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漓江版)

来自

: 大不了

漓江版1~5辑,35册

安徽文藝版見此豆列https://www.360docs.net/doc/5c18739881.html,/doulist/54465/

17/17人推荐 共 35 个条目 我不喜欢

栗树下的晚餐

安德列·莫洛亚 / 1986年9月 / 漓江出版社 / 平装 / 孙传才 / 罗新璋 第一辑

正义者

加缪 / 1986年9月 / 漓江出版社 /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 1.55 / 平装 / 李玉民

长别离·广岛之恋

[法]杜拉斯 / 漓江出版社 /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 陈景亮 / 谭立德

悠悠此情 / 情人

(法)杜拉斯 / 漓江出版社 /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 0.95 / 平装 / 李玉民

东方奇观

尤瑟纳尔 / 1986年10月 / 漓江出版社 / 1.60 / 平装 / 刘军强 / 廖练迪 / 汪家荣 / 杨方东 / 解卫星 / 老高放

魔鬼与上帝

萨特/ 漓江出版社/ 2.15元/ 罗嘉美

嫉妒去年在马里安巴

罗伯-葛利叶/ 格里耶/ 1987年2月/ 漓江出版社/ 外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1.65元/ 简装/ 李清安/ 沈志明/ 290页

王家大道

(法)马尔罗/ 1987.11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1.65 / 平装/ 周克希

第二辑

茫茫黑夜漫游

(法) 塞利纳著/ 1998年1月/ 桂林-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3.4元/ 558页20cm CNY3.40 / 沈志明

毒蛇在握/ Vipère au Poing

艾尔维.巴赞/ Herve Bazin / 1988年3月1日/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第二批/ 2.00 / 平装/ 刘君强/ 佘协斌/ 265页

少女们

(法)孟戴朗/ 1989.3 / 漓江出版社/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 3.10 / 平装/ 吕永真

背德者·窄门

[法]纪德/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2.15 / 李玉民/ 老高放

你好,忧愁

[法]萨冈/ 1987年9月/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 2.30元/ 平装/ 管筱明/ 李玉民、谭立德/ 356页

(法)居尔蒂斯/ 1989.1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3.10 / 平装/ 李玉民/ 马素华

流浪女伶/ La vagabonde

柯莱特/ Colette,S.G. / 漓江出版社/ 3.35 / 郑雅縢

第三辑

在撒旦的阳光下/ SOUS LE SOLEIL DE SATAN

乔治·贝尔纳诺斯/ 1990.9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4.45 / 平装/ 李玉民

人的状况

(法)马尔罗/ 1990.9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4.55 / 平装/ 杨元良/ 于耀南

魔鬼附身/ Count d'Orgel's Ball

(法)拉迪盖(Radiguet,R.)/ 1990-09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第三批/ 3.40 / 程曾厚等

绿色教会

巴赞/ Bazin,H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袁树仁

律令

罗歇.瓦扬/ 漓江出版社/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之一/ 4.5元

我的自传: 文字的诱惑

(法)萨特/ 1990.9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3.10 / 平装/ 张放

(法)埃梅/ 1991.10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2.75 / 平装/ 黄新成

第四辑

名士风流

(法)波伏瓦/ 1991.10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9.35 / 平装/ 许钧

天象馆

(法)娜塔丽·萨洛特/ 1991.10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3.65 / 平装/

罗嘉美

圣周风雨录

(法)路易·阿拉贡(Louis Aragon)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李玉民/ 陈蔚

共35 个条目我不喜欢

曾几何时

布托/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未婚妻

(法)格勒尼埃/ 1992.1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6.35 / 平装/ 周克希等

寻我记·魔圈

莫狄阿诺/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5.65 / 平装小32 / 李玉民

情界冷暖

莫洛亚/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周光怡

天根

(法)加里/ 1992.8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9.95 / 平装/ 宋维洲

冬天的果实

(法)克拉韦尔/ 1993-08-01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6.80 / 平装/ 周国栋

