装于风机入口的弯头测风装置和装于举行风道内的挡风板等。 在协调控制中,氧量-风量控制是燃烧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证锅炉燃烧过程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稳态时根据锅炉主控指令的要求协调控制燃料量和送风量,保持适当的风煤比,即保证一定的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a,在动态调节过程中,必须保证增加负荷时先增加送风量再增加燃料量,降负荷时先减少燃料量再减少送风量,保证送风量大于给煤量,以达到空气与燃料交叉限制的目的。 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准确地测量给煤量信号,工程实

锅炉送引风设计

摘要 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主要包括三项控制内容: 控制燃料量、控制送风量、控制引风量。为实现对燃料量、送风量和引风量的控制, 相应的有三个控制系统, 即燃料量控制系统、送风量控制系统和引风量控制系统。以上三个控制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联, 要控制好燃烧过程, 必须使燃料量、送风量及引风量三者协调变化。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使燃料燃烧所提供热量适应外界对锅炉输出的蒸汽负荷的需求, 同时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在锅炉燃料控制子系统中, 有三种方案控制燃料量, 分别为: 燃料反馈的燃料控制系统、给煤机转速反馈的燃料控制系统和前馈加反馈的燃料控制子系统。其中, 给煤机转速反馈的燃料控制子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送风控制一般采取串级比值控制系统, 辅之以含氧量校正信号。引风控制系统一般引入送风量前馈信号, 使送风量与引风量相匹配。锅炉送风机、引风机是锅炉系统的重要设备,对提高介质的燃烧利用率、保证锅炉的正常使用起着关键作用。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燃煤锅炉燃烧的送、引风系统进行设计。 关键词:锅炉、燃烧、自动控制、送引风

目录 摘要...................................................................................................... I 1.锅炉燃烧过程分析. (1) 1.1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1) 1.2给煤机的工作原理 (1) 1.3空气预热器 (1) 1.4一次风机工作原理 (1) 1.5送引风机工作原理 (1) 1.6燃烧器布置 (3) 2.燃烧过程控制任务和调节量 (4) 2.1.燃烧过程控制任务 (4) 2.2燃烧过程调节量 (4) 3.锅炉送、引风机风压及风量的理论计算 (5) 3.1送风机风压与风量的确定 (5) 3.2引风机的风压与风量的确定 (6) 4.锅炉燃烧过程控制基本方案及分析 (8) 4.1蒸汽出口压力控制系统分析 (9) 4.2燃料量控制系统 (9) 4.3送风量控制系统 (12) 4.4引风量控制系统 (14) 5.控制系统单元元件的选择 (16) 5.1变送器的选择 (16)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能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 设计耗煤量:600kg/h(台)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1.34kg/Nm3 空气过剩系数: =1.4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按0.01293kg/ Nm3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Y O=5%, C=68%,Y H=4%,Y S=1% ,Y Y V=13% N=1%,Y W=6%,Y A=15%,Y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 Nm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900mg/ Nm3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为锅炉房北侧15m以内。 四、设计计算 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理论空气量

()Y Y Y Y a O S H C Q 7.07.056.5867.176.4-++=' /kg)(m N 3 式中:Y C 、Y H 、Y S 、Y O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百分数。 ) /(97.6)05.07.001.07.004.056.568.0867.1(76.4'3kg m Q N a =?-?+?+??= (2)理论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12.93g/m 3N ) Y a a Y Y Y Y s N Q Q W H S C Q 8.079.0016.024.12.11)375.0(867.1+'+'++++=' (m 3N /kg ) 式中: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百分数; Y N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百分数 /kg) (m 42.701.08.097.679.097.6016.006.024.104.02.11)01.0375.068.0(867.1'N 3=?+?+?+?+?+?+?=s Q (3)实际烟气量 a s s Q Q Q '-+'=)1(016.1α (m 3N /kg ) 式中:α —空气过量系数。 s Q '—理论烟气量(m 3N /kg ) 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烟气流量Q 应以m 3N /h 计,因此。?=s Q Q 设计耗煤量 /h) (m 615060025.10/kg)(m 25.1097.6)14.1(016.142.7N 3N 3=?=?==?-?+=设计耗煤量s s Q Q Q (4) 烟气含尘浓度: s Y sh Q A d C ?= (kg/m 3N ) 式中:sh d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百分数; Y A —煤中不可燃成分的含量;

