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互联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互联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金江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除了现实社会,还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社会。互联网对提高现实社会治理水平作用巨大,而互联网本身也需要进行治理。(资料图片)

■金江军

提要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而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全民守法,促使社会公众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也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来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互联网+”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治理强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一道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形成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治理的局面。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门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而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推动全民守法,促使社会公众懂得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的信仰。

通过互联网曝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威慑力,规范社会行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格化、可视化社会管理平台,明确责任范围,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通过“互联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当其遭遇信任危机时,需要及时通过互联网公开网民关注的信息、回应网民关切,重新获得网民的信任。需要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者公开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提高社会组织运转的透明度。社会组织透明度越高,就越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利益者的支持,促进社会组织公平竞争,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而互联网是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最便捷、最廉价的渠道。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动员、救援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互联网集聚正能量,应对

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

通过“互联网+”创新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体制机制。把互联网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借鉴新加坡设立民情联系组的成功经验,建立联系群众的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群众路线”模式,引导人民群众充分有序地表达诉求、反映问题,以便党政部门有针对性地调解、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舆情监测系统,开展社会舆情大数据分析,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和公检法司部门通过互联网公开行政执法和司法信息,强化社会监督,及时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推行网上信访,拓宽信访渠道,让访民及时表达诉求,反映问题。

?互联网对提高现实社会治理水平作用巨大,而互联网本身也需要进行治理

通过“互联网+”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公共安全”行动计划,把“互联网+食品安全”“互联网+安全生产”“互联网+防灾减灾”“互联网+公安”等纳入其中。在“互联网+食品安全”方面,通过建立全国联网的食品安全举报信息平台、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平台、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等互联网平台,消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相关社会组织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局面。在“互联网+安全生产”方面,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特种设备运行情况、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存放情况、矿山作业情况、车辆行驶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针对异常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以便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互联网+防灾减灾”方面,通过互联网建立“全民参与、群防群策”的防灾减灾机制。鼓励人们发现险情后及时把有关信息发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平台,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短信、微博、微信、App 等向相关地区的人们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针对台风、洪水、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不同灾害,组织开发防灾减灾类App,及时发布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互联网+公安”方面,逐步把传统探头升级改造为具有对人脸、人体特征、车牌号等自动识别功能的智能探头,实现联网监控和自动报警,提高对嫌疑人员和嫌疑车辆的跟踪水平,快速抓捕犯罪嫌疑人、在逃犯和暴恐分子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除了现实社会,还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社会。互联网对提高现实社会治理水平作用巨大,而互联网本身也需要进行治理。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治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弘扬正能量,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作者系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的解析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野中,它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相。换言之,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纯粹的、抽象的现代化。从现代化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和现代化恰恰是一种“重合”的世界历史进程。(参见叶险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初探》,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XX年第2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现代化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结果。因此,他们确实不曾提出过“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概念。 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赋予人类社会以种种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与19世纪50年代初期把英国对印度的破坏行为称为一场“社会革命”相反,马克思后来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公社制度的破坏,将很快在东方社会形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无疑将使东方社会进入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用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作为唯一的尺度来衡量东方社会的 发展道路,反对把世界历史简单地机械地挤压到欧洲模式中去。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马克思提出了避免俄国重蹈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苦难的设想和要求:“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排除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然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 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51页)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和1894年的《论俄国 的社会问题》跋中,恩格斯又予以重申。他们强调:“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 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马克思恩格斯

[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治信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改革思路、创新办法、务实措施,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法治满意度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科技手段创新,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深入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两聚一高”新实践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是聚智创新主题,有效应对基层社会治理新挑战。从全局工作看,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看,创新是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必然要求。推动理念创新。坚持党政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改进管理、完善管理;坚持主动防范与底线防守相结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持发扬优良传统与运用现代科技相结合,坚持群众工作方法,并不断丰富新的形式、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推动机制创新。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依靠专门力量多、发动社会力量少,采取行政手段多、运用市场办法少等问题,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管理范畴,做到网格统一规划、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业务统一培训;创新群防群治机制,建立纵向覆盖市县镇村四级,横向拓展到城管、环保、教育、交通、住建、物业等行业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负责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在“融”上发力,推动建立科学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标准体系和交换体系,打破信息数据部门“壁垒”;在“通”上使劲,推进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建设,努力实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课后习题-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如何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如何理解“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和争论? 答:(1)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的问题: ①由于不同社会在前现代时期社会结构的差别、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不同、内外环境的制约,根本不存在某种现代化的“普遍模式”。 ②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同本国的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都必须根据本国具体的、历史的内外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2)“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 ①曾任《时代》周刊外国报道编辑的拉莫先生发表了《北京共识》一文。拉莫对“北京共识”的定义是:坚决进行革新和试验(如中国经济特区);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如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断积累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如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其目标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 ②有关“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争论是关于不同现代化模式的最新讨论。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a.社会现代化作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中显示出共同的特征,确实是在那些率先开始这一进程的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集中表现出来的。 b.社会现代化绝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都要按照西方国家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发展,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同本国的历史条件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的产

