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波理论

孤立波理论
孤立波理论

孤立波理论

理论发展20世纪60~70 年代,通过计算机计算和关于浅水波的实验观测,表明孤立波碰撞后仍保持各自原来的形状和速度,犹如粒子,因而称为孤立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KdV方程外,还有一系列在应用中十分重要的非线性演化方程,孤立子解反映了自然界的一种相当普遍的非线性现象;并发展了一套求解这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强有力的解法,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孤立子被应用于粒子物理、固体物理以及各种非线性物理问题中,取得不少成功,也还存在不少困难。

1834年秋,英国科学家、造船工程师罗素在运河河道上看到了由两匹俊马拉着的一只迅速前进的船突然停止时,被船所推动的一大团水却不停止,它积聚在船头周围激烈地扰动,然后形成一个滚园、光滑而又轮廓分明的大水包,高度约为0.3~0.5米,长约10米,以每小时约13公里的速度沿着河面向前滚动。罗素骑马沿运河跟踪这个水包时发现,它的大小、形状和速度变化很慢,直到3~4公里后,才在河道上渐渐地消失。罗素马上意识到,他所发现的这个水包决不是普通的水波。普通水波由水面的振动形成,振动沿水平面上下进行,水波的一半高于水面,另一半低于水面,并且由于能量的衰减会很快消失。他所看到的这个水包却完全在水面上,能量的衰减也非常缓慢(若水无阻力,则不会衰减并消失)。并且由于它具有园润、光滑的波形,所以它也不是激波。罗素将他发现的这种奇特的波包称为孤立波,并在其后半生专门从事孤立波的研究。他用大水槽模拟运河,并模拟当时情形给水以适当的推动,再现了他所发现的孤立波。罗素认为孤立波应是流体力学的一个解,并试图找到这种解,但没有成功。

罗素十年后向英国科学促进会报告了自己的观点,但却没能说服他的同事们,罗素所发现的孤立波现象也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50年以后,即1895年,两位数学家科特维格与得佛里斯从数学上导出了有名的浅水波KdV 方程,并给出了一个类似于罗素孤立波的解析解,即孤立波解,孤立波的存在才得到普遍承认。

在罗素逝世100周年即1982年,人们在罗素发现孤立波的运河河边树起了一座罗素像纪念碑,以纪念148年前他的这一不寻常的发现。

孤立子理论- 孤立子理论

孤立波解只存在于非线性色散方程之中,亦即非线性与色散是孤立波存在的必要条件。色散即波的传播速度依赖于波的频率和波长,它导致波包散开,而非线性却导致波阵面卷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便形成稳定的波包,即孤立波。

孤立波与孤立子.

起初人们认为虽然单个孤立波在行进中非常稳定,但在孤立波相互碰撞时,就可被撞得四分五裂,稳定波包将不复存在。但通过计算机对孤立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两个孤立波相互碰撞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并与物质粒子的弹性碰撞一样,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孤立波还具有质量特征,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还服从牛顿第二定律。因此,完全可以把孤立波当做原子或分子那样的粒子看待,人们将这种具有粒子特性的孤立波称为孤立子,有时又简称为孤子。

?孤立子的高度稳定性和粒子性引起了人们对孤立子的极大兴趣。人们还发展了一套研究孤立子的系统方法—反散射方法或逆问题方法。找出了一批非线性方程的普遍解法,并通过计算机实验和解析方法相结合,发现很多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都存在孤立子解,这些纯粹数学上的孤立子,很快在流体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光学实验中被发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似乎是纯数学的发现,不仅为实验所证实,而且还找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光纤通讯中传输信息的低强度光脉冲由于色散变形,不仅信息传输量低、质量差,而且须在线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加设波形重复器,花费很大,70年代从理论上首先发现“光学孤子”