约翰·地狱

(法)德库安/ 1992-10-01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6.95 / 平装/ 许均少年心事

勒.克莱齐奥(法)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金龙格译

一度青春

莫狄阿诺(Modiano.P.) / 1993.8 / 桂林:漓江出版社/ 平装小32 / 李玉民

有理性的动物

(法)梅尔勒/ 1992.8 / 漓江出版社/ 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 9.35 / 平装/ 周国强

论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都市生活

论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都市生活 摘要:在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是最重大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包括了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福楼拜这一系列光采夺目的名字,连同一大批长久以来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万读者的杰作。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历史进程,描写资产者发家史和城市平民的个人奋斗史,肯定金钱。因此,可以想象城市生活表面繁华,但实际金钱主义至上,都市生活腐朽不堪。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人间喜剧》《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都市生活 1871 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巴黎公社起义,建立了世界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这个大事件,犹如希腊神话中地下巨人翻身,引起了历史强地震。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切,都在这次历史强地震的余波和先兆中风云变幻,动荡不安。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当然概莫能外。它作为时代的脉搏,以其特有的敏感和特有的形式,传达出了这个时代的变幻、动荡与不安:“主义”频频易帜,流派异彩纷呈,思潮此伏彼起。浪漫主义刚刚击溃古典主义而称雄于文坛,现实主义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随之迅速崛起,接着,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纷纷登场,其间,还有巴黎公社的志士奏响了法国无产阶级文学的高昂序曲。它们或齐头并进,或你赶我追,在法国文学史上各自谱写了自己的华彩乐章,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就影响之广,声誉之高,成就之大,以及持续时间之长而言,在十九世纪法国云谲波翻的文学浪潮中,最强劲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在这个主流中,涌现出了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等法国文坛上震古烁今的第一流大师,他们创作了《红与黑》、《人间喜剧》等世界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现实主义,写下了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最辉煌的篇章。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四、五十年代达到高潮,此后时起时落,直到现当代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之所以在这一时期产生、兴盛,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与“冷静务实”的时代精神有关。法国在1830 年的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到确立,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成为统治社会的根本大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封建时代一切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适应的思想观念被不断清除;而且,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的理想、热情和英雄主义也都逐渐消散。“天伦”的解体,“热情”的隐退,“过去”的消亡,“未来”的虚渺,使“冷静务实”之风成为时尚。这个时代的法国,也因此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称为“冷静务实的资产阶级社会”。这样的时代精神作用于文学,就导致了对浪漫主义的排斥和对现实主义的认同。“真实”被当成文学的首要标准。斯丹达尔要求小说成为如实反映现实的“镜子”,巴尔扎克主张“严格摹写真实”,稍后的现实主义名家福楼拜更提出文学中“不要妖怪,不要英雄”,“只要是真实的就是好的”。所以,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正是资本主义秩序确立以后冷静务实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的产物。 第四,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相关。在欧洲文学中,法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相当强大的。中世纪市民文学就开了摹写人情世态的先河;十六世纪的短篇小说发扬了这一传统;十七世纪出现了莫里哀描写现实的卓越喜剧,这时期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也极为注重写实逼真;十八世纪先哲高扬的“理性”大旗,更进一步弘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描写人生,贴近真相”成为批判文学的重要准绳,这时期最富有远见的理论家狄德罗还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美学体系,提出了打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描写普通人生活的现实主义戏剧理论。所以,从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来说,正是这个源远流长、虽无定名却贯穿于古今文学实际的传统,引发了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洪流,为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登上无限风光的顶峰开辟了道路。在上述历史条件,社会心态,文化背景,文学传统的作用下,产生了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且形成了它的基本倾向:真实地反映现实,辛辣地批判现实,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典型性,注重情节与细节的真实性。当然,这也是随之而起的欧美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基本倾向.