物,都必须根据本国具体的、历史的内外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 c.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因为: 第一,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现代化起步时的起点不同,特别是参与这个国家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各不相同。 第二,现代化过程即使在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从社会现代化的性质来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更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第三,即使发展中国家想要完全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是不能实现的。这种阻力不仅来自于内部条件,而且还来自于外部环境条件。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的优势,继续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处于附属国的地位。 2.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 答: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1)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关系。“传统”,一般是指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2)“传统”与“现代化”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某些传统作为民族历史发展的精华和科学健康的成果,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而且和本民族的社会现代化有着直接联系; ②传统毕竟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得某些传统自身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人们也需要重新评判它们的价值。 (3)从历史的延续性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际上取消了发展。因此,

浅析网络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思潮

浅析网络新时代背景下的当代青年思潮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生活的节奏愈发地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我们的生活正日趋地“网络化”,网络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网络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社会呈现出信息沟通网络化、社会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侵蚀化等这一系列的特点,而当代青年人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作为信息网络时代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面对这种开放性、多元化的网络新境况,他们的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致使一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异与失范。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容易出现核心价值观的偏离,其具体表现为价值迷失、道德滑坡和心态危机,这也折射出文化多元的网络语境下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网络时代的“数字化生存方式”冲击着人类社会原有道德体系。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青年思潮价值观 导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本人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网络文化,网络文化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科学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2、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以其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多媒体运作等特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网络文化正对其学习、生活、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无疑是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一族。然而,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的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这种开放性、超国界、多元化、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变异与失范。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防范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笔者从网络文化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入手,分析网络文化对当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中国现代化论文

对中国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中国现代化的阶段划分进行了描述及理论介绍,同时就笔者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料从探讨我国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对我国现代化存在的不足与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与看法,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与构想。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核心就是发展,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必经阶段。党的十六大也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加大对我国现代化的研究力度是当前的趋势与重点。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内涵,体制,理性,小政府、大社会,公民素养 一、定义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涵义又是什么呢?笔者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及文献,找到了如下几种定义。第一种认为所谓中国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近代化;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还有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近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其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及思想科学化、理性化。吴增基等人认为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上述的定义有的是国内通行历史教科书的观点及一些主流公认的定义,比较具有权威性。 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笔者认为比较完整的关于现代化的解释。 “首先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它有四层含义。第一、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它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型,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根本转变,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二、社会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18到21世纪的400年里面,世界社会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22世纪还有新的发展。第三、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国际竞赛,它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追赶达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第四、社会现代化有国际、国内,相对和绝对两层概念。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因为社会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人认为所谓的社会就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大概念,无所不包,而我们研究的社会特指社会领域,是小社会,它包括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12个分领域。在国家现代化里面,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都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没有经济现代化,没有社会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同时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而社会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社会现代化、人的全面现代化是我们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提高全民族、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笔者认为这一阐释更加具体与全面,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解释。 二、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do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体系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建设.doc] 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近年来,XX省XX市立足本地实际,牢固树立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理念,以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努力打造规范、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政民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主要做法是:一、解放思想,以创新实践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改革精神XX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中央深化改革精神,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XX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由市政府信息办牵头,立足XX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博采众家之长,围绕公民从生到逝全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化“生命树”的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整体规划建设贲通上下、横向协同、反应快捷、覆盖全体市民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将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能与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应用促进社会治理从“多头分管”向“协同服务”转变,延伸政府服务触角,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二、打破壁垒,以为民服务“一站通”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破信息壁垒。2007年,XX市抓住全省首批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的契机,对全市政务基础网络进行了全面整合,组建了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外网,依托网络基础,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实用高效”的原则,启动全市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市委、市政府用“不换数据就换人”的态度,坚决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字壁垒,强力推进政府各部门信息数据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统筹为民服务。数据共享带来了业务协同,XX市自主开发建设了社区服务“一站通”平台,对传统的管理和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有和居民相关的审批和办事项陆续整合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上,并将服务窗口设到公共服务中心和偏远的社区、村,近距离综合受理城乡居民的各类行政审批和办事项,能办结的当场办结,需审批的通过网络流转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网上审批,审批结束后通过邮政快递将批准件直接寄给申办居民,真正实现了“一站受理,一点办结”。“一站通”平台实现了政府为民服务“一网通”,不仅方便了群众办事,也体现了依法治理和阳光政务,极大促进了社会公平和诚信。三、重心下移,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源头治理能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依托自主开发建设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XX市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精细化管理,提升源头治理的能力。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根据区域地形特点和居住人口密度合理设置网格。对全市民政、计生、人社等基层社工进行整合,按城区每500户左右配备一名网格员,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配备一名网格员。网格员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人类社会的四次革命:(多选)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四传播革命的意义:(必背)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由“野蛮时代”迈向“文明时 代” (2)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传播范围 (3)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长距离即时点对点的传播; (4)互联网的发明:实现了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方式的 统一数字化处理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4、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5、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一、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 (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 二、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 (1)Web1.0时代: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使用者叫受众 (2)Web2.0时代:互动增多,表现形式是社交媒体,使用者叫用户

