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

篇一:社会工作典型案例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 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 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 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 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

5)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 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 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 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三、对该个案的介入理念策略:由于之前付先生带着强强见过一些心理医生和机构社工,并且正在接受家庭治疗,但是据说都效果不是很显著,而通过与强强及付先生的谈话评估后可以发现强强拥有强、弱之处,而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强的学习成绩上。在现实的世界中,强强是一个失败者,他宁愿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如何去建立强强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因此,对强强来讲,介入的策略就是先赢得他的信任,再帮他树立信心。

四、

介入的阶段主题与方法 (一) 案主环境评估

1

强强

[ 家庭图 ]

a) 两代单传家庭(即付先生与强强都是独生子);

b) 9岁时强强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爷爷奶奶生活;

c) 目前只跟母亲保持电话联系。父母至今都未再婚,外公外婆由于离婚基本没有更多联系了;

d) 经济条件好,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

2)社区层面

a) 强强所住的长岗岭社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因此强强回家后就没有朋友和朋辈同伴玩,只有待在家自己跟自己玩,比如看电视,玩网络游戏,偶尔会出去(在楼下)跟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人打打篮球等;

b) 强强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a)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b) 认为小孩抽烟之类的行为是不良行为,并且不能被接受。因为付先生自己就不抽烟不喝酒。因此可以看出价值观里面的一些传统和保守的因素在里面。

(二) 能力/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付先生妈妈

1.

交际能力强。热情、愿意与人沟通,交流表现得很大方。

2.

他内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比如,别人骂他妈妈的时候,他会很生气地将别人骂得狗血淋头,这在其它人看来他是个不文明的孩子,但其实是他维护妈妈形象的一种方式;尊敬老师,比如在他骂人的时候,我让他编一段“文骂”骂他老师,他说老师对他很好,不骂。

3.

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比如他不会在班里抽烟,在学校的时候,想烟抽的时候也只是去厕所抽,其它时候一般不会抽。而在学校看来,教导主任在厕所抓到他2次抽烟并给与他2次记过,只认为它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而没有看到他对学校纪律遵从的一面)。其实他在厕所抽烟就已经表明他对学校制度的遵守了,否则他可以在班里明着抽。

4.

有意愿与父亲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强强看到爸爸回来躺在床上,他会扑在爸爸身上跟他亲密一会。

5.

具有上进心,争强好胜,也很要面子。这说明他有改变的可能。比如掰手腕,就很希望自己能赢。

6.

在篮球中能找到自信,并很自豪的说他打比赛都赢别人,还盖人帽。

7.

有韧劲,愿意去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他提到在魔兽里要达到副本级别,须50000点,虽然现在他才60点,但是他表示很有信心,并会一直打下去,主要是副本后的装备很吸引他,用了“很亮堂,很帅气”之类的词来描述。

8.

很聪明,会求助他人,并很会利用资源和他的年龄优势,比如在魔兽中他会跟区长说照顾他一下因为他才16岁。这样他会比其他人付出少而收获多。

9.

他有很强的抗逆力。虽然他平时朋友不多,在他父亲看来他很苦闷,很孤单,没事干,但是通过与他交谈,发现他自己有自己找乐的一套方式,比如他会喜欢打篮球,玩网游,学骂人等等,这些都可以打发时间,给他带来快乐。

(三) 案主家庭系统的弹性

1.对于强强来讲,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他表现出来很强的抗逆力,他会自己找乐子,比如玩网游、打篮球、自个儿骂人,甚至抽烟。

此外,强强对于自己的前途也不是没有考虑,比如他成绩差,但是他认为自己现在能考到350多分,但是他们学校有其他人考304分就拿钱买了个高中,因而他也觉得自己可以花钱买个高中上,这与他家人的想法不一样,付先生和爷爷奶奶认为它现在的成绩花钱也买不到学校。

2.对于付先生来讲,他会去求助心理医生,社工,借助外界的力量,有时候会花钱去买心理平衡。此外他还会把一些自己办不到或者很难办的事情寄希望社工或者心理医生帮他做到,比如让强强扬起理想的风帆,让强强立刻爱上学习,也希望让社工去学校跟老师说明强强现在接受辅导,并希望学校如果抓到强强再次抽烟的话网开一面不要给与他处分,否则就要开除等事情。

3.对于爷爷奶奶来讲,他们会面对压力和问题向付先生施压,他们会把责任推出去,以求心理平衡。

再比如前面提到强强的成绩不好,爷爷奶奶为自己推托的理由是我全部时间都来伺候强强,给强强请4个资历深的老教师来单独授课,同时自己还会亲自给强强教语文。然后他们可以这么安慰自己,也可以给别人一个交待:我们能提供的条件都给他提供了,他再不优秀,就怪不了我们了。

五、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价值抉择

对于这个个案来讲,社会工作者主要面临这个价值抉择:服务提供是以案主的监护人的需要为主还是以案主的需要为主。在辅导过程中,案主的监护人(即付先生与他爷爷奶奶)希望社工介入的目标和角色就是让案主尽快喜欢上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但是对于案主来讲,他很不关心学习,避开、反感谈论学习方面的事情,因此前期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社工最好不要以学习为主题对他进行辅导,否则将会受到案主的抵触,将很难与他建立关系。然而,在考虑这一点的同时,社工又必须迎合案主的监护人的目的,否则很有可能被中断辅导。因此社工就必须在这两者之间选择或者走折中路线。

六、反思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社会文化处境中的实践

1.西方理论与本土实践结合的反思。由于社会工作理论大多来源于欧美等西方社会,这些理论在运用到中国内地本土实践当中,有时候就会出现理论愿景与实践事实存在差距。比如用“人与环境”理论案主的环境评估,应该承认该理论看问题的视角的多元与广域优势,的确能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发现案主及环境存在的优势、资源与挑战。但是具体到实践中的时候,很多用理论分析出来的东西是社工所能想到的,但是很难落实到实际中去,尤其宏观层面的东西,譬如“政策倡导”——我觉得这在西方相对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下更有达成的可能,而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程度的情况下,要达到政策倡导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中西方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反思。社会工作中很强调案主的潜能与多元智能,这是基于西方尊重个体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其他方面如打篮球有一定特长,这个孩子依然可以视为优秀的学生。然而,或许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中国人普遍存在这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并且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因此就这个个案而言,社工想通过强化强强在其他方面的自信心,但又往往被他爸爸要求着要让强强喜欢上学习,在中考里拿高分,考上重点高中。

篇二:老年社会工作个案

2021-2021学年秋季学期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一、请编写一个老年人社区照顾或老年个案管理的案例,并设计出

服务方案

要求:1.

