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拔罐疗法

3.推拿手法

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路径示例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气虚血瘀证)

第1天

口评估检查:

口化验类检查:口血常规口尿常规口肝功口肾功口空腹血糖口

口影像学检查:口胸片口颅脑CT 口MRI 口心电图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30ml 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

口 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

口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第2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

口 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

口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

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第3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

口 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

口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第4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

口 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

口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第5~7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 20%甘露醇 250ml ivdrip qd

口 0.9% NS 250ml+七叶皂苷钠20mg ivdrip qd

口 0.9% NS 2ml+甲钴胺 0.5 mg iv qd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

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口中医特色治疗:口穴位注射疗法3:00pm

口割治疗法3:00pm

口穴位贴敷治疗3:00pm

口刺络放血3:00pm

口拔罐治疗3:00pm

口其他

第8~10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口中医特色治疗:口穴位注射疗法3:00pm

口割治疗法3:00pm

口穴位贴敷治疗3:00pm

口刺络放血3:00pm

口拔罐治疗3:00pm

口其他

口其他

第11~13天

口治疗措施:

口药物治疗

口中药汤剂:口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口中成药:口盘龙七片1.2g po tid

口芪龙胶囊 4粒po bid

口0.9% NS 250ml+疏血通 6ml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血塞通 0.4g ivdrip qd

口0.9% NS 250ml+黄芪注射液 30mlivdrip qd

口其他:

口西药:口甲钴胺片 0.5 mg tid po。

口其他:

口非药物疗法

口手法治疗:20min,qd

①施术部位:头面部、颈部、肩部②体位:俯卧位或坐位③手法:按揉法、点拨、拿法、擦法、拍法,15min,qd。④取穴:攒竹、鱼腰、四白、翳风、牵正、颊车、地仓、风池、肩井、大椎,手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方法:泻法,5min,qd。

口针刺治疗:30min,qd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针刺取穴:鱼腰四白翳风牵正、

颊车地仓风池肩井、

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外关用泻法,颊车、地仓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口物理治疗:

口蜡疗: 20~30min/次,1次/日

蜡盘法,温度(45~55℃)

口微波:10min/次,1次/日

口大圆辐射,距离面部10cm,微热量(40~60W)。

口其他

口康复治疗:30min,Bid

面部功能训练:以面部肌力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口中医特色治疗:口穴位注射疗法3:00pm

口割治疗法3:00pm

口穴位贴敷治疗3:00pm

口刺络放血3:00pm

口拔罐治疗3:00pm

口其他

口其他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面瘫病临床路径优选稿

面瘫病临床路径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气虚血瘀 气虚血瘀的五大症状

气虚血瘀气虚血瘀的五大症状 --> 气虚血瘀是我们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到引起的。那气虚血瘀患者有什么症状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同时小编还会告诉大家血瘀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进行调理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气虚血瘀症状 对于很多人来说,气虚血瘀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肯定更不会知道气虚血瘀有什么症状了。不过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气虚血瘀的症状。 1、说话语声低怯,气息轻浅 更不用说胸腔共鸣和腹式呼吸了。所以我们说,语声低怯,气息轻浅,这是肺气虚的表现。 2、肺主皮毛 肺气虚相对来也容易引起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3、脾气虚,脾胃之气不足 主要表现为饮食没有食欲,而且在饮食之后会出现腹胀,大便困难的情况。 4、四肢无力

我们知道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如果脾气虚的话,则肌肉松软,没有力量。四肢也容易没有力量的,整个形体比较松弛,没有张力,女性会造成乳房下垂,尤其是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发胖,生完小孩以后,腹部肌肉会严重松弛。完全一点弹力和张力都没用。还有臀部下垂,整个人的体型很松懈,不挺拔,这就是气虚没有提升的作用。 5、头晕、血压低 因为气虚,清阳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会有头晕,血压偏低,基础血压低。比如有的人血压平常都是低压40多,50多,60多,高压不会超过100。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1、人体的血瘀体质,首先应该明白这样的状况是怎么来的?血液粘稠,使血液的活性降低,流动性功能变差,从而是体内的血液流动失去输送氧气和血液体内其他营养物质等人体必需的成分,同时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增强,是血液在向体外排除二氧化氮等其他无用物质的能力降低。 2、血瘀体质应该如何调理?首先我们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有木有其他疾病病史,之后在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3、了解本人的身体状况,包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或者有家族史类等。 4、根据情况应该在医院的全面体检和接受医生的正确指导和在健康恢复心理反射,在心理和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不是所谓态度或者可用可无的对待。

