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1、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瘀滞时,易形成脑梗塞。

2、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3、减肥,肥胖是公认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4、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7、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

8、重视中风的先兆。中风虽然是突发的急骤病变,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 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什么原因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腔隙性脑梗塞有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

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腔隙性脑梗塞需要做哪些检查

1、因病灶小,脑电图和脑血管造影均正常。

2、累及听觉或体感通路时,脑干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可有异常。

3、头颅CT在病后8~11天检查较适宜。

4、MRI对脑干腔隙梗塞亦清晰可见。

如何治疗

本病的治疗,基本上同脑血栓形成,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一)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

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素。②双香豆素。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7.其他:本病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二)恢复期: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腔隙性脑梗塞需要治疗吗

由于腔隙性脑梗塞早期临床症状轻,患者自己往往不重视。然而,如果脑内逐渐出现广泛多灶性腔隙梗塞,使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形成广泛性的小的软化灶,导致智能减退。病情继续加重,呈阶梯式进展,便会发展为智能衰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因脑血管性病变造成的继发性痴呆。所以,一旦出现腔隙性脑梗塞症状或已确诊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脑血管病性痴呆的发生。

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

空军杭州疗养院老年病讳莫如深复科主治医师高春东

老年健康咨询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

0.5-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临床上,患者多元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防止腔隙性脑梗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高血压患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3、定期查血脂,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然发生的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觉,尽早到医院进行CT检查,以便早发现治疗。

如何防止记忆力减退呢?1. 勤用脑:大脑用则进废则退,中老年人可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2.常动手:俗话说"心灵手巧",双手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活动手指,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益智健脑、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3.多转换: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如较长时间的单调式作手,应转换成散步、做操或做家务等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劳,从而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4.重参与: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和集体、体育活动,可使精神愉快,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5.调饮食:营养合理,粗细混杂,荤素搭配。提倡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胡桃仁、百合、木耳、香菇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6.听音乐:优美的旋律可增进大脑活力,调节中枢社经系统的功能。

如何防治腔隙性脑梗塞?

乐山汪大爷,现年77岁,患高血压多年,血糖偏高,用药物控制已基本稳定。去年3月开始出现眩晕、站立不稳等症状,经检查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近来又出现此类症状,是否与脑梗塞有关?何为腔隙性脑梗塞?如何正确选药?

腔隙性脑梗塞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实际上就是脑梗塞中的一种,发病率占急性中风的20%左右。其特点是梗塞面积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

厘米,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一些部位,因供应这些部位血液的动脉多是脑动脉的末梢,分支细小,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小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形成小的腔隙,称为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及酗酒者发生率更高。因受损的脑组织范围较小,症状往往较轻,患者常表现为轻度的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等。