其案例内容具有该类型案例的要素和特征

2.

上交一份纸质答卷和电子版答卷

案例

李奶奶今年已经82岁了,老伴去年去世了,她有两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子在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留学,完成学业后便在美国定居,女儿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在另外的城市任职,后与当地的人结婚后便在另外的城市定居。两个子女都很少回来看望她,自从李先生去年去世之后,老房子里便只剩下李奶奶一个人生活着,前几年李奶奶还觉得身体很硬朗,可自从老伴去世后,李奶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经还一个人昏倒在老房子里,邻居发现后将她送往医院治疗。以前在李先生的陪同下李奶奶还经常参加社区里的老年活动,可今年李奶奶除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外,几乎没有出过门,特别是现在身体不好,更是不出门了,与社区之前要好的老人们都断了联系。李奶奶的情绪也很低落,没了老伴,李奶奶很悲观,认为自己也快要不行了。

李奶奶问题的初期评估

个人层面: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后,身体情况日趋下降;两个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没有人照顾;一个人居住在老房子里,情绪低下,很悲观,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家庭层面:子女远在他乡,工作又忙,很少回来看望李奶奶,与子女间缺少亲情的交流,老伴去世后,心里的话没有人倾诉,又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容易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社区网络层面:李奶奶不再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长期一人独处,容易产生孤独、空虚、寂寞的感情。

制定服务计划

(1)人的情绪除了受到事件本身的影响外,更是人们对事件的错误看法的结果。当人们处在不良环境中,就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当这种非理性情绪与人们的需求相违背时,人们就会产生心理失调。理想情绪行为治疗模式就是帮助人们辨识这种非理性情绪。

在这个案例中,李奶奶因为老伴去世,加上自己身体不佳,所以产生“自己不行了”的想法,产生的非理性情绪就是悲观、消极。针对李奶奶这样的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帮助李奶奶对其情绪进行调理,进行心理咨询,开展上门陪聊得活动,转变李奶奶的生活态度。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主要动机有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当这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挫败感等不良情绪。其中安全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李奶奶从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不佳,需要良好的治疗,加上亲人不在身边,李奶奶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长期缺乏亲人的关怀,就会产生不良情绪。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帮助李奶奶调理好身体,增加李奶奶与家人之间的交流,使老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心理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使李奶奶的身心愉悦。

(3)处于不良环境的人类容易采取错误的行为方式,行为修正模式就是通过教导、训练案主的社会技巧,使其适应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减轻案主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李奶奶自从老伴去世就不再与社会进行互动,这样的环境严重影响了案主的生活热忱,使李奶奶的社会角色模糊,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帮助李奶奶增加社会的互动,鼓励案主多与外界接触,重建社会网络。

计划的执行

(1)与案主交谈。了解案主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与邻居的关系是否和谐、案主平时有什么爱好、对于老伴去世的看法、对于自身身体状况的看法、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注意与案主的谈话过程中,案主的情绪变化。

(2)社区访谈。从李奶奶曾经的社区活动伙伴那了解到李奶奶的社区生活情况,平时的爱好等等。通过沟通得到社区各种资源的支持,了解老奶奶的情况,增

加社区老年人与李奶奶的互动,帮助李奶奶走出目前的生活困境,恢复社会互动的功能。

(3)家庭访谈。通过电话联系案主的子女了解他们简要的工作情况,案主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对案主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他们了解案主的困难,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协助案主走出心理障碍,健康快乐地生活。要清楚地了解子女的工作和回家看望老奶奶的频率、对李奶奶的关心程度。让他们了解到案主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来自于家庭的,希望子女们多关心案主,多抽时间回来看望案主,让案主觉得原来子女仍是很关心、重视自己的。通过沟通让老奶奶的子女认识到自己对李奶奶的关心对李奶奶的意义,同时让他们了解除了物质上的需求,老奶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

(4)组织案主与子女的谈话。让子女设身处地的为李奶奶着想,增进双方的关系。用家庭的温暖感化案主,恢复案主积极的生活态度。建议老奶奶与子女进行户外一日游的活动,让李奶奶重新投入社会生活中去。

(5)案主的身体调理。做一次全身检查,了解案主的身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疾病,让李奶奶学会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必要时,陪同李奶奶去听讲座,让李奶奶正确对待人生。

(6)开展社区活动。陪同李奶奶参加社区老年活动,找到互动的乐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希望社区老年人能多陪同李奶奶聊天。

评估

经过社会工作者一个月的服务,案主基本恢复了生活状态,能够从失去老伴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与子女和邻居正常的交流,融入社会环境,抛弃不良情绪,重新找回热忱。

在整个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些问题:案主不配合社工的工作、案主的家人不参与服务、与社工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应当切实从案主的利益出发,发挥社会工作的原则,理解尊重案主和她家人的选择。使服务发挥最好的效果。

结案

案主通过社工的服务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后,服务也就告一段落了,就进入了结案的阶段。结案的过程中,社工要进行反思,有没有遵循社会工作的原则,在服务的过程中有何不足之处。结案并不意味着与案主的关系彻底结束,应当继续跟进服务,特别是李奶奶年事已高,有可能服务将一直持续下去。

二、小组活动设计(略)

三、谈谈你学习老年社会工作的体会和收获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不停的增长,上海已经跨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老龄化给年轻的一辈带来了不少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现代老年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满足,除了物质上的必需品外,现在如何满足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成了老龄化城市的最大难题。

本学期通过学习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老年知识,也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比如老年人当中空巢家庭的现象、特殊老年人比如老年痴呆卧病在床的老年人有哪些困境、在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需求,这些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是完全不会考虑的,也是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