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面神 经 炎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 TCD 编码: 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 ICD-10 编码: 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 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疾病分期 (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 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 (面神经炎)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 瘫(面神经炎)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治疗日为W 60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 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 听神经瘤、 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或各种原因导 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 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 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2)神经系统检查 ( 3)面肌电图( EMG ) 中医临床路径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 2007 年)。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2004 年)。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他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摄食热量的增加及运动的减少,使我国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脂肪性肝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的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病,预防心梗、脑梗等致死性疾病,降低总体死亡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医对高脂血症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现将近年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行总结。 1.血脂与痰浊的关系 高脂血症是血液中的脂质超过正常而出现的疾病。中医古代文献无“血脂”之说,但很早就有关于“膏脂”“脂”“膏”的论述。《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滓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卫气失常篇》云:“人有脂、有膏、有肉。”并指出各自的特点:“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瘦小。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张景岳《类经》亦云:“精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张志聪《灵枢集注》:“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脂丰满。” 这些论述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血脂和膏脂等的关系,但又不尽全面。正常人血液中亦有脂质,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以上所述应当是血脂的一种正常状态。而对于血脂的异常状态,古代医家在论述在论述膏脂之时往往会提到“肥人”、“气虚之人”,和肥人及气虚之人关系最大的是痰湿。东垣云:“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也。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也。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伤也。”从脾实的角度论述肥人之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血瘀证的病因

分类号:B J624 云南日报/2000年/12月/01日/第B02版/ 科普 血瘀证的病因 上海中医药大学 沈施德 教授 这里说的血瘀证不光是人们想像中的外伤引起的血肿,而是泛指人体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受到气虚、气滞、寒凝、火热、外伤等原因,导致气滞、痰湿、血行不畅,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其临床表现为唇舌爪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疼痛而有定处,尤其为刺痛者,出现肿块、出血、肌肤甲错及温脉等特征者,由于瘀阻部位的不同,症状可以各异,如胸闷心痛(心)、咯血胸痛(肺)、呕血便血(胃)、胁下痞块(肝)等统称血瘀证,临床上可分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等。 血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而形成血瘀后又可以引发多种病变,中医对血瘀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因于寒。寒凝血脉是血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血“得温而行,逢寒则凝。”临床常见的内寒引起的血 瘀阻络,多见于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 二、因于热。热邪内蕴,煎熬血液,血脉凝结亦可成以瘀。临床上可分扑感邪热和内生邪热。临床可见肺部感染、急 性肾功能衰竭等。 三、因于气。临床可见气滞血瘀,是因气机失调,情志异常,肝郁等均能导致该病。还有气虚血瘀,气虚无力推运血 行,血管天气,必停留而瘀。 四、因于血。临床上有血虚血液、出血血痕、污秽血瘀之分。 血虚血瘀是指出血之源障碍,或慢性耗血而血虚脉道干湿,临床上常指不通则痛,血有虚而滞者。 “瘀血不会,新血难生”,故治疗上应采用祛瘀生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活血化瘀。 出血血瘀:指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形成的病理性瘀血,外伤性出血,脏器出血等。 污秽性血瘀:常见于指有外邪、内伤、自身代谢产物堆积体内不能排除,均可导致血瘀。《证治准绳》首倡“百病之源,来自血瘀”之说法。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2017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 G51、802)得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 (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刺治疗: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为法。以面颊局部与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选风池、地仓透颊车、翳风、阿就是穴,用泻法。电针疏密波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2)闪罐:选用小口径火罐,于瘫痪局部或所选穴位为中心处,连续闪罐至皮肤潮红为度。 (3)穴位贴敷:采用我院离子导入法贴敷于患侧颊车、下关、地仓等穴,每日2次,10日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可给予中药汤剂牵正散加减研沫封包热敷,1日1次。 (5)其她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6)药物治疗:口服甲钴胺片以营养神经,每次0、5mg,1日2次;注射用腺苷钴胺1、5mg加注射用水3ml肌注,以营养神经,1日1次;静滴甘露醇注射液125ml以脱水、静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天麻素注射液0、5g营养神经、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银杏叶注射液20ml以活血化瘀、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以抗病毒。 (九)完成路径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文档