一旦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应积极治疗,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积极的措施可以消除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再次发生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如何正确用药?服复方丹参片、灯盏花素片,因都有活血化瘀作用,对改善脑供血有益。银杏叶片有改善微循环作用。阿司匹林有抗凝血作用,对预防脑梗塞有益。倍他司汀为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H3受体强拮抗剂,能显著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抗眩晕,用于内耳眩晕症,缺血性脑血管病。所以当患者有眩晕症状时可用倍他司汀,而复方丹参片、灯盏花素片、阿司匹林、脑益嗪、步长脑心通等,可根据病情及经济条件在医生指导下选服一、两种或二、三种都是可以的。由于这类药品种很多,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10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14T15:47:52.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齐振华 [导读] 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齐振华(河北北方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007510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054-02 【摘要】目的为了加强对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SBI)的全面认识,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近10多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脑梗死(SBI)病灶被检出,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下面我们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746例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108例(14.58%),年龄好发于50~70岁,共80例(74.07%),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 SBI)亦称静止性脑梗死(SCI),是指临床上无明确的卒中病史,年龄好发于50~70岁,临床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头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CT/MRI显示病灶直径在0.5~1.5cm之间,88.89%为腔隙性梗死。85.18%分布于内囊,基底节,放射冠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48.29%,糖尿病,高脂血症43.52%,冠心病,心房颤动均为SBI 的危险因素。结论 AC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应当引起重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卒中症状,无卒中病史,发现有梗死灶者108例,男70例,女38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42~49岁9例(8.33%);50~60岁37例(34.26%);61~70岁43例(39.81%);71~80岁13例(1 2.04%);81岁以上6例(5.56%)。本组有高血压病史52例,糖尿病史34例,高脂血症26例,冠心病史18例,心房纤颤12例。本组因老年性痴呆,癫痫等,予CT或MRI检查时发现脑梗死病灶21例;首次脑卒中发现与此次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28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CT或MRI发现与既往脑卒中无关的脑梗死病灶者17例。本组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脑梗死灶者5例。 1.2 影像学检查本组68例经头颅CT检查,其中单发24例。多发41例。其中3例CT未发现病灶而MRI发现病灶。头颅MRI检查发现梗死灶43例,其中单发18例,多发25例。经CT/MRI发现阳性病灶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89例,病灶直径为0.3~1.5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病灶位于内囊58例;基底节区38例;放射冠区39例;丘脑6例;脑干2例。11例为大病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大于3~4cm呈片状或不规则,均为单灶性,分别为于枕叶,额叶,顶叶。 1.3治疗和预后全部病例均给予改善脑供血,脑细胞活化剂,活血化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剂等治疗,患者均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出院。 2 讨论 脑卒中死亡率在全世界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80%为缺血性脑卒中[1].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其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高,因此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十分重要。 2.1 SBI 的发病率SBI被认为是CT/MRI或尸解发现脑梗死病灶而临床上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者[2].有关SBI的发病率,郑玉国国立神经病学及研究会资料[3]表明,1203例急性脑卒中入院病例中 135例见有SBI,发病率为11.2%,国内一组医院尸解966例中发现SBI125例(12.9%)[4]。而本组诊治的746例的脑梗死患者中发现SBI的发生率为14.58%。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以50~70岁为主(占70.07%)。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SBI的发病率相对也高。因此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应当引起重视。 2.2 SBI的影像学诊断 准确诊断SBI是困难的,因为准确的诊断仅能通过神经病理证实。在临床上,SBI的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MRI,本组中有3例头颅CT未发现异常,而从MRI发现有脑梗死病灶,这是因为头颅CT的局限性所致,如脑干部位的脑梗死病灶,24h以内的梗死病灶以及直径<1cm的梗死病灶使用颅脑CT检查均不易检出。SBI虽然无症状,但反复多次发作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假性球麻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等,且基础疾病和病理基础同样会导致有症状的脑梗死,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引起SBI的高危因素随着影像学发展,SBI日益受到关注,无症状脑梗死按美国1990年脑血管病新的分类标准被列为第一种脑血管损害[5],我国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首次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疾病分类。近年来SBI发病率日渐增高,且发现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缺血性心脏病和TIA,血脂代谢异常及长期吸烟饮酒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亦是SBI的危险因素。许多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CT或MRI都证实既往存在SBI病灶,因此SBI也被列入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SBI治疗与预后的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SBI治疗与否和症状性脑梗死的转化率关系非常密切,提示一旦发现SBI患者,应正规治疗,防止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7]。 SBI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临床医师对于长期有非特异性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仔细检查,一旦发现应予以积极的治疗,避免症状性脑卒中及VD的发生。有条件者要定期体检,及时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是积极预防和治疗ACI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 [1]王文,刘力生.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3,11(2):106-108. [2]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3]Codosh EH Fouldes MA,Kase CS,et al,Silent stroke in the NINCDS strlde data bank[J].Ncurology 1998,38:1674. [4]王耀山,徐慧琴.无症状性脑中风190例脑出血尸解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3. [5]高旭光.无症状性脑梗塞.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43. [6]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研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56-157. [7]刘丽艳,庄建光,王以翠.76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5):460-461.

腔隙性脑梗塞

脑腔梗 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脑腔梗,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 T或MRI检查, 既然知道了脑腔梗是什么病,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它呢,其实能及早的发现脑腔梗是患者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及时发现,用药物干预还完全来得及,只要坚持用药完全可以防止脑腔梗发展成重度脑梗塞,那么该用什么药来治疗脑腔梗,首先要知道坚持用药在医学上叫科学的二级预防,目前西药有阿斯匹林比较常用,但缺点是有效率为53%,有47%的抵抗,而且长期还容易引起胃出血,带来肝肾损伤,用中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缺点是服用剂量大,而且质量不稳定,最好是选用一种服用剂量小的现代中药,考虑到临床的需要,国家拨款在优质优价目录产品中遴选出疗效最确切的中药产品,进行二次研发,开发了我国首个着眼二级别预防(主要是疗效确切、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现代中药,可以说是对脑腔梗患者最针对性的合适药品,这个药是在吉林华康药业的优质优价产品(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血栓心脉宁胶囊基础上用了八年时间(天士力丹参滴丸二次研发用了4年)二次研发出来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该药应用的逆流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等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应用了体外培育牛黄和麝香两个国家一类新药,通过精提使服用量减少了60%,更加适合脑腔梗患者长期服用,可以说天欣泰是最为适合脑腔梗患者服用的药品,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功效的现代中药,对脑腔梗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复发。 除了用药治疗外,防治脑腔梗还应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 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脑梗死 的症状体征