接触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老年人有了新的认识。老年人并不是黄昏,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比如哪些退了休没事干的老干部他们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于在职的年轻一辈是很宝贵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想我会更加地去关心身边的老年人,尊敬他们、孝敬他们,有空与他们多聊天,增添他们生活的乐趣。或许许多人都不能理解,觉得为了解决老年人的问题而特别的花费时间金钱培养这方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种资源浪费,之前我也有想过,但是真正地学完了这门课程才会了解这是个多么荒谬的想法,运用社会工作同理心的方法,站在老年人的立场,我相信比起现在老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很想告诉现在哪些忽视老人的年轻一辈,孝敬是最推托不得的事。

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收获良多。比如我掌握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养老的方式有哪些,还有老年个案工作和团体工作的共同点和区别,还有如何管理老年的个案,还有基本的老年福利制度和目前中国提供的老年服务有哪些,这些都对我以后赡养父母有着很大的帮助。

平常对于老年人我们更注重身体上物质上的满足,很多子女只知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足够的食物,足够的衣物,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我们就很少关心他们心里的需求,其实,比起这些,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怀,我们总是忽略老年人在生活中的乐趣,子女平时工作繁忙,为了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心理,我认为应该为老年人找到老年生活的目标或者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加生活乐趣,恢复他们年轻时对待生活的热忱。

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我们可以做到的还有很多,当问题出现,再去解决我想为时已晚,比起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平日里多花时间陪伴老人,让老人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治疗老年人生活困境的良药。

篇三: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A

个案分析报告

一.

案例背景

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

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性格问题

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⑶自我认同问题

案主自初中毕业后,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看电视,并随意画自己喜欢的漫画,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关注;案主针对自己的作品不抱好感,而且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同家人分享,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案主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赞同,反而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这加剧了案主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案主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⑷家庭问题

案主由于与父母从小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造成了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使得父母对她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父母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不抱有希望。此外,就案主的父母这一方来说,因他们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及受固有的歧视女性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及时发掘和满足案主的各种身心需要,这也是造成

案主心理畸形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理论基础

⒈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看,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本我,相应于无意识层次,是人格的基础部分,其惟一目标是追求本能的满足,如食欲、性欲等,它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相对于经验的、理性的意识系统,包括如记忆、知觉、情绪、动作、思考等,其作用是向本我提供外界消息,帮助本我从外部世界获得本能的满足,同时避免由于盲动而遭致危险,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道德、理想宗教感、社会感情等人性中的高级本性,在人格中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是社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在个体人格中的反应,是“理想的自我”。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其中,自我既要作本我的忠仆,又要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同时还受外界的挫折。而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各种诸如焦虑、人际障碍等症状。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案主李某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自我情感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家庭和外界的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从而造成案主人际沟通困难、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⒉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

②来自环境的压力;

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案主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案主小英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亲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忙于各自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案主养成

了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内向性格。⒊据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看来,特别是它所强调的“自我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情绪和心理是由自我概念决定的;自我概念是人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人格的不健全发展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的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案主李某初中毕业后,对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不敢以示他人,是对自我的不确定和不自信;同时,因害怕他人评价自己,对周围的人总是充满疑虑和不信任,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这也是她负面的“自我概念”的一种表现,因而这急需要我们社工的介入去帮助她改变“自我概念”。

⒋据现实治疗法的理论视角来看,人是自主、自决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选择的,而并非如环境决定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环境支配。人的内在的“成长动力”和“健康动力”导致人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需要”。“自我认同”又可分为“成功的认同”和“失败的认同”。“成功的认同”是指人类有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需要;“失败的认同”则表现为:逃避现实、不负责任、孤独寂寞、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有效控制。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维,更不能封闭自己。要学会在外界的社会资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长发展所需的东西。上述案主李某从小就受不良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她的负面认同和评价,使她对自我形成一种独处、逃避现实、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失败的认同”,这是造成她目前心理困境的根源。

⒈总目标: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善案主的生活环境,恢复和提高案主的自信心;树立其对自我的成功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

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⒉具体目标:

⑴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⑵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⑶促进与案主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巩固和加强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母对为案主的“刻板印象”,尽量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五.

服务计划与过程

⒈ 首先,工作员登门上访与案主母亲和案主进行初次见面,并和案主母亲及案主会谈。此次会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案主母亲和案主双方来了解案主求助的动机,尽可能的找出案主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作出是否需要给与帮助的决定。在会谈过程中,一方面工作员通过以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以确定是否可以结案,另一方面要向案主坦诚介绍工作员自我的身份、机构的设置及服务内容,以尽量减轻案主的疑虑和敏感度。

⒉再通过展开一到二次的访谈与案主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使案主相信工作者的能力,同意接受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即取得案主的信任。并同案主一起协商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签订服务协议,其中涉及到澄清服务的方法、服务的性质、服务的目标,明确案主、工作者、机构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

⒊实施具体的治疗计划:

⑴第一阶段:在与案主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工作员与案主开始进行非正式的单独会谈,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减轻案主焦虑、不安的情绪。案主在刚开始往往不易通过自我认识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工作员可以协助案主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行为缺陷联系起来,但一定要注意案主的情绪反应,一旦其情绪比较激烈或感觉很为难时则立即停止,尽量保持会谈愉悦的氛围,使得会谈不致因此而中断。譬如可以从案主平时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如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父母的工作状况,对父母及周围身边的邻居、朋友的看法和感受等等,从这一连串的基本问题的引导中,工作员应通过真诚、接纳等的方法,设身处地站

在案主的立场去体会案主的感受;特别是提到一些案主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案主感觉父母对其关心不够,与其平时交流少,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及不允许其外出交朋友等等委屈时,一方面让案主尽情倾倒心中的“苦水”即委屈,使其心理压抑得到适当的倾诉和释放,另一方面运用同理心去体会案主的感受,譬如可以说“你的感受,我曾经也体会过,我能理解你”、“有时候,父母不够关心和体贴我,我也会生闷气”等等,这样无形中会拉近案主与工作员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有助于今后个案工作地顺利开展。不过,在此阶段,工作员应尽量避免对案主进行价值判断,要保持情感中立和应有的专业关系,同时,要始终围绕会谈最初所确立的目标即帮助案主澄清个人的心理困难,释放心中的压抑和委屈而进行,并对案主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记录,以外开展下一阶段的访谈作准备。