了解法国文化必看书籍

了解法国必须读的十本书 2010-04-28 17:15:33 [1] “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3] 《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4] 《恶童好色日记》——看漫画就像看电影 [5] 《达·芬奇密码》——巴黎活广告 [6] 《第一性》:做爱就是革命 [7]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的狡黠智慧 [8] 《你好,忧愁》——缅怀萨冈 [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本充满野心的畅销书 [10] 《ELLE》:她世纪看《她》 1.“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彼得梅尔/著 清晨在斜身入窗的阳光中醒来,滴几滴橄榄油在涂满了碎番茄的面包上,和着阳光一起吃下;花一上午的时间在山谷里漫步;午后挟一本书,在小树林找一个凉快所在,睡上两小时;趁余阳未尽,回到游泳池里,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晚上睡在能看到星星的房间里,窗外更有鸟鸣山涧幽。这还不够,都是习惯了文

明和物质的都市人,所以这里还应该是喧闹、绚丽、生机勃勃的,有一群有趣、热情、淳朴的当地人,让你生活得闲适却并不单调,宁静却并不孤单。 梅尔说:欢快的假日有两个最简单的要素,一个是明媚清澈的阳光,一个是随心所欲的计划。这两点,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 现在去不了?哦,或许有一种办法能找到它。那就是读梅尔的书,在《重返》中品味从《一年》到《永远》。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经久不衰。“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3.《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林达带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九三年》,奔赴巴黎。正因为是在“革命”中读的法国革命,所以,对法国和巴黎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了。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擅长中国画、版画。历任湖南省凤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凤凰县书画院院长,二级画家。版画《狂舞》,《沈从文像》参加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赛》被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母亲呵母亲》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边区牛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呵也》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百花展铜奖。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

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法国文学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中世纪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 城市文学:城市文学是指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其内容围绕凸现城市特点这一中心向不同层面展开,具体包括勾勒城市风貌,书写城市印象,表现异于乡村的都市生活形态,彰显物质欲望,描写个体都市体验以及刻画各类市民形象等。城市文学的本质与特色归根结底决定于城市的本质与特色。 论述: (不完善)1.试分析《罗兰之歌》中罗兰的形象: 2.骑士抒情诗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1.歌手为下层贵族,吟唱於宫廷,又叫宫廷歌手,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家,在早期,这类诗产生於奥地利多瑙河一带,以未婚女子为歌咏对象,写她们素朴的表情,有较浓的民间色彩,被称为爱情的春天。到中期,在外来影响下才充分表现骑士诗的特点,对女郡主的贤德美貌加以赞美,写骑士为之倾倒而不顾一切地追求,但又不能不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所限。到晚期,这种千篇一律的格式和矫揉造作的诗风又得到扭转,诗人们重又歌颂真挚的爱情。 2. 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影响: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姓名的诗人有数百之多,但存留的作品很少。这些诗歌多半表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比如著名的“破晓歌”就是描述骑士与贵妇人幽会之后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13世纪初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文学 名词解释: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七星诗社:七星诗社(1a Pléiade)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P.de Ronsard,1524—1585年)和杜贝莱(J.du Bellay,1522—1560年)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如爱情诗、圣诗、科学诗、宫廷诗、史诗、诗歌评论、喜剧、悲剧、文艺批评和翻译等,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论述: 1.试析《巨人传》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思想:1.《巨人传》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2. 小说中提出“依愿行事”的口号,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 艺术特色:本书横扫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文风,给当时的文坛带来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清新空气。拉伯雷《巨人传》从它出版之日起,便以其神话般的人物,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有时不免流于油滑粗俗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广大读者的厚爱,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这决不是一不纯粹的搞笑的作品。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所指出的,这部作品虽然表面看来“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学,胡说八道”,但它在有关“宗教”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方面,却“显示出极其高深的哲理和惊人的奥妙”。