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并可大大提高信息传输量,目前这一成果已进入实用阶段。

对孤立子的更深入研究发现,孤立子不仅像原子或分子,而且更像基本粒子,这表现在:1.孤立子不仅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特征,而且还具有电荷特征。

2.孤立子有的像光子、电子、质子那样,稳定而不衰变,有的像中子、πo介子、μ子那样可以衰变,具有衰变性不稳定性。

3.和基本粒子都存在其反粒子一样,孤立子也都存在其相应的反孤立子。

4.对应于运动方程的种种对称性,孤立子也存在相应的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粒子数”守恒等等。

孤立子原本是波,但却具有粒子的特性,而物质粒子原本是粒子,但却具有波的特性。两者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却具有共同的属性—“波粒二象性”。人们曾确信,孤立子和物质粒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并预料孤立子必将在基本粒子研究中起到独特的作用。但是,由于孤立子解只存在于非线性微分方程中,而非线性微分方程没有一般解法,孤立子解很难找到,尤其对于多维孤立子的研究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并且对多维孤立子的研究更加困难,人们对基本粒子的了解远多于孤立子,因而,借用孤立子理论还难以对基本粒子作出完备的描述。

但是情况也有例外,人们对于速度低于光速的物质粒子了解甚多,而对速度高于光速的物质粒子—快子却知之甚少。人们通过对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速度原本就超过光速的快子的存在并不违背狭义相对论,但到目前人们对快子的特性并不清楚,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发现快子。而孤立子理论却得到了快子解,在本书第二章“虚子论”中,我们将借助这种快子解,分析研究快子的基本特性,并说明它们为什么不能被发现。我们还将进一步证明,快子在地球上是普遍存在的,并在人体生命现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孤立波理论

孤立波理论 理论发展20世纪60~70 年代,通过计算机计算和关于浅水波的实验观测,表明孤立波碰撞后仍保持各自原来的形状和速度,犹如粒子,因而称为孤立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KdV方程外,还有一系列在应用中十分重要的非线性演化方程,孤立子解反映了自然界的一种相当普遍的非线性现象;并发展了一套求解这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强有力的解法,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孤立子被应用于粒子物理、固体物理以及各种非线性物理问题中,取得不少成功,也还存在不少困难。 1834年秋,英国科学家、造船工程师罗素在运河河道上看到了由两匹俊马拉着的一只迅速前进的船突然停止时,被船所推动的一大团水却不停止,它积聚在船头周围激烈地扰动,然后形成一个滚园、光滑而又轮廓分明的大水包,高度约为0.3~0.5米,长约10米,以每小时约13公里的速度沿着河面向前滚动。罗素骑马沿运河跟踪这个水包时发现,它的大小、形状和速度变化很慢,直到3~4公里后,才在河道上渐渐地消失。罗素马上意识到,他所发现的这个水包决不是普通的水波。普通水波由水面的振动形成,振动沿水平面上下进行,水波的一半高于水面,另一半低于水面,并且由于能量的衰减会很快消失。他所看到的这个水包却完全在水面上,能量的衰减也非常缓慢(若水无阻力,则不会衰减并消失)。并且由于它具有园润、光滑的波形,所以它也不是激波。罗素将他发现的这种奇特的波包称为孤立波,并在其后半生专门从事孤立波的研究。他用大水槽模拟运河,并模拟当时情形给水以适当的推动,再现了他所发现的孤立波。罗素认为孤立波应是流体力学的一个解,并试图找到这种解,但没有成功。 罗素十年后向英国科学促进会报告了自己的观点,但却没能说服他的同事们,罗素所发现的孤立波现象也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50年以后,即1895年,两位数学家科特维格与得佛里斯从数学上导出了有名的浅水波KdV 方程,并给出了一个类似于罗素孤立波的解析解,即孤立波解,孤立波的存在才得到普遍承认。 在罗素逝世100周年即1982年,人们在罗素发现孤立波的运河河边树起了一座罗素像纪念碑,以纪念148年前他的这一不寻常的发现。 孤立子理论- 孤立子理论 孤立波解只存在于非线性色散方程之中,亦即非线性与色散是孤立波存在的必要条件。色散即波的传播速度依赖于波的频率和波长,它导致波包散开,而非线性却导致波阵面卷缩,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便形成稳定的波包,即孤立波。 孤立波与孤立子. 起初人们认为虽然单个孤立波在行进中非常稳定,但在孤立波相互碰撞时,就可被撞得四分五裂,稳定波包将不复存在。但通过计算机对孤立波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两个孤立波相互碰撞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变,并与物质粒子的弹性碰撞一样,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孤立波还具有质量特征,甚至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还服从牛顿第二定律。因此,完全可以把孤立波当做原子或分子那样的粒子看待,人们将这种具有粒子特性的孤立波称为孤立子,有时又简称为孤子。 ?孤立子的高度稳定性和粒子性引起了人们对孤立子的极大兴趣。人们还发展了一套研究孤立子的系统方法—反散射方法或逆问题方法。找出了一批非线性方程的普遍解法,并通过计算机实验和解析方法相结合,发现很多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都存在孤立子解,这些纯粹数学上的孤立子,很快在流体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光学实验中被发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似乎是纯数学的发现,不仅为实验所证实,而且还找到了实际应用。例如光纤通讯中传输信息的低强度光脉冲由于色散变形,不仅信息传输量低、质量差,而且须在线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加设波形重复器,花费很大,70年代从理论上首先发现“光学孤子”