送引风控制系统设计1

送引风控制系统设计 一、对象特性分析 1.送风控制系统 送风调节的任务在于保证燃烧的经济性,具体的说,就是保证燃烧过程中有合适的燃料于风量比例,送风调节对象是惯性和延迟都较小的自衡对象,可近似比例环节。当空气量不变,燃料量增加时,使空气量与燃料量比值下降,烟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当燃料量不变,空气量增加时,烟气中的含氧量增加,控制系统应使送风量与燃料量协调变化,以保证经济性。 另外,也有采用锅炉排烟中的氧气量作为调节信号的系统。种系统具有明显的缺点,一是很难找出能代表整个炉膛含氧量的准确测点,因而样量计测出的信号值得怀疑。二是氧量计测出的整个炉膛氧量的平均值,不能保证每个燃烧器的完全燃烧。 2.引风控制系统 引风控制系统的任务在于维护炉膛负压一定,其被控对象锅炉烟道是惯性较小,调节速度快的自衡对象,被调量负压反应灵敏。 二、控制方案 1. 送风控制系统 送风控制系统采用氧量信号作为校正信号,如方框图所示。它是一个串级比值控制系统,主调节器(氧量校正调节器)接受氧量定值信号。副调节器接受燃料信号B ,反馈信号V 及氧量校正调节器的输出,副回路用以保证风煤的基本比例,起粗调作用。主回路用来校正氧量,起细调作用。当烟气中的含氧量高于给定值时,氧量校正器发出校正信号,修正送风控制系统的给定值,使送风调节器减少送风量。经过校正后的送风量将保证烟气中的含氧量等于给定值。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副调节器的入口信号平衡关系为 2 0O BK V σ-+= 因此,校正后的送风量信号应该为: 2 O V BK σ=+

式中,2O σ为氧量校正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可见,在有氧量校正的送风控制系统中,送风量除了需要与燃料量保持比例外,还要附加一个校正送风量信号2O σ ,才能使烟气中的含氧量达到最佳值。 2.引风控制系统 引风控制系统为一单回路控制系统,被调量为锅炉负压,它反映吸风量与送风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辅以前馈控制,即在送风量改变的同时也改变引风量。 3.工艺流程图 4. 原理方框图

锅炉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自控工程课程设计

锅炉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自控工程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自控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锅炉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1.掌握利用Auto-CAD绘制锅炉循环水控制工艺流程图 2.掌握节流装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 3.掌握调节阀的选型及口径计算 基本要求: 1.在工程设计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一系列国家技术标准和规定 2.边学习标准和规定边上机设计 3.必须按阶段完成任务 4.设计完成后交出一份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符合撰写规范的设计报告 主要参考资料: [1]GB/T2624-1993,流量测量节流装置[S]. [2]奚文群,翁维勤.调节阀口径计算指南[M].兰州:化工部自控设计技术中心站,1991. [3]王骥程,祝和云.化工过程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1、工艺流程图 2、标准节流装置设计计算原始数据 位号:FRQ102 工作介质:循环水取压方式:法兰取压孔板 操作温度:150℃工况密度:926.012Kg/m3 工作压力:0.7MPa 工况粘度:199×10-6 Pa.S 管道内径:80mm 最大流量:30000 kg/h 管道材质:20#钢节流件材质:1CR18NI9TI 3、调节阀计算原始数据 位号:PIRAC 工作介质:循环水单座阀: 操作温度:140℃工况密度:926.012Kg/m3 阀前压力:0.7MPa 工况粘度:199×10-6 Pa.S 阀后压力:0.6MPa 最大流量:30000 kg/h 管道内径:80mm 饱和蒸汽压力P=0.016MPa