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住院路径一、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急性期(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G 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急性期):1-7天 2)静止期:7-14天; 3)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4)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

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G 51.802)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面瘫的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高脂血症的从“肾”论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2063183.html, 高脂血症的从“肾”论治 作者:陈晨方显明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年第05期 [摘要]高脂血症是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成分含量的异常增高,高脂血症与心血管病有着密切关系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发病原因。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易感因素,改善或纠正脂质代谢异常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中医认为,肾有“收藏、化精”调和气血的功能,而日久肾虚,则会形成血瘀和痰浊。此篇综述主要讨论近年高脂血症的从肾论治的治疗的进展。 [关键词]高脂血症;活血补肾;血瘀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11-03 中医学并无高脂血症的名称,但多有关于“脂”和“膏”的论述,《灵枢》称“脂”是一种充盈身体的正常营养物质,而“膏”是过多的“脂”,血脂为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属于津液,存于血中,与血液是互为化生的关系。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规则血化,浊而生成脂及痰,浸淫脉道,以致气滞血瘀,痹阻脉络,形成高脂。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中医的“眩晕”、“胸痹”、“中风”、“血瘀”、“痰湿”等病证范畴。 1、致病机理 1.1肾气不足导致气血不和,形成“血瘀”和“血痹” 《素问—调经纶第六十二》云:“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次成形。意志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可知肾虚就会导致骨髓的空虚,形成内在的气血不合,而长期的气血不行和血瘀就会形成血痹,肾的收藏旧血,生新血的功能就会下降。《素问一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中老年人脏腑之气渐衰,精气渐减。肾虚气化无力,导致痰浊、瘀血形成并瘀积体内,造成脂质代谢紊乱。尹方等认为,高脂血症与肾虚有重要关系。肾精亏虚,水谷精微难以化为“清血”,以致浊物内滞,最终形成痰瘀阻滞,血脉不畅发为本病。吴卫红认为年老体衰,肾虚精亏,膏脂不藏,化入血中均可致血脂异常。张吉正等认为本病为脏腑功能失司、膏脂生成、输化失常所致,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气亏损,或肝肾阴血不足,标实主要为湿浊内蕴,久则兼挟瘀血,导致痰瘀互结为患,脏腑涉及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 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本科室优化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ICD-10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肝肾功能等。

试论气虚血瘀阴伤是高脂血症的终极病机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高脂血症是指:胆固醇(TC)≥6.5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54 mmol/L[1],由于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转全身,故高脂血症常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疾病谱和致死致残病种发生了重大变化,45岁以上人群中血脂增高者达57%,60岁以上者17%[2]。 1 高脂血症的主要并发症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的危险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广泛的重视,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高脂血症的潜在危险包括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及总死亡率等多种健康结局的评价。高脂血症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见于遗传性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继发性多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痛风等症。 2 体内参与脂蛋白代谢的主要因素载脂蛋白:主要的载脂蛋白有A、B、C、D、E、F等几十种。A又分为A Ⅰ、AⅡ、AⅢ、AⅣ等亚组,B又分为B48、B100,C又分为CⅠ、CⅡ、CⅢ亚组。细胞脂蛋白受体:有LDL受体或apoB、E受体,apoE受体或乳糜微粒残粒受体,β-VDLD受体或乙酰LDL受体,清道夫受体,HDL和乙酰HDL受体。脂蛋白代谢中主要的酶:脂蛋白脂酶(LPL)、肝脏三酰甘油酯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换酶(LCAT)、脂质转运蛋白(LTP)或称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 3 中医古籍中关于高脂血症的描述中医虽无“高脂血症”这一病名,但与其相关的论述并不少见。《灵枢-卫气失常》中曾把肥人分为脂人、膏人、肉人。《灵枢》曰:“脂者,其血清,气滑少”。《灵枢-血络论》曰:“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浊”形象地说明了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导致痰瘀胶结于血脉之中的状况,与现代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概念非常相近。《生气通天论》中提出:“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提出了饮食不节,味过甘肥,损伤脾肾功能,影响肝胆疏泄,以致精汁不能泌输,而转化为痰浊,这与现代医学提出的高脂高糖饮食和脂代谢紊乱的病因学说是基本一致的。《证治准绳-蓄血》首论污血:“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汤本求真》中亦有“污秽之血”之云。后人将污血定义为瘀血、蓄血,指水谷不化之痰湿、过盛入脉之浊气及瘀滞之血在脉中结聚而成,并不单指瘀血,亦含有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产物。《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消瘅、仆击、偏桔……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顾松园《医镜》载:“消痹、扑击、偏枯痿厥、气逆喘满,肥贵人之膏梁之疾。” 4 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3]归纳、整理90年代以来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65篇文章,把其基本病机概括为痰浊凝聚注入血脉;脾失健运,肾精亏虚是导致痰瘀形成高脂血症的内在原因;嗜食肥甘厚味是化生痰浊,促成高脂血症的外在条件;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高脂血症发展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机体衰老的必然转归。[!--empirenews.page--] 丁氏等[4]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主要与肝、脾、肾有关;主要病位在血脉;病灶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脾、肾三脏的虚弱,其标为痰浊、瘀血内生;诱因为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绪失畅等。 5 高脂血症的终极病机是气虚阴伤血瘀高脂血症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上有理脾、疏肝、益气、化痰、利湿、祛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等法。本病中后期出现气虚、血瘀、阴伤共同存在的情形居多。但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很少能发现系统阐释气虚、阴伤、血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三者联合引起高脂血症的病机。同时也很少阐明益气、养阴、活血三法同用治疗高脂血症的原理。以下探讨高脂血症的病机殊途同归于气虚阴伤血瘀。 5.1 血瘀《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明医杂著》言:“津液者,血之系,行乎脉外,流通一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滞则凝聚而为痰。”本病的病位在血脉,而兼及其他脏腑。高脂血症多为痰、浊、瘀阻于脉络而成。痰瘀互结,沉积血府,脉道失柔是高脂血症演变为心脑血管疾患的必然转归。淡浊膏脂伏于脉道,积久不去,妨碍气机,血行不畅,滞而为瘀,痰浊瘀血混结为患。 5.2 气虚王清任《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演示教学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 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l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l20)和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高脂血症的中医证治研究概况