法国中世纪文学概况

法国中世纪文学概况 法国古代又称高卢,位于欧洲西部,公元前1世纪中叶被罗马征服后,本地的语言被罗马士兵和商人使用的通俗拉丁语所取代。5世纪时罗马帝国崩溃,蛮族混战,到5世纪末建立了法兰克王国,通俗拉丁语演变成为罗曼语,也就是古法语。法兰 克王国在查理大帝(768-814)时代最为强盛,统治着西欧的广大地区。后来他的三个孙子争夺江山,到 843年缔结凡尔登和约,将帝国分成三个国家,就是现在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所以通常认为法国文学诞生于9世纪。由此开始到15世纪,就是法国历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法国封建制度从形成、发展到逐渐巩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基督教会势力强大,地方领主相互混战,王权努力统一国家,市民阶级刚刚兴起,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造成了丰富多彩的中世纪文学。其中产生最早的是宗教文学,即僧侣们用拉丁文创作的圣徒行传和圣经故事,例如9世纪末的《圣女欧拉丽赞歌》,就是法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法国早期的戏剧是表现《圣经》故事的奇迹剧和神秘剧,例如由教士和民间诗人改编的《耶稣受难神秘剧》和《亚当的滔天大罪》等,都是宣扬基督教的教义和上帝的神圣的。 随后繁荣起来的是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各种体裁,其中又分为抒情诗、戏剧、散文、传奇和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法语中的“长篇小说”一词的原义是罗曼语,指用罗曼语写作的骑士故事诗,说明骑士故事诗就是后来的长篇小说的起源。一般来说,长篇小说源于篇幅较长的骑士故事诗,短篇小说则是市民文学中的小故事发展的结果。 除了由僧侣或教士抄写的作品得以流传下来之外,中世纪文学基本上是口头文学,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例如英雄史诗来源于行吟诗人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传诵,小故事来自法国民间的现实生活,同时也受到了古代和东方的民间传说的影响,这些作品在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大,作者也大多匿名。但尽管如此,中世纪文学对后世的文学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浪漫主义文学,都可以追根溯源,在中世纪文学里找到自己的源头。 法国最古老的文学: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在11世纪之前,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宁,所以从11世纪末开始,在行吟诗人口头传诵的基础上,产生了由圣职人员修改定稿的英雄史诗。主要描写历史上的战争和重大事件,歌颂为统一国家而战的帝王和英雄。其中的帝王深谋远虑、平定叛乱,骑士则忠君爱国、建立功勋,他们的高贵品质往往高不可攀,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形象。 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朗日系和敦·德·梅央斯系,分别描写查理大帝的英勇事迹、纪尧姆家族的勤王御敌和诸侯的叛乱。它们大多是行吟诗人口头相传的民间创作,富有传奇色彩,没有署名的作者。 《罗兰之歌》是帝王系的主要作品,也是英雄史诗的代表作。有四个手抄本流传至今,其中只有牛津图书馆收藏的手抄本上有杜罗尔德的名字,他的身份却无法确定。行吟诗人的任务是表演而不是创作,他们在整理和改编民间传说的时候,很可能会不时加进一些表演所需要的内容。例如在《罗兰之歌》中,他的未婚妻听到噩耗后昏倒在地上,最初只有33句,到12世纪已被增加到了800句。这种集体的创作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同时也使作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罗兰之歌》叙述的是查理大帝和他的侄子罗兰的故事。查理大帝的妹夫加奈隆是罗兰的继父,他主张与敌国议和,罗兰就提议让他作为使者,他因此怀恨在心,勾结敌人设下诡计,以送礼求和使查理大帝撤兵,同时建议让罗兰当后卫。查理大帝为此把号角留给罗兰,要他在危急时吹响以便回师救援。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果然遭到10万敌军的袭击,然而他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直到只剩下60个人才吹响号角,等查理大帝赶到时已全军覆没。 查理大帝击败敌军,接着审判马奈隆,大义灭亲地处死了这个叛徒妹夫以及为他鸣冤叫屈的亲族,不愧为法兰西理想的君主。罗兰骁勇善战、忠君爱国,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则是一个理想的骑士和忠臣。《罗兰之歌》反映了法兰西民族要求统一的愿望,也是它开始立国的标志。