孤立波与孤立子

孤立波与孤立子王振东 摘要简要阐述了孤立波与孤立子发现和研究的历史,并由此可看出力学基础研究的深刻 意义。 关键词孤立波孤立子力学基础研究 现代自然科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非线性科学贯穿着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成为当代科学研究重要的前沿领域。孤立波与孤立子正 是推动非线性科学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此概念最初的提出,正好又来源于 流体力学的研究。孤立子起源于孤立波,它已在非线性光学、磁通量子器件、 生物学、等离子体及光纤孤立子通讯等一系列高科技领域有了令人瞩目的应用,所以了解孤立波与孤立子的研究历史,对于学习与研究力学史和科学史,均是 很有必要的。 孤立波的发现历史 拉塞尔(John Scott Russell 1808~1882,注:曾有译为罗素,现根据周光 坰先生所译,译为拉塞尔)是苏格兰一位优秀的造船工程师,对船体的设计有 独到的见解,作过重要的贡献。1834年8月为研究船舶在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他在爱丁堡格拉斯哥运河中,牵引船舶进行全尺寸的实验与观测。最初,牵引 船舶的动力是两匹马,以后改用滑轮和配重系统。在实验中,他观察到一种他 称作孤立行进波的现象。当时他骑着马追踪观察一个孤立的水波,在浅水窄河 道中的持续前进,这个水波长久地保持着自己的形状和波速。这一奇妙现象的 发现,就是孤立波和现今关于孤立子研究的起始。 拉塞尔后来在做学术报告和发表文章时,是这样描述他的发现的: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船舶给予流体的运动上,立刻就观察到一个非同寻常而 又非常绚丽的现象,它是如此之重要,以致我将首先详细描述它所表现出来的 外貌。当我正在观察一只高速运动的船舶,让它突然停止时,在船舶周围所形 成的小波浪中,一个紊乱的扰动现象吸引了我的注意。在船身长度的中部 附近,许多水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廓线很清楚的水堆,最后还出现一尖峰,并以相当高的速度开始向前运动,到船头后,继续保持它的形状不变,在静止