(3)Web3.0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语义网 三、按经营性质来分: (1)营利性新媒体;(2)非营利性新媒体 四、按应用功能来分 6、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问答)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解释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解释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解释 7、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必背) 一、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2)超级链接(3)搜索引擎 二、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SS)(2)网络百科(Wiki) (3)社会化书签(Tag) 三、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2)即时通信(3)IP电话 (4)社交网络 四、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2)交互式网络电视(3)视频分享 (4)图片分享 五、商务活动的平台 六、意见自由市场:(1)博客(2)微博(3)微信 8、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平面媒体发行量大跌 (2)电视、广播也不同程度面临衰退 (3)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下滑 (4)传统媒体的衰退是世界性的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2014年12月08日09:0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编者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 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

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广阔而崭新的空间,如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已然成为了一个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虚拟世界,它对我们这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持续,这种现象必将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正如许多现今人们所议论的一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习惯。互联网信息量大而鲜,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头脑且每时每刻都对人的思想产生刺激,促使人的头脑更发达,智力不断增强。人们通过对互联网的学习认识并实践操作,无形中陷入互联网的兴趣之中,并产生依赖感,不可自拔。随着互联网日新月益的发展,人们将视互联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推进人们的文明发展进程。基于种种网络的各种特点,它在紧密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互联网的传播使得人们了解的越多,好的学到的同时,不良风气也学到了不少,如现今活跃的非主流风潮,使得大多数未成年人盲目跟风。网络成瘾使人性情躁动,在游戏中遇到的不顺易带入现实生活。信息充斥使人与人信任度不断降低,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们在生活中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1、开凿信息渠道,广纳百川营养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广纳百川精华,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通过上网,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校园文化、社会热点、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科技的发展动向、历史延革;进行休闲娱乐、感情交流、学术讨论等。所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大学生得到各方知识的陶冶和锻炼,成为象牙塔中的社会人。 2、有利于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它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我国,引发了创造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的极大好奇,也正是基于网络本身的广谱应用和软硬件技术的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28日 07 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承载着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也同时承载着持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更是终极目的。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刻认识十八大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把人的全面发展摆上更为紧要的战略地位,积极探索一条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路。 推进人的现代化建设任务重大而紧迫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也面对着一系列挑战,必须深刻把握其重要性与紧迫性,从而不断增强自觉性与科学性。 社会整体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社会整体现代化进程中,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需要、主体意识和能力,人的生存和