经典文学作品介绍

经典文学作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经典和精品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业的精品,或者说是一个时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质和意义。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这时期的文学,已成为自觉、独立而又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它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代替文言),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体裁,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现代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成了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民族危机、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苦难、抗争与解放、武装斗争,是作品常见的题材。作家与读者有了更广泛而亲切的交流,而且也更广泛地吸取了世界文学新潮的营养。正是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才创造出了新的民族文学,并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这时期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批世界性的作家。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及大量杂文,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里程碑。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他的作品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法国文学流派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

文学名著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

考点:文学名著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 1.美国作家德莱赛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 3.法国荒诞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多戈》,却以不明确的主题,任人回味。 例题1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德莱塞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是() A.《等待戈多》 B.《格尔尼卡》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答案:D 解析: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生活方式,答案D。 例题2法国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属于() A.小说 B.诗歌 C.散文 D.荒诞剧 答案:D 解析:法国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属于荒诞剧,答案D。 1.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位作家在评论自己的著作《美国的悲剧》时说:“这本书整个来讲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这位作家是() A.德莱塞 B.罗曼·罗兰 C.贝克特

D.毕加索 2.某部长篇小说叙述了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该小说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这部小说是() A.贝克特—《等待戈多》 B.海明威—《老人与海》 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D.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3.20世纪欧美文学名著很多。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罗曼·罗兰 C.德莱塞 D.贝克特 4.下列哪部文学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个人奋斗中失败的悲剧() A.《美国的悲剧》 B.《约翰·克利斯朵夫》 C.《静静的顿河》 D.《等待戈多》 5. 荒诞剧《等待戈多》的作者的国籍是() A.美国 B.意大利 C.法国 D.西班牙

法国文学著作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作家的作品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的情况,看来超过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与此同时,法国作家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知名度。陆续译成汉语出版的法国著作已有巨大数量,其中部分著作有了多种译本,某些作家的全集也已译成中文出版。 法国的文学著作译成汉语出版者例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里哀的《伪君子》、司汤达尔的《红与黑》、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小仲马的《茶花女》、 拉马丁的《诗选》、梅里美的《卡尔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乔治?桑的《康素爱萝》、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 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后一课》、鲍迪埃的《诗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国的知识界人士对于法国文学已有一定了解,这是不争的事实。 《包法利夫人》展示法兰西社会 《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书于1856年在法国问世,那时正值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强盛时期。我们缺乏《包法利夫人》一书于何时译成中文出版的信息,但是该书在中国问世,却有效地将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年)介绍给中国广大读者。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医师家庭,年轻时曾在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不久便认识到“没有比法律更胡涂的东西了”,“法律要了我的命,愈学愈胡涂”,不久辍学。后来,他改而从事文学创作,撰写了如《情感教育》、《狂人回忆录》等。1851至1856年,他写成《包 法利夫人》,书中描绘法国外省小市民女性如何与命运拼搏以及失败的故事。作者同情包法利夫人的遭遇,宽容她的过失,生动地展现法国的乡镇生活,从而吸引众多中国读者,产生了文化影响。该作品也是作者对法兰西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谴责。 《最后一课》对中国的影响 《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为法国的短篇小说,在中国以至全世界有着甚为广泛的传播。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1897年)是一位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引起读者喜爱。1857年家庭破产后,他在一所小学任辅导员,不久到巴黎参加

冯骥才简介及其文学作品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 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 文章 《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

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 书籍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 花脸(阅读短文) 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 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 啊(中篇小说)1980 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