内孤立波与直立圆柱体相互作用特性数值模拟

第36卷第1期哈一尔一滨一工一程一大一学一学一报Vol.36?.12015年1月 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Jan.2015 内孤立波与直立圆柱体相互作用特性数值模拟 王旭1,林忠义2,尤云祥1 (1.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2.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03) 摘一要:为研究直立圆柱体的内孤立波载荷特性,依据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V二eKd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使用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作为入口条件,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为流场控制方程,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对直立圆柱体强非线性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三系列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内孤立波波形及其振幅与相应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并且直立圆柱体内孤立波水平力二垂向力及其力矩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三直立圆柱体内孤立波载荷由波浪压差力二粘性压差力和摩擦力构成,其中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对水平力,其波浪压差力与粘性压差力量级相当,流体粘性的影响显著;对垂向力,粘性压差力很小,流体粘性影响可以忽略三关键词:两层流体;内孤立波;直立圆柱体;载荷特性;数值模拟doi:10.3969/j.issn.1006?7043.2013100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3969/j.issn.1006?7043.201310010.html中图分类号:P751一文献标志码:A一文章编号:1006?7043(2015)01?006?06 Numericalsimulationfortheinteractioncharacteristicsofinternalsolitarywaveswithaverticalcircularcylinder WANGXu1,LINZhongyi2,YOUYunxiang1 (1.StateKeyLaboratoryofOcean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2.SchoolofJiaxingNanyangProfessionandTechnology,Jiaxing314003,China) Abstract:Inorder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sofloadsontheverticalcircularcylinderduetointernalsolitarywavesanumericalmethodisstudied.AccordingtotheapplicabilityconditionsforthreetypesofinternalsolitarywavetheoriesincludingKdV,eKdVandMCC,anumericalmethodbasedontheNavier?Stokesequationinatwo?layerfluidispresentedtosimulatethestronglynonlinearinteractionofinternalsolitarywaveswithaverticalcircularcylinder,wherethevelocity?inletboundaryisappliedbyuseofthedepth?averagedvelocitiesintheupper?andlow?er?layerfluidsinducedbytheinternalsolitarywave.Theresultshowedthatthewaveformandamplitudeoftheinter?nalsolitarywavebasedonthepresentnumericalmethodareingoodagreementwiththe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results.Numericalresultsforthehorizontalandverticalforces,aswellastorquesontheverticalcircularcylinderduetotheinternalsolitarywavearealsoingoodagreementwithexperimentalresults.Itisshownbyaseriesofcal?culationsthatthehorizontalandverticalforcesontheverticalcircularcylindercanbedividedintothreecompo?nents,includingthewaveandviscouspressureforcesduetosolitarywaves.Thefrictionforcecaninadditionbeneglectedwhenthefractionforceisasmallamount.Forthehorizontalforce,theorderofthemagnitudebetweenthewaveandviscouspressureforcesisthesame,whichmeanstheeffectofthefluidviscosityissignificant.Fortheverticalforce,thecomponentoftheviscouspressureforceisasmallamount,whichindicatesthattheeffectofthefluidviscositycanbeneglected. Keywords:two?layerfluid;internalsolitarywaves;verticalcircularcylinder;loadcharacteristics;numericalsimulation收稿日期:2013?10?08.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2184);高等学校博士点 基金资助项目(20110073130003). 作者简介:王旭(1985?),男,博士研究生; 尤云祥(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作者:尤云祥,E?mail:youyx@sjtu.edu.cn. 一一Spar平台是当今深海资源开发中的主力深海平台 之一,由于通常永久系泊于特定海域进行作业,海洋环境对其安全性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在各种海洋环境中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1]三南海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的主战场,但南海内孤立波活动频繁三1990年,在流花油田就曾发生过因内孤立波导致缆绳拉断二船体碰撞,甚至拉断和挤破漂浮软管的事故[2]三同年,在南海陆丰油田也发生过因内孤立波导致半潜钻井船与锚定油轮在连接输油管道时发 生困难等问题[3]三因此,内孤立波已成为南海深海资 源开发中需要考虑的海洋环境因素之一三内孤立波是一种最大振幅发生在密度稳定层化海洋内部的波动,由于非线性和色散效应在一定尺度上的平衡,在其传播过程中可以保持波形和传播速度不变,一般地可以用KdV(Korteweg?deVries)二eKdV(extendedKdV)[4]和MCC(Miyata?Choi?Camassa)[5]等理论模型来描述三这3类理论中弱非线性和弱色散这2个条件仅仅为定性描述,为此,黄文昊等以系列实验为依据给出了这两个条件的定量表征方法[6]三 直立圆柱型结构是Spar等各种深海平台的主体结构形式,因此研究内孤立波作用下直立圆柱体的载荷特性,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三程友良等[7]和蔡树群等[8?9]将Morison公式与KdV理论结合,而Xie