1号送风机启停控制回路检查施工方案

*号炉*1号送风机启停控制回路检查四措两案 一、设备概况 *号炉*1号送风机6kV开关采用GE公司VB1型真空断路器,于200*年投产,送风机远方启停控制由DCS系统实现,就地设置有事故按钮。20**年*月**日,*1号引风机跳闸后*1号送风机未联跳,需检查故障原因。 二、处理的范围和目的 1.范围 *号炉*1号送风机6KV开关及启停控制回路及断路器机构检查。 2.目的 检查*1号送风机的热控和电控启停控制回路及相关控制装置,排除送风机无法远方停止的故障及开关机构卡涩现象,确保设备联锁保护可靠性。 3.机组运行方式要求 机组负荷降至360MW以下,停止*1号送风机运行,关闭*1号送风机动叶和出口挡板。 三、安全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照明不足 走错间隔

人员触电 误整定 热工联锁误 风机反转 燃烧不稳、炉 四、技术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五、环境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六、组织措施 七、施工方案 1.开工前检修负责人组织准备好设备图纸,以及检修所需的工器具和材料,包括:一字和十字起各一把,数字式万用表2块,开关跳闸线圈一个。热控人员检查*1号送风机出口门的气源压力正常,并排除过滤减压阀内的积水。 2.退出*号机组AGC自动。 3.确认上述准备工作完毕后,热控、电控、锅炉专业人员现场到位,由运行人员退出

*号炉RB和风烟侧A和B侧送、引风机联锁,防止*1引风机跳闸,退出*号炉引风自动,然后关闭*1号送风机出口挡板和动叶,在DCS画面上停止*1号送风机。 4. 请值长向调度申请3号机组负荷上限为360MW,负荷接带最高不超过370MW。 5 *2号送风机动叶开度维持在90%以下,电流不大于130A(送风机额定电流为147A)。 6. 防止*号炉引风机失速(引风机失速后,单台送风机运行工况下,很难并上)。*1 号送风机检修期间,*号机环保部维持不超过三台浆液循环泵运行,禁止四台浆液循泵同时运行。脱硫3号机浆液循泵启停需征得集控专业同意。集控值班员操作引风机静叶及频率时,小心谨慎,防止人为误操作。 7. 加强监屏力量,尽量避免机组负荷扰动及制粉系统启、停扰动。 8. 加强*2号送风机运行状况监视(应特别注意风机振动和轴承温度),必须每小时就 地仔细检查一次*2号送风机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备查:记录风机振动值、风机与电机轴承温度、送风机电流,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处理,并向相关技术人员汇报。 9. 加强运行监视,当机组运行中出现协调波动时,应及时干预,防止出现燃烧指令大 幅度摆动现象发生,*1送风机出口挡板切“就地”位。 10.远方正常分闸后,将*1送风机开关摇出至试验位置合分三次,确认开关机构无卡 涩。 11. *1号送风机启停控制回路检查完毕、测试正常后,由运行恢复风机正常运行,*1号送风机恢复正常运行后,将风机出口门、动叶切至远方控制位,投入*号炉RB和风烟侧A 和B侧送、引风机联锁,投入引风自动。 12.全部检修工作结束、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后,清理检修现场杂物,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票竣工手续。 八、安全注意事项 1.检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监督负责人应全程进行安全监督,并加强现场检修与运行人员的沟通。 2.工作过程中若出现设备运行异常或锅炉燃烧不稳等故障,检修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由运行人员应按照运行规程进行故障处理,待故障处理完毕、机组恢复稳定运行后,方可继续工作。

课程设计-- 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08-13班 姓名:申伟伟 学号: 13 号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其优势及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评。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公司S08系列的单片机是受到关注的诸多优异微控制器之一。S08AW系列是Freescale公司推出的新一代S08系列微控制器中的一款增强型8位微控制器,它不仅集成度高、片内资源丰富,接口模块包括SPI、SCI、IIC、A/D、PWM 等,还具有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0℃~+125℃。在本系统的温度控制中,采用的是S08AW60微控制器。随着单片机的广泛使用,温度的自动控制已经变成了可能。在本系统中,主要是通过控制电机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当然在一些高级或者要求更高的场合还可以通过控