20世纪文学流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试析20世纪现代文学流派 ——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现代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是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它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但极端强调人的内在意识的重要性,言论既有不满现实的一面,又深深打上了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烙印。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其中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娜嘉》(1928)是超实现主义的代表作,另外,1921年,布洛东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 荒诞派戏剧是在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61 年,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思林在《荒诞派戏剧》一书中,正式将其命名为“荒诞派戏剧” 。1970年,另一代表尤奈斯库入选法兰西学士院,标志荒诞派戏剧正式跃入资产阶级正统文学行列。50 年代和60 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鼎盛时期,60 年代中期后荒诞派戏剧便开始走向衰落. 它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通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来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及作品是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中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最典型的一篇。 荒诞派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它们开始出现时受到批评界的冷遇,后来逐渐获得社会承认,并被世界上不少的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亦相继出现一些从事这种新戏剧创作的剧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的体现。1909年2月,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文学的诞生,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至1916年9月,未来主义理念在意大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1、特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附:“世纪病”形象: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2)斯达尔夫人(1766—1817):斯达尔夫人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和理论先驱,本名热尔梅娜·内克。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斯达尔夫人同时又是小说家。她的两部作品《黛尔菲娜》和《柯丽娜》写。 (3)维尼(1797-1863):阿尔弗雷·德·维尼是个孤独的哲理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三首长诗《爱洛亚》、《摩西》和《洪水》。 (4)拉马丁(1790-1869):《沉思集》、《新沉思集》和《诗与宗教的谐音集》。 (5)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见专节) (6)乔治·桑(1804-1876):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女小说家,本名露西·奥罗尔·杜邦,被恩格斯称为“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 她的小说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妇女小说(有的人称之为“激情小说”),表现爱情和婚姻自主主题,为妇女的权利而辩护。 代表作是《安蒂亚娜》(又译作《印典娜》或《印第安娜》)。 ② “社会问题”小说,主要作品是《木工小史》、《康素爱罗》和《安吉堡的磨工》。 ③田园小说,主要作品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 (7)大仲马(1802—1870):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创作历史剧、历史小