孤立波

第五章 孤立波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 一个奇特的水波 相传约170年以前,1834年的一天,在从爱丁堡到格拉斯哥的运河上,一位苏格兰海军工程师罗素(J.Scott Russell)观察到一种奇特的水波。在1844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他描述了当年观察到的这种奇特水波,并称这种波为孤立波(Solitary wave)。他是这样描述的:“我看到两匹骏马拉着一条船沿运河迅速前进。当船突然停止时,随船一起运动的船头处的水堆并没有停止下来。它激烈地在船头翻动起来,随即突然离开船头,并以巨大的速度向前推进。一个轮廓清晰又光滑的水堆,犹如一个大鼓包,沿着运河一直向前推进,在行进过程中其形状与速度没有明显变化。我骑马跟踪注视,发现它保持着起始时约30英尺(1英尺=25.4厘米)长,1-1.5英尺高的浪头,约以每小时8-9英里的速度前进。后来它的高度逐渐减低,经过约一英里(1英里=1.609千米)的追逐后,在运河的拐弯处消失了”。 为了探究上述的水波鼓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随后,罗素在水槽的一端用一重锤垂落入水中,对重锤激起的水浪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如图5-1所示。他发现这种水浪与运河中出现的奇特水波是本相同。通过实验,他还总结出水波的移动速度v 、水的深度d 及水波幅度A 之间的关系: )(2A d B v += B 为一某比例常数。这实验结果说明,水波的运动速度与波幅的高度有关,波幅高的速度较快,且波幅的宽度对高度之比也相对较窄。 图5-1 罗素在浅水槽中做的水波实验 然而罗素当年未能从流体力学出发给孤立波以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即189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科特维格(Kortweg)与德弗雷斯(de Vries)才对浅水槽中单向运动的奇特波动现象用一波动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解释。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波动过程中非线性效应与色散现象互相平衡的结果。他们建立了以他们姓名的首写字母命名的方程,即KdV 方程。KdV 方程的形式如下:

基于FLUENT的海洋内孤立波数值水槽模拟

海洋技术 第28卷 1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应用实验室分层流水槽生成内孤立波方面做了丰富的研究[1-6],深入揭示了内孤立波生成传播的机理,表明了内孤立波对水下结构物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分层流水槽相比表面波水槽复杂很多,配制出稳定的分层流体,不但耗费很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不易于重复实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建立内波数值水槽来进行数值仿真实验,研究内孤立波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是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然而,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却不多见。最近尤云祥[7]等提出一种仿物理的双板造波方法, 在分层流实验水槽[5]无法精确给定造波板内波解析解的基础上, 建立了两层流体内孤立波数值水槽, 使得在内波数值水槽中研究内孤立 波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成为可能。 G.Wei et al [8]将表面波质量源造波方法引用到两层流内波数值水槽中,模拟了层流条件下分层流中单色波和内孤波的生成传播。 但此方法需要考虑源项的位置、大小等参数的综合影响,对于不同深度比、密度比的分层流需要经过多次数值实验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波形,造波效率十分低,不适合工程上应用。 本文从N-S 方程出发,建立了二维内孤立波数值水槽的控制方程。 基于FLUENT 商业软件,在标准k -ε湍流模型下,运用FLUENT 自带的宏,通过UDF(User-Defined Function)编程给定入口边界处的速度和水位,建立了可有效模拟弱非线性内孤立波的分层流数值水槽。采用设置边界法模拟的波形与理论值符合较好,这为将来用FLUENT 软件计算有内孤立波参与的流固耦合问题提供波浪边界条件。 2控制方程和内孤立波理论 2.1控制方程 本文内孤立波水槽所在的控制区域中,流场需要满足的连续性方程为: 式中: u 1为水平速度;u 2为垂向速度。在标准k-ε湍流模式下,动量方程为: (2) (3) 湍动能k 与湍动耗散率ε需要满足如下输运方程[9]: (5) 湍动粘度方程为: (6) 式中:μ为动力学粘性系数;G k 是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湍动能k 的产生项;σk 和σε分别是与湍动能k 和耗散率ε对应的Prandtl 数;C 1ε与C 2ε是经验常数。在实际计算中,这些系数常取为:C 1ε=1.44,C 2ε=1.92,C μ=0.09,σk =1.0,σε=1.3。 水槽两层流体属于密度不相容的两相流,适合采用VOF 基于FLUENT 的海洋内孤立波数值水槽模拟 陈钰,朱良生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 要:基于FLUENT 商业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在标准κ-ε湍流模型下,采用VOF 方法追踪两层流体内界面, 通过给定入口速度和水位的设置造波边界法,建立了可有效模拟弱非线性内孤立波的分层流数值水槽,并与仿物理的双板造波方法进行了比较。采用设置边界法所造的波形与理论值符合较好,这为数值分析内孤立波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提供了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内孤立波;数值水槽;UDF (User-Define Function );设置造波边界法;VOF 方法中图分类号:TV1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29(2009)04-0072-05 第28卷第4期2009年12月海洋技术 OCEAN TECHNOLOGY Vol.28,No.4 Dec ,2009收稿日期:2009-08-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172068)。 作者简介:陈钰(1984-),女,湖北武汉人,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 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硕士研究生。 (1) (4)

基于Matlab研究孤立波的非线性作用

文章编号: 基于Matlab 研究孤立波的非线性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 要:孤立波在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存在重要价值, 它是推动非线性科学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非线性发展方程的一种独特的现象。同时KdV 方程的提出也从理论上阐明了孤立波的存在。利用Matlab 软件绘制孤立波图,分析图中孤立波的性质,并对比了消除KdV 方程非线性项后绘制出来的线性方程的波图形,总结出了KdV 方程的非线性项对于孤立波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孤立波;非线性;KdV 方程;Matlab 引 言 孤立波是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形状、幅度和速度在一定区域都维持不变的脉冲状行波。孤立子是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一种有特殊性质的有孤立波形状的解,其能量不会耗散。当两个或多个能量不同的孤立波在前进时,能量高的波会逐渐赶上并越过能 量低的波而保持各自的波形[1] 。 从数学上看,它是某些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类稳定的、能量有限的解。KdV 方程即为此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之一,它的提出,从理论上阐明了孤立波的存在。 1.KdV 方程解-孤立子的Matlab 图形模拟 KdV 方程是三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形式如下: 06=+-xxx x t u uu u 其中t u 、x u 、xxx u 分别为 (,)u x t 的偏导数,在大量文献中,KdV 方程的精 确解已经被研究。本文利用反散射法[2] (又称非线性Fourier 变换方法)求解KdV 方程初值问题: (a )KdV 方程的初值函数为 x h x u 20sec 2)(-=时可用反散射方法求得单孤 子解 ))(2 1(sec 21)(02ξφ--= -=at x a h at x u (1) (b )KdV 方程的初值函数为 x h x u 20sec 6)(-=则可用反散射方法求得双孤 立子解 2 ))28cosh(3)336(cosh()464cosh()28cosh(4312),(x t x t x t x t t x u -+--+-+? -= (2) 对上述解(1)和(2)运用Matlab 软件[3] 作图如 下: 图1 单孤立子图及等高线 由图1可以看出孤立波具有光滑的波形,在传 播的过程中孤立波的形状,振幅几乎保持不变,即传播时能量消减十分缓慢。孤立波是一个局域化的单个脉冲波包,它在一定局域累仅有一个波峰或波谷,普通波既有波峰又有波谷,此孤立波图仅有一个波峰,波长为无限,随着时间(time )的推移,运动相对于时间及位置并不作周期性变化的波动。