⑵第二阶段:在了解了案主的基本需求之后,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开始介入案主的家庭,对案主的家庭尤其是父母单独开展个案访谈。工作员事先和案主父母约定好某一时间和地点(最好是机构里),单独和案主的父母进行访谈。工作员首先将案主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父母,并对其想法和感受提出工作员自我的看法意见,使得案主父母开始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时,工作员要注意倾听和记录父母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及他们的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他们作为父母养育子女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他们管教子女不恰当的方法如不让其自由外出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充分信任案主自由外出、经常多给与案主一些相处的时间(一起做家务和外出购物、节假日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多给与案主一份关爱和鼓励等。总之,要尽可能的使父母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法和不足,以尽快采取弥补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帮助案主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⑶第三阶段:工作员在开展第三阶段治疗计划前,将工作员访问其父母的经历、其父母对她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她的父母改善家庭生活环境的意愿反馈给案主,并将正式邀请其父母参与工作员和她之间的访谈的建议告知案主。在征得案主和父母双方的同意后,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介入案主家庭,对案主及其父母开展家庭访谈。此次访谈是以整个家庭成员为对象,所以工作员事先要和案主及其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约定好确定的某一天,即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准时在家里参与会

谈。工作员在进入案主家庭后,应尽量尊重案主家庭的礼仪和习惯,尽可能的融入到成为该家庭的一员中去,避免因关系生疏造成尴尬和会谈的过早中断。工作员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话题开始入手,特别是谈论一些大家都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家庭成员参与谈论的积极性。由此,工作员可以逐步将话题自然引发的案主的问题上来,可能的话,在营造了一种和谐、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员可以鼓励案主向父母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烦恼及对家庭和父母的看法等等;在此过程中,工作员引导父母认真倾听案主的叙述,并时常给与肯定和理解的表情,对案主的兴趣和优点进行总结和强调,以引起父母的共鸣和重新审视案主的需要。与此同时,工作员还应该引导父母参与到会谈中来,对案主的叙述作出积极地回应,让父母通过回忆讨论的方式尽量发掘和观察到案主的优点,如案主平时很听父母的话,很乖,而且很勤快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等,这时候工作员可以采取正强化的方法对案主进行鼓励,使其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使其认识到她也是一个有用的人,恢复和提升她的成功的自我认同感。此外,针对案主的亲子关系需求和交往的需要,工作员可以向父母提议尽量多抽点时间与案主沟通和相处(如共同做家务、一起出外吃饭或旅游等),让父母当面作出一些合理的承诺如信任案主并允许案主自由外出交友,让案主真正体会到父母和朋友的关爱。最后,工作员在基本完成此次会谈所要达成的目(即让案主与父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通过家庭环境的改善帮助案主恢复自我认同感和正常的生活)之后,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次会谈,并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告知家庭成员以作好心理准备。

⑷第四阶段:工作员在告知了案主家庭成员此次计划的大致内容后,工作员开始介入案主所在的社区,为案主的心理康复争取相关资源。工作员作为中介者和使能者,在向社区居委会简要介绍自我的身份和来意后,积极说服居委会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支持,特意为案主开展相关的社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如亲子游戏、社区青少年趣味运动会、献爱心活动等等。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工作员开始协助居委会在社区宣传和招募,并将此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再次告知案主及其家庭,争取案主的父母的支持来鼓励案主积极报名参加社区的活动。在取得案主同意参加后,工作员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带领社区小朋友开展活动,同时可以控制和协

调案主与社区同龄青少年的关系,创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案主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让她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其与他人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⑸第五阶段:跟进服务,如果案主的状况良好,工作员就可以结案。工作员通过观察和案主父母的信息反馈,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及近期的行为表现,若案主的身心状况已明显好转,工作员就应该将结案告知案主及其家庭,特别是注意案主情绪上的反应,工作员在结案前应和案主进行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告知案主结案的事情及同案主专业关系的告结,尽量避免案主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让案主明白学会独立自主去处理个人的事情。

六.

服务评估

⒈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的心理需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社会心理疗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社区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她的身心康复尽可能全方位的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案主缓解和摆脱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尽早恢复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除此之外,本次服务计划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较少,成本低,同时能够积极争取到案主父母及其社区资源的配合与支持,这使得该治疗方案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而且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巧妙而又灵活的处理好工作员与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关系;注重整合各种资源如案主父母及社区资源等积极引导案主内心压抑的正常宣泄,为案主的心理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3.不足:在开展个案访谈的工程中,工作员容易受案主的情感所左右,很难与案主维持中立的专业关系及工作员自身应有的权威,致使案主对工作员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感,这不利于案主的独立自主;工作员开展的个案工作受时间、精力等

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短期内对案主及其家庭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因而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问题诊断和一些不利案主恢复的疏漏;而且,由于受服务时间的限制,对案主开展的个案辅导治疗效果可能不会持续很久,案主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反弹,这是工作员无法掌控的。

七.

个案反思与总结

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为保证服务计划的顺利开展,社工与案主要始终保持中立的专业关系,特别是要注意适当的运用“同感”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案主的感受,不能为案主的情感所左右而偏离了服务治疗的初衷;而且,尽量避免对案主的问题作自我的价值判断,以免加剧案主内心不安而使会谈过早的终止。与此同时,工作员应本着平等的、真诚的态度,以一种探讨、协商的口吻和案主进行访谈,这样有利于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帮助案主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针对案主的不成熟,社工要投其所好,根据案主的喜好进入他的生活,再慢慢去引导他。工作员要时时关注案主的心理变化,尽快获得案主信任,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此外,社工应该学会让案主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作为社工人员自己必须有预(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一一个案工作案例报告(一)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

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贵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 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社会工作案例