脑梗死得症状体征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得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得患者。约25%得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与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得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与脑干得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主要临床症状脑梗死得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得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得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她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她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得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得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得症状有:(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与(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

与吞咽困难。(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得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 有定位体征。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1)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症状。有症状得闭塞可以引起类似于大脑中动脉闭塞得表现如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产生失语。颅内或颅外颈内动脉闭塞占缺血性脑血管病得1/5。在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性闭塞得病例中,近15%得病例有先兆,包括TIA与同侧视网膜动脉缺血引起得单眼盲。由于颅底动脉环得作用,使颈内动脉闭塞得症状复杂,有时颈内动脉闭塞也可不出现局灶症状,这取决于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脑浅表动脉等侧支循环得代偿功能。也可伴有一过性失明与Horner征。(2)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累及得地方,发生得临床征象取决 于累及得部位。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发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 的变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孙翠萍马建军李学冯艳徐军 【摘要】目的观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变化。方法SCI和正常对照组各47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 LCR)的变化;用不同诱导剂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TXB2)和(6keto PGF1α)的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SCI患者的MPV、PDW、P L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01);两组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SCI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SCI组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6keto PGF1α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参数及功能的测定,对于预防SCI发展为有郑状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计数;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blood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 (SCI). Methods The levels of platelet count (PLT),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and 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 (P LCR) were analyzed with automatic blood cell counter in 4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I and 47 cases of control group.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was detected by different inducer. The contents of plasma TXB2 and 6keto PGF1α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The MPV, PDW, and P LCR in patients with SC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01),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LT (P>0.05). The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SC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The level of plasma TXB2 in SC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but the level of plasma 6keto PGF1αin SCI group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01). Conclusions Changes of blood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the enhanced function of platelet are risk factors of SCI. Detection of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platelet functio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 SCI developing

腔隙性脑梗塞吃什么药

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 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腔隙性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表现,腔隙性脑梗塞吃什么药。腔隙性脑梗塞相对伤害较小,原则一定是用药及时以免病情加重,做好二级预防。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治疗现代中药为首选。 一、临床表现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 ①多见于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 ②急性或逐渐起病,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③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④症状多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⑤反复发作可表现为假性球(延髓)麻痹综合征和腔隙状态:其原因是脑白质腔隙灶的群集,尤其是锥体束、基底节和纹状体。假性球麻痹包括强哭强笑(情绪失控)、原始反射、构音不良、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腔隙状态的假性球麻痹还伴随特征性的小碎步态、全身运动不能(缺乏运动)、面部表情呆板及双侧锥体束征。有时尿失禁。

可伴从轻微到明显的血管性痴呆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较有特点且常见的有下述几种。 纯运动性轻偏瘫( PMH), 纯感觉性卒中( PSS),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 感觉运动性卒中CSMS),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DCHS), 腔隙状态 二、辅助检查 本病需依赖CT检查,某些小病灶或病变位于脑干时,MRI更有帮助。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无肯定的阳性发现。PET和SPECT 通常在早期即可发现脑组织缺血变化。颈动脉Doppler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最大病灶直径小于1.5cm的脑梗塞。 (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 (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 作者:刘良芳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这种疾病需要怎么治疗呢?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脑梗塞相似,其中多发性脑梗塞是症状轻重的表现,今天就来介绍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是怎么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了解了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那么我们要怎么治疗呢?通过以上对疾病的了解,我们治疗疾病需要注意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血压不能过快过低。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脑病科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并推出“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疾病。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系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