制空调来实现调温。要控温就要先进行测温,再转换成单片机能读懂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出控制电机的控制值,也就是PWM控制中说的占空比,通过改变占空比就可以达到调速的目的。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S08AW60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 目录 1 引言 (4) 2 总体方案设计 (8) 2.1 硬件方案论证 (8) 2.1.1 微控制器的选择 (8) 2.1.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9) 2.1.3 显示器的选择 (10) 2.1.4 键盘的选择 (10) 2.2 系统设计方案的方框图 (11) 2.3 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 (12) 3 系统单元电路的设计 (12) 3.1 检测电路设计 (13) 3.2 微控制器的工作电路设计 (14) 3.3 显示电路设计 (14) 3.4 电机的驱动电路 (16) 3.5 键盘电路设计 (16)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17)

过程控制送引风系统设计报告-(2)

课程设计报告 ( 20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题目:风量与炉膛压力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自动化 设计周数: 1周 姓名学号分工成绩 成员 马林 吴家佳 闫萧201009020128 日期:年月日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是“过程控制”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工业 过程对象控制方案的选择、控制功能的设置、工程图纸的绘制等基础设计和设计 说明的撰写,培养学生基本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完成工程师基本 技能训练。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对被控对象进行的分析,确定系统自动控制结构,给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2.根据确定控制设备和测量取样点和调节机构,绘制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PID 图); 3.根据确定的自动化水平和系统功能,选择控制仪表,完成控制系统SAMA图(包 括系统功能图和系统逻辑图); 4.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进行系统整定;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进度计划 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 1 下达任务,查找资料周一、周二 周二、周三 2 制定控制方案,绘制控制系统SAMA 图 3 仿真试验、撰写设计说明周三、周四 4 答辩周五 四、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1.绘制所设计热工控制系统的的SAMA图; 2.根据已给对象,用MATABL进行控制系统仿真整定,并打印整定效果曲线; 3.撰写设计报告 五、考核方式 提交设计报告及答辩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风量与炉膛压力控制系统设计 一:对象特性分析 1.送风控制系统 炉燃烧控制系统是火力发电机组主要的控制系统之一,而送风调节系统的调节作用是这一系统能顺利工作的前提,送风调节系统的任务是通过调节送风机入口挡板,使烟气中的含氧量保持最佳值, 从而保证锅炉燃烧系统配置最佳定燃比使锅炉达到最高的热效率。恰使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标为理论空气量,实际上按理论空气量无法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一般总要使送风量比理论空气量多一些。 送风系统的被控对象为炉膛,它是惯性和迟延都比较小的自衡对象。调节量之一为送入膛的空气量,当空气量不变,燃料量增加时,使空气量与燃料量比值下降,烟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当燃料量不变,空气量增加时,烟气中的含氧量增加,控制系统应使送风量与燃料量协调变化,以保证经济性。 2.引风控制系统 引风控制系统即负压控制系统的任务在于调节烟道吸风机导叶开度以改变引风量,维持炉膛负压一定。锅炉烟道对象惯性很小,调节通道和扰动通道的特性都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一个比例环节。这是一类特殊的被控对象,简单的单回控制系统并不能保证被控质量,因为被调量的反应太灵敏以致会激烈跳动。考虑到该系统的被调量(炉膛负压)反应了引风量和送风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明显的改进措施是辅以前馈控制,即在送风量改变的同时也改变引风量。 二:控制系统原理图 送风控制系统采用烟气含氧量作为校正信号,如方框图所示。它是一个串级比值控制系统,主调节器(调节器1:氧量校正调节器)接受氧量定值信号。副调节器接受燃料信号,反馈信号及氧量校正调节器的输出,副回路用以保证风煤的基本比例,起粗调作用。主回路用来校正烟气含氧量,起细调作用。当烟气中的含氧量高于给定值时,氧量校正器发出校正信号,修正送风控制系统的给定值,使送风调节器减少送风量。经过校正后的送风量将保证烟气中的含氧量等于给定值。 引风控制系统为一单回路控制系统,被调量为锅炉负压,它反映吸风量与送风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辅以前馈控制,即在送风量改变的同时也改变引风量。 送风系统内回路调节器K为正,为反作用;外回路根据六边形法判断:若输出含氧量增加,偏差E减小;主对象K为正,所以要求阀门输出减小,则副调节器输出减小,副调节器输入减小,主调节器输出U减小,所以主调节器为反作用。引风系统根据原理方框图,调节器的增益K为正,为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