社会工作案例背景 小唐,女,12岁,家住望麓园街道富雅萍社区。案主家境较好,父亲为私营业主,母亲经营一家旅馆,一家住在母亲开的旅馆内。父亲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出差,母亲爱好打麻将。另,旅馆周边社会环境不是很好。 问题诊断 1、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行为处事方式很老成,并常常带有很重的社会气息; 2、部分行为举止男性化,同辈女生有给她起绰号“母老虎”; 3、对学习缺乏兴趣,数学成绩一般在三四十分左右,很多问题不是不会做,是不想做。 理论基础 每个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理智的、可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自我”是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连贯的关于自己的观感,如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己能力的认识等。 服务目标 具体目标:家庭关系支持、社会支持、环境支持与塑造; 总目标:使案主成为一个与一般女生相同的爱学习的小女孩。 服务计划 1、家庭关系支持,联系案主父母,劝其父亲在出差至于多与女儿电话联系或尽量增加在家时间,劝其母亲少打麻将,在空闲之时多关注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2、社会支持,要求案主在其母亲要其看店时,坚定的拒绝,并在必要时发动舆论的压力; 3、环境支持与塑造,引导案主周边同学及机构内工作人员给予其关心,利用四点半的学习氛围促使其爱上学习。 服务过程 2011年10月25日,与案主进行面谈,对案主的大致情况进行了解; 2011年10月27日,对案主进行学业辅导的同时,发现其厌学情绪很重,对其进行了引导;2011年10月29日,与案主进行视频谈话,对其周边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发现其身边环境很恶劣; 2011年11月1日,案主与另一名同学犯了错误,别同学排挤,为其分析其中对错; 2011年11月3日,案主生日,为其做了一个简单的庆生活动; 2011年11月10日,为案主系统的分析了其自身的优缺点,帮助其发掘自身的价值;2011年11月16日,下雨,护送案主回家,与其叔叔就案主的情况做了交流(肯定为主);服务评估 因服务计划尚未完成,该社会工作个案并未结案,就目前对案主的服务,对案主的生活已起到了很大的好的作用,包括:案主的学习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同辈的女生建立的较好的人际关系;父母不在总是要求案主留在家里看店,空余时间多了很多。 社会工作个案反思与总结 从与小唐的接触中,能够深刻的看到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周边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父母在孩子周边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孩子的成长是令人担忧的。在工作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平等、尊重、接纳的原则,,以真情换案主的真心。作为专业工作关系,社会工作者也必须保持客观、理性。一个好的工作关系,通过案主与社会工作者的交互反应,将有利地推动问题的解决。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 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 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 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 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精品七篇) 案例一:心理健康辅导 在一所中学中,有一名学生张明因长期沉迷游戏而导致学业下滑、 与同学疏远。社工小刘了解到张明的情况后,主动与其家长接触,提 供心理健康辅导。小刘与张明进行了多次面谈,并开展了心理测评, 了解其游戏成瘾的原因。通过与学校老师的合作,小刘制定了个性化 的学习计划和游戏限制措施,并结合家庭环境,提供了家庭教育指导。经过几个月的辅导,张明逐渐摆脱游戏成瘾,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与 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案例二:青少年保护 小明是一名中学生,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家庭成员有吸毒问题,经常产生暴力冲突。小明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和自闭行为,导致同 学间的疏远。社工小李注意到小明的问题后,首先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家庭问题。同时,小李在学校中开展了青年 保护教育,倡导同学关注身边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经过一段时 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摆脱暴力环境的影响,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改变。 案例三:老年人关怀 小华是一名社区的社工,他负责关怀社区中的老年人群体。在访问中,他了解到一位叫老李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交圈子狭窄,情绪低落。小华积极与老李交流,鼓励他参与社区活动,与其他老人

建立联系。同时,小华联系社区医院为老李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 咨询。通过积极的关怀和帮助,老李的生活逐渐有所改善,他重拾了 对生活的信心。 案例四:家庭暴力干预 小丽是一名遭受家暴的妇女,她经历了多次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社工小陈接到小丽的求助后,与她进行了隐私保护的沟通,为她提供 了安全住所并帮助她寻求法律援助。同时,小陈联系了心理咨询师, 为小丽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援助后,小丽逐渐 走出家暴的阴影,重拾了对生活的勇气。 案例五:单亲家庭支持 小王是一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工作忙碌,缺乏关注和 陪伴。社工小赵了解到小王的情况后,制定了个性化的支持计划。小 赵邀请其他亲戚或邻居来照顾小王,增加他的家庭支持网络。同时, 在学校中开展亲子活动,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小王与父母建立更 好的沟通和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持,小王逐渐适应了父母工作忙 碌的情况,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六:移民安置 小刚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来到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然而,他面临着住房、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社工小张与小刚进行了详 细的需求评估,为他提供住房和就业信息,并帮助他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小张联系了当地的移民办公室和教育机构,为小刚提供移民安

医务社工经典案例

医务社工经典案例 医务社工经典案例: 1.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的父母非常困惑如何帮助他融入社会。医务社工通过与小明的家长和学校沟通,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并安排专业的辅导师为他提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2. 案例二:李阿姨是一位年迈的糖尿病患者,她的家庭条件有限,无法购买昂贵的药物。医务社工为她提供了糖尿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联系到了慈善机构,帮助李阿姨获得了药物补助。通过医务社工的帮助,李阿姨的糖尿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3. 案例三:王先生是一名癌症患者,他的治疗费用非常高昂,无法负担。医务社工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帮助王先生申请到了医疗救助,并协助他解决了就医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王先生成功完成了治疗。 4. 案例四:张小姐是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她的病情导致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医务社工通过与她的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治疗,帮助他们了解和应对张小姐的疾病。同时,医务社工还联系到了康复中心,为张小姐提供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帮助她重新融入社会。