信息与传感器技术等,而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规范化诊疗设备。使疗效达到客观化、标准化水平,且无副作用,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有效率达93.8%,充分反映了现代中医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的优越性。 一、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囊括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病诊疗规范,在国际权威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医疗康复机构诊治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研发“脑通疏络宁栓疗法”康复工程。 二、多维定制,“一对一”针对性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 是第一个提出多维治疗、立体治疗的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治疗体系,该体系分别从细胞学、免疫学、基因学、心理学各学科去综合考虑患者的致病因,按照“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准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治疗进程。 三、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首次引进全数字化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病源灶精确定位系统,彻底根绝常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带去的伤害,不损害肝、肾等功能,不给患者身体留下后遗症。 四、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休眠” 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入院治疗一

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 (一)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 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深 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那么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和症状是什么呢? 一、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约占所有脑梗死发病的20%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 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微小梗死灶,这种病灶直径多为3-4mm 一 般不超过1.5厘米,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 随着磁共振(MRI)的临床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被确诊。 二、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长期、慢性的高血压损伤脑内小动脉,导致小动脉和微小动脉壁的透明变性,使得管腔变狭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成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 这些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就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 “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 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梗死灶。由于病变很小,经常位于脑的相对静区,许多病例在急性发病期间在临床上不能被确认。 其他少部分病因包括:

1、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的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2、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经严重狭窄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 3、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癌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阻塞小动脉,形成微小梗死; 4、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也可堵塞颅内小动脉,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三、主要症状 —般表现: u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 u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u起病躲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u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u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u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1、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瘀滞时,易形成脑梗塞。 2、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3、减肥,肥胖是公认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4、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7、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 8、重视中风的先兆。中风虽然是突发的急骤病变,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 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什么原因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腔隙性脑梗塞有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

腔隙性脑梗塞

第一 腔隙性脑梗塞,也有些人称之为间隙性脑梗塞或间歇性脑梗塞,这都是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 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病灶小,通常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多数患者初发症状轻微,属于脑梗塞病症类型中最轻的一种。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达到完全治愈不复发的目的。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但西药作用靶点单一很难做到一些大复方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的,而且多数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及抗药性,这对于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防治不利,而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在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长效性强,安全性高,无抗药性,预后效果好,剂量剂型合理的治疗优势,所以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只有可靠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的多重治疗的最终效果。 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 纯中药大复方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症,能从改善血液、血管病理改变两方面治疗。通过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与凝血酶,消栓溶栓,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防止腔隙性梗塞灶进展复发,给患者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同时改善血管的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膜,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轻微扩张脑血管、保证脑组织供血供氧量,恢复脑组织神经系统,使由此控制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得以全面改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防治特点,同时还有活

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

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腔隙性脑梗塞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是基于高血压等疾病产生的病变。为了预防此类疾病,高血压病患需要制定测量血压的固定时间,并积极控制血压,保证血压正常,如发现出现记忆力衰、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检查身体,同时还需要了解更多该方面知识,如下。 ★病理性腔梗症状体征 1、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 2、临床主要有4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不伴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缺失如失语,脑干病变不出现眩晕、耳鸣、眼震、复视等,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可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硬

膜下血肿或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 (2)纯感觉性卒中: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对侧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大脑后动脉闭塞以及丘脑或中脑小量出血可出现类似表现。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足踝部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

3、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可以概括成3类 (1)有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能够明确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其出现率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75%。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但无局灶体征,不能分型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9%。 (3)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16%。

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病因

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病因 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并不为人熟知的疾病。大家也许对桥脑腔隙性脑梗塞这个名词很陌生,但是相信都听说过梗塞。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的一些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吧。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据中国研究腔隙病灶上界为20mm更能反应腔隙的实际大小情况,认为超过 此限者为巨大腔隙,临床少见。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据统计合并高血压者达90%。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腔隙性脑梗塞 - 病因

认领机构:求医网腔隙性脑梗塞专题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的一些

知识,更多详细的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索了解。生活中还是要多多注意身体,保持卫生,定期检查身体,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要均衡。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还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精品】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 (一)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