高脂血症的中医证治研究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目前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而并发的糖尿病、冠心病也尤为常见,其危害性巨大,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意义深远。笔者通过查阅近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运用单药、专方、中成药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能够更加深入研究中医证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高脂血症;病证结合;综述 据资料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居世界之首。而血脂异常则是导致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重视。目前西医治疗高脂血症虽然疗效确切,但引起肝肾功能损伤的副作用亦不少见,而且治疗后易反弹。中医诊治高脂血症方面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血脂达标后不易反弹的优势,现将近年高脂血症的中医证治综述如下。 1中医对血脂的认识 中医学历代文献资料中并无”血脂”名称,更无”高脂血症”的病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即开始有了关于”膏”、”脂”的论述,多以”膏脂”并称。《素问·异法方异论》云:”其民华食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说明膏脂有化生阳气、抵御外邪之功,然而”膏脂”过多,则可导致患病。《灵枢·卫气失常》亦云:”膏者其肉淖”,”膏者,……纵腹垂腆”等。上述诸多关于膏脂的论述,说明了其组成及生理功能与血脂极其相似。 2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古代中医对”膏脂”致病特点的认识与血脂异常甚是相似,如《灵枢·血络论》说:”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其血黑以浊……”中的”其血黑以浊”形象说明了因气血津液偏盛,阴阳失和导致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与现代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的发病机理类似。又如《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疽,仆击,偏枯屡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中认识到如肥胖、坏疽、呃逆、中风等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膏脂密切相关。现代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痰浊”、”血瘀”、”胸痹”、”心悸”、”眩晕”、”中风”等范畴。 3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3.1古代医家关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高脂血症属中医学中”痰湿”、”痰浊”、”痰瘀”等范畴,其主要病因有:①饮食不节,安逸少劳;②脾失健运,水湿内停;③肝失疏泄;④肾气衰弱,开合不利。本病病机关键在于痰浊凝聚血脉,其内在病因为脾虚,肝肾阴虚,加之过食膏粱厚味,致运化失司,水谷精微

面瘫病(风寒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 2. 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颅脑损伤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石(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初期(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 (2)中期(恢复期):发病1周至3个月以内。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袭表型 (2)风热外袭型 (3)风痰阻络型 (4)脾虚湿阻型 (5)气虚血瘀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诊断标准。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治疗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 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项目: (1)头颅CT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