5. 案例五:刘先生是一名长期酗酒的患者,他的酗酒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医务社工通过与刘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康复规划,帮助他意识到酒精对他的危害,并引导他寻求戒酒治疗。医务社工还联系到了社区戒酒组织,为刘先生提供戒酒支持和康复服务。 6. 案例六:王阿姨是一名老年人,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后,她感到孤单和失落。医务社工通过与王阿姨的交流,了解到她的需求,并为她提供情感支持和社区活动的信息。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王阿姨逐渐恢复了生活的乐趣,重新建立了社交网络。 7. 案例七:李先生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面临着就业和社会歧视的问题。医务社工通过与李先生的沟通,了解到他的技能和兴趣,并帮助他制定了就业计划。同时,医务社工还联系到了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为李先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8. 案例八:王小姐是一名家庭暴力受害者,她的丈夫经常对她进行身体和心理的虐待。医务社工通过与王小姐的交流,了解到她的困境,并帮助她制定了安全计划。医务社工还联系到了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为王小姐提供法律咨询和保护措施,帮助她摆脱暴力环境。 9. 案例九:张先生是一名失业者,他面临着经济困难和心理压力。医务社工通过与张先生的沟通,了解到他的就业需求,并为他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推荐。医务社工还联系到了相关的职业培训机构和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 篇一:社会工作典型案例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吉安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 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 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 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 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 5) 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 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 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 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三、对该个案的介入理念策略:由于之前付先生带着强强见过一些心理医生和机构社工,并且正在接受家庭治疗,但是据说都效果不是很显著,而通过与强强及付先生的谈话评估后可以发现强强拥有强、弱之处,而且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强的学习成绩上。在现实的世界中,强强是一个失败者,他宁愿活在“虚幻”的世界中,如何去建立强强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因此,对强强来讲,介入的策略就是先赢得他的信任,再帮他树立信心。 四、 介入的阶段主题与方法 (一) 案主环境评估 1 强强 [ 家庭图 ] a) 两代单传家庭(即付先生与强强都是独生子); b) 9岁时强强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爷爷奶奶生活; c) 目前只跟母亲保持电话联系。父母至今都未再婚,外公外婆由于离婚基本没有更多联系了; d) 经济条件好,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 2)社区层面 a) 强强所住的长岗岭社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因此强强回家后就没有朋友和朋辈同伴玩,只有待在家自己跟自己玩,比如看电视,玩网络游戏,偶尔会出去(在楼下)跟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人打打篮球等; b) 强强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感情个案:男女间感情问题 人物:女A 男B 工作者C 背景:小A、小B是情侣,开始还不错,但渐渐地小A发现小B 的的控制欲太强,经常翻看她的手机短信、通话记录,甚至干扰A与好朋友的交往,并且不让A 上校内网玩,起初A认为B也许是太在乎她了,就忍下来了,可是越来越严重,B 的脾气上来总是不分场合,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有很多次都在公共场合对小 A进行喊叫辱骂,用词十分不堪,并且B有暴力倾向,曾用羽毛球拍抽A 的屁股(朋友以为是玩笑,可后来好几天坐不了凳子,很疼)。使得小A决心来找社工帮助的事件是这样的:小A 与小B逛街,因为一双鞋审美意见不合,B又多心,想到以前追小A的潮男,心里很火,并且还出现幻听,明明小A没说的话,他一定认为小A说了,两人发生争执,小A很委屈,在吃饭的大厅,B 当着很多人的面各种吼小 A ,并说小A很放荡,要分手,小A很平静的吃完饭,扭头走了,同意分手。但后来 B 平静后,十分后悔,苦苦哀求A不要分手,可小A 已下定决心,要让自己重回自由,然后B 在A楼下站了一下午,还不停的打电话,又哭又忏悔求A下楼,后来又情绪激动的说:“你分手是吧,啊,我让你毕业,我还能让你毕业,你还别不信~”小A很是苦恼….. 小A:性格活泼、开朗,热爱自由,家庭环境轻松活泼,她认为自己与B生活环境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同,在一起很痛苦,想尽快解脱,并且最可怕的就是B的暴力倾向,不能姑息,故寻求帮助。 小B:老练、平时幽默,但不识逗,北京人,家庭优越,家教严肃,从小与父亲接触官场,见识很多黑暗,因而影响他的价值观,认为小A太天真,认为朋友之间

都是因为利益,没有感情,父母关心少,很没安全感,所以控制欲强,他说分手后又后悔,觉得自己能改正暴脾气,不想分手,所以抵触社工帮助。 小C:你好,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小A:我叫小A 小C:能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而来找我吗, 小A:恩,我想与我的男朋友分手,因为我感觉我们不适合了,可他不同意,甚至还威胁我(小A神情有点低落) 小C:你男朋友来了吗, 小A:来了,他现在在外面等我。 小C:恩,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不适合的吗, 小A:刚开始我觉得他是一个不错的男生,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发现他的控制欲太强,经常翻看我的手机短信、通话记录,还干扰我与其他的朋友的交往,我感觉我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 小C:这个是很正常的呀,这说明他很在乎你呀,不是吗, 小A:刚开始我也觉得他是太在乎我而这样的,所以也就对他没有太多的责怪。可是他好像越来越严重,他的脾气上来总是不分场合,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有很多次都在公共场合对我进行喊叫辱骂,用词十分不堪。 小C:这样的啊,那就是他的不对了。 小A:而且他还有暴力倾向,曾用羽毛球拍拍打我的屁股,朋友还以为是玩笑,可后来我好几天坐不了凳子。 小C:男女朋友分手不是很正常的吗,肯定有什么原因让你结束不了吧,你能跟我说说是说明促使你最终来找我吗, 小A:恩,是的。事件是这样的:上个星期六我与他逛街,因为一双鞋审美意见不合,他又多心,想到以前追我的一个潮男,心里很火,并且还出现幻听,明明我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案主李某,女,今年18岁,武汉人,初中文化程度,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喜欢独处。初一下半学期开始就经常称头晕,不去上课,可经医生检查一切正常。初三勉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跨入校门。平时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比较喜欢卡通片,也照着漫画书上画漫画玩,可画得不怎么样,也从不敢把自己的画给别人看。 父亲平时工作忙,无暇顾及她,母亲经常要去照顾外婆,与案主交谈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案主读书成绩比较差,父母也就对她没什么期望,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呆在家里,将来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常常用“你不行的”、“你不会的”等言语对案主做家务事予以评价。 案主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父母怕她到外面学坏,也不让她出去结交同伴,使她更加孤独。居委会人员也反映案主特别敏感,只要她看见别人聚在一起讲话,就会认为是在讲她,为此还和邻居发生过矛盾。对于邻居的同龄人,她总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拒绝与其交往,也从不肯参加社区活动。 最近母亲发觉案主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就托熟人帮她介绍了一份简单的工作,想让她去社会上历练历练,可她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二.问题诊断 基于上述情况,在我看来,案主李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性格问题 由于家庭的原因,案主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心理的各种情感无处分享或发泄;在加上父母的干涉其行动自由,使得其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地沟通,这些都加剧了案主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长期的心理负担积压使她形成了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⑵人际沟通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案主从小就缺乏与父母、家人有效沟通的机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较为淡漠;自初中以后,案主的父母出于过度的保护及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其辍学在家,断绝其与外界正常交往的渠道,这令案主的内心长久的受到压抑,各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而长久的“与世隔绝”又加剧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特别是她对外界的疑虑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使她害怕与人交往,以逃避现实的态度来摆脱心理的困扰和阴影,这些因素造成了案主人际沟通的障碍。 ⑶自我认同问题 案主自初中毕业后,平时总是一个人独处看电视,并随意画自己喜欢的漫画,缺乏专人的指导和关注;案主针对自己的作品不抱好感,而且羞于将自己的作品同家人分享,其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案主的行为不但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赞同,反而受到父母的负面评价,这加剧了案主内心对自我的失败认同感,造成案主自身自信心低下、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⑷家庭问题 案主由于与父母从小缺乏有效地沟通与交流,造成了彼此的误解,这使得案主与父母的亲子关系淡漠,而且使得父母对她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刻板印象”,即父母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不抱有希望。此外,就案主的父母这一方来说,因他们缺乏对自己孩子的全面认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社会工作案例精选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范文一: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 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 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 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 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 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 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 将其送人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 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 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 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 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 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 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 (1)康复治疗的支持。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 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 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 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 (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