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

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是怎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是怎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是怎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的深部穿支动脉闭塞后引起的基底节-丘脑区较小的梗塞,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但症状较轻。患者多在50岁以上,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那么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是怎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和多发的病种,其病因学明确:系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动脉和基底动脉中央部穿通支供应范围(基底节、内囊、丘脑、桥脑等)的小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是怎样的?本病发生在大脑深部,穿通支动脉的远端。病变血管直径多在40~100~500μm,无分支的终动脉,尤以基底节、内囊、丘脑和桥脑等部位好发。其病因学基础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所致。直径<10mm的病灶,发病1周内CT难以发现,3~4周后,囊性腔隙形成,CT 才能显示;直径>10mm的病灶,一般也需34~27h,CT才能见到边界不清的圆形,卵圆形缺血灶。 由此可见:腔隙性脑梗塞的CT征象显示,受发病时间和病灶大小的限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出现与严重程度,则主要由病损部位及大小来决定的。 腔隙性脑梗塞首先由Fisher于1965年提出,是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微梗塞,隋邦森等报道CT诊断此病的阳性率为49%~92%。病变血管多为直径100~400μm的深穿支,多见于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脑桥基底部及放射冠等部位。梗塞灶直径一般为2~15mm,当坏死软化组织被吞噬移除后可形成小囊腔,CT上呈现脑脊液样密度。本组资料中梗塞灶位置在双侧基底节、丘脑及桥脑区,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在5~15mm之间,占位效应不明显,多无中线结构移位,少数表现为相邻侧脑室局限性扩大。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相当高,约占全部脑梗塞的20%~30%。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决定于梗塞的部位。Fisher将本病的症状归纳为21种综合征,常见的有:(1)纯运动性卒中(占60%),梗塞灶在内囊、放射冠及脑干等处;(2)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占20%),梗塞灶在内囊前肢、膝部及桥脑基底部;(3)纯感觉性卒中(占10%),梗塞灶在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4)共济失调轻偏瘫,病变多在对侧内囊处。 总之,对50岁以上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人出现头痛、头晕及其他症状时,应警惕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可能,CT检查是非常有效的首选手段,有条件的还应做MRI检查,以协助临床积极治疗。 前在临床上用于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如核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等,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然是CT检查。除继发出血以外,均为低密度。低密度病灶的分布,与血管供应区分布一致。大脑中动脉梗塞病灶呈三角形,基地朝向脑突面,尖端指向第三脑室。大脑中动脉梗塞在豆纹动脉以远,多为矩形。大脑前动脉梗塞表现为长条状低密度影。大脑后动脉梗塞则在顶叶看到半圆形低密度影。梗塞早期可有轻度的占位现象。后期有脑萎缩征象。对于腔隙性脑梗,梗塞灶均小于2cm 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可被明确地发现及定性。本文统计了200例病例,其中97%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引起,2%是由外伤引起,1%是由炎症引起。CT表现直径为0、2~1.5cm小圆形,小椭圆形低密度病灶。可分布在脑组织的各个部位,但以内囊、基底

脑梗塞早期有哪些症状表现

脑梗塞早期有哪些症状表现? 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 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 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 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要被它们吓倒。 北京最好的脑科医院的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七,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 ̄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八,剃须刀落地现象,是指茬刮脸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病因: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病人有短暂缺血发作史。临床症状与腔梗灶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常见有下列几种类型: (一)纯运动性卒中:表现为面、舌、肢体不同程度瘫痪,而无感觉障碍、视野缺失、失语等。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基底节、脑桥、延髓等。 (二)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诉半身麻木,受到牵拉、发冷、发热、针刺、疼痛、肿胀、变大、变小或沉重感。检查可见一侧肢体、身躯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偶可见越过中线影响双侧鼻、舌、阴茎、肛门等,说明为丘脑性病灶。 (三)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纯运动性轻偏瘫和小脑性共济失调,以下肢为重,也可有构音不全和眼震。系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闭塞而使桥脑基底部上1/3与下1/3交界处病变所致。

(四)感觉运动性卒中:多以偏身感觉障碍,继而出现轻偏瘫。为丘脑后腹核并累及内囊后肢的腔隙性梗塞所致。 (五)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患者严重构音不全,吞咽困难,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该侧手轻度无力伴有动作缓慢,笨拙(尤以精细动作如书写更为困难),指鼻试验不准,步态不稳,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位于桥脑基底部上1/3和下2/3交界处,也可能有同侧共济失调。 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注,易引发内出血,请在医生监督下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水蛭素具有抗凝,抗血栓功效的多肽物质,临床常用于多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可以消除血管阻塞,使血细胞解聚,血栓消散,促进微血管复通,改善微循环状态。目前,常用于调节血脂,消除脂肪肝,直接溶化血栓,消除动脉粥样硬化,防止中风和再次中风,激活人体自身的溶栓功能,避免再次产生溶栓等。 2、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3、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