孤立波与固定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数值模拟-SJTU

孤立波与固定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数值模拟1) 曹洪建,刘远传,万德成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 摘要:基于开源程序库OpenFOAM数值求解N-S方程,采用VOF方法捕捉自由面,开发了粘性数值水池。并采用模拟推板运动的方式生成孤立波,与孤立波理波形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基于粘性数值水池,实现了孤立波与大尺寸直立圆柱结构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孤立波对直立圆柱的冲击现象和爬高等现象。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波高的孤立波在圆柱前的最大爬高值,并计算分析了结构物受到的波浪载荷,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关键词:孤立波;圆柱;爬高;波浪载荷;OpenFOAM 引言 近年来人类开采海洋油气资源的范围逐渐由近海扩大到深海,使得研究恶劣海况下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变得越发重要。当海洋结构物遭遇深海恶劣海浪的冲击作用时,巨大的冲击力将严重影响海洋平台的安全性,然而如何确定极限海况下的波浪对结构物的载荷是海洋结构物设计和应用的关键。目前对于非线性很强的极限波浪与大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采用传统的势流理论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通常都会进行水池模型实验获取需要的数据。随着CFD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粘性数值波浪水池研究波浪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将是有效的手段。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基于实验造波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数值造波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1]-[6]。 近几年,由地震引起的海啸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对于近海岸的各种海洋平台结构物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孤立波是一种典型的强非线性长波,可以用来描述海啸和风暴引起的巨浪的某些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常以孤立波来表示海啸来研究极限波浪与海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国内有许多学者对孤立波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万德成、缪国平[7]应用VOF方法研究了表面孤立波翻越直立方柱流动的全过程;刘长根、陶建华[8]用基于时变雷诺方程和方程为基础的数学模型模拟了表面孤立波与近海不同淹没深度水平圆柱的相互作用过程;谢伟松、陶建华[9]用Level Set算法模拟表面孤立波与前台阶的相互作用等等。 为了研究强非线性孤立波与大尺寸海洋结构物的相互作用,为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提供支持,本文基于开源程序库OpenFOAM数值求解Navier-Stokes方程,采用VOF方法捕捉自由面,开发三维粘性数值波浪水池。在此基础上,以具有大直径圆柱结构的Spar平台为研究对象,数值模拟了孤立波的生成以及传 1) 本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rant No.11072154,50739004),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Grant No.GKZD010053-11)和上海东方学者人才计划基金(Grant No.2008007)资助。