社工案例

社工案例 案例1:xxxxdajiangtang 一、背景介绍 (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名称:张某某 性别:女 年龄:82岁 身体状况:良好 (2)个案背景 张奶奶今年82岁,身体状况良好,独自居住于xx小区,身体较为硬朗,心理较为孤独,渴望家庭关爱,对智能电子产品的使用有困难。 二、小区老年人面临的共同问题 (1)疾病与医疗问题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往往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因此受到损害。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常常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大问题,带来了经济上的紧张甚至困境。 (2)家庭照顾问题 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妇女职业化、离婚率上升和年轻人口的高流动性等,都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功能严重受损,特别是空巢、独居和失独老人缺乏家庭照顾的问题尤为严重。 (3)宜居环境问题 老年居住环境中常存在安全隐患和物理障碍,使老年人面临伤残风险和融入社会的限制。此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老年的刻板印象和老年人歧视,也使建设老年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4)代际隔阂问题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增加前所未有,老年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大多已经过时,而学习机会和资源的下降使其难以掌握现代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与年轻人的沟通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容易造成代际隔阂。

(5)社会隔离问题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或失去劳动能力后社会交往的圈子常常会大大缩小,晚年生活往往与孤独、寂寞相伴,社会隔离严重。 三、xxxxxx活动介入 (1)介入目标 xxxx大众科普服务中心、xxxx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针对xxxx目前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专业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社会资源来提供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和服务。 (2)介入策略 项目以在微信群报名,微信群直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办月湖科普大讲堂,为社区的老年人讲解手机应用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等等使用内容。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提升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 (3)介入步骤 1)评估与论证当地老年人的需求 通过多种方式及渠道对当地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身体概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论证,发现当地老年人非常迫切的希望了手机应用知识,健康知识,安全知识等内容。 2)组成和建立组织 为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老有所学"求学愿望,专门建立多专业团队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以丰富老年人健康生话,滿足老年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3)具体步骤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

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社会工作理论案例

社会工作理论案例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范文一: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 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 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 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 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 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 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 将其送人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 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 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 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 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 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 计划的内容。 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 (1)康复治疗的支持。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 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 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 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 3.出院计划: (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 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是指社工针对低保家庭的特殊需求和困难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支持。以下是10个关于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案例: 1. 张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单亲妈妈,她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职业培训课程,并成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社工还提供了心理支持,帮助她重新建立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 李先生是一个失业的低保家庭成员,他在社工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求职技巧,并通过社工的帮助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社工还与他一起制定了职业发展计划,帮助他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机会。 3. 王先生是一位低保家庭的老人,社工定期拜访他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社工还协助他申请了一些社会福利项目,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 4. 小李是一名低保家庭的儿童,他在学校遇到了欺凌问题。社工与学校合作,为小李提供心理辅导,并与老师和家长一起制定了防止欺凌的计划。 5. 张先生是一位低保家庭的父亲,他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一些家庭教育培训班。社工还提供了家庭冲突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改善了与家人的关系。

6. 小红是一个低保家庭的青少年,她在学校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和学习困难。社工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合作,为她提供了个别辅导和学习支持,帮助她重建学习动力。 7. 王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残疾人,她需要定期医疗和康复护理。社工协助她申请了残疾人福利和医疗补贴,并提供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支持。 8. 张先生是一名低保家庭的老年人,他在社工的陪伴下参加了一些社区活动和养老院的康复项目。社工还帮助他申请了一些老年人福利和优惠政策。 9. 小明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儿童,他在学校遇到了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社工与学校老师合作,为他提供了学习支持和行为管理的指导,帮助他逐渐适应学校生活。 10. 王女士是一位低保家庭的单亲妈妈,她在社工的帮助下参加了一些家庭经济管理培训课程。社工还协助她申请了一些家庭经济援助项目,并提供了理财和储蓄的建议,帮助她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以上是关于低保家庭社工个案服务的10个案例。通过个案服务,社工能够针对低保家庭的具体问题和需求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增强自我能力,实现自身发展。

社工案例帮助孤独老人

社工案例帮助孤独老人 以社工案例帮助孤独老人为题,以下是十个案例: 案例一:社工组织亲子活动 在一个社区里,有一位孤独的老人,他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看望他。社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通过活动,老人和他的子女们得以相聚,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亲情,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感。 案例二:社工陪伴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一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非常孤独,几乎没有亲人来看望他。社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每周定期陪伴他参加社区活动,让他能够结识新朋友,增加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案例三:社工建立老年友善社区 社工发现一个社区里有很多孤独的老人,他们很少与他人交流,生活质量低下。社工决定建立老年友善社区,组织老人们参加各种活动,如健康讲座、手工艺制作等,让老人们能够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 案例四:社工帮助老人找到志愿者 一位孤独的老人非常渴望有人陪伴,但他的亲人都很忙,无法经常陪他。社工帮助他找到了一位志愿者,每周定期陪他聊天、散步,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案例五:社工组织老人互助小组 社工发现有一些老人孤独无助,他们之间互相不认识,缺乏互助和支持。社工决定组织他们成立一个老人互助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让他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减轻孤独感。 案例六:社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一位孤独的老人经常感到压抑和无助,无法与他人沟通。社工为他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排解情绪、缓解压力,让他能够更好地面对孤独感。 案例七:社工组织老人之间的互访 社工发现一些老人孤独无助,互相之间也没有交流。社工决定组织他们之间的互访活动,让他们相互认识、交流,建立起新的友谊,减轻孤独感。 案例八:社工提供社区服务信息 社工收集了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的信息,如医疗、购物、娱乐等,为孤独的老人提供了便利和支持。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同时也增加了社交机会,减轻了孤独感。 案例九:社工组织老人参加兴趣小组 社工发现一位孤独的老人非常喜欢唱歌,但他没有合适的场所和机会。社工决定组织一个唱歌兴趣小组,邀请老人参加,让他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减少孤独感。