法国文学概述

法国文学 中世纪到16世纪文学 罗兰之歌 最早的法文文献是公元842年2月14日的(怪不得法国人很浪漫)《斯特拉斯堡盟书》,那时候法国还封建割据时代,封建领主是文学创作的资助者,所以也成了文学作品的描写对象。中世纪的法国文学主要是以这类武功歌为主,也叫做英雄史诗。《罗兰之歌》描写了查理大帝的部下罗兰伯爵英勇战斗的故事。这部作品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至今许多教堂里还有罗兰和他的挚友奥列维的雕像。 列那狐的故事 13世纪末,法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新文化基地的大学相当普遍的建立起来了。市民们很喜欢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列那狐的故事》中,所有动物都有一个适合其身份的并表现特征的名字,如雄狮叫诺伯尔(高贵的noble),兔子叫古阿尔(胆小的couard,e);有些动物则用德语的名字如狼叫伊桑格朗等。故事开始时,列那狐是一个表面和蔼可亲的骗子,故事结束的时候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这种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抨击权贵,而且可以避免报复。所以同期还有不少此类作品。 巨人传 《巨人传》是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1483-1553)的主要作品,原书名称很长,叫做《巨人卡刚杜亚之子、狄波莎德王、鼎鼎大名的庞大固埃的可怖而又骇人听闻的事迹和功业记》该书第一部在1532年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风行全国,但是第二年受到教会的攻击。但是到了1545年拉伯雷得到了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刊印许可。拉伯雷信奉的原则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做你所愿意做的事”。人类有求生、向善的热烈愿望,如能进行适当引导,就能普遍获得幸福。 七星诗社 16世纪以龙萨为首的七位法国作家组成了这个团体。他们的目的是把作为文学表达工具的法语提高到古典语言的水平,被认为是法国文艺复兴诗歌的最早代表。1549年他们发表了著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 蒙田 蒙田毕业于图卢兹大学法律专业,担任过波尔多法院法官13年。在其父亲逝世后继承爵位,卖掉法官职位回家开始写《随笔集》。虽然没有多少条理,浮想联翩。常有从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外一个话题的现象。但是这个作品对于17-18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影响很大。1603年英译本问世后,英国的培根、莎士比亚、拜伦、赫胥黎等人极为重视。无论是笃信宗教或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都能从《随笔集》中摘取对自己有用的观点。而随笔这种散文体也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现代教育学领域有些专家认为,用随笔作为写作练习,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益处。 17世纪文学 法兰西学院 前身是1634年路易十三的宰相枢机主教黎世留所建立的文学院。1635年国王下令改为法兰西学院,为独立机构。院士的编制以40人为限。根据语法学家沃热拉院士建议通过的一项建议:必须以正确的习惯用法为语法标准。法兰西学院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外,一直延续到现在。 拉·封丹 拉·封丹出生于香槟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20岁时当了奥拉托利会修士,后任顾问律师。1658年卖掉了从父亲哪里继承下来的官职到巴黎从事写作。1683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668年出版的《寓言诗》第一批6册出版取得极大成功;到1694年,共完成12卷,成为法国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名著。共约240首,多取材于《伊索寓言》和东方传说。通过动物形象和语言,使他的作品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奠基人,法兰西学院院长。代表作《熙德》描写爱情与责任的冲突。高乃依又创作以感情和义务的矛盾为题材的《贺拉斯》、《西拿》、《波利耶克特》。它们和《熙德》并称为高乃依的四大悲剧。 莫里哀 莫里哀的父亲是王家室内陈设商兼宫廷裱糊师。莫里哀少年就读于著名的巴黎克莱芒中学,很多后来的大人物都是他的同窗好友。20岁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但他投身了戏剧事业,曾因负债累累被判入狱。直到1658年为路易十四演出《多情的医生》获得成功,使其走上成名的道路。著名作品有《伪君子》《吝啬鬼》《唐璜》《司卡班的诡计》等。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在舞台上晕倒后逝世。他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造者。 帕斯卡 帕斯卡不但是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散文大师。原本是天主教徒,后由于家中变故,成了虔诚的詹森教教徒。著名作品有《外省人书简》《思想录》。 18世纪文学 伏尔泰 伏尔泰出身于巴黎中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期间成绩出众,热爱文学、戏剧,参加过不信教俱乐部。1717年因写讽刺诗得罪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关入巴士底狱1年,但他声称这些诗非他所作。1718年他的作品《俄狄普斯王》获得成功,被称为拉辛的

法国文学文化知识

法国文学文化知识 贝洛Charles Perrault 《小红帽》=petit Chaperon rouge《灰姑娘》Cendrillon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法意》Esprit des Lois 伏尔泰Voltaire《老实人》Candide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Confessions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Mariage de Figaro 李尔《马赛曲》Marseillaise 司汤达Stendhal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巴尔扎克Honoréde de Balzac 《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 《欧也伲。葛朗台》Engénie Grandet《高老头》Père Goriot 雨果Victor Hugo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悲惨世界》Misérables 梅里美Mérimée《卡门》Carmen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三个火枪手》Trois Mousquetaires《基督山伯爵》Comte de Monte-Cristo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 《茶花女》Dame aux camélia 左拉Emile Zola《娜娜》Nana《萌芽》Germinal 莫泊桑Guy de aupoassant 《羊脂球》Boule de Suif《漂亮朋友》Bel ami 罗漫.罗兰Romain Rolland 《约汉.克利丝朵夫》Jean Christophe Quand un auteur écrit de la littérature, c'est un écrivain. Victor Hugo est un grand écrivain, c'est-à-dire un écrivain célèbre et de grande valeur : il est romancier (il a écrit des romans), il est poète (il a écrit de la poésie / des poèmes en vers, généralement rimés), il est aussi dramaturge (il a écrit des pièces de théatre). Peu de gens ont lu les oeuvres complètes de Victor Hugo ...... écrivain (nm.) : 作家。 romancier, ère : 小说家。 roman(nm.): 小说。 poète (nm.) : 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