发展方式及其作用发挥,既受到社会现代化的影响,也影响着社会现代化。社会整体现代化是指社会全面变革旧有传统、发展现代文明的过程,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更包括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必要组成,而且是影响社会整体现代化尤为关键的一环。社会整体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实践的客观历史过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动力。 世界现代化的实践证明人的现代化不容忽视。考察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之间往往呈现一种不平衡性,最常见的是“人的建设”滞后于“物的建设”。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人的现代化一旦被忽视或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滞后,必然带来巨大的危害与祸患。人类要是不想自酿自饮片面发展的苦酒,就必须正视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一突出问题,重视推进人的现代化。 在我国推进人的现代化具有特殊紧迫性。又好又快推进现代化,是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否在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已有经验探索和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实际呈现出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在201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作为稳定工作总基调的重要举措之一。所谓社会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 当前,社会矛盾逐渐加大,国家稳定风险加大,正是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候。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治理凸显了合作共治理念,通过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活力来维护社会公正、和谐与安定。现在更要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探索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逐渐对社会建设任务和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把握越来越准确、运用越来越科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和群众关切,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从传统社会管理转向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科学应对,既进行有效处置,又探索建立新机制,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法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良法是法治的根本属性,是衡量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准。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法标准,要求社会治理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政府治理机制,发挥政府治理主导作用。抓紧修改政府组织法,明确政府社会治理职责,有序转移政府社会治理权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治理功能。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管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维护公共安全。制定行政程序法、修改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社会治理权力运行。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社会治理为科学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只有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山市为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统筹就业;率先实行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率先启动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服务管理;率先探索社会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率先建立“2+8+N”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率先探索社会力量动员机制;率先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率先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所以我们党更要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维护治理体系的规则秩序,确保社会治理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律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 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 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 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 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 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名词解释,4个*5分 简答,4个*5分 论述2个*15分 分析应用,材料做题,2个*15分 ●第一章 1.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 答:第四次传播革命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自我赋权”落到实处。互联网赋予公民以传播权力,实现传播的权利向传播权力的转移,这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2.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 答:“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是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①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②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③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3.新传播革命带来的挑战(p7) 答:①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由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②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就传播媒介构建的舆论场来看,中国正从曾经的传统媒体一元空间、固定渠道的单向传播,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话语空间并存、复杂多向的传播格局。 ③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多元思潮的泛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造成当前“噪声四起”的局面,也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复杂化。 ④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政府处在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第二章 1.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p17) 答:概念: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基本特征:①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③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新技术的发展趋势(p27) 答:①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具有更多空间、更强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不断满足人类对互联网的各方面需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议

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建议 和平村社区隶属于东林街道,位于南桐矿业公司腹地,地处城乡与矿地结合部,经由2002年1月实施家改居后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2310户,各类居民住宅80余栋,常住人口6406人,户籍人口6816人,其中低保享受人员125户,174人;吸毒人员111人,劳释人员46人。辖区有粮食公司、东林医院、万盛经开区博爱医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进盛中学、双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社会单位。受地理环境、人员流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刑事案件发案率偏高,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推进社会协同,号召公众参与,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和平村社区目前以单体楼为主,每个网格员管理服务的区域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难免和居民的迁入迁出、紧急情况的发生和邻里纠纷的发生形成时间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以社区居委会为统筹,形成“三长一组一格”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即以楼栋单元为基础设立单元长,单元长对本单元的居民进行管理;以联排的几个单元形成的楼栋设立楼栋长,楼栋长对本楼栋的居民结合单元长进行管理;以多个楼栋为基础设立居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对楼栋长和单元长负责;以党员为基础成立的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以多个居民小组形成网格,由社区网格员进行管理服务。 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单元长、楼栋长和党小组,这样对每个

网格的管理进行了延伸和细化,形成从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网格员问题逐级解决和信息末端收集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了社区社会治理和信息报送的及时性,以期达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社区;辖区发生的任何信息也能通过信息末端单元长、网格长和居民小组长及时获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加快党群融合,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展示党员的先进性,让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将党支部建在院坝上,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通过党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和居民共同参与,一方面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促进领里和谐,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宣传和矛盾排解机制体制,通过不断为居民成功解决问题,让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在居民中获得信任感,引导辖区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居民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居民的问题由居民来解决。 三、转变活动形式,营造和谐氛围,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组织活动方面,以居民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号召式参与的形式,采用问访式的形式,即社区在每年年初罗列开展活动的项目形成“活动心愿清单”,如小品、相声、快板、歌曲、舞蹈等向辖区居民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或者通过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收集意见,通过分类比较,找出居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并组织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的呼声可以得到有效回应,也增加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省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经典发言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发言 按:12月3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会上,山东省、甘肃省、天津市滨海新区、福建省厦门市、湖北省武汉市、云南省曲靖市6地党委政法委书记就本地区探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成效和经验作了发言。今天,本网发6地发言摘登供各地借鉴。 试点带动整体谋划 先行先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林峰海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山东是东部沿海大省,辖2个副省级市和14个地级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今年以来,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

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山东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省级推动,通盘谋划。抓市域社会治理,必须立足省情,充分发挥省级在规划设计、政策配套、整体推进方面的作用。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作为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环,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一体部署、同步推进、一并考核。年初,省委省政府印发《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三年规划》,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心,量化任务指标,明确市域责任。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刘家义书记先后4次深入城乡基层,调研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等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整体联动。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直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社会治理职能,出台8个专门工作意见,形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合力。省委组织部就城市社区、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区域化党建分别印发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四德工程”建设,促进“以法立德、以德润法、法德共进”;省民政厅推动各地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出台《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政法有关部门将推进诉源治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法律“六进”活动等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三是试点带动。组织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大调研、大摸底,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的思路,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