社工开展的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家庭暴力干预案例 1. 案例背景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家庭暴力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一个成员对另一个成员使用身体、心理或经济上的暴力行为,导致被暴力方身心受伤害或生活质量下降的现象。本案例中,我将介绍一位社工与一名受家庭暴力影响的女性展开干预和支持的过程。 李小红(化名)是一位30岁的女性,已婚并有两个孩子。她的丈夫张明(化名)是一位年轻的商人,事业有成。然而,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一个完美的家庭。但事实上,李小红遭受着丈夫长期以来对她施加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暴力。 2. 过程 2.1 接触与评估 社工通过社区资源和朋友介绍得知了李小红遭受家庭暴力,并决定与她建立联系。首先,社工通过电话与李小红进行初步接触,并邀请她到社工办公室进行面对面的评估。在评估过程中,社工与李小红建立了互信关系,了解到她遭受的身体和心理暴力的具体细节。 2.2 安全计划制定 社工与李小红一起制定了一个安全计划,以确保她在危急时刻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安全计划包括事先准备好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寻找可躲避暴力的地方,并提醒她随时保持警惕。社工还与李小红商讨是否需要报警或申请保护令来确保她和孩子们的安全。 2.3 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 社工意识到李小红在长期家庭暴力下可能产生了心理创伤,并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技巧。社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方法帮助李小红重建自尊和自信,并教授她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放松法。此外,社工还鼓励李小红参加支持小组或咨询服务,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2.4 社会资源介入 社工意识到单纯的心理支持可能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积极介入社会资源。社工与当地妇女援助中心合作,为李小红提供法律援助,并帮助她申请了保护令。社工还联系了就业培训机构,帮助李小红提升就业技能,以实现经济独立。

社工个案案例

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X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XXX离婚。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X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XXX,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XXX的父亲曾经跟随XXX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XXX才十岁。X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

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材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 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 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履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 1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 负担,最终导致XXX离婚。X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XXX,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 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陈教授,现年 65 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着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 ,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 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 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 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 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 (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 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 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 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 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 ,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社工智力残疾个案案例

社工智力残疾个案案例 1. 张三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的智商只有60,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社工人员通过与他的家人沟通,了解到他需要常规的生活照料和支持。 2. 李四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无法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社工人员与他合作,通过评估他的技能和能力,帮助他寻找适合他的工作岗位。 3. 王五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学校中遇到了学习困难。社工人员与他的老师和家人合作,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帮助他克服学习困难。 4. 赵六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社交方面遇到了困难,无法与他人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社工人员通过与他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帮助他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增强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5. 小明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家庭中遇到了家庭暴力问题。社工人员与他合作,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庇护。 6. 小红是一位智力残疾人,她在社区中遭受欺凌和歧视。社工人员与她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她增强自信心,应对欺凌和歧视。

7. 小芳是一位智力残疾人,她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公平待遇。社工人员与她合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权益保护,帮助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 小李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家庭中遇到了经济困难。社工人员与他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和就业支持,帮助他改善经济状况,实现自给自足。 9. 小刚是一位智力残疾人,他在独立生活方面遇到了困难。社工人员与他合作,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和支持,帮助他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 10. 小霞是一位智力残疾人,她在心理健康方面遇到了问题。社工人员与她合作,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她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个案案例展示了社工人员如何与智力残疾人合作,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善生活质量。通过社工智力残疾个案服务的实践,可以发现不同个案之间的差异性和复杂性,需要社工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个性化和全面的支持。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社工儿童个案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个体的问题,通过提供专业的儿童保护和支持服务,帮助儿童克服困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面列举了10个案例分享,以展示社工儿童个案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1. 张小明的家庭暴力问题 张小明是一名8岁的男孩,他的父母经常发生激烈争吵并互相斗殴。社工通过与张小明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社工与张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心理辅导和家庭访问,帮助他了解和应对暴力行为,并协助家长接受家庭暴力干预计划,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支持。 2. 王小芳的学习困难 王小芳是一名9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学习困难。社工通过与王小芳的交流和评估,发现她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并且自尊心受到了打击。社工为她提供了个别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她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自信心,并与学校老师和家长合作,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3. 张小红的社交障碍 张小红是一名12岁的女孩,她在学校中遇到了严重的社交障碍问题,经常被同学排斥和欺负。社工通过与张小红的沟通和观察,发

现她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技能。社工为她提供个别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帮助她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与学校开展反欺凌教育活动,促进全校学生的友善互助。 4. 李小华的家庭贫困问题 李小华是一名10岁的男孩,他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社工通过与李小华的家庭访谈和评估,发现他面临着生活困境和营养不良的问题。社工与李小华的家人合作,提供经济援助和家庭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李小华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机会。 5. 赵小刚的情绪问题 赵小刚是一名7岁的男孩,他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暴力行为。社工通过与赵小刚的沟通和观察,发现他遭受了家庭暴力和情感忽视。社工为赵小刚提供个别辅导和情绪管理技巧培训,帮助他理解和表达情绪,并与家庭成员合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6. 李小明的亲子冲突问题 李小明是一名11岁的男孩,他与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和冲突。社工通过与李小明的交流和家庭访问,发现他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社工为李小明和他的父母提供亲子关系辅导和冲突解决技巧培训,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关系。 7. 王小刚的自我伤害问题 王小刚是一名14岁的男孩,他经常自我伤害并表现出自杀倾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