海洋内波

海洋内波 海洋内波是发生在密度稳定层结海水中的波动。它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海面以下,频率局限于惯性频率f与Brunt-V?is?l?频率N之间。频率较高的内波,其恢复力主要是重力与浮力之差,频率较低时主要是地转惯性力。由于实际海水密度的层间变化很小(跃层上下的相对密度差也仅约为0.1%),所以只要很小的扰动就会在海洋内部产生“轩然大波”。这种波动很缓慢,相速仅为相应表面波的几十分之一,即一般地不足1米/秒。内波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其波长和周期分布在很宽的范围内,一般分别为近百米至几十公里,几分钟至几十小时。内波振幅一般为几米至百米的量级。比如,台湾以南吕宋海峡以西的内波振幅就有高达100米的记录(Liu et al.,1998)。已知的内潮波最大振幅有180米(Roberts,1975)。 最早的内波观测是F.Fansen于1893~1896年在北极探险过程中进行的。在去北极探险路经巴伦支海时他发现乘座的船在遇到一层盐度低的水覆盖在盐度高的水后速度突然减慢。1904年Ekman解释这种“死水”现象是由于船消耗能量在两层界面处产生内波,所以船速减慢,即由船舶运动生成内波的增阻现象(徐肇廷,1999)。 大振幅内波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扰动可导致海水强烈辐聚和突发性强流(波致流),它们的剪切效应有可能对海洋工程、石油钻井平台和海底石油管道造成严重威胁。1990年夏天在东沙岛附近,当内孤立波(internal solitary wave)经过时,石油钻井机难以操作,锚定的油罐箱在不到5分钟内摆110°(蔡树群等,2001)。因此设计深海工程设施时应该考虑到内波的因素。 大振幅内波还有可能对水下潜艇航行造成灾难性后果。人们一直怀疑1969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的失事可能是由于内孤立波使其迅速下沉到不可承受深度造成的。

孤立子

又称孤立子波,是非线性波动方程的一类脉冲状的行波解。它们的波形和速度在相互碰撞后仍能保持 不变或者只有微弱的变化。一个著名的例子是 KdV(Korteweg-de Vries) 方程 的解 。方程解的图形(见 图)像一个孤立的脉冲,波峰高2α2,速度为4α2。当两个 这样的脉冲波沿同一方向运动时,峰高的波速度快会赶上前面峰低的波而发生碰撞。1965年M.D.克鲁斯卡尔和N.J.扎布斯基在电子计算机上作数值试验后,意外地发现两个这样的波在碰撞后,居然都能保持各自的波形和速度不变。这一性质使人联想起粒子,因之将这样的波称为孤立子(波)。早在1934年,J.S.罗素已在河流中观察到这种非线性波。现在人们已经发现很多在应用中十分重要的非线性波方程, 如正弦-戈登方程(SG方程)u x t=sin u,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等等都具有这种孤立子解。近年来,发现在等离子体光纤通信中都有孤立子现象,科学家们还认为神经细胞轴突(axon)上传导的冲动、木星上的红斑等都可以看作是孤立子。孤立子反映了自然界中一类相当普遍的非线性现象。由于孤立子同时具有波和粒子两重性质,引起了理论物理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尝试用它来描写基本粒子。但在应用中,上述的孤立子的定义,在各种不同意义上有所放宽。 为了求解这些具有孤立子解的特殊非线性方程,自1967年起发展了一种散射反演方法。该方法的特色是将这类非线性问题的解转化为线性问题来求解,最初是C.S.伽德纳等人于1967年首先对KdV方程提出 的。他们发现KdV方程和常微分算子的特征值问题有密切的关系。特别,若微分算 子中所含u(称为位势)取为KdV方程的解时,算子的特征值λ与时间t无关。于是,求解KdV 方程的初值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解上述特征值问题的正问题和反问题。其正问题是指已知初值u(x,0)=?(x)求 出与算子的特征值等相关的一组量。这一组量称为散射量。其反问题是指已知t时刻的散射量来复原位势u(x,t)。散射量本身随时间t的演化规律十分简单,关键的步骤是求解反问题,而这一步归结为求解一个线性积分方程。伽德纳等人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求出了KdV方程的单个孤立子解以及由N个孤立子叠加起来的N重孤立子解。1968年P.D.拉克斯对伽德纳等人的思想从泛函分析的角度作了十分清楚的表述,指出KdV方程可以写成l t=【A,l】形式,其中【A,l】=A l-l A,l和A为与u有关的线性常微分算子。由于它在孤立子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后人便将它称作拉克斯方程,并将其l和A称为拉克斯对